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文化论文范例6篇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英语传媒;红色文化传承;途径;人才培养

红色文化是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为了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感染力,同时,为世界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利用英语媒介作用,传承赣南红色文化势在必行。英语国际地位的确立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英语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是一种信息流通的媒体,也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共有共享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双向的,相互的。赣南是一块富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土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赣南人民在开创苏维埃革命运动实践中,留下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孕育的光荣革命传统,奠定了赣南在中国红色文化中独特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利用英语媒介作用,研究传承赣南红色文化的途径,旨在传承赣南红色文化,促进人才培养,增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长期以来,对红色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但近几年来,学界对红色文化的界定更为明确。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红色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根据文化形态学的理论,可分为:物化文化层,表现为遗物、遗迹、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等纪念场所;制度文化层,包括各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具体体现在各种决议、规定、命令等政策与法规中;精神文化层,包括革命精神、革命文艺等。而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结构的核心层次,它是国家经济、政治的反映,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同时又具有重大的价值导向、思想阐释、道德规范及平衡社会等作用。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红色文化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淀孕育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利用英语媒介作用,传承赣南红色文化有助于推动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助于丰富革命传统教育和创新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这也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第一,利用英语媒介作用,传承赣南红色文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在21世纪的新形势下,要思考如何使中国下一代的历史责任感更强,人生目标更加明确,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使之成为懂得如何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愿意服务大众、贡献社会、报效国家的人。红色文化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以其所蕴含的魅力、厚重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历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作用,有助于培养下一代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操,红色文化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平台和新课堂,进行着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使我们在接受了红色文化洗礼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更明白所要担负的历史责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模式,红色文化、素质教育与英语教育相结合必然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时展的趋势。第二,利用英语媒介作用,传承赣南红色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要发挥多元载体的文化传播作用,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必须借助外语的媒介作用,有效传播赣州红色文化,这恰巧符合赣州市长冷新生提出的全面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宏伟目标:即赣州将建成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目标。当今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科学引领下,红色文化俨然成为“中国梦”逐步实现的重要软实力。传承红色文化,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还有利于增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第三,利用英语媒介作用,传承赣南红色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正如周运清部长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一文中指出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都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当代大学应该摆脱纯粹功利性,甚至是工具主义理性困惑,在走出象牙塔,融入时代的发展潮流的同时,更牢记民族的使命,文化的重任。同时,更应自觉地认识、领悟和把握自身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这个历史责任,是不可能由大学某一个学科来完成的,大学里每一个学科都肩负着这个历史使命,当然,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在承担这个责任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更应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利用英语媒介作用,传承赣南红色文化的途径

(1)利用英语课堂,传承赣南红色文化。一方面,随着“全民英语”时代到来,教育界从幼儿园到各大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英语课程。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单词、语法和西方文化,更应该将中国的特色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英语学习为学生传播红色文化奠定了语言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地球村”的形成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上各个领域倡导学英语,从出租车司机到企业员工都不同程度地去学习一些日常英语。因此,各类英语培训机构、培训学校、辅导班等大量涌现,以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此外,学校要加强红色文化英语教育课程建设,各地学校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英文版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列入课堂教学计划,全面加强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培养,真正做到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作为英语老师,将英文版赣南红色文化引入教学,让学生感性地体验并指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的指导思想、方针、路线、政策、目标以及实践的成功与失败,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接受从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来的这些理论,坚定学生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传承红色文化。

(2)利用旅游标志语,传承赣南红色文化。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形成,跨国旅游日益频繁。赣南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富集,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红色故都,人民共和国的摇篮,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址和战场遗迹。客家文化地位独特,是客家人最早的集散地和最大的聚居地、发祥地、中转站,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形成的摇篮。宋城文化底蕴深厚,是宋代全国36大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荟萃了以宋文化为特征的诸多文物古迹。自党的十七大以后,尤其是 2011 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显重要。传承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地位毋庸置疑,有利于开发更加巨大的旅游市场,提升赣州红色旅游的知名度, 扩大赣州红色旅游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依靠英语媒介,在旅游景点配以中英文标志语、中英文景点介绍、中英文宣传画册,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赣南红色文化,传承赣南红色文化,使赣州走出江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3)利用网络平台,传承赣南红色文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且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今天,网络成了最好的传播媒体。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和接收的时间,便于人们自主学习、交流信息以及传播文化。只要将赣南红色文化的中英文版本传入自己的QQ空间、博客、微信、微博等网络交际平台,网友立刻就能看到相关信息,并转载转发,顷刻之间,该信息在上网一族之间广泛地传播开来。全国各地的网民都会利用此平台交流分享信息,各取所需。人们在网上输入自己想要的信息关键词,搜索一下,大量相关信息就会呈现眼前。只要网络上有关于赣南红色文化的各种语言版本,即使足不出户,人们也可以在网上学习交流赣南红色文化,这有利于赣南红色文化的宣传和传承。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红色文化是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利用英语媒介作用,传承赣南红色文化是时展的需要,是赣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需要,更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海波.论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和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

2009.

[2]幸城.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中的运用[J].江西师

范大学学报,2010(6).

[3]张春丽,刘继斌,佟连军.中国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

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4).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范文2

一、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众所周知,当今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面临种种困难和问题。中央领导指出:必须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面对当今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学习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那种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顽强精神,去攻克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种种"碉堡",解决改革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夺取改革的全面胜利。

二、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建设,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中央对反腐倡廉形势的判断是"三个依然":"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有些地方,还存在严重的不良作风。中央领导指出,转变作风,最根本的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因此,面对反腐败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不良作风问题,笔者认为,当今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民众深入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学习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对比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吃草根、啃树皮的艰苦奋斗精神,达到自我净化灵魂,提高廉洁自律、防腐防变、转变作风的自觉性。

三、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有些党员、干部思想动摇、信念淡薄,甚至有的地方领导班子集体烧香下跪拜神,祈求地区平安和丰收;有的干部请来风水先生拆改办公大楼;有的高校学生听政治课,老师讲到"共产党"、"共产主义"就哄堂大笑,甚至起哄鼓倒掌。说明现阶段迫切需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笔者认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通过参观展览、阅读故事、观看影视,联系革命先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面对故人严刑拷打、威胁利诱,仍然"脸不改色,心不跳",含笑走向刑场等英雄事迹,对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无疑将发挥有力的正面启迪和深刻的感染作用。

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健康向上的良好势头。但有些地方仍存在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现象屡禁不止。群众迫切要求转变不良的社会风气。笔者认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文化所体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大公无私的道德情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牺牲精神,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有力抵制、深刻批判那些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不良风气,这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无疑将产生不可替代的积极引领和有力的推动作用。

五、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定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创造形成的极为珍贵的文明成果。同时,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党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她产生、发展在中国大地、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大众心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因此,笔者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这支中国特色的文化奇葩,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引领、开拓、创新的重要作用。

六、发展中国旅游产业,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旅游产业是旅游文化的载体。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旅游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国旅游文化,除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之外,很大一部分是宗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等。相比之下,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笔者认为,旅游产业这个载体,特别需要传承发展红色旅游、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特别需要广泛宣传无神论,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宣传革命先辈的理想境界、英雄气概、高尚品德、艰苦奋斗精神,宣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正面引导社会思潮,激励人民奋发向上、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建筑。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本文以闽南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阐述学习传承传统民居的意义。

0引言

在当今国际经济、文化日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建筑、景观、室内设计亦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趋同化的趋势。如何在规划中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本土传统民居优秀的特色,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设计体现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景观显得特别重要。做为一个环境艺术的学习和研究者,在本土传统民居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显得日渐式微而感到遗憾的同时,深感有责任就此课题进行探讨。

1闽南红砖传统民居的解读

单德启在他的《人与环境一一中国传统民居聚落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一文中,用英文中的“本土的”(vernacular),“传统住宅”(traditionalrcsidcnce),“没有建筑师的建筑”(archetecturewithoutarchtect),对“传统乡土民居”的含义进行l}释。n]现仅以笔者当下生于斯长于斯的闽南民居为例,就其内部空间形态、外观特征、色彩特征、装饰符号、文化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讨其对于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重要性。[z]闽南红砖民居通常指的是用本地特制的红砖结合本地石材和工艺、融合了中原文化及闽南海洋文化的精神而建造的大膺a"詹”是闽南方言,就是通常所说的“房屋”。

1.1闽南红砖民居的空间构成形式

闽南红砖民居一般为单层,其布局以中轴线分布;呈“向心围合式“;左右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正中间有天井,中设厅堂,一般摆放祖宗神位,前设石煌,两边为厢房,左为大。在闽南方言里,几进一般也称作“几落”,如“三落大膺”的说法,指的即是三进的大詹。

1.2闽南红砖民居的色彩分析

1.2.1主色调

闽南红砖民居以红色为主色调。究其心理及传统因素,红色是中国传统象征意义文化中举足轻重的色彩,红色在几千年的中原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闽南红”呈现的便是一种带有喜庆的红色,它代表了闽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生活态度,使闽南人对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和朝气的红色情有独钟,并将红色作为建筑主色调延用至今。

1.2.2辅色调

闽南红砖民居中的白石、青石、原木色及饰作的辅助色,与砖红主色调相辅相成。可以说,闽南红砖民居的色彩搭配无论从建筑本身,还是置于在自然的大环境中,都显得既端庄典雅又活泼灵动。

总之,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那一栋栋具有典型的闽南特色的红砖民居,犹如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中一枚枚朱砂色的印鉴,它与环境显得统一而又有变化。

1.2.3闽南红砖民居的装饰符号

闽南红砖民居不仅远观起来赏心悦目,近看局部装饰的符号设计亦别具一格。

a、装饰符号的位置:屋脊、墙面、悬梁、柱子、门窗、斗拱等;b、装饰符号的制作方式为: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剪贴、拼凑等;c、装饰符号的题材:吉祥纹样、神话教化、诗词楹联等。这些装饰符号的灵活运用结合民居建筑的材料与工艺,使之无不充分显示营造者的匠心和艺术造诣及文化品位,亦成就了闽南民居独特的魅力。

1.2.4闽南红砖民居的文化

闽南上承古闽越的积淀、下启汉族及西域的交流、再融合东南亚、伊斯兰和西方建筑的影响,在文化面貌上呈多元化的状态。今天,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独特的外观是在闽南地域文化的浸染下逐渐形成的,她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在造型式样上处处以装饰视觉元素体现建筑与文化不可分割的关联性。

2传统民居传承之意义

2.1传统民居传承之重要性

弗.赖特曾说:“唯一真正的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文化”由此可见,其对于本土建筑文化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传统民居是本民族人民智慧浓缩的结晶,它必然有着我们能够“古为今用”的有益成份。但是,令人深感遗憾的是,今天现代化的民居建筑的大量涌现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各地的民居逐步被所谓异彩纷呈的各色建筑、貌似多元的审美追求的建筑所代替。这表面看是“现代化”的体现,但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缺失,亦反映出民族自信心的缺失;从另一个侧面看何尝不是现代对传统的蚕食与否定,或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让位?如果说房子塌了,可以重建,但一个民族的精神垮了,要重铸又谈何容易?建筑是表现民族精神的一种主要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说亦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因此,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传统民居的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尊重。

2.2传统民居传承之紧迫性

2.2.1外来因素导致传统民居加速消逝

当今,大量优秀的传统民居,正由干经济加速度增长、生活习俗的变革而快速消失。所以,民居的保护与传承已刻不容缓。早在建国初期,梁思成、林徽音夫妇就曾为了老北京的旧城保护问题竭尽全力、四处奔走。他们的方案是保留老城,将现代化的建设计划移到旁边的城市去;保留城墙,并在上面做出一些景观、休闲娱乐区域,这样人们既可以边饮茶,边徜徉在古城墙上,看老北京、看众生相,试想那是何等的享受!当梁氏夫妇看到古城墙被拆时,不禁痛哭涕零道:“每拆一块砖,都是在剥我的皮啊!”据说苏州郊区著名的水乡一一周庄之所以今天能够留存下来,也多亏已故艺术家陈逸飞先生当时四处呼吁奔走,今天才能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视线之内。

2.2.2内在因素造成传统民居传承的紧迫性

古民居本身因年代久远及建筑材料的限制,导致古民居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刻不容缓。我国古民居多为砖、土、木结构,因年代久远、凤吹日晒,老化程度加剧及资金匾乏,更加深了这种紧迫性的程度。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范文4

开设红城大讲台

百色学院依托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邓小平早期思想研究中心”“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于2013年开设“红城大讲台”,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相得益彰。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精选红城大讲台讲座主题,组织主讲专家围绕主题研究并进行宣讲,将宣讲录像上传学院专题网站供师生学习,宣讲文稿结集出版,形成了“红城大讲台专家宣讲――网上宣讲――出版物”的立体的、长效的宣讲教育格局。

2013年,红城大讲台共开展了“传承弘扬百色起义精神”“中国梦・我的梦”“党风廉政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主题共40多个系列讲座,全校师生一万多人次聆听宣讲。百色学院还通过红城大讲台,开展对百色市(县、区)的党员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前,红城大讲台宣讲文稿集《传承弘扬百色起义精神》《专家谈党风廉政建设》准备付印出版。今年还安排了以“学习党史国史”为主题的宣讲。红城大讲台已经成为百色学院乃至百色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主要平台和长效机制。

组建专家宣讲团

为了确保红城大讲台有足够数量的宣讲专家,百色学院按照思想坚定、理论深厚、真懂真信的原则,选拔建立一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体、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校外专家组成的宣讲团,学院党委书记卞成林担任宣讲团团长。

为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时代性的特性和要求,宣讲成员除了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专业专家外,还吸收了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等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加入,组成了一支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多样化、多元性、人数近百人的宣讲队伍。为进一步提高宣讲内容的大众化、通俗化,提高宣讲的实效性,百色学院还利用自身的科研平台,组织宣讲团成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开展课题研究,宣讲团成员承担了“百色起义与邓小平理论研究”等十多个重要课题研究,形成了“宣讲――研究――宣讲”的良好机制,提高宣讲团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宣讲水平。

教育载体

开设“红色经典”微型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百色学院从2012年秋季开始,开设“百色起义精神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课程和“百色起义精神与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系列“红色经典”微型课程,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选修4门“红色经典”微型课程,每门课程0.5学分共2个学分。2014年春季,“红色经典”微型课程开课门数已经达到46门。系列“红色经典”微型课程成为师生学习党的十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传承百色起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阵地。学院还出版特色校本教材《百色起义,光照千秋》。

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节庆主题教育中。即坚持开展“清明节祭奠”活动,组织学生到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碑开展缅怀先烈、修身立德、共创和谐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坚持开展“重走红军路,永远跟党走”教育活动,组织新党员到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碑开展走红军路、入党宣誓活动;坚持组织“新生入学主题教育活动”,每学年新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到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碑、红七军军部旧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开展“红色经典”文艺演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学院每年都开展“纪念红五月”红歌传唱、“唱红歌校歌”新生合唱比赛、庆七一“颂歌献给党”、红色短剧等系列红色经典艺术演出;还举办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周末文艺广场演出。每年的红色文艺演出有30多场,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隐性教育成效大增。

开展“红色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途径方法。百色起义精神和百色起义革命者的品质意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蕴含着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为进一步探索以“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学院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途径方法研究,以研究成果充实宣讲内容,以研究促进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和渗透。宣讲团成员共承担《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思想及其实践研究》《红色记忆与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等12个以“红色文化”为研究内容的科研项目,其中,有4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写出版了《右江苏维埃政权史》等一批红色研究丛书,目前,“百色起义与邓小平理论研究”丛书(14本)即将付印出版。“红色研究”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提供保障,增强了宣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发挥了“红色文化”的传承、辐射和渗透的作用。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范文5

真正的共产党人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深蕴着忠诚坚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凝练成为共产党人血脉中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艰苦创业的建设时期,直至今天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红色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向前。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传承红色基因演讲稿范文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承红色基因演讲稿范文参考一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是发扬革命先辈光辉精神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不仅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丰富中华文化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201X年2月2日,在井冈山参观时指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这里的“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笔者认为应该理解为将红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全社会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

目前,红色文化传承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造成人们对红色文化历史记忆的淡化

从学校的历史教育看,历史学科在小学、初中阶段,被形象地称为“豆芽科”;在高中阶段,过早地区分文理科使得绝大部分理科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几乎和历史学科“绝缘”;在大学阶段,虽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纳入了公共必修课,但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从近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历史类和哲学类专业的就业率很低,学生对就业的担忧导致了大学人文专业的“弱势”。加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们文化土壤中人文元素的严重缺失,导致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哲学思维”的普遍缺席。

从社会的历史教育看:首先,各级宣传部门和文明办等宣传机构不可能每天都去宣传红色文化,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段组织活动并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其次,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各类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地)、遗址、伟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部分依然存在展览面积狭小、展出内容单调、展示手段落后、日常维护和改扩建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信息化时代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是一个价值标准遭遇全面解构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各种价值观的涌现和融合使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取向难以达到一致的理解与认同。

文化价值标准是由一系列居于核心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的逻辑体系,是衡量文化客体对主体有无价值和价值量大小的尺度或准则。红色文化价值标准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自强不息等崇高精神和价值尺度在现代社会受到一定挑战。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对功利的过分崇拜、对欲望的过分放纵、对他者的过分漠视、对当下的过分关注、对崇高的过分贬黜等,对人们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三)相对久远的红色文化在当今时代较难让人产生共鸣

首先,在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正以各种方式进驻中国人的精神领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之后,西方的文化思潮、生活观念、价值标准等蜂拥而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甚至取代了国人对自身传统的历史反思,民族文化(包括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失语状态。

其次,不同时代有自己的时代语言,同一时代的不同群体有其自身的话语表达。人们的话语表达当然不能脱离自己生活的时代,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他们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红色文化对于人们来说,显然不是一个直接在场的生活空间,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时空是那么遥远,那样“艰苦”和“匮乏”的环境难以与当下的“幸福”和“丰富”生活相对接,因而无法引起对过去生活的真正体验。尽管人们也会唱红歌、看红剧,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讲,并未引起心灵的共鸣,只不过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艺术转换。在人们的眼里,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屈辱、贫弱好像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表达而难以引起深层的历史反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红色文化的话语空间总是被其他话语所挤压或推开而难以产生共鸣。

要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教育、解放思想,增强红色文化的文化认同

要创新历史教育,强化人们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历史教育和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各类教育基地要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合理安排青少年参观游览,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青少年开展活动,强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2.各级宣传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开展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精心组织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打造陈列精品,形成展览亮点。

3.各单位、团体、企业等组织要广泛开展学习英雄模范事迹,深入查找精神境界上的差距,使大家自觉强化报效国家、崇尚荣誉的献身精神,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二)扩大宣传、抢占高地,营造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氛围

1.多管齐下,扩大红色文化宣传范围和受众范围。各级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和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宣传报道,为发展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宣传好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中央发展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政策措施,宣传好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知识和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积极介绍红色旅游重点线路、景区景点和有关知识,及时推广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要注意结合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重要节假日,充分报道各地开展红色旅游、传播红色文化的新情况,反映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努力为广大群众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参加红色旅游提供舆论支持和信息服务。

2.去莠存良,确保红色文化的纯洁性、先进性,抢占文化高地。信息化时代不断生成的海量信息中,存在着大量把庸俗当高尚、把腐朽当神奇、把谬误当真理的现象。因而,加强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红色教育,抢占文化高地等已成为重要课题。要通过技术的、制度的手段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侵袭,让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熔铸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之中。

3.加强推广红色旅游,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中。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对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讲解员、导游员的政治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红色文化、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加强对旅游沿线和景区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增强自豪感,展示新形象;加强对游客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在参观游览中不仅能陶冶高尚情操,激发爱国热情,而且能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传承红色基因演讲稿范文参考二

真正的共产党人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深蕴着忠诚坚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凝练成为共产党人血脉中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艰苦创业的建设时期,直至今天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红色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向前。

坚守忠诚刚毅的理想信念。“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回顾党领导的革命史,无论是*失败后的低潮,还是漫漫长征路,抑或是八年艰苦抗战,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党、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忠诚坚定。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毅的信念,也就有了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对共产主义执着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传承和坚守的,这是政治灵魂,更是不朽的精神支柱。

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讲到,“艰苦朴素,艰苦奋斗,这既是党的作风,也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者的作风。”在革命年代,缺吃少衣少药,武器落后,物质条件极为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精神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克服各种困难艰险,赢得胜利。在新的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就是我们事业的原动力,更要传承和发扬,将其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在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去坚守奉行。

紧密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我们党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困境下坚持下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步步走向胜利,所依赖的就是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倾其所有的支持。直到今天,我们在新形势下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目标,制胜的法宝仍旧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只有各项工作符合基层实际和党员群众意愿,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的支持,各项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必须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焕发出战斗的精神、拼搏的劲头,夺取事业新的胜利。

传承红色基因演讲稿范文参考三

什么是红色基因?我认为,一代代人民英雄和爱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以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这种精神力量能超越时空一以贯之永不褪色这就是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引用了生物、动物、遗传的生物概念来借鉴革命精神、革命文化、革命传统的说法,这就是红色基因的概念。

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需要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教育下一代,增强下一代的信仰;作为一名党员,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是义不容辞的。笔者认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入心入脑,人人能讲红色故事,让党员将这种理念转化为行动。

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红军长征在三渡赤水河前经过枫香,在花茂村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红色陶瓷工会、苟坝抗捐委员会等红色政权,还召开了苟坝会议,撤消了进攻打鼓现场的决议,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苟坝会议是对遵义会议的补充和完善,我们今天能够幸福地生活和工作,一定要发扬红军当年的精神,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苟坝会议精神,忠诚于党,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校园文化 红色文化

高校是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者,更是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育主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发挥红色文化引领校园文化的实践导向功能,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其核心和实质是精神文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导向、塑造和激励功能,能够起到提升思想、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承载并引领先进文化的方向,在倡导文化多样化的同时,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在紧跟时展的同时,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而在实际的文化建设中,高校校园文化却面临诸多困难,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非主流化。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越趋明显。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也日益增强,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大学生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文化的异同,对西方的“文化侵略”、“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辨别。出现了理想信念淡薄、信仰缺失、精神匮乏,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盛行的状况。同时,互联网的盛行,在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消解着尚未建构起的合符“主旋律”规范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这些问题带给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巨大的挑战。

二、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充分吸收整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理念,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所形成的具有特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精神文化。

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思想,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它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思想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承载的培育爱国情怀、传播先进文化、塑造良好人格、弘扬社会正气的文化内涵,正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锤炼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的鲜活教材①。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创新,以及民族凝聚力为特质的红色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天然载体。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产生了时空不能对接状况。红色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显然不是一个直接在场的生活空间,因而,无法引起对过去生活的真正体验。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时空总是那么遥远,那样“艰苦”和“匮乏”的环境难以与当下的“幸福”和“丰富”生活相对接。②

毫无疑问,红色文化不可能自觉走进高校,更不可能自觉融入大学生的思想,只有将红色文化有意识地充实和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实现其教育和导向功能。而在实践中,大多高校未能真正意识到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对红色文化建设存在意识不强、氛围不浓;内容缺乏系统性,且虚夸、片面,一味拔高主题,充满说教,高高在上,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远离学生;活动单一,针对性不强,毫无创意,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等现状,导致了红色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引领和教化功能。

三、用红色文化引领和充实校园文化

深入挖掘开发红色文化,充实、丰富和引领校园文化的方法与载体,用先进的红色文化感染学生,鼓舞思想、振奋精神,不断赋予红色文化以新内涵,充分发挥它的德育教化和文化引领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红色文化进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所体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宗同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将红色革命理论与党的先进性理论,红色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红色文化与先进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贯通教学,突出红色文化教育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红色文化进课堂,关键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理解,增强他们运用红色文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理论讲授、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影片播放等方式,形象、生动、深入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红色文化有效地融入和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

(二)创新红色文化的内容

红色文化的创新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时展的需要,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因此,红色文化创新必须与时俱进,把握大学生的需求心理来设计其建设内容。遵循“三贴近”原则,以时代感、人性化、生活化来创新文化内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不仅局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重大事件和精神内涵,更要赋予红色文化以时代精神,找准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对接点,如新时期的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志愿精神,等等,通过时代精神来诠释红色文化,来体现革命精神。同时,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活动特点和关注热点,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找准切入点,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使他们对红色文化产生认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同和接纳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其教育和引导作用。

(三)创新红色文化的载体

高校不仅要从红色文化的内容上进行创新,而且要从传播红色文化的载体上进行创新。

1.活动载体:高校应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结合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活动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将红色文化寓于活动中,让大学生受到教育,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通过“唱读讲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红歌”里面有马列,“经典”里面有理想,“故事”里面有精神,“箴言”里面有荣辱。大学生通过“唱读讲传”活动弘扬红色文化,从宏观上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外化于形”的融入过程;从微观上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的深入过程。③同时,注重在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将不同的时间节点和大学生心理情感相融合,让学生能够在缅怀过去中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除此之外,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并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使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常规化。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去,利用假期走访参观革命圣地,亲身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内涵。组织“三下乡”实践活动,将理论所学与实践所得结合起来,增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身上的“外化”能力。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受到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受到红色文化的思想震撼,树立问题意识,思索当下,反省自身。

2.媒介载体:高校要充分利用校报、学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多种媒体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广泛宣传,同时也要特别重视网络教育的重要作用。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其巨大的社会影响日益凸显,积极开发和建立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红色网站,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主动抢占网络制高点,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精心组织网上正面宣传,高扬主流舆论,用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抵制低俗恶搞的网络草根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辨别能力。因此,充分整合与利用媒介资源,构建红色文化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式传播体系,让红色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红色文化承载着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不仅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适应主导文化的发展。准确把握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把握大学生心理需求,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中,用红色文化激励人、鼓舞人、引导人、教育人,提升校园文化的水平和层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注释:

①李康平.红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6).

②张首先.红色文化的价值资源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③杨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红色经典的机制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参考文献:

[1]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07).

[2]陈海燕.高校红色教育的机理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2).

[3]吴先勇.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