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活动总结范例6篇

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第二课堂活动总结范文1

[关键词]第二课堂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25-01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主要途径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他的育人功能与作用不断凸显,然而,传统的第二课堂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将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分析,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与引导策略。

一、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

(一)高校管理者重视不足,认识不到位

目前,一些高校管理者不重视或忽视第二课堂的建设,认为第二课堂不是“正业”,甚至于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不开展。很多高校的校领导因忙于事务,只是象征性参加较为大型的学生第二课堂个别活动启动仪式或偶尔视察活动基地。甚至于一些高校第二课堂没有校领导主管,只是由学校的行政机构教务处或团委代管。

(二)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缺乏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正面引导,学生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选择更多地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青年学生由于自身阅历的局限,还不能充分地对自己的选择做出客观、正确性的价值判断,造成了学生对第二课堂重要性认识不足,使第二课堂的育人功不能完全发挥。

(三)第二课堂缺乏系统规划和设计,与第一课堂存在脱节现象

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后,高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人数激增,产生了人均教学设施不足情况,很多高校满足第一课堂教学远远不够,更无法去为第二课堂提供教学设施。这样给第二课堂管理和指导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种现象极大挫伤管理部门开展工作,使第二课堂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体现。

(四)缺乏稳定、专业、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整体活动层次和水平难以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为学生配备专门教师,但情况不一,各有不同。有的高校只为了满足第二课堂配备教师数量,把一些工勤人员配备到第二课堂任教师。有的高校把专职思政人员配备到第二课堂。这些人员在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中受专业水平和技术的限制,对学生个体素质提高缺乏专业化指导,导致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受损。

二、第二课堂建设引导策略

(一)建立第二课堂领导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管理机构。高校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校情,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实施“一把手工程”领导体制。建立了校院系三级或院系二级领导体制,学校(院)党委书记负总责,学院(系)党总支书记负全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重点抓、全校教师人人抓的“四抓一落实”工作体制,并在机构中设立专管部门,由学校的教学部门统一组织管理,统一协调,统一考核,确保人、财、物等方面协调统一,真正构建起第二课堂的领导机构,并把第二课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第二课堂教学管理体系

将第二课堂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决定着高校的政策倾向。随着第二课堂作用的突显,高校应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时纳入高校整体教学体系,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实现一二课堂的联动与协调发展。

(三)建立学分制

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纳入学籍管理,把活动课程以数量计分的方式固定起来,达标的准许正常毕业,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各高校可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建立第二课堂量化学分制。将第二课各项活动分值化处理,把学生参加活动按学时的多少给予分值计量,分值可以冲抵第一课堂的任选课学分或相关专业课学分。

(四)建立学生实践考评与质量监控

第二课堂活动总结范文2

关键词: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 建设 发展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在进行第二课堂建设,就发展形势来看,各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取得效果不仅有优劣之分,而且在发展过程中,部分高校第二课堂逐渐成了课外活动的代名词,成了一个统称的名词,缺乏了其应有的内涵。针对这种现状,教育的实施者就应该思考第二课堂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并在发展过程中赋予其更多的内涵。

一、正确认识第二课堂

(一)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关系。在各高校第一课堂的开设依据就是各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理论课堂的教学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空有理论基础,缺乏实践经验支撑。但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够很好地对这一实践空白进行补充,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思考,激发创新思维。所以,第二课堂可以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发展。但是,第二课堂的建设却不能脱离第一课堂这个基础,没有第一课堂的理论奠基,第二课堂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开展第二课堂的意义。开展第二课堂,受益者不仅只是学生,而且也能使教师、院校从中获益。首先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的过程中能够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活思维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科技创新。并且在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意识、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其次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在活动的开展和总结过程中发现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实际和课堂实现更好的有机衔接,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最后在学校层面上,较好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够营造富有活力的校园氛围,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三)第二课堂的形式与分类。第二课堂的理论支撑源于第一课堂,理论课堂讲授的内容以及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想法都可以用实践去支撑。主要分类可以包括立德修身、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创新创业、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主要包含比赛竞技、主题会议、志愿服务、文艺表演、经验交流等。

二、第二课堂建设的基本构架

(一)队伍建设。目前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活动的人员主要是学生干部和相关教师,学生干部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整个队伍建设过程中,人员的配备上也必须建立人员选拔、培训、更新机制。增强队伍的活力和可持续性。首先在人员选拔上,学生骨干必须选拔有一定综合素质,对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掌握的学生,能够初步的对活动进行策划。指导教师也必须专业素质过硬,能够较好的指导活动开展。其次在培训上要下大工夫,因为当前的第二课堂活动仅仅限于活动举办,但效果却很少有人关注,培训就是让相关负责人明白第二课堂活动的真正意义,有目标的去策划活动,目的在于达到活动效果。

(二)平台建设。活动正规、有序的开展,少不了很多人力、物力、技术、理论的相互支持。但有的院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时,有的完全依靠学院或教研室,有的完全依靠学生团体,比如俱乐部、学生会等。这样的平台搬移有先天不足,因为教研室有理论没精力,学生团体有精力却找不准第二课堂开展的着力点。因此最理想的平台就是二者的相结合,学院指导,学生组织实施,两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三)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第二课堂体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就没有规范和效率。目前来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需要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所以院校要指定相关部门负责,建立第二课堂活动的审批、监督、考核、评比、创优制度,抓好计划、实施和总结三个环节。形成机关方向把控,学院内容充实,学生组织实施的三级结构体制。

三、当前第二课堂要取得效益最大化所面临的问题

(一)保障机制不完善。开展第二课堂目前在保障机制方面主要面临三座大山:时间保障、场地保障、经费保障。在时间上院校首先要在认清第二课堂教育意义的前提下将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列入课程表或者指定专门时间来进行第二课堂探索,让学生组织第二课堂不再见缝插针,而是有时间和精力去真正参与第二课堂。在场地保障方面,一是学生团体、学生会、俱乐部应该给予相应的办公场地用于活动筹划组织,二是活动场地审批应当给予政策性倾斜。在经费保障上要建立弹性经费机制,有的高校在经费上基本完全依靠学员拉赞助,这样会很大影响活动的总体效果。院校应当合理评估每个活动的经费预算,在给学生留下一定锻炼空间前提下,进行一定经费投入。

(二)第二课堂行政化趋势严重。第二课堂应当是学员自由发挥,没有硬性指标要求的实践活动,但有的高校仍然向抓理课堂建设那样抓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的开展与相关的学院、教研室利益挂钩并且每年有新的目标。这样容易导致主办方将第二课堂目的行政化,上级要求第二课堂有多少,达到什么要求,下级就绞尽脑汁设计活动,搞出很多重复、形式主义的第二课堂,不仅影响第二课堂的开展效果,还导致学生错误的理解第二课堂。而真正的第二课堂要还权于民间,思路从群众中来,效果到群众中去。

第二课堂活动总结范文3

第二课堂一般意义的特征主要有主体的自愿性、活动目的明确性、活动内容广泛性、活动形式多样性、活动空间广大性等等,但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第二课堂有其自身特征:第一,学员主体特殊性。远程教育的学员基本是成人,与普通中小学、甚至普通大学都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面临很强的工学矛盾。因此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能不能参加,有多少人参加,怎样能够让更多的人参加。只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才有意义和效果。第二,活动目的性更强。远程教育的学员学习目的主要有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取得学历证书和扩大社交范围。因此,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目的,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三,多样性与灵活性。每位学员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所长,有些学员甚至是本岗位的专家、带头人。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完全可以结合学员的工作进行,既有专业的针对性,又有对所有学员的示范性、启发性。如果把各个专业的优秀学员组织起来,向他们学习,我们的第二课堂的内容就会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性多样。总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第二课堂的开展既有优势,也有困难。我们要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优势,使第二课堂成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有益补充。

二、第二课堂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作用

(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

第一课堂教学作为最基本、最普遍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众多学生进行同步教学。目前现代远程教育第一课堂的形式主要是面授辅导与网上教学,而这两种形式的教学课时数只占总学时数的1/3,其余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开展全方位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第一课堂教学为学生传授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其学员对专业知识有共同的理解。第二课堂主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曾经说过“一流人才不是老师从课堂教出来的。”一流的人才不但需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强弱是人才质量高低的直接表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第二课堂建设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在第二课堂中的训练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学员之间、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重要渠道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面授课少,学员见面交流的机会少,学生很难形成同学友情,感受不到大学的氛围,因此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交流,增进感情。

三、第二课堂的内容与形式

(一)活动内容要以围绕专业教育为主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安排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围绕学生所学专业来组织第二课堂,让学员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要充分利用学员自身条件与优势,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机械加工、数控等专业,可以到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学员单位,按照要求亲手操作;汽车专业的学员同样也可以到汽车检测与维修车间开展活动;计算机专业可以成立维修小组,实际组装与维修。

(二)活动形式要灵活

可以小组为单位,只要小组内大部分学员有时间,就可以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甚至可以年级为单位。不管是什么形式、什么内容的活动,事先都要有科学、合理、安全的方案,保证活动效果和目的。

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措施

(一)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第二课堂的开展,首先考虑学员的特殊性,学员是否愿意参加,能不能参加是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每学年都要对不同专业学员的第二课堂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形成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形式,以及经费的预算和安全的预案等详细的计划书,然后经过学校研究审核通过后,加大宣传,通知到每位学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制度保证为前提,落实为根本

第二课堂活动总结范文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医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对培养高职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效果正呈减弱趋势,第二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高职医学生的青睐。毋庸讳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大量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有待探究拓展,各样管理手段有待运用提高等问题凸显。究其根源,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目标管理能增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目标视阈下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势在必行,如箭在弦。

关键词:

目标;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医学生

一、立论基础和概念诠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标准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就要“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2]开拓创新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优势,无疑是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第二课堂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同属于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一项实践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依靠践行具体目标而实现,离不开目标管理这一必备条件。“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是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这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以工作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人为中心,作为四大管理模式之一的目标管理,能使两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高度交融。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中,既要确立科学的目标,以明确管理的方向,又要制定必须遵循的准则,以保证整个管理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卓有成效。[4]

二、问题现状和研究价值

目前,以课程内容为主题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在高职院校尚处于探索阶段,常出现定位不准确、内容不衔接、管理不给力、保障跟不上、考评不统一等现象。正如相关部门所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5]事实使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学更多地表现出教育教学权责不分、项目学分规定不明、考评考核标准不一等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长期被边缘化和真空化,长期与课程教育教学相分离,更不用谈以课程、学分和项目为抓手做到形神兼备、管放结合等措施了。现今,高职医学生不仅存在性格志趣差异大、专业课程任务重等客观因素,还存在思想情绪消极、学习动力不足等主观因素。要让他们真懂真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纠正他们的各种不良思想行为,理所当然的就应重视或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独特优势。任何事物发展总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有理由坚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因为它不仅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规律,还符合高职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能将高职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知情意行结合起来,将课程资源、环境资源和时空资源以及管理资源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目标视阈下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对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评价考核、各类资源和教育方式的有机整合等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目标做保障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必定能激发高职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身潜力。目标管理通常会通过目标制定、目标细化、目标控制和目标考核四个阶段来实施。

(一)目标制定

目标是目的在一定时期的具体化,制定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6]为前提,以增强高职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心理品质”为第二课堂教学的总目标,在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求条件下,确定个人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相关教育教学部门和教师等要一起参与制定目标,可邀请学工部和团委以及社团组织来参与制定。制定的目标要经过充分讨论,核实目标内容与课程目标,与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是否一致,防止错位,确立目标要略高于高职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总之,制定目标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活动形式、设施条件、师生实际及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的目的等,也要考虑到执行每一个实践项目时必备的具体时间、地点和人物,明确每一个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做到每一个目标可衡量、可操作。

(二)目标细化

目标是要靠行动计划去执行的,不会自动产生结果,如果不将目标细化为周密的行动计划,怎样健全目标也是无济于事的。细化目标能帮助我们决定怎样分派任务,确定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时间、资金、设备和信息。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务必要分解细化为子目标,做到权责明确,草案成文。首先,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和高职医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考虑上级组织目标,保持集体与个人工作目标一致。其次,拟订目标草案或行动计划。参加活动的各学生干部与每位医学生,都要清楚自己职责内的全部工作和分工情况。领队教师要简列出各实践项目,权衡优先顺序和期望值,写出需要上级和关联部门了解的目标事项和目标以外的例行管理项目及各自权责。最后,各项目组统一将自己的团队及成员能做何贡献、尽何职责、有何要求、采取何种方法、期望何种成果、胜算把握及条件改善等细化在目标中。

(三)目标控制

控制是管理的重要环节。目标管理离不开控制,它能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部门或领队教师必须进行事前目标控制、事中目标控制和事后目标控制,确保三者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团队要对第二课堂实践项目确立的合理性及考核和评定,实事求是,公平正义等。这些都离不开监测、纠偏和控制。目标产生的全过程,也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必要时,要根据环境条件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对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正。例如,可以采取召开例会的方式了解工作进展,要求各领队进行工作总结与汇报,适时抽查了解学生动态和教师工作进展。项目团队的自检制度,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整个过程能进行自我控制的体制保障,把协调小组、工作环境、信息反馈等控制要素利用起来,形成团结互助的氛围,保证信息渠道畅通,以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修正,充分体现第二课堂目标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四)目标考核

第二课堂的考核评价涉及对课程、师生和相关部门等各参与要素,必须有一个考评体系。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考核评价作为活动课程整体研究的一部分,是实施和改进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根本依据,是完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第二课堂不断增值、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7]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水平要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实现,一定要对目标进行评定与考核。高职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别是《基础》和《概论》,可以分科考评,也可以两科合起来进行考评,这要根据各高职院校自身的情况而定。考评会议要在和谐的气氛下进行,要有广泛的学生参与,根据第二课堂每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医学生也可分组考评,推举优秀,参与活动的所有师生要陈述自己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思想行为表现及工作能力上的强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评定合格的学生给予学分,不合格的不计学分,优秀的给予表彰,颁发荣誉证书。自我评定要全面具体,目标评定要客观公正,组织评定要实事求是,可以把目标评定与奖学金或年终考核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教学平台,是高职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第二课堂实效性的追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必备手段。任何实践活动都有目的,都有目标,第二课堂实践特征明显,需要目标管理。目标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可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此管理理念一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必然光彩夺目,大放异彩。

作者:何衡 李霓 洪松林 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Z].2015.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Z].2015.

[3]吴崑.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5.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Z].2004.

第二课堂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留学生;第二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98-02

“有无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对第二语言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非目的语社会环境中学习目的语,无论在语言输入、自然语言资源的提供、语言运用机会等方面,都无法与在目的语社会环境中学习相比。社会环境从质和量的方面直接影响到学习者语言的输入、内化和输出的过程,也影响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也最终影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1]因此,确立第二课堂在留学生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科学规划第二课堂,实现第二课堂运行与管理的规范化与系统化,不仅可以为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与实践环境,而且可以使留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

一、第二课堂活动在留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表征的过程,而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和重构知识经验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来获得知识[2]。这样的知识才是鲜活的,才能够被学习者灵活使用并用于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要求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将课堂延伸,进行第二课堂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为留学生提供广阔的认知及实践空间,这不仅是留学生培养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径。

(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发展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时空开放性、机制灵活性以及影响深刻性等特点,它将课堂知识融会到社会实践中,使留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提高汉语水平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二)第二课堂形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很好地实现教育教学效果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留学生在自己国家的教育中往往尊重学生个性特长以达到教学效果,这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第二课堂形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第二课堂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等独特优势可以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第二课堂促进了留学生心理适应期的顺利过度

第二课堂不仅给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学生提供沟通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对促进留学生心理适应期的顺利过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为使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根据第二课堂设计原则,按照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可以把第二课堂活动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以巩固语言知识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开设汉语角。开设汉语角,即在校园某一地方,在规定的时间里,组织中外学生一起谈天说地的一种课外活动方式。可以是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谈论,也可以是自由交谈,谈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组织一起做一些例如猜词类的游戏。汉语角不仅为留学生创设出开放性的语言环境,而且可以使留学生交到更多的中国朋友。

建立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渠道。留学生管理部门与学校各个院系、专业共同创立一个中外学生交流的平台。组织中外学生共同进行不定期的活动,如沙龙、郊游、运动会等,从而增加文化习得的渠道,巩固留学生汉语基础。

进行语言实践。组织留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内容运用到现实的场景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里寻找若干目标人群进行练习,并提交实践报告;或者让留学生把自己国家的民间风俗以及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或名人轶事用汉语讲给其他中国同学听,这样即加强语言交流和思想沟通,也了解了民族风俗。

(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二课堂活动

汉语演讲比赛。组织汉语演讲比赛,给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自己汉语表达能力与语言文字组织能力的舞台,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用汉语表达的兴趣与欲望,而且在不断的比赛竞争的过程中提高汉语水平,增强留学生们用汉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自信心。

中文歌曲演唱会。通过开办中文歌曲演唱会,让留学生对中文歌曲产生兴趣,在学习唱歌的同时,不断地积累新的词汇,乐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并以能快速、高质量地掌握汉语知识为满足,并且在学习汉语的时候,总是精神愉悦,这样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唱中文歌对留学生增加词汇量、培养语感、了解押韵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鼓励留学生上网与中国人交朋友,用汉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中国电影或电视剧;开展影视沙龙讨论、用汉语写影评等活动。

(三)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学术文化活动。在研究生教育中,建立定期学术研讨制度,以研究生为主体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科研讲座、科研讨论会、科研报告会、读书报告等形式的学术活动不仅能够提高留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能准确把握自己与他人在认识上的异同点,并能找到其联系的纽带。

教育考察实践活动。教育考察实践活动是留学生用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学生为例,可以组织这个专业的留学生去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通过教学考察、教学实践等活动使得留学生在熟悉各种教法的同时,增加了教学的经验。

社会工作。社团活动是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社团现已成为贯彻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留学生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超越性的实践活动基地;成为留学生开发潜能、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成为繁荣校园文化、学术氛围的有效载体。同时也要积极鼓励留学生走出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的汉语活动,如参加各类慈善义工活动等。

(四)以了解中国文化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中国民俗考察。实地考察,让留学生能够直接面对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市井民俗等,使学生最近距离地接触并了解中国历史、民俗[3]。

传统节日体验。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向留学生介绍节日背景,并让学生参与节日活动、品尝节日食品,真正的让留学生身临其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氛围,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这样可以让留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

举办专题活动。结合所学课程或根据留学生自身的需要,定期地、有计划地进行文化专题活动,活动包括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武术、中国京剧等。通过这些专题类的活动,可以使留学生更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走进社区、走进中国家庭。各高校可以与社区长期合作,组织留学生与社区居民百姓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留学生为社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免费教英语、到空巢老人家里慰问、到中国家庭里学包饺子,共迎新春佳节等。在“生活习俗、传统艺术、百姓生活和大连郊区农村生活”中,最受关注的是传统艺术。参加体验大连味文化活动的次数,大多数希望是每月两次,少数希望每周一次。除了看,留学生还特别希望亲自动手,学一学北京的京戏、二胡、厨艺等技艺。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留学生对中国家庭的了解,增进了中外文化的沟通交流。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策略

为了使得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有良好的成效,本文提出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反馈总结四个环节的实施策略模型(见图1)。

首先,针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现状,结合第二课堂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留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其次,要对举办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分类,并针对活动的特点进行简单的设计与分工。在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后,在周密安排活动行程的同时,应当对留学生介绍与活动内容相关的汉语知识、了解活动主题意义。这样,学生在参与到正式的活动中时,才会有的放矢、参与其中。最后,通过跟踪调查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分析考试成绩及综合运用能力等测试和检验第二课堂活动举办的实际效果,同时经过不断的总结,不断完善留学生第二课堂的各项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228-229.

第二课堂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第二课堂;听说教学;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03-03

一、当前汉语听说教学采取的主要方法及弊端

作为基本的交流工具,语言的听与说两部分是完成交际的基础。与综合课不同,口语课要求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主动开口说话。听力课在以听为主的基础上还要有说、读、写作为辅助,而其中“说”用得最多。《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听力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可见口语教学与听力教学联系的紧密性,设置汉语听说课也因此十分必要。汉语听说教学,是训练学习者听力和口语表达的一种语言技能教学。[1]当前对外汉语听说教学领域采用的方法众多,如功能法、视听法、直接法、语法翻译法等。这些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随着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露出来。

如功能法,又称“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2]功能法的特点在于将课堂变为交际场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功能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热烈的课堂气氛难以控制纪律,且功能法原则上宽容交际中的小错误,而长期宽容交际练习中的小错误易使学生有不良习惯。

又如视听法,也叫情景法、整体结构法,它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手段的一种教学法,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录音)和视觉感知(图片影视)相结合,以日常会话为主旨的教学方法。[3]视听法可以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清晰地为学生展现了特定词汇及句式正确使用的场合。视听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倾向于从整体理解对话,而缺乏对对话语句结构的分析和归纳,造成无法熟练运用所学内容。以及视听材料偏重口语化,疏忽了读写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来避免单一教学法的问题过于突出,但这种模式往往也存在着问题。

我国的留学生课堂通常采用小班教学,比中国常用的大班课堂效率要高。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留学生之间汉语学习水平的差异往往比中国学生要大,如学生来自不同国家的“联合国班”、来华时间不同的留学生班等尤为明显。由于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同,来到中国的留学生面对另一种教学模式会感到不适应;来华时间不同或留学生们在本国接触汉语的时长不同,在共同的班级上课也会使学生感到不适应。长时间忽视这些问题会导致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下降。针对这一现象,“个性化教学”的出现具有关键意义。

二、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依据

个性化教学的重要特征在于“个性化”。个性化教学最早在美国作为一种专门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外语教学中也称为“个别化”,是指“提供学习内容、速度和方法三方面选择自由的教学方式”。[4]个性化教学的优点在于更容易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个性化教学也存在着操练对象单一、缺乏集体合作环境的缺点。权衡个性化教学与集体教学的利弊,吸收二者的优点合理利用是当今个性化教学议题讨论的重点。

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留学生汉语教学为例,通过查阅文献确定以第二课堂为主的研究路线,组织开展有理论支撑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活动结果、特色、满意度以及遇到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以问卷调查配合定期采访,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试析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的可行性及操作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近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广西在国家“一带一路”、“北部湾经济区”等政策的扶持下,吸引了大量留学生来桂学习汉语。在广西外国语学院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主要来自泰国,因此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所显现出的问题具有一些共性,又由于留学生来华前接触汉语的程度不同,汉语基础水平有所差异。在广西外国语学院每位留学生均配有“结对子”的中国学生,这里的“结对子”活动即指每位留学生与一位中国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友好关系,这要求中国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予留学生必要的帮助,使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异国的留学生活。同时,学院或学生之间也会组织各类交流活动,需要“结对子”的学生共同参加。这些“结对子”活动旨在加深学生间的友谊、提高留学生的学兴趣。这一安排在本项目的采访调查以及收集资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安排方面,小部分留学生对目前“结对子”活动的效果不满意,绝大部分留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表示感兴趣。在日常课堂氛围方面,留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气氛一般,且部分留学生感觉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又由于泰国留学生的性格十分开朗,乐于接受采访调查,并且认同汉语听力及口语的重要性,这为一对一研究个性化教学的方案提供了可能。

三、第二课堂在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方式

为研究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方案,本项目前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活动,主要是以“结对子”为基础开展的中泰联谊活动。但在活动总结中发现,留学生的反馈集中在认可活动的娱乐性,而很少有学生反馈通过参加活动提高了汉语水平。从前期试验活动结果来看,仅在“结对子”活动基础上开展兴趣活动对于汉语听说能力的提高难以有所成效。因此,如何通过活动达到提高汉语听说能力的目的成为主要问题,而引入兼顾教学性与娱乐性的第二课堂则有可能提供答案。

1.第二课堂对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的作用。在研究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方面,引入第二课堂的概念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解其影响,首先要对“第二课堂”的概念及特点有正确认识。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开展的、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展开的系列开放性活动,它是高校个性化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实力的重要平台。[5]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的系列开放性活动,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6]第二课堂活动与一般的课外兴趣活动的区别在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联系,二者拥有相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且第二课堂活动更具计划性,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及潜力的前提下更注重教学意义,因而引入第二课堂活动对于研究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设置第二课堂活动是汉语听说个性化教学的重要部分。原因之一在于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语言交流与表达的活动形式展开,通常不需要较高的阅读与写作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留学生有大量的机会进行听力练习与口语表达。原因之二在于教师很难在第一课堂中全面了解学生,而留学生面临着文化差异带来的诸多影响,这使得教师更难对单个学生做出较为完善的个性化教学设计。而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较多,且第二课堂往往较第一课堂更具趣味性,留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更易表达真实自我,这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而设计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多种途径。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首要原则是提高留学生汉语听说能力。在此原则下,设置一系列活动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在很多第二课堂为名义的活动中都能发现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往往第二课堂活动逐渐变为纯粹的娱乐性活动。这种现象削弱了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设置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应当明确。

2.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中的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式。在汉语听说培养方面,第二课堂活动的种类有很多。在广西外国语学院为留学生安排的活动中,汉语演讲比赛、参观访问、中文演出等活动在汉语听说能力培养方面体现了良好作用。

例如演讲比赛为,留学生在比赛的准备过程中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汉语听力及口语,也易于发现留学生的个性需求。如某留学生汉语口语水平很好,但在准备演讲材料时发现该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这为该留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方向。针对这一特点,该留学生的结对子中国学生在日后的结对子辅导对其写作类作业多加关注,并在之后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记录该留学生的口语偏误,单独予以纠正,并通过采访确定纠正效果。

又如参观访问活动,通过组织留学生参观游览孔庙、青秀山等景点,访问大使馆、敬老院等机构,在实地交流中锻炼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并学习中国的文化常识及日常口语。在已组织过的参观访问活动中,参观孔庙较为典型。由于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校园中有孔子雕像,留学生在平时交流中对孔子其人已有所了解。正因为留学生对孔子有所了解但又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因此在活动前期对留学生进行宣传,激发学生对孔子、孔庙的好奇心。之后带领留学生参观孔庙,在实地参观中解答疑惑,并由学生进行口头转述。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汉语听说能力,又学习了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活动结束后总结活动中记录的留学生发言,找出留学生易错的语音偏误及其他问题,并将该情况反馈给留学生的老师和结对子同学,在日后的教学中加以纠正。

在诸如此类活动中,按照“宣传活动―开展活动―总结―发现问题―进行辅导―效果反馈”的策略,给各位留学生安排相应的个性化辅导计划。

“第二课堂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7]由此可见,要想通过第二课堂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一定要对留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保持关注,根据留学生在第一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来安排第二课堂活动。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留学生的课程安排包含中国文学部分。则对应地将第二课堂活动安排为“文学作品演示会”的形式,即由留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在老师或中国学生的指导下编排节目进行演出,让留学生在排演过程中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最终达到提升汉语听说能力的目的。

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但是实际调查中显示,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仅从留学生的角度研究提升方案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听说学习效率,有必要从结对子中国学生的角度进行研究。

四、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不仅要为留学生设置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同样需要给中国学生增加新的培养要求。这要求便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效率。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旨在配合个性化教学模式,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两方面入手提高汉语听说学习的效率。

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是指将以“结对子”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或中文相关专业学生(以下简称中国学生)的毕业学分要求,旨在将中泰学生之间由生活帮助为主导的关系变为学业帮助为主导的关系。这要求在中国学生的学分体系中加入与辅导留学生相关的实践学分,也就是使组织、参与、反思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中国学生的必修学分,由此可以大大加强“结对子”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意义。

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对每位留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所以与留学生结对子的中国学生尤为重要。若将“结对子”活动作为中国学生的毕业学分要求的一部分,让中国学生承担起一部分个性化教学的任务,则可以有效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效率。

在诸多第二课堂活动中,中国学生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并同时记录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留学生的课任老师。课任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调查收集留学生需求的步骤。教师再经过与部分留学生的交流后,对留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教学。

换言之,现行的结对子模式很难将第二课堂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由于在现有“结对子”活动模式下,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在汉语学习方面的互动较少,多为日常生活上的交往,也有部分中国学生不重视“结对子”活动。虽然中泰学生日常交流也以汉语为主,但是并不能起到专项练习汉语听说能力的效果。而将“结对子”活动纳入中国学生的学分体系,中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收获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又由于这是毕业学分要求的一部分,中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将与学分挂钩,必然会增强中国学生对“结对子”活动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提高汉语学习效果,充分体会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带来的帮助。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个性化教学在汉语听说教学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而将第二课堂引入个性化教学更是完善教学理论的趋势。在本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多类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基于第二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具有优势的例证。通过中泰学生共同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并将这一过程量化考核,势必会对当前留学生汉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泰国学生提高了汉语听说能力,中国学生锻炼了交流与教学技巧,教师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从而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三赢”。

参考文献:

[1]陈维维.功能法汉语听说教学初探[D].昆明:云南大学,2014.

[2]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4.

[3]王一凡.浅谈视听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2,(23):88.

[4]杨伊凡.对外汉语个性化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5]甘霖,熊建生.“两大课堂”协同育人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2014,(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