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心得体会范例6篇

游戏心得体会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 儿童 体育游戏 心理发展

体育游戏作为儿童游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基本体能的锻炼寓于娱乐性极强的活动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身体的发展,而且可以以其独特的特点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一、体育游戏促进了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游戏与认知发展构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协调关系,在儿童游戏过程中,认知技能得到了练习和巩固;认知结构不断完善;通过顺应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又进一步提高了儿童的游戏水平。游戏为学龄前儿童增加了一个学习机会,促进其语言、创造力、智力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1.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

幼儿的认知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和情绪性。即他们对具体的感兴趣的和喜爱的事物,在自然的或自发的不需要有目的的控制情况下,比较容易认识。游戏里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和经验不断扩大,通过已有知识的储备,发展创造性思维,通过活动有效地扩大和丰富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如基础的物理知识、安全知识、颜色的辨别、空间方位的知觉、数学概念和词汇等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体育游戏促进智力的发展

在建构游戏中,儿童必须借助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自由构思,反复操作,直觉思维和空间思维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通过儿童在游戏中以物代物的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经常、适宜的游戏运动刺激,便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活动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以及大脑分析综合的能力,建立起多种复杂的神经联系,使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增强,为智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有利于不良情绪与行为的调节

游戏对学龄前儿童不良情绪和行为具有调节和治疗作用,通过游戏的趣味性、活泼的室外活动形式,有利于教师与儿童、儿童之间建立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在幼儿园活动中观察到,一个因动作失败而遭到别的孩子的冷遇的小朋友,在做其他动作时总怕失误,结果连连失败,这种幼儿经常会表现出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行为消极、被动、甚至退缩,而且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心情也容易受压抑或紧张。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如果能顺利完成任务,得到小朋友的鼓励和老师的肯定,这种利用游戏补偿失败、痛苦和挫折的体验,有利于儿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这种良好的感觉促使他们独立地尝试新活动,自信心得到增强,由于游戏是愉快的,在游戏中他们没有心理负担,忘我的表现,对一次小小的成功和自我满足都令他们欣喜万分。这种小小的成功,使儿童获得了心理的满足,获得这样的良好体验,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三、体育游戏促进了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游戏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他看来,主动内疚是幼儿期的主要心理社会危机,而体育游戏构成幼儿化解心理社会危机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因为体育游戏过程由儿童自我控制,达到了高度的自治,不用惧怕惩罚和内疚,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并且逐步学会控制自我,游戏中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游戏中不断获得并且检验自我力量,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2岁以后,儿童开始偏爱集体性的运动游戏,从学习中儿童在检验动作和社会技能的同时,提高自我意识,学会控制冲动和调节记忆,从而形成自我力量。游戏不仅为儿童提供机会,发展角色的灵活性,还促进发展自主感。

2.儿童在游戏中逐步掌握应对挫折和宣泄压力的正确方法,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断形成。佛洛伊德是在最早提出体育游戏释放心理能量以减缓焦虑的人,强调游戏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宣泄被压抑的攻击性,降低焦虑。人具有一种本能的攻击性、内驱力,需要不断地寻求表现。这种内驱力在哪里被否定,就会在哪儿出现病症,体育游戏是社会容许和释放这种内驱力的合法形式,也是发泄的有效途径。儿童通过攻击性游戏可以降低攻击力,从而得到内心的平衡,增强了自信和自尊。

3.儿童在游戏中获得了基本的社会技能,学会协调并整合自我情感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人与人在一种宽松的活动当中,每一个人之间的身体接触、情感交流等很容易表现在他的能力、兴趣和特长,学会语言交往,同伴协作。在同伴协作过程中,儿童学会了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有助于儿童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四、体育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积极的情绪情感又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标,个体具有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与主观良好感,获得成功感,提高自我效能。在体育游戏中,由于幼儿享有充分的自由,并以游戏为生命,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也由于所接触的是幼儿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因此幼儿情感真挚、情绪愉快、稳定积极。体育游戏还有助于幼儿消极情感的疏导,由于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地抒感,因此他们的一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如愤怒、厌烦、紧张、恐惧等得到及时的疏导而不至于在体内郁结,消除活动中产生的疲劳和紧张,恢复体力,激发探索,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体育游戏促进社会性发展

体育游戏可以通过培养个体的意志品质与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来发展个体的社会性。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要不断克服困难,而意志品质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游戏还能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消除孤独感,提高社会适应性,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要求幼儿提高与其他幼儿合作及分享的能力、与其他幼儿交流及寻求帮助的能力、面对与战胜困难的勇气与能力、灵活运用身体的能力、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友好合作,遵守游戏规则,克服自己的冲动,学会等待和忍耐,这些良好的态度和品质,都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加以培养,游戏又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和机会。

六、小结

体育游戏都是集体进行的,幼儿通过游戏相互交往,能加深幼儿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能在相互交往中增长社会交往的知识和经验。在心理上,幼儿需要强烈的安全感和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成人或年长儿童协助他们进入社会,增长经验,心理健康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体育游戏正适合这种心理发展的需要,这是符合身心关系的辩证思想的。

参考文献:

[1]焦艳.谈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2]解毅飞,刘强德.学前体育:依赖期的体育.体育与科学,1996,(1).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2

1 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价值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不仅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本身还能反映出儿童的智力发挥水平。首先,幼儿通过游戏与不同的人、环境、材料交往,得到了多种信息,扩大了知识面,从而使智力得到发展。其次,幼儿在游戏中自发地反复练习各种基本动作,把大脑的某些特殊、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区域激发起来,使儿童的动作协调和控制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思维与智力的发展。

1.1 游戏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在游戏中,幼儿把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游戏情景相结合,形成了对某一角色、事物的概念,解决游戏中所面临的问题,以确保游戏顺利开展。游戏对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两方面。

1.1.1 游戏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并掌握某些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它可以帮助儿童根据事物所具有的某些共同属性,将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进行认识,并形成组织性记忆。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对几何形状的理解单凭知觉或视觉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触摸探索出图形的轮廓,进而抽象出形状来。如在玩拍球与呼拉圈游戏时,幼儿从中感受并发现球体与圆的区别,而不再将“球”和“圆”相混淆。在桌面游戏时通过摆弄几何形状积木,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几何形状的各种特征,掌握简单几何形状的概念,也使感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

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对角色、时间、事物等抽象概念的认识。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会根据游戏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改组,形成了对某一角色、对某一事物、时间的概念。如在“交警指挥交通”游戏中,幼儿扮演着交警的角色,通过不断模拟交警指挥交通的行为,形成了对交通警察这一角色的概念;在使用玩具刀时,使幼儿形成了对刀是“锋利的”、“用来切东西的”的概念。幼儿通过游戏形成了对某些抽象概念的认识,促使思维形式从直觉形象向抽象概括形式发展。

1.1.2 游戏能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开始于所面临的特定问题,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才会得以发展。游戏的不确定性、行为的可选择性给幼儿带来很多问题,幼儿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资源解决游戏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如在“小超市”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具体的情节是不确定的,而且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幼儿通过不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即对收款员、顾客及买卖东西的认识,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重组,以及通过商量游戏情节该如何发展,如何使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使自身问题解决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游戏中玩具的使用、代替也促进了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游戏时,由于材料有限,常常需要创造性地用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物品,同一个物体可以当作不同的玩具,或者自己动手把一件物体变成自己所需要的物体。如在“小餐馆”游戏中,幼儿会创造性地用纸条当“面条”,用小积塑片当“饭”,用冰棒棍当“筷子”。而且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游戏中幼儿还会充当不同的东西,如用积塑条充当护士的“注射器”,充当警察叔叔的“警棍”等,在没有代替品时,幼儿还会用橡皮泥捏出要用的各种物品。在这过程中,幼儿通过将代用物体与被代用的物体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然后思考如何代用物体,从而解决因缺乏某件物体而出现的问题,思维能力从中得到了发展。

1.2 游戏促进幼儿创造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期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丰富,是个体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 在游戏活动中,由于没有固定的行为模式,不受众多规范的约束,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能够不受压抑地自由表达,他们可以真实、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他们在游戏中通过联想、想象来模仿现实社会生活,而联想、想象也正是创造性必须具备的心理因素。

各种形式的游戏都可以丰富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如在结构性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建造各种物体,形式灵活多变,游戏为幼儿提供尝试、设计、实验的机会,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结构游戏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丰富的联想,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而且,幼儿实际操作游戏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如在“堆城堡”的游戏中,幼儿通过设计城堡的大小、形状、外观,并用砖块堆砌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城墙、烟囱等,使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而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在不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幼儿会根据游戏的主题,进行一定的构思和表演活动,扮演不同的角色,想象游戏剧情的发展。例如,幼儿经常玩的游戏“看病”,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通过使用玩具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把玩具床当病床,把活动室的一角作为医院,戴上眼镜、戴上口罩模仿医生给病人检查等等。这些虚构性和真实性的独特结合,都是在幼儿想象力的干预下完成并实现的。幼儿通过想象和模仿,从而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在游戏中,幼儿的想象从外在生活状态向内在活动转化,使想象服从一定的构思,游戏情节按预定的情节发展,使创造有了主动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只是通过边摆弄几样玩具边用语言表达,就可以进行一场情节丰富的游戏,还可以根据几个人物编出情节丰富的故事。游戏使幼儿敢想、敢做、无拘无束地想象,创造出离奇的故事。

2 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游戏在幼儿从自我中心过渡到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习相互理解,这可以说是游戏经验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最重要的价值。这种相互作用,有助于他们形成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2.1 游戏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幼儿通过游戏动作发现自我。幼儿在两三岁时,逐步区分出“我”和别人,进入幼儿园后,通过在游戏中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幼儿在游戏中,要与其他伙伴发生关系,他们逐渐地发现和了解自己和他人,了解自己的行为结果及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并以此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能被同伴接受。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同伴交往,认识自我,并以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中选择被社会认可的经验,内化到自己的心理结构中,从而形成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个体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幼儿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种种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成功的体验对于幼儿的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失败的体验,会使幼儿的自信心减弱。例如在玩“小餐馆”的游戏中,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切菜、炒菜、做饭,在模拟成人的劳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与满足感,这种成功的体验导致了幼儿自信心的初步形成。而更多的游戏活动的成功体验则巩固了幼儿自信心,使幼儿有着积极的自我情绪体验。

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幼儿在趣味性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操作各种玩具,逐渐将在趣味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转化为主体意识,又通过趣味游戏的操作活动,将内化了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实现主体意识对自我的控制、监督和调节,这样幼儿就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习惯,由他控到自控,逐渐形成自我控制能力。

2.2 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一种自愿的社会行为,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高质量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游戏是幼儿体验社会生活的最好方法,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常见,其次是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关系重大。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它具有群体性,幼儿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学习如何参加小组,为同伴所接受;如何共同协议,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如何公平地解决发生的争吵和不同的意见,从而培养他们更好的考虑别人,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力。例如:体游“齐心协力”是由3个小朋友同穿一对长鞋,听从带头小朋友指挥一起起步,共同前进完成的。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地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需求。因此,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帮助,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幼儿的社会化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社会化之中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放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能力时,社会化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许多幼儿集体游戏是需要协作完成的,在逐渐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无疑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也在逐渐地前进。

3 游戏对幼儿良好情绪发展的价值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现代社会要求孩子不仅要有高“智商”,还要有高“情商”。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总会带着一定的情绪去参加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幼儿亲身体验积极情绪,学习调节情绪、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3.1 游戏使幼儿经常体验积极的情绪。

情绪、情感是一个人对他所接触到的人和事的态度。高兴、愉快、轻松等等我们称之为积极的情绪。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游戏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表现在游戏能发展儿童的成功感,从而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容易通过自我的努力而成功。另外游戏中没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毫不畏惧地探索,从而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兴奋,产生愉悦和满足等积极情绪。如在“过家家”中,幼儿模拟成人的生活,从做饭、打扫房间等等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并获得快乐愉悦的情感体验。另外游戏的假想情景能给幼儿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能使幼儿的现实紧张感得以放松,消极的情绪得以排解。如本来孩子很怕打针,但通过玩“医院”游戏,孩子给娃娃打针,宣泄不愉快地回忆,从而减少了心理压力,使幼儿的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同时也使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感觉、认识对方的情绪,进而学会关心、体谅对方,接纳他人的观点。

3.2 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幼儿游戏;特点;作用

一、游戏的概述

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使幼儿感到快乐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有益的独特活动形式。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可见,游戏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犹为重要,它是儿童生活自然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是幼儿乐于去做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接受学习的有效手段,更是幼儿主要的生活方式。幼儿在游戏中可使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同时也可吸取周围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合理利用游戏的教育功能,不仅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体能上的锻炼,而且能使其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只有将游戏活动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的活动和游戏环境,放飞孩子们的天性,才能让幼儿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二、游戏的特点

游戏之所以倍受人们青睐,是因为有其自身的特殊之处。游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游戏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

游戏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娱乐,游戏的目的就在于游戏本身。除此之外,游戏不带有其他的强制性的目的。没有其他刻意要追求的目的。这就说明,游戏的娱乐性是第一位的。因而,人们在玩游戏时,更多的是享受游戏过程,至于结果,如果有成败之分(有许多游戏无所谓胜负成败)成功自然能够给人们带来喜悦,即使失败,因为游戏,不是“真”的,所以也没有更多的人去在意这个结果。总之,人们总是能够在游戏中享受快乐。

(二)游戏是自愿、自主的活动

游戏常常源于人们的兴趣和愿望,是非强制的,是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幼儿游戏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幼儿游戏中一切由幼儿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体力、智力来抉择,由他们自行决定游戏的内容、形式、进程和节奏,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游戏,不受成人的干预,他们可以自由,充分地活动,并从中得到快乐,得到发展。

(三)游戏是有序的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人们会自觉地遵循这一“序”按照“序”的要求进行游戏活动。在有规则的游戏中,游戏规则更是规定着游戏角色的数目、角色的定位、角色的行为等一系列内容,指导并约束着游戏者的行为。游戏规则是游戏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游戏者自觉地遵守规则,保证了游戏的有序进行。在多人参与的游戏活动中,由于角色的分工不同,有些角色成了游戏的组织者,这也使得游戏能够有序进行。

三、游戏的作用

现代游戏理论研究表明:喜欢游戏、会游戏的孩子,往往情绪积极愉快,想象力灵活丰富,交往广泛。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具体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游戏对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幼儿通过游戏能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快乐感,而且能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事情也能在游戏里做到,从而心理得到满足。当然,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如果在游戏教育中渗透适量的体育活动,就变成了身体锻炼的运动了,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生理发育。由此看来,幼儿通过游戏得到了成长和发展,同时也认识和理解了这个世界。

(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游戏是包含了多种认知成份的复杂心理活动。它是儿童的最佳学习方式。正因为游戏本身包含了丰富的认知成份,所以它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促进儿童的学习。

游戏是多重教育因素聚集的宝库,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感知能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幼儿游戏“医生和病人”中,幼儿首先要对他们所感知的病人和医生的信息进行整合,以便能扮演出来。在“扮演”的过程中还会对病人的“痛苦”以及医生和病人的语言、行为等进行想象发挥,这看似简单的游戏过程,却包含着众多教育因素,可以使幼儿的感知能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言语能力等多方面得以锻炼和提高。

(三)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协调沟通能力

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游戏的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

(四)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游戏具有娱乐性,它总是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快乐。在游戏中,没有压力,轻松安全,易获成功,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合作性的游戏中,小伙伴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成功了,大家共同分享快乐;不成功,大家齐心协力来解决问题。孩子们能够学会分担、分享,有利于培养他们关心和同情他人的情感;在游戏中还充满着想象,幼儿手脑并用,集中展现自己的智慧、技巧和能力,他们展现着美,创造着美,也感受体验着美,这有利于幼儿美感的形成和发展。

四、总结

游戏是一个富含多种教育因素的,奇妙无比的世界,它可以带给幼儿无穷的欢乐,还可以为他们带来健康和谐的发展。游戏对幼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幼儿能力的培养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幼儿教育应该把游戏还给孩子,把孩子带进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自由地、健康地成长!对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幼儿游戏教学观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尽可能多的发现和利用游戏的教育功能,充分了解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愿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本着为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幼教观念,从而探索出新的、富有活力的,又适合幼儿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促使儿童自愿的参与活动,让游戏真正成为游戏,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习”,在“玩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辽宁是范大学出版社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4

1.1明确的目的性。增强机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提升运动能力,协助智力发展,具有“娱乐+教育”的双重目的。1.2全面的教育性。除体育以外的德育、智育、美育等诸多方面都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1.3广泛的多样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无职业限制、年龄要求、性别区分,不受场地与器材的限制,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变化,开展活动。1.4公平的竞争性。遵守统一规则,进行公平竞争,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相吻合,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2体育游戏的衍生功能

2.1激发兴趣助养品德的功能。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要依靠激发积极性来促进。而体育游戏能够起到激发参与积极性的作用。现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宠溺,养尊处优,可通过设计如《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既有历史意义、教育意义,又有竞争性、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引用“红军过草地”“飞渡大渡河”“爬雪山”“会师延安”等历史事件设定游戏环节,学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不但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会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同时又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2.2创造交流环境、促进娱乐性。体育游戏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想法、充分发扬民主性,让学生参与创造、编排体育游戏。体育游戏自身具备一定的情景性,在不知不觉中便创造出了互相交流的环境,不但培养了学生外向合群的性格和勇敢顽强的心理品质,而且也促进了参与体育运动的娱乐性。2.3心育功能。心理学家曾经提出,情绪和行为的困扰阶段每个青少年都会经历,绝大多数青少年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摆脱困扰,但是会有少数青少年由于自身无法摆脱困扰而产生异常的或者有偏差的行为,由此看来,为了提升整个民族的素养,提高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能力青少年都应接受相关的心理辅导。教育部也“三令五申”提出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体育游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起到了行之有效的辅助作用。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使情绪得到调控,误解得到解释,情感得到抒发,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培养乐观向上、积极友善、热爱集体等健全心理。

3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必要性

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实施,能够有效满足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1]。中学生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肉、心肺功能、内分泌系统等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将体育运动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的身体发育。体育游戏能够使中学生的大脑神经快速处于兴奋状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常规教学中,通常是通过徒手操、跑步等较为枯燥的方式进行热身;如果能将其换为体育游戏,不但能够起到热身的作用,而且能够消除由于传统热身运动的过于单调而使学生产生的抵触情绪。因此,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有着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4设计中学体育游戏应遵循的原则

4.1健康原则。虽然是游戏,但是仍然属于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因此游戏的设计必须健康向上,应该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健康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这样的教学才更加有意义,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4.2趣味原则。体育游戏的设计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具备趣味性[2]。教师要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设计游戏,游戏要求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否则会影响游戏的趣味性。4.3教学意义原则。体育游戏的教学与其他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需要使学生得到教育。通过体育游戏既要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要让他们体会到体育游戏的教育意义。

5中学体育游戏教学地位提升的对策

5.1拓宽体育教学游戏的“宽度”。只有增加了体育游戏内容的宽度才能使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热情、积极性得到提高[3]。教师可以将各个运动项目相融合、相联系,使得运动项目能够融入到体育游戏中,使学生在进行游戏的同时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运动项目,学习到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教师也可让学生自选运动项目,自己设计游戏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游戏的设计要有充分的宽度和广度,内容要丰富和新颖,所包含的运动项目要多样化。要能够起到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交往和沟通能力的作用。5.2激发学生对体育游戏教学的探索欲望。每个个体都是具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融入多样化的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学习体育课的乐趣,同时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提出与游戏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体育游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3保证体育游戏教学的安全。在体育游戏教学的设定中,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运动强度和时间,确保学生的安全。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骨骼和肌肉发育迅速,强度过大的体育游戏可能会对学生的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造成直接的损伤,所以,体育游戏的设定应该遵循中小强度的原则。在场地器材的选择上要遵循重量轻、体积小、硬度软、场地空间开阔等原则,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5.4体育游戏教学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体育游戏中应该突出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能够提升自己的竞争意识,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游戏,培养其公平竞争的思想。游戏设计时就应该加入违规后的惩罚环节,惩罚适度,并结合适当的引导,使其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5.5增强体育游戏中的评价力度。在体育游戏的进行过程中、结束后,教师都应该重视对体育游戏完成质量的好坏的评价力度,充分利用好这一激励机制[4]。此方法不但能够使得学生的心理得到愉悦感,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批评。

6结语

将体育游戏充分地融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不但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能够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能够极好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体育教学课程中安排适量的体育游戏内容,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打下一定的基础。

作者:陈希俊 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宋绍辉.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与素质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2):78-79.

[2]张勇.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0):128-129.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5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摘 要】围绕当代体育游戏这一研究主题,阐述了体育游戏的内涵,揭示了体育游戏的特点,通过对三个年级体育游戏课程之心理健康功能的研究,分析其对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游戏的启示与要求,进而从当代体育游戏的视角提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体育游戏;心理健康;功能

作者简介:黄新红(1979.11—),女,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心理、运动心理、心理健康。

游戏是人类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游戏被作为教育和体育的手段,人们借助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教育、传授各种社会活动经验。当今,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现代儿童乐园大型的电动游戏、电子游戏等,则是现代社会信息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反映。

1 体育游戏及其心理学基础

在当代游戏理论中,不同的心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游戏与心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游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的成分,他指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游戏使儿童能逃脱现实生活中各种强制和约束,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

1.2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与游戏

桑代克学习理论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练习律和效果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桑代克认为各种文化和亚文化之间对不同类型行为的重视和奖励,其差别将反映在不同文化社会的儿童游戏中。

1.3 皮亚杰的认知动力说与游戏

皮亚杰的认知动力说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具体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即 “同化”。皮亚杰还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身体动作和摆弄、操作具体物体来进行游戏,也叫“练习游戏”;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发展了象征性功能(如语词和表象),能把眼前不存在的东西假想为存在的,因而可以进行象征性游戏;在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真正有规则的游戏。

1.4 艾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与游戏

艾里克森从新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游戏,他认为游戏是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这一理论已被应用于投射技术和心理治疗。

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进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智力发展、体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体育游戏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智力及社会适应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为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体育游戏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

2 体育游戏的特点

2.1 趣味性

辞源中说:游戏乃“玩物适情之事也”。游戏是有趣的玩耍类的活动,它既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欢快,也能满足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因而,尽管它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还是能吸引各种不同的对象主动参加。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它必须具有趣味性,如果没有趣味性只能称之为体育练习或者身体练习,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

2.2 教化性

体育游戏在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教化中具有积极性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在游戏中,游戏参加者遵守游戏规则,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游戏体验有助于游戏者形成行为的社会定势,内化社会行为规范。体育游戏中的群体活动、角色的扮演、角色的转换与互动,能满足少年儿童社会归属或团体归属的欲望,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体育游戏具有的竞赛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可以激发游戏者的进取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健康个性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为少年儿童创造一种合作、竞争,又相互鼓励、彼此理解的环境,在这种生动活泼、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少年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得到高度发展。

2.3 综合性

体育游戏的综合性特点主要体现在:①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以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②几乎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方法与训练的手段;③体育游戏可以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又能运用它学习与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及战术。

可以说,在已有的体育手段中,体育游戏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手段。

2.4 健身性

体育游戏的健身性区另于智力游戏的地方在于体育游戏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这种进行方式与体力劳动一样,本身对人体便具有锻炼的价值,而在实施中,游戏的创编与组织者又有意识地采用各种不同手段与形式,赋予游戏以某些特定的锻炼价值,以便通过游戏达到预定的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2.5 规则性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适应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娱乐活动,即平时人们所讲的“玩”,就是人类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上的需要。游戏是“玩”的一种,是一种有规则的玩,或者说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玩。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也有一定的规则。没有规则的游戏只能称之为玩,不能称之为游戏。例如,小孩的“玩泥巴”、“玩水”。

由于规则能够约束犯规行为,维护游戏的安全,保证双方的公平竞争,引导游戏的技术与战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而游戏的规则在游戏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体育游戏之心理健康功能

体育游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和功能,过去人们认识并不多。1992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发表了名为《身体健康与心理效应》的声明,充分肯定了体育锻炼对健康心理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是明显的。学校体育课中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不但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动能力以外,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笔者通过对2008级、2009级、2010级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体育游戏课程,对其心理健康功能进行的研究,表现如下:

3.1 改善学生的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因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产生紧张、忧虑、压抑、悲痛等不良情绪反应。体育游戏则是改善不良情绪的一种非常适当的方法。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由于大脑处于较强的活动状态,体温升高以及脑内啡吠释放原因,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从而摆脱痛苦和烦劳,振作精神。当今的学生将面临学业考试,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压力,很容易产生沮丧、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经常参加体育游戏可使紧张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焦虑的反应降低,改善不良的情绪状态。

3.2 开发学生的智力

体育游戏有利于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人的大脑发育程度与人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有关。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任何意志行为或动作都是从外部逐渐转化为内部,从生理水平变为心理水平,并由此相互影响的。

体育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对内、外感受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分析能力。在游戏中,学生创造力、认识力、接受能力等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智力发展。如“组间接力跑”、“算术接力跑”、“填空接力跑”等游戏可以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和应变能力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体育游戏结合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运动知识、体育名人、体育竞赛知识及学生平常生活、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有关知识、开发智能。特别是利用雨天无法开展室外教学的特点,在课堂里组织一些益智游戏课,效果更好,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

3.3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游戏一般都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能使参加的学生感到很有乐趣,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另外,体育游戏能使体育课充满欢乐,使学生的疲劳在欢笑声中被冲淡,也能让学生更热爱体育课。

兴趣是属于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优先认识事物并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与人的感情紧密相连,与需要密不可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从事活动的积极性通常和他们的爱好兴趣密不可分的,可以抓住学生对体育游戏兴趣,从兴趣入手,进一步启发和激励他们学习体育的热情。

3.4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感情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如“我是什么人”、“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自我概念与身体表象(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和身体自尊(个体对自己运动能力及身体外貌、身体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有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形成正相关,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人体质强壮,精力充沛,有效地提高人的身体表象和个体自尊,有助于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3.5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中有些是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有的嫉妒心比较重,也有的是情绪发展或认知发展出现了问题。可以通过体育游戏诊断和治疗大学生的这些不健康心理。所以,“游戏疗法”现已作为心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使心理机能不正常者的情绪得到了调节和稳定,增加对生活的情趣和信心,并通过在游戏中不断地探索新奇,使其笑口常开,知足常乐,从而达到“治体必先治心”的目的,从而促使其身心机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3.6 完善学生的人格

体育游戏是一种身体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体会碰到各种困难,如生理惰性、气候变化、动作难度、畏惧心理、疲劳以及损伤等,体育游戏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同时,可以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而且,体育游戏中任何人都必须学会服从安排、遵守规则,理解要求,超脱自我,使身心融入群体,并克服伤害别人或破坏财产的心理和行为。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个体形成积极兴趣、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7 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化的进程愈演愈烈,一方面在工作中的团队精神及协同合作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使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直接的社会交往机会。体育游戏是由各种角色、形式、结构、规则组成的身体活动,是一个增加人与人接触的好平台,可使个体忘却烦劳痛苦,消除孤独感;同时能有效地促进与他人协作能力的养成,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4 当代体育游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4.1 加强学校体育游戏课程的建设

现行的课程开设中,单独将体育游戏作为一门课程的学校并不多,从上述体育游戏之心理功能可知,加强学校体育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的突显,教会学生在课外如何学会放松,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健康,将体育游戏列入课内则为首选,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的体育游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2 将体育游戏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各大高校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如每年的5月25日即“5·25心理健康节”活动,各高校通过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游戏已成为学生受喜欢的活动项目之一,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将体育游戏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又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新红,林川,余琼.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6.

[2]于振峰,赵宗跃,孟刚.体育游戏[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游戏 幼儿 成长发展 重要性

皮亚杰曾经说过,游戏的质量和方式对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着核心作用。它不但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还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式。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并决定了幼儿今后在社会中质量,也就是说幼儿在游戏中是什么样,今后在社会工作中也就是什么样。可见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

一、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段,而运动在幼儿身体发育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如果幼罕幌拗屏嗽硕,那么其肢体发育和同龄儿童比较会严重迟缓。幼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身体各器官组织都在快速发展,不过其功能柔弱,免疫能力低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很低,非常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个阶段就需要通过运动来发展幼儿的身体。在游戏过程中,涉及到很多肢体运动,例如攀爬跑跳等。在游戏中,幼儿的全身肌肉及骨骼都在不断的运动中,从而带动脏器发展。另外,游戏过程中幼儿能更加愉悦,积极的心情能够保证身体消化、循环等系统以及心血管功能的提高,新陈代谢加快,神经和感觉系统得到发育。然而游戏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征,如果超过幼儿能力极限,反而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游戏对幼儿智力发育的重要性

通过游戏,幼儿能够对周围的一切进行观察和了解,获取生活经验,建构知识结构。而这些经验对于今后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并保证幼儿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游戏能让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生活知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智力能够得到提升。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幼儿会通过观察、记忆、思考和想象来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智力发展。除此之外,幼儿缺乏生活经验,通过游戏,幼儿能够了解到很多新鲜的食物,这些新型的刺激能够加快幼儿的大脑神经元的分裂,促进神经元的成长,信息往返回路增加,为幼儿的记忆和思维提供了物质条件,记忆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不仅如此,游戏还能带动语言、思维和智力的提高,游戏活动是超过幼儿实际年龄的活动,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另外如果幼儿早期喜欢游戏,还会培养其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三、游戏对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所谓人格,即是态度、气质、需求、动机、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特质。幼儿阶段的各方面发展水平对人类今后的发展效果有着奠基作用,因此必须要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加以重视。通过游戏,幼儿能够形成健康的人格。实际上,游戏内容、形式、道具等都是教师或者稍大龄儿童决定的,而幼儿听从教师等的安排进行游戏,这就培养了幼儿服从命令、循规蹈矩、遵纪守法的健康人格。在游戏过程中,涉及到团队竞争的内容,幼儿之间通过相互帮助合作、彼此竞争来获取游戏胜利。在获取胜利的过程中,幼儿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自己的情绪,这样幼儿能够懂得团结、智慧、自控的重要性。部分幼儿受到启发,自己发明游戏,这样能够提升其自信心,并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纯洁无暇,有不良情绪也会当场宣泄,获得健康的心理。另外,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不断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积极尝试,让他们懂得了自立自强的道理。

四、游戏对幼儿发展创造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人通过已知信息应用思维活动产生有着社会和个人价值的品质。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创造力。游戏能够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抒发想象力的自由环境,通过游戏,幼儿的幻想力能够得到自由发展,而且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幼儿常常会把不相关的物品当做动物、汽车以及骏马,能将竹竿作为坐骑或者狙击枪。幼儿经常会在游戏过程中面露微笑,这是想象得到满足的一种表现。幼儿知识程度受限,但是好奇心强烈,通过游戏,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够得到保护。

五、游戏对幼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性

人只有在团队游戏中才能培养出社会化的情感。目前我国独身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幼儿在家庭中处于尊贵地位,从小娇身冠养,不仅自私自利,缺乏合作和仁善的品质,而且过度的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对个人社会化很是不利,幼儿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难以适应。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和同龄小伙伴之间加强交流,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周围的世界,产生社会化的情感。通过团队合作类游戏告诉幼儿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通过与他人之间的相处让幼儿明白只要互相分享、懂礼貌讲文明有爱心才能得到小伙伴的欢迎。让幼儿明白,要想让别人如何对自己,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他人。家长及教师要鼓励幼儿从事游戏活动,尤其是群体游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社会化的情感。另外通过团队游戏能够让幼儿抵消孤独心理,防止自闭内向心理的发生。

六、游戏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的重要性

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激发幼儿对真理的探索。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因为获得了快乐的体验从而获得美的感受。表演游戏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文艺作品里的艺术形象,体育游戏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运动的美,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音乐感受能力提高。通过表演游戏,幼儿能够了解到很多童话故事,感受到故事角色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等。因此家长要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塑造幼儿正确审美观点和情操。

七、总结

幼儿游戏不是娱乐活动那么简单,并不是只知道贪玩好耍,而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通过游戏,幼儿是身体、智力、情感、人格、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春梅.浅谈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35):236.

[2]米海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5,(9):13.

[3]王大玲.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教育功能[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