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考试总结范例6篇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范文1

各市招生(考试)办公室(院、中心),各有关高校:

为让考生更好地适应2020年新的招生录取办法,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平稳落地,决定开展2020年夏季高考志愿填报与录取模拟演练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2020年夏季高考全体考生。本次模拟演练只针对夏季高考,不组织春季高考模拟演练。

夏季高考的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此类计划由高校后期根据考生获得资格情况做分省计划,本次不进行模拟演练。

二、考生模拟考试成绩及各类分数线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根据考生模拟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转换等级分合并成考生模拟考试总成绩。1月9日下午17点前公布考生模拟考试成绩、位次及各类分数线,考生可登陆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方网站查询。另外,公布模拟考试总成绩一分一段表、公布前三年各院校专业(分文理)录取平均分、最低分和相应位次等信息,供考生做模拟填报志愿参考。

三、模拟计划编报与查询

2020年拟在鲁招生高校按要求编报模拟演练计划,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整理汇总后,于1月10日开放志愿填报辅助系统,供考生查询模拟招生计划以及考生在不同选科要求组合中所有考生的位次信息,开展模拟志愿填报预演练。考生在浏览器中访问wsbm.sdzk.cn,进入山东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系统主页,点击进入平台的“志愿填报辅助系统”,选择批次、报考科类、志愿类型后,可通过层次、省份、选考科目(若勾选两科及两科以上选考科目,则需要选择科目关系)、输入院校名称、专业名称组合查询院校专业信息(包括招生院校代号及名称、专业代号及名称、选考科目要求、专业备注信息、艺术类专业成绩使用类型、院校属性、学制、学费、所在省份等信息)。

四、模拟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模拟演练实行网上填报,网址为“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sdzk.cn)”。共分三轮进行演练:第一轮,1月15日填报提前批志愿,参加对象为普通类考生、艺术类考生、体育类一段线上考生。普通类一段线上考生可以填报本科志愿,也可以填报专科志愿,普通类一段线下考生只能填报专科志愿;第二轮,1月16-18日填报普通类、体育类常规批本科志愿以及艺术类本科批志愿,参加对象为普通类、体育类一段线上考生、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线上考生;第三轮,1月19-21日填报普通类、体育类常规批专科志愿以及艺术类专科批志愿,参加对象为普通类、体育类一段线下考生、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线下考生。

鉴于艺术类专业校考及联考、体育类专业测试、高校面试、体检等尚未进行,填报此类志愿的考生均不限考生资格,高校仅依据考生模拟考试文化成绩进行模拟录取。

五、模拟投档录取

投档录取模拟演练全部实行计算机网上远程方式进行。共分三轮进行演练,时间分别为:2月10日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提前批志愿模拟投档;2月11-12日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提前批模拟录取。2月13日普通类和体育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艺术类本科批志愿投档;2月14-15日普通类和体育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艺术类本科批志愿模拟录取。2月17日普通类和体育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投档,艺术类专科批志愿投档;2月18-19日普通类和体育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艺术类专科批志愿模拟录取。分别对应三轮志愿填报演练考生。各轮投档录取结果不提供给考生查询。

六、工作要求

1.本次模拟演练对确保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平稳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高校和中学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模拟演练工作顺利进行。要在1月10日前完成面向所有相关教师、考生及家长的高校招生录取政策培训,模拟演练过程中要加强对考生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

2.各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要将考生须知发放给每位参加演练的考生,并引导考生和家长正确认识本次模拟演练的性质。本次模拟演练仅为一次过程演练,用于帮助考生熟悉新的志愿填报流程,模拟招生计划、考生成绩、模拟录取仅作为演练使用,不能与2020年夏季高考实际招生录取相等同、挂钩。

3.本次模拟演练录取结果不提供给考生查询。各高校不得进行汇总,不得作为学校之间的比较,不得上网、对外提供和宣传,也不得作为2020年高考正式志愿填报的依据。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范文2

在我们暂时没有更多100天去做以上奢侈的事情时,我们还可以拿来补课――去年,哈尔滨市刘女士花费近8万元补课费给上高三的儿子补习,结果高考成绩公布,儿子只考了340分!于是,又有人将“高考100天”拍成了同名青春励志影片,确定于今年考前100天上映,以反思我们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

当韩国学生在考前100天的“百日酒”派对中酩酊大醉想借此转运时,我们往往更自豪中国师生的高考百日誓师会竟能如此壮观!

很多人说,每个人最辉煌的时刻就是备战高考之前。这时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外可说英语,内可赏古文,求得了数列,品得了马哲,溯源五千年历史,兼修德智体美劳。

高考前100天,相信更是这些辉煌时刻中黄金的光荣档期。有同学感慨,“你在这段时间早就牢记了正三角形的面积是四分之根号三倍边长的平方:你也不会把三视图里的高当作求表面积的侧面的高;男生女生排座位你知道是要插空还是要捆绑;你不会纠结立体几何是要用几何法还是向量法。你总会留心打点计时器的频率;早就知道库伦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第一宇宙速度你想也不用想就知道是根号GT;你知道氨水和硝酸银都要用棕色试剂瓶装;做烂了中和滴定的润洗;看到黑白固体你就写出了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不管怎样,“答应我,忍住你的痛苦,不发一言,穿过这整座城市”。

答应我们,坚持住你的梦想,信心满满,决胜考前一百天!

高考日历:倒计时100天

100天,2400个小时,144000分钟……倒计时的日子里,时间不再是含糊的天数,而是精确到分秒。分秒必争的同时,我们要踩住这100天里的时间节点,不让重要的信息与自己擦身而过,抓住每一个可能让自己提升的机会。

3月1日:自主招生笔试

今年,“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联盟自主招生的笔试时间均定为3月1日,笔试科目大致相同,理科为数学与物理,文科则为数学和语文。参加“华约”和“卓越”考试的考生可同时申报两所成员高校,参加“北约”考试的考生则可申报3所高校。很多老师总结,自主招生的题目一直没有规律可循,准备起来会比较困难,高校只是想尽量考出学生的平时水准。如果你有足够的优势,自主招生无疑会给高考增几分筹码。如果你真有自己的应考优势,也要认真定位,以免浪费太多精力和资源,不要被考试结果所影响。

3月下旬:《高考考试说明》

每年的考纲一般都在3月下旬发放到同学们手中。建议考试依据说明对知识点进行完整梳理,对照自己的强弱势进行针对性复习。你如果能把考点和自身强弱点有机结合,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势必能提高学习效率,为第三轮冲刺夯实基础。

3月~4月:部分省市2014年高考第二次英语听力(口语)考试

去年同学们已经参加过第一次考试,如果认为自己成绩不理想,第二次就更需要重视。在考前50天,考生要多听历年听力真题,熟悉题型。每天你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泛听,比如刷牙、等待吃饭时,放英语听力作为背景;每周两次精听,一道题目重复听两三遍,对完答案后大声朗读题目,巩固效果。最后50天一定要坚持听力练习,不放弃。

3月~4月:“二模”考试

“一模”“二模”可以测试出学生的排位,让你了解自己属于哪个分数段,可以进什么学校。与高考极为相似。高考试卷的命题专家也会听取“一模”“二模”的考试意见,然后汇总,所以“一模”“二模”的重要价值可见一斑。

都说“‘一模’考实力,‘二模’考心理,‘三模’考状态”,“二模”来临前同学们的心理调节尤为重要,这个时刻你更要重视时间管理的绩效,可以把每天的学习分成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阶段,因为每个阶段的学习效率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断调整学习计划。比如上午记忆力好,可以多复习需要强化记忆的知识点。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三英语;对比评价;模拟训练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多年,且从近年来我国高考英语试卷的内容来看,呈现出知识范围广、结构合理、题型多样的特征;而高三阶段的英语总复习教学涉及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知识整合,包括词语、句式、语法等多个方面。根据高考命题趋势的转变,改进并创新高三英语总复习的教学策略,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体现总复习教学的规划性与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复习方法,能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树立考试信心,提高考试成绩。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总复习计划

高三英语总复习课程具有极强的系统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总复习计划;一份切实可行的总复习计划,既可以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和复习效果。因此,教师制订计划是开展总复习教学的前提,能够在紧张的复习教学中节约时间。首先,制定复习计划要坚持“以实际为出发点”的原则,考虑到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别,以个性差异为切入点,制订区别性的复习计划,做到详略得当、难易适中,具有可执行性;其次,制订复习计划要参照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分出复习的重点与难点,制订灵活性的总复习计划及各阶段具体的复习计划;再有,计划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对比学生完成计划的情况,分析计划与实际进度的差距,适时调整计划内容。

二、复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点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复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方法为:(1)备课要根据复习目标和复习内容进行,其中“备学生”是关键环节,也就是充分考虑复习的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要,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2)课堂教学复习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因此教师不能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否则无法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而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与练习,例如,以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做练习,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3)针对学生在课堂复习情况给予差异性评价,既要有学生之间的对比评价,也要有学生个人过去和现在学习情况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热情;(4)高三英语总复习仅依靠课堂时间远远不足,需要学生课后仍然按照总复习计划的要求自主安排复习,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

三、学生练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学生想要提高英语成绩不能单纯依赖突击式练习,而是将日常练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通过这种方法逐一突破单选题、单词拼写题、完形填空题、阅读理解题及短文写作题的难点,同时也能考核以往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学生只有一边练习发现问题,一边认真听讲掌握解题要点,才能完善知识储备并掌握答题技巧。另外,在采取这种讲练结合复习方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不能只讲不练,否则学生没有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将失去复习的意义;其二,要注重学生的动态变化,讲解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突出练习的重点;其三,过于侧重知识点或语法的讲解,忽略了学生语篇分析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考试中可能因小失大。

四、日常复习做好高考模拟训练

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与不适应感,帮助学生找到高考的感觉,日常复习中应组织学生多进行模拟训练,树立应对考试的自信心;通过高考模拟试题训练,让学生多练、多想、多读、多写,在练习中掌握解题技巧,消除考试压力与紧张。模拟练习与模拟考试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保证良好的复习效果。首先,高考前几个月,学生应独立完成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模拟题,教师针对学生答题中的易错点给予重点讲解,深化知识点,学生也可在模拟做题中找到高考的感觉;其次,考试之前一个月,可适当增加习题的深度,拓展学生的知识点,为高考拿高分做好准备;再有,考试之前两周,以练习难度较小的题目为主,让学生增强考试信心;最后,考试前一周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强化写作练习。通过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与模拟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学生提前体会高考,平静对待高考。

总之,总复习是高三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效果的总复习教学过程,既要帮助学生全面梳理和复习所学知识点,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针对高三英语总复习课程采用全新教学方法,注重复习效果,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计划地复习、充满信心地参加考试,提高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应对策略

一、考试内容和题型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由四大部分组成:数据库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其中选择题 10道20分,填空题 5道10分,共30分。

二、近两年题型及分值分布

近几年的考试原题是考生最好的复习资料,因为针对性强,而且同样的题目可能再次考到,本人对近2年四次考试中的试题进行分析比较,对公共基础知识出题题型和分值分布如下表所示:

2011年~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分值分布表

通过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在公共基础知识中,数据库基础和数据结构基础所占比例较大,分值在10分左右,而程序设计基础所占比例最小,最多6分,最少0分。

通过对近两年公共基础知识考题的分析,有些知识点出现重复考察,有些知识点是固定出题题型,考生复习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和掌握重复考点和常见考点,总结出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重点。以下是本人归纳总结的经常考的知识点,和大家共同分享。

1、数据库设计基础

(1)关系运算: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可以看作是必考题。考生应该掌握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的运算方法,其中传统集合运算的交、差和专门的关系运算中的选择出题概率比较大。

(2)E-R图:E-R图是E-R模型的图示法,考生要了解实体、属性、联系的表示法和三种联系即1:1、1:M、M:N。

例如,2012年9月选择题第5题: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则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 ):A)1:M B)M:N C)1:1 D)M:1。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A。

(3)数据三级模式:包括逻辑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其中逻辑模式也叫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内模式也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取方法。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4题:在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 ):A)外模式B)内模式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B。

2、数据结构基础

(1)栈和队列: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可以看作是必考题,一般都是考查相关概念,栈是FILO表即后进先出表,而队列是FIFO表即先进先出表,考生只要牢固掌握概念及基本性质就可以得全分。

(2)二叉树性质: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可以看作是必考题,其中的性质3出题率比较高。

例如2011年9月选择题第3题:下列关于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少一个B)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C)叶子结点数是度为2的结点数的两倍D)度为2的结点数是度为1的结点数的两倍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B

3、程序设计基础

近几年关于程序设计基础的知识点出题并不多,分值在0到6分。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程序设计的方法和风格、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方法。其中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面向对象方法涉及到一些概念。

4、软件工程基础

软件工程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抽象,是考生失分比较多的知识点。

(1)软件测试: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3次,考试的机率较高。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8题:在黑盒测试方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根据是( ):

A)程序内部逻辑B)程序外部功能C)程序数据结构D)程序流程图

通过概念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B

对于软件测试,考生需要掌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错误;测试方法有两种: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是测试软件的外部功能,又称为功能测试;白盒测试是测试软件内部逻辑结构,又称为单元测试。

(2)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该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2次。对于这部分知识点,考生应该掌握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经常会用一些图形工具,如在需求分析阶段使用数据流图,在概要设计阶段使用系统结构图,在详细设计阶段使用程序流程图,N-S图,PAD图等。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10题:在软件设计中不适用的工具是:

A)系统结构图B)PAD图C)数据流图D)程序流程图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C

三、结论

以上给出最近两年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常出题型,其中也有些知识点多次考到,因此考生应该多做历年真题,结合书本,牢记相关知识点,利用掌握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解决考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及率。

参考文献: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08 年版)[M].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机能实验 考核体系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C004)。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7-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意识的增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努力的方向。医学机能实验学将传统的、独立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3门实验学科合为一体,形成了一门跨学科、多层次、高水平的综合性学科。本学科是以实验为主导的新兴学科,现医学院校已陆续开设了这门课,其“三理”的综合深受同学的欢迎,使学生能从实验中领悟从基础到临床、从基本操作到科研实践的方法,培养其综合实践的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正确、客观评定教学效果未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值得广大机能实验教学者共同摸索。

1.我校机能实验学传统考核概况

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以前,实验课主要依附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理论课内容,实验课内容必须与理论课相配合,以验证理论和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为主,各学科独立授课使系统完整的知识被人为地分割开,不仅浪费资源,还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成绩仅占各学科总成绩的20-30%。机能实验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后,我们编订了教学大纲,出版了正规的教材《医学机能实验学》,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的实验教学规律,培养综合性的创新人才,我们对医学机能实验学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

2.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校于1999年就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3门学科的教学实验室合并组建了机能学实验室,但实验教学内容并未真正融合,还是各门学科各自负责,并未真正整合,存在实验教学资源浪费、重复等弊端,也并未真正达到培养综合性和创新性人才的目的。经过不断努力,2006年以来对三理实验进行整合,首次形成了机能基础验证性实验及综合实验教学并行的模式,但是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机能实验教学中心也并未真正独立,还是挂靠于教研室,教学人员还是由三理的全体教师组成。从2006年以来至今,随着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我中心不断完善、改革、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了现在的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基础验证性实验为辅的教学新模式,教学人员也形成了机能实验中心专职教师为主,三理教师兼职为辅的新模式,组成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的新课程――医学机能实验学,编制了教学大纲,以独立课程形式纳入教学计划,独立开课,独立考核,现在是我校主要的基础必修课程,机能实验中心也相继成为校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教学内容改革和组成

医学机能实验学作为独立的基础必修课程以来,我们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重组新的课程体系。该课程融合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开发出一系列的综合性实验,从而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开设,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该课程现由机能学基础实验模块(占总学时30%),机能学综合性实验模块(占总学时70%)组成,以基本实验为基础,综合性实验为核心和重要考核内容。本学科第一模块总学时90学时,第二模块36学时。

机能学基础实验是通过少而精的经典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课程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基本实验原理,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及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开设有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人体ABO血型的鉴定、人体血压的测量、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呼吸和血压的调节等实验。

机能学综合性实验是通过较复杂的、实验项目较多、难度较大的融合多学科理论的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综合和总结,以研究生物体正常机能和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的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创新性思维。开设有高钾血症、失血性休克、呼吸功能不全、量效关系曲线、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比较、有机磷酸酯的中毒与解救等多项实验。

4.新考核体系的建立

我校医学机能实验学作为一门独立体系的基础必修课,第一模块占6学分,第二模块占4学分。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根据教学大纲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医学机能实验学考核评价的考试体系。

机能实验学考试内容紧扣教学内容,最终总评成绩由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随堂考勤和实验操作考核)、实验报告考核和期末笔试考核,分别占总成绩的30%、30%、40%。具体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如下:

第一模块课程目前分为2个阶段授课,分别在第三学期和第五学期进行,第三学期为机能学基础实验,占30学时,共6次试验,有3次实验报告。第五学期为机能学综合性实验,占60学时,共9次试验,有8次实验报告。第五学期结束行理论考试和计分,两个阶段共15次试验,11次实验报告。平时成绩每次以5分计,共75分,总评时折算为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成绩每次以5分计,共55分,总评时折算为总成绩的30%。期末笔试考核于第五学期末进行,卷面成绩为100分,总评时折算为总成绩的40%。

第二模块课程目前于第五学期授课,为机能学综合性实验,占36学时,共5次试验,有4次实验报告。期末结束行笔试考核和计分,平时成绩每次以5分计,共25分,总评时折算为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成绩每次以5分计,共20分,总评时折算为总成绩的30%。笔试考核于学期末进行,卷面成绩为100分,总评时折算为总成绩的40%。

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整理和书写、分析能力。为了统一评分体系,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期末笔试考核是以实验考试笔试的成绩来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传统的考试相比,我们的考题具有全面、多样、灵活的特点,范围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和原理,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给出某一实验的观察指标或图形请同学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等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1]。

综上所述,我们从实验教学体制改革入手,对实验教学模式和组成进行分析,结合实验教学大纲和我校实际,建立了医学机能实验考核体系,改变以往传统考核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检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经过几年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剑峰,马絮飞,杨贵忠,等. 改革教学体制,建立医学机能学实验课考核体系[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78-179.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范文6

高考关系千家万户。为使新课改高考方案贴近我省实际,科学合理,在省政府领导下,早在2005年,省教育厅便组织班子积极开展各项调查研究工作。20*年3月开始设立专项课题,组织省内部分高校、中学的学科专家、教育研究工作者,讨论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案。广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省内外有关高中新课改和高考改革的信息。20*年8-11月,先后到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先行一步的省份考察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情况。同时在省内围绕“高考改革指导思想、文理分科问题、考试科目设置、会考与高考的关系、高考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考试内容与命题改革、录取方案”等,采用座谈、讨论和问卷的形式,深入开展调查。这期间,先后召开座谈会23次,与会人员达500余人;发放问卷3800余份。由此形成了《外省基于新课改的高考改革方案情况汇报》和《2009年*省高考改革调研报告》。20*年12月下旬形成了我省2009年高考改革方案讨论稿。

为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为社会各方面认同,从20*年1月起,由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考试院负责人带队,又分别到11个设区市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召开座谈会、论证会25次,与会人员600余人。人员包括市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学校长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专家,命题专家,派代表和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

在意见征询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方案的总体思路,特别是分类测试、分层选拔、分批录取,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根据各方面意见,省教育厅领导班子两度研究,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先后对方案进行了十多次修改,该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研究后,就有关问题又先后召开了4个座谈会听取意见。20*年9月19日省政府正式向教育部报送我省新课改高考方案,11月17日教育部学生司组织全国专家对我省方案进行了论证。根据论证会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再次就有关问题召开了高校的座谈会,并深入部分中学进行座谈调研,在此基础上,对方案的个别内容进行了完善。随后,教育部正式予以批复。20*年4月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新课改高考方案》,4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会,向社会公布新课改高考方案。

二、为什么要实施新课改高考方案?

(一)适应高中新课改的需要。

这次高考改革的直接原因是高中新课改,高中新课改以2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为标志,20*年开始试点,到2009年全国已有10个省(区、市)进行试点。我省于20*年开始实行高中新课改试点,现已在全省全面实施,与这次改革相配套,需对现行高考制度进行改革。

高中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

①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的统一,体现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性;

②重视学生有差异发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权,分设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实行模块式、“走班制”教学和学分制管理;

③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和综合性。

实施高中新课改后,必然要求高考进行相应改革。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二)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

这是这次高中新课改和高考改革的深层次背景。目前,我省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20*年,我省高考录取率为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0%,初中升高中比率超过95%。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差异很大,单一的选拔模式较难适应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多样性需要;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后,学生个体差异更大,所有的学生参加完全相同科目与内容的考试,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在共同基础上实现有差异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

三、在制订新课改高考方案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一)自始至终考虑与高中新课改理念、要求的适应、对接。

(二)正确认识考试公平,正确处理统一考试和有差异发展的关系,强调树立“适合的是最好的”的理念。实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选拔模式,兼顾了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目的是让适合的人通过适合的考试,选拔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和专业,接受适合的教育。

(三)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正确处理科学性与操作性、理想与现实可能性的关系。新课改高考方案以现行的“3+综合(文综/理综)”为基础,同时根据新课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不同类型学校培养目标的差异,作了局部调整,这种调整坚持充分考虑教育的发展现状,充分考虑社会的认同度和承受力,充分考虑社会的诚信和法制水平。

(四)把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和有利于学生减负作为重要原则。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制约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身心愉快、轻装上阵是实施素质教育在共同基础上实现有差异发展的一个前提。新课改高考方案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减负的指导思想:

1.作为新课改高考方案主体的“3+X”考试,比原来的“3+X”考试内容有所减少。

2.分类设置考试科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量力而考。根据历年的情况,能够考上第一类学校的学生约为3万人左右,仅占每年在*高考录取新生的1/9左右。因此,在30多万的*考生当中,选择“3+X+自选模块”、报考一类院校的学生只是少部分。且自选模块的考试内容,也是现行高中阶段的必选内容。将原本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内容,通过设立自选模块的方式集中在一起供部分考生选考,将大大减轻大部分考生的学习和考试压力。对选择“3+技术考试”的学生,则在着重突出实践技能考核的同时,减少了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

3.部分科目(技术和英语听力)实行平时考试、多次考试,减轻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和复习迎考的负担,有利于学生以平常心参加考试。

(五)注重扩大高校的自主选择权,表现在:现行的第一批录取院校可以自主选择采用第一类还是第二类考试科目组;招生院校根据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是否对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在投档分数线以上,招生院校自主对学生的统一选拔考试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考虑,择优录取。

四、新课改高考方案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是什么?

新课改高考方案以现行的高考为基础,主要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改革:

(一)改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为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高中会考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替代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强化了这两者在高校招生中的作用。

(二)改单一考试科目为分类设置考试科目,一类增设自选模块,三类不设综合(文综/理综),增设技术考试科目。

(三)改单一选择为多重选择,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和招生院校的自主选择权。

(四)改一次考试为有条件的部分科目的多次考试。

(五)改学校集体报名为社会化报名和学校报名相结合的办法。

五、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高考模式的意义是什么?

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是我省新课改高考方案的一个特点。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全国统一的高考模式,在文科、理科两大类和艺术、体育两小类的框架内,所有的招生学校不管其培养模式是否有差异,均实行统一的考试科目,所有的学生不管兴趣爱好、学业专长和发展潜质上有什么差异均接受同样的考试科目、考试标准的检验,其优点是衡量标准统一、有利于体现形式上的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缺点是在高度统一的制度框架下,学校和学生的个性和自主选择性均体现较少。在高中新课改的基础上,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高考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学生量力而考,减轻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压力。

(二)有利于高等学校招收适合自己培养目标的新生。

(三)有利于因材施教,让合适的人通过适合的考试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实现实质上的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六、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分类既考虑到对以往高校分批招生传统的延续,也考虑到不同类型高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

在现行高校招生制度中,文、理两大科类内各高校、专业的招生考试科目相同,但在录取时实行分批录取的体制,我省原来分为四批,分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等;第二批——一般高校的本科专业;第三批——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本科;第四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其中,第二批和第三批之间是公办和民办的区别,排除这个因素,实际上可以分为三批,即:全国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和高职高专。

无论是现行招生制度的分批,还是新课改高考方案的分类,其划分的主要依据都是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差异。对我国的高等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在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类。这三类院校与现行招生录取中全国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分批总体上大致对应,新课改高考方案的三类也基本上按此划分。

因此,新高考方案按考试科目、内容分为三类,与现行高校招生录取的分批基本对应。第一类所对应的招生院校、专业由现行的第一批招生院校、专业自主选择形成;第二类对应于除选择第一类以外的其他本科院校(包括民办本科院校)、专业;第三类考试科目、内容对应于高职高专院校。

七、为什么在第一类考试科目设置自选模块?

(一)体现高中新课改的选择性理念,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二)扩大高校的自主选择权,给高校选拔符合自身培养目标的学生以一定空间。

(三)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展现自己学业专长的机会。

(四)基于高中会考已对全体学生选修模块的学业情况作出评价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提供给高校作录取时的参考,第二、三类不考自选模块,有利于减轻大部分学生的负担。

八、高职、高专设置“技术”考试科目的动因是什么?

高职、高专的考试科目为“3+技术”,与第一类和第二类院校相比,去掉了文综、理综和自选模块,增设了技术。其理论和现实考虑为:

(一)引导有应用技术潜质的学生加强技术课程学习,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

(二)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选择适合培养的新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有助于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价值观和知识观。

九、英语听力、技术考试为什么采用平时提供多次考试机会的形式?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什么时候?

(一)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实行平时考试,有利于缓解“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可以降低一次考试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减少因一次失误而无法反映考生真实学业水平的现象,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

(二)在平时完成听力和技术考试,有利于考生在高考前集中精力于高考统一考试的复习,从而减轻学生的复习压力。

(三)英语听力平时提供多次考试机会,还可以避免高考时因设备和外在环境或其他因素给考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从2009年开始,英语听力考试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三项考试统一安排在3月和9月进行。

十、为什么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为“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保证评价的公正性?

(一)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品质与素养、学习能力、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等六个方面,比现行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内容更全面。

(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考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文化科目轻实践课程、重智育轻体育美育、重结果轻过程等倾向。把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强调过程评价,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在学生成长记录、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关注,有利于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为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公正性,采用“写实性评价+等第评价”的办法,实行评价标准统一,评价过程公开,评价结果公示,采集基本信息进入考生高考电子档案。

十一、高考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录取中各起什么作用?

在新课改高考方案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中,高考成绩仍然是划定各批次分数线和各校投档线的唯一依据,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折合成分数、不在高考总分中占权重。

在录取中,根据考生的志愿和高考成绩,按学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由学校在120%以内确定),从高分到低分向招生院校提供电子档案。会考作为分类测试的基础,确保学生各科都完成中学教学计划规定的目标,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完备的知识基础。学生会考成绩记入综合素质评价表,与其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一并随学校投档分数线上被投档考生的电子档案提供给招生院校。在投档分数线以上,招生院校对学生的高考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实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生院校可根据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是否对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在招生简章中予以明确。

十二、何时报名?应怎样选报类别?

报名考试时间:各类文化考试报名时间为3月下旬,考试时间为6月。

报名方式:实行网上远程报名、现场确认方法。参加考试与档案组织在报名确认地(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地)进行。

考生在报名时自主选择报考类别,除对文、理、艺、体科作出选择外,还必须在一、二、三类中选报,可只选一个类别,也可以跨类兼报,比如兼报一、二两类或二、三两类,当然也可以三类均兼报。考生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业专长、发展潜质合理定位,作出科学的选择。

特别提醒:考生只能参加已报考类别的录取。

十三、分数和名次怎样计算和公布?

文化总分按一、二、三类科目组合分别计算。

第一类为“3+X综合+自选模块”,满分为810分;

第二类为“3+X综合”,满分为750分;

第三类为“3+技术”,满分为550分。

每个考生文化总分的个数与该考生所报类数相一致,文化总分最多为4个,分别对应3个类别和艺体专科;艺体兼报文理的考生此外还有两个综合分,分别对应本科和专科,分数按报考类别一次性公布。

名次计算与公布:考生名次按考生报考类别科目组合计算总分分别排定,与当批分数线同时公布。

十四、分数线划定的依据是什么?何时公布?

分数线依据考生的总分,按招生计划一定比例分批划定、分批公布。第一次划定和公布文理一批、艺、体本科分数线,并确定后几批分数线划线比例;后续各批划线时取最接近此比例的分值为实际分数线;取消组档线,各批生源不足时在10分以内适当降分征求志愿,具体降分分值在该批线下按计划数一定比例确定。

十五、录取分几批进行?

文理按类分三批。

第一批:重点高校、“211”高校和经批准列入该批的本科高校专业;

第二批:其他本科院校专业(包括原来的二本、三本);

第三批:专科和高职院校、专业。

原提前批录取院校按学校类别分解到各批提前录取。

艺术分三批。

第一批:专业校考本科;

第二批:专业统考本科;

第三批:专科。

注:艺术类专业校考专科在艺术第三批提前录取。

体育分两批,第一批为本科,第二批为专科。

录取按批(类)依次进行,考生只能参加已报考类别的录取。如:未报考一类,不能参加第一批录取;未报考三类,不能参加第三批高职高专录取。

十六、志愿怎样设置及填报?

志愿设置:文理科第一至三批均设置五个平行志愿,各批的提前录取院校和艺术类第一批仍为传统志愿。根据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专业,进行征求志愿。对平行志愿和征求志愿投档录取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专业,视情进行降分征求志愿。各批平行志愿(即平行一志愿)、征求志愿(即平行二志愿)以及降分征求志愿(即平行三志愿)均设置A、B、C、D、E五个高校志愿(降分征求志愿另再增设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高校均设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各批提前录取院校设5个院校传统志愿和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高校设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志愿填报:采用分批远程网上填报、同步异地备份的方法。文理第一批和艺术第一批(含专业校考专科)、艺术第二批、体育第一批同时填报志愿;文理第二批和艺术第三批、体育第二批同时填报;文理第三批单独填报。

各批文理科平行志愿均设置五个高校志愿,并分批填报,主要是有利于扩大考生的选择权,有利于考生认真慎重地填报每一批志愿。

十七、平行志愿投档办法如何?需要注意什么?

在每批平行志愿投档时,首先按科类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对考生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从A院校到E院校的顺序逐个检索,被检索的志愿中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

考生总分相同时,则按文化总分排序,文化总分仍相同时则再按单科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单科顺序排列:一类考试科目文科为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自选模块;理科类为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自选模块。二类考试科目排序,剔除自选模块,其他科目排列与一类相同。三类考试科目文科为语文、数学、外语、技术;理科为数学、语文、外语、技术。同一学校并列名次的考生全部投档。

各批(每轮)平行志愿及征求志愿分别实行一次投档。

需要注意的是:

1.对高校自主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考生,按有关政策规定,在第一批首轮平行志愿投档前单独提前投档。

2.由于各批(每轮)平行志愿分别实行一次投档,即考生所填A、B、C、D、E五个高校志愿均为第一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考生被投到某院校后,不论被录取或因某种原因被退档,在本轮中其他志愿就自动“作废”,也就不可能再有“补投”到其他志愿的机会;此时,考生只能待本轮退档完毕后,填报征求志愿甚至降分征求志愿。这说明,平行志愿的设置虽然减缓了考生、特别是高分考生的填报志愿风险,但不等于每位考生从此彻底规避了风险。

3.在投档后每所高校录取与否以及录取到哪些专业,是由高校负责。有的高校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其专业的选择和排序对录取影响较大,选择不当或“梯度”不够也会导致分数较高者退档;有的院校实行“分数优先”原则,分数(包括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会起更大作用。建议考生在查阅各校的招生章程或直接向有关高校了解后慎重选报。

4.由于平行志愿投档是以高校为单位,按高校招生总数的一定比例投档,会出现高校内各专业之间生源结构不够均衡的状况。虽然某些院校首轮投档时因总体投档足额导致分数线较高,但由于部分被投档的考生专业不服从而造成个别专业生源不足,此外,高校会对已投档考生的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会考成绩进行综合考核,择优录取,也会造成个别考生退档,从而需进行下一轮的征求志愿。

十八、考生电子档案内容有什么变化?

考生电子档案内容分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