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毕业论文范例6篇

工艺美术毕业论文

工艺美术毕业论文范文1

艺术史论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概论、绘画基础、美学原理、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西方设计史、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专题、西方现当代美术史研究、美术史专业论文写作、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世界美术史研究专题、美术理论与美术批评等。

艺术史论专业就业方向

艺术史论专业培养具备中外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各级文化部门、美术馆、博物馆,以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出版机构、文化公司等单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艺术史论(美术史与美术理论)专业一直是美院中比较冷僻的专业。近几年,随着美术院校的扩招和美术考生队伍的扩大,美院史论系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考生注意并引起他们的兴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国外相比,国内设计艺术行业起步的时间比较晚。

毕业生可以在文博系统、高考、美术研究院所、出版社等行业从事具有专业知识的鉴定、研究人员、教师和编辑等工作。其中相当数量的毕业生通过研究生学习之后,进入了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和中学担任艺术课程教师。

1.掌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各个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学综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能力;

3.具有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关于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艺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工艺美术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考核模式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各地方院校及专业都在进行教育学改革,教学改革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在教学改革下,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设计既要区别于本科,又要在本科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理工科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以理工科毕业论文的考察模式考察设计专业的学生是不现实也是不客观的。所以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毕业考核模式是一个有待探究的问题。如何让他们在本科的基础上提高科研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和社会需要,发挥研究生应该有的能力,这些都是在设定考核标准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现状

据统计,全国大约有1000多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其中具有设计艺术学硕士点学位授予的学校有50多所,设计艺术学博士点学位授予的有10多所。毕业设计不仅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成果,也检验教师的具体教学成果,同时也检验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以及考核模式的有效性。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的形式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论文的形式,第二种是论文与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结合的形式,第三种是联系学生提出的实际实践作品、设计报告与毕业作品集三种形式的结合。但目前具体针对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仅凭论文的考核模式

作为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由于本科阶段与在研期间多注重设计实践,忽略了深入探究问题的科研素养,同时很多研究生在研期间仍然处在“无事干,无处去”的学习状态,最终没有培养出成熟的论文撰写能力,论文的写作质量不高,所以仅凭论文的考核模式并不能考核出研究生的真实水平。

(二)论文加毕业设计作品的考核模式

这种模式中要求毕业作品与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把论文与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评按比例配比,最终得出考核成绩。但是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准确而公正的配比还没有被提出。此外,大多数院校针对毕业设计实践作品采取定性评价的考核模式,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做“质”的分析,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但定性评价实质是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由于教师的主观喜好,对作品的评价不够全面,容易产生不公正问题,引起学生的不良情绪。

(三)实践作品、设计报告与毕业作品集的考核模式

此模式是浙江传媒学院基于素质教育,以及学生毕业时忙于就业不能兼顾论文的实际情况提出的考核模式。其中,实践作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报告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毕业作品集是平时学生每一次作业的积累,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考核的项目过多,不免会让考核程序变得繁琐,三者的关系与比例分配标准并没有具体设立,具体实施结果还有待考证。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论文加毕业实践作品的模式比较容易实施,但要教师把握住两者分数的配比以及毕业实践作品的评价标准。

二、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的改革内容及目标

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艺术设计都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创新性、实用性与技术性,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本科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各种绘画、软件应用技能的阶段;研究生阶段是对本科阶段基础知识的检验,学生的实践要与企业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具备独立完成企业设计任务的能力。所以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需要更加注重毕业实践作品的考核,在理论考察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趋势推动下,让研究生能够真正学会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就必须改进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与标准,全面提高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其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较好的艺术设计水平和动手能力。

根据对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1级、2012级、2013级和2014级的艺术学研究生进行的调查问卷,81%的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以及标准不太清楚,31%的学生希望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30%的学生希望加强毕业设计的制作环节,61%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艺术类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审核等环节管理制度的力度。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应该精细列出毕业设计的考核标准具体事项,提前让学生了解考核的大致方向与侧重点,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与完成毕业设计作品的兴趣。此外,要增加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并把选题细分化,便于学生精确定位自己的设计方向。

三、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新的评判要求及分级评价指标

鉴于以上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现状分析,以及对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的改革内容和目标的梳理,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列举出毕业作品的考核指标,从而梳理出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考核的新标准模式。具体如下:

(一)对毕业设计作品的精细化分类

毕业作品类型按照专业方向分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作品、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产品设计作品、环境设计作品、摄影作品、动画设计作品、工艺美术作品、绘画作品,以及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作品九大类。

(二)毕业作品内容要求

第一,选题:与本人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针对本专业方向,作品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健康。

第二,设计内容:设计作品呈系列,按专业特点以平面或立体形式表现,最终作品外观效果完整,适合展示。此外,还必须以平面形式呈现完整的创作过程。

第三,设计方法:制作工艺规范,符合设计标准;提倡手工制作,体现传统工艺的技术美感。

第四,设计成果:作品符合相关专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使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

(三)毕业作品考核评价指标

具体要求:第一,所有类型的毕业作品均需以展览形式出现;第二,毕业设计作品由评委会集体打分,最终得分取平均值,评委会由校内外专家3至5人组成;第三,作品与论文分值比例各占50%;第四,论文开题报告中必须包含设计作品构思计划。中期检查时,除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外,还必须汇报毕业作品构思和草图设计过程,最终所提交的毕业论文中必须包含毕业设计作品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标准模式,以及更好的培养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措施和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品质和专业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夏宝红.基于体验式教育的艺术设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2(9).

[2]屠曙光.当前我国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3).

[3]徐浩.美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9).

[4]周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J].理论月刊,2008(1).

工艺美术毕业论文范文3

1.综合知识素养的匮乏与单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艺术设计学科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开办、扩办艺术设计专业,同时很多综合性院校新开设的美术专业也多为设计学科,就连以“纯美术”教学为主的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也重新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由此可见设计专业受到了诸多院校的格外重视。然而,问题相伴而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课的分数要求相对较低,因而报考美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高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由于这些学生文化课基础不好,只是在美术高考班进行短时间的应急突击培训,导致他们文化课基础和美术设计基础两个方面都存在致命的弱点。这种由入学之时“胎生”带来的问题一直蔓延到高校学习阶段。伴随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对2012年度沈阳大学部分在校生的调查问卷来看,“电子阅读成为主流,‘宅’文化盛行,学生的阅读和自学时间均有所下降,学生购买书籍的开支所占比重降低。”传统的阅读习惯原本是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史哲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纸质媒体却与人们的感情日益淡化。加上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不足和学生自身的“胎生”因素最终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和匮乏。这种知识“偏食症”造成绝大多数学生学术上的营养不良,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就不足为怪了。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存在许多弊端从近几年到高校面试和任教的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来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样存在许多弊端。凭关系进高校是其中弊端之一。很多青年教师技能技巧操作一般毫无疑问,但是综合理论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其授课时的瓶颈。一些老教师麻木了日常的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多年不加更新、扩展,导致知识的陈旧过时。大部分中年以上的教师对日益更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软件操作难以胜任,这必然影响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上因素直接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匮乏与单一,也是造成学生就业难的第二大危机。

二、解决之道:有指向且可行的对策

1.适时调整学科体系就目前各美术高校来看,原有的学科体系难以适应社会新行业的发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必须改善陈腐的学院“教学”和学生功利性的“自学”,在设置专业和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把教学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学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更新僵化老化的专业课程设置,每三到五年就应该修订一次教学大纲,依据人才市场的动向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各高校应向学生深入贯输强化专业理论和人文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调整脱离实践、陈腐闭塞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克服功利性的“自学”心理,积极为学生创造提供社会实践的参与机会,实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向统一,为他们走向就业岗位提前铺设求职之路。此外,为弥补学校的学科建设不足,有些专业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或定期授课,“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老一代教育家都是身兼几所学校的教授,第一学期在北京上课,第二学期有可能到杭州上课,教师的流动无疑能带来新的信息,国外的大学很多都采用这种聘请方式。教学效果好就聘用,不好就不聘,实现人才的社会化共享”。

2.协调改善“学”“产”“研”的关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是实现学生“学”的质量保障。各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应该加强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教师轮流的培训、研修,打破行业垄断,强化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学术特长。当学校作为人才的加工厂向社会输送“学生产品”的时候,如果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必然会导致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由“设计作品”过渡到“工业产品”,可以邀请企业家、消费者到学校来,邀请工厂的工程师、设计师走入大学校园和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师生进行对话;反过来也可以让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提前到工厂去,深入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制作过程,以增强艺术设计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进而提升艺术设计产品的实用性和对产品价格的控制。设计人员、企业生产、消费市场应有机整合,实现设计产品和企业、消费群体实现直接接轨。尝试在艺术院校开设理工科知识课程,如把工业产品外观设计与工业机械原理知识结合,使产品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审美性与实用性完美统一。

3.通过各种手段培训提高教师,打造教学“强将”整个教学中影响学生最直接的是美术教师。“当文化的气候缺乏精神的价值,有大量的作品一方面说明了视觉上的才华与技巧,一方面也令人叹息地说明思想的浅薄。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抗这种文化的干旱,而这一任务又基本上依赖于在艺术殿堂本身引领创作的那种精神。”[4]美术教师就是这种精神的引领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在技能操作方面,专业教师自身应重视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及对最新设计动态信息的把握,到生产工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各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输送教师去更高层次的美术院校交流深造,并且针对学科建设为教师提供提高技能技巧的实践机会,打造教学“强将”,培养学科带头人,力争使教师队伍站在设计的最前沿。

4.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随着就业环境与技术要求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对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化、综合化。如果没有全面的知识素养和设计技能,必然难以被社会所接纳。为了应对就业难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必须调整思路和心态,在努力提升艺术设计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全面加强专业理论及人文知识素养。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例,用人单位对该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体现在:其一,重视美术创意渊源、理论依据和对作品的可行性报告分析;其二,重视综合理论素养以及与之相应的技能技巧表现。鲁迅美术学院近几年多次召开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见面会,通过这些见面会的历练,很多毕业生普遍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对在校求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学校教学角度讲,学校相关部门也在逐渐调整本科教学当中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比重,增设比如艺术管理学、艺术交往学、设计创意学等学科内容,将公共外语课向专业外语课倾斜,加大计算机实践操作力度,强化艺术史、设计史等课程内容的教学。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方面,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规划到本科日常的教学范畴内,增加课时量,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就业与创业的相关知识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毕业前强化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训,增强在校学生就业的紧迫感,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参与就业竞争扫清障碍。5.注重实践,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早在20世纪初期,有的学校就已经建立了由担任技术教育的导师和担任艺术形式教育的导师两部分人员组成的教育教学体系,并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车间,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与空间。目前辽宁省只有鲁迅美术学院拥有学院的艺术工程总公司,承揽艺术馆、博物馆以及大规模的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以及大型壁画、雕塑等的设计制作任务,学院的各系部专业教师大多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很多优秀的毕业生由导师“传”“帮”“带”参与设计项目的实施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沈阳建筑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系教师也分别建立了部门或个人的工作室。但是,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上的一些小公司兼职。学校应加大对人才孵化基地的建设,带动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形成学校与企业共享、共赢的合作关系。

三、结论

工艺美术毕业论文范文4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类专业创建于1984年,是湖北省高校中最早开办艺术类专业的院校之一。学校的综合学科背景,为本专业在艺术设计理念与现代科技思维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学科交叉与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2003年我校艺术类专业被确立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并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

我校艺术专业学生素质高、基础厚、知识宽、创新能力强,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各种设计大赛和实际设计项目投标中取得良好成绩,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历届毕业生活跃于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服装和艺术设计领域的新生代。

二、学院和专业介绍

1、服装学院

服装学院网址:http://tg.wtu.edu.cn/index.jsp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成立于1987年,服装学科是我校的特色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服装艺术设计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服装结构设计是国家精品课程。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成为全国十大服装名校之一,已连续十四年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办的“新人奖”大赛全国服装院校排行榜综合积榜名列第一。2013年首届北京大学生时装周中获“艺术风格奖”,2014年北京大学生时装周中获“优秀时装奖”。

学院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杰出的服装设计师,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院士1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阳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在校本科生2300人,研究生150人。现有服装与服饰设计和表演2个本科专业,其中服装与服饰设计涵盖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服装设计与制版、针织服装设计、和服饰形象等5个专业方向。学院拥有设计学(服装艺术设计)、美学等2个硕士点。

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建有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省服饰研究中心、牛仔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服装数字化研究中心等,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学实验中心。

学院重视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服装设计师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常年开展大师走进校园活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高级服装设计师李欣教授、中国品牌战略专家李凯洛先生、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陈闻、李小燕等相继赴我校与师生交流,并在校园中举行作品,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大师,了解前沿资讯。

同英国、韩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香港众多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法国Oliver时装设计学院、巴黎现代艺术大学,与英国Heriot-Watt University、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爱和华州立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引进国际服装专家,进一步提升我院的教学水平和国际知名度。

学院走特色办学之路,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在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学院青年教师黄李勇老师荣膺第19届中国十佳设计师;92级毕业生黄皆明2010年被评选为“中国十佳设计师”;93级学生王鸿鹰2000年、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佳设计师”,2003年10月代表中国青年设计师赴法国“中国文化年”举办个人时装专场会,2010作为中国新锐设计师再度被邀请参加法国巴黎时装周,为母校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学生以赛促学蔚然成风,在国内外多项专业大赛中摘金夺银。2010年表演赛事走出了1位国际季军,1位世界人气奖,3位全国冠军。2011年省级以上专业赛事获奖150多项,其中获2011北京时尚论坛“大学生辩论会”金奖等金奖5项,银奖7项,铜奖9项。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各类服装设计、服装表演赛事奖项130多项,金奖近十项。

学生科研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科研成果获全国第十二届“挑战杯”终审决赛三等奖和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二等奖,实现了学校“挑战杯”竞赛历史性突破。2013年,又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决赛“累进创新奖银奖”。

在“大服装”理念的指引下,服装学院正在向着建成全国、国际知名的服装院校的目标前进。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服装与服饰设计作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学院大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的手段,打造中国设计师的摇篮。近5年来,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新人奖”服装设计大赛等全国性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奖200余项。

学院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卓越设计师班,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吸收国际先进教学的手段,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国际联合教学、教授授课制、设计师工作坊、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教学等方式,依托学校多学科优势,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服装专业人才。为满足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该专业设有: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服装设计与制版、服装设计与形象、针织服装设计等专业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服装设计、服装营销、服装表演、服装陈列、服装管理等服装专业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武汉纺织大学于2011年与日本文化学园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2014年,中日双方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历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见教育部教外办学[2014]67号),获批专业为服装与服饰设计,并于2015年正式启动招生,每年计划招生100名。该项目由中日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采取日本教学体系,由中日双方共同实施课程教学,教学管理与考核,并引进日方相关专业1/3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及师资。学生在武汉纺织大学完成本项目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获得武汉纺织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如果愿意赴日本学习的,且日语(达到N2水平)及相关专业课程达到日方要求的,可在第三年(即次年四月春期)赴日本进行学习,成绩合格者获得文化学园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同时获得武汉纺织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服装艺术设计方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成衣制作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能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服装材料,独立进行服装设计创作构思和产品开发,成为具有一定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实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服装设计与营销方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服装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和相关服装科学知识,同时要掌握服装市场营销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服装品牌运营、市场销售及服装贸易的实践技能,能够从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展示设计、服装营销、服装贸易、服装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装设计与制版方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成衣制作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使学生掌握服装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服装制版与生产的基本应用技术,并且具备一定的服装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和相关服装科学知识,能够从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展示设计、服装贸易、服装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针织服装设计方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成衣制作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使学生掌握实际运用针织服装设计与技术的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服装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和相关服装科学知识,能够从事针织服装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展示设计、个人及团体形象设计、服装贸易、服装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装设计与形象方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服饰整体造型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服装艺术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和时尚信息分析与观察力,掌握服装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能较好掌控服饰新品的宣传推广设计和人物形象造型设计技术,能够从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展示设计、服饰搭配设计、人物化妆造型设计、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时尚杂志造型设计、服装买手和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http://art.wtu.edu.cn/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专业成立于1983年,经过三十年的办学历史,已逐渐建构起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观念,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学术文化,在全国建立起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品牌形象。

学院以当代艺术与设计思维为主导,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根基,重视学科厚基础,重视学科交叉,注重八个结合:即设计教育与艺术结合,设计教育与创新思维结合,设计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承结合,设计教育与学科厚基础结合,设计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设计教育与科技结合,设计教育与创新实践结合,设计教育与社会服务结合。努力构建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特色。科研和教学成果丰富,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纺织总会教学成果三等奖两项。

学院坚持把特色建设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建设为突破口。依据学院办学历史沉淀,办学经验积累,办学文化风格;依据自身所处的地区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科技水平、人才需求和发展需要;依据自身的师资资源力量和特性、办学定位、学科优势,努力在办学理念、办学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指导思想、学科特色、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管理特色、教风学风、教学特点、毕业设计、实践创新、社会服务、社会评价等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特色建设和打造。

学院现设置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公共艺术、工业设计、艺术品鉴赏与投资等七个本科专业。学院具有设计学、艺术硕士、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设计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外聘国内外教授“特职教授”9人。拥有湖北省“楚天学者”3人、“阳光学者”3人。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培养项目。

学院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动手、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学生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大赛中获得大奖,大量设计作品被社会企业采纳、进入市场,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历届毕业生活跃于国内外设计界,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新生代。如方军同学的标志设计作品在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会徽竞标中一举夺得标王,为国家创汇3亿美元。在中国(武汉)国际建筑装饰设计大赛评比中、在历届湖北省高校美术与设计大展中、在历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中、在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中、在湖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大赛中我院获得多项金银铜奖。我院多名学生获得在墨西哥由世界纺织品艺术协会主办的国际第六届学生纺织品双年展大奖;在第二十一届全球华人时报金犊奖勇夺金奖;在2013中国之星艺术设计大奖暨国家包装设计奖中斩获得4项希望之星设计奖;在2013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在“越隆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中获得结构奖等,为学校和艺术与设计学院争得了荣誉。同时学院荣获由教育部颁发的2010年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优秀组织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优秀组织奖”;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授予我院“湖北艺术机构贡献奖”;获得“潘天寿设计艺术奖组织奖”、“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优秀组织奖 ”;还获得由省教育厅、文化厅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多项。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既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又具有宽阔的国际文化视野、素质高,知识宽、创造力强、符合信息时代所需求的复合型创造性艺术设计人才。面向市场和行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专业知识、艺术素质和技艺能力,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广告业、工商企业、文化、形象的系统视觉传达业,媒体传播业、报刊出版业,网络信息业的艺术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还设置有两个专业方向: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层次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平面设计方向:平面设计专业注重艺术及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培养从事市场研究,传媒研究,视觉表现研究,媒体策略,广告设计,品牌推广,包装,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及展示设计等视觉设计及策划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包装设计方向:本专业立足于设计、艺术、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较系统的教学、科研、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研发单位从事包装、印刷、广告媒介和其他视觉传达的设计、开发、教学、研究和管理,具有较新的设计理念和较全面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具有较高的设计创意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室内设计方向: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着力培养能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人居环境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和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并具有项目策化与经营管理、设计与规划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本专业还设置有两个专业方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层次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室内设计方向:室内设计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设计工程中遇到的空间设计,材料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室设计的程序和方法,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

景观设计方向:本专业立足于设计、艺术、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较系统的教学、科研、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培养能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园林景观设计单位和机构以及高校从事景观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具有较新的设计理念和较全面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具有较高的设计创意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产品设计

术,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的设计和研究,使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本专业培养学生既懂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艺术造型能力;既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和新产品开发与设计技能、又熟悉市场开发规律且富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设计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设计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活力的学科之一。

本专业还设置有两个专业方向:工业产品设计 、信息设计。层次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工业产品设计方向: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较为广泛的造型艺术、科学技术、人机工程、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和扎实的设计技能,在产品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致力于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与生活方式的产品设计与开发。

信息设计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方面的整合能力,在以人的情感和体验为中心的规划能力,以及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人机交互界面的创新能力。从人文的维度,在艺术设计与信息技术的交叉领域,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整合能力和规划能力,培养面向信息时代,具有人文、艺术、科技观念和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公共艺术

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视觉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理论教学立足艺术与人文精神,实践教学重视艺术与科技,设计与社会、企业、市场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和工艺实践能力;重视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通过艺术造型能力与视觉设计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场所等领域空间造型规律,学习与培养艺术工程、艺术化设施、陈设艺术品等设计、制作及施工能力。毕业生能承担公共艺术设计各种项目中的所有种类设计工作,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与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设置两个专业方向:公共景观雕塑设计方向、装饰艺术设计方向。层次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公共景观雕塑设计方向: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表现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较全面的艺术素养和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独立从事雕塑产品设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立体造型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从事雕塑创作和大型城市雕塑的设计制作,熟悉施工工程的全部工艺流程。掌握并运用在三维空间中进行造型设计创作的技术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从事艺术设计,开展产品设计活动和设计产品推广。了解并掌握国家文艺创作的方针政策及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制作法规。服务于轻工、建筑环境、工艺品行业及相关机构的景观规划设计、公共景观装饰雕塑设计的专门人才和相关艺术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装饰艺术设计方向: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造型基础、能较为全面的掌握中外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的手段与技法,具备较强的装饰艺术生产与实践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致力于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与生活方式的装饰艺术品设计与开发。掌握并运用在三维空间中进行造型设计创作的技术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从事艺术设计,开展产品设计活动和设计产品推广。

工艺美术

本专业是培养将手工传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部门、传统工艺加工领域、设计公司、学校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各种传统与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以及相关教学与研究、设计管理工作方面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实用工艺美术与城市精神文明和人民物质文明紧密相联。

本专业设有:染织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艺术品投资三个专业方向。层次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染织艺术设计方向:本专业方向以学校办学特色与行业需求为背景,坚持注重系统知识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重视传统与时尚的紧密融合,在汲取本专业丰富文化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提升并强化本专业的独特设计理念和多元创新表达方式。培养涉及纺织面料设计、纺织成品设计等方面。其中面料纹样设计、纺织品成品设计是以我校纺织特色为基石,发挥我校染织纤维艺术多年的经验,结合国内外教学科研平台,适应社会市场需求设计人才急缺,加强教学、实践、实训突显染织艺术人才高素质和市场价值。

纤维艺术设计方向: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造型基础、能较为全面的掌握中外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纤维艺术设计与制作的手段与技法,具备较强的纤维艺术生产与实践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致力于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与生活方式的纤维艺术品设计与开发。纤维艺术设计是近一个世纪新兴的艺术门类,主要以纺织纤维材料为主,利用染织传统与现代工艺表达个人和社会艺术思维与理念。本方向培养具有较强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工艺美术应用型管理、策划、设计人才。

艺术品投资方向:艺术品投资专业立足于对民间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的保护与发展,其中既涉及到民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联,又涉及到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历史文物的发掘与保护研究,以及与传统艺术、当代艺术等内容的互融互补。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繁荣。通过科学、系统、严谨的教学,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等手段造就一批既具有严谨而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与创作能力,又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高素质、高品质,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3、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http://cm.wtu.edu.cn/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是由原人文社科学院广告学系、广播电视新闻学系和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组建而成,是学校跨学科融合办学和特色办学的重大战略举措。

学院以“新媒体、跨媒体、超媒体”的开放视角,瞄准新闻传播学科、传媒业界发展的最前沿,紧跟传媒业发展的浪潮,将新闻传播学、美学、艺术设计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将人文、艺术与科技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传媒高级人才。

学院现有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摄影等3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学院拥有美学、设计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3个硕士点,其中美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美学硕士点下面设有美学原理与美学史、服饰美学与时尚传播、设计艺术与应用美学、广告设计与传播美学、文艺与影视美学等研究方向;设计学硕士点下面设有动画及多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视觉传达设计等研究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6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巴黎第八大学博士生导师茜斯莲娜•阿泽玛(Ghislaine AZEMARD)教授,于2008年4月受聘为武汉纺织大学“楚天学者” 特聘教授,并于2011年3月受聘为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德国汉堡美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马蒂亚斯•宁哈特(Matthias Lehnhardt)教授,于2013年11月受聘为武汉纺织大学“楚天学者”主讲教授。两名国际知名专家及其科研团队加盟传媒学院,大大提升了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0人,讲师14人,助教2人。教师中有24人拥有博士学位。

学院目前设有3个教学系(新闻传播系、广告学系、动画系)、2个教学中心(人文通识教研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2个研究中心(数码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时尚与美学研究中心)。

学院硬件设施完备,拥有广电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广告制作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广播电视演播厅、画室、摄影棚和图书资料室等等,实验室配备了专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实验指导教师,能有效满足学生的专业实习和实践需要。

学院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教学、科研的国际化。学院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社科院、雷顿实验室合作共建“中法联合数码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 等科研、教学实践平台,多次举办国际学者来我校教学与艺术交流活动,以及中外大学生作品交流活动。

动画

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学习动画创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经过动画设计、动画技法、动画制作的基本训练,成为掌握二维、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技能,具备动画视频编辑、音效技术、互动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及表现手段,具备创造力、想象力和动画设计、制作与沟通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应能适应动画类影视节目、动态广告、网络动画设计制作、少儿频道与少儿读物、卡通、网络游戏开发等单位和岗位的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强调在国际化视野下,以中华文化精神为基础,注重创新素质和科技手段的融合,强调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注重艺术品味与前沿表现技能的培养。掌握动画视觉表现规律,致力于具有市场化意识的动画艺术设计与创作。

就业前景:在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本专业立足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文化宣传等领域的跨媒体转型及发展中急需的新型动画人才需求,将工程动画、信息动画与新型的多媒体传播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充裕的就业空间。

主要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动画制作公司、游戏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机构、新闻媒体机构、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制作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工程动画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能利用多种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与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法,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扎实的编程能力,能运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数字影视制作、影视广告制作、移动多媒体视频制作、网络媒体制作、动画制作以及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研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各文化传媒公司、网络服务公司、广播影视公司、电脑游戏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以及数字博物馆、文化馆、出版社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设计、策划、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以国际化和开放的视角,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数字媒体类设计与制作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核心技术,具有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特别是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兼具技术素质和艺术素质,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与实践能力。

就业前景:在当前数字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本专业将数字化传播及多媒体艺术设计相结合,立足于网络及新媒体传播领域中所需要的具有现代设计理念及新媒体创意设计人才需求,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专业发展空间。

主要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文化传媒公司、网络服务公司、广播影视公司、电脑游戏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以及数字博物馆、文化馆、出版社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

摄影

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培养具有摄影与影像创作基本理论知识和艺术素养,能够熟练掌握图片摄影与影像视频制作的专业技术,熟悉现代影像的表达语言与传播方式,能进行图片摄影、数码影像设计、影视摄制、影视后期特效、电视栏目及频道包装工作等,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及媒体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摄影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图片社、报刊杂志社、新闻出版单位、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音像出版机构、广告公司、移动媒体公司、网络公司、形象设计公司、摄影艺术中心及其它有关单位从事摄影与影像艺术设计的相关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强调在国际化视野下,以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教育思想为主导,以中国文化精神为根基,关注当今媒体形态,强调摄影专业与现代传媒理念及技术的结合,重视艺术与科技,艺术与人文精神相联系;教学设计与社会、市场相联系。着重培养具有独特的人文素养及观念意识,又具有较强艺术创作能力和较高技术层次,符合时代所需求的复合型摄影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随着现代移动媒体的迅速发展,新型视觉影像传播形式正在取代以文字为主的传统传播媒介,影像的采集与设计制作在传播领域中形成巨大需求,由此带来了对影像艺术创作与设计表现人才的大量需求,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就业领域面宽,发展前景广阔。

主要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报社、电视台、数字出版、网络及新媒体、数字电影制作公司、移动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及其它各影视制作机构等单位从事摄影、影像艺术创作等相关工作。

三、美术类专业招生政策

1、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外省美术类招生简章(点击查阅)

2、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湖北省美术类招生简章(点击查阅)

工艺美术毕业论文范文5

艺术简历

徐青,苏州人

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

199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品《低坡》获江苏省油画展一等奖

作品《祈祷》三联画赴北京“江南精品展”展出

作品《吹笛少女》参加当代中国16省38位油画名家赴台湾展出

作品《雀儿》收藏于美国NEC画廊

作品《境》参加北京国际艺苑油画精品展

作品《蓝发结》参加江苏省迎接二十一世纪油画精品展获银奖并被省美术馆收藏同时收编于美国海外华侨联谊会《中国油画作品集》

俞 磊

俞 磊1965.11出生.苏州市人.

1993年8月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

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与环境艺术系)

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苏州市美术教育协会会员

作品《高山下的花环》获苏州市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作品《秋荷》《在水一方》收藏于日本BASE画廊.

作品《蝴蝶飞》入选《吴韵汉风-江苏省人物油画展》

作品《晨曦》入选第五届江苏省油画展

作品《水乡》入选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作品《吹笛》上海艺术博览会展出.

作品《苏州民间故事》获苏州图书优秀奖

作品《绘图圣经故事》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作品《奇怪的眼睛》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品《中国卡通》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国家动漫“5155”出版工程刊物)

童 军

童军

1971年出生苏州人

1990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

199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高 波

高波

1974年生,张家港人

1996年毕业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现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作品《窗外》城市商报发表

色彩静物获校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二等奖

油画《心愿》入选校迎“三八妇女”书画展

作品《校园小景》入选校青年教师速写展

周怀恩

周怀恩 1981年出生,苏州人200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系。色彩构成作品《现代》》获江苏省大学生一等奖。作品《梦荷》赴法国Galerie de Noirmont, Paris画廊展出,现被法国私人珍藏。作品《桥》被法国Galerie Daniel Templon, Paris画廊所收藏。2007年9月在独墅湖举办教师油画展。其中作品《江南雨巷》、作品《船之一》、作品《船之二》现被“苏州艺术桥画廊”所收藏。

杨秋兰

杨秋兰

1982年出生 无锡人

2005年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与环境艺术系)。获高校教师资格证、广告设计高级证等。

2004年11月 作品漆盘《白色的小屋》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收藏。

2005年5月作品漆画《过家家Ⅱ》荣获江苏省第一

届大学生艺术展三等奖。

2005年6月作品装饰重彩画《过家家Ⅰ》南京师范

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2005年12月 平面设计作品――适合图案花卉变化作

品2幅、黑白人物装饰画1幅编入《决胜

高考平面设计》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年6月装饰重彩画《过家家Ⅰ》、女人体写生

变化图案4幅、装饰画《徽洲印象》编

入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图案

设计》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6年 论文《装饰画临变课程探微》苏州旅游

工艺美术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工科学校;工艺美术;教学方法;转变

在职业教育的深入和发展浪潮中,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和招生就业的需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与商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等一批专业相继成立。随着职业教育的逐渐深入和逐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概率和模式逾渐加深,例如电子商务平台中网页美工技术的应用,机械制造专业中工业产品设计学科的工艺应用等,工艺美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开展已经深入和渗透到了许多学科领域,甚至有的职业学校把培养学生美感和艺术情操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在全校开展。

但就教学管理和设备设施以及教学理念的落后和缺失导致专业发展的瓶颈不能突破,甚至依旧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绘画、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地突破设计的理念,成为设计者。

值得深思的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下,报读工艺美术相关专业学生逐渐减少,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偏低,很多毕生业改行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给学校的招生方向的确立和开展工艺美术教育教学增加的实质性难度。为此,在工科学校中,工艺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转变是势在必行。

一、课程设置理念的转变

学校的各专业教学大纲是学校各部门落实教育教学的根本,而实施性教学计划则是教务教学部门开展教育教学的行动指南。在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中,课程的设置合理安排是实施性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在工艺美术相关课程的设置中,可参照国外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模式,例如德国模式或新加坡模式,以行动导向或任务驱动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中重基础教育,重视实训教学,淡化理论教学。以广告设计专业中《广告设计》课程为例,把从单独的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从掌握每一种设计方法和技术到逐渐运用的过程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化成每一个教学任务模块,所涉及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运用分别逐个在实例中存在和展现,把从有因到有果转变为有果到有因。真正将以学生导向为中心导入到教学过程中,重视完成任务模块的量化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1.确立职业道德教育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的引导地位

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惠州工程学校以学生品行教育目标――“六个学会”、“做七种人”来引导学生的价值发展,即学会自律、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发展;做一个尊父母讲孝义的人,做一个敬师长讲礼仪的人,做一个爱同学讲情义的人,做一个品行正讲诚信的人,做一个守法纪讲正气的人,做一个有理想讲奋斗的人,做一个体格健、讲奉献的人。通过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合到美术教学中,将单一的绘画、设计穿插到德育教学中,发挥好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术人才主阵地作用,注重敬业精神教育,教育学生要有一种恭恭敬敬的态度,一定要要重视自己的工作。要具备责任感,具备主动的精神。在教学中加以职业道德教育的引导,确立好学习和生活的方向,激励他们刻苦学习、踏实工作,乐业、勤业、精业,把自己造就成有用之才。通过职业道德教育的引导,把职业教育的理念影响到学生的骨子里,甚至传播到就业单位用人的模式上,只有这样,才使得职业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2.加强主要设计课程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这就取决于专业课程教师的引导和与学生思想的碰撞,取决于主要设计课程的老师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学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主要依靠专业课程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结合现代工艺美术教学的特点以及工艺美术自身的特点,在工艺美术在中主要就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相结合,比如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直到现在也没有能够摆脱美术教学,就算是近些年来对学科的很多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是大部分的职业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一直是使用着美术学院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学生的培养的。而且在以往的而教学中主要就是包括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几大部分。整体的教学中又是进行缺少弹性,理论与实践又不能一体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没能及时的起到作用的,甚至是反面的作用。所以,加强主要设计课程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已成必然。

3.加强实践课程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的检验能力

实践在工艺美术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体的工艺美术的教学中要大量的运用,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与社会生活的练习,逐渐的形成了学生艺术创作的来源,也是设计艺术产品的直接载体,是设计艺术产品的基本属性。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驱动下,在我们的实践课程教学中,增加其检验能力,做好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工艺美术的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在教学中的实践性。

总之,在现代的工艺美术教学方法转变中,通过德育导向,专业主导,实践检验的模式更加符合社会对工艺美术人才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从而突破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就业瓶颈,达到符合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上来。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第23页

[2]李伟.《从艺术与设计的关系看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3]何人可.《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4]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2页

[5]赵炬宇、赵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艺术探索》,2006年第4期,第84页

[6]冯志.设计文化和文化设计-试论公共设施设计的文化关联[J].时代教育,2008,6:54

[7]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