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论文范例6篇

七年级数学论文

七年级数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 七年级 数学 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兴趣教学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兴趣教学即为从直观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通过对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针对教学的对象以及内容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好奇心、逆反心理以及求新心理,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基础上,使其可以在轻松和愉快的状态下接触到知识,并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最终对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七年级数学教学而言,其在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较为枯燥,反复的运算和演练降低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并未带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成就与学习乐趣,部分学生甚至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和厌烦心理,严重阻K了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相比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当中融入了跟更多的运算以及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初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理解,若此时教师未能发挥出积极的以电脑作用,则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刚步入初中就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厌烦心理,甚至对其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通过引进兴趣教学的方式,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升,并使其充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为初中数学教育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是开展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2七年级数学的兴趣教学途径

2.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发挥出兴趣教学的核心作用。(1)应当培养学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只有确保学生对题目内容的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可以通过出示阅读题的方式,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并使其养成了良好阅读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或数学实验的耐心观察和思考,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平行”这一概念时,可以先向学生举例,或要求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平行事物,随后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引出平行的具体概念以及性质,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以提升。(3)培养学生的讨论习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为开拓学生的思维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部分出现一题多解的数学题,教师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解答,并对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进行总结,发挥出兴趣教学的积极作用。

2.2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对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时,发现其具有较强的生活化特点,教材中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同时也包含了许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而这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加强在课堂当中的教学导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第二,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通过对数学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安排更多的实践性内容,通过对自制教具等的有效应用,实现对课堂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实现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

2.3发挥出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创设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其与兴趣教学的有效结合,也将进一步确保七年级数学教学效果的稳定提高。(1)教师应当根据各个学生的基本特点不同,为其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与魅力,在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中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2)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使复杂的思想以及公式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部分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将创造出更为愉快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学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3结语

综上所述,七年级作为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的重要阶段,教师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才能使其充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这将对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七年级数学的兴趣教学工作开展可以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发挥出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等几方面来实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莫立美.浅谈如何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5(03):117.

七年级数学论文范文2

>> 浅谈七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农村七年级数学合作学习的实验与思考 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浅议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 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激发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对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浅谈七年级数学学习 浅谈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七年级数学学习技巧指导 浅谈七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如何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把握七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悟 上好七年级数学课的几点做法 七年级数学中的兴趣教学 七年级数学兴趣的培养 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提升七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提升七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钻研教材,找资料,力图使学生喜欢上我的数学课。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当我看到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的场面,听到学生说“我最爱上数学课”的由衷表白时,就更加激起我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产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不但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本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和赞赏每一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班上就有一位这样的学生,除了数学,其余的科目都很差,其实数学也不怎么样,因为他只能把计算做对,其余的题目得分很少。每次计算测试时,他是做得最快最好的,我给了他一个称号叫“计算王子”,他非常高兴。由于我没有歧视他,而充分肯定了他的成绩,尊重他、信任他,树立了他的自信心,后来他学习数学很有兴趣,学得越来越好。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良好氛围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新教材把握好起始阶段的教学,点燃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我就预先布置学生上课时带好小刀和不同形状的萝卜块,上课时通过切萝卜让学生亲身体验截面是怎么回事、截面的形状是如何判断的,化难为易,从而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从不同方向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学生把自己的操作结果与多媒体展示的美丽图片做对比,感受到自己其实学得挺好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铺垫。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在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三、利用课堂创造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培养学习兴趣

1、新颖独特的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引入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五章“《能追上小明吗?》”中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你们带数学书了吗?

生:带了。

师:昨天早上我们班的一位同学上学时数学书忘记带了,走了一段路后,是他的爸爸发现并马上追他给他送数学书。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他的爸爸追上了吗?

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力求创设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提出一个学生身边熟悉的真实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吸引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样,学生会很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思考数学,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2、让生活与数学相结合调动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图案设计”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准备将篮球场傍边绿地利用起来,建造一个小花园,供师生们课间休息,并决定实行公开招标。假如现在就是招标现场,我们每个学习小组都是前来参加投标的设计单位,请你们根据这块土地的平面图及相关数据,当一回设计师,设计一个小花园。15分钟后,各小组将设计图依次张贴在黑板上,并指派一名代表陈述本组的创意。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这一生活问题的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渗透了环保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

3、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又要求课堂充满乐趣,使学生以“乐”作舟,从而来获得学习的兴趣。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游戏公平吗”的第二课时中有一个掷硬币的游戏。我是这样安排的: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每三人一组围在一起,一人抛硬币,一人观察结果,一人记录结果,最后派一名代表把结果汇报给老师。课堂上,老师在教室巡视,游戏中每一组的每一位同学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兴奋,那么的快乐,又学到了知识,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探索成功的快乐,特别是数学薄弱的学生也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也能参与学习数学?学习兴趣自然越来越高,越来越喜欢数学。

4、创造悬念强化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悬念心理,寻找设置悬念的契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感知学习对象,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稳定注意力。如“负数”的引入,我没有讲“零上”与“零下”,“前进”与“后退”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一开始即向学生提出“7-3=?”与“3-7=?”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既自然又很有吸引力,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减法,总是被减数大于减数。而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有些学生已碰到过,只是无法解决罢了。学生说:“不能减”我接着问:“欠多少才能减?”学生说:“欠4!”然后在这时引进记号“-4”表示欠4,并向学生给出“负数”的定义。这种形式的导言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5、布置陷阱增加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不应是“全息”,而应在教学中巧设陷阱,构成数学教学中的陷阱艺术,以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学习了乘方的基础上,知识还不足的情况下,写出(a+b) 2= ? ,很多学生会不加思考的这样写(a+b) 2= a2 + b2,我微笑着没有回答,学生们自己认为对了,留下一个陷阱。经过推理、计算、验证得出结论,学生才恍然大悟,从陷阱里走出来,原来自己是不对的,这时我叫学生亲手用红笔在自己原来的答案中添上2ab。这样学生就牢牢的记住了这个公式中最容易忘的地方,不会枯燥无味,又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

6、利用数学的光辉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游戏公平吗”的第二课时,做完掷硬币的游戏后可以给学生讲述布丰、皮尔逊等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他们是如何做掷硬币的实验的。再提出问题:数学家们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和你们的一样吗?看来你们都是了不起的数学家呀!这样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7、精心设计练习巩固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 数词汉语 偏误分析

新疆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历史,国家和自治区政府也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学习。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我区的双语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能否认的是,少数民族汉语学习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数词的偏误便是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见的偏误之一。

以下将借助实例,探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数词时在称述方面易出现的错误及原因。

一、年份的误读

误例一:“英国在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维吾尔族学生读这一句子时有不少人会将其中的数字读作“一千七百八十三年”,而这一数字在汉语中正确的读法是“一七八三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读呢?我们发现在学生的母语维吾尔语中“1783年”是这样读的:

bir mi?耷 j?藓tt?藓 jyz s?藓ks?藓n yt?蘩-int?蘩i jil

一 千 七 百 八十 第三 年①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汉语中年份的表达,大多采用直接读数的方法,只读每一位的单个数字而不读位数;但是在维吾尔语中年份的称读一般采用序数形式,即我们上文看到的“(第)一千七百八十三年”。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在称读年份时是按采用维吾尔语数词称读的思语言习惯,然后用汉语直译——这就是这类偏误的实质。

二、小数点后面的数字的误读

误例二:“我的答案是1.325,你的是多少?”不少少数民族学生会将其中的“1.325”读作“一点三百二十五”。而汉语中正确的读法是“一点三二五”。经过语的对比发现,“1.325”原来是这样用维吾尔语表达的:

bir pytyn mi?耷-din yt?蘩 jyz jigirm?藓 b?藓?蘩

一 整的 从一百千 三 百 二十 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里误读的应该是关于小数称读的。在汉语中小数的称读只要按照“几点几几几”的模式直接读数即可,不需要读出小数点后的十分位、百分位等。但是在维吾尔语中,小数点之前整数部分都要按整数的读法读出并加“pytyn”(义为“整的,完整的”),但是小数点之后的小数部分读法就不能照此类推了,而要将十分位、百分位等都一一读出来并加缀从格附加成分。这样少数民族学生在称读小数时,就会出现如误例二中将“一点三二五”读作“一点三百二十五”的偏误了。

三、万以上大数字的误读

误例三:“今年我们家卖棉花挣了77400元。”少数民族学生可能会将其中的“77400”读作“七十七千四百”。在汉语中“77400”规范称读应是“七万七千四百”,而该数字在维吾尔语中称读则是这样的:

j?藓trni?蘩 j?藓tt?藓 mi?耷 t?尴t jyz

七十 七 千 四 百

汉语中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这些级数词。与此相对维吾尔语中只有“个、十、百、千、万、百万”这些级数词,却没有“十万、千万、亿”这几个级数词。这里着重要说的是“tym?藓n”(即万)这个数词,在书面语中一般不用,而用“on mi?耷”(十千)来表示。于是“七万七千四百”就变成了“七十七千四百”。除此之外,维吾尔语中还有“miljon”(即百万)和“miljart"(即十亿)这两个级数词。

探寻产生“七万七千四百”与“七十七千四百”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我们从数学的角度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汉语中千位以上够十便向万位进一,维吾尔语中则是千位之前的倍数数字用相应数位的大小来称数。例如:“3万”在汉语中表示有三个一万,读作“三万”;在维吾尔语中“3万”的意义与汉语一致,但是读作“ottuz mi?耷”即“三十千”,表示这个数由三十个一千组成。由此例可以直观感受到,汉语数字以四位为一级,在这里以万为单位;维吾尔语以三位为一级,表示同样的数字用的单位却是千。再如:“891800”少数民族学生往往误读成“八百九十一千八百”。误例三中的“77400”按照汉语的四位为一级的方法,应读成“七万七千四百”,这是由于学生按照维吾尔语三位为一级的称读习惯,将“891800”用汉语直译成“八百九十一千八百”。很显然,万位以上的大数字称读错误是受维吾尔语中数字三位为一级的影响,这仍是属于母语的负迁移。

四、百位以上带零的数字的误读

误例四:学生称读类似于“506”这类的数字时往往会读作“五百六”,但是在汉语中正确的称读应是“五百零六”。一字之差,意义相差甚远。对于这类误读,溯源至学生的母语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维吾尔语中“506”确实读作“五百六”:

b?藓?蘩 jyz alt?藓

五 百 六

少数民族学生出现这类误读一般与维吾尔语中关于数词称读的一条规定有着直接关系。这规律是:数字中无论有几个零,而且这些零无论出现在哪个位置,都不读出(特殊号码如电话号码等的称读除外)。汉语中,零是一个基本数词,零的出现以及是否读出,这点相对复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例中“506”在汉语中,这是三位数,其中有一个空位用零来表示;零处于百位数中的十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当读出零,读为“五百零六”;但是少数民族学生读这个数字时会按照维吾尔语的称读习惯,先在脑中用维吾尔语反映出这个数字,再用汉语进行直接翻译。那么少数民族学生就会将“506”误读为“五百六”。但是这样就产生了歧义,到底称读的“五百六”是“506”,还是“560”的简称“五百六”?还有例如“7006”这样的数字误读的情况,维吾尔语中按照一贯的零不读出的原则读为:

j?藓tt?藓 mi?耷 alt?藓

七 千 六

这种情况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称读时就会将“七千零六”误读为“七千六”又与前例产生了同一类的歧义情况。

还有,在前文第一点“年份的误读“中,除了“1783”误读为“一千七百八十三”外,其实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误读情况,例如:“今年是2013年”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会将句中的“2013”读作“两千十三”。在学生的母语中寻找其原因,我们可看到“2013”用维吾尔语是这样表达的:

ikki mi?耷 on yt?蘩

二 千 十 三

按照母语称读的习惯读出来的当然就是“两千十三”了。

五、分数的误读

误例五:2/5少数民族学生在用汉语称读此分数时,可能会将其误读为“五的二”,在汉语中这个分数的正确称读应是“五分之二”。而在维吾尔语中的称读如下:

b?藓?蘩-tin ikki

从五 二

这类分数误读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双语有关分数的数学表达方式中来寻找。汉语按照“几分之几”的模式称读真分数,分母在前,分子在后。如例中的“2/5”读作“五分之二”。维吾尔语在称读此类分数时,同样是分母在前,分子在后,但分母为从格形式的基数词(在分母后加-tin或-din,如果是清辅音结尾的词加-tin;是元音或浊辅音结尾的词则加-din[1]),分子为主格形式。

误例“b?藓?蘩-tin”(即“五的二”)中的“-tin”这个从格形式表示一个整体分五份,这五份中的两份,就是五分之二。维吾尔语表示分数的这种形式其实与古汉语是一致的。“五分之二”是古汉语残留的表现。将古汉语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五份的两份”。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学生在称读分数时,用维吾尔语的分数称读习惯称读出的分数是和古汉语的分数称读相似。

这种类似于古汉语的维吾尔语分数表达习惯,虽然在双语的数学含义上相一致,但这却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表达分数的错误导向;对少数民族学生称读分数产生了不小的干扰。

六、“二”与“两”的误读

误例六:(1)这次班里只派两名学生参赛。将“两名”误读为“二名”。

(2)我们宿舍在9号学生宿舍楼的二楼。将“二楼”读作“两楼”。

汉语中“二”表示“2”这个数目。《现代汉语词典》“二”的解释是“数目,一加一后所得”。对“两”的解释是“一加一个得两个”。“二”和“两”虽然意义相近,但是用法不完全相同。

在读数目字、小数、分数、序数时,用“二”不用“两”。例如“一、二、三、四”“六点五”“九分之二”“二叔”“第二”。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例如“两对”“两个”“两双”。

在例(1)中“两名学生”的“名”是一般量词,所以应读“两(lia?耷214)”不读“二(?鬢51)”。而例(2)中“二楼”的“二”是序数词,所以应读“二(?鬢51)”

不读“两(lia?耷214)”。

少数民族学生误读这两个数词的情况说明,他们对目的语即汉语数词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

以上出现的六类误读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初始初级阶段还未形成一定的系统前,才有可能产生的偏误。究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本文中除去第六种外其他五种偏误的产生均由母语的负迁移引起。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是以母语——维吾尔语作为支撑的。一般少数民族学生在听到或看到汉语时,反映在脑中的应该首先是维吾尔语,然后再将脑中的维吾尔语信息按照维吾尔语的表达习惯与汉语进行一一对应式的翻译,这就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表达时出现各种偏误甚至错误。在此建议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以熟练掌握目的语为最终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尽量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多做练习,增强汉语语感,树立学习汉语的自信,以减少回避陌生疑难知识点的不良学习习惯。

注释:

①本文采用宽式国际音标记录维吾尔语例句。

参考文献:

[1]马维和,李玉梅.现代维吾尔语格的分类[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VOL4(2).

[2]李玲.现代维吾尔语“从格”的形式和意义[J].语言与翻译(汉文)1995(1).

[3]朱丽娟.从母语负迁移看高中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J].漳州师范学院,2012,6.

[4]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王继青.语数词对比分析[J].和田师范学校校报 汉文综合版,2007,VOL27(6).

[6]徐春兰.基数词称读法对比研究[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3(2).

[7]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

七年级数学论文范文4

——— 霸哥

电话:3206555(办) 3201578

邮编:563200

摘要:应重视七年级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本文认为,可以从“敢于想”、“实际想”、“情境想”、“科学想”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想象能力。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课标》将其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俗称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学生要学好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由于七年级(初一)的学生特定学习历程和身心特点,如何顺利进行抽象的思维,且更好地学习更丰富的数学知识还有一定的难,所以,数学教师应重视七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与大家共磋。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敢于想”、“实际想”、“情境想”、“科学想”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

“敢于想”,就是要消除学生对几何的畏惧心理,克服畏难情绪,为学习几何奠定思想基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我们做任何一件事之前,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一定不会成功,学习几何也是一样的道理。七年级的学生,其在小学的目标是“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他们所涉及的图形往往很简单直观,抽象思维较弱,只具备基本的空间观念,新进入七年级后,对学习几何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信心,可能产生畏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引导他们,要让学生思想上敢于去想几何、不怕几何、正确的认识几何,树立正确的几何学习观。第一、必须消除几种不良心理。其一,传统的几何难学,“几何几何,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咬难笔杆,磨难脑壳”,这些传送几十年的顺口溜,过分夸大了学习几何的难度;其二、几何题难做,由于传统的几何书中的证明题(特别是相关的教辅资料)偏难,“三段式”的证明过于呆板,部分学生认为几何题难做,在我2002年5月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中,初一、二、三的学生认为“几何题难做”的比率分别是28.5%、31.6%、35.7%,这些学生可能将“难”的情绪感染给新进入的七年级学生;其三、课改的几何题难想,课改后的教材删除了“旧、繁、难”的内容,学生学习较轻松,但目前的七年级学生在小学是“老教材”,在有些数学思维上需要教师“刷新”,如果七年级的教师的教法是“老套路”,学生在初接触几何时可能有困难,如有一天,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正方体的展开图,我怎么也想不出那么多种情形,好难想呀。这些不良因素,势必影响新进入七年级准备学习几何的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消除畏难情绪。如,我将顺口溜改为“几何几何,直观好学,书本里有,生活中多,手心上画,顺口而出…..”,讲几何小故事,演示一些漂亮的几何体,请高年级的学生讲他们的学习经过……。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切忌高深的理论,应化几何理论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让学生觉得几何其实很简单;第三、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如现实生活中利用几何知识巧妙地解决一些问题的事例,让学生参加有趣的几何实验等。只要学生不反感几何,七年级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就迈出坚实的一步。

“实际想”,就是把握学生特点,掌握几何难度,扶持学生的想象力起步。我认为七年级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就象幼儿学习走路,他们想走了、不怕走了,我们就要去扶持他们、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抓住七年级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的新鲜劲,对几何中“多姿多彩”的图形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想象激情。如,组织学生对比中小学校园的异同、教师的高低,估计教室的大小等活动,学生觉得“空间想象力”并不可怕。第二、把握学生特点,掌握几何问题难度,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七年级学生是儿童的“断奶期”和青少年的“萌芽期”,对学习几何也有非常强的欲望,但他们一般都在12——13周岁,抽象思维较弱,基本“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因此,教师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特点,不能过难、过于复杂,要求不要过高。第三、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个班的学生的抽象思维总是参差不齐的,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面,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问题或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切忌一刀切。第四、多予鼓励。无数成功的教学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表扬比批评更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七年级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正处在起步阶段,更需要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想象能力强的要表扬,一般的要表扬和鼓励,较差的也要表扬和鼓励,只是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教师选择的方法和形式不同,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就可以鼓起学生几何空间想象能力的风帆。

“情境想”,就是教师在上几何课时,精心准备教学活动,就是创设良好的数学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热情,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我认为可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精心准备教学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想象的几何情景。布鲁纳说:“活动是自由生命的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如何将教学活动变成“生活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考虑,创设什么样的几何情景有利于学生想象,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流程或情景,准备充分的教具或素材。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思维。几何直觉思维就是学生对几何体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就是“跟着感觉走”。伊恩 ·斯图加特说:“直觉就是真正的数学家赖以生存的东西”,离开直觉思维就根本谈不上空间想象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不同情况的几何体,充实想象素材,大胆想象,培养几何体在学生头脑中的悟性。为此,我经常准备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口答这些问题在头脑中的形象或印象,如估计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估计一些推理性问题的结论的可能性。第三、鼓励奇想怪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汤姆逊说:“孩子的想象力远比成人丰富,他们的思维具有不约束性”,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挖掘、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几何空间想象力,就应该允许学生的奇想怪论,鼓励奇想怪论。可以让学生多想、一问多想,一想多问;与众不同的想、标新立异的想;不但顺着问题的思路去想,鼓励把一些“原来一直如此“的事物颠倒过来思考。我在组织学生想象生活中“∠”(角)的模型时,鼓励学生奇想,得到的答案除三角板、桌子等常规实物外,有的学生说:象“树叉”,有的学生说:象“弹弓的手柄” ,有的学生说象:“小姑娘头上的翘辫”,有的学生说象:“金字塔”,…,我问为什么,学生有理有据地回答:有一天,大风将小姑娘头上辫子吹起,直楞楞的,就象“∨”的角,金字塔挖空剩下两棱,就象“∧”的角…。很受鼓舞。第四、先想后验。伊恩 ·斯图加特说:“大人尚且有做错事的时候,何况小孩呢,他们的直觉不一定正确”,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验证想象结果。我的办法就是要求学生先将想象结果记录下来,想方设法验证,如用实验操作,列举例证,假设反证等。一次,我要求学生回家将常见的几何体摆放在桌子上不同的位置,先画出“三视图”,后用手电筒光从三个角度照射,检验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收效非常好。

七年级数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法指导;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23

带着新奇和自信的笑容,笔者和一届又一届的七年级新生一同走入七年级数学课堂。然而,笔者发现有近50%的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最难学”。通过调查了解,数学学科普遍存在的疑惑就是“我们该如何学好数学?”

为什么教学观念在更新,课本在改革,教学方法在改变,而我们的孩子们却依然沉浸在数学学习的漩涡中呢?通过一系列的听课、上课、教学研讨,笔者总结到:在我们的课堂中仍然存在着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

放眼世界,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从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是世界各国对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新世纪,人们将面临知识不断更新,学习成为贯穿人一生的事情,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国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看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特别是七年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更是要求高,要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显得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多元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目的在于使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

总得说来,分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一、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名人的故事,激励学生――笔者结合《数轴》一课的内容,在班上讲述笛卡尔在病床上发现数轴,最终开创了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的故事。让孩子懂得了获得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方法才是关键。在班级中,笔者多次召开数学学习方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黑板报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

二、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方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基础。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

1. 激发学习动机

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一课中,教学引入时,笔者根据学生喜欢玩扑克牌的爱好,和他们来讲扑克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笔者还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2. 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笔者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七年级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有的孩子习惯“闷”题目,盲目地以为多做题就是学好数学的方法,这一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纠正。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1. 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时,笔者就给他们编顺口溜,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

2. 随机点拨。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3. 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笔者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都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总结的习惯,使单元重点系统化,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 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四、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

在笔者所任教的七年级中,笔者每两周一课时给学生上数学学法的指导课。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

具体地,笔者有以下教学心得:1. 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个阶段的小孩比较天真、表现欲也很强。2. 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大于理性认识。3. 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虽然新教材倡导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但在讨论中有部分学生往往滥竽充数,不爱动脑思考,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4. 多给学生写解题过程的机会。学生大都挺聪明,但惰性也较强,在解题时往往只重结果,忽略过程,有部分学生甚至是会的题不稀做,不会的题还做不出来。5. 多给农村学生学习的机会。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主要差别就是阅历浅、反应慢,而且大多数城镇学生对七年级数学知识在假期里已经补过了,两者在学习中往往形成很大的反差。6. 多给学生复习归纳的机会。七年级数学新教材就是对小学知识的综合与提高,对基础知识差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应适当地引领学生对小学学生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归纳。7. 多给学生练习计算的机会。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不高,加强计算的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尽可能不使用计算器。

综合来看,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桥梁。

七年级数学论文范文6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 自由组合 ) ,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