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教学范例6篇

个性化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1

1、引导学生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气氛,让学生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阅读,真正把自己当作阅读的主体,以自己的研读为主,要把阅读活动变为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主动积极地去思考,自己来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用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情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文本对话,并时刻注意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读出自己的个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任务,教师要更新阅读观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善于了解并研究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心理,善于根据共性与个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做到教学手段开放。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因为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一来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

2、创设个性化阅读的条件和气氛

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热火朝天地展开讨论,兴趣盎然地投入实践,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放下架子,力求与学生平等,从语言、行为上做起,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予最大的肯定,恰如其分的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教师应恰当地引导,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评价,避免用"听懂了吗?""你们要记住!"等"权威性"的话。教师应多用"你觉得怎么样?""谁愿意再试一下?""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听听老师的意见,好吗?"等话语,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3、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这就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当然,学生个性化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观点好得多。在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容忍学生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老师所创造的自由的思维环境中才能发展自己的思维。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只有在充分的尊重中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多角度探究,激活自己的思维。

4、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习课文。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情境,搭建起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学生乐于思想、敢于表态、勇于质疑争论,以便生成、深化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5、引导学生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2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提出的依据

1、源于《课标》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首要位置,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课标》中的这段有关阅读教学的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那么,可以这样说,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造就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无疑地,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

2、源于“语文”特点的思考

“语文”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唐承彬老师说过,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是含有不少科学因素的,在语文教学的进程中,牵涉到许多无法定量定序的变项,语文教师个人的特点,往往比某些规定的东西更实际,更重要。这番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在理性的传授知识、探索规律的同时,又应该求异、创新,以独特的教学个性,求得多彩的教学风格。

3、源于“主体”的思考

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他们有着个性气质、生活经验、心境、情趣的差异,在每时每刻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们稚嫩的心灵,更要欣赏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权力,求得每一个学生多角度的发展。任何一个学生到学校来学语文,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带到课堂来的有他的生活与经验。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这个角度而言,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唤起、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的过程。不断地帮助他们内视、发现、理解已有的生活体验及其意义并使其照亮自己的语文学习的过程。

4、源于“教学者”的思考

我们的语文教师自身是一个个充满生命特征的个体,都有着个性魅力,有着独立意识、创造能力和人格理想,有着独特的人文素质。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愈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只有教师充满个性特征的课堂教学,才能激活整个课堂,激发出课文深层的生命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一定要亮出个性,亮出“自我”。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需要教师的激情

没有激情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和源泉,更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来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例如,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配合《观舞记》,用欢快明丽的松林、清溪之曲伴读《山中之友》等等。通过激情导趣,增强感受,唤起体验,深化理解,触发创意,促进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学习《观舞记》时,观看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我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说明你的理由。这无疑掀起了课堂的高潮,同学们兴奋不已,交头接耳议论着,最后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说出不同的词汇,可谓精彩纷呈。“恐怖”一个学生脱口而出,空气凝固了一秒中,我内心也一惊,这么美妙的舞蹈竟有这种感受,故意捣乱,不是,你看他一脸坦诚,于是我不断引导其说出其根据,原来都是那盏铜灯惹的祸,马上有同学提出异议,说这是印度宗教色彩的体现。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阅读教学中,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对文章主题感受体验的独特性,又要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诸如“为什么?”“你最喜欢什么?”“你的观点有哪些?”“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放开思维空间,畅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你争我辩,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在质疑释疑中挖掘教材,开启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真正使学生成为思想的主人。

2、需要平等和谐

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使其思维流畅,语言丰富。只有构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真正能体验到理智探索的愉悦,课堂也就成了一个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成了一方创造智慧飞扬的天地,在这样的课堂,要求我们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沟通心灵,用尊严赢得庄严,用爱心激励爱心,用生命呵护生命,用自由唤醒自由,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让孩子们在开放的课堂上快乐着学,坦露内心,畅所欲言。譬如,在教学《马》这课的教学中,主人给马戴上黄金链条,将其项鬣编成细辫,打扮得那么漂亮,为什么说是对马的侮辱?这一提问掷地有声,同学们纷纷思索,展开讨论,争先恐后地抢答,有的结合自己的体验,有的自喻,最后感悟出马非马,人非人,这是最大的侮辱。由此使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脉搏的跳动,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从而使思想境界也得以升华。

3、需要旁征博引

文言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怎么办呢?最好的做法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诠释文言文,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讲解《马说》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毛遂自荐”与“自高自大”本质区别,我讲了一个例子,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一次世博会上,中国人急中生智打碎国酒茅台酒,顿时芳香四溢,推销了自己。这则故事帮助学生领悟了学习《马说》的现实意义——别在等待伯乐的时光中,自我蹉跎,而要自主地推销自我。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个性化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就会生成很多的教学细节。我们要随机应变,用语文教师所有的敏感去捕捉、发现课堂的生成点,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引申、深入教学。用我们的智慧,让预设和生成共同演绎精彩的课堂。在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得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我们得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储备、敏锐的思辨、良好的语感等等。

参考文献:

1、黄瑞槐《解读“创造性阅读》

2、吴振华《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山西教育

3、程芳《不,一百种在那里――谈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湖北教育

4、彭英《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教学课例与解读》云南教育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3

现阶段高中阅读理解教学中,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转化和过渡的重要阶段,要求积极应用科学可行的教学策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探索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作为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在个性化阅读模式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水平是高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都有较大的改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使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局限于听录音、翻译和大量的练习,影响了阅读理解教学的功能性和及时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形成积极互动的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遏制,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

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高中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学生普遍缺乏将知识应用到阅读理解练习中的技巧和策略。大多数学生依然采取逐词逐句翻译的方法阅读资料,并且需要通篇翻译才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整体学习效率并不十分理想。同时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阅读和学习的机会较少,通常依赖阅读课堂教学有效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阅读方法和技巧得不到充分地锻炼和运用,是影响高中阅读理解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个性化,并采取合作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的思维活动中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教材都是经过教学专家和学者反复研究实践选择出来的,并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合理编排,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根据每单元的课文内容选取一定的辅助材料配合课文阅读教学,在资料选择时,应注意所选资料的难度与课文相似,并注意选取材料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二)应用正确阅读技巧,夯实英语语言基础

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阅读目的,应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所涉及的阅读材料通常分为通读和精读两类,学生应掌握精通读结合的方式。对于文章整体应快速通读,了解文章的主旨。语句的阅读应注意理解主旨句和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掌握重点的短语和句子,对于生僻的单词应结合上下文含义推测单词含义,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速度和质量。教师可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开展阅读理解教学。首先设计在文章中直接可以找到答案或通过简单总结能够得出答案的问题,如time, person, place, main idea等;其次设计更多的细节问题,加深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如tone,author,attitude;最后结合学生兴趣设计多样性的问题,如选择题、问答题、debate、discussion,同时创新问题形式,将表格、图标等问题形式交叉进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加强课外阅读实践,扩展英语阅读空间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有限的教材知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阅读理解教学不能只停留于封闭的教室和教材内容中,应加强课外的阅读实践,使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拓宽学生阅读材料和内容的视域,摆脱单一英语教材的束缚,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素质。教师可为学生选择难易适中并兼顾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课外阅读材料,同时在学生课余时间开设英文优秀作品选修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最新的英文报刊、杂志、有声读物、视听读物等,以达到拓展英语阅读空间的教学目的。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4

【关 键 词】 个性化;分层;解读;阅读

语文是充满感受和体验的学科,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不同感受和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不同情感体验,教师应以张扬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实践中学会认知、学会审美,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正是语文学科人文性本质特点的具体反映和价值追求。“素质教育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积极的具有人生价值导向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传递人类民族文化遗产,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精神。由此可见,个性化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突破,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起点――个性化分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学生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若按传统的教法传授课堂知识,“背景知识―文本作者―字词教学―段落层次―问题阐释―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这样必然会使语文教学呈现“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而,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在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实际,根据学生主体、教学目标、施教过程、作业管理等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教学的方法,促成学生传统思维模式的根本改变,从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内在的课堂参与意识,打开学生广阔的个性思维空间,品味到成功的愉悦。

(一)主体分层

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智力、 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风格三个因素决定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客观上存在的差异,认同和照顾学生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业水平、认知能力,把学生主体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依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来确定他们的学习任务、学习速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

(二)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就是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将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改为由学生自行选择的弹性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和梯度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等情况,大体上可将教学目标分成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部分;提高性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较为复杂的分析和探讨的部分;发展性目标,是基础好的学生可能掌握的复杂的分析及综合运用的部分,是对教学目标的拓展和对教材内容的深化。通过目标分层的设计,不仅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学习,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并且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不断创新、探索的精神。

(三)施教分层

在学生主体、教学目标分层的基础上,教师的施教也必然要实行相应的调整,要求在施教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学习起点、学习梯度与速度以及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解和方法传授,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学情,给予个别关照、指导和强化。对于基础知识实、认知水平高、学业能力强的学生,应充分给予自学机会,让学生主动领悟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认知水平一般但尚有一定潜力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关注,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点拨;对于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而相对略差的学生,教师要扶持、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要始终关注、认真辅导,关注包括能力、情感、心理等各个方面。

(四)作业分层

作业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必要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作业布置,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承认并尊重学生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后进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力争让每位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点――个性化解读

(一)学生层面

1. 自定目标。学习目标理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而不全是教师给学生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有自身的学习需求才能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语文教学要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发展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 自取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发现教学过程统一、教学步骤一致,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情形。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开出学习内容菜单,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度来分析课文。

(二)教师层面

1. 研读文本。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教师、学生、读者等个人经历不同,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文本的理解也不同。因此,教师要以不同的角色去研读文本、走进文本。首先,以读者的身份研读文本;其次,以教师的身份研读文本;最后,以学生的身份研读文本。

2. 多元解读。由于受社会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现在的教参或教辅资料对一些文本内涵的解读一直坚守着一套封闭的、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点――个性化组织

(一)设问题,引探究

个性化阅读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容、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体验学习,促使学生必须经过自己主体的思辨与感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精神世界。个性化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和情感的体验过程。

(二)重方法,激思维

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阅读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往往会留下较多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使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文本中的空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构筑合理情节去填补和丰满作品内容,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材料对文字进行思维加工。

(三)设环境,重体验

个性化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演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探究发现活动、情景剧展现活动、实践示范活动等,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通过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给个性化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四)倡质疑,勤反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个性化教学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逐段分析、面面俱到的教法,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质疑问难,并把学生的质疑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依据。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与别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与交流、观点的相互碰撞中,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之目的。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阅读教学中多一点个性化,便能不断发掘新的创意和手法,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冲动和欲望,能使学生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能促使学生学会、会学、学好语文。语文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盛群力,金伟民.个性化教育的探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 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 秦军良. 浅谈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课堂[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5

然而,我们也遗憾地看到,有些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些偏差,使阅读教学偏向“自由化”,有时还出现了肢解文本、脱离文本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要科学地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除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外,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注重文本的内涵。防止文本阅读“自由化”

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释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鼓励学生积极体验和创新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个性理解把握好分寸。文本的内涵总是有些传统的、经典的东西,如小说中的重点人物、精彩情节,这些共性是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的。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读、自悟完全代替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忽略文本的客观内涵,重拓展轻文本,过分强调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体验”,甚至远离文本,这样的个性阅读偏离了文本的基本精神,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精神。其实,个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个性化阅读强调的是阅读个体有不可替代性,每一个读者在抓住文本内涵的基础上,从自身的经验和情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地解读,而不是说没有原则地随意理解。那怎样抓住文本的内涵呢?

首先,文本是特定时代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它体现了作者特定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有其客观的基本内涵。我们对于文本解读必须在尊重和理解作者原意的前提下进行,要研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甚至是作者的生平阅历和时代背景,确定文本的价值取向和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如上名著阅读《西游记》,师问:“读了课文后,你能说说最喜欢谁吗?”大部分学生说最喜欢孙悟空,也有人说最喜欢猪八戒,也有人说最喜欢唐僧,但其中一学生说:“我最喜欢白骨精,因为她有手腕,不仅骗了唐僧,还赶跑了孙悟空。”这个学生的理解显然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只有引导学生尊重文本,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然后学生的体验才是有价值的。偏离文本价值取向的理解,看似新颖,却只是没有意义的空话;或是肤浅片面的理解,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其次,学生对文本阅读的个性化解读的实现,只能靠多阅读,多思考,走进文本。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注意文本中的字、词、句、篇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可能做到不背离文本内涵。所以个性化阅读绝不能断章取义或凭空想象,必须在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

然而教学实践中,有时教师对学生个性的过分张扬甚至是放纵,忽视了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文本。甚至有时学生才初读一遍,对全文内容还没有整体把握,教师就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喜欢哪一句、哪一段,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结果,学生感知的内容比较片面,往往容易断章取义,说一些枝节琐碎的东西;提的问题也比较肤浅。这样的课看似热闹,照顾了学生的个性,但学生真正用于阅读的时间太少,难以获得对文章基本内涵的整体感受,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与体验也成了空中楼阁。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顾及文本的共性。离开以作品内涵为基础的个性化阅读,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注重教师的引导。防止学生思考“自由化”

重视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引导,教师依然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深入点拨,把学生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以前的阅读教学相比较,似乎学生的活动越来越多,教师的活动变得越来越少。实质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从量的减少到质的提高,是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个性化阅读是一个质疑解难、发现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由于自身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等的不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必定存在差异,这往往能给课堂带来百花齐放的效果。但不可否认,学生一般阅历较浅,认识水平相对不高,阅读凝聚着高远见识和深邃思想的文本难免会遇到障碍,表现出来的个性化阅读的思想可能是表层的、片面的,甚至过于随意而自由化。这时就离不开教师的适当引导与帮助,进行阅读方法等方面的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有些文本中的内容或因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或因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异国他乡,生活经历简单的学生们往往很难准确、深刻地感悟到文本内容和思想,这时也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点拨,进行相关背景和知识介绍。在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迪下,学生就不会有“这个父亲不好,他爬栏杆违反了交通规则,还给儿子作了坏榜样”(《背影》)这种偏离文本的“个性理解”。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了解了宋代“”的社会现实,也就不可能把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见义勇为解读为知法犯法了。

当然,教师应当注意把握好度,处理好维护文本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平衡。当学生的思考走进误区、思维卡壳时,教师就应当给予画龙点睛的提示,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迅速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或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得到升华。

三、注重评价的多元化,防止答案“自由化”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评价方式就要多一点开放性,允许学生见仁见智,既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结果,更要注重他们的阅读过程;既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化阅读时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发展。

但是,评价的多元化是在尊重文本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之上的,让学生大胆地说并不是毫无原则地一味赞赏甚至鼓励过度“自由”的理解。有的教师害怕压抑学生的个性,担心破坏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对学生发言中违背文本基本内涵的明显错误也不能及时指出。这样就相当于“怂恿”学生对文本进行随心所欲地解读,这实际上是在纵容学生的个性,甚至会给学生误导:阅读文本就是要求新求异。上文中提到学生对于喜欢白骨精有手腕的回答,其他个别学生附和,此时教师如果也赞许地点头,就是一味地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寻找答案的丰富多彩,却忘记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对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能力的发展非但没有好处,而且是有害的。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教师要牢牢记住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对学生纷杂的个性化体验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观点正确独到的,毫不犹豫地给予表扬和支持;见解不够完整的,应不厌其烦地进行引导;认识出现偏差的,应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才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阅读,学会理性地思考。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6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兴趣就是点燃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的导火索。以往的阅读教学就是分析课文的写作背景、写作特点与主题思想,教师知识点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的读只是为了寻求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结果课文成了知识点的堆砌。这样的教学看似教学目标明确,有问有答,有阅读有发表,但实际上是教师的强行灌输,只局限于寻求标准答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现代阅读观提倡个性化阅读,提出阅读的目的除了获取信息外,还要有所感悟与体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全面了解个性化阅读,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教学艺术来激起学生阅读的激情,如巧设疑问,学生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带着问题顺利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又如,教师感情真挚、流利而又准确地朗读,会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产生阅读的兴趣。“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能够激起小学生读的兴致,我们就可以运用。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阅读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也是如此,个性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观念,即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阅读,主动思考,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在教学中,我从阅读内容、阅读时间与阅读方法这三个方面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第一,让学生自主确定阅读内容。这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效果。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独特的个性,其兴趣喜好自然不同,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当然,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权,尤其对于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要起到监督与指导作用。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其阅读的积极性自然很高,对作品的感悟与赏析更具个性特点。

第二,让学生自主把握阅读时间。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现象:教师习惯于霸占课堂,是典型的一言堂,学生没有阅读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文寻找答案,但学生的阅读还没有完成,教师便急于抛出答案,看似让学生进行了阅读,实则学生的阅读这一学习活动并没有展开,阅读时间不足。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与思考。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根据学生阅读速度与基础水平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与阅读时间,全体学生才能完成阅读学习。

第三,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方法。阅读的方式方法有许多种,如自读自悟法、问题法、探究法等,精读、略读、默读、朗读、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思考方式、不同的需求及具体的内容等来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方法。如有的学生习惯于边阅读边思考,有的学生习惯于阅读后与同学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习惯在阅读后写下读书心得,有的喜欢大声地朗读出来,有的喜欢默读等等。我们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动脑,产生独特的见解与情感体验。

三、读写结合,让学生享受阅读

朱作仁教授曾提出:“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他指出这种意义包括两方面,一是文章说的是什么,二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是读者的一种内化行为,即将阅读材料中值得借鉴的地方转化为自己的,并在书面写作与口语表达中自主运用。教材所选入的文章都是编者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精心挑选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小学生的特点,适合小学生学习,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教材中有散文、说明文、童话故事等,其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内容丰富,有着独特的写作特点与写作技巧,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例如,《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第二部分是动态描写,这种表达方法与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我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充分的阅读,使学生对此部分的写作技巧有所了解,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然后,我指导学生学习此种写作技巧,并针对此部分内容进行仿写。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并运用到写作中,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又如,我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这一课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片段进行仿写。这样的读写结合,学生更能产生独特的个人见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将所获取的体验与感受应用到了具体的写作中,提高了写作水平,提升了阅读能力,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样,学生才能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来,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