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三校生”高考 总复习 教学策略

“三校生”高考总复习,要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采取良好的复习方法。复习既要抓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提高理论素养又要增强考试能力,既要归纳总结又要强化模拟训练。下面,笔者就自己组织中职生应对“三校生”高考的数学总复习方法谈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一.坚持回顾、筑网和演练有机结合

1.回顾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总复习,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温故”,就是将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在大脑中不断再现,以便强化记忆,巩固学习效果。回顾知识是开展总复习的最基本环节。当学生面对一道数学习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顾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当学生回忆不起时,要指导他们打开课本或总复习资料书的目录,通过看目录回忆、查找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做到由一个知识点的回忆带动一个单元的回忆,以一个单元的回忆带动相关几个单元的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开展讨论交流,之后复述归纳,这样可以系统全面地回顾所学内容。

2.构筑数学知识网络,理清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回顾所学数学知识基础上,构筑数学知识网络,是应对“三校生”数学高考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梳理、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线索,弄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以网筑面,做到以典型的例题之点带动一线知识的掌握,再以线带面,强化知识间横向纵向的联系和对比,构筑知识网络。

3.强化数学习题的演练。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还得体现在解题能力和水平上。因此,强化数学习题的演练是中职生应对“三校生”高考不可缺少的环节。本环节的主要做法是:对过去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回顾、筑网的基础上,选取典型习题和适量题目进行课内外训练,以巩固和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二.做到总结归纳、理论习题化

1.总结归纳,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数学总复习时强调总结归纳,目的不在于机械地重复和死记硬背,而在于深化认识、扩展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认识和遵循数学学习规律,真正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同时,将总结归纳知识和解题训练相结合,以总结归纳推动解题速度和能力提升,以解题深化总结归纳的落实。通过训练适当适量的习题,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的目的。做一道习题,就应该认识到是在训练某一类题型,总结归纳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要马上联想到与这一类题型相关的知识点、定理及公式等。

2.使数学理论习题化。数学理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有数学概念、相关性质判定、推理及数学公式等。数学理论的复习不是简单重复和死记硬背,而是要建立数学理论之间以及理论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如,中职数学中涉及到“集合”、“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概念,涉及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性质判定,还涉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等数学公式,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性质判定和公式,要求学生训练一些相关题型,熟悉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3.使数学知识系统化

开展“三校生”高考数学总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就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让学生牢记零散的知识而不至于被轻易遗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总结所学内容。例如,通过写总结笔记、列表、画知识结构图等来理清所学知识。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地理复习;瓶颈性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6

一、对高三地理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分析

1.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

教师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关系到复习的思路与效果。由于高三总复习是直接面向高考的系统性回顾与提高,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高中地理知识做全面的梳理,另一方面在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获得地理思维和能力上的飞越。

2.学生的复习方法

受长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学生在高中地理复习时总是希望老师多讲些、讲得细一些,亦步亦趋地随着老师的复习思路走,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静止的、呆板的,抓不住知识的核心和重点,在地理应用训练时过多地依赖诸如《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高考试题详解》等复习资料,机械地做大量的习题,疏于对问题的总结和反思,难以自主地归纳和总结复习的收获与体会。一些学生缺少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欲望,不善于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辨析理清高中地理的知识脉络,掌握处理实际应用问题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3.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性

高中地理复习离不开高考信息的获取,而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高考信息的来源和渠道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高考信息丰富,而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高考信息自然相对贫乏。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成为影响高三地理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突破高三地理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

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解疑纠误,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方法、总结规律,提升能力,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高考备考有机融合在一起。根据高三地理一般采取三轮复习的实际情况,将第一轮复习作为高三地理复习的“形成期”,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贯彻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复习备考原则,侧重基础,查缺补漏,初步构建明晰的知识网络。将第二轮复习作为高三地理复习的“整合期”,突出教材各章节的内部整合和章节之间的整合,以专题的形式完善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摆正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强化小综合练习。将第三轮复习作为高三地理复习的“优化期”,加大知识交汇点的习题训练,以增强练习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学生是高三地理复习的主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是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要培养学生复习中的独立性,引导他们注重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根据自己的复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要在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和核心应用上多下功夫,抓住各个知识点的内在有机联系,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要结合考试说明中关于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例为3∶5∶2的题型分配原则,做好、做实基础性应用训练,适度进行难题的训练与研究。要摒弃“题海战术”,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应用练习,在习题解答中注重反思和总结,在反思和总结中升华自己的复习感悟,强化主动探究和大胆创新的意识。

3.多渠道获取与高考相关的信息

明确“信息决定成败”的道理,把高三地理复习看作一场信息战,努力从多渠道获取与高考有关的信息:一是借助现代信息资源更新迅速、跨越时空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了解高考动态,获取最新的高考信息,把握高考新动向;二是向资深的高考研究专家请教,掌握现代高考复习理念和方法,合理设计复习教学活动;三是到高考成绩先进地区和学校考察、学习。

要提高高三地理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正视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克服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单向性,以高效的高三地理复习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3

一、课本为主,狠抓双基.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发明显,促使教师在总复习阶段回归课本知识体系,以达到“减负提质”之目的。因此,总复习的第一阶段,应该坚持以课本为主,狠抓双基。

1、抓基本知识的复习。

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包括书本中的定义、定理、公理、运算法则等。总复习时,不能只满足会背诵、会证明,而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注意它们的成立条件,解决它们的熟练应用。一般地讲,对于定义和概念要求学生能清楚地理解,对于法则和定理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推演与应用。

⑴、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弄清来龙去脉,了解知识环节在整体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从而整理出单元教材的知识系统,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⑵、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

复习时还要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区别以及它们的联系。这种整理知识的方法,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运用和记忆,而且可以拓宽学生思路。

2、抓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本技能就是应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复习课本基本知识的同时,要仔细研究例题和精心演算习题。例题实际就是示范,它具体地教授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习题则是检验,它既检查知识掌握的深度,又检查解题能力的广度。同时例题和习题又能充分体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这些题目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数学能力是很重要的。在研究和演算这些题目时,我们不能泛泛地重演一遍,而应当对每一个题目再深究一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然后,让学生把做过的习题按知识或按解题方法初步归类,归结出各种类型题包括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方法、归纳出哪些规律。通过这样全面复习,加深和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弥补平时学习的不足。

二、抓住重点,带动全面。

在夯实学生的“双基”知识后,接下来就是要浓缩知识内容,突出知识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加强巩固。首先,抓重点知识和重点方法。课本上每讲一个重要概念时,往往先讲些垫补知识和实例,而讲过这个概念后又常常引深一步或扩大知识内容,或研究知识的分类。如果抓住这个重点概念的复习,就会以此为中心,前后左右牵动一片。同样,在每一个章节中所介绍的习题类型和解题方法中,首先要掌握的也应当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方法。如全等三角形这一章,全等三角形定义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无疑是这一章的核心,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任意三角形全等是最重要的习题类型。其次是突破难点,查缺补漏。突出重点,破除学生理解的难点要求教师能做到精读,学生能做到精练。如精选模拟试卷有效地练,引导学生对做过的题目建立档案(特别是错题档案),都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从而达到查漏补缺、举一反三、模拟示范的作用。

三、串连知识,系统掌握。

初中数学知识,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要把握“理”和“通”。“理”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通”是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复习课应帮助学生对已往所学的一些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零碎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比较、串联,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在较深层次上同化这些知识。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谨,新概念的产生往往以旧知识为基础。因而依照某个系统,把有关知识串在一起,便于抓规律、找特点。

1、将每个章节的基本知识串连在一起,将结构化。这样重点突出,眉目清楚,容易记忆。

2、将有共性的某些知识,或将同类型的知识,通过类比,融为一体。这样,既能揭示出它们的共性,又能突出各自的特点,从而提高应用它们解题的能力。

3、通过公式或定理的应用,串连集中同一类型习题,或以某个解题方法为专题,串联有关定理或公式。如以“证明线段相等”为专题,可总结出:共有多少种证法,应用了哪些知识,通过了什么途径。这样归纳、整理,使我们集中解决这一类型题的证明方法。

教师在复习中应该不仅把握知识的横向沟通,即把相同前提下的几个知识点进行对比复习,而且应该将知识进行纵向沟通,与以往学习的知识联系比较,甚至是结合于一体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境界。

四、针对要求,科学训练。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中考命题的越来越重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试题的素材越来越侧重于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因此在复习课中更应联系生活学数学,加强练习的应用性,通过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4

一、课前抓好教材与学情的研究

1.研究《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大纲,每一位高三教师都应该在复习课之前认真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高考方向,确定重难点,联系热点。如对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问题,通过研究《考试说明》我们可以准确地确立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阶段背景、特征及其历史影响为本专题的重难点,以便于在复习过程中讲深讲透相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

2.研究教材。高考试题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复习课前要充分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相关知识。复习过程中讲究条理性,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所以,我在结合《考试说明》研究教材过程中,注重通览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知识哪些是主要和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的;哪些知识有前后联系,怎样处理,如何整合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如这部分内容与必修一的辛亥革命、,与必修三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与选修一的维新变法运动等都是相关联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把握,通过整合教材及知识点,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复习。并重点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历史作用,而不同时期的表现则相对简略,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重点知识。

3.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本部分内容是学生高一所学内容,现在高三复习这些内容,这中间有一年多的时间,学生对这些知识接触不多,其中大多数学生已经遗忘了很多知识。为了更好地复习,先了解有多少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复习预习,掌握了多少,疑难点在哪里?这些我们要通过课前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于确定课堂知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诚心求教于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是从事多年高三历史教学的老教师。他们对高考的研究,教材前后知识的迁移整合,以及高考重点、热点的把握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向他们求教,和他们探讨,让我对许多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升华。在复习中的许多重点、热点知识,讲解得更透彻,分析更到位,联系更广泛,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得到这些有经验教师的帮助,我对自己的高三复习课充满信心。

二、课堂注重讲与练的结合

高三复习课的时间相对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实现既要巩固掌握大量信息,又要发展学科能力的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讲与练的结合,讲中有练,练中有讲。

1.讲。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在复习课上所讲内容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应该是前后知识的联系深化,有关知识的规律和认识,以此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做更深入的探讨、理解和掌握运用。例如,在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系时,首先,让学生分析产生的历史条件;然后,教师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导致了其“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那么,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性特点。当然,这都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其次,组织学生讨论: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但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都失败了,都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为什么?通过前面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讨论,很快得出资产阶级没有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由于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这一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派主持的洋务运动也没有成功的原因。依据刚才的结论,学生很快总结出这也是由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通过这样的讲练结合,讨论评价以及分析归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把握以及运用规律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知识结构。

2.练。高三复习课中的练非常重要。练,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所以,在练习的设置选择上要针对重点、热点知识;同时关注理论方法、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等教学目标,以便在练习过程中,围绕目标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再作精讲分析。例如,授课过程中讲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早产生于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时,提问:为什么最早产生于沿海地区?学生可以回答:是因为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都集中于沿海地区,最早使这些地区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我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劳动力以及科学技术等要素。同时,提醒学生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一大特点,扩充学生的信息量。此外,针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学生课后思考:1840年至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地位。从思维角度提示学生:(1)历程可以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顺序解决;(2)历史地位要侧重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角度。有了这些提示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思考,及时巩固重点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动手,勤于动脑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加强对教与学的反思

复习课的课前备课和课堂操作固然很重要。但课后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及时总结反思,才能及时对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补救。而且,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我们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例如,通过这节复习课的反思,我进一步认识到年轻教师要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还应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结合《考试说明》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相关知识,处理相关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联系;

2.如何处理课堂容量和知识深化程度;

3.如何解决教材基础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4.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5

一、一轮复习效率低下的原因

经过充分的调研,我们发现高三师生在一轮、二轮复习中存在着“三个所有”的现象,即要求所有的同学,面对所有的知识点,涉及的所有题目全都会做。

在这样的追求下,学习好的同学在一轮复习中吃不饱,单独加深的内容又达不到要求,缺乏系统掌握,致使时间浪费严重;水平不那么高的同学跟不上,整天疲于奔命,最后只能靠抄答案完成作业。

另外,一轮复习时间过长,旷日持久的操作使广大师生身心俱疲,没有激情、没有灵性,此消彼长下,又使得二轮复习时间过短,形同虚设,使得很多专题没能开发利用。

乍一看来,假设我们在复习中真的实现了“三个所有”,那么在高考中所有考生就都可以得到满分750分了,实际上,“三个所有”根本不实际,不能做到。也没有必要做到。

二、一轮复习的最佳操作

1 对各板块知识进行区分

(1)保分知识点:已经完全掌握了,平时作业、随堂考试、单元测验都不丢分。

(2)增分知识点:掌握不准、理解不深,现在基本掌握了,但还需要一定的练习。

(3)捞分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只会做和老师讲的例题一样的作业题,稍加变换就不会了。

2 应对各类知识点的对策

(1)保分知识点:总结出各类典型试题,归纳出典型的解题思路。

(2)增分知识点:重点强化,利用教辅资料的相关内容拓展练习,反复研究。

(3)捞分知识点:适当接触,稍加分析,但必须标出明显的记号,便于日后解决。

3 对知识的系统整合

(1)以保分、增分知识点为主,进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加深理解。

(2)在复习的进程中,注意随时向前整合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高中数学知识网络。

4 初步提升解题能力

(1)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形成解决某类题目的思路、技巧。

(2)自己再总结出一些新的试题,用上述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予以解决。

三、把握考核标准,明确得分情况

在一轮复习中,针对每一部分内容,按照高考的考核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这是科学应考的具体操作,也是高效复习的基础。

1 把握高考的考核标准

高考的考核标准即高考对各知识点会怎样考、试题会有多难,要利用好高考的考核标准,就要熟悉考纲对各项能力的要求;给出考核各项能力的典型例题。体会其难度要求;平时做题时要随时参照典型例题,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思考,逐步体会试题与考纲中考核能力要求的内在联系。

2 恰到好处地复习

把握高考对各部分内容的考核标准,我们就可以了解哪些是“该做的事”;再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我们就可以知道哪些是“能做的事”,如在高考数学中,三角函数不可能出难题,在复习中就没必要热衷于三角难题;如果一位同学的数学成绩不是特别高,能得到120分就很满意了,那么复习中最难的压轴题就可以暂时放弃。

复习中,要把握好复习尺度,避免过难、过易的题目,要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可是在一轮复习中我们经常发现:

有些同学不愿用脑,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地去重复那些难度不大的题目,他们做完这些题目就像完成了任务,殊不知低水平的重复会让人变得迟钝、没有灵感。

有些同学很倔强,遇到难题,一个小时做不出来,用两个小时;半天做不出来,用一天,这样的做法,在高一、高二很好,但在高三只能说你精神可嘉,因为这些题是需要暂时放弃的!

有些同学怕费事,对于难度适合自己的题目,以为找到了正确答案就万事大吉,其实,难度适合自己的题目才是最该花时间和精力的,要抓住不放,联系教材,对比高考题,总结出解题的规律、掌握通性通法。

四、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一轮复习是对高中知识进行全面复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同学们打造知识网络的最佳时机,透过知识网络。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命题的意图和趋势,所以很多同学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1 高考对知识网络的要求

(1)高考命题的“三点”

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基础知识要夯实。

连接点,如将各个独立的知识点连接起来,成为串,成为网。

生长点,在连接点的基础上进行繁衍。即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这三点就像布点、织网、捕鱼三步骤一样,目前的高考,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三点的体系来命题的。

(2)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现在的高考要求同学们建立立体的、发散的、独立的知识网络体系,所谓立体,就是这个知识网络体系不仅是陈述性知识的汇总,还需要相关的思想方法的总结,以及典型例题的积累等,所谓发散。就是这个知识网络体系是不断变化的,是要经常扩张的,所谓独立,就是这个知识网络体系是属于同学自己的。是因人而异的。

(3)现在的高考更注重学科整体思想方法的考核,要求同学们变“打井式”的单一深度学习为“挖战壕式”的四通八达的“网络”学习。

(4)由于高考注重考查思维过程,题量减少,因此每一道题都会尽量覆盖更多的知识点,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应重视前后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

2 建设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的形成要有利于知识的保存和记忆,有利于知识被准确、快速地提取和迁移,要能够触及一点,迅速联想,从而组成一个相关的知识群。

(1)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知识网络,自己逐步总结完成,并木断进行理解和加工。

(2)知识网络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包含方法,在编制知识网络时。要做学习上的有心人,总结高考对知识点考查的角度,努力提炼解决各种问题的思路,认真地分析归纳数学学科的常用的思想方法,直到自己真正掌握。

(3)教材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把知识分割了,而高考则要把被割裂的知识重新整合起来,所以我们在备考中要随时进行知识的整合,汇总典型试题,总结典型解题思路,从而在学科上把握数学的知识体系,具体地:对基本概念进行高级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多角度;以章节为基础对常见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在章节复习时,注意与其他内容联系,找出自然的知识交汇点。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地理;课堂;高效小结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25-03

[作者简介]梁承启(1979―),女,广东高州人,本科,广东省高州市高州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完善、高效的地理课堂小结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还可以突出知识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龙点睛,为下节课埋下铺垫。那么怎样才能使地理课堂小结完善、高效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方法。

一、归纳法

学习新课程后,教师主导或师生一起总结梳理出课堂知识系统。这时要注意小结不能只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机械再现,注意小结要起到提纲挈领、加深了解、巩固知识、突出重点的作用。

如可以这样小结《高中地理 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之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特点――“三全两性”。“三全”为全球性、全能性和全天候,“两性”为连续性和实时性。

又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时,教师可根据以下知识结构小结:产业转移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产业转移原因:当地环境、资源存在问题而将当地产业转移;寻求新的市场而将产业转移;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其他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二、联系法

知识点之间常常有一种或多种内在的联系,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从属关系等。当遇到这种教材教学任务时,教师可用联系法进行小结。用联系法小结,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多端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后,教师可进行如下小结(见图1) :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促使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内在因素是生产力发展,并为下节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学习打下基础。

又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后,教师可进行如下小结(见图2):

近地面大气

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气压带与风带

太阳直射点[]季节性转移

影响气候

让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有个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再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1》“宇宙中地球”第一课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后,教师可进行如下小结(见图3):

这样,使学生对天体系统的层次有了整体认识。

三、画图法

画图法是运用图标、符号等总结课堂知识,把课堂知识变零散为整体、化繁为简,使知识点之间的脉络一目了然。

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后,教师可根据图4小结:

图4

这幅图把课本几页书浓缩成一幅图,把知识化繁杂为精练,化分散为集中,化抽象为形象。

四、列表法

(一)列表汇总

当知识点较多、较分散,无法用画图法小结时,适用列表汇总的方法,既系统全面又突出重点。

如《高中地理 必修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这一节可采用以下表格小结(见表1):

(二)列表对比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知识点,彼此之间有细微差异,学生稍不注意就会混淆,这时适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小结。

如笔者用以下表格小结《高中地理 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课时“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效果甚佳。(见表2)

五、练习法

用练习检测法进行课堂小结可使学生及时巩固当堂所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结构。

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2》“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这一节时,教师可用以下练习进行小结:

通过练习题1,学生新学的概念在应用中得到巩固;通过练习题2,学生新学的知识在应用中系统化,建立知识结构。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练习检测法进行小结,不仅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地理课堂小结并无固定方法,教师要因课而异、灵活选择。只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必能让小结成为地理课堂的点睛之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