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风貌规划范例6篇

景观风貌规划

景观风貌规划范文1

自然景观风貌保护

以重庆市梁滩河为例,梁滩河流域内的自然景观风貌保护区整体上为生态涵养区段,包括有较高景观风貌价值的区域:长坝嘴、大磨滩等处,以及规划设置的自然景观风貌观赏公园、郊野公园。

长坝嘴村落风貌公园:位于北碚区,该段河流蜿蜒度较大,形成多个半岛,适当拓展亲水空间,位于半岛内的村落维护其现有建筑外观,可适当调整其使用功能。大磨滩郊野景观公园:大磨滩瀑布,宽约30米,高约20米,水大时亦很壮观,是重要的水景旅游资源。对该类的自然景观,我们采取“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措施,即是在保护其原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合理规划其观赏路线,设置观赏点,有控制的让人们进入,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湿地公园

植物是滨河湿地保持生态性的根本,在湿地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原有生态保护区域内的湿地植物进行保护,并对遭受破坏的植物生态性结构进行恢复设计。

水较深区域:不适宜人过度亲近水面,可用一些种植草的基质砌成护岸,以挺水植物等水生植物进行护岸,不仅起到了防护作用,也可使游人欣赏植物及水面的景观特色。

水较浅区域:可采取疏林草地的种植形式,延伸到水面和水生植物一起形成合理的植物景观。还可在水面设置栈道,雨季多水时被淹没在水中只留植物景观,旱季水浅时栈道则可成为人们到湿地内部去欣赏和体会大自然独特气息的通道。

水陆交界区域:水陆交界区域岸线湿地植物不仅能丰富水面平淡的色彩,而且对水陆景观起到了自然的过渡作用。

二、人文景观风貌保护

对梁滩河流域内的人文景观风貌保护主要包括:历史人文和社会人文。对现有的文化古迹以及有一定历史的建、构筑物的保护、对沿河村落形态的保护以及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

(一)对沿河村落形态的保护:

梁滩河村落风貌保护的核心内容是“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严格管理”。保护的具体内容为:村落空间,村落形态,村落道路,村落祠堂,村落社屋,村落水系,村落生态,村落遗存等。根据不同村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根据规划控制其人口数量,改善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居住环境。在其从事建设活动时,应符合规划要求,不得对梁滩河沿线格局及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二)四塘历史文化公园

四塘桥建于同治年间,是原来老成渝路的必经之桥,上面的龙浮雕尚能看见,对四塘桥残缺不全的部分进行仿古性修缮,采取整体保护、原真性保护,整治其周边环境;禁止机动车在古桥行驶,将其作为步行桥。

“飞雪崖瀑布”自唐宋以来被太白、东坡、郭沫若等名人先后赞喻为“雪涌云飞”,清某翰林李为栋为其作《飞雪崖赋》,飞雪崖险峻,怪石嶙峋,可挖掘飞雪崖瀑布的历史文化内涵,适度开发。

飞雪崖对面的“飞雪寺”始建于唐,后重建。对飞雪寺的保护,首先要保护其建筑外观整体风貌特征,保护的重点不只是建筑物,还包括环境风貌等多重内容,对其划定一定的保护范围。

“桥都”——金凤镇:

金凤镇地形平缓,溪河密布,纵横的溪河和道路交通建设,诞生了古今桥梁84座。对古桥进行管理修复和分类,适度开发,形成“桥下流水、桥上行人”的乡村风景,把金凤打造成“百桥之乡”和重庆的“桥梁博物馆”。

长春桥:位于梁滩河上历史最悠久的长春桥,建于清嘉庆五年已有209年。

永寿桥:“年龄”第二的永寿桥为拱式三洞,三个桥拱不是常见的圆弧形,而呈半椭圆状。

三元桥:长19米的青石桥,该古桥有着200年的悠远历史。6个桥墩上各刻有圆雕龙头一个,其中两端为腾云吐水的水龙,中间两个是龙头向上的火龙。龙头精雕细刻,笔法古朴,别有一番古色古香的韵味。

双寿桥:同样上百岁的双寿桥则是两座姊妹桥,相隔不到半米。

三、人工景观风貌保护

对梁滩河流域的人工景观风貌保护主要包括:对岸线、滨河道路、滨河绿地、沿河建筑以以及沿河城市天际线的控制。

(一)沿河建筑以及城市天际线控制

对沿河建筑在位置、高度、体量、风格以及色彩上进行控制和引导。

在位置上,沿河建筑布置强调疏密有致。在景观点、视觉走廊、桥头等处要严格控制其建筑位置。

在高度上,要对河流两岸建筑高度和天际轮廓线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止过密及空间上的无序、自发,使滨河建筑错落有致,空间虚实相间,纵向层次丰富。在体量上,沿河避免修建超大体量的建筑。

滨河建筑的布置要强调整体协调、有机发展,建筑形象与之相互呼应,避免单体建筑过份自我表现。

在风格上,沿江建筑在整体风格上以体现空透、明快的现代风格为主;充分利用建筑屋面,增加沿江观景空间。

(二)滨河道路

滨河道路布置的原则是,垂直于河的道路突出其渗透性,顺河道路体现其亲水性。

规划调整滨河的交通组织,改善车流、人流的关系,引导交通方式及疏散点的有效改变。在重要节点处适当拓宽步行通道,局部地区禁止机动车入内,以提供延续性的步行街区。

(三)滨河绿地

滨河绿化结合防洪堤、滨江道路以及建筑物成带状布置,根据河岸地形条件以及现有规划控制滨河绿带的宽度,与城市点、线、面状绿地结合,形成系统的、开放的空间结构,从而有效地为不同层次的市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并对已建成防洪堤地段绿化不足的进行弥补。

参考文献

景观风貌规划范文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内河港口城市景观风貌资源特征,以贵港市为例,分析内河港口城市的景观格局演变,探索其景观风貌塑造的技术手段以及基本思路,并且从三大层面对景观风貌进行重塑,形成以公共开敞空间为核心的景观风貌系统控制,并对贵港市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指引。

1、内河港口城市景观风貌资源特征

“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反映出一个城市特有景观和面貌、风采和神态,表现了城市的气质和性格,……总之,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高度概括。”――《城市风貌设计》。内河港口城市是指位于内陆地区江河、湖泊等水域沿岸,拥有港口并具有水陆交通枢纽职能的城市,其景观风貌资源具有明显的特征。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水运交通要冲(多在河口区)形成一些著名的港口城市,如番禺(今广州)、南京、明州(今宁波)、泉州等。其中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优越的城市(如广州)得到了持续的发展,成为今日重要的经济贸易中心。总结内河港口城市景观风貌资源具有如下特征:

(1)依山傍水特色鲜明

内河港口城市大多数都具有依山傍水的景观资源特色,其城市布局一般位于山和水之间的平原地区,形成山、水、城相融合的景观格局。

(2)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由于内河港口城市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合人居,容易在较早的时期形成人类聚居场所,因此其城市历史一般较为久远,文化底蕴丰厚。

(3)滨水景观资源丰富

内河港口城市承担水陆交通枢纽职能,江河或湖泊水面一般较为开阔,岸线悠长并且形态丰富,其丰富而多变的滨水景观空间为城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2、内河港口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以贵港为例

内河港口城市的景观格局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本文以贵港市为例进行研究。贵港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中游,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内河第一大港。贵港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故郡,其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有着悠久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渊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绿地、河流、山脉、村庄被侵占,城市环境急剧恶化,城市形象正在遭受严重破坏,尤其像贵港这样的内河港口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没有得到体现;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的全面覆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作为文化物质载体的世界各地的城市越来越多地受到其影响,地方性和传统特征正在逐渐弱化,各地城市景观风貌作为一种长期发展形成的文化特征正在逐渐流失,因此需要挖掘其内河港口城市的景观风貌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贵港城市发展历程为由沿郁江到太平山的逐步发展和蔓延,其景观风貌格局由“依水”逐渐向“山水结合”演变。

古代――岭南区域中心;

明清――内河商港城市;

近代――普通中心城市;

现代――西南地区内河航运枢纽城市。

2.1、城市自然生态景观格局

贵港市境内以平原台地、山丘地形为主。从港北区到桂平市直至平南县沿郁江干流为广西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河流均属西江水系。西江主支流段郁江、干流段浔江由西南至东北贯穿全市。

贵港市有着优越的自然资源,山、水、城紧密相连,其城市基本山水格局大致可概括为:背山涵水,城包山、山环城, 城含水,水绕城。

2.2、城市历史人文景观格局

贵港市历史悠久,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1 处(自治区级3 处,贵港市级8 处),乡镇古遗址多处,贵港人自古具有积极的实践精神,自秦汉设郡筑城以来,历经兴衰,形成以“水、田”为核心的布山文化。

2.3、城市现代人工景观格局

滨水空间作为一个城市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是体现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区域。贵港市拥有郁江、东湖、南湖、马草江、鲤鱼江等水体资源,水系自然联系紧密。

3、内河港口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塑造

3.1技术手段与基本思路

1、技术路线

在对现状充分分析以及对相关规划判读整合的基础上,对贵港市的现状景观风貌资源从三方面进行评价(包括自然、历史、人工),提炼贵港市城市景观风貌特征,从而进行城市整体风貌特色规划,并且对重要节点、界面的风貌进行设计。

2、规划方法:

紧紧抓住自然景观要素、人工景观要素、历史景观要素这三个核心,从宏观、中观两个个层面入手,重点研究六大系统和若干分区,最终落实于城市景观要素的控制和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上,从而构筑了具有完整高效性的规划体系和动态开放性管理平台,对贵港市的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建设尤其是公共开敞空间、建筑风格与色彩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

3.2景观风貌特色重塑的三大层面

(1)三大核心:自然景观、历史景观、人工景观。

城市景观构成包括城市传统文化、自然山水、建筑、街道以及居住其中的人的生活,甚至包括节庆活动等多视觉、多层次、多类型。内河港口城市的城市景观侧重于城市空间环境的物态的景观元素,即三大核心景观:自然景观、历史景观、人工景观。

(2)三大层面:

宏观层面――城市总体景观风貌定位

从城市形态、历史文化、建设发展出发,将贵港市城市总体景观风貌特色定位概括为:“南国自然生态荷城、浔郁历史人文古城和桂东南现代活力新城”。贵港历代城市发展均与自然山水格局紧密相关,应紧紧抓住山水特色,充分利用自然的水景与山体成为城区发展得天独厚生态风貌资源。保护并延续“大城大山水” 景观风貌格局是贵港市乃至内河港口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重点。

中观层面――城市景观风貌系统控制与分区指引

通过对自然景观风貌要素、历史风貌要素和人工风貌要素的开发利用和合理建设,使城市景观风貌系统控制的内容全面反映城市景观风貌的总体定位,以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为共同目标。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分区指引主要包含对城市形态、城市肌理的研究以及对城市的整体分区研究。分区划定结合城市分区功能,并按照不同的特色特征划分城市风貌片区。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分区指引在总体景观风貌定位与景观风貌系统控制的基础上,根据特定地段的景观风貌特性,提出更详细的指引与导则。

微观层面――近期重点地区建设导引

围绕“如何在短期内凸现贵港城市风貌特色”,重点加强对中心城区、门户地带景观风貌的改善和提高,提出近期行动计划与重点风貌建设项目。

(3)六大系统:

通过对贵港现状景观要素的研究,提炼出城市开敞空间、城市建筑风格与色彩、城市眺望空间、城市道路与门户、城市夜景、城市标志物共六大系统。囊括了绿化景观、滨水景观、历史景观、活动景观、建筑景观、道路景观、门户景观、眺望景观、景观景观、夜晚景观等诸方面内容。

(4)景观分区:

分区指引的内容包括:现状特征、特色目标、分区系统控制、主要景观系统要素指引。其中主要景观系统要素指引提取构成城市物质景观的最基本、最必要、且对优化城市景观至关重要的自然、历史、人工要素进行分类编号,分别就针对该要素的六大景观系统提出详细的、符合实际、符合目标的景观建设意见和建议。

3.3以公共开敞空间为核心的景观风貌系统控制

城市景观风貌系统研究的主体对象是现代人工要素,即分布于城市各地的建筑、广场、道路、绿地等。同类景观风貌要素或不同类但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的景观风貌要素的集合组成系统。系统控制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掘与利用各要素集合的共性和内在联系,从城市整体角度对景观风貌要素各集合做出布局安排、提出建设要求,整体提升城市景观风貌形象。内河港口城市景观风貌系统控制的核心是公共开敞空间系统控制,主要包括绿色开敞空间、蓝色开敞空间以及灰色开敞空间。

4、结语

景观风貌规划范文3

关键词小城镇 绿地系统 杨树房镇

小城镇绿地系统作为提高小城镇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搞好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工作将有助于小城镇功能进一步改善,充分发挥小城镇绿地系统在整个城镇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它对于实现我国小城镇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杨树房镇绿地系统现状及问题

杨树房镇位于辽宁省普兰店市东部,南临黄海,西与大刘家镇山水相连,北与夹河镇为邻。杨树房镇总面积98.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5千米。杨树房镇位于普兰店市东部,沿海皮线两侧发展,属于低山丘陵地带,镇区内南北高,中间低,杨树房河自西向东穿越镇区中部。镇区内另有于河庙和廉家河两条两条河流,自北向南汇入杨树房河。

1.1 现状

现状绿化用地: 主要以政府前广场、政府广场周边滨河公园、自然山体、道路防护林为主,道路均没有成片街头绿地;道路沿线仅有行道树,且现状植株较小,间距大。镇区道路均为一块板断面形式,严重缺少绿化用地;滨水岸线缺少绿化。

1.2存在问题

①公共绿地存量较小

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均较少,仅有的绿化是镇政府前面,这些绿地系统相对镇区2.6万多人的生产生活需求,公共绿地缺口很大,镇容镇貌及环境建设将成为本轮规划期内的城镇建设重点。

②附属绿地、道路绿化和生产防护绿地缺乏

镇区内的附属绿地仅个别单位有小片;道路绿地基本空白;没有生产防护绿地。

③镇区水系、众多坑塘成为环境“黑洞”

杨树房内河流多年来疏于管理,垃圾散落,杂草丛生,生活污水汇集,除政府前广场滨水公园外,几乎成为杨树房镇容镇貌方面的数块“污点”。

④环境卫生差,缺少环境设施

全镇区的环境设施公厕和垃圾箱较少。

⑤环境意识不强

垃圾、污水任意丢弃、排放,不良习惯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2规划原则

在杨树房镇区景观风貌规划中,主要贯彻“四个结合”的原则

2.1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原则

“海”是杨树房最为重要的自然景观因素,规划应把握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可能,强化 “滨海”的概念,充分考虑海洋资源的利用,使之充分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景观风貌规划的重要所在便是突出“滨海小城镇”的创造。

2. 2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突出优良文化传统的宏扬,坚持汲取先进文明,又保持民族和地域文化。在景观风貌规划中,应结合传统文化精髓,建构现代城镇开放空间与场所,坚持历史文化传统与文脉的传承。

2. 3保护与神韵相结合的原则

城镇发展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一个有魅力的城镇,一定有它的历史地段、历史遗迹。尊重历史文脉,有助于坚持城镇发展的连续性。愈是在高速现代化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愈应认识历史文脉的潜在价值,树立严格保护和妥善恢复的意识。

2. 4场所与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精神是人对场所认识而形成的主观感觉。

强调场所与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在规划设计中依据人的活动规律、行为方式、人们认知的特性来进行景观风貌的规划,从而创造出具有场所精神的城市风貌,体现城镇多层面深层的文化内涵。

3杨树房镇绿地系统

3.1绿地系统分区

①居住区绿地系统

以亲切宁静、环境优美宜人、建筑空间和色彩富于变化和充满文化内涵的居住环境为主题,以不同形式如现代景观住区、生态示范住区、节能示范住区等方式的居住风貌区。沿河居住片区以多层现代风貌特色居民居住用地为主体;南部居住片区以低层和多层相结合(如情景洋房等)、错落有致注重城镇轮廓线的区域风貌特征为主体。

②商街区绿地系统

位于镇区核心部分,主要沿镇区内海皮路两侧为主。主要突出商业街(坊)的景观风貌。新区建筑应注意整体协调性,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注重城镇各个视线景观通廊的保护要求。

③集贸区绿地系统

以现有镇区大市场为核心,主要展示现代集贸市场特色风貌,形成繁华有序、景观现代、特色明显的风貌区。同时注重对周边环境的整治,开拓相应的开敞空间,预留各类停车设施和广场。

④行政区绿地系统

以现有镇政府为核心,周边各类办公机构补充,形成行政风貌区。增强城市广场及行政中心等公共场所的中心感和场所感,通过不同建筑形态和灯具、照明装置的组合,形成风格各异的氛围,使不同功能的场所具有识别性。

⑤科教区绿地系统

位于初中片区,其景观特征为自然风貌和人工景区的统一,结合环保生态型文教景观,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布置少量绿化、休憩等设施,真正体现的科教文风貌区文态环境特征。

⑥现代工业区绿地系统

现代工业风貌区是杨树房镇区工业区分布区域,应体现新区特征,以简洁高效、环境优美为特征的现代工业区形象为主,形成清新明快的建筑风格。同时,工业区也更注重环境质量。这不仅体现在建筑物理环境的高质量上,也体现在更加关心工业生产者的室内外环境设计上。

⑦康体休闲区绿地系统

位于杨树房镇区中心,集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以体育场为核心,结合南部广场绿地,形成杨树房镇最主要的康体休闲活动区。

3.2镇区绿地系统空间序列

①景观层次

镇区规划形成以海皮路、杨树房河为主要轴线和镇区中心为骨架的空间结构,由骨架向镇区边缘逐渐降低控制高度,使田园风光能够被镇区各处享用。镇区空间高度控制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控制高度18米,第二层次控制高度24米,第三层次控制高度38米以上。

②空间景观控制区

老镇区中心和新区中心为第三层次控制区,形成以高层或中高层为主。

居民型住宅区为第二层次控制,形成以多层为主的空间风貌。

近镇区两侧边缘的住宅区为第一层次控制区,形成低层的空间景观风貌。

③景观轴线

城市景观轴:景观主轴海皮路。

④主要地标

行政中心、海皮路普兰店市区方向入口、景观水塔、广场、电视转播、体育场、市场、移动通信塔及滨河公园等。

【参考文献】

[1] 李晖,朱雪,赵凯,等.城乡一体化的人居环境绿地分类研究[J].城市问题.2009(06).

景观风貌规划范文4

关键词:地质地貌;自然资源;旅游;规划设计;可持续

21世纪来,现代旅游业的日益兴盛,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层面地需求,且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产业。作为现代文明社会标志之一的旅游,也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尽管如此,就我国当前旅游情况来看,我国旅游学术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发展,尤其是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做得更是不够,即使有些地方注意到旅游对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大有好处,但由于对旅游资源开发过程的不科学、不规范,极大影响了旅游业以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又称地文旅游资源,它包含地质遗迹、地质体以及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一种。这种旅游资源就有较强的观赏价值、造景功能和人文特点,该特点能有效被旅游所利用[1],进而能带来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

(二)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特征

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而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不可再生性。这类资源不可复制,不可再生,如果被破坏掉就不能还原到原来的面貌和状态。第二是恒定性。该特点首先表现在时间恒定性,亦即在长时间内我们肉眼很难发现其有显著的形态变化;其次是表现在地域恒定性,这是一种相对于其他资源(园林树种的移栽、鸟类的迁徙等)的说法是恒定的。第三科研的典型性。由于该类资源是天然形成的,在科学研究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珍贵素材。它所具备的典型性特征是其他自然资源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第四是专业性。由于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独特的特质,必定会吸引大量的参观者、学习者来举办相关专业旅游活动。第五是层次多、类型多。层次多是说该资源有不同的尺度或级别;类型多是指这些资源并不完全是鼓励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难以完全分开。

二、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当前,我国现存的基本地质地貌类型有:平原、丘陵、高原、盆地以及山地等。相关地貌景观也比较多,如花岗岩地貌景观、荒漠地貌景观、峡谷地貌景观、冰川地貌景观以及岩溶地貌景观以及海岸地貌景观等等。

三、地质地貌对旅游规划设计的影响

地质地貌对旅游规划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质地貌对旅游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一宽泛的概念,地质地貌属其一范畴。就上文所述,地质地貌也有多种种类和类型,因而,自然环境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受到不同地质地貌的影响。被影响后的自然环境又可以被开发利用,进而形成新的旅游环境。例如,滨水环境为发展滨海、滨河旅游提供广阔的空间。所以,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做到因地制宜,使规划设计与环境及其影响因子相协调。而对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而言,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充分运用原有地貌特征,做到生态规划,合理布局。当然,有时地质地貌也会对旅游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的发生,都会影响到旅游相关活动的开展。

二是自然景观存在离不开地质地貌:从园林的角度讲,园林地貌是园林的骨架;同理,一个自然风景区的骨架就是地质地貌;因此,在旅游规划设计中,我们要善于、巧于利用。例如:广西桂林风景区,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奠定了桂林山水溶洞奇观的基础,再加上漓江碧水在石山群峰间的回环映衬[1],才使整个景区显得秀丽无比。

三是地质地貌可单独成景:自然环境中的地质地貌要素千奇百怪,会呈现出多种特殊的特征,因此,很容易吸引人们观光驻足。这些地质地貌景观,有时就可以单独构成一个主景供游人赏析。例如:云南路南的石林、周口店猿人遗址、西岳华山、沙丘景观、自贡市的恐龙博物馆、黄土景观等等[2],这些地方的地质地貌都可以单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往游玩、观赏。

四是地质地貌的“配角美”:有些景区的地质地貌本身不具备单独作为主景的特质,但通过其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和谐搭配,也能形成很好的风景。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西湖十景”的确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是由于西湖周围的山地绝佳的配景作用才可以起到如此好造景效果。

此外,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它作为一个客体,能使主体(游人)感知其造景的寓意和内涵,并受到情境熏陶和教育。

四、结语

总之,地质地貌资源对我国旅游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发利用中,我们要依据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地质地貌特征,深刻理解、把握地质地貌和旅游规划设计的关系,做到生态规划、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伯勋.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景观风貌规划范文5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10013803

1 引言

风景名胜区的基本任务和作用之一是保护培育国土、树立国家和地区形象。因而在绝大多数风景区规划中,特别是在总体规划阶段,均把保护培育的内容作为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来做。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是对需要保育的对象与因素实施系统控制和具体安排。使被保护的对象与因素能长期存在下去,或能在被利用中得到保护,或在保护条件下能被合理利用,或在保护培育中能使其价值得到增强。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一般采用分类保护与分级保护并用的方式。分级保护是依据保护对象的种类及其属性特征,并按土地利用方式来划分出相应类别的保护区。在同一个类型的保护区内,其保护原则和措施应基本一致,便于识别和管理,便于和其他规划分区相衔接。而分类保护是以保护对象的价值和级别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土地利用方式而划分出相应级别的保护区。在同一级别保护区内,其保护原则和措施应基本一致。

天台山七里坪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北部,北与河南省新县相邻,南接本县七里坪镇,东西二侧分别与麻城,大悟相邻。风景名胜区对外联系以七里坪镇为重要节点,距红安县城33km,属大别山系,连绵数十里,主峰海拔817m,整个风景区的面积约122km2。由桐子冲、香山湖、香炉山、陆儿庵、九焰山、天台山主峰等组成。风景区范围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资源丰富。

2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

2.1 保护区划分

天台山七里坪风景名胜区采用分类保护与分级保护并用的方式。其中分类保护分史迹景观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生态保护区、风景游赏区、田园风光区,并划定了保护地带。分级保护有一级、二级、三级3个等级,并另设风景区保护地带。

2.2 分类保护

2.2.1 史迹景观保护区

(1)保护对象包括天台寺、九焰峰古兵寨、红军医院、红25军军部旧址等景源;文物古迹周边的山形水系、地貌和植被、古道路、桥涵及其它相关设施;区内的古村落。

(2)保护措施分为史迹保护区内,除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外,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设施,严格限制机动车辆进入。按照环境容量合理控制游人规模,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不得新建居民住宅,严格限制改建,有条件的应按规划逐步外迁,加强生态绿化建设。

2.2.2 自然景观保护区

史迹景观保护区以外的游览地区,以保护自然景观为主。总占地面积8.01km2。该区域具有较高的自然美学、生物多样性、科研和生态价值。

(1)保护对象包括区内自然山体、植被、动物、泉、潭、瀑布、溪涧、岩石等。

(2)保护措施。该区内严禁开山采石、挖掘药材等破坏自然环境和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为;该区严格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设施建设,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逐步淘汰自然放牧。

2.2.3 生态保护区

游览区以外的山林地区,其范围与景观培育与恢复区一致,主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总面积35.43km2。该区域具有较高的生态和自然资源价值,应保持该地区的生态完整性并培育自然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

(1)保护对象包括自然山体、动、植物资源、水体及岩石等。

(2)保护措施。该区以保护山体水系、森林植被及其它动植物资源为主,禁止一切破坏景观、破坏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植被的活动。控制人为活动对物种资源和林地环境的破坏;加强林地环境及植物资源的管理,限制药材和其他经济植物种类的采挖。培育和恢复被破坏的山体和植被,保持水土、保护动物。严格控制区内村落建设。禁止开展对自然环境不利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尤其要禁止易产生面源污染的商业行为。

2.2.4 风景游赏区

(1)保护对象包括景点、景群、景区等各级风景结构单元和风景游赏对象的集中地。

(2)保护措施。宜安排各种游览观光项目,应分级调控游人规模、游览设施的分布及机动交通的进入。

2.2.5 田园风光保护区

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密集区。除开展游览、休闲等活动的区域外,平原区仍然保留了部分农田及居民点,主要保护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历史风貌,总用地面积4.46km2。该区内以居住和发展生态农业为主。

(1)保护对象包括田园景观、耕地、民俗风情、地方建筑风貌。

(2)保护措施。农业种植要符合该地区历史风貌,以果树种植为主,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搞建设,不得引进对风景名胜区有影响的产业。农民居住建筑风格要突出地方特色,与风景名胜区整体环境风貌协调。

2.2.6 保护地带

考虑到地区对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影响,特结合行政界线、山脊线、及道路轴线划定保护地带,总面积58km2。该区重点保护整体环境风貌与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在上述前提下根据“保护性开发”的原则进行建设。保护地带内应保持山体地形地貌的完整性,严禁开山采石,培育和恢复山体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农村居民点建设活动不得破坏风景资源。城镇建设区内应控制城镇规模,控制环境污染,新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分析与评价。

2.3 分级保护

3 结语

在保护培育规划中,应针对风景区的具体情况、保护对象的级别、风景区所在地域的条件、择伏选择分类或分级保护,或者以一种为主和另一各为辅的两者并用方法,形成分类之中有分级或分级中又有分类的综合分区,使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三者各得其所,并有机结合起来。红安天台山七里坪风景名胜区初步采用分级保护和分类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希望能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以保护促发展,使整个景区能够和谐发展,并且保护培育方式能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祖群.国家风景名胜区景观遗产的三维培育研究――以青海湖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7(4):75~78.

[2]谢凝高.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及其保护利用[J].中国园林,2002(4):16~20.

[3]Bao Jigang.Tourism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Beijing : Chinas Tourism Publishing House,2003.

[4] 蔡碧凡.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及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3):269~271.

[5] 吴章文.森林游憩区保健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2):63~67.

[6] 杨 锐.LAC理论:解决风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利用矛盾的新思路[J].中国园林,2003(3):19~21.

[7] 魏 民.试论风景名胜资源的价值[J].中国园林,2003(3):25~28.

[8] 王仰麟,杨新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旅游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1999,21(1):37~43.

[9]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Research on Protection and Cultination Planing of Scenic Spots

―A Case Study of Qiliping Scenic Spots of Tiantaishan

Chen Fangming,Zhang Liming,Zheng Fann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

Abstract:The scenic spots planningprovides fundamental premise and guidance, and is the foundationofprotection、using and management of scenic spots . The planning of protection and cultivation is one of themostimportant contents ofthe overall planning of scenic spots , and also a special plan aiming to protect the scenic resources. Based on several on-site investigations,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cultivation planning of Qiliping scenic site of Tiantaishan, and provides basis for protection this scenic area.

景观风貌规划范文6

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气质、底蕴、格局特点的外在展现和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面对新世纪,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和发展进程中,更应注重其风貌和形象的研究与塑造,从而焕发出新的更加耀眼的光彩。

2 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由于前几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对城市设计、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更是刚刚起步, 使得不少地方城市建设工作走入误区, 片面地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 造成不少城市“千城一面”,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特色。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对城市环境、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我国规划界、建筑界讨论的试点课题。但一座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它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这就要求首先要在规划上就注重对城市风貌的研究,把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本文结合__市中心城区的具体情况,来谈一下城市风貌特色建设。

3 中心城区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3.1 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应注重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的开发

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讲, 它的物质形态构成是历史文化的限定、沉淀与结晶。一定地域、一定时期、一定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经济水平、轶闻趣事等形成了各有区别的城市形态与地方风貌特色。我国是拥有五十多个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习俗的不同,形成了江南水乡, 北国风光等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既不能割断传统文脉,也不能不加取舍地全盘继承。取舍什么?如何保持、建设自己的特色?这是摆在我们城市规划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__市张店区位于__省中部,东临齐国故都,南接聊斋故里,属__半岛对外开放区、环渤海经济发展带、半岛城市群,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__市的中心城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技和流通中心。张店属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蔓延地带,历史源远流长。战国时燕将乐毅分封于此,建立“昌国”。金末元初,又以“黄桑店”闻名海外,有“商贾云集,日进万金”之说,是元、明、清三代重镇。1955年4月,张店区正式成立,为__市辖区之一。在__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 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调查、分析,提出了开发__市中心城区历史、人文景观的两个规划构想。

3.1.1 保护现有文物古迹,逐步恢复历史人文景观

__市张店区历史悠久, 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中心城区平畴沃野, 人杰地灵, 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孕育出众多的名人,并留下许多名胜古迹,且极具特色和魅力。黑铁山起义中的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马耀南等著名人士均是本地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文佳作《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居住于中心城区的南部——淄川区;此外,在张店城区周围这片土地上还造就了一大批英明卓著的人物,他们是春秋战国时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田穰苴、田单,还有著名的科学家贾思勰,文学家左思、王士祯、赵执信,政治家管仲、鲍叔牙、晏婴、房玄龄,医学家淳于意。在中心城区周围有建于西周的齐国故城和战国齐长城遗址、明清时的蒲松龄故居、北魏西天寺石佛造像、战国田齐王陵、新石器时代桐林遗址、后李遗址、董禇遗址、大蓬科遗址和浮山驿遗址、北齐寨里窑址、明清颜文姜祠、春秋战国临淄墓群,均保留完好。规划根据不同性质的古迹划定不同的保护范围,逐步开发利用这些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做到继承中求发展,在开发中继承、更新、提高传统文化的活力。

3.1.2 优美的轶事传说,多民族交汇的传统,给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素材

__市流传着不少优美的民间传说,且不少与地方文物古迹景点相融合,如“孟姜女”、“牛郎织女”、“颜文姜”、“炉姑”、“高柴女”、“鲁山”等。虽然他们不在中心城区内,但是对张店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传说有的催人向上,有的是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还有的是民族爱国教育的典例。发掘利用这些积极向上的民间轶事传说,为丰富城市景点建设提供不少文化内涵。中心城区是个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地方,历代战争、人员的迁徙,形成满、汉、回交融的局面。兄弟民族同在一个城市生活,居住上相对集中,各自保留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这为我们进行城市规划提供了不少值得挖掘和借鉴的东西。

3.2 城市风貌特色建设与自然相融合

在中国文化里,人和自然是处在一种十分亲密和谐的关系中,人离不开自然界的抚育,自然界也离不开人的开发,所谓“天人合一”思想,就是指人与自然的融合,人们从利用原始的自然条件开始,开发、改造、发展了自然条件,使之为城市生产生活服务。如一些古代江南小城镇建设,应该讲是这方面的典范。中心城区南有鲁山,北临黄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和东北为低山丘陵,最高处为黑铁山,西北和北部平原洼地,最低处在大张镇西部,地势起伏不大,但是水系相当发达,猪龙河、范阳河、孝妇河、涝淄河四条主要河流从城市中心穿过,此外城区内河网密布,颇有北国江南的特色。充分利用好这些水系,是创造我们城市特色的关键。

3.2.1 以水系和铁路网为骨架,搞好防护绿地的建设

猪龙河、范阳河、孝妇河、涝淄河在城区内自然穿插和铁路网的自由布置,为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水系的走向又与城市的主导风向基本一致,这为改善中心城区小气候创造了绝好的条件。规划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沿猪龙河、范阳河、孝妇河、涝淄河两岸和铁路两边广植防护林带,构成水、路、绿交融的风景线,形成__中心城区绿化的骨架; 此外,在猪龙河、范阳河、涝淄河和人民路的交汇处,因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地理位置,对城市风貌特色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划建成以绿化、水体为主的城市中心公园,形成城市绿色的“肺”。

3.2.2 搞好内河水系绿化,注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融合

张店城区内的环城河水面宽广,植被、水质良好,并且在张店城区周围有古建筑分布,在规划上体现“水”、“绿”、“古”三个主题,在其它的内河水系两侧,规划预留不少于15 米宽的绿化带,结合小品布置,为市民游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3 把城市“轴线”的建设纳入城市风貌特色建设

一个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可以讲有多种因素,但是城市“轴线”的建设应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提到上海,人们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外滩和南京路;一提起北京,人们就会想到长安大街和王府井。如果一个景点、一幢建筑物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零碎的话,那么当我们精心规划,把一些相关的景点、相关的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话,它就能给人以震撼。

在 __市的总体规划中,我们就张店区明确地提出了二条轴线的建设,一条是以柳泉路——张博路为主要骨架的南北向发展轴,顺应__的自然地理特征,整合全市城市空间,加强贯穿城区的柳泉路两侧绿化的综合整治。

另一条轴线是城市时代人文景观轴,也是东西向发展轴的建设,规划选择以张周路——新村路——张辛路为主线,串连周村、张店、临淄三个城区,是展现__城市发展时代延续的人文景观轴线。沿城市干道作为展现城市景观通道,控制两侧绿化景观,强化两侧的建筑景观效果,对建筑形式、色彩、体量合理引导,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轴线。

3.4 城市风貌的建设应加强城市“客厅”的建设

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即城市“客厅”的建设。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客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一些地方领导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侵占广场绿地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都知道,大连是一座的环境优美的城市,其城市建设引起了全国的瞩目。它的美主要就是注重城市“客厅”的建设,如织的草坪、整洁的广场是大连城市特色之一。

张店区位于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结合部,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立体化交通网络便捷,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横贯东西,滨莱高速公路、205国道纵贯南北,空运、海运和铁路运输十分便利。有其独特的交通优势和发展机遇。与其它大城市相比,我们的城市建设可以讲刚刚起步, 我们有条件在加强城市“客厅”的建设上做些努力。在这次总体规划中,我们注重了城市绿地、广场的建设,在布局上进行综合考虑。火车站广场、汽车站广场和城市主要出口路,既是人流集散的地方,也是城市的大门,给人的印象最为直观,因此在主体建筑布置上要有一定的体量,造型宜新颍独特,配套的绿化、小品、雕塑要一气呵成,强调其观赏性,力求给人一个生动鲜明的印象。对于城市的内部广场,除了特殊功能外,强调其休闲的功能,小品、绿地等布置,要兼顾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重在给人们提供一个休闲交流的场所。

3.5 城市风貌特色的建设应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综合考虑

城市风貌特色的建设是开发旅游的基础,同时旅游资源的开发又促进了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二者相辅相承。中心城区以及周围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开发资金不足,景点较分散,加之对旅游业不够重视,致使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__市早在1989年就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张店区黑铁山风景区和张店温泉风景区及其他名胜古迹,如齐长城遗址、寨里窑址、蒲松龄故居、颜文姜祠等名迹保存完好。这些文物古迹和景点均分布中心城区周围,再加上__市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以张店为中心,以临淄为龙头, 以周村、淄川、博山为重点的新格局,再辅以其它各种内容,则以张店为中心的古文化旅游网络将是非常有特色的,届时也给城市风貌特色的建设带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