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考试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三考试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三考试总结

初三考试总结范文1

在我国的教育阶段中,语文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三的学习阶段中,学生们将面临着中考,在中考成绩中语文这门学科将占据很大的一部分,语文的学习和复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因此在初三阶段中,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初三学生的语文学习及复习有着关键的影响。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三语文 教师 教学风格

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很多语文老师过多的注重语文的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三这个特殊阶段中,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自己的教学风格,将提高语文成绩和语文实践性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中考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三语文教师风格形成原因

(一)新课程语文的人文性

新课程语文学科中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工具性体现于语文是交际沟通的重要工具;其人文性则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及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因而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课程中的组织者、构建者、引导者,需要在教学中体现人文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文关怀,真善美的熏陶。因此为了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人文性,语文教师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新课程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自主的理念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主的学习;合作的理念,源于新课程语文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探究的理念强调师生之间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学习理念不仅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和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还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观念及风格。

(三)提高初三语文教师教学效能的需要

教学效能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充分熟练的利用教学资源,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规划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升学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跟中考、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初三这个阶段中,老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初三学生语文学习及复习的成效。

二、初三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体现

(一)重视知识的回顾和整理

在初三阶段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尤为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对学生古诗文、现代文的阅读、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回顾和整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在初三复习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在教学过程中,从课文入手,以培养学生对文本素材的“语感”为重点,从而达到对初中新旧知识的复习、衔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应用能力。例如对九年级(人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小说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把初一、初二的重点小说引入,如《社戏》、《故乡》等,让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回想起阅读学习小说的方法,对《孔乙己》等小说进行学习,由此回顾、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二)选择具有“扩导”功能的课外导读文章

在初三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防止和避免”中考语文”的现象出现,过度的注重课文的理论知识复习,而忽略课外阅读的教学。尽管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需要继续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将“内外”相结合,由此对帮助学生后续的语文读写学习,并不断积累、扩展语文知识。如对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在学习体现“生命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扩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文章。由此让学生对励志类文学更加了解,并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升华和扩展。

(三)注重对知识的提升和反馈

在初三阶段的语文学习及复习中,重要的一部分便是专题、模拟卷的练习和考试。通过专题的练习过渡到模拟卷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点转化为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综合性的整体练习下,渐渐地适应中考的考试模式。语文教师也会通过学生在模拟卷中的检测,检查验收学生学习及复习的效果,进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指导初三学生的复习。学生在中考模拟试卷的练习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知识点,培训适应中考的速度与状态。另一方面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复习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师,从而有利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三语文教学阶段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形成自己一定的教学风格,从而提高教学效能,进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对初三语文知识的学习及对整个初中语文知识的综合复习,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仅体现在书面中,更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作者:程龙平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塘河初级中学校

初三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

对于初中生来说复习是很重要的,大多情况下教师在初三时就会带领学生进行总复习,数学也不例外,而且对于数学来说总复习对于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中考是学生第一个重要的考试,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总复习都非常的重视。大部分教师都会对于学生的总复习制定一系列的计划,让学生能够有规律的进行高效复习。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自己以往的一些心得进行了总结。

一、做好复习的准备工作

(一)把握中考内容。首先教师要对当地近年的一些考题有所了解,掌握考题中经常出现的重点、难点,因为中考是对于初中生三年的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所以试题中会出现学生之前学到的所有知识点例如: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等。教师要熟练地掌握这些内容,并且对此进行系统的梳理。保证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促进学生良好的复习,最终得到理想的成绩。

(二)把握好中考命题原则。中考是学生升入高中的一场重要考试,所以教师要把握中考时命题的基本原则,即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的联系有哪些。中考命题是以高中时的需要为基准命题的,学生与教师都应该将这一点重视起来,将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与高中将会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有目的的进行复习,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对于其数学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把握中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与数学思想。学生在进行重要的考试之前数学教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注重基础,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要回归课本,注重基本的知识点。其实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中考试卷中出现怎样的题目其根本的数学思想都是从数学课本出发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数学课本的复习。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各方面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四)深入研究学情。总复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总复习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之后的总复习计划。首先教师在总复习之前对学生进行一个小的测试,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现在的水平,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通过这次小测试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成为激发学生复习的原动力。成绩理想的同学也能从这场测试中获得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通过试卷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可以通过试卷进行总结,制定复习的大致方向。

二、制定复习计划,务实复习过程

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师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都会进行多轮的复习,但是每一轮的复习侧重点都是不尽相同的。

(一)第一轮系统的进行复习侧重课本基础知识。第一轮的复习是最为详细的也是耗时最长的。由于学生刚学完初三的数学对于初三的知识较为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先从初三知识进行复习之后再对初一、初二时的知识进行详细的复习,发现学生薄弱的部分进行着重讲解。想要在复习中得到理想的效果首先教师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备课工作,根据课本内容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首先根据知识的关联性可以将复习内容分为几个部分,例如:代数部分可分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不同的部分,几何部分再细分为图形与三角形、试图与投影、四边形、圆、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等不同的部分。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才能提高总复习所发挥的作用。教师在每复习完一部分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再进行一次重点难点的巩固。如此反复直至每一部分都复习结束。然后为学生留出几天时间进行梳理,第一轮的复习方可结束。

(二)第二轮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二轮的复多是随着模拟考试展开的,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主要开始锻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第一次的模拟考试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根据这些信息数学教师可以开始进行第二轮的考试计划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复习专题,例如:代数专题、几何专题一类的综合类专题还可以编写一些重点题型的专题如规律探索型专题、图表信息型专题、实际应用型专题等。确定专题后教师可以围绕专题逐个开始进行复习,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时要注重所选的例题。只有选择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例题才能够将专题复习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巩固学生的知识,把复习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三)第三轮注重应试水平的提高。第三轮复习是最为紧张的一个阶段,因为复习的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第三轮的复习时间是非常短暂的。由于每位学生在进入第三轮复习时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足进行自主复习,对于不懂的部分多与同学、教师交流。

三、总结

每一次的复习都有着相同的目标,就是通过最后的这段时间让学生成绩的提升程度变得最大化,让学生在中考中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进入自己理想的高中。所以教师要了解自己的使命,将数学总复习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曾明辉.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复习有效性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

初三考试总结范文3

英语是学生初中学习阶段学习的重点学科,初三是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在英语这门课程上取得进步,就可以在不久的中考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从而为高中英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三英语;教学策略;助跑着

教师在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为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初三英语学习过程中学好英语,下面我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简单地谈一下初三英语的教学策略。

1信心十足,目标明确,制定计划,激发兴趣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初三英语课本时会有很多的生词,而且初三的英语课文相对于之前的文章来说比较长也比较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听、说、读、写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是否信心十足、目标明确是学生能否顺利并且成功的学习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课之前也要充分的备好课,吃透教材里面所要讲的内容,并归纳出整节课所要体现的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尽量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教课过程中也需要提高授课的效率,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高效率地去学习,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以盲目的去学习,而是要制定一个周密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有每一天的英语学习计划,还需要有每一周的学习计划以及每一个月的学习计划。学生要想顺利地完成初三英语的学习,需要掌握的单词大概有1500个、词组2000-3000个、句型大概接近100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很难顺利地完成初三英语的学习。与此同时英语教师也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各个阶段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给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措施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师也需要加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督促检查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向同学展示目前中国市场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让学生意思到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进而更加努力的去学习英语。

2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找出不足、查漏补缺

学生们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没有掌握好英语基础知识的学生们更应该加强对于这一方面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初三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当主要以深化基础知识为主,而且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分阶段地去学习,学生在学习的第一阶段应该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以所学的课本内容为依据,跟着教师的教课步伐,按照课本所编排的教学顺序,每一本书、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甚至于每一个单词都要认真仔细地去学习,达到学习的内容基础、全面。其次,就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经常查找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学生通常会在在学习英语语音、英语词汇以及英语的日常交际用语上出现遗漏,而英语语音以及英语词汇的补漏应该在教师教授学生单词的过程中进行补充。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的单词以及新的语言知识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对学生所学过的单词以及句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触类旁通,把单词或者词汇放到文章中去理解,对于自己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及时找出来,定时的进行复习加以巩固。学生在交际用语的学习过程中要努力使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通过经常运用英语跟同学之间不断地交流,从而提高英语的日常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日常交际用语的过程中力争要做到听得懂、说的顺、读的畅、写的神。

3注重能力、加强练习、模拟训练、综合提高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对于课本内的重点知识还是要通过专题的模式来进行训练的,而且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易错点,教师也应该通过模拟训练题来进行强化。如何才能做好这一点呢?首先,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以课本为主,资料为辅。课本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而好的练习资料则是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因此,不论是教师的教课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应该立足于课本,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挑选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资料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其次,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讲练结合,练重于讲。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以及做题技巧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更离不开自己平常的练习,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明白了学习的重点,通过不断地练习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最后教师应该针对于学生学习的弱项进行重点培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高波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三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三;数学;复习;小专题

进入初三之后,学生即将面临中考,所以教师必须要对其做好复习教学方面的工作,引导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复习,帮助学生为迎接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小专题设计,主要是根据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的基本数学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形成若干个知识块,每个知识块都有其相同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联系,并以此作为一个小专题,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小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知识内容,都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而且具有非常强的拓展性。在小专题复习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不是独立的,而是关联到了其他的相关数学知识,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内在对于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全方位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经过这样的复习,学生就可以更加自如地应对中考,提高学生的考试解题能力。

一、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对教材进行提炼、升华

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数学题的分析来看,在数学试卷当中,大部分的试题都属于基本题型,很多都可以在教材当中找到原型,或是对试题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综合、加工,使之具有了更强的综合性,囊括的知识点变得更多,更加考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大多数的中考题都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需要在小专题复习教学的设计中对教材进行提炼、升华,顺应中考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可以提前适应中考试题。

(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除此之外,在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当中,教师还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循序渐进,给予学生一个更好的知识复习、巩固过程。通过专题,学生就可以将原本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强化,确保其能够形成系统化的处理;尽可能减少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知识点问题。并且,在课后,还需要重点关注“搜集→筛选→整理→扩展”的处理。

(三)强化知识的纵向联系

在小专题复习教学的设计当中,为了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知识体系构建更加具有逻辑性、整体性,教师还应当注重强化知识的纵向联系,与之前所学习的知识点相结合,在获取新思路和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旧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这样就可以实现数学知识与性质的灵活应用,最终提高解题的速度;同时,这样也可以提升学生实际的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明白所有的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联系。

(四)基于知识生长,夯实概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重点在于知识的“延伸点”以及“生长点”。对此,在初三小专题复习教学中,教师需将知识放在整体知识体系之中,重视知识结构和体系,将局部与整体知识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引导学生对数学具备的整体性进行感受。例如,在复习“最短线路问题”的过程中,基础知识点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对复习内容予以明确的过程中,在素材选择、问题设计以及编排方面,均需要以此知识点为基础。这些实质性联系展示了数学知识点间的关联性、整体性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五)模型应用,巩固提高

就数学模型而言,属于通过函数关系以及符号等,把评价目标与内容规定下来的,并将相互存在的变化关系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表达。让数学问题实现模型化,可以帮助学生在小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另辟蹊径,简捷有效地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探索,进而在已有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结构框架模型,这对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而言意义重大。

二、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反思

数学是初中教学和中考的重点学科、难点学科,教师必须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切实地做好复习教学方面的工作。此外,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所以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综合地加深、巩固数学知识掌握,教师应当采取小专题复习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除了上文所提到和探讨过的相关内容,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师还应当在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中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做到数形结合

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数形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当数缺少了形,那么就会少了直观;当形少了数,就无法实现入微。因此,在小专题的设计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数和形结合起来,以建立起更多的知识联系,促进学生的复习、认识和理解。

(二)注重对规律的提炼

在进行完一个小专题的复习教学之后,教师还需要针对同类型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小结与反思,并且做好对应的提炼与分析,建立基本的解题模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一个模型化的过程,就好比三角形之中常见的一线三等角模型、A字型、8字型等。

(三)引导学生自身进行复习反思

在学生对整个小专题进行了完整的学习之后,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反思,进一步理解问题的考点、试题类型、题型结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等,并且做好对应的分析与归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解题规律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实现解题方式的优化,实现解题经验的积累,从而培养学生对应的解题技能,实现学习内容的巩固,最终满足知识的全面掌握。

(四)要注重归纳数学思想

中考涉及的数学试题不仅会对基础知识予以考查,还极其重视对解题方式的考查,诸如待定系数法、配方法以及换元法等。对此,学生在小专题复习的过程中,需掌握不同方法的实质,即解题步骤以及适用题型。另外,还需重视对数学思想的正确理解和应用,诸如数形结合、函数、方程、整体、分类讨论以及化归思想等。

三、结语

中考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不小的影响,而数学又是中考中的重点学科、难点学科,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并切实做好对初三学生的数学复习教学,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引入小专题复习教学方式,提高复习教学的成效。小专题复习教学在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其有利于学生内在对于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加全方位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中考,值得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加强应用。

参考文献:

[1]肖红健.自问自答,让农村孩子同样主宰课堂——初探基于学生自主提问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8(23):27-29.

[2]王巧珍.对初三二轮复习中数学小专题教学的设计与反思[J].上海中学数学,2018(04):42-44.

[3]秦志强.基于学情关注过程体现素养——初三数学复习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上海中学数学,2018(03):7-8+32.

[4]徐涛.关于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94-95.

初三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是“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1]。我国最早提出“微课”这个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2]。微课的教学优势和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单一、主题突出、简短精炼、知识可视听化、资源容量小,适合传播,这些都符合信息化时代对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的使用者主要是学生,而老师应当是这些学习资源的制作者和提供者。和传统的教学辅助资源相比,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更丰富的资源、更自主化的学习方式。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三化学学科中的实验大致分为基础实验、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四部分。八个基础实验和相关的探究实验一般需要在学校专门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演示实验一般是在上课的教室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在家里利用简易的材料和可取的物品完成的。化学在初中是一门特殊而又尴尬的学科。初中三年只有初三才有化学,相对其他学科教学内容较少,但是初三学生又面临着升学考试,学习压力较大。中考这样一个方向标,使得学校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特别是中考成绩。教师对学生是否优异的评判标准也是成绩。在“成绩至上”的观念下,教师的教学更倾向于知识内容,而不是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教师往往会将学生实验变为演示实验,部分实验甚至采用讲述的方式来呈现其中的知识内容,学生看实验、背实验、记实验。这样的方法被认为是高效的。即使有的教师组织学生上实验课,也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讲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方面。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提供的实验步骤来操作完成实验,没有思考的空间,实验后也没有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的习惯。家庭小实验大部分教师都只是布置一下而已。至于学生有没有去做,完成的情况怎么样,对实验有哪些反思,教师都没有获得反馈的途径。甚至有的教师不处理家庭小实验的内容,这样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无益,有时也会形成一定的知识漏洞。基于这样一个糟糕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需要教师从思想上重新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且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方法来改善这个现状。微课的兴起在冲击传统教学理念的同时,也给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生机和活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使用微课,如何将两者完美结合?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一些方法。

三、微课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结合形式

(一)实验前使用微课进行预习

“带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实验室中,教师反复地讲解实验步骤,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还要不停地强调安全问题。可是到了分组做实验时,学生仍然是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对于学生而言,从进实验室的兴奋,到听实验的抑制,到做实验的忙乱,到离开的失落,留给他们印象最深的仍然是老师在讲台上的“要怎样”和“千万不能干什么”,至于做了什么实验、怎么做的、有什么收获全部被忙碌的心掩盖了,更不要说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了。初中阶段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至少八个化学实验活动,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3]。下面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为例,对使用微课进行实验预习进行分析。首先,教师要针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单,分析学生学习该实验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设计和制作微课。微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配制氯化钠溶液的一般步骤、选取的实验仪器、配制溶液的注意事项、配制溶液的误差分析,另外还包括天平的使用(即固体药品的称取)、量筒的使用(液体药品的量取)等基本实验操作。在设计微课时要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如果将所有的内容都放到一起,学生的学习时间较长,容易产生视觉和听觉疲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使得学习效果降低。在本实验中我一共制作了五个微课:①“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包括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和实验仪器的选择;②“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包括配制溶液的注意事项,并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详细的误差分析;③“固体药品的称取”,主要讲解固体药品在取用和称量时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④“液体药品的量取”,主要讲解液体药品在量取时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⑤“溶液的稀释”,主要讲解的是由浓溶液稀释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的方法。其中①、②和⑤是每个学生在课前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而③和④可以根据学生前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将制作好的微课传至班级QQ群中,并明确在课前预习中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完成对应的学习单。课堂上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将注意事项进行有效的讲解,之后就将实验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对实验中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与传统的化学实验课相比较,利用微课预习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实验上,有更多的时间对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误差进行思考,而不是像机器一样按照流程从头到尾进行操作。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更加有效。

(二)弥补部分实验的缺陷

在课堂上,并非所有的实验都可以在现场完成。如果教师采取讲解的方式来处理的话,学生就会觉得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即使通过教师的反复讲解和学生的强化记忆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也会很容易混淆或者忘记。这样不仅学习效果较差,而且会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长期以往不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例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一氧化碳是一种毒性较大的气体物质,危害较大。初中实验室并不具备制取一氧化碳的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借用高中实验室来完成这个实验,并且把实验录制成视频,结合讲解和分析将视频制作成微课。又如铁钉锈蚀实验。铁钉的锈蚀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在一节课内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微课可以将实验中等待的时间删减掉,直接将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呈现给学生。再如高炉炼铁的实验。不太可能把学生带到工厂现场去参观高炉的结构,了解工业炼铁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用微课来讲解高炉的结构和炼铁的原理。在设计此类微课时,要结合图片、视频、文字和语音讲解,将知识可视听化。在上课时,让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应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而且印象比较深刻。

(三)展示实验中的微观变化

宏观的物质都是由微观的粒子构成的,同样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微粒之间的反应。但是微粒是人的肉眼无法看到的,所以学生看到了实验现象并不等于理解实验原理。初三的学生初次接触化学,无法正确地用微粒观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宏观现象,这对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来说是一种阻碍。例如在讲解水的组成时,要对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微观的解释,才能由实验现象一步步地推导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微课分别用两个不同大小的圆形来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用图片和动画来展示水电解的过程。这样就能将物质微观的变化宏观化,将原本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用动画展示的过程中再结合教师的剖析讲解,实现知识的可视化和可听化,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样的微课,学生能够较轻松、较深入地探寻知识的本质,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地去理解相似的化学反应。

(四)指导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

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教育即生活”,生活和学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样,化学和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吃、穿、住、行等都离不开化学,所以学生在课外同样可以学到很多有关化学的知识,也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一些容器和物品进行简单的化学探究实验。例如在初中阶段,结合教材的知识,可以完成鸡蛋去壳、鉴别硬水和软水、自制简易的净水器、调节阀门观察天然气的燃烧、铁钉生锈、清除水垢、乳化作用、鉴别棉和羊毛等实验。初三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基础薄弱,探究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如果教师简单地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完成,无从下手,实验报告或者实验小结也写得乱七八糟。但是,如果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具体的实验操作又得不偿失。利用微课可以解决上述两难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过水的净化后,可以让学生完成“自制简易的净水器”的家庭实验,同时教师要设计和制作好对应的微课。微课中说明学生应该选择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实验物品的用途、净水材料的特点、净水的最终效果、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学生在家里做实验之前可以反复地观看微课,直至对实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再去完成实验,做到心中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做起来就更加熟练、有目的性。

四、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微课将新的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相融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更丰富的学习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微课的使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所延伸,促进了化学实验教学更有效地开展,使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更加简单、生动和高效,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但是要注意的是,微课只是辅助教学、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方法,不可以越俎代庖,不可以代替化学实验,不能通过观看学习微课剥夺学生做实验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2]胡铁生.微课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4,(6).

初三考试总结范文6

纵观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真正面向生活回归生活的地理课堂又有几何?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地理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在不断被弱化及边缘化,很多有实际生活用途的地理常识,学生只是通过考前的瞬时记忆用以应付考试,考后便不再拿起也不再记起。无奈在地理课堂上很多需要实践性的知识也被自然过滤掉,如此一来,学生对生活地理常识的掌握便相当贫乏。据笔者教学实践调查,在初一第一堂地理课上,当问及“为何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时,一个班40多名学生,能回答的只有一半;而问及学生“你知道中国有哪些省”时,能列举出10个以上的,一个班不足5人。经过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初二学生,其地理常识的反馈也不尽然。据调查,初二学生结束初中地理学习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解释“雨的形成”,不会利用地图寻找需要的信息,说不清世界的大洲与大洋,更不用说会利用天上的云识别简单的天气状况、简析月圆月缺等常见自然现象了。而初三的状况更令人担忧,当笔者问及初三学生一些生活地理常识时,竟然很多学生的回答是“以前老师好像讲过也考过,不过我现在忘了”。因初三没有地理课,所以很多学生便把生活地理的常识丢在了考卷上,殊不知,生活处处有地理,初中生对生活地理常识的缺失着实令人担忧。

二、初中生生活地理常识贫乏的原因

从学生对生活地理常识的掌握中发现,初中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不容乐观,对地理常识的关注与积累显然不够,地理素养有待提高,那么造成初中生生活地理常识的缺乏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1.学习方法问题。

当前中学应试教育制度下,学生对地理课程都是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一般都通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地理,时间一长,固然会忘。

2.学科性质问题。

中学地理是一门考查学科,重视的是能力的培养,相对于语数英等考试学科来说,自然得不到相应重视,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所以要想让学生花时间理论联系实际,观察探究学习地理,更是难上加难。

3.课程设置问题。

大部分学校受课程设置影响,学生的课外实践很少,很多地理实践活动无法在校内完成,更不可能让学生花时间在校外完成,于是很多地理实践活动便就此搁置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何来?于是只能是以考定教,以考定背,考过便丢,背过便忘了。

三、加强生活地理常识教育的重要性

1.提升个人素养。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地理科学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科学,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区域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地理知识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能帮助学生感受不同自然人文环境,多角度认识欣赏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的层次。同时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对生存环境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普及地理常识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更有利于国民综合素养的提高,从而增强整个民族对环境的适应生存能力。

2.更好地服务生活。

生活地理常识的教育要面向生活、回归生活,最终实现服务于生活的目标。2004年12月的印尼海啸中,英国一位仅10岁的女孩缇丽在普吉岛海边通过观察发现海水冒出很多小泡现象,凭借所学地理知识,感觉到有危险可能要发生,于是告诉了海滩上的游客,让一部分人获得了疏散的时间,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正是因为这位年仅10岁的孩子发现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很好地运用了知识,所以在这次生与死的大挑战中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便是生活地理常识服务于生活的重大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大家都了解台风、雷暴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那么就不会因天气原因航班取消而与航空公司大动干戈,甚至能提前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也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生活地理的学习是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

四、地理教学应面向生活回归生活世界

1.复杂知识简单化,理论知识生活化。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让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面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笔者一直在做着实践研究。在讲授板块运动产生海陆变化这一知识时,因板块理论复杂深奥,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将熟鸡蛋比作地球,蛋壳喻为地壳,当蛋壳捏碎后,学生发现蛋壳虽有裂缝,但彼此相依,由此解释“板块”。继续轻轻捏动这个鸡蛋时,细心的学生就发现了,蛋壳扭动其实就像大地发生了震动,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摩擦变动较多的地方就是每一片小蛋壳的边缘,原来“板块边缘地壳活跃,板块中部地壳较为稳定”,小蛋壳相互扭动带来了拱与凹等变化,也就将地球表面高山、裂谷等的变化一一进行了诠释。“板块运动与地震、海陆形成的复杂关系”就这么简单地通过“鸡蛋实验”呈现在学生眼前,这便是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新疆坎儿井”是古老而智慧的灌溉工程,学生看了示意图和照片后,对坎儿井的使用原理基本已清晰,但面对“坎儿井中这些竖井的作用及为何建暗渠”时,学生的回答可谓多样化,取水的,收集雨水的,挖井时留下的等多种答案,但学生的发现,基本都忽略了新疆当地的气候特点。教师稍加引导,让学生想象把坎儿井看做是校园里道路两侧的下水道,不难发现竖井就是窨井,于是一些学生一下就恍然大悟了,竖井的作用,就是便于疏通坎儿井,暗渠是为了“不让水蒸发,为的是有水可用”。在讲解海洋与陆地气温时,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温也是海洋比陆地晚1个月,很多学生都很容易忘记这个常识。为了让学生加强这个知识点的记忆,笔者便组织学生在中午时分别触摸水泥地和水桶里的水感知水比土升温慢,同时让学生联想无锡方言“温吞水”一词,因此词是形容一个人做事动作慢,故“水”和“慢”相连,就让知识与生活相连,学生便记住了这个常忘的知识。

2.生活常识知识化,课堂知识实践化。

农谚中有“蜻蜓低飞要带雨衣”,有学生问道:“为什么我每次都照做了,但判断的准确率那么低。”于是笔者把这一问题放到了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究发现,其实我国农谚是农民生活实践的总结,蜻蜓低飞说明大气中水汽较多,蜻蜓捕食的小飞虫翅膀上受水汽缘故只能低飞,这之后如果持续低压多水汽,那么下雨的可能性就较大,但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偶尔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并不能说明接下来一定会下雨。通过这一探究,学生就明白了农谚是农民生活实践的总结,要预知准确的天气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农谚只能作为参考。有句农谚“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指在白露节气后尽量不要赤膊了,寒露节气后也尽量要穿袜子了,但9月初的白露节气,不同的地方气温不一样,不同年份气温也不一样,而个人抵抗力也有差异,并不是绝对不能赤膊,但毕竟白露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气温也会降低,为了健康还是尽量不要让身体着凉为好。将这些农谚与地理知识相联系后,不仅我们的知识体系变广阔了,而且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是知识内化的重要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在地图学习中,对生活实践最有用的就是方向的辨别,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多种方法后,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实践知识,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天气下,让学生站在校园不同位置,辨别四大方位,晴天时,学生可以用手表的时针对准太阳位置,找到时针与数字12形成的角平分线确定南方;遇上阴天,也可通过辨别树木南北茂密度不同大致判定方向。总之,足迹所到才能心眼所到,知识才能转变成学识。通过课堂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身边的生活知识融入地理课堂,通过生活实践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解决课堂上难以解决的知识,在自然生活中加强学习,这便是活的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中科院吴传钧院士说过:地理是一门伟大的科学,地理的应用在生活中是随处可以看到的。所以我们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地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挖掘丰富的生活地理课程资源,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到鲜活趣味的地理就在他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指导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为生活服务。这种基于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面向生活又回归生活的地理学习的内驱力才会是旷日持久的。

五、总结

初三考试总结范文7

一、角色定位体现个性化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社会适应,我们期望通过体育课上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团队配合、勇于拼搏、不畏困难、敢于担当等意志品质,并使其能够延伸至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形成学生能够带得走的能力。所有运动项目最终高水平运动成绩的获得都需要在团队合作中完成。团体项目在比赛中有队员不同位置的分工和配合,单人项目有专业教练员团队、科研团队、后勤团队为其提供全方位保障。每一个角色都有相应的职责、技能和特点。如果学生学习的仅仅是技术动作,体育课终身体育的目标必定难以实现。但如果与此同时也习得角色背后附加能力的话,学生所获得的运动体验将升华为另一个层次。我校高中女篮模块课程(由崔可心和童伟两位老师牵头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了角色定位的教学组织方式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需求。自愿选择进入篮球模块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成6~7人的小组,同组成员需在第一次课上完成三项任务:第一,研读《篮球运动季学习手册》,其中包涵本课程的所学内容、学习目标、具体要求以及评价和考核方法等;第二,研读手册中关于“个人角色职责和评价等级标准”的相关内容,根据个人的特点、能力、喜好商讨确定每个人的具体角色(包括技术教练员、体能教练员、后勤人员、裁判员、场上不同位置队员等);第三,建立微信群,熟悉其使用方法。随后便是学生课下讨论练习方案、课上分角色合作训练,教师课下微信指导方案设计和答疑解惑、课上巡回指导技术。每节课根据各个角色的职责,由小组成员和教师共同完成“角色职责履行记录表”,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追踪评价。学生通过“角色定位”的学习过程,既提高了技术,又产生了为集体贡献的意愿,增强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效率。基础班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段的学习可以熟练掌握基本的投篮、传球、运球和突破技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战术配合。提高班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一场完整篮球教学比赛的组织和进行,并定期外出与兄弟学校进行友谊赛。通过高中篮球模块“角色定位”的个性化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近两年我校篮球联赛从组织到宣传,再到裁判等一系列工作均由学生团队负责完成,且运动水平也逐年提高。

二、层级性体现个性化

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训练因素,学生在运动能力和理解力方面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则对于学生能力的发掘会有极大的益处。故自2013年起,由我校李海庆、樊庆老师牵头的短式网球特色课程正式出现在我校的初中课堂中。课程面向零基础的学生开设基础网球班,通过快易网球十步教学法让学生在体验网球运动趣味性的过程中以最快的速度学习网球基本技术,快速学会打网球;部分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和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班学习后达到相应能力的学生可进入提高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多样化的动感网球和网球比赛课程使学生的网球技术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其中拔尖的学生又可以进入学校网球队进行专业的网球训练。教学难度层层递进,运动水平层层递进,学生的能力培养亦层层递进。学习的层级性还体现在每一节课中,根据学生的能力设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每一名同学都要“跳一跳,才能够到”;同样的练习内容,安排学生使用不同的网球和场地,因球速和球场大小的不同使得练习难度出现层级性,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每一种练习内容均附有相应的微课堂视频内容,学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性的观看。通过这种层级性的个性化网球教学,我校的网球普及度逐年提升,并训练出一批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多次在市级甚至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功能性体现个性化

初三体育中考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都是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于其他年级体育课,初三的重心落在备战中考上,而学生因其运动能力不同,考试目标会有所不同,学习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传统的的大班教学使得部分学生课上练习发现的问题不能立即得到解答,按照集体进度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不能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进一步提升,等等。信息科技手段的充分利用可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于是由本文作者负责的为初三毕业生量身定制的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目前,一线城市中学生智能手机的持有率几乎可以达到100%,微信的使用率也可达到80%以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比起目前使用的其他校内通信平台要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关注。我校初三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体育中考项目介绍、技术要领、练习方法和成绩标准四个方面。除此之外,平台会定期将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展示,并用投票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方式、追踪练习强度等。学生和家长还可以通过平台的回复功能随时向教师咨询,教师会根据学生情况给出运动处方。微信公众平台多样化的功能既可以使学生获得需要的个性化指导,又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束语

初三考试总结范文8

在新世纪下,国家对初中教学进行逐渐的改革.对学生的有效练习得到了重视,本文分析国内依旧学生经验的初中化学练习的现状,依据此对初中化学的有效的练习进行展开分析,对初中化学有效练习的设计与应用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学生经验;初中化学;有效练习

初中的化学学习时间比较短,对于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将学科知识系统化、能力化的规划,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自觉地进行学习的经验,自主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而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应该根据学生经验对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进行研究,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培训,同时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化学练习现状

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同时,被动中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一份任务来完成,使得学习越来越枯燥无味,对于学习化学的被动性很大,在课堂上的思考的时间的和动力的下降,使得教学环节中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减少,使得教师误认为学生已经都会了.所以对于学习上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就会更加思维定式,很少关于学习的体验和感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当下教育模式的主流,随着国家课改的程度加大,对学习中练习的模式也有着很大的改动,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的经验准则,对学生的练习模式进行逐渐的改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比如,在练习的模式注重实际的情况,有意识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对学生经验的初中化学练习的分析

1.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设计

对于初三化学的学习,首先应在对学习的方式上进行优化,不断的进行改进,有初三的复习时间短,复习任务重,所以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到练习的最大的实际的效果,同时应当激发学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经验在练习的有效性上进行重视.老师需要根据学习的经验对练习进行更加一步的深化的.帮助初中学生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对学习化学的基本技能进行重视,不仅要依旧学习化学的经验,更加应该重视对于化学学习的良好的基础.对于初三的化学的学习,不应该一味的寻找着题海的战术,应该练习应精选精练,根据国家对教学的改革的要求,应当发挥教学对学生最大的优势所在.依据学生的学习的经验,对课堂知识的把握,教师应当经过自我的仔细,认真的筛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有效的设计,并且习题也要每天学生的作业量不易过大,让学生的基本学习的经验准时有效的运用到练习中.对于学生生的学习的经验应当准确有效的给与利用,同时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的规划,让学生在练习的设计过程中有所收获,注重学习应当掌握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对学习的死记硬背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只有批判性地吸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初中化学的练习进行有效的设计.

2.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应用

初中的化学的应当根据国家课改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学习的经验,实际有效的设计练习,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的对化学的掌握能力,有意识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根据学生的经验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达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目的.要做到科学地选择习题,老师就必须与参照学生经验,根据学生的经验,对练习题的进行深度的把握,同时,根据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运用,认识到习题的对帮助学习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做到试题内容、习题类型、相对困难度、习题题量等切实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使习题的效果上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化学习题的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相结合,根据经验总结出那些易暴露学生问题,能开阔学生视野与生活联系紧密,注重练习的实际应用.在平时的练习中,答案的表达不规范使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或者不住反应条件等,但是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就是有时候出现答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导致不必要的错误.但是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的掌握越来越重要,同时,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应当更加注意学生们的学习经验,根据学习的经验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实际上的应用.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进行,本文分析了在学生经验下的初衷化学有效练习的设计与应用,根据初中化学的练习的现状进行探讨,对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设计和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应用两个方面对基于学生经验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进行分析.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设计与应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多元化发展.

作者:赵和兵 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毕华林.新理念新课程新挑战———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J].山东教育.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