初三化学教育范例

初三化学教育

初三化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初三阶段;化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进入到新的教学阶段,教师讲解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展现专业的知识技能,也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把握化学知识和化学机理,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到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自身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所以,本文在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更好地探索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向和思路,从而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

一、初中化学与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介绍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讲,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在初三这个关键性的探究学习阶段,为了给高中化学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应以讲解生活知识为基本的出发点,更好地了解化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基本点。所以,在对后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实践措施进行探讨之前,了解各种教学理论内容十分重要。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具体要求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讲,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时期对教学的需求,更好地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及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探索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化学学习属性的角度来看,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物质的基本构成、性能关系等进行分析。在具体探究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多项综合能力进行优化,使学生可以持续地对各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探索。首先,结合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重点,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出发,优化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点对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知识,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对化学课程知识内容的探索也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重点对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变化等相关主题内容进行科学设定,使学生可以通过主动探索,更好地优化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各项能力,这体现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之中。最后,在化学知识探究活动当中,凸显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主动观摩、学习、收集,对化学课程的基本目标进行设定。当然,整体的教学也要求学生结合一定的情境素材,根据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化学式等,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理解,充分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价值。

(二)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对于生活化教学来讲,其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需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基本原则。首先,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落实,更加强调知识传递过程中生活化特征的展现,以启发学生关注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可以了解生活常识,更好地把握应用化学知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过程中,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主动地动手观察、动手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避免使用单一战术,死记硬背,提升学习成绩。其次,加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也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握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科学的课堂节奏。比如,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带有真实情感的、形象的生活事例,启发学生调动大脑,从而优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演绎能力。最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里所强调的能力不仅局限于解题能力,也是对生活当中一些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或者将生活与课本中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在积极思考之中,推动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

(三)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特点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具体的教学特征进行全方位的展现。首先,生活化教学具有一定的日常化特征。也就是说,很多化学知识虽然是抽象的,但是与生动形象的生活事物进行结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日常化的表达方式,可以降低抽象知识的学习难度。其次,生活化教学需要一定的互动,强调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良性的互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比如,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发表自身的观点,教师加以点评,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也可以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最后,生活化教学更加强调创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场景的设计,挖掘生活范畴中更加深层次的知识素材。比如,生活当中吃的钙片主要成分是 CaCo3,而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HCL。在这个过程中,做实验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钙片与盐酸发生反应时出现了怎样的化学现象。结合具体的作用机理,可以强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二、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思想的重要价值

加强化学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学习各项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化学学习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加强对生活化知识内容的应用,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化学逻辑思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学习环境。因此,认识到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意义十分重要。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欲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局限于理论知识学习,也要从实践探索的角度出发,优化实践检验能力。在对改进教学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生活知识为基本的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检验能力,这样可以使整体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化学学习当中体现自我价值,可以凸显自身的主体地位,使化学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全面展现化学学习的价值。这可以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当中得到体现,大大优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在对初三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化学学习的本质,探究物质的构成与运行规律。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可以看到很多正在发生的化学现象。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化学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满足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可以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的检验,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在融会贯通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化学学习体系,在潜移默化之中,优化自身的逻辑思考能力,既提升了化学学习的水平,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加强化学知识教学,对生活化教学思想进行全方位的展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在对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指引,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应对难题。比如,课堂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原理,当回到家就可以利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检验与观察。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探索习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也可以为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深厚的基础。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较难,如果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更加良好,可以避免走过多的弯路,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思路和方向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细心地了解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从而解决相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因此,在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还需结合目前的教学问题,使教学回归生活,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优化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教学思想的指引下,初三化学教学变得更加充实。所以,在初三阶段,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加精准地利用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去解决专业的问题。在融入全新的教学思想的过程中,要将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落实到化学教学之中,制订合理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目标。优化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更好地为学生展现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对“燃烧与灭火”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燃烧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做一些小实验,燃烧纸等相关的物质,观察具体的现象,这种方法可以贯穿到“燃烧与燃料”整个章节的教学之中。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具体的理论内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与此相关的知识。分层次地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水平。

(二)强调实践操作,完善实验教学

在把握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内容时,也要巩固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让学生在初步接触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做一些实验学习经典案例,对各类反应现象、化学元素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在对一些反应方程式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做实验。C+H2O=CO+H2O,对于这个方程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水槽、煤块、煤炉、火柴、烧杯、胶头滴管、蒸馏水等相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了解水和碳元素的基本反应以及最终产生的物质。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水槽当中注满水,将煤块在小型煤炉之中点燃,燃烧至发红状态。之后,使用胶头滴管滴入蒸馏水,观察煤块燃烧的速度是否明显加快。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之后会产生较多气体,使燃烧更旺。所以,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了碳元素与水反应的具体情况。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帮助火焰燃烧,这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于化学知识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才能够认识到生活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初三化学教育范文2

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使得教育趋于人文化,愈加注重兴趣的培养,这是新时代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这时候的兴趣培养对之后的学习有着促进作用。作为教师,应积极采取新兴教学方式,多加实践,力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其乐于接触化学、主动培养化学思维。将浅谈提高初三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三;化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化学学科因其实验性的学科性质,本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一特性,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热衷于化学学习。在使用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创新,结合实际,不断根据学生的现实状态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充分利用书本实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索

化学的学习应以实验为重心,只有在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理解理论知识。所以,在讲课时,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以此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人教版的初三化学中,书的序言部分就有一个关于燃烧镁条的实验,教师在讲授这一章节时,应将实验带到课堂中,让学生看到镁条燃烧时的颜色。这个观察的过程会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理论知识的实践,对其兴趣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束后,可以做课外知识拓展,告诉学生这个燃烧规律目前大规模利用于信号弹。

二、积极补充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对于初三化学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书本教材上,应将书本看作教学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知识拓展。从教材本身来说,它是为所有初三学生进行化学知识铺垫而编写的,所以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教材,应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继而提高其探索的兴趣。同时,在选择课外知识的时候,应注意切合实际,选择既对培养学生化学思维有帮助又具有趣味性的知识,使其产生兴趣融入课堂。比如,在讲序言部分时,可以在原有的实验设置基础上再拓展几个实验,用充满趣味的实验效果给学生以震撼的视觉效果,例如可以通过演示白磷自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磷火。

三、将兴趣的培养转变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产生兴趣可能是在一个瞬间,而教师该做的就是将这一瞬间持续,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热爱化学、主动学习化学。老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可以多贴合实际,多用现实中的现象进行举例,学生在接触到这些具有生活气息的知识时可能回家与父母交流,而此时的家长应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成功满足的感觉,继而保持学习兴趣,主动地接受化学知识。另外,应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具有挑战性。例如,为解释某一现象,让学生组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演示讲解,再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的完整尝试教学的过程,会使学生以挑战的心来看待理论知识,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将兴趣保持下去。同时,以这种方式获取的知识,能在学生心中留下长久的印象,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积极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化学实验大多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初三化学的学习还包含一些理论知识和计算题,这些内容因具有很强的理科性而较难使学生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积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在实验部分建立起来的兴趣进行巩固,更为之后理论知识和公式计算题的学习建立基础。这些新颖的方式能使学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保持愉快的学习状态。授课过程中,老师还应结合现实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自学,将不会的问题保留到学校中集体讨论。在学校集体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团队共同学习,教师适时适当给予指导意见。而在考试后,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检查,将批改完的试卷进行自我分析,以自己找出问题并加以改正为最好解决方案。也可将习题练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班级分成几个小组,由老师准备习题,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解答,这种团体竞争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感受到做题的乐趣,比单纯的以作业形式的习题练习效果更好。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观察学生的内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考试观。不将考试成绩的优异当作主要目标,而忽视学习化学最本质的目的,更要避免学生应过度在意成绩的优异而产生对学习化学的厌恶,使学生无法以一颗积极向上、充满斗志的心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其实验优势,抓住学生的兴趣,并积极采取措施将这种兴趣维持下去,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习惯,终身保持。而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应将初中生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以多种有趣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丰富其化学学习生活。学生只有在对所学学科充满兴趣的心态下,才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获得学业的成功。

作者:郭桂玲 单位: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永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教学教育,2008,14(04):40-41.

[2]王华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教育前线,2008(15):46.

初三化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初三化学;生活化知识教学;实践探讨

1引言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基础内容学习,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生活化学,相比于高中化学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产生兴趣。高中化学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所以要使学生对化学产生热爱,教育者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认为,化学只是枯燥的理论知识,但是如果能够将化学运用到生活当中,就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初中学习化学的原因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并且在高考中,也是占据分值非常大的一个科目。但是高中化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候综合成绩比较低,就是因为受到化学成绩的拖累。所以在初中阶段,为学生开设较为简单的化学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提前打好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初中化学理论性比较少,更多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化学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常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简单的化学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于化学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够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初中学生的思想思维正处在完善发展的阶段,而化学和物理这样的科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初中化学课程更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或许在我们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化学知识只有小部分的应用,但是如果拥有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就会很强,在任何事情上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都是被需要的,这些能力能够让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一个科目的学习让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还有受益终生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初中化学在初三才设置,是因为初三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于化学有更多的兴趣,也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育者认为自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对学生一味地灌输知识,最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感,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化学并不是很难,教育部门设立化学这一科目意在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一个科目的设立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如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化学就是为了开发学生的逻辑能力,所以初中阶段的教育者需要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尽可能地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3初三化学的教学方法

3.1让化学变得更加的生活化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现象。很多学生已经对于这些化学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只是我们没有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去教导他们。化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理论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理论知识更加生活化。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一章中,关于水的净化和水的组成,教育者可以选用一些不同分类的水让学生进行分析。水在净化的过程中需要哪些装置?需要哪些化学成分?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具有净化水功能的净化器,让学生们自己去观察水净化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化学虽然是一个现代学科,但是化学反应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以后,才将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对生活中所看到的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关于化学有很多的历史事件,比如三国时期的一场大战中,将士们中毒之后喝了一处名叫哑泉的泉水,所有中毒的将士都脱离了危险,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泉水中含有碱性的物质。这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到碱性物质和水源的性质,以及两者之间发生反应之后的现象,询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就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对这两种物质进行联想,有利于学生的化学体系的建立。

3.2将化学知识从抽象的转为具体的

在现实课堂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并不是很完善,但是如果将一个化学现象演示出来,就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化学学习本来就是非常抽象的,学生一般很难理解,只有将这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化学现象,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演示,才能够让其从抽象的变成具体的化学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对于这一方面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中,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带一个充满水垢的水壶,然后向学生抛出问题,询问如何去除这些水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于如何去除水垢非常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探讨之后,如果依然没有正确答案,教育者就可以讲解水垢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告诉学生该如何防止和去除水垢,将这些知识讲授给学生,相信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接受效果一定大于教育者的一味灌输。我们知道去除水垢需要的是醋酸,但是教育者不要选择实验室里的酸,而应选择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比如说食用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化学带入生活,将生活融入化学学习之中。进行实验演示模拟,让抽象变得具体,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也有弊端。如果教师在进行情境化教学之后,没有及时地帮助学生整理和总结关于这一情境的各个知识点,有可能会让学生一味地停留在这种情境之中,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巩固作用,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只注重化学课堂上这样的情境教育,而不注重这种情境教育背后教育者想要展示给他们的知识内容[3]。

3.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中化学教学更倾向于生活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用更加生活化的主题来让学生了解化学、认识化学,并且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要把握一门学科的知识,将这一门学科学好,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在意最后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仅体现在某一个科目上。初中阶段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中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无论哪一科的老师,除了承担着教授学生知识的责任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好科目知识之外,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4为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

初中化学主要是以生活二字为主题,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用化学知识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一章中,我们可以针对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提出一些问题,比如铁非常容易生锈,那么如何让生锈的铁再还原回去?或者铁为什么容易生锈?是怎样的化学反应导致了它的生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演示,让学生看到铁到底是如何生锈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记住空气中的水分是导致铁生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像这样,我们如果能够非常巧妙地把知识点放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有趣以及化学的重要性,那么,相信学生一定会在生活中处处留意化学,在化学课堂上处处以生活为主,这样就做到了让化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融入化学。

4结语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以及化学课本的编排都是以生活为主题,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不少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好奇,有很多的现象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够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化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卢涛.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27.

初三化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对分课堂;复习课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加深,很多教师都在努力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使用对分课堂,在课堂上使用半节课的时间讲解化学知识,剩下的半节课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率。

1.对分课堂的概述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改革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一般的时间用来让教师讲解知识,另一半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的创新点在于将讲授的时间与讨论的时间交错开,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吸收。在对分课堂上可以在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讲授的阶段,内化吸收的阶段以及讨论的阶段。对分课堂在实际课堂的使用,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

2.对分课堂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的应用

在初中的复习课上使用对分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中以初中九年级6-8单元的化学复习课为例讲解对分课堂在初中课堂上的应用。其中6单元化学主要内容为碳和碳的氧化物,7单元的化学主要内容是燃料以及利用,8单元的化学主要内容为金属和金属材料。根据课后的问题,下节课的重要概念等问题进行复习,并准备交流的内容。比如,下一节课为“金刚石,石墨以及C60”,学生需要在课前准备讨论三种物质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导致三种物质出现不同的原因,日常生活中什么三种物质的俗称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如何应用等。在课堂上前一半的时间,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将自己的理解讲解出来,进行讨论,从而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堂的下半段教师需要讲解下一章的重点内容。在课堂讨论主要为了让学生能够回顾重要的概念,提高个人的表述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挑战,相互启发,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

2.1教学组织

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教师需要讲述重点的内容,而学生需要在课后阅读相关的教材,并写出读书的笔记。读书笔记是学生在学习以及理解化学内容的助记以及概要。在每节课的读书笔记中需要在课程的基础上写出特殊的分析、体会或者思考。如,在“燃料的合理利用以及开发”这一节,需要写出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燃料的使用,有什么独特的想法等。在分组讨论时,通过抽签决定小组的成员,将学生随机分为4人一小组,小组成员推举小组长。在对分课堂上的考核方式,其中作业一共50分,一共具有10次作业,每次作业满分为5分。期末的考试具有50分。

2.2学生课堂表现

学生在对分课堂上的讨论表现比较积极,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将作业的内容带到课堂中进行讨论。学生能够在小组的讨论环节中积极发言。比如,有的小组讨论金属材料(铁,铝)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比较,有些小组进行银,镁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之间比较。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高的质疑能力,较高的求知欲。对于一些化学实验能够提出疑问,比如为什么氧气能够助燃,二氧化碳能够让火焰熄灭等。

3.对分课堂的优势

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使用对分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教材的内容,从而有效地进行吸收,内化,质疑,并进行合作讨论,从而深入地理解化学的基础概念,并能够建立知识点之间有效的联系,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分课堂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教学相长。

4.小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加深,很多教师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的复习中,使用对分课堂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的学习转变。在复习课上,学生具有本节课的时间能够进行讨论上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回顾重要的概念,提高个人的表述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挑战,相互启发,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存明.“翻转课堂”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技巧计算”专题复习课的设计[J].课程教学研究,2014(7):37-40

[2]蒋功旺.巧“串”知识点,打造高效复习课堂———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5):66

[3]程振海.提高初中化学复习课效率初探———复习课“气体制取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究”实例例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7):36-37

初三化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初三化学;合作学习;科学化;多元化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多种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化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逻辑性思维较强。近年来,化学教学逐渐引进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班级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知识。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大,而化学这一科目又是初三才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找对方法很重要。本文就合作学习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而化学又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离不开团结协作。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导致化学课变得枯燥乏味。尤其对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新增考试科目与中考的双重压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初中时期的学生身体发育较快,心理变化也比较复杂,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并不少见。他们通过合作学习能有效培养合作意识,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从而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合作学习就是在班级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这种方式在化学实验的学习中尤为重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化学的兴趣。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往往是老师在台上做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观看,体会不到参与实验的乐趣。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则不同,可以通过分组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全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交流讨论,积极探讨和思考,提升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1.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学习小组

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对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习效率。要达到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应合理进行分组,要综合考虑班级总体人数、男女比例、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因素。例如,可以让坐在相邻位置的6个人一组,这样更方便展开讨论。另外,为保证各小组实力水平均等,一个组内的成员应包括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成绩一般的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检验每组的学习成果,对表现好的小组予以奖励。这样学生们增强了竞争意识,有了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2.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思考化学问题的时候,通常有多种解题思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一道题,不同小组可能就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阐述本组的思路,使得小组间可以相互借鉴,打破思维定式,不断拓展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后,可以选择一种典型的简便的解题方式详细讲解,让学生与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对照,深化理解,从而在考试中可以灵活运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不同的思路解题,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教学任务,科学选择合作题目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模式,要注意结合教学任务,要意识到有的教学内容不适合此模式。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够消化理解。因此,教师要科学地选择合作学习的题目。例如,在讲解“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一课时,教师应采取合作学习模式,促使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思考,共同去完成教材中的命题。再如,教师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盐”这一课时,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巧妙地引入日常生活。贴近生活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组内成员集体思考,使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团体完成学习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初三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后,不能随意抓个题目就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学生合作探讨的题目。这样科学运用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课堂竞赛,激发合作兴趣

学生好胜心较强,教师可结合教学任务组织课堂竞赛,充分发挥出合作学习的力量。例如,教师教学化学实验时可以采取竞赛模式,哪个小组的实验完成度最高,将予以表扬或不拘形式的奖励,激发学生合作参与兴趣。这样每个小组就有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取得好成绩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竞赛中,达到了寓教于乐,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5.合理控制过程

教师必须合理控制合作学习的过程,如果合作学习的进程得不到合理把控,那么收到的成效也是微乎其微的。如在讲解“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截取多个任务点,将最后想取得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几个任务明确的任务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现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就环境污染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讨论我们如何保护环境。这个阶段是学生自由发挥的阶段,教师要善于倾听,并抓住“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一主题进行引导,控制学生讨论的方向。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理性的思考,这时教师再把讨论任务定位在“燃料”上,经过讲解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讨“合理利用”的方式。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就能取得合作学习的良好效果。否则,教师当“甩手掌柜”,课堂局面无序,讨论漫无边际,打乱教师的教学计划,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创新化学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引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撒紫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氧气”教学中的实践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贾丽萍.小班化环境下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卫红霞.初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4]高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化学合作学习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

[5]朱国美.基于小班化的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1(22).

[6]王连黎.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3(12).

[7]邱立清.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池州师专学报,2005(03).

初三化学教育范文6

在新世纪下,国家对初中教学进行逐渐的改革.对学生的有效练习得到了重视,本文分析国内依旧学生经验的初中化学练习的现状,依据此对初中化学的有效的练习进行展开分析,对初中化学有效练习的设计与应用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学生经验;初中化学;有效练习

初中的化学学习时间比较短,对于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将学科知识系统化、能力化的规划,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自觉地进行学习的经验,自主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而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应该根据学生经验对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进行研究,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培训,同时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化学练习现状

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同时,被动中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一份任务来完成,使得学习越来越枯燥无味,对于学习化学的被动性很大,在课堂上的思考的时间的和动力的下降,使得教学环节中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减少,使得教师误认为学生已经都会了.所以对于学习上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就会更加思维定式,很少关于学习的体验和感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当下教育模式的主流,随着国家课改的程度加大,对学习中练习的模式也有着很大的改动,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的经验准则,对学生的练习模式进行逐渐的改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比如,在练习的模式注重实际的情况,有意识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对学生经验的初中化学练习的分析

1.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设计

对于初三化学的学习,首先应在对学习的方式上进行优化,不断的进行改进,有初三的复习时间短,复习任务重,所以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到练习的最大的实际的效果,同时应当激发学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经验在练习的有效性上进行重视.老师需要根据学习的经验对练习进行更加一步的深化的.帮助初中学生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对学习化学的基本技能进行重视,不仅要依旧学习化学的经验,更加应该重视对于化学学习的良好的基础.对于初三的化学的学习,不应该一味的寻找着题海的战术,应该练习应精选精练,根据国家对教学的改革的要求,应当发挥教学对学生最大的优势所在.依据学生的学习的经验,对课堂知识的把握,教师应当经过自我的仔细,认真的筛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有效的设计,并且习题也要每天学生的作业量不易过大,让学生的基本学习的经验准时有效的运用到练习中.对于学生生的学习的经验应当准确有效的给与利用,同时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的规划,让学生在练习的设计过程中有所收获,注重学习应当掌握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对学习的死记硬背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只有批判性地吸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初中化学的练习进行有效的设计.

2.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应用

初中的化学的应当根据国家课改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学习的经验,实际有效的设计练习,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的对化学的掌握能力,有意识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根据学生的经验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达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目的.要做到科学地选择习题,老师就必须与参照学生经验,根据学生的经验,对练习题的进行深度的把握,同时,根据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运用,认识到习题的对帮助学习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做到试题内容、习题类型、相对困难度、习题题量等切实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使习题的效果上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化学习题的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相结合,根据经验总结出那些易暴露学生问题,能开阔学生视野与生活联系紧密,注重练习的实际应用.在平时的练习中,答案的表达不规范使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或者不住反应条件等,但是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就是有时候出现答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导致不必要的错误.但是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的掌握越来越重要,同时,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应当更加注意学生们的学习经验,根据学习的经验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实际上的应用.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进行,本文分析了在学生经验下的初衷化学有效练习的设计与应用,根据初中化学的练习的现状进行探讨,对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设计和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应用两个方面对基于学生经验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进行分析.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设计与应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多元化发展.

作者:赵和兵 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毕华林.新理念新课程新挑战———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J].山东教育.2002(08)

初三化学教育范文7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是“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1]。我国最早提出“微课”这个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2]。微课的教学优势和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单一、主题突出、简短精炼、知识可视听化、资源容量小,适合传播,这些都符合信息化时代对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的使用者主要是学生,而老师应当是这些学习资源的制作者和提供者。和传统的教学辅助资源相比,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更丰富的资源、更自主化的学习方式。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三化学学科中的实验大致分为基础实验、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四部分。八个基础实验和相关的探究实验一般需要在学校专门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演示实验一般是在上课的教室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在家里利用简易的材料和可取的物品完成的。化学在初中是一门特殊而又尴尬的学科。初中三年只有初三才有化学,相对其他学科教学内容较少,但是初三学生又面临着升学考试,学习压力较大。中考这样一个方向标,使得学校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特别是中考成绩。教师对学生是否优异的评判标准也是成绩。在“成绩至上”的观念下,教师的教学更倾向于知识内容,而不是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教师往往会将学生实验变为演示实验,部分实验甚至采用讲述的方式来呈现其中的知识内容,学生看实验、背实验、记实验。这样的方法被认为是高效的。即使有的教师组织学生上实验课,也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讲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方面。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提供的实验步骤来操作完成实验,没有思考的空间,实验后也没有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的习惯。家庭小实验大部分教师都只是布置一下而已。至于学生有没有去做,完成的情况怎么样,对实验有哪些反思,教师都没有获得反馈的途径。甚至有的教师不处理家庭小实验的内容,这样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无益,有时也会形成一定的知识漏洞。基于这样一个糟糕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需要教师从思想上重新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且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方法来改善这个现状。微课的兴起在冲击传统教学理念的同时,也给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生机和活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使用微课,如何将两者完美结合?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一些方法。

三、微课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结合形式

(一)实验前使用微课进行预习

“带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实验室中,教师反复地讲解实验步骤,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还要不停地强调安全问题。可是到了分组做实验时,学生仍然是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对于学生而言,从进实验室的兴奋,到听实验的抑制,到做实验的忙乱,到离开的失落,留给他们印象最深的仍然是老师在讲台上的“要怎样”和“千万不能干什么”,至于做了什么实验、怎么做的、有什么收获全部被忙碌的心掩盖了,更不要说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了。初中阶段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至少八个化学实验活动,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3]。下面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为例,对使用微课进行实验预习进行分析。首先,教师要针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单,分析学生学习该实验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设计和制作微课。微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配制氯化钠溶液的一般步骤、选取的实验仪器、配制溶液的注意事项、配制溶液的误差分析,另外还包括天平的使用(即固体药品的称取)、量筒的使用(液体药品的量取)等基本实验操作。在设计微课时要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如果将所有的内容都放到一起,学生的学习时间较长,容易产生视觉和听觉疲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使得学习效果降低。在本实验中我一共制作了五个微课:①“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包括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和实验仪器的选择;②“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包括配制溶液的注意事项,并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详细的误差分析;③“固体药品的称取”,主要讲解固体药品在取用和称量时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④“液体药品的量取”,主要讲解液体药品在量取时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⑤“溶液的稀释”,主要讲解的是由浓溶液稀释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的方法。其中①、②和⑤是每个学生在课前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而③和④可以根据学生前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将制作好的微课传至班级QQ群中,并明确在课前预习中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完成对应的学习单。课堂上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将注意事项进行有效的讲解,之后就将实验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对实验中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与传统的化学实验课相比较,利用微课预习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实验上,有更多的时间对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误差进行思考,而不是像机器一样按照流程从头到尾进行操作。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更加有效。

(二)弥补部分实验的缺陷

在课堂上,并非所有的实验都可以在现场完成。如果教师采取讲解的方式来处理的话,学生就会觉得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即使通过教师的反复讲解和学生的强化记忆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也会很容易混淆或者忘记。这样不仅学习效果较差,而且会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长期以往不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例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一氧化碳是一种毒性较大的气体物质,危害较大。初中实验室并不具备制取一氧化碳的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借用高中实验室来完成这个实验,并且把实验录制成视频,结合讲解和分析将视频制作成微课。又如铁钉锈蚀实验。铁钉的锈蚀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在一节课内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微课可以将实验中等待的时间删减掉,直接将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呈现给学生。再如高炉炼铁的实验。不太可能把学生带到工厂现场去参观高炉的结构,了解工业炼铁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用微课来讲解高炉的结构和炼铁的原理。在设计此类微课时,要结合图片、视频、文字和语音讲解,将知识可视听化。在上课时,让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应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而且印象比较深刻。

(三)展示实验中的微观变化

宏观的物质都是由微观的粒子构成的,同样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微粒之间的反应。但是微粒是人的肉眼无法看到的,所以学生看到了实验现象并不等于理解实验原理。初三的学生初次接触化学,无法正确地用微粒观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宏观现象,这对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来说是一种阻碍。例如在讲解水的组成时,要对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微观的解释,才能由实验现象一步步地推导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微课分别用两个不同大小的圆形来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用图片和动画来展示水电解的过程。这样就能将物质微观的变化宏观化,将原本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用动画展示的过程中再结合教师的剖析讲解,实现知识的可视化和可听化,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样的微课,学生能够较轻松、较深入地探寻知识的本质,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地去理解相似的化学反应。

(四)指导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

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教育即生活”,生活和学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样,化学和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吃、穿、住、行等都离不开化学,所以学生在课外同样可以学到很多有关化学的知识,也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一些容器和物品进行简单的化学探究实验。例如在初中阶段,结合教材的知识,可以完成鸡蛋去壳、鉴别硬水和软水、自制简易的净水器、调节阀门观察天然气的燃烧、铁钉生锈、清除水垢、乳化作用、鉴别棉和羊毛等实验。初三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基础薄弱,探究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如果教师简单地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完成,无从下手,实验报告或者实验小结也写得乱七八糟。但是,如果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具体的实验操作又得不偿失。利用微课可以解决上述两难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过水的净化后,可以让学生完成“自制简易的净水器”的家庭实验,同时教师要设计和制作好对应的微课。微课中说明学生应该选择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实验物品的用途、净水材料的特点、净水的最终效果、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学生在家里做实验之前可以反复地观看微课,直至对实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再去完成实验,做到心中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做起来就更加熟练、有目的性。

四、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微课将新的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相融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更丰富的学习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微课的使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所延伸,促进了化学实验教学更有效地开展,使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更加简单、生动和高效,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但是要注意的是,微课只是辅助教学、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方法,不可以越俎代庖,不可以代替化学实验,不能通过观看学习微课剥夺学生做实验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2]胡铁生.微课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4,(6).

初三化学教育范文8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课程;导学案设计

一、引言

在“生本理念”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这一理念。“导学案”就是通过老师的有效引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思考模式,转化为学习的效果。初中化学的复习课导学案设计,就是要达到学生自主复习的效果。通过老师的化学课程复习引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重点,加深理解,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找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达到良好的化学复习效果。

二、导学案设计对于化学课程的复习效果至关重要

传统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中,老师往往会罗列出大量的化学知识结构、化学公式、重要知识点,然后每一个知识点再细致的讲述一遍,而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不能理解的知识点依然存在,却不能意识到重点突破,导致大量的无用功,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缺乏主动学习,复习效果并不理想。导学案形式的复习方式,改变了原有的以老师教学为主的复习方式,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复习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老师的知识框架,自主地把具体的知识点归类复习,突出重点、难点,加入思考,找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加以巩固,而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重点学习,强化思考,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果,对于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用非常大。

三、如何设计有效的初中化学复习课程导学案

(一)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以学习目的为导向

在初中化学复习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明确学生复习的重点和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化学知识点,查缺补漏,巩固原有知识点,深化理解重点、难点,达到全面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复习效果,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这一目的为导向,初中化学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就能明确知道该设计什么课程框架,每个知识点,每个学生重点复习哪里,如何达到最后的复习效果。

(二)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流程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主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有效学习,而不是老师该如何教、如何引导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转化思维模式,充分考虑学生应该如何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效果,如何把知识和思考相结合,而不是死记硬背。老师在复习引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把知识进行转化。教师引导就是引导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如何在庞大的知识网中,积极、高效学习自己薄弱环节,强化优势环节。

(三)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可执行、可落地、可实现

“生本理念”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理念,如何把生本理念和导学案相结合,寻找出具体的,可落地执行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学方案,才能真正做到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复习以知识点的方式呈现,枯燥无味,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寻找,然后罗列在一起即可,可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具体可执行的导学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性的导学案,就是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知识点都有哪些,如何解决,有几种方案解决,通过这一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主动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问题必须是具体的,而不是宽泛的问题,否则并不能达到学生思考解决的目的。当然,问题设计必须有代表性,如果同一个性质的问题反复出现,学生就会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动力,演变为传统的知识罗列,没有兴趣和动力,复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样的,问题必须精炼,不能过多,必须清晰可见,不能似是而非,让学生不能把握重点,找不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在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导学案设计中,必须把握的原则就是简单可行,直击重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把复习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变为思考的能力,提高化学复习的效果。

四、结束语

初中化学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关系着老师的引导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课的导学方案设计应该遵循“以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案的设计还必须以复习目的为导向,简单可执行,最终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绮妙.对初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性的反思和实践[J].化学教与学,2014(09).

[2]刘学文,韩庆奎.认知负荷理论在高三化学学困生复习中的几点应用[J].化学教学,2013(12).

[3]李继红.初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与施用初探[J].学周刊•学术研究,2013(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