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扶贫工作总结范例6篇

水利扶贫工作总结

水利扶贫工作总结范文1

一、主要工作

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大了对帮扶工作的领导。局党委把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进一步明确局长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职能科室和具体人员,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帮扶机制,做到决心不变、热情不减、工作不松。同时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进一步突出帮扶重点,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兴修水利农田受益面积500亩,兴建桥梁1座,修建饮水工程一1个。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帮扶对象的联络和交流。通过电话、实地考察等形式,多次到结对村走访,局长新自到点3次,半年来共溪出人员到点帮扶31余人次。

二、下半年工作

下半年我县水利工作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县和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民生水利”这个中心,健全完善防洪保障、饮水保障、灌溉保障、生态保障、工程保障、队伍保障六大体系,实现防洪、饮水、粮食、生态、工程和队伍六个安全。

一、着力抓好防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坚决实现“不垮一库一坝、杜绝群死群伤”的防汛工作总目标。

二、着力抓好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建后管理,健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着力抓好灌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兴修小型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水利扶贫工作总结范文2

今天,我们在xx市丰都县召开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共商水利定点扶贫大计。这次座谈会是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水利定点扶贫规划实施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的背景下召开的,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研究分析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收尾阶段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确保如期完成水利定点扶贫任务。上午,我们考察了丰都县的水利定点扶贫项目。刚才,xx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正其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同志对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水利部扶贫办主任黄凯同志作了全面汇报,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组组长杨燕山同志汇报了工作组的有关工作情况,xx市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厅及定点扶贫7个县的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发了言,水利部有关司局、流域机构和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表了态,讲的都很好。下面,我结合会前实地考察调研了解的一些情况,就水利定点扶贫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新形势

水利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水利部对三峡库区进行对口支援,在xx6县和湖北房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连续选派干部挂职蹲点,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从各个方面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与改革服好务。进入新世纪,在认真总结15年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新时期定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编制了水利部定点扶贫规划(2001-2010年),明确了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形成了以行业优势为依托,以“五水加科教”为主要内容,以项目扶持、对口帮扶和智力支持为主要措施的水利定点扶贫总体思路。在xx市和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回顾这几年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第一,帮扶机制逐步完善。健全工作保障体系,形成了扶贫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对口帮扶,两省、市7县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特别是xx市和湖北省各级党政领导把扶贫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真抓实干,亲历亲为,保障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部机关司局、直属单位、流域机构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组成7个帮扶小组,分别对口帮扶7个县。各组由一个业务司局作为组长单位牵头负责,重点发挥其行政优势;一个主要业务单位作为副组长单位,重点发挥其业务和经济优势;各组分别配备技术优势单位、经济优势单位,形成综合帮扶优势。各帮扶小组分别与对口县签署了帮扶协议和实施方案,各帮扶单位带着深厚的感情扶贫,发挥各自的优势扶贫,为贫困县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

第二,项目扶持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投资近6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4.23亿元。xx6县完成中央水利投资20.26亿元,占同期xx中央水利投资总额的26.5%。去年,7县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0.03亿元,创历史新高。在专项资金的倾斜扶持下,第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库—开县鲤鱼塘水库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房县三里坪电站、武隆接龙水库、巫溪文峰引水、丰都污水处理厂和蒋家沟水库、云阳梅峰水库以及开县水位调节坝等骨干工程开工建设,三峡中部、渝北东、小江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目前,定点扶贫7县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4490处,累计解决109.4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83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水利工程蓄引提水总量达到13.2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加7.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4万亩,比2000年增加28万亩;建成堤防近30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78平方公里,水电装机达到75万千瓦。

第三,水利改革明显加快。定点扶贫7县着力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基本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水管体制改革、基层水利站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农村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小型和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深入推进。7县水利部门自身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水利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第四,智力扶贫深入开展。积极开展“送科技、送知识、送温暖”活动,举办23期各类培训班,培训基层水利干部1600多人次,组织13名基层水利业务骨干到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工作锻炼,协调清华大学在丰都县开办远程教育扶贫示范站,帮助云阳县双江镇节水灌溉工程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示范项目,向定点扶贫县捐款捐物63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50余名,援建水利希望小学1所,向1300多个特困户送去了慰问金。

水利定点扶贫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7个定点扶贫县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11.9万人下降为55.25万人,下降了74%;贫困村总数从1320个减少到740个,减少了4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538元增加到3032元,增长了97%;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并增长1.44%,粮食亩产平均增加188斤,农村人均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79斤;gdp从129.6亿元增加到300.6亿元,增长132%;财政收入从6.4亿元增加到15.82亿元,增长147.14%。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力支持,得益于xx、湖北两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精心组织,得益于水利、扶贫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得益于部机关各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直属单位及挂职扶贫干部的辛勤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继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利部连续派出九批65位扶贫干部之后,新世纪以来又陆续选调32位优秀干部分五批奔赴扶贫第一线。这些同志肩负部党组的重托,带着深厚的感情,克服困难、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落实定点扶贫任务,加快贫困县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在扶贫工作实践中经受了磨练和考验,增强了本领和才干。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水利定点扶贫干部表示诚挚的慰问!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战略目标,并实施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去年11月25日,xx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未来1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要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平均水平”的要求。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xx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对xx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也对xx市扶贫开发和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水利定点扶贫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定点扶贫任务艰巨。定点扶贫7县的贫困面还比较广。2008年,7县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25万人,占当地农村总人口的12%;贫困村740个,占总村数的33%;财政收入合计15.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2元,均低于全国和当地的平均水平。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调整后的定点扶贫规划目标相比,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有70.31万人;规划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目前仅完成20万亩;房县龙洞口、城口北屏、三合、开县天白、巫溪刘家沟等5座水库尚未开工建设,10座小一型病险水库还没有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因缺乏资金渠道大多尚未实施。二是扶贫攻坚难度增加。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剩余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有些地方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是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三是定点扶贫时限紧迫。现在离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时间只有12年,离全面完成扶贫规划纲要任务的时间不到两年。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建设任务,解决众多人口贫困问题,任务异常艰巨,时间极其紧迫。对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另一方面,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改善民生和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改善民生,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扶贫工作迎来了难得的机遇。这是我们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利条件。二是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对水利扶贫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化,定点扶贫的对策措施更为明确,各项帮扶机制更为完善,组织工作更为协调有力,工作运转更为高效有序。这是我们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三是定点扶贫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更加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定点扶贫地区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基层水利干部队伍,为我们做好水利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既要对水利扶贫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有足够的估计,又要坚持如期实现定点扶贫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挥行业扶贫的优势,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有效的工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决打好定点扶贫攻坚战,全力完成水利定点扶贫任务,促进定点扶贫7县早日脱贫致富。

二、扎实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定点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要扶贫方针,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水利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加快建设涉及民生的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培养水利人才队伍,全面打牢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基础,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根据贫困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和水利发展实际,近期要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加大帮扶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提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集中供水为主要措施,把城镇供水延伸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整乡成片规划,集中连片实施,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到2011年底,xx6县要提前2年在全市率先解决规划内66.3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湖北房县2009年要解决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规划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标。

——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xx6县要在2009年底提前一年完成5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湖北房县要在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谭家湾中型病险水库及现有4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有效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大力推进三峡中部、渝北东、小江3个大型灌区和武隆东风、巫溪民主、房县中部平坝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末级渠系建设,分两批把7个定点扶贫县列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力争2009年把湖北房县、xx城口等5个县列为重点县,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改善灌溉条件,保障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

——建立健全骨干水利工程体系。要进一步加快丰都蒋家沟、云阳梅峰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城口北平、三合、巫溪刘家沟、开县天白、房县方家畈等骨干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加大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力度,在中央财政中小河流治理资金中重点给予倾斜,加快7县的县城防洪达标和重要集镇防洪安全建设。

——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继续实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尽快启动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平方公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和管理,启动实施10个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改善山区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全力完成“三个确保”贫困村水利帮扶任务。以六个“三个确保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业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结合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和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规划,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完善水利部直属单位对口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确保2010年底前取得实效。

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水利扶贫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把水利扶贫规划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水利建设重点同当地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把夯实水利基础同解决扶贫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解决当前矛盾与促进长远发展的关系。要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全力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项目安排、工程建设等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未来发展需要,超前谋划部署,点面统筹兼顾,大中小微并举,逐步构建贫困地区水利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贫困地区大多处于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水利扶贫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探索贫困地区人水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四是中央扶持帮助与地方自力更生的关系。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推进。国家的帮扶是推进扶贫工作的外部力量,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障。在充分利用国家扶贫资源的同时,xx市和湖北省要进一步加大对定点扶贫县的倾斜力度,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动员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兴修水利、脱贫致富奔小康。

五是资金项目支持与人才智力支持的关系。水利扶贫工作要坚持做到见钱见物又见人,既要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又要重视当地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同步推进。通过干部双向交流、人才培训、科技扶贫等多种手段,建设一支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符合水利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水利干部的政治素质、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着力落实各项工作保障措施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水利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水利部扶贫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难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定点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承担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纳入本司局、本单位的主要工作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为开展扶贫工作创造良好条件。xx市水利局和湖北省水利厅要对定点扶贫县的水利工作给予重点倾斜,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予以大力支持,用于7个定点扶贫县的中央水利投资要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的30%以上,用于7个定点扶贫县的地方水利投资水平要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20%以上。定点扶贫县要抓住机遇,充分运用水利扶贫机制,扎实做好本地区的水利发展与改革工作。部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及时了解定点扶贫进展情况,加强沟通与协调,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要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各对口帮扶单位要在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管理帮扶、人才帮扶、产业帮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在能力帮扶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各帮扶小组的牵头司局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牵头组织和对口帮扶协调工作。副组长单位是对口帮扶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其他成员单位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其他各帮扶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全力支持对口帮扶。各帮扶小组与对口县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按照共同签署的合作文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紧开展工作。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要认真分析7县主要负责同志发言中反映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逐一研究落实7县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要继续加强智力帮扶,积极开展水利人才培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水利技术。要进一步发挥下派扶贫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去年水利部对定点扶贫干部选派机制进行了调整,增派了司局级组长,新一届工作组的人员和力量得到了加强。希望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多对他们提要求、压担子、交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工作组的同志们要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依托工作组的整体优势,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各项工作,为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干部派出单位要大力支持挂职干部的工作,关心挂职干部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利扶贫工作中去。

三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要发挥好水利扶贫项目年度计划会商机制的作用,积极落实水利扶贫建设项目投资。要严格遵守水利基本建设程序,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要加大对水利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稽查,下达到县的水利定点扶贫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挤占、挪用。要加强廉政建设,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

四要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定点扶贫地区要把加强水利建设与推进水利改革结合起来,把项目扶持与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水务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两定”和“两费”,切实做到建管并重,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要深化农村水利改革,积极开展集工程建设、产权制度、水价机制和科学管理四位一体的农村水利综合改革试点,构建农村水利长效发展机制。

五要认真开展监测评估。国家扶贫纲要实施已进入收尾阶段,要针对水利定点扶贫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通过对项目落实、工程建设和工程效益等情况的监测,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规划的完成情况及其效果,分析规划实施对改善贫困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总结成功经验,指导今后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同时,对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查找原因。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结合中央水利投资政策,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编制下一阶段水利定点扶贫规划,认真谋划好今后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水利扶贫工作总结范文3

根据市人大脱贫攻坚第四调研组工作要求,现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汇报如下:

一、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县水利局精准扶贫挂点小溪乡长源村、桃枝村、小溪村、流源村和鹅婆村共5个村,56名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户260户,2018年增加了深度贫困村小溪乡坳下村。行业扶贫涉及工作主要是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喝上安全水,我县从2016年起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主要通过管网延伸、新建扩建集中供水工程、引山泉水或打井、健康水站等方式,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2017年度计划投资1.67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计划投资5677万元,其余为县级整合资金。2018年我县对农村居民挑水户实行单户打井或接集中供水工程予以解决,同时聚焦对接深度贫困村,实施小微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对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由雩山水务公司进行城乡一体化改造运营,所需资金据实列支。

二、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一)挂点村扶贫工作

明确了以局长为组长的XX水利扶贫领导小组和班子成员带队的挂点村帮扶工作小组,制定了XX县水利扶贫工作方案。明确了各帮扶工作队职责分工,组织了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发放宣传手册,宣讲帮扶惠民政策等一系列工作,并派出一名副科干部为工作队长,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2名常驻队员到挂点村。全体帮扶干部积极深入挂点联系村、联系户,掌握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分析致贫原因,并为贫困户制定了切实可行脱贫方案。帮助贫困村成立了合作社,开展了技能培训,拓宽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渠道。加强了驻点贫困村开展结合农村实际的良好民俗活动,树立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创新了扶贫方式逐步破除等陋习致贫的突出问题。形成了长期督查,长期坚持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了涉及贫困户切身利益的若干问题,努力打造了干群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二)行业扶贫工作

(1)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巩固项目。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为123个“十三五”贫困村改造或新建水厂项目,项目涉及23乡镇,主要建设内容为:水厂改造、管网延伸,受益人口367730人,其中贫困人口数36775人,覆盖全县115个贫困村。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占总投资92.5%,项目可以在6月底前完成。2018年通过对我县农村饮水情况的调查,我县尚有挑水户1682户,我县今年对挑水户采取打手压井和接集中供水方式解决,单户打压水井按照4000元/户,接入集中供水工程按照1000元/户,以乡镇为单位核算,采用工程模式,确保施工安全和资金安全。由项目乡镇包干统筹结算,结余资金用于本乡镇脱贫攻坚项目统筹使用。深度贫困村则根据项目需要建设小微工程解决饮水安全。目前项目建设方案和资金均批复,项目乡镇正在组织实施。计划于10月底前完成。

(2)防洪工程项目。段屋乡防洪工程总投资为2179.1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90万元),罗江乡前村河堤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为3177.5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34万元),小溪圩镇防洪工程总投资1764.9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00万元),祁禄山圩镇防洪工程总投资132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00万元)。段屋乡防洪工程完成总投资的79%,罗江乡防洪工程总投资的55%,小溪防洪工程完成工程总投资的95%,祁禄山圩镇防洪工程完成工程总投资的96%。

(3)农田水利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400万元。项目于2017年5月底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均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主要做法

1、尽早谋划,做好脱贫攻坚计划。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水利扶贫,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XX县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县水利局也制定了《XX县水利局水利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特别是根据贫困村指标体系负面(欠账)清单要求,以村为单位对饮水不安全问题进行了全县摸底调查,统计了不安全饮水贫困户,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逐一梳理解决。制定了扶贫项目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程序,编制了水利扶贫规划,做好了扶贫项目储备,并对项目的可行性作了必要的调研。

2、抓好水利项目建设,全力做好水利扶贫工作。

我县水利扶贫项目投入大,涉及乡镇多,项目点分散。我们根据各自项目特点,狠抓项目质量和进度,加密调度,确保项目进展顺利,也真正让水利工程达到建成一处,发挥一处效益,特别是对不安全饮水群众造册登记,通过工程措施,做到销号整改。

3、精准对接,落实责任做好行业扶贫工作。

今年5月份,县水利局全体领导干部分成9个工作组,在村组干部的配合下,对全县357个行政村进村入户进行饮水情况调查,对每户农户的饮水现状进行核实,建立台帐,对饮水安全有问题农户提出解决方案,并由调查组领导干部跟踪对接解决结果并签字确认销号。同时印发了宣传单2万份,对我县农饮政策和饮水安全标准用通俗的语言进行入户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安全饮水。同时委托县疾控中心对我县135个疑似水质不安全村居进行水质检测,对水质不安全区域,结合我县水系分布情况,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确保饮用水安全。

四、存在的问题

1、项目建设进度有待加强。我县扶贫项目较多,特别是农饮项目我县自我加压,整合资金投入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建设和管理难度很大,加上征地拆迁等工作导致项目进度滞后,下一步需加强项目调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2、挂点扶贫思路有待改进。结对帮扶方式不够多样,帮扶措施针对性有待加强。特别是帮扶的小溪村,由于位于圩镇,产业帮扶思路单一,贫困户致富途径少,需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发展致富产业。

3、行业扶贫宣传工作需要加强。我县人口多,分布广,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集中供水需求大,要求高。虽然通过多年努力,我县建成了200多处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后产权均移交给当地政府,但大部分由社会人员承包经营水厂,水价和开户费均由承包人收取,无人监管。资源长期被个人占用,造成农户门前有自来水管,鉴于开户费等资金压力,无法使用自来水,特别是贫困户、低保户和独居老人弱势群体挑水喝现象较多,监管不到位,供水水质状况令人担忧。目前我县水厂均没有落实消毒措施,我局联合卫计委对水厂管理人员进行多次业务培训,但均无法落实水质运行管理职责,仅仅看重在管道维护和水费收取,水厂管理安全隐患大,特别容易发生群体性安全隐患。大部分还是看重开户费,基本出于杀鸡取卵方式,最后形成政府包袱。水源纠纷多,村组间水源矛盾大,无法综合利用,均以局部利益为重,造成水厂无法发挥正常效益或限制效益。由于水源纠纷,造成输水管被当地群众挖起锯断情况时有发生,水厂没有发挥效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4、水厂的后续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我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82.3mm,年最大年降雨量为2517.4mm(1998年),年最小年降雨量为975.6mm(1986年),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4~6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8%,7~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23%。正常年份群众对自来水需求不是很重视,加之水质问题,仅仅局部干旱区域或干旱年份对自来水要求高。水厂正常运行维护费用高,收取水费难以维持水厂正常运行,制约我县水厂健康有序发展。

五、下步工作计划

1、继续完善扶贫措施,确保整改效果。进一步加强对帮扶责任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和督查,配合挂点乡村继续做好精准扶贫的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加大精准扶贫惠农政策宣传力度,让贫困户增强脱贫信心并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2、加强项目调度,确保按期完工。对农饮项目加强调度,加大专业技术力量的整合,每日在微信工作群通报工程进展情况,每周根据各乡镇项目进展情况报县政府督查科进行全县通报排位,每月对进度最后乡镇召开项目现场促进会。对项目监理单位人员实行动态考勤,严格落实监理人员在岗在位,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对项目乡镇和水利局工作实行问责制度,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项目进度。

3、积极做好政府行业扶贫助手。 认真谋划好行业扶贫工作重点,做好行业扶贫规划,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理解饮水安全,同时联合卫生、乡镇等部门,加强对建成水厂的管理和运行,确保水质安全,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同时全力推进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进程,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水利扶贫工作总结范文4

根据*办字(2009)67号文件精神,现在将我局2009年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全村有国土面积14.77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3470亩(水田365亩),主产稻谷、玉米、马铃薯、红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以花生为主,经济林果主要以核桃、花椒、樱桃、李子、苹果等为主。 全村十八个村民小组有七个村民小组基本通公里,全村基本通电,全村有四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基本贯通,其余十四个村民小组都不通水。

二、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大发(2006)24号文件,“十一五”期间××县××镇××村是我局与气象局的扶贫挂钩点。为了切实做好2009年的扶贫工作,粮食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依照已拟定的扶贫工作计划和规划,班子成员多次分别率领干部职工深入扶贫点开展扶贫工作。在前几年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局依然立足于为挂钩扶贫村办实事、办好事,认真开展百千万帮扶工程,就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人畜饮水困难、地震民房安全加固、春耕春播、交通、计生、安全、防火、防汛等作专题研究,并竭力为村两委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粮食局共有职工11名,11人参与结对包扶,到包扶户开展工作58人次,结对包扶农户11户人口44人,上年度农户人均有粮299公斤,人均纯收入1147元,上年度脱贫4户,人口17人,台帐数据录入15份,新建台帐4份。

三、扶贫工作主要做法

(一)加强扶贫工作领导,提早谋划“百千万帮扶工程”

为了做好2009年的扶贫工作,粮食局领导高度重视,把“百千万帮扶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了挂钩扶贫工作领导组,明确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年初就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到扶贫点进村入户进行调研,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共同研究拟定年度扶贫计划,以新农村建设和地震民房安全工程建设为契机,着力改善贫困农户居住条件为重点,把贫困农户生产生活困难、农村医疗、农村低保、计划生育、春耕备耕、通路、人畜饮水困难等纳入年度帮扶计划内容,并就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了专门安排,为全年的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三)加大农业农村政策宣传及适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素质为把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扶贫开发的有关政策措施宣传到广大贫困农户,粮食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率领干部职工到扶贫点,并深入田边地角开展宣传培训,以指导贫困农户依靠自身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产。一年来,共组织培训和以会代训4场次,受训群众达121人。通过培训,使大部份贫困群众掌握了核桃科学种植、良种猪、鸡、羊的科学养殖等实用技术和外出务工常识,从而使受训群众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四)派出人员驻村帮扶,使挂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为把百千万帮扶工程落到实处,粮食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工作领导组,并设立办公室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结合新农村建设派出一名党员干部(副主任科员)长期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一年来,积极为挂钩帮扶的田园村办实事、办好事,在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以包扶农户为中心,积极发动职工捐款捐物向包扶农户送温暖、献爱心,解决包扶农户的实际困难,同时也为村内学校捐献了价值600余元的文体用品,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在积极搞好扶贫点各项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为了解决好派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后顾之忧,派出人员与单位工作全部脱钩,按时报销派驻人员每月的差旅费,粮食局还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到村看望本单位派出人员,给他送去单位的一份关心和关爱。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偏低,观念落后,脱贫致富的奋斗意识不强。

(二)贫困群众经济薄弱,投入严重不足。

(三)随着国家脱贫标准的提高,贫困面增大,加之在以往扶贫开发的基础上,目前的扶贫也进入攻坚阶段,扶贫开发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四)仅靠自身单位筹措的资金显得杯水车薪,很难使扶贫工作见到明显成效。 (六)在水利基础设施老化、陈旧。××村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尽管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水利部门投资先后修建了一些露天蓄水池和排灌堰沟,但是,由于水源点比较远,村内的几条堰沟畅通率都比较低,干旱季节无水通过,洪涝季节又经常垮塌不通水,由于堰沟不通水露天蓄水池不能蓄水,不能保证对农田的灌溉,在农业生产上只能靠天吃饭,靠老天帮忙,严重制约了××村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五、2012年工作打算

(一)多方协调争取项目投入和筹措资金或物资投入扶贫点,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努力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立项投入,建设村完小校舍,改善教育环境。

水利扶贫工作总结范文5

(一)立体开发,讲求扶贫投资综合效益。

“十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我县的扶贫攻坚力度,从多渠道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我县农村的脱贫解困,连同本县自筹配套资金,总值近亿元之巨。为让这些资金发挥最大的扶贫综合效益,我们紧紧围绕脱贫致富这个总体目标,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切入点,将这些资金投入贫困农村,形成了一个分进合击、立体开发的扶贫新格局。

一是以以工代赈方式对贫困农村生产、生活等软硬环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使全县农村交通、水利、水保、人畜饮水、特色产业等有了明显的改善:新辟*至木兰、*至建宁、*至安远3条省、县际断头公路,129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路;重点实施了*水库等4座小(一)型和8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新建、修复中小水陂70余座,渠道34条,完成河堤加固21处,新增灌溉面积1.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万亩,使全县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新建了70余处乡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3.45万人、1.64万头牲畜的饮水卫生问题;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兴建了万亩的优质高产高效太空白莲良种基地、万亩国际型优质烟叶开发基地和万亩南丰蜜橘基地。

二是以扶贫开发方式,对贫困户发展生产给以贷款扶持,每年额度平均都在*万元左右;资助自然灾害高发区、生态环境恶劣区的农民进行整体搬迁,新建移民新村12个,使4500多农民告别深山踏上新的致富路。

三是以社会救助方式,实施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合作医疗、救灾补助等,每年投入都在1000万元左右,使全县1万多“三无”老人、因灾致贫和丧失谋生能力人口的生存和温饱得到保障。

四是以新农村建设方式,对相关方面的支农资金进行整合,实施贫困地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项目,整村推进50个行政村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二)多措并举,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县扶贫工作委员会”,由县长担任主任,各分管副县长担任副主任,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委员会负责对事关全县扶贫工作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指挥和统筹协调。委员会下设“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以工代赈工作领导小组”等具体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各相关扶贫项目的组织实施。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都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开展相关的扶贫日常工作。

2.强化规划指导。在县扶贫工作委员会的主持下,县里制定了《*县扶贫工作十年规划》,从时间上提出了全县扶贫工作的中长期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从任务上将各阶段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扶贫部门和项目。在《*县扶贫工作十年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各扶贫主管部门分别制定出《*县扶贫开发工作十年规划》、《*县以工代赈工作十年规划》等具体规划,环环紧扣地将全县扶贫各阶段工作目标进一步分解,使之落到实处。每年度各部门扶贫项目计划的申报,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严格依据规划进行,以保持扶贫工作的连续性。

3.完善制度规范。为避免扶贫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干扰,县里先后制定了《*县扶贫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县扶贫开发项目管理规定》、《*县以工代赈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这些规章中,对扶贫工作的运作程序、项目储备、计划申报、招标承包、资金管理、质量监督等各方面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使扶贫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整个扶贫机器严谨有序、协调高效运转。

4.落实经费保障。对于扶贫项目工作的日常经费,除正常的人头经费照拨外,县政府另按照各部门本年度实际获得的上级扶贫项目资金总额的5%比例掌握,在县乡两级财政中列支。此外,对扶贫工作开展出色的单位,以目标管理考核的形式给予奖励,奖金的50%可作扶贫工作日常经费。

(三)整体联动,实现扶贫工作全面推进。

扶贫工作是事关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关键环节,只有注重木桶效应,致力接长短板,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进位。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县委、县政府多年来致力动员各方面力量集中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要求各级各部门视扶贫为己任,形成一个纵横结合、整体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新格局。在扶贫形式上,全面开展县、乡、村三级领导定点挂户,部门包村,党员干部一对一等帮扶活动,一定三年,不解决贫困问题不脱钩。在扶贫内容上,大家根据自身优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做到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有技术出技术,急人所难,帮其所需。在扶贫方法上,各级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扬长避短,突出特色,作出了项目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就业扶贫、移民扶贫、助学扶贫、计生扶贫、康复扶贫、捐赠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新举措,普遍取得良好效果。

二、多年来的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财力底子薄,经济和社会发展动能不足,起步乏力,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日益拉大。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924元以下)还有1.89万人,低收入人口还有6.1万人,主要分布在*、*、*、*等边远偏僻山区。帮助这些地区的贫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仍然较差,直接制约着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县地处丘陵山区,公路是唯一的交通运输途径。目前全县还有65%的乡至村公路未实施路面硬化,路况极差;村至组不通公路的更占很大比重,这些地方群众的生产、生活十分不便。

二是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脆弱。我县属自然灾害频发区,20*-20*年连续三年都是全省水灾最严重的县。在现有水利设施中,小型山圹、水陂较多,骨干性蓄水工程少,抗旱能力差,加上大部分水利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缺乏必要资金进行维修加固,水库险情多,渠系跑、漏、渗水严重,不能正常发挥效益,致使全县旱涝保收面积仅40%左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收成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和增长。

三是农村人畜饮水困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20*年底,全县农村还有饮水因难人口3.2万人,大约20%的农户代复一代地人畜共饮不洁圹水、河沟水以及不符合卫生条件的高氟井水。由于饮食卫生得不到保障,导致人口身体素质下降,部分地区甲状腺、钩端螺旋体等地方多发病还时有发生和蔓延。

(二)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受教育水平依然偏低,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这也是农民收入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农村劳动力读完初中便得不到继续教育的达90%,其中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的占85%。大多数在家务农人员,对现代农业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收入难以提高;外出谋生者大都身无技艺,不能适应就业转变的要求,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尤其是受教育水平的限止,导致思想观念上的陈旧,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对拓宽增收门路、创办实业信心不足,情愿长期滞留于传统农业或非农“打工仔”行列。

(三)贫困乡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提高困难。这些乡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生产为主,产品半自给、卖原品;第二、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中的多种经营发展滞后,生产经营陷于低投入、低商品率、低附加值、低回报的恶性循环。

(四)尚有部分地处偏远山区或地质灾害区的村组,居民点稀疏,人口稀少,交通、饮水、医疗保健、供电、通信、电视等基本生存环境和现代文化生活条件非常差。要改变诸如此类的贫困自然村之现状,所需投资巨大,投资效益低微。目前全县该部分人口仍有1.9万人,他们要就地实现脱贫致富和生产、生活的现代化极为困难。

三、针对上述情况和问题,“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立足*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贯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创新扶贫思路,实现扶贫方式由单纯拨款捐物向扶贫扶智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增强扶贫的实效和长效,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继续抓好项目扶贫,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硬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是贫困地区发展不可或缺的硬件要素。以项目带动聚集生产要素,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地区的整体实力,始终是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基础工作。

1.加大对全县交通建设的扶贫投资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的县级公路网络,力争到2010年,使我县县至乡公路全部达到4级以上公路标准,完成80%的乡至村公路硬化,实现村村通公路,同时解决一批边远山区自然村组通公路问题,改善边远山区的交通运输条件。

2.进一步完善现有水利设施,新建一批新的蓄水工程及引水工程,增强抗衡自然灾害能力,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通过多种措施改造中低产田9000亩,年增水稻产量180万公斤。

3.基本解决全县贫困人口及牲畜的饮用水困难,使全县85%以上的农村群众用上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提高饮用水困难区人口健康水平。

(二)着手实施智力、科技扶贫,培植贫困人口创业振兴的软实力。通过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开展科技扶贫和劳动力技能培训,教给农民新形势下的谋生本领和发展经济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围绕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办好科技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聚合、辐射、示范作用;同时,加强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技术优势,对农业生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大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其优势特色产业,将我县白莲、烟叶、食用菌、林果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做大;同时,有针对性地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贫困农户与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之间的对接,签订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责任状,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对接,带动农户脱贫。把产业扶贫列为整村推进的重要内容,实现产业扶贫与整村推进的对接,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水平。

(四)搞好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攻克扶贫攻坚地域上的最难点。在“十一五”期间,将目前尚居住在地处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区的贫困农民,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点,有计划地安置易地扶贫移民8500人,让他们走出困境,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四、多年来,国家在改革开放,致力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在政策、技术、人力、物力和财力诸方面大力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为我们贫困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带来了生机。我们在感谢国家这一英明举措的同时,也期盼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日趋完善和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谨在此提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关注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拉大的现实,继续加大对老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一类的老区贫困县,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广大人民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的牺牲;建国后几十年来,又响应国家号召,顾全大局,以农为本、以粮为纲,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些地区由于底子薄,区位差、生产条件恶劣等客观原因而日益落伍。对此,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这些贫困农村的扶持和对农业的反哺力度,增加对扶贫和农业的投入,帮助这些地方尽快赶上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

(二)坚持输血政策与造血政策并重,物力扶贫与智力扶贫共举,适当加大智力扶贫力度。农村落后的根本原因,除了客观条件的差异外,就是人的素质的差异。授人以渔优于授人以鱼。因此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智力、科技扶贫,乃是扶贫攻坚题中应有之义。目前,虽然国家全面免除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但贫困地区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资源仍然馈乏,费用仍然偏高。我县每年应届初中毕业生中能继续升学的仅占46%,一大半的初中毕业生要在身无长技的情况下进入社会谋生,其境遇和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建议国家加大科教扶贫投入,扶持贫困地区改善职业教育、科技培训条件,做到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水利扶贫工作总结范文6

按照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总体要求,鲁河乡结合乡脱贫攻坚实际,坚持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施策,坚持“四个不摘”,多管齐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1.全乡土地: 鲁河乡位于龙江县西北部,东接龙江镇,南靠龙兴镇,西北部与碾子山区接壤,滨洲铁路、碾北公路贯穿鲁河乡境内。全乡幅员总面积217.85平方公里,有林面积5.4万亩,森林覆盖率15.3%,耕地面积22.5万亩,其中旱田面积17.5万亩,水田面积5万亩。

2.人口:总户数7905户,总人口为25.705人,7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个,46个自然屯。

3.贫困户户数: 全乡建档立卡共有贫困户423户,834口人(2017年初432户946人),其中低保和特困供养户306户580人。2019年动态调整,全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其中2016年29户70人,2017年78户167人,2018年169户296人,2019年153户33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5月3.8%降到0%。

4.低保数:656户1054人。            

5.特困供养户数:125户125人。          

6.残保户数:527人。

7.脱贫监测户数:5户16人。

8.建档立卡边缘户:17户30人。              

9.未脱贫户:没有。    

10.帮扶责任人数:298人。

11.工作队:7个工作队。

(二)三保障政策:

(1)义务教育保障:全乡贫困学生78名(义务教育47名,学前教育7名,大学9名,职业教育5名,普通高中10名),教育补助全部到位,全乡无辍学学生。2019年共有10名大中专学生享受雨露计划支助。

(2)基本医疗保障:全乡423户834人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全部与医生签订家族医生服务协议,及时为就医贫困人群提供服务。其中394名贫困户享受县里慢病救助政策,每个月用医保卡中150元到乡卫生院购买所需药品。贫困户全部落实签约医生服务。

(3)住房安全保障:自2016、2017、2018、2019年以来,全乡危房改造户数82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改户282户,危房改造补贴全部发放到位。为无房贫困户36户租借36所安全住房,让贫困户“贫”有所居、“居”有所安。

(4)饮水安全保障:全乡贫困户都能饮用安全用水(全乡饮用自来水23个屯,饮用小井水23个屯,其中拟建自来水3个屯)。没有水质不安全情况;水质报告已经放入户档案袋;没有一年连续15(30)天以上时间缺水的户。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为保证脱贫攻坚取得扎实的成效,我乡主要围绕扶贫精准这个关键,采取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等方式方法来推动全面扶贫工作的开展。

(一)精准党建统扶贫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扶贫长效机制。构建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配备扶贫力量,明确了专门人员从事精准扶贫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办、站、所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做到了机构、人员、责任“三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各村也成立了以党组织书记牵头的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驻村帮扶规划。二是强化责任担当,构建乡村扶贫责任落实大格局。结合“党建引领,三网融合”,乡党委政府与各村、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和承诺书,压实压靠任务和责任,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主动性,实现了扶贫有责任、帮扶有措施、脱贫有目标。三是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建助推扶贫作用。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凝心聚力效应,把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向扶贫工作倾斜,全力推进扶贫工作。采取巡村入户、微信短信、十星级农户评比等形式,宣传扶贫政策、脱贫事迹、致富典型,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信心和致富愿望。

(二)精准施策促脱贫

让贫困户真正脱贫,是扶贫攻坚工作的最终目标。我乡上下联动,多措并举,给贫困户既输血又造血,扶贫措施实现了全覆盖,真正让贫困户得到实惠、看到希望。一是夯实党建扶贫联合体实施特色木耳产业扶贫。为充分发挥党建在扶贫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我乡于2017年4月组建党建扶贫联合体食用菌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04亩,建设食用菌大棚40栋,挂袋木耳菌袋80万袋,收益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二是实施“户贷社(企)用”金融贷款扶贫。实施了户贷社(企)用金融贷款扶贫工程,为贫困户创业“造血”。160户贷款800万元,每户每年分受益金2500元。贫困户87户每户贷款5万元加入县元茂公司发展和牛产业65户符合贫困户参加牧原企业发展生猪养殖。三是实施高档肉牛产业扶贫。全乡共有72户贫困户购买扶贫牛125头,其中:2016年购买15头、2017年购买24头、2018年购买86头。已产牛犊26头,其中:产和牛犊19头,全部交售元盛。四是实施低保政策兜底保障措施扶贫。我乡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让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了低保范围,得到有效救助,发挥低保制度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截至目前,全乡新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53户,重点户纳入低保农村低保范围145户。乡政府为26户贫困户申请大病救助款7万余元。五是实施劳务输出就业脱贫。为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彻底脱贫,我乡通过向上争取、劳务联系和本地消化等方式,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协调了县林业部门2017年为我乡贫困人员设置了45名生态护林员,每年工资6000元;2018年49名、2019年62名,每年工资5000元。我乡对护林员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实现“三大员”(护林员、防护员、清洁员)和“两促进”(促进贫困户增收,促进村级工作开展)。设置27名保洁员,每年工资3000元。联系劳务务工70人次,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利用本地合作社、企业等用工情况,协调合作社、企业优先考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用工务工152人次以上。六是推动消费扶贫促贫困户增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乡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把造血式消费扶贫作为扶贫最终的落脚点。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先锋村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消费者,在先锋村贫困户和普通户采购5000枚鸡蛋,促进了百姓增收。积极引导贫困户种植,龙德村脱贫户刘仁全年年利用小园种植农家蒜,但品质不好,村里便给购置紫皮蒜3000头,已经被消费者订购。先锋村贫困户利用小园和大棚种植农家菜6亩,现小园青葱已经销售完,净收入4500元。七是积极稳步推动孝心养老工作弘扬中华美德。乡村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层层压实责任。印制了宣传单,让贫困户及子女家喻户晓。合理引导,让子女尽孝道宏美德,让贫困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截止目前,全乡贫困户老人共314人,子女上交赡养费244600元,实现了应缴尽缴。

(三)精准帮扶助脱贫

我乡以“细结对、真帮扶、促脱贫”为原则,积极完善帮扶措施,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体系,实现了帮扶无缝衔接。一是完善帮扶人制度。根据贫困户信息及实际需求建立帮扶结对制度,各帮扶人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定期入户、电话联系、定期看望、节日问候、聊天陪伴、劳动帮扶等形式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慰藉,截止目前,全乡贫困户户户有帮扶。二是开展针对性帮扶。针对贫困村环境整治困难问题,先锋村驻村工作队省招考院组织省招考院全体干部募捐,募捐资金帮助先锋村购买一台铲车,降低了用车成本。针对贫困户吃穿难问题,黑里沟村帮扶单位县邮政局组织本单位募捐衣服和生活用品,发放给黑里沟村有需要的贫困户。针对贫困户年龄大吃水难问题,龙德村帮扶工作队出资给贫困户安装水泵,解决饮水难问题。针对贫困户危房改造缺资金问题,县邮政局、神华墙体有限公司、乡干部等积极帮助贫困户筹措资金和筹集危房改造所需物资,减轻了贫困户压力。三是找准脱贫路子。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队等针对贫困户基本情况,因村选业,帮助贫困村和帮扶村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三道沟村帮扶工作队帮助三道沟村研究主导产业,利用林业局木耳种植专业经验,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木耳种植培训,并帮助三道沟村建设木耳基地,帮助办理木耳合作社相关手续。

(四)强化管理夯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