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例6篇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1

地方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是指其对所从事的编辑职业和工作状态的主观满意程度,是体现其工作生活质量的一个决定因素。可具体解释为:在从事学报编辑的职业生涯中,自我潜能得到发挥,各种职业需求得到满足,使得自身的职业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得到自己和别人的良好评价,内心获得持续快乐的感受。

地方高校学报在学校一般属于教辅部门,较容易被学校的领导层遗忘。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虽是地方高校教职工的一员,薪酬待遇跟同级别的教学科研人员差别不大,收入在地方也居于中等偏上的层次,生活相对比较殷实。不过大多数地方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在做编辑工作时,并没有充分体会到编辑职业的幸福感,职业幸福感偏低,对编辑这份工作也缺乏认同感,能转岗的尽量转去别的岗位。比如我们学报2009年来了一位编辑,作为博士家属安排来学报编辑部工作,工作半年就向学校申请转岗去二级学院做辅导员了。

今年我们做了一份关于编辑职业幸福感的问卷调查,先在本学报5位编辑中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位编辑认为作为编辑感到满足和幸福,有4位感到不幸福或不满足。近期,我们还选了广东省内9所地方高校的37位学报编辑作为调查对象,他们的年龄都在55岁以下,有6位编辑认为作为编辑感到满足和幸福,有19位感到不幸福或不满足,另12位觉得没感觉;有19名编辑对职业不太满意,有11名很不满意,不满意率高达81%以上。我们调查的范围虽范围有限,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职业幸福感偏低。

二、地方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幸福感偏低的原因

(一)难以适应全媒体出版时代对编辑提出的诸多新要求

全媒体出版时代对学报编辑的能力、观念、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在能力方面,学报编辑不仅需具备编辑人员的基本能力,如:政治认知能力、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判断能力、信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等。还需要掌握适应全媒体出版的能力,如:收集、整合开放信息的能力,组织、开发内容的能力,针对文本、音频、视频、交互软件等的全方位的编校能力,全方位的宣传营销能力。

在观念方面,编辑的观念在内容上应该从单向性的“文本把关人”转变为“信息互动的开发者与营销者”;在技术上,除了应该掌握纸质平面文字处理技术外,还必须掌握一些新媒体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包装,以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

在意识方面,编辑应具有多重跨界意识,如:跨媒体意识,跨文本意识,跨区域、种族、语言、文化的意识,跨学科意识,跨身份意识,跨界意识等。

这些要求一方面会让部分上进心相对较强的地方高校学报编辑主动地学习深造,从而具备应对全媒体出版时代的能力、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对一些文化基础较差、学历不高、年龄相对较大、工作进取心不足、身体状况不太好的地方高校学报编辑来说,这些新时代的要求就像是压在他们身上的巨大包袱,让他们很没有安全感,让他们觉得时刻有被社会、被时代淘汰的感觉,让他们的职业幸福感降低。

(二)对地方高校学报现行的体制心存异议

全媒体时代在对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提出很多新要求的同时,也对地方高校学报的领导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其业务素质的要求要比传统出版时代高很多,在新环境下更需要专职人员担任地方高校学报的重要职务,否则很难跟上形势,逐渐被潮流淘汰。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地方高校学报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一般是:校长担任主编;学报编辑部主任担任常务副主编,负责日常工作;下设学报编辑室,学报编辑室的编辑负责学报的收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发行工作。校长担任地方高校学报主编,在政治上对学报所刊论文进行把关,这无可厚非。学报编辑部主任,也即常务副主编,按理来说应让有编辑系列高级职称的人来担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较多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部的主任是由学校领导直接任命的,有些是为了安排学校多余的处级干部,有些是双肩挑,安排教学岗位上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老师来担任,这就造成了外行管内行的一个局面。外行管内行难免会有决策失误、做法不当的时候,很容易让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觉得工作的氛围不是很融洽,工作的压力相当大;更严重的是会让编辑觉得个人职位晋升空间小,因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走向学报的领导岗位,从而让他们感觉个人的职业幸福感偏低。

此外,地方高校学报现行的审稿制度一般是:校长发表终审意见,对文章的发表具有最终决定权;学报编辑部主任发表复审意见;责任编辑负责初审,发表初审意见。这也是我们出版行业必须坚持的三审制。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编辑部的责任编辑初审环节基本上是形同虚设,这种现象也或多或少是来自全媒体出版时代的冲击,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地方高校学报都有中国知网免费提供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接收到的稿件一般先通过此系统进行检测,如果重复率低于30%,就由编务送专家外审,专家外审通过之后责任编辑才写初审意见。责任编辑根本无需看文章,只需根据专家外审的意见、按照固定的套路格式随便写个初审意见就可以了。责任编辑对稿件是否可以录用根本没有任何决定权,这让他们觉得在做编辑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权,缺乏个人成就感,缺乏权威话语权,这对编辑们在工作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极为不利,对他们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创造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从而导致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偏低。

(三)深感职称评考制度压力巨大

在2002年前,编辑职称都是评审的,从2002年开始,编辑初级和中级职业资格的取得,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考试每年举行一次,由国家统一组织、同一时间、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证书。而高级职业资格的取得,目前实行的是评审制度,将要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

目前,编辑初级和中级职业资格的取得,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做编辑的难度。近年来,地方高校学报新招聘的编辑,学历一般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跟地方高校其他部门进人的学历学位要求是一样的。其他部门,比如辅导员、实验员、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他们评中级职称只需在校工作两年,公开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满足继续教育、计算机能力的相关要求,就可以直接评中级职称了。而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要评得中级职称,除了需要满足这些条件之外,还得参加一次全国性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考试的地点一般在省会,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除了要进行辛苦的复习备考之外,还要赶大老远的路到省城去参加考试。这些在心理上会让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觉得从事编辑职业不值得,他们会想为什么我们评同样的职称,要比别人多付出那么多。

此外,“高级职业资格的取得,目前实行的是评审制度,将要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虽然目前还未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但在无形中也给未评得高级职称的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造成巨大的压力,他们心想现在只实行评审制度,评职称都如此难,如果再加一个考试,那职称晋升不就基本无望了吗?有了这种心理,他们就会对编辑工作缺乏热情、缺乏积极性,职业幸福感就会降低。

三、结语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在这里参加我局的专业技术职称竞聘演讲,首先感谢组织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等竞争,展示才能的机会。

今天,之所以参加演讲,一方面表明我对这次改革工作的拥护和信任;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演讲,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有限才华。我相信,通过这次竞聘活动我们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全新的认识,有利于今后的工作。我今天竞聘的是编辑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首先介绍自己的简历。

我,叫__,19__年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6年从事播音工作,1990年通过考试调入__市广电局,17年来,一直从事采编播工作,先后担任过播音员、主持人、记者、编辑等工作。1999年获编辑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现任____主任。

我之所以竞聘编辑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我认为我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具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爱岗敬业的精神。

我衷爱所从事的新闻工作,对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事广电工作以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从事哪项工作,都力求把工作做好、做实,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大家的认可。

二是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技能。

从事广播电视工作以来,从播音员做起,踏踏踏实实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多年来虚心向老同志学习新闻专业知识,先后多次到省、州台进行业务培训,在10多年的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不但磨练了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不仅在播音岗位游刃有余,对采访、撰稿编辑等工作也应对自如,同进还能熟练的进行非线性编辑制作,做到了采、编、播、制作于一身,多次成功完成了重大会议、重大节目的播音、采访、编辑、策划工作。主持和开展了社教部的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了各项宣传报道任务,特别是20__年,我接受了开办《____》节目,我经过认真的思考,把节目定位在面向农民,服务三农上,创作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服务群众的农业科技节目。在节目播出六年中,先后为农民朋友创作了100多期农业科技节目,深受农民的喜爱。

三具有从事新闻工作的敏锐性和判断能力,取得了较多的专业成果。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以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身努力,不但具备了政治的敏锐性和鉴别力,而且具备了从事新闻工作的敏感性,能够准确的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并进行认真的采访,深入的报道。有许多作品先后在省州获奖。20__年我撰写的论文《浅析电视__*创作》,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发行的《__*新论》一书中发表。20__年撰写的论文《浅谈____*精品》和《____*浅析》获第二届全国农业电视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并在《____影视》刊物和《中国____》一书上发表,20__年撰写的论文《精品__*》和《主持人____》在省州听评会上获奖并在《____传媒研究》刊物上发表。并有幸参加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电视节目采划会,得到专家的指点。

我选择今天的竞聘,一方面我觉得参与本身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我认为自己具备了中级专业职称的业务能力,目的就是无悔于最初的选择。给自己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潜在的能力,为新闻宣传工作多做一份贡献。

如果这次竞聘成功,我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是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所以今后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不断的加强学习,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此,多次获得了局先进工作者。

二、发挥专业技能,努力创作精品,服务受众。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是,是党和政府连接人民群众的纽带。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挥专业特长,深入基层,进行有深度的采访和报道,多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反映社会生活现实,弘扬社会主旋律,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多创作、贴进生活、贴进群众、贴进实际的精品佳作,丰富我们的自办节目。

三、严于律已、诚实守信、做好各项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遵守职业道德,虚心向老同志学习,遇事多思考、多请教,团结和带领大家做好各项工作。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做人宗旨与大家建立起和谐的工作氛围和深厚的友情,促进广播电视工作的开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的演讲即将结束了,参加这次竞聘无论成功与否,对我而言都是一次历练和促进,也是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我将会一如既往,用满腔的热情去工作,去学习,去努力,去奋斗。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3

关键词:审稿制度;审稿程序;图书质量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204-02

出版工作是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对创造性要求极高,是一项需要卓越才能的智力劳动,从始至终贯穿在出版工作的整个过程,尤其在书稿审稿阶段体现得更加明显。书稿审稿不仅考验编辑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出版编辑技术的应用技巧与能力,更考验着一名编辑工作者严谨细致和求真务实的职业态度。

一、审稿的要求

审稿是保证图书质量的核心与必要环节,在整个图书出版流程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形势需要,我国确立了图书审稿制度,这就是实行了60多年的三级审稿制度,这一制度实行的几十年间,对保证我国的图书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三级审稿制度,简称“三审制”,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这是国家规定的新闻出版单位在图书审稿时必须执行的制度。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公布了《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其中规定:“每一书稿从采用到印制成书,应经下列基本程序:一切采用的书稿均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编审制度。”这表明,新中国成立时,就对图书质量相当重视,从国家层面对审稿制度和承担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项规定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成熟,1997年6月新闻出版署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它在50年代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系统完善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其中规定:“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并且明确规定,“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提出了“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种从出版专业角度,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稿件交来后,要切实做好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在三审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同时切实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这就从制度和操作层面,堵塞了原有规定的漏洞,使审稿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便于操作。

二、审稿的程序

审稿是有严格的程序要求的,是要先初审,初审要对书稿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做出评价并且提出处理意见;初审结束后提交复审,复审要从更高的高度审核初审的审稿意见并对书稿再次把关;复审结束后才能提交终审,终审要结合初审和复审的意见,从全局的高度做出书稿是否可以出版的决定。三个审级都要写出本审次的意见供上一审次参考;上一审级的意见高于下一审级,下一审级要服从上一审级的意见。三级审稿完成并通过后,书稿整体质量没有大的问题,就可以进入编辑加工阶段了。这是正常情况下审稿的程序要求,但在一些涉及重大原则问题或敏感问题的书稿的审稿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做出灵活处置,可能三审已不能妥善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增加审次和审稿人数以确保审稿质量。必须要明确的是,分级审读的三级审稿制是一种刚性约束机制,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绝对不能随意减少审级,每个审级都要担负起应负的职责,不能随便取代。

三、审稿的作用

审稿就是对书稿进行审读,提出意见,做出评价,决定书稿内容的增改删减的工作。审稿就是为了让思想正确、内容积极、具有社会效益、对读者有益的书稿能顺利出版,杜绝导向不正确和庸俗的图书问世,以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审稿工作,这就是审稿最主要的作用和职责,也是编辑审稿人员最重要的职责。审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决定书稿取舍,为图书出版把关

审稿过程要重点关注:图书的主旨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图书的内容是否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图书的表现形式是否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这些都决定了这本图书是否能在市场上赢得读者的青睐。所以,审稿过程中的把关就至关重要。

从决定书稿取舍的角度来说,审稿为出版把关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是为发现优秀作品并保证它“问世”,另一方面是甄别出不良作品并阻止它“通关”。对于那些导向正确、内容健康的优秀作品或者基本方向正确却有一些小瑕疵的作品,审稿者应在肯定的同时指出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作者更好地润色、修补;对那些思想倾向错误、容易误导读者的书稿,审稿者必须要予以否定,绝不能让这类作品面世。如果让不该出版的书稿出版了,这就是审稿者工作的重大过错。决定书稿“生杀大权”的审稿者,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审稿时站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以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做好书稿的评价、把关工作。

2.帮助作者提高书稿质量

审稿是按照社会和读者对图书等产品的内容需要,对书稿进行必要的选择和把关,为图书的优化提供服务。因为精神产品的生产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书稿的作者掌握信息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即使思想、学术水平都很高的作者,在智力、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各方面肯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书稿中存在问题不可能完全靠作者自我察觉和自我纠正。所以书稿完成之后,就必然要有一个再审视、再修补、再提高的过程。这种审视、修补、提高,就需要出版社的审稿者按照国家出版政策、知识准确、体例规范等要求来协助作者进行。

四、当前审稿制度的现状

当前我国图书出版市场发展很快,每年出书几十万种,但编辑因为专业技术很强的原因却没有随出书品种的增加而大规模扩大队伍,从这些年一些出版社的出版情况看,审稿和编辑工作流程中存在着不规范、不按审稿程序操作的现象,三审制在一些出版社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书稿的质量,导致出版后图书的质量为读者所诟病,严重影响了我国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审稿不认真导致的必然结果。造成这种恶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出书品种过多,出版节奏过快

随着出版社转企改制,出版社直接面对市场,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出版社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一些出版社为了追求出版规模,要求编辑增加发稿量,编辑每年要加工几十个品种几百万字的书稿,这加重了编辑的负担,造成了审稿质量的下降。一些出版社甚至根本不经过严格的三级审稿程序,为加快进度,直接进入编辑加工阶段,以编代审,初审和编辑加工同步进行,复审和终审也不认真审稿,多是采纳初审意见,使三审制流于形式。

2.编辑思想意识和素质不能满足审稿要求

一些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过于注重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对图书审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绷紧图书质量这根弦,只注意书稿中没有政治错误就万事大吉,对书稿的思想品位、学术价值、社会效益不予考虑,致使出版的图书品位不高,难以赢得读者的青睐。

有些编辑平时不注重编辑业务和知识技能的学习,责任心又不强,对书稿中存在的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字性问题发现不了,使出版的图书错误百出,让读者不忍卒读,长此下去,必将对出版社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五、落实审稿制度的举措

审稿制度要与新的出版形势相适应,要严格执行审稿制度,使之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审稿制度在提高图书质量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审稿管理制度

在审稿过程中,要坚决执行国家规定的“三级审稿制”和责任编辑制度,初审、复审和终审要按照各审次的要求明确职责,并且做到一环扣一环,对上一审级的审读报告严格把关,形成监督制约机制。

图书出版对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极高,编辑人员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和编辑业务能力。出版单位也应不断加强编辑人员的培训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固定的培训机制。专业有效的培训是帮助编辑提高技能、增长见识、丰富经验、提高能力的必要条件。

3.建立健全考核和奖惩制度

出版单位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已经有奖惩制度的要根据出版形势的要求不断完善原有制度。对在审稿过程中对书稿评价准确、取舍恰当、把关能力突出的编辑要予以表彰和重奖,对在审稿中责任心不强、审稿质量差、未发现书稿重大质量差错的审级的责任人要予以严惩,以儆效尤。只有不断加强质量建设,完善奖惩制度,形成震慑机制,审稿制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图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当前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质量低劣的图书在市场竞争中会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唾弃,只有图书质量高的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各出版社一定要高度重视书稿的审稿工作,把审稿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不折不扣地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去做,努力加强和完善三级审稿制度,强化管理,加强监督,让各审级切实负起责任,保证书稿质量。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赋予出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高崇友.试论高校学报审稿制度[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12).

[2]杨丽君.关于审稿制度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4

张扬

身份证号码

性 别

年 龄

25岁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婚姻状况

未婚

视 力 状 况

轻度近视

身高(厘米)

175 cm

体重(公斤)

54 kg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南昌市(含区市县)

技术职称

最 高 学 历

大专

现居住地

南昌市(含区市县)

毕业时间

2009

求 职 状 态

目前正在找工作

电话、手机

1343790xxxx

EMAIL

个人主页

地 址

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飞鸿大道99号

邮编

330033

受教

育及

培训

状况

2007年9 月 至 2012年6月

江西行政管理干部学院

商务英语 大专

专业描述:

2007年9 月 至 2012年6月

江西行政管理干部学院

商务英语 大专

专业描述:

任职公司名称: 上饶人民广播电台 。

2008年7 月 至 2008年9月

导播及文案策划

工作职责和业绩:

配合节目主持人的节目运行及操作,处理节目中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节目文件的编辑及文稿的采集等!

任职公司名称: 上饶人民广播电台 。

2008年7 月 至 2008年9月

导播及文案策划

工作职责和业绩:

配合节目主持人的节目运行及操作,处理节目中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节目文件的编辑及文稿的采集等!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旅游交通电台 。

节目主持人

工作职责和业绩:

节目策划及主持

任职公司名称: 上饶人民广播电台 。

2008年7 月 至 2008年9月

导播及文案策划

工作职责和业绩:

配合节目主持人的节目运行及操作,处理节目中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节目文件的编辑及文稿的采集等!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旅游交通电台 。

节目主持人

工作职责和业绩:

节目策划及主持

任职公司名称: 上饶人民广播电台 。

2008年7 月 至 2008年9月

导播及文案策划

工作职责和业绩:

配合节目主持人的节目运行及操作,处理节目中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节目文件的编辑及文稿的采集等!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电视台风尚购物频道 。

电话坐席

工作职责和业绩:

配合节目主持人的节目运行及操作,处理节目中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节目文件的编辑及文稿的采集等!

任职公司名称: 上饶人民广播电台 。

2008年7 月 至 2008年9月

导播及文案策划

工作职责和业绩:

配合节目主持人的节目运行及操作,处理节目中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节目文件的编辑及文稿的采集等!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电视台风尚购物频道 。

电话坐席

工作职责和业绩:

配合节目主持人的节目运行及操作,处理节目中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节目文件的编辑及文稿的采集等!

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电视/媒体/影视

现从事职业:

主持人

现职位级别:

初级职位(两年以下工作经验)

期望月薪:

面议

目前月薪:

面议

可到岗时间:

面谈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欲工作地区:

南昌市(含区市县)、杭州市

欲从事行业:

400600

欲从事职业:

前台接待/话务员、文员/文档管理、广告、广告

技能特长

外语水平

第一外语:英语 专业英语四级

第二外语:日语 初级

兴趣爱好

写作 播音主持 朗诵 演讲

自我简评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5

多年来,国内相当一部分出版社(非凡是自然科技类出版社)实行按学科分工确定岗位的编辑业务体制。以学科划分编辑室,在编辑室中往往再划分学科组,按人头再细分各人分管的分支学科,责任编辑负责自选题至发稿全过程的业务。

在这样的运行体制下,为了“多出书”,不少出版社仍然以年发稿字数、附加品种数等作为对编辑人员个人的主要业务考核指标。组稿、审稿作为编辑加工的“编前工作”,难以和发稿字数平行地计算工作量,客观上淡化了策划、组稿、审稿的意义。显然,这不利于出版社的整体发展。

而且,编辑人员受学科分工的限制,为了完成发稿任务,即使有意愿、有热情,也不太可能主动进入相邻学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策划、组稿业务。在图书出版业日益激烈、跨学科全方位的竞争面前,尽管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却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造成潜在的策划效能浪费和市场效益缺失。

在这样的运行体制下,图书编辑室组什么稿、出什么样的书,书稿质量的评价,加工质量的控制几乎都完全取决于责任编辑个人,很难从整体上导入市场竞争意识进行有效的营销管理和指导性干预。“责任编辑”的意义从出版社内部来看,以不仅仅是某一部书的特定责编,而是出版社该学科的责任编辑了。换句话说,出版社某一学科图书出版状况,其整体规划上的独创性、系统性,其学术水平,其编辑构想,其稿件加工质量等等,无不取决于分管该学科的责任编辑的个人业务素养,而往往并不都准确地体现出版社的整体素质。例如,让一个具有多年工作经验且有进取心的编辑甲,或者让一个才工作不久、又对编辑工作缺乏全面熟悉和热情的编辑乙来分别掌管同一学科的编辑出版业务,两者的工作所反映出的、被读者认为是代表出版社水准的面貌会相差很远;或者是当主管A学科的责编的素质才干明显强于主管相邻的B学科的责编乙时,出版社A学科和B学科图书的选题质量、出版物质量就会出现明显差异。读者自然因此会认为摘要:该出版社的A学科的图书质量高,B学科的则不行,造成出版社整体品牌形象的缺损。

再者,“编辑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工艺”。仅仅于此还不够,我们说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它的创造性体现在编辑人员构成用于指导完成选题、组稿和审稿的、带有独创性的选题构思、组稿构思和审稿构思(统称为编辑构思)上;编辑工作又是一种技术性工作,它的技术性体现在编辑加工、版式处理过程中严格维护出版社特有的格式、体例和整体质量水平,从而体现出版社出版物的整体个性即品牌特色上。

谈到编辑构思,一部书的作者在写作伊始,要先构思书的结构、取材和叙述方法,那么,编辑在编书之前,是否也有必要先完成一个构思呢?“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乎无算乎。”虽然选题还未列选,编辑人员的包括该学科出书规划、该书对应于特定读者对象的策划及其内容的编排结构、作者的物色及对其写作上的要求、该书的装祯设计思想、营销宣传方案等构思就应当初步形成了。从本质上讲,编辑构思同样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体现了因人而异的风格和个性。同样的选题,即使是为名家出专著,也同样可以提出不同的编辑构思,而按不同的编辑构思编出来的书,其风格、面貌和质量、水准都会有很大差别。假如只有作者的构思而没有编辑构思,编辑工作就成了只是技术性的加工整理工作,编辑活动成了被动盲目的行为。依靠于等稿上门,创造性便无从谈起,创造的喜悦和乐趣也随之消失。这正是编辑家和“匠”的区别所在。和过去相比,在今天图书出版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编辑工作早已不再仅仅是“为人作嫁”了。

谈到编辑加工,我们认为,只要做好了选题、组稿和审稿工作,完全有可能简化编辑加工的工作内容,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仅对书稿进行文字加工和单纯技术性处理的工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认为编辑加工是一门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复杂技巧,是一门每个编辑人员都必须精益求精方能真正入门的基本功。

由上述可见,选题组稿(包括指导作者写作)审稿和其后的编辑加工相比,它们在工作性质、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上都有明显不同。具体反映在编辑业务中,就形成了各工作阶段责任编辑的职能的不同。

然而,那种按学科分工的业务工作体制使得编辑们疲于完成发稿任务指标,很难激励他们面向市场独立思维,以充分的自主性去关注选题策划、组稿、审稿,也就很难在较短时期内有效地调整出版社选题的整体结构,很难顾及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大型工程诸如重点综合类丛书、文库书、工具书等等了。

而且,假如只有学科分工而无职能的分工,责任编辑被动地“死守”某一学科,在该学科范围内他必须交叉地进行多部书稿的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统改校样等工作,从而对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过于苛刻的要求。实际上,并非每一名编辑人员都既能从事创造性编辑工作,又能出色地完成技术性编辑工作的。尽管我们认为,精于编辑业务而成为全才、通才是可能的,但是人又确实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正如有人长于策划、而有人却适于行动一样,编辑工作中也是有人善于组稿、而有人却更长于编辑加工。加上人又各有所好,有人喜好组稿、思维灵敏活跃,有人则更喜欢独处、专心伏案推敲书稿。在只有学科分工的工作体制下,编审、副编审和编辑、助理编辑同样提出选题、进行组稿和编辑加工,从而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不利于激励编辑人员积极钻研,提高业务水平,不利于调动各层次编辑人员的工作激情。

为了充分发挥编辑人员所长,量才用人,使每一名编辑都能各得其所;为了调动编辑群体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出版社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出版社在行业内和国际图书市场的竞争能力,有必要在编辑工作中强化职能分工而淡化学科的分工。

我们既然承认编辑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工艺;编辑工作中有创造性工作、技术性工作和行政性工作之分;我们又既然承认编辑人员往往是各有所长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答应并鼓励编辑根据自己之所长,作为编辑工作过程中某一环节的职能编辑,以全身心投入于其中,发挥最大效能呢?“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关键在于确立一种新的工作体制,答应并激励编辑在某种范围和程度上自主地选择特定职能的编辑工作,身心交融地完成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更新编辑业务及其管理体制早已成为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而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改造早已沿袭多年的以学科分工为基本构架的工作体制,尽快转向以职能分工为主、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的新的工作体制。

在上面所述基础上,我们进入实践、操作层面,提出以高级编辑人员为学科带头人、建立职能分工新体制的具体设想摘要:

(一)以学科带头人为组织和决策人,编辑组(室)内设立策划(组稿)、审稿和加工编辑等职能。策划、运营团队作为出版社保持核心竞争力的灵魂,绝对应当保留在社内运营体制的核心地位上。而技术加工环节,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在社内设立独立核算的书稿编辑加工公司,也可以通过社内的专业公司将部分书稿技术加工业务外包给社会上专业书稿编辑或公司去完成。

一部书稿付印前的业务运作,分为组稿和加工两大阶段。策划(组稿)编辑(以下简称策划编辑)的职能包括策划选题、组稿、指导作者写作并带动在其四周的审稿、加工人员形成的工作团队有序运转。组稿工作结束的标志为一个优秀选题列入社(室)出版计划,并伴之以一个完整、成熟的编辑构思的初步形成(可以反映在图书选题策划方案中)。

审稿编辑的职能为组织审查、完成对书稿的审读评价,提出完善的书稿修改方案,确认书稿质量并收定稿。审稿工作完成的标志为收定稿,伴之以审读报告(对书稿的鉴定评价)的产生。

加工编辑的职能为对书稿做文字加工和技术处理,使之达到符合出版要求、达到可以交排版制作使之能顺利作业的质量水准,并负责统改校样。

我们可以根据图书形态的进化,调整并完善对编辑加工的概念界定,从而重新定义加工编辑的工作内容。今天的图书,从以往传统的文字内容为主,以文带图,正文中有少量插图,或将插图集中在几页铜版纸上做成插页的“字书”,已经进化到以图带文,图文并茂的时代。图文浅显易读、版面生动活泼,不但更方便于阅读,迎合了读者大大提高了的阅读欣赏品位,“图书”之名副其实的进化也更新了编辑加工的观念。我们可以考虑将加工编辑、版式设计的技术编辑统称为技术编辑,其业务职能从只对书稿文字做编辑加工,扩展到包含书稿的文字、插图处理,图文的版式处理等书稿后端处理各环节。

在以策划编辑为核心的运作团队单位内,审稿编辑和加工编辑(或称技术编辑)均只对组稿编辑负责,由组稿编辑对他们进行业务监督和考核。

我们必须承认,策划编辑、审稿编辑是编辑室的高级编辑。他们的工作因人作风而异干起来各有不同,但并不是每个编辑人员都能胜任的。然而高级编辑的形成并不完全以职称为其唯一依据,领高级职称衔的编辑人员做专职的加工技术编辑、发行营销编辑以保证出版社正常业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也是完全必要的(只要合理解决考核工作量、奖励机制等新问题)。给每个编辑人员一定的实践体验时间,让他们在竞争中正确地熟悉自身的强长弱短,从而重新选择确立自身的职能地位,确立长远的、有自信的发展方向,也许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育才途径。这里还有一个对年龄和资历、能力和特长之间关系的观念更新的过程。

(二)实行职能分工后,原来各编辑之间的学科分工便随之逐步淡化,策划编辑可以在编辑室(组)所辖各分支学科内全方位开展活动。在策划编辑队伍和技术(加工)编辑队伍分别形成且相对稳定后,可以扩展到在编辑部甚至全社范围内打破学科分工界限,让策划编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活动。形象地讲,这如同唐僧去西天圣地取经超度孙悟空那样,揭开如来佛五行山顶的那张“庵嘛尼叭弥牟”镇山压帖儿,石破天惊之下,必然有一批如孙悟空那样的策划能人(或称达人)脱颖而出。

(三)在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出版社,选题、收定稿及其加工任务的布置可由编辑组(室)统一计划管理。一部书稿的策划或审稿编辑通常不再担任该书的加工责任编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版权页上,“责任编辑”一栏可以分解,或者以多人署名而策划编辑领签。在质量管理上,除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质量管理之外,还可以实行自后向前的纵向质量管理,即加工编辑监督审稿编辑的工作质量,审稿编辑监督策划编辑的工作质量。这样做有利于互相监督促进,提高编辑各环节的圆滑运行。

(四)推行职能分工体制的关键之一是工作量的考核方法新问题。策划、审稿必须要能独立地和编辑加工平行地计算工作量并作为年度考核指标。

前面已经讨论过,策划、审稿和编辑加工在工作性质、工作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单用字数来考核三者的工作量已变得不合理,因为组稿字数、审稿字数和发稿字数三者所分别表征的工作量并不等值,至少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不十分确切地举例来看,假如说组稿20万字等值于发稿20万字的工作量,审稿20万字则很难和前二者等值。即便是出于鼓励将编辑工作的重心前移,暂定三者等值,那么组稿40万字、审稿40万字和发稿40万字的工作量也肯定不能等值。而只有设立能对三者作相对等值的考核指标,才能顺利解决诸如奖金分配、工作分配、职能的自身确立以及工作量统一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新问题。

考虑到鼓励编辑前移工作重心,从策划选题开始就重视工作质量,我们设想用一种粗略的非线性的积分制来统一评估考核三者(即组、审、编)的工作量。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使之具体化摘要:

假定以20万字稿件计,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三者的工作量被认为基本相等,定为10分,则给出下表供讨论用摘要:

20万字组稿10分/审稿10分/编辑加工10分

40万字组稿15分/审稿10-15分/编辑加工20分

60万字组稿20分/审稿15分/编辑加工25分

选择这一组数值仅仅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我们的设想以引起讨论。假如设想合理,这一分值系统的合理确立并不很困难,更何况它是可以根据出版社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的。

实行积分制统一考核年度工作量,譬如可以设定助理编辑年工作量为60分,编辑为100分,副编审、编审为120分。以此确定个人年度工作内容和计划。编辑室的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综合而成,它带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编辑可以以组稿为主,也可以以加工为主,根据出版社编辑人员的实际状况,在过渡时期,应当鼓励编辑人员逐步过渡,即大部精力扑一头,或在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做组稿工作兼做少量加工发稿,或主要做案头的编辑技术加工兼做少量的组稿工作。

在当前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应当从运营管理体制上鼓励编辑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到策划选题上去。只有多策划好选题,多出适销对路、重印率高的好书,才是出版社的发展出路所在。策划、组稿编辑工作出色应当重奖。最终,一个出版社编辑人员的合理结构一定是摘要:

策划编辑人数≤审稿编辑人数≤技术加工编辑人数(含外聘编辑)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报 质量控制 学术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45-02

地方高校学报是高校展示其教学与科研成果并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学报的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领导重视是办好学报的首要条件;人材的合理利用和成效管理是办好学报的根本;市场经济的冲击是办活学报的动力。经过多年的编辑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学报,明确学报的作用,正确给其定位,摆正学报所处的位置,充分估计学报现阶段的状况,认清其发展动向。然后有的放矢地培养编辑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编辑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倡导敬业爱岗,引入竞争机制。只有这样,学报才能走出独木桥,昂首跨入新世纪。

一、地方高校学报的作用和定位

首先要明确地方高校学报的作用。高校学报是反映并展示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窗口,是为全体作者和读者服务的,是教学、科研的辅助机构,也是育人的摇篮。

给学报以恰当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衡量自己。鉴于学报所处的环境及其功能,决定了学报的定位。由于我国高校学报的局限性,决定了学报稿件的质量不可能每篇都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但作为高校学报其学术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它有别于一些非学术性的科普刊物。由此也决定了学报特定的作者队伍和读者群体,即都是高素质高学历的科教人员。他们对刊物的要求和期望也是极高的。事实上学报在一定程度上是育新人的摇篮。统计数据证明:不少学术带头人都是从学报起家,闻名全国,乃至世界。

学报的地位包括行政地位和经济地位。学报作为教学科研的辅助机构,许多学校的学报仅在科级徘徊。经济主要靠财政拨款过日子,所有这一切决定了学报的地位始终是较低的。学报唯有深化内部改革,挖掘潜力;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刊物质量,创名牌刊物;走市场经济之路,开辟出一条健康的、有一定经济效益、稳定发展的路子,才能争取到自己相应的行政地位和经济地位。

二、地方高校学报的现状

(一)稿源不充足

对季刊或双月刊的学报来说准时出刊,有时会面临稿子不充足。不少学报稿子采用率大于60%,退稿率比例较低,遴选困难。并且稿源在各学科间很不平衡。有时只要论文论证正确实验无误,虽无多少创新,而仅做了些平行性工作,经修改,最终也给予发表,从而影响刊物的学术创新性。

(二)稿件质量不高

现有的职称评定方法,即必须凑足一定量的论文数。因此不少作者只为评职称而匆匆赶写论文,未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也未广泛查阅资料,进行深层次剖析。从而产生了不少一般的甚至平庸的稿子,影响刊物的学术质量。

(三)作者队伍不稳定

教学科研队伍的不稳定,导致某些专业的作者素质有所下降。例如,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学者、教学科研人员下海经商,或利用业余时间干第二职业,无心坐下来认真做学问,在学术界产生一股浮躁之风,导致作者队伍素质有所下降。

有些学校对自己的学报重视程度不够,自己瞧不起自己,给学报定级太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者和编辑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报在教职工心目中的地位。

(五)编辑队伍不稳定,缺乏敬业爱岗精神

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作为清水衙门的学报,首当其冲地受到震动。一部分编辑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不安心修炼内功。

三、地方高校学报的质量意识

学报的学术质量问题已是当务之急,应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宣传,主动约稿

利用刊物的宣传办刊宗旨,介绍刊物发展概况,推荐并介绍重点、优秀论文。主动向科教第一线的同志约稿。以此拓宽稿源,获取优秀稿件。

(二)主动向高一级刊物推荐优秀论文

鼓励作者向著名刊物或国外投稿。向著名刊物或国外投稿,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学报,可以做一些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比如,与国内外著名的刊物建立联系,开展学术交流;组织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吸收到的学术水平高的论文,继续向专业刊物、部级刊物、国外刊物推荐。这样做不仅能激发作者对本刊物的兴趣,使部分作者能间接地通过本刊向高一级刊物或专业性杂志。而且,对本刊来说,一方面开拓了稿源,吸引住高质量稿子,更主要的是融入了一股学术气氛,从中也提高了自己刊物的质量和知名度,也为学校争得荣誉。

(三)积极吸纳高质量外稿

引进高质量外稿的好处:

1.促进双向交流,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关注本刊。

2.扩大影响,提高刊物的知名度。

3.扩充稿源。因为学报特别是自然科学版学报,稿源并非十分充足,吸收部分外稿一方面有利于编辑遴选,保证一定的录用比例。另外,增加优秀外稿,同样可提高刊物质量。

4.可收取一定量的版面费,以补充办刊经费不足。

(四)认真组织专家审稿、评稿

专家审稿,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另一方面,对稿件的学术水平做出评价,以便编辑更准确地了解稿件的学术质量,为进一步评审和取舍稿件提供依据。只有认真负责地组织审稿,才能做到不发错稿,不遗漏好稿,真正把好学术质量关。

(五)稳定编辑队伍,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

编辑队伍的不稳定是指人员的不稳定和人员心理的不稳定。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拨款外,更主要的是要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使其有一定的自。另外也不能疏忽对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六)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的主体知识结构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面对新形势下“知识爆炸”局面,学报编辑在其编辑活动中如何提高评价选择能力,提高判断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编辑唯有进一步提高自己,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慧眼识英雄,在众多平凡的稿件中选择学术精品。才能有效抑制论文造假、抄袭现象,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维护学术的纯洁度。

四、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标准

衡量学报的学术质量应是一个综合指数,与论文的总体水平相关。学报学术质量的衡量标准要与学报的定位相一致,地方高校学报主要反映的是高校的教学科研情况,不同档次论文的数量应该是两头小,中间大。因此,一期刊物中高质量的、有创新的、达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论文有若干篇,多数为较好或一般的,这是正常的。因此,要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除了要抓高质量稿子外,更主要的是要把中间类的文章提高上去,并严格控制低劣文章的出刊。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