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例6篇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1

    第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我们教学的第一步。

    1、化学这门课已经给学生吊足了“胃口”学生都已经入学两年了,但是还没有接触过化学,对此学科会有一定的期待和好奇,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初三化学的第一课《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就会给学生展示一个新奇的新世界,让学生大开眼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学习化学会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得以提高,化学还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事物,等等,这样谈一堂课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被化学这一新的学科所吸引,她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去学习这门课程的。

    2、上完第一课之后,接下来的第二课的学习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失望,仍会给学生带来新鲜的事物,那就是演示实验。当你拿着各式各样的化学仪器走进教室时,学生的眼神都会变得亮起来,期待着会有一个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这样的一堂课也会非常成功的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的。用实验来吸引学生,是我们化学学科的一个法宝,在一年的学习中,先接触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在教室动手实验操作,之后再让学生进化学实验室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的学习走上正轨。

    通过上面的方法学生的兴趣都有了,但是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第二步:让学生有信心学习化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充分体现了启蒙性、基础性。初中化学的教学是对现代的青少年(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化学教育社会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运用“需要原则”。首先,选择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先引起学生兴趣;其次,在学生对这些知识已经掌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有点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再次引起的学生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最后再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此循序渐进。力争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的化学学习充满信心。

    第三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如关键的记忆法。要学好化学,记忆很关键。初中化学内容多而散,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应采取以下方法加强记忆:①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经验所进行的识记。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记忆,应理解“参加”的含义是完全反应。“守恒”是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再进一步理解得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改变。②要点记忆。对复杂的概念、性质、操作可概括成要点,使记忆的内容简单化。如过滤的操作,概括成“一贴、二低、三靠”。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归纳为“氢——灯——灯——氢”。③规律记忆。化学知识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应注意总结规律、发现规律。如学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后,总结出酸的通性;通过实验,总结出金属跟酸、盐反应的规律。这样,记忆就很深刻,运用就更灵活。

    第四步:打好基础。

    初中的化学就化学学科的基础,因此抓基础就尤为重要。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比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前20号元素等都是要求学生必须会,如果不会的话,接下来的学习学生就会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之间的共同语言就越来越少了,慢慢的变成差生。为了防止这样的学生出现,我们利用考试本来解决这个问题。每天的课前5分钟都是考试的时间,在前一天告诉学生要考的内容,考完一定要及时反馈,一般我们都在当天就反馈,通过每天的这次小考,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都了如指掌,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绝不赶进度,直到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才进行后面的学习。这样后进生的产生就减少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进度总是很慢的,到最后的总复习的时间就很紧。所以,现在我们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上学期应用。

    第五步:及时总结和反馈。我们教研组在教学中非常的注重及时的总结和反馈。总结分为课堂小结,作业总结,考试总结,实验总结,单元总结等,每一项总结都是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将每个班的情况进行讨论后,再共同拿出一个共同的方案,再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做适当改动和添加。比如,单元总结,我们化学课本中国共产党有12个单元,这每一个单元的总结形式都不同,比如第一单元我们就以道实验室做实验的方式进行总结,如果实验操作规范就一堂课通过,如果存在问题回到教室再强调相关问题,使学生即使出现了问题也能及时改进;再比如第六单元的总结,这是一个大单元,内容多且杂,学生每次都会在这里出问题,所以,这个单元的总结我们就会分两步,第一用知识脉络图给学生展示出来,再将各物质间的关系逐一讲解,学生边记边听,将所记内容当做书签放在第六单元的卷首,以后会一目了然。最后再强调一点,第六单元与三有关。第二用化学方程式总结第六单元,将所有的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组合用箭头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经过这样的总结学生的知识会掌握的很扎实。所以,总结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2

一、复习阶段,也不能忽视化学实验

初三化学由于复习的时间很短,在复习期间,学生很少有机会再动手做实验了。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不是真正的化学教学。学生们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已经对化学实验产生了兴趣。因此,没有实验的化学复习,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因此,在初三化学复习期间,我们化学老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些实验的机会。偶尔去一次实验室最好,即使不能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让学生重温以前做过的实验操作程序。笔者在复习期间,经常播放一些实验“微课”,也能够达到一定的复习实验的效果。

二、复习阶段,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三化学复习阶段,有些老师只注重化学知识的梳理、归纳,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的。其实,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比复习化学知识更为重要。笔者在复习“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一章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探究。他们通过泡糖水实验,发现并提出了很多疑问;他们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了很多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了“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的问题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提高了学生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初三化学的复习,第一轮大多进行单元知识梳理。由于距离中考的时间较短,课堂上复习的化学知识容量很大,节奏很快。成绩较好的学生还能够跟得上复习的节拍,但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感到很吃力了。这部分学生有时会产生厌学甚至放弃的情绪。如此复习,怎能高效呢?这时,我们老师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效果就会好得多。首先,利用多媒体梳理化学知识,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其次,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比较直观、形象,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能够用上,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如此复习,怎能不有效甚至高效呢?如复习第三单元“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时,仅靠空洞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可以让这部分抽象知识直观化,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四、践行合作精神,发挥集体备课优势

初中化学总复习通常按照单元知识梳理、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的顺序进行,课堂教学要求容量大,节奏快。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许多教师都存在困难或不足。尤其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初中化学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受到正规、系统的化学专业训练(即非科班出身)。虽然他们有着比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很想把学生教会、教好,但限于个人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等因素,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初中化学课程每周只有四节课(有的学校更少),每节课只有45分钟(有的学校是40分钟)的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有时就是一天的教学。”为了确保复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集体备课”在总复习中就显现出它的生命力。我校的化学教师,在总复习期间每周二集体备课雷打不动。大家坐在一起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研讨近几年中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精心进行选题和编题,真诚地交流自己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用集体的力量来提高全年级的化学成绩。实践证明:教师务实合作,复习效果提升明显。

五、实施分层复习,关注差生学习进步

初三化学复习课所复习的内容是刚刚学过的,许多学生对复习课有一种吃剩饭的感觉。而徐州市近几年化学这一学科在中考中分值只有60分,有的学生思想上越来越不重视,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越来越差。初三化学复习要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化,提高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一定要做到有效甚至高效。

初中化学总复习进入综合训练阶段,许多教师总是不加选择地利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或综合模拟试卷,让全体学生进行训练,根本不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和可接受性,学生完全被淹没在题海之中。结果也就出现了下列情形:基础差的学生根本不会或不做,中等成绩的学生疲于应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因试题的大量重复而渐渐失去兴趣。这样的复习课怎能谈得上有效呢?当然,更谈不上高效了。

在复习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基础的差异,采取分层复习。作为有责任心的教师,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以“扶”为主,为他们编制基础性的作业,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中等成绩的学生,简单、基础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鼓励指导他们解决一些能力题和综合题;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3

化学作为初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怎样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初三阶段,更好的完成化学教学任务是每位化学教师一直都在思考的重要课题。相比于机械、死板的接受式学习模式来讲,探究式实验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尊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学习探究当中。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分析

探究性试验教学强调的并非是向学生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要通过恰当的引导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区探究、掌握事物拥有的一系列性质与规律,并在此过程中,对各类事物的组成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探究中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化学学习体会,积累到更丰富的学习探究经验。通过探究学习学生的求真、创新精神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能够帮助其掌握更多、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其化学学习兴趣、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探究性试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操作

(一)探究性实验流程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讲,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开展不应一味的局限于学生,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好准备工作,重视与其他教师的互动交流,真正实现个体、集体备课的科学整合,学生也是如此,为了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应注重自主学习、他人合作的有机整合。重视师生互动与反馈,对实验重难点进行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完善法实验方案,最后要对各项教学、学习行为作出全面反思与总结。

(二)探究性实验操作

一是,要对实验内容作出全面了解,针对提出的问题来进行猜想假设,制定完善计划,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正式开展探究实验,得出初步结论,最后见反思总结。在此过程中,较为重要的还是问题的提出,对探究实验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比如,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如,我们的呼吸,可以提出与氧气、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针对水中散?_的洗衣粉,可以结合分子的扩散提出相关问题。

二是,加强问题分析,就是联系已学知识、现有经验做出大胆合理的猜测,初步确定探究方向。比如,针对怎样去除壶垢这一问题,就可以推测其中可能含有钙成分,进而运用盐酸来开展相关实验,结合猜想制定实验方案与流程,开展初步实验。

三是,从不同渠道进行相关资料、证据的收集,多角度观察物质,科学评估测量、观察结果。最后,对比试验过程与假设,在教师带领下,或者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进行总结归纳,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在此基础上分类概括整合知识内容,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此外,对于最终探究结果应给予及时评价反思,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改正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积累优秀经验,以此来从整体是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效率[1]。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注意事项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开展虽然在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应用中,为了保障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针对化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原则来讲,虽然一直在强调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并非是指要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了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实验学习中,应连接学生实际,结合其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与能力来选择与之相协调的探究课题,充分体现出现实性[2]。

二是,化学通常都拥有十分广泛的研究、实验对象与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新颖、多样化的探究性实验,以此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探究相关知识点,真正实现各知识点的有机衔接[3]。

三是,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化学教学来讲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盲目的依赖这一种方式,不论是从教学内容的符合程度来讲,还是教师、学生的精力时间来讲,都不可能单纯的通过这一种方式来完成所有的初中化学教学任务与学习目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应结合不同阶段的授课需求,采用更适合的方法,或者是将探究性实验教学与其他方式进行科学整合,以此来充分体现教学、学习的灵活性,大幅度提升授课效果,也推动初中化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4

1 深挖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弊端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教学理论下的课堂教学结构一直机械沿用"五环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自然也走不出这个僵化模式。而从"应试教学"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五环教学法"弊端也就逐步暴露出来,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 它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在这一模式的束缚下,教师成了课堂的"权威"、"中心",学生不过是盛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只有教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学的创造性, (2) 它违背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3) 它不符合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规律。初中化学教材是学生初次运用规律性联系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教材,所以它有自身的特殊结构和特殊要求。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应"三个面向".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探索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突出教材特点的新路来。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结构。

2 寻找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依据

"五环教学"的教学结构确实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了,新的教学结构亟待形成,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成过程中应遵守以下三条依据:

(一)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茧的决定》是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总依据。《决定》指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初中化学课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 围绕提高素质的目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体现质量第一,切实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改思想。

(三) 初中化学教材的特殊结构和特殊要求是初中化学课堂结构改革的现实依据。

3 设置台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目的是要破除僵化、死板的"五环教学"模式,建立起适合学生实际、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新结构,以期普遍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此,这就要求改革后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构必须具有灵活性、实用性,也就是说教学结构要适合教材实际和学生特点。

初中化学课型是依据教材内容划分的,而它的课程结构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来确定的,包括九种课型:绪言课、具体物质课、理论课、概念课、计算课、化学用语课、学生实验课、单元练习课、复习课。

(一) 绪言课:初中化学绪言课是把学生引入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是'开宗明义"的一课。

(二) 具体物质课:它在初中化学课中占重要地位。它突出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动手实验,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具体物质课的结构包括:质疑――观察、实验――阅读、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练习、应用。

(三) 理论课: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讲授时要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充分用实验、模型、幻灯、图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形成科学分析的学习方法。理论课的结构:质疑――讨论――分析――培养方法――运用结论。

(四) 概念课教学的重点是概念的形成和运用。概念课的结构是:概念的现象――概念的本质――分析对比形成概念――练习运用深化概念。

(五) 计算课:是通过有关化学计算知识的讲解与练习,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格式,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题的技能。

(六) 化学用语课: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一种工具,它是从属于物质及其组成、结构、性质和物质变化的一种特殊的思想形式,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发展记忆力和思维力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先分散、后集中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并熟练运用。

(七) 学生实验课:学生实验课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验课的结构包括:实验前指导:学生口述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操作、观察、记录;讨论、分析、归纳结论;利用结论研究新课题;完成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5

[关键词]学生经验;经验前测;问卷分析;初中物理

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可以从经验前测入手,通过问卷与分析,更好地把握学生经验,提出教学优化建议,从而实现精准教学。

一、把握学生经验,指向精准施教

(一)有效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经验

学生开始初中物理学习时,他们是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小学科学的知识经验进入课堂的。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并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经验起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采用教学策略,对学生已有正向经验进行有效唤醒和激活,并进一步强化、拓展和提升;对经验缺失的内容应重视依托物理原型,提供丰富的事实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成长经验;对于学生原有的错误经验则更应高度重视,精心设计富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让学生在亲历体验后,在反思与讨论中自省自悟,实现经验的改造。因此,有效的物理教学必须建立在教师了解学生经验起点的基础之上。

(二)初中物理的经验起点主要是小学科学

初中生物理学习的经验起点除生活经验外,系统的知识经验主要来自小学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以物理为主,且对初中物理“声、光、热、力、电、磁”六大版块均有涉及,教材设计了较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物理学习经验。但长期以来,乡村小学科学课程一直不被重视,科学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科学课被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效果缺少有效评估;教研活动和教学指导相对比较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普遍不重视……这些都是造成长期以来乡村小学科学教育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因素。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已由原来的三年级起始变为从一年级起始,教材共有十二册;小学科学在五年级进行全区统测调研,从教学评价改革入手,以“指挥棒”的形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我们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利条件。

(三)通过经验前测把握物理学习经验起点

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开始初中物理学习之前,究竟已经具备了哪些物理方面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哪些是正确的经验?哪些是错误的经验?还有哪些方面根本没有经验呢?学生的经验又会有怎样的特点呢?为此,我们课题组选择在初一学生开始物理学习前,以问卷的形式对物理学习的经验起点进行前测,同时对初中物理教师也进行相应问卷,了解教师对学生经验的把握情况。最后,是对学生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把握学生经验的现状与特点,为实现基于学生经验的精准教学提供教学参考和建议;同时对教师与学生两种问卷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一方面可以真实地了解教师把握学生经验的现状,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参考与支持。

二、编制师生问卷,实施网络调研

(一)问卷编制与实施

课题组编制的初中生物理学习经验前测问卷全部采用单选题的形式,以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衔接内容为命题点,以物理现象、实践操作或观点认识为载体,了解学生的经验起点。团队研究了小学科学教材与课标,经验前测问卷共62道选择题,涉及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的“声、光、热、力、电、磁”全部六大知识模块。2020年11月,课题组选择本区域七所公办初中的初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借助信息技术课堂进行问卷,共回收有效学生问卷1741份,实施了较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得到了第一手可靠资料。课题组同时对教师把握学生经验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请一线物理教师预测初一学生未学习物理时每一题的答题情况,将预测结果与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进行对比,以此了解教师对学生物理学习经验起点的把握情况,共回收本区域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师问卷101份。

(二)问卷回收与统计

课题组借助信息化研究工具“问卷星”软件,基本实现了后期数据的汇总与统计分析自动化和信息化,所有题目的选项分析全部由系统自动同步生成,每题可分区域、学校、性别、选项进行统计与分析,所有图表均自动同步生成,避免了人工统计的烦琐和错误,大大提高了实证研究的工作效率,大家也由此体会到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分析问卷结果,提出教学建议

(一)学生经验前测的问卷分析

课题组设计的学生经验前测问卷主要侧重于了解初一学生对将要开始的物理学习有了哪些经验储备,他们对与初中物理“声、光、力、热、电、磁”六大方面有哪些正向经验,哪些负向经验,哪些方面还没有经验,问卷的试题主要以学生身边的事实情境为载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调查。例如,在光学部分有这样一个选择题很能说明问题。按照物理教师的想象,照镜子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学生肯定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在101位初中物理教师的问卷反馈中,超过70%(选A和B的总数)的教师认为:至少有一半学生不学物理也能答对本题(如表1所示)。分之一,超过半数的同学都选了选项B。这一结果大大出乎初中物理教师的预料,教师对学生经验的预估与事实的差异,正说明了把握学生经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引发了我们对问卷结果的认真分析和对学生经验的深入思考。通过对整个问卷62道单选题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有了以下发现和结论。1.经验前测表明,学生经验有三大特点。学生都是带着各自的经验开始学习的,学生的许多经验对物理学习有正向作用,但同时也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学生经验仅是具体化和事实化的现象,缺少抽象化和概念化;二是学生经验是碎片化和片面化的,往往只是对事物某一方面的认识,缺少系统化和完整化;三是学生经验缺少逻辑性和科学性,往往凭直觉作出判断,缺少理性思维与分析归纳。上面小丑照镜子题目,有58.47%的学生都错选了B,就是因为学生平时照镜子时,镜子一般都是竖直放置的,因此学生平时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也是竖直的,学生仅仅记住了平时照竖直镜子的事实,并没有抽象化、概念化地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因此,当情境发生变化时(镜子倾斜),学生无法凭经验和直觉正确分析问题,错误也就在所难免。2.教师对学生经验的把握呈现明显不足。尽管教师都知道要尽可能把握学生的经验起点,但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都存在较严重的把握不足现象。在问卷的全部试题中,我们发现有超过一半题教师的预判和学生的问卷结果存在明显不符。如,表1中有超过70%(选A和B的总数)的教师认为:至少有一半学生不学物理也能答对本题,则是教师对学生经验的判断过于乐观;同时,也有很多题目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经验的判断过于谨慎和悲观。尤其是教学年限较短,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对学生经验把握不足的情况更为普遍。

(二)基于学生经验的物理教学建议

1.原型启发,激活经验,变式跟进,生长经验。初中物理教学要寻找能建构概念、发现规律的最佳实例,精心设计“原型活动”。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研究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学生经验,把握经验起点,精心设计原型活动。对小学科学课已做过的探究活动和实验,最好不要简单复制,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要寻求“有疑、有趣”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正向经验,补充学生的缺失经验。同时要重视基于原型的变式,只有在变式中才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把握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实现经验的生长,有效达成教学目标。2.三问三探,反思经验,思辨悟理,改造经验。初中物理教学要关注课堂思维的发展,要在“疑问、反问、追问”中层层深入,在“一探究竟、再探求证、三探求真”中逐步领悟,实现“三问三探,反思经验,基于经验,思辨悟理”的悟中学。特别要把握学生的错误经验,对原有的错误经验,要通过问题引领,设计层层递进,逐步进阶的探究活动,在反思、辨析、质疑、求真的思辨型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自省自悟,改造经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3.回归实践,运用经验,解决问题。初中物理教学要关注学以致用环节,体现“知行合一”。经验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知识和技能的习得都必须基于一定的实践和原型,在物理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掌握的概念和规律,还必须回归实践,适时运用,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其掌握情况,更能在运用中深化理解,拓展深化,实现升华。通过初中物理教学的经验前测,使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经验的特点与现状,为更好地把握学生经验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如何研究学生经验提供了实践样例,在汇总并分析问卷结果的基础上,课题组还就初中物理六大知识模块提出了“基于学生经验,实施精准教学”的系列化教学建议,既为我们团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支持,也为一线物理教师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白孝忠,盛建国.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互动式经验前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4):70-73.

[2]蔡峰黎.基于经验前测的初中物理典型光学前概念的引导策略[J].新智慧,2020(16):80-81.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142-02

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示范性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演示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建立物理思想、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但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重理论讲解、轻实验教学,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导致相当多的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演示实验就应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发挥其在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 强化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

第一,演示实验教学可让学生直观看见或感受到物理现象。学生在观察实验时,调动了视觉、听觉并动脑思考,这就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有关的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从观察中提出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教师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讲授物理知识,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先有了感性认识,进而在理解物理具体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这些理论知识时可更好地接受,促进理解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根据教学目的,应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规范、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示范,边讲授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说明。而学生在观察教师的实验示范操作的同时,可初步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从而培养认真、科学、严密的操作技能,为学生将来进行实验操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要重视演示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备课,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设计好演示程序,并做好课堂演示准备。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检查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并亲自操作一次或多次,注意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第二,在演示教学中要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三,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进程,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同时,在观察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分组实验来得出结论,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演示实验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传统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通常是由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坐在下面观看,学生没有动手的机会,这样就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又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的演示实验教学要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的同时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出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其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方法。如:在“电磁感应”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做演示实验前,给学生分发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产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第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优化演示实验教学。因为受安全性、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实验的客观因素的影响等,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使得一些实验效果难以起到相应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可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实验过程直观的演示给学生,其丰富的图像、图表和动画音效,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知更好的理解并记忆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的演示实验,应特别注重在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实验过程方面的演示(如液体、固体的扩散实验),还应注重在可见度低、不易观察且只能水平演示观察等方面的实验(如用铁屑的排列显示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

第四,讲解的语言要科学严谨。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严谨科学的语言描述、介绍实验情景和实验过程,并以规范的动作演示实验,切忌采用含糊的语言来描述实验现象,以免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造成不良影响。

第五,演示实验要灵活善变。演示实验要能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因此在教学中不要用演示模型来代替演示实验。除了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如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和设备的工作过程,可以用模型来进行讲解外,对于可用演示实验进行讲解的,如光的反射定律,教师可在实践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改进仪器,独自设计实验方案,以期让学生能在演示实验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反射定律,从而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六,实验后要反思总结。除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外,在实验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以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活化实验,并通过反思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从而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质量。一般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后,应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原理、反思实验方法、反思实验现象、反思实验规律、反思实验异同点、反思实验注意事项等。

总之,作为直观教学手段――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实验技能,逐渐培养其观察的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实验研究的能力、规范操作的技能,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建忠.重视演示实验 提高课堂实效[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