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范例6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

求学网为您提供“中国经济论文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其走向形势与政策论文”解决您在写中国经济论文中的难题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其走向形势与政策论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其走向形势与政策论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2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在《形势与政策》的课上,我初步了解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现况。中国展开全方位外交,活跃于世界舞台,国际社会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中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稳定上升。可是,我觉得在中国快速崛起的同时,仍将面临许多的挑战,就比如美国动不动挑起和我国的贸易战、新冠疫情甩锅我国等等。归根结底一句话,中国还不够强,中国还需要更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容易看到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几次金融危机,中国始终以积极、负责任的态度应对,不仅利于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有积极的影响。国际社会对此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可以说,中国让世界有了战胜危机的信心。单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中国已深入国际,有着牵动世界格局的能力。

可是,看到下面的话,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想法。记得温家宝总理在美国访问时曾说过:“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以用一个乘除法解释,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大问题除以13亿就是一个小问题。”根据我在互联网上收集的数据,1963年时,中国GDP在国际上位于第八位,次于美国、苏联、西德、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此后至1973年间,在第六至八位浮动;1974年至1981年,相继被加拿大、巴西、西班牙、墨西哥超过,位居第十二位;1982至1986年,超过墨西哥、西班牙、巴西,升至第九位;1987年,又被西班牙、巴西、印度超过退居第十二位;1988年反超印度,位居第十一位;1992年至1994年,相继超过巴西、俄罗斯、西班牙、加拿大位居第七位;1995年被巴西超过退居第八位;1996年反超巴西居第七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第六位;2002年超过法国居第五位;2003年被法国反超退居第六位;2005年再次超过法国居第五位;2006年超过英国居第四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仅相当于美国的40%,而2017年中国GDP则上升至相当于美国的60%。若根据所谓“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在2013年即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虽然购买力平价没有任何作用,但中国超越美国的事实仍然引起了美国的恐慌。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一直坚持和谐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世界大多数国家对中国威胁的担忧已经有所减弱,但在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推动下“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新的论调仍不断出现。

显然,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目前,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当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我们现在正处在学习阶段,努力学习是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我们决不能放松自己,让宝贵的时间匆匆溜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不断创新的现在,目前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我们应当脚踏实地的去做一些对我们学习有帮助的事情,只有我们自己站起来了才能更好的服务别人,才能更好的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

摘要:通过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作用及现状分析,总结了目前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五个矛盾,分析了五个矛盾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解决方式,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高校都开设了形势与政策教学课,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以及客观、正确认识国内外现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急待解决。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

1形势与政策课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活跃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需要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客观、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工作,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思想。

3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压力和各种复杂环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挑战,很多大学生都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专业知识了理解,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也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论,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紧迫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与深入的理论指导之间的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普遍存在根据本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指导体系,自身探索和总结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这些内容准备从客观上讲缺乏深入的理论体系作为依据,特别是以科学发展的角度来深入的总结和分析;从主观上讲,由于自身缺乏对于理论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对于热点事件本身存在的历史和背景以及相联系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等方面的没有广泛的认识。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内容必须融会集体智慧,加深对于文体的分析。

2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环节与相关培训制度之间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程突出一个“新”和“热”,对于这两个突出的特点,随着时间变化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这将意味着必须有新的分析手段和方法来提炼出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关键点,然而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而言,知识渊博的时事专家和理论大家相对缺乏,这必然导致问题分析不够深入和自身对于形势与政策理解的片面性,那么相关的培训制度变的尤为重要。

3课程设置与青年学生特点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对正确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深入分析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极高的热情和求知欲,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怀有极高的期望。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一些学校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没有全面理解,因而没有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给予重视,而使教学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进课程表、没有专职的教师队伍、没有考核,甚至作为必须课但不计学分或在教学、考核中轻描淡写。常常作为非课堂教学环节设置,最终往往流于形式,对学生根木不能起到应用的作用,不能引起青年学生的兴趣和关心。

4师资水平与研究层次之间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我们天天都在接触,它也天天都在发展变化,要把难点、热点、深层次问题讲好,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实际研究比较,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与更新,这就需要教师能潜心钻研、与时俱进地充实教学内容。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形势与政策”课被认为是,副课中的副课,往往由“两课”教师或学校行政工作人员“捎带”着兼任,由于地位上不受重视、教师精力上的局限及资料上的缺乏,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空洞枯燥,这样的课学生当然不会喜欢。

5时势复杂变化与教育途径单一之间的矛盾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复杂的环境里正确认识形势,使他们无论而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还是社会思潮涌动,都能够知行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门大学问,难度非常大。但从应对复杂局势的措施来看,力度明显不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中主要是课堂教学,但教学方式单一,内容不够广,课堂不活跃j在教学的过程中,基本停留在教师讲解这一模式上,没有形成多渠道教学,而且常常是有学时无学分或者有学分缺学时,缺乏考核和质量评估体系。从而使得学生上课没有主动性,几乎全部都怀着一种“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的思想,老

师和学生的互动不够。同时,一部分教师也存在讲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不强的情况,拿着书本和报纸杂志资料照本宣科,也就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可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在一些院校仅仅是通过几个讲座、几场时事报告会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缺乏针对性,又不能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效果可想而知。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理论学习与建立灵活的培训机制相结合原则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及教师普遍存在三个现象:一是教师非专职现象;二是教师非专业现象;三是形势与政策课非正式现象。这就给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带来了几个弊端:一是对于理论分析不够深入,不能有效的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内外环境,师生的学习仅限于书本,知识处于“夹生”状态;二是由于非专业的限制,使课堂教学缺乏广泛的知识性,使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处于良好的互动状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三是由于对于课程认识不够深入,致使学生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了教学双方的效果。应当紧紧围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有重点,有中心,不要海阔天空,没有范围,其中心目的是更好的服务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鉴于此,组织日常的理论学习和长效的培训机制,锻炼和培养一批专兼结合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是解决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本。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涉及面广,应用理论较多,特别是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军事等等理论,而这些理论知识又是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性、针对性又非常强,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中,必须紧紧围绕“新”和“热”结合实践及重要文件精神来讲,针对“形势热点”进行教育,坚持教育的时效性。一些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要时事热点问题也需要上升到理论上去分析和认识,也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体现在结合上,也就是说讲理论要通过实践检验,讲实践是从理论升华而来,理论知识中融入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贯穿理论知识。实践主反映在形势方面,而理论则主要反映在政策方面。理论和实际随着时事的变化而不断深入发展。

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注重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对于形势与政策课而言,由于其内容涉及广泛,知识性强,理论分析性强,涉及学科门类多,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必然使大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新信息、新知识、新科技的感染力。知识科技的魅力。而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治课,在知识的传授中还应十分注意思想政治的灌输,在充分讲授知识、讲授形势后,将落脚点归结到党和国家正确的方针针策上。形势为政策服务,政策指导形势发展。知识传授是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寓知识、趣味、娱乐、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较好地处理了知识性与政治性的关系问题,强调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注意知识性与政治性的有机结合,讲形势是入门,政治是落脚点,使形势与政策课始终充满青春活力,同时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用事实、用数字说明问题,增强其吸引力,形势与政策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会真正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一个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P],2004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P],2004

[3]

孙志华,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6

[4]

李宪海,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40

Abstract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it has long not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unit teaching system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uneven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 and the tendency of stylized, dogmatic and utilitarian,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erious and normative, effectiveness and the indirect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Situation and Policy”;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对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2004 年、教育部以《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文件给予了明确:“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①然而,鉴于形势与政策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1 课程设计缺乏灵活性、趋于程式化

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可相比更具有时代感和时效性。对于认知力、判断力和行动力的自主性都趋于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形势与政策课本身更具有吸引力,它应是教师引导大学生运用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相关理论观察、解释现实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判断并预测时展趋势的实践性课程。形势与政策课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自我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素质提升课程。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术能力训练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能够得到最好的呈现。这一教学目标及其背后的育人价值的实现之前提在于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的科学合理。然而,现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却呈现出缺乏灵活性、趋于程式化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是将政策宣读与社会实践硬性焊接在一起,没有贯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教师讲形势时只描述社会现象而不分析问题,讲政策时只照本宣科而不解读内涵。实践部分参观游览、交流座谈变成了走马观花看热闹,津津有味听故事。这种停留于程式化的感性认知教育,根本无力回应大学生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深刻现实问题的追问,也不可能保障课程教育目标和价值的实现。

1.2 课程讲授缺乏现实性、趋于教条化

形势与政策课讲授缺乏现实性、趋于教条化本质上是其缺乏灵活性、趋于程式化问题的延伸。之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程脱离现实并教条化与其课程归属、教师素质直接相关。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相比,其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归口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从而在经费、科研、师资、课程讲授和考核标准等各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了专业化的保障。然而,形势与政策课课程配备的师资基本上是高校各学院的辅导员,辅导员归属学工系统管理,学工系统非教学单位,教学的经费、科研、师资、课程讲授和考核标准难以保证。而且教育部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要求是将辅导员认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且提出了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高的选拔和工作标准,②然而真正落实却多有“走样儿”。高校的不同学院更倾向于选择本学院的毕业生留校担任本学院的辅导员。这导致了大量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培训之后就直接走上了辅导员岗位兼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而他们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特点、规律、规范、目标等是没有专业化认识的,大部分人的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限。所以教学中只能是教条化的照本宣科,无法从科学研究的高度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最终导致课程在缺乏现实性中趋于教条化。

1.3 课程效果缺乏价值性、趋于功利化

形势与政策课效果缺乏价值性、趋于功利化是前文所述两个问题导致的连锁反应。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充实到兼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辅导员岗位,专业化功底薄弱后期培训欠账使这些辅导员从事形势与政策教学力不从心。很多人仍然“坚守岗位”,主要是将形势与政策课视为转岗教学的垫脚石亦或申报职称的登云梯。没有寄托职业理想的形势与政策课难以让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和创新。对于无志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辅导员兼职教师而言最简单的应对就是教条化的政策宣读。还有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擅自更改教学内容,将形势与政策课程变成了学生例会或者主题班会,甚至以形势与政策课考勤情况作为大学生奖学金评定的加分项处理。原本承载着引导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r值被,形势与政策课沦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替身。相应的,大学生难以深度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则以功利化的态度来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程,上课出勤被认为是挣工分。被抽离了价值内涵的形势与政策课不论在辅导员还是大学生的课程价值认定谱系中都处于边缘化。毫无育人之功,徒显画蛇添足之效。

2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困境的解决对策

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③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目标的选择,所以,以切实有效的方法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1 增强课程设计多样性,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赢得大学生的信仰认同

感性认识是人类认知的逻辑起点,课程设计死板单一则影响课程感性吸引力,因此一门课程如不能唤起学生兴趣,则很难吸引学生深入探究其内涵与价值。所以,形势与政策课设计也应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承载内容。课程设计趋于多样性,形势与政策科课程教师要着力打造课程精品模块,激发大学生对课程价值的求知欲。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灵活性也表现在课程设计中,要考虑不专业背景的学生不同的兴趣点,有的放矢而非整齐划一。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学生培养目标,各学院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设计多样化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模块。但是要在追求课程设计多样化的同时,坚持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目标和育人价值,其内容设定的核心不能偏离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舆论热点,针对舆论热点结合不同学科大学生的知识积累设计相应的问题,提高大学生依据国际国内政策结合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同时,打造精品实践内容,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相统一,提高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文化的认同,并将这种认同提升为自信,从而坚定大学生在价值层面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

2.2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在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中实现价值观教育目标

高校现行的以辅导员充实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的做法是可行的,而且高校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大学教学、管理、服务的一线,是最了解大学生思想困惑,明细大学生关注焦点,洞察课堂教学盲点的教学和管理人员,优秀的辅导员都是能够兼任多种角色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之一。之所以出现上文所述形势与政策课程讲授缺乏现实性、趋于教条化的问题之根源是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辅导员专业化程度没有达到课程要求。什么样的辅导员才能够胜任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任务。2015年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给出了明确的标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运用理论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能力。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围绕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有效舆论引导,……敏锐把握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要解决学生关注的焦点与困惑,教条化的政策宣讲收效甚微,有效的教育要求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研究宣传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使大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3 完善教师发展保障机制,在全身心的育人投入中践证职业理想与价值

很多毕业生都将从事于辅导员工作作为留校的权宜之计,而非寄托职业理想与价值的终身事业。在兼任形势与政策课程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他们很少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多是在这一岗位上获取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就迅速脱离这一队伍,转任专职教师。这种高流动性直接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则要从教师个人发展上给予完善的机制保障,吸引辅导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寄托自身职业理想c价值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事业。工作中需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通过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并在职务和职称晋升上为他们开设绿色通道,让辅导员能够看到光明的职业前景,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专心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在全身心的育人投入中践证自身的职业理想与价值。

注释

①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0.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5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网络化教育 实效性

[作者简介]鲁俊海,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周正艳,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7-0189-04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的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特殊重要的职责。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它也正深刻改变着高校的育人环境,网络时代的育人环境已经演变成现实校园、社会环境和网络虚拟空间密切联系的新环境。这种育人环境的变化要求高校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工作者。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增强时代意识,主动、自觉地深入到网络环境中,充分利用网络时代新载体、新手段、新方法。积极拓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上的创新空间,从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尽管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各个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单一。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势与政策”课一般采用传统的单一模式,即课堂教学或开设讲座进行单一灌输教学,并且多数高校教学时间安排上多为双休日或晚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人为缩短教学时间。简化教育教学过程;课堂多为大课堂或集体讲座,因此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显得单一。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和参与性。这种状况也限制了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缺少师生间应有的互动交流,教育效果很难达到,教育的实效性较差。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创建教学网站、利用网络论坛、QQ、MSN、博客等新型网络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就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许多现实问题。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基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进行自主、灵活的学习。同时教师利用新型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的形势与政策问题答疑解惑。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重大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等活动,这样就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交流不够、没有时间安排学生讨论等一系列问题。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可以增加课程教学内容的容量

由于传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安排时间有限、教师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特点,决定了与课程的实际要求相比,教师所教的内容相对偏少,而“形势与政策”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同时国内外的重大时事也是不断地在变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效性,这种动态的、庞大的教学内容想通过教师在每学期几节课的时间完成是不可能的,而通过网络化教育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例如,魁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网站,以网络为载体构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与学习专区,教师将相关的教育教学文字资料、图片图表资料和影视音像资料等上载到网站教育平台。这样不仅丰富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内容,而且极大地拓展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空间。并且随着国际风云变幻。随着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突飞猛进,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可迅速进行更新,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这是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模式一般很难做到的。

(三)“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可以拓宽教育对象的范围

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模式主要以有限的课堂教育和专题讲座为主,这就使得教育对象相对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许多高校的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正常需要,特别是教师资源。许多高校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都处于相对短缺状态。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许多学校的教学课堂都是以最大容量来设置。专题讲座的对象更是动辄上千、上万的数量级。这种状况形式上看是教育的对象不可谓不“广”,但是,只能说是流于形式而已,且不说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的普遍存在,教学秩序混乱,其实这种教学的形式、方法根本不符合基本教育规律,更不用说教育的实效性。

而“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的实施就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在校大学生学习提供机会,而且也可为已经毕业的学生继续学习提供方便;不仅可为本校大学生学习提供机会,而且也可以为其他院校学生学习提供方便。实际上各高校甚至各个省市自治区乃至全国都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或者可以建立不同层次的资源共享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平台,从而为众多的受教育者提供较好的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网络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课堂集中讲授或专题报告是传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有其自身的特有的优点。我们要继续发挥。但传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缺陷与不足我们应该加以避免和改进。那么,我们就要积极发挥网络信息教学手段在形势政策教育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影视音像,拓展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网上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将传统的网下教育延伸到网上,它是积极探索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的一条有效途径,它要求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安排教学过程,认真组织实施。但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作用发挥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因此,我们不能用网络化教学简单代替传统教学,网络化教学只是

传统教学的延伸和完善。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化教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形势与政策”课传统教育方式仍将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只有坚持“形势与政策”课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有机结合、二者优势互补,才能有效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二)网络化教育要与课堂教育、课外实践教育相结合

利用网络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适当减少课堂教育的数量和时间,但是课堂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网络教育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学生学习选择的范围,但学生自主学习可能趋易避难,使得一些重要的、必须掌握和了解的知识被忽视,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成为网络教学的补充。一方面可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检查学生网络学习的情况。而实践教育也是网络教育难以替代的,它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亲身体会。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日益被网络取代的时候,加强课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广泛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调查与考察,适时的组织学生到有关的教育基地和教育场所参观学习。充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特别是充分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借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社会形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认识,提高形势政策教育的效果。所以,即使采取了网络教育的形式,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三)分散的多样性的网络化教育与统一、集中教育相结合

网络化教育是在一定的教师工作的基础上,学生一般自主灵活地选择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网络信息媒体学习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内容。所以,网络化教育一般具有分散、灵活的教育特点。尽管网络化教育使形势与政策教育从集中统一的“一刀切”模式,转变为分散的多样性教育;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从单词的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但是,仅有这种分散、灵活的教育还是不够的,分散、灵活的教育不能代替统一集中教育。统一集中教育包括教师定时定点的课堂理论授课教育、外请专家所作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和学校、学院、系部、班级统一组织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以及集体进行的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四)网络化教育和学校日常学生管理结台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是一项全面而又具体的系统工程,因此这一工作需要有关各方面积极协调主动配合。“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要与学校的广播宣传工作、班主任工作、辅导员工作、学生社团工作、学校的党团工作以及学校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针对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从而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呈现出全方位、多层面的立体态势,形成教育的“合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三、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管理领导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领导机制是“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能否顺利推进的体制基础。因此,必须确立领导体制,促进部门协作,加强规范管理,确立并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管理领导体制和相关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管理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具体可采取如下做法:确立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在学院主管、学生处(学工部)及校团委共同负责的体制。即在校党委的领导和宣传部的指导下,宣传部负责每学期网络化教育专题设置和主要内容的审查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教务处负责做好教学计划的编制以及课程教学的安排与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所在学院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日常管理以及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团委负责组织学生的实践教育活动等。只有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二)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制约“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当前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既懂“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工作规律、教学艺术,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新型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迫切。适应网络化教育的需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培训提高评估检查制度。首先,有计划地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学者举行讲座和辅导。一方面为一些教师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一些教师提高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创造条件。其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走出去进修学习、参观考察。以拓宽教师的视野。增长见识。再次,通过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授课教师之间定期交流教育教学体会与经验,统一落实教学计划,布置教学任务,这既可以弥补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对有限的不足,也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的整体效果。最后,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教学评估检查机制,通过定期的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的评估检查,全面客观地掌握和评价“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的教学效果,并定期反馈交流总结,从而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网站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创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网站正是适应了新时期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的新情况而采取的具体措施,这种网站是集教学、学习、交流、讨论等于一身的新型交互式教育教学平台。因此,不同于一般网站建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网上的内容要坚持主旋律,体现指导性。坚持主旋律要求紧扣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服从国家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的角度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源。形势与政策教育专网板块设置上一般可设立文字资料学习区、视频资料学习区、图片新闻、师生讨论学习区、论坛区、友情链接等板块。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将教学资料、教学课件放于网上以便学生学习;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于网上进行。部分教学考核也可网上完成。

(四)积极拓宽和畅通与学生交流的网络教育渠道

由于传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普遍以大班甚至以更大群体为单位组织教学,同时教学时间屈指可数,因此可以说教学中必须的师生互动交流环节很难实施。加之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多个校区分离,教师工作量巨大,所以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传统交流形式在客观上受到很大的影响。大学生们普遍感到找教师难。而教师因在几个校区来回跑,对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中网络化教育的实施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师生缺乏互动交流这一难题。除了上面提到的建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专网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BBS网上对话、MSN、QQ聊天、网络论坛、博客、电子邮件等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形式,积极拓宽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渠道,实施个性化教育,开展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网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在沟通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要体现导向性原则,针对一些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经常性、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靠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才能把这项工程建设好,才能有效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的科学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R],教社政[2000]10号。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R],教社政[2004]13号。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50-03

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形势与政策》课在形式上由讲座演变成一门固定的必修课程。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解读世情国情、热点事件,拓展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定位、师资保障、内容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尚不尽如人意,与“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通过对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促进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常规化,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面临的紧迫任务。

《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的矛盾分析

在教学内容上,课程教材系统性稳定性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灵活性多变性的矛盾 一门课的课程体系能否确立,关键在于该课程是否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容,课程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性和稳定性,《形势与政策》课程也不该例外。然而,形势与政策的内容一般是动态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性,需要紧密结合时事热点问题,这就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呈现出变动内容多、稳定内容少的特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多变性、动态性特点似乎难以满足课程体系的稳定性要求,所以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稳定与动态多变的矛盾。

在师资队伍上,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矛盾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职教师,从事党务、行政工作的中层领导,政治教育、法学等专业出身的兼职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多数是某一专门领域的研究者,相关专业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然而,《形势与政策》课却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于专职教师而言,只能说在涉及自己专业部分的讲授是合格的,涉及其他领域方面的讲授则未必合格。从事党务、行政工作的中层领导,经常能接触到各方面的信息,能较好地把握政策动态;学工干部与学生密切相关,了解学生思想,且这些兼职教师学科背景比较多元化,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把握形势与政策,但这些兼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专业研究欠缺,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能力和水平上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的提高。因此,专、兼职教师如何搭配,如何使两者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也是本门课程的一对矛盾。

在管理模式上,专管部门与协管部门职责分工的矛盾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管理基本上是采取由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协管部门多、专管部门少的特点。专管部门少表现在这门课程在高校很少是由一个专门机构,特别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单独管理;而协管部门多则表现在,高校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管理的部门众多,主要有高校的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这种由众多部门共同参与课程管理的模式,其优点在于可以齐抓共管,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但是,由于有众多部门参与,各部门不容易协调,彼此之间存在职责分工的矛盾,出现了相互推诿的现象,影响了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提升的路径寻求

结合高职院校特点,科学确定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参照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确定,既要尊重历史,更要着眼现实和未来;既要传递大量的信息,更要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和必要总结。因此,要科学分析教学内容:一是相对稳定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目的意义、学习方法、考核方式等;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势观、政策观与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在实践中对国内或国外产生重大影响,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和性质的典型战略思想和决策。二是变化较大的时事热点。主要针对那些受偶然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国际国内事件,党和政府召开的重大会议、出台的重大方针,还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以高职院校为例,合理搭建教学内容体系,三年的课程教学内容可做如下安排。在一年级教授《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理论,包括基础性的形势与政策原理,经典理论家关于如何认识、分析形势的论述,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国情国策等都是这一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今后用来分析各种社会事件、国际国内热点的主要依据。要让学生养成用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分析各种重大政策与形势的习惯,锻炼学生用基本理论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从而使课程具有稳固的理论支撑。在二年级进行现实环境的形势与政策热点的实际分析与引导。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都在不断演化着,这种变化及其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引起大众的集中关注,即成为形势与政策中的时事(热点)问题。通过讲授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零星的、分散的、肤浅的资讯,从而学会分析复杂表象后的实质问题,突出热点、讲透难点、化解焦点,同时让学生养成自觉分析热点问题的能力及分析当前时事的能力。三年级主要侧重实践教学。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各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三年级阶段学生基本都在企业参加实训,这就为《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教学增加了难度,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一阶段主要以“体验教育”、企业实训和社会实践为主,引导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现实联系起来,将课堂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走进企业,了解行业,走进社会,了解国情,让学生接触社会,主动思考,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学会多角度分析复杂问题后面的实质问题,促进知行统一。另外,应注重把行业形势教育融入不同专业对应的职业生活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形势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找出行业要求与自身的差距,让学生在企业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养成职业道德品质。

完善师资队伍选聘机制和培养机制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确保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高质量的基础。《形势与政策》课课时少,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觉得这门课更像是一次次零散的讲座,学生与主讲教师可能都不认识,带有一种“一次往”的特征。这种相对陌生的关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出现不自律的现象,正是这种特点,对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职称高、亲和力强、在学生群体中已经有良好口碑的教师应当成为《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选择。《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发展性、政治性,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不能就时事谈时事,更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事观和政策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还要有高度的敏锐性,能够在不断更新的时事中迅速找到最新、最适当的教学材料,因而对担任这门课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比较完备、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才能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要确保《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具备上述素质,需要完善《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选聘和培养机制。首先,要构建特殊的人才选聘机制,把好教师入门关。引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时,应制定特殊的教师准入门槛,强调政治信仰的坚定性,注重专业素质,同时要综合配置各专业方向的教师,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方向的教师,也要有经济学、法律、外交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使本课程教师队伍素质更高、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同时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其次,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培训,把好持续学习关。《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决定了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无论是教授,还是讲师,都要持续学习,只有持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教学信息。要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各种参加培训、学习、考察的机会,拓展他们的信息面和整体把握时事的能力;要为兼职教师提供听课、评课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再次,作为培养机制,还应包括适当提高课酬补贴、列为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之一、列为年度业务考核的优秀条件之一等等,只有让讲这门课的教师体会到讲这门课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肯定,高水平的教师才会为这门课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理顺管理模式 《形势与政策》课采取何种管理模式,关键取决于课程自身的独特定位。《通知》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定位说明,《形势与政策》课应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具体主管。因为它是高校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机构,其教学经验、师资水平都较高,由它来具体主管可以较好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这门课程具体的教学实践也说明,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主管,很难完成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但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离不开高校党团组织、学工系统等部门,这些部门也必须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实现这门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因此,这门课的管理模式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其他相关机构如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团委协管,并应使相关部门相互协调。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构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生动性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多实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反感纯理论的讲授。因此,探索新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首先,可以教育部下发的教学要点为主要依据,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采取专题式教学方法,即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不同专题,集中备课,在不同班级轮流讲授。在有限的课时里,可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与问题探讨式教学方法相结合,既要把基本形势和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用科学理论解释到位,又要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可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影视音像资料、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和空间。可采取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比如,教师设计场景,学生表演;教师给出案例或主题,学生分组举行座谈会;教师布置内容,学生站在教师角度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并轮流上台演讲等。这些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激励式教学方法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可将有奖知识竞赛、辩论、演讲、征文等活动运用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激励并发挥学生特长,这种方法在有经费投入时最好,没有经费采用加分作奖励,同样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次,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完成形势与政策教育是片面的,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课堂以外的场合,即参加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从中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促进个性发展。这种方法形式多样,比如,学校内的团日活动、社团活动、团课党课等;学校外的实地参观、社会考察、社区调研等。成功的实践教学,可以将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能使《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相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与时俱进思想的指引下,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不断探索、研究、产生新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体系,将会使《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越开越好,在帮助高职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大学生更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陆连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面临的矛盾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2(2上).

[2]王刚.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5).

[3]孙德江.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7).

[4]吕俊.浅议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2).

[5]黄振宣.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体系分析[J].教育探索,2009(10).

[6]王丽华.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二元制”结构内容体系简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