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例6篇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1

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不断深入,通过学习领会和讨论,特别是结合对学校机关工作和教学工作实际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影响及其深远意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风气正在武装部党支部盛行。通过前段的动员教育,参加报告会等活动,武装部党支部全体人员从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概念认识到意义理解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我们深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停留在对其理论的了解和认知,更主要的是付诸与实践。

一、求科学发展,是几代领导人几十年探索追求的目标,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早期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提出过“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曾经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过较快的发展。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粉碎后,曾提出过在2000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

科学发展观我们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二、围绕“育人为本方针”,结合部门实际,做好学用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学校武装部门和军事教学单位,既是学校机关部门,又是教学单位,如何摆正位置,更好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通过学习应该明确和提高认识。

(一)、落实机关党总支“科学发展,管理创先,廉洁高效,和谐机关”要求,以科技拥军为主线,为学校奠基良好的政治工作平台做出贡献

4年的光荣历史,为我校加强正治工作优势,扩大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起到了良好作用,一如既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赋予科技拥军以新的内涵,与时俱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1、提高思想认识,把军民共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科技拥军,是深化军民共建工作的基本途径。65319部队与学校始终注重发挥各自优势,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赋予军民共建工作新的内容。顺应时代的进步,我们率先提出了“用高科技知识武装部队,是时代赋予高校及广大知识分子的重任”的口号,并实施了科技拥军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举措。

我们要始终坚持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军民共建工作的重大意义,从长远建设上把这项工作纳入武装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全身心投入到位,率先垂范,坚持做到军民共建工作计划审定、军民共建工作任务部署,军民共建指导,等工作不断更新。协调各

基层单位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有专人负责具体工作,从而形成了上下统一、左右协调、职责分明的工作体系。

2、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军民共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协调部队和学校党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军民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军民共建工作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军民共建工作检查评比制度》等一系列军民共建工作的规章制度,把军民共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年初军地双方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共同研究制定军民共建工作计划,坚持做到了军民共建工作有规划、有制度、有检查、有评比、有交流、有表彰,使这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3、密切双方往来,增进学校和部队深厚友谊。

(二)、以军训为契机,上好第一课,坚持“共建共育,共同提高”,抓好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1、优化共育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军民共建和军训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针对学生和官兵的特点,提高理论层次,优化方式方法,讲求实际成效。学校与部队紧紧抓住“学理论坚定信念、讲理想无私奉献”两个基本点,坚持开展“四学四讲,共建育人”活动。

a、学理论,讲理想

b、学传统,讲作风

65319部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团队。学校充分利用部队的政治优势,把部队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每年都组织4000多名大学生到部队参观荣誉室,参观连队的内务卫生和军事训练,并认真开展“一日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部队的生活和我军的光荣传统,亲身体验到军人的艰辛和责任。学校组织大规模赴部队过“一日兵”生活共计18次,人数达3万余人。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校风、学风明显好转,学生的集体荣誉普遍增强。

c、学雷锋,讲奉献

在双拥共建中,双方始终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双拥共建工作轨道,共同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学校和部队的100多个学雷锋小组活跃在军营和校园内外,90%以上的学生自愿加入到学雷锋行列,好人好事层出不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d、学,讲纪律

在双拥共建中,双方把坚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学校号召学生学习无私奉献、勇于吃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先后请部队“前线英模报告团”、“老首长报告团”、“抗洪抢险报告团”等到学校作报告,使学生们感受到军人职业的崇高与伟大。

2、建立军事学科教育评估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到目前为止,军事学科建设发展很不平衡,尚缺乏系统的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和评估细则,使军事教育教学发展较为缓慢。在高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研究和建立军事学科教育评估体系就显得尤为主要。

高校军事教学评估是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学效果,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的国防观念和一定的军事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重要的措施保证。所以,建立军事教学课程评估体系,对于加强高校军事学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加强和完善军事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军事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门新兴学科,军事教育评估必须遵循《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以此为重要依据。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估环节,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军事学科逐步走向正规化和规范化。因此,军事教育课程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强并逐步完善军事学科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和确立军事学科在高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使军事课真正成为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素质教育课。

4、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军事教学是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教育者只有在思想觉悟、国防观念等方面提高了,并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才能担负起军事教学的重任,使教育者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要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组织军事教师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和国防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层次和教学能力素质等,一是教研部严格检查教案是否合格,并组织教师进行观摩试讲;二是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的老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经验;三是组织军事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积极撰写论文,编著军事课教材工作,有

效地促进了军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四是在教学工作中定期组织教师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制定措施。这样不仅强化军事教师的教学责任感还加强了教师的使命感;五是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集训、培训等活动,提高了军事教师的综合素质。

5、加强军事教学学科建设,不断促进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大比武郭兴福郭兴福教学方法军事体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8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a)-0207-02

“大比武”,它是我国军队在1964年举行的练兵活动,这次活动是群众性的,全国18个地区参与到演习过程当中来,主要以比武与竞赛的方式为主,声势浩大,参与的群众性显著,更广泛地推动了郭兴福教学方法这一主要内容。此次练兵、表演活动不仅创造了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训练历史上所传的“百日辉煌”,有效地提高了大部分官兵们的军政素质,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不止在军事领域,社会其他各行各业也引用此,进行岗位训练,影响了我国的国防理念,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历史性成绩。在这次“大比武”中,毛泽东、罗瑞卿等爱国人士倾尽全力,叶剑英同志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我为主”的方针,十分关注军事训练,极力地推荐郭兴福教学法,贡献独特而特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军事事业的迅速发展。

1“大比武”相关概述

大比武时期,在本研究中主要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轰轰烈烈的军事上的“大比武”运动,这次活动从空中延伸到海上,声势浩大,规模在国内前无仅有,对强化当时我国的军事技术、加快我军的军事现代化建设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许多同志及国家领导人观看了这次军事“大比武”,看完都赞不绝口,对“大比武”训练期间的训练方法也十分的认可。英国马利元帅也在北京军区参观了射击表演,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强大,不容忽视。他提出,不能再在中国的大陆上同中国人作战,是战争的一项禁律,因为中国有亿万军民组成的战争历史上纵深最大且很难突破的防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大比武”在国内外的军事领域中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2大比武时期郭兴福教学方法的产生及意义

郭兴福,生于山东邹平县一个贫苦家庭,由于家庭原因,只读了几个月的书,随后在1948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被分配到学校深造。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十分刻苦,当时十八门课,有武术、射击、战术及军事地形学等,毕业成绩优异,十三门优秀,剩下五门课为良好,光荣的当上了南京军区某师的军事教导营的一个排长,将分队的战术和技术训练了解的非常清楚,这为今后的教学方法的确定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之后,他的教学方法被李德生同志所看重,通过一起努力探讨、不断改进,逐渐确立符合我国军事训练强兵的重要方法,其中也非常注重实战,这方法吸引了叶剑英的关注,并决定调查研究此方法。他认为郭兴福真正用心地去领会了军委的训练思想,将军事思想、政治、技战术和作风很好的融合起来,是我国军队的楷模。他强调,无论是哪个军种、兵种的基层军队,或者全闰的民兵,得必须按郭兴福教学方法去训练部队。之后,罗瑞卿同志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大型举行全军的“大比武”建议,该建议受到毛泽东同志的同意,决定在全国18个地区分别举行,并委派贺龙、罗瑞卿和叶剑英等同志督促进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郭兴福教学方法是南京军区各级党员和领导干部们智慧的结晶,严格贯彻了“以我为主”的军事训练方针,最后引发了我国当时的“大比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军事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进程,在当时属于我国军事训练方针产生历史性转变的一种丰硕成果,同时,成为了我军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一座丰碑。

3大比武时期郭兴福教学方法中的军事体育思想

3.1“以我为主”军事训练思想

所谓“以我为主”这一观点首先是叶剑英同志提出来的,他认为,军事训练需要在我国自身已有的军队师资和经验的基礎上考虑问题,但是同时不能忽视我们的队友跟敌人,要有选择地去学期其他兄弟国家拥有的经验,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客观现实,将目标放远,着眼到未来。这个观念被郭兴福应用到他的教学方法当中,让军队和士兵认真着手于眼前和当下,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不忘研究苏联等其他国家的方法,跟李德生同志一起,不断钻研、分析和总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研制出适合我国军事训练的郭兴福教学方法,这方法随后被各支军队所沿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2“整体与局部紧密联系”军事训练思想

叶剑英同志曾言,郭兴福是真正的将军委训练思想领悟透了,并有效地将思想、作风、政治和技战术相结合,在多年的训练战斗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跟作风的具体体现,并号召当时每个军种、兵种、民兵与学校都按郭兴福教学方法来进行部队的训练,培养郭兴福式的教练员,掀起我国军事训练的一个顶峰。事实确实如此,郭兴福在训练当中,着重强调了只有真正扎实地把军事的单兵动作、技战术动作练好了,那将会成为军队当中的佼佼者和模范。

3.3“比一比赛一赛”军事训练思想

在军事训练中经常比一比赛一赛,让训练者随时保持一种认真学习的状态,提高训练的积极性,这是郭兴福教学方法中一条重要的训练要求。这也是符合体育教学方法的,用比赛的方式,巩固教学内容的同时,设置情景,将所学巧妙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让学习更加饱满、贴合实际,培养了一批批的军事尖子,带动军事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3.4“战术为经、技术为纬”军事训练思想

所谓“战术为经、技术为纬”训练原则,合理的穿插配当的原则,有效地将技术科目很好的服务于战术科目,以战术训练的需要为原则,合理安排技术科目间的配合,有计划的组织军队进行战术的演习,提升部队的共同作战能力。这在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中也常被贯彻,将训练的技、战术合理的配合起来,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好,此方法培养了一批批技术精湛、实战经验丰富的学子。

作者:王树龙

    参考文献 

[1] 李德生.恤郭兴福教学法到科技大练兵[M].国防大学出版,2001:141-145. 

[2] 李德生.叶剑英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6:340. 

[3] 汤家玉,张久石.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比武”始末[J].党史纵览,2003(2):4-8. 

[4] 仲华.论叶剑英对“大比武”的突出贡献[J].国防与军队建设史研究,2014(5):48-52.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 国防生 培养

国防生综合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或制约着我国国防力量的生成与提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工作。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国防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内容和程序,积极探索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方法,使国防生的培养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系统化道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1.充分认识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首先,加强国防生领导力培养,是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领导力、管理力是带兵者在领导活动中率领并引导被领导者朝目标前进的能力和影响力。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吸引和影响部属的能力,这是一名合格军事指挥员最核心的能力。当前国防生培养只在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虽然这些也是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组成部分,但并不表示具备这些素质就具备领导力。因此,把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领导力作为国防生培养目标明确下来,是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其次,加强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是改善我军干部队伍素质结构的实际举措。当前,毕业国防生大多文化基础扎实、科技素质高、思想观念新、进取精神强,但也存在军事技能基础薄弱、管理带兵能力不够强、基层实际工作能力欠缺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就是在培养过程中着力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为部队输送合格军事人才,不断优化我军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再次,加强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是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的助推器。建设战斗力强大的国防,既要有先进的军事理论、体制编制和武器装备,更要有一支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指挥队伍。

2.加强对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机构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推动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应成立顶层设计和全面协调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标准化教学制定、培养评估、服务保障等项工作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协调。与此同时,还应成立培养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最直接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招收选拔、军政训练、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为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另外,需要从驻地部队和院校中选调一些军政素质兼优、领导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干部充实到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其示范和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把国防生的综合素质潜能发掘出来。

3.突出发掘国防生领导潜能和实践锻炼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充分发掘国防生的领导潜能。将国防生的领导潜能作为内容列入国防生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及配合实践活动中来。针对国防生特点,制订详细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包括基本的领导能力、科技信息、人文素质、动手能力等。在第一、第二学年,主要确保所有招收选拔的国防生在每一学期都能接受到驻校选培办给予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指导建议。第三学年,主要记录国防生的表现和潜在性的数据,并对这些表现进行总结。第四学年,主要是指导国防生以及以他们的表现为基础,为每一位国防生填写一份详细的综合素质能力评估报告,作为组织考察和培养的重要依据。其次,要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由于提高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不只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要把每一个可能影响国防生成长的因素都充分利用起来。总之,将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工作深入到生活、学习、训练的方方面面,使国防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二、规范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程序

1.制定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当前国防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在《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中也只提出要培养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及身心素质的要求,但现有的国防生培养目标体系中并不包含领导能力的内容。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领导管理能力,就必须将未来战争和部队建设对军官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以及国防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将培养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我军未来的综合素质能力人才作为国防生培养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努力方向。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系统和规范培养,使国防生逐渐成长为未来战争和部队建设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人才,简而言之,就是学校要为军队的未来培养合格的综合素质能力人才。

2.明确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内容。依据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要求和国防生实际情况来看,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管理素养。这是成为领导者的前提条件,也是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最基本的内容。国防生是未来的军官,需要在政治素养、品格与价值观、身心素质、形象气质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在政治素养上,要求国防生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熟悉人民军队宗旨和光荣传统、热爱人民军队、有献身国防的思想等。在品格方面,应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军人思想道德规范为主。在价值观方面,应积极引导树立忠诚、诚信、奉献等价值取向。身心素质上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人格,具备坚强的毅力、自信等意志品质。形象气质上具有军人的仪容仪表、礼节礼貌、作风纪律、日常养成等。

二是信息技能。这是领导者获取被领导者或追随者信任和忠诚以及带领他们实现组织目标的技能。对于国防生来说,不仅要培养其一般技能,也要培养其作为军事领导人才的特殊技能。一般技能,是指完成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一般技能应该包括: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超强的记忆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现代办公能力等。特殊技能应该包括:人际交往技能、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监督执行能力、战略战术技能等。

三是领导方式。领导者在具备管理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去实际行动,要能够动用他们具备的一切素养,运用所了解和掌握的一切知识信息,综合所知道的一切方法为下属提供目标、方向和激励。培养国防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需要引导其将所具备的素养和掌握的技能运用到领导行动中去,并掌握相应的领导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包括:为下属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身先士卒、合理奖惩、培养和指导下属、善于用人、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等。

3.规范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程序。为保证国防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受到相应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训练,确保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序而渐进地提高,应该遵循四阶段培养程序。第一阶段:初始测试。按照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和内容设立一整套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开展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训练之前对国防生进行一次摸底测试,并以此建立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档案。经过测试,可以对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和潜能进行了解,分析每个国防生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清楚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实际状况。

第二阶段:制订计划。根据初始测试的结果,分析国防生现有综合素质能力水平与培养目标和标准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培养计划可分为培养阶段、制定阶段性目标、设置培训内容、安排保障四个方面。一般来讲,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可划分为基础性学习、针对性提高、综合发展三个阶段。制定阶段性目标,可以将总体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最后将这些目标串起来,以保证实现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总目标。设置培训内容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即在一定时期的培训内容要针对该阶段的培训目标;二是适应性原则。即培训内容的设置要考虑到院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要安排保障,具体又可分为组织保障和后勤保障,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要将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机构和人员身上,确保各项培训计划内容顺利有效进行。

第三阶段:实施培训。这是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计划的执行环节也是中心环节,培训工作的质量将决定整个培养的成效。借助目前的军政训练计划,将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训的内容融入军政理论课、日常训练和假期集中训练中;开展专门的综合素质能力知识、信息技能和领导行为方式的授课培训和专家讲座,对国防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借助日常管理活动的实施,对国防生在日常管理生活中的领导实践进行指导。

第四阶段: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是对一个培养周期(即国防生培养的全过程)或一个培养周期内的某个阶段对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计划实施效果的测评和总结。包括评估和总结两部分内容,评估主要依据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进行测量,从而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全程、全面的评估。

三、科学培养、实践提高,创新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方法

1.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正确引导。国防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直接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灌输,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誉观、业绩观;校园里的各种人文活动,如知识竞赛、科技咨询、学术讲座、文化培训以及社团活动可以增长国防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全面提高国防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国防生与他人和社会的联系,锻炼国防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是有效激励。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良好的人文文化氛围是使每个成员的进步都能得到赞赏,每个成员作出的贡献都能得到褒奖,由此激励广大学生为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不断进取。对于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来说,要积极发挥先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激励作用,创建积极向上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教育氛围,促进国防生健康成长。

三是行为规范。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全体师生认同的集体意识特点,对每一所大学在评定师生的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从而规范每名师生的言行举止,促使国防生形成良好的素养和行为习惯。校园文化中这些规范的内容,也是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要素,因此,利用校园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对国防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2.进行科学的教学训练培养。首先,强化理论课程学习。主要包括学习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各种军事理论、政治理论知识及综合素质能力理论的相关知识。理论课程学习一般有三种教学途径:一是通过非专业性的科学文化课和公共政治课,以及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较紧密的选修课程,提高国防生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二是《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中规定的军政训练课程的理论课程部分,这些课程包括了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理论内容,为国防生熟悉军事领导科学、军事工作的特点以及将来从事军事指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三是邀请综合素质能力培训机构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国防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理论和综合素质能力培训专题讲座,帮助国防生了解综合素质能力的基本原理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基本方法。

其次,突出实践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管理技能训练。军事技能训练主要是指通过日常训练或假期集中训练的方式进行规定的军事基本技能的训练。日常训练以军事基础知识学习和体能训练为主,一般安排在早操、课余时间或者体育课进行。假期集中训练一般安排在第一、二、三学年末实施,以军事训练和部队见习为主。管理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文体活动,如文艺活动、体育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培养国防生的洞察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丰富国防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其健康的成长。

3.通过丰富的实践锻炼提高。要使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就要积极为国防生提供多种实践锻炼的条件和机会。一是日常管理实践。通过实行模拟营连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国防生主体作用。连、排、班的骨干(领导者)由国防生轮流担任,负责本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对国防生骨干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和指导,促使国防生在担负值班任务、组织训练和集体活动中,不断提高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4

【摘要】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不但要面临战争的高风险,还要面临部队、家庭和社会应激等诸多问题,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近年来一些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发现军人尤其是战士的心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一些重大事故、恶性案件、非正常死亡多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个人战斗力和部队内部的安定团结,从而影响部队整体战斗力。因此,重视军人心理健康,提高军人心理素质,加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军队面临的严峻课题。这一点在军内已基本达成共识。

本文对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综述如下。

一、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1军人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其基础心理健康水平不同于地方人群,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王焕林等采取分层抽取全军所有军、兵种的现役军人19662名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获得了我国军人SCL90常模。结果显示,军人SCL90总分为144.10±43.20,其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地方人群(P<0.01)。原因为军队的主体由作战及训练部队组成,其军事行动强度大、机动性强,并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其心理紧张度亦随之增高。有调查显示,军种、兵种、性别、文化程度、军龄、职别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陆军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海军和空军;军官的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军人常模,士官其次,士兵最低;女军人普遍比男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文化程度低的兵比文化程度高的兵、新兵比老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问题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躯体化、焦虑、抑郁等方面。

1.2生活环境可明显影响军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由于职业要求,军人常驻扎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如驻新疆部队,由于新疆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相对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兵营生活相对艰苦,交通及通信相对不便,更易有孤独苦闷的感觉,加上训练强度高、作风纪律严、任务重等,更易出现压抑、情感脆弱等心理变化。张志斌等分别于1993年、2003年两次用整群抽样与分层流调方法,对驻疆2180名及2984名官兵进行SCL90测试,结果显示:驻疆官兵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李斯特、任中文等分别使用SCL90对驻边防军人进行测试,发现9项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

1.3特殊作业环境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例如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舰员长期生活在舰艇环境中,由于舰艇环境相对密闭、狭小,人际交往局限,性别单一,存在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空气污染、睡眠饮食无规律等诸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加上舰艇人员的执勤、训练任务较紧张,给舰员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多项调查显示,舰艇人员的焦虑状况显著高于焦虑自评量表(SAS)国内常模,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地方常模和军人常模。近年来特殊作业环境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已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4军事应激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军事应激是在特殊军事活动环境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绪状态,是军人通过对军事活动环境和军事活动形式的认知评价而产生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和平时期军事应激主要包括军事演习、特殊条件外训和应急突发任务。作者曾对驻疆高原边防及应激上山战士SCL90测试,结果显示,驻疆官兵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说明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卫生状况比一般人群和平时军人差。主要表现为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

1.5特殊社会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特殊社会环境同样会对军人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入伍适应期,在短时间里战士要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军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都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突然的、剧烈的,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李国华等对军人精神卫生及精神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战士入伍后6mo末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入伍时;入伍后2a末的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入伍时。说明新战士来到部队后,由于对军营环境的不适应,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又如少数干部管理方法简单生硬,使一些官兵思想负担过重,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孤僻和单亲家庭的战士,极易产生孤独寂寞、抑郁等异常心理。再者年轻官兵大都从学校毕业不久,文化程度高,上进心强,期望值高,但心理承受能力差,遇挫折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1.6家庭因素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家庭结构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完整合理的家庭结构,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养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相反,缺陷的家庭结构使子女缺乏亲人的呵护、关心和教育,其子女的人格、自尊心、个性、气质、品质等的形成和发育缺乏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导致心理发育受到挫折,甚至出现严重心理障碍,这在家长闹离异的过程中表现得格外明显。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部队中父母离异的战士也在逐年增多,父母离异的战士,由于家庭环境和生活特殊性,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战士入伍前长期生活在畸型的家庭环境里,养成了孤僻性格,极易出现心理问题。(2)婚恋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有文献对1000名战士的调查显示,对恋爱问题感到烦恼者314名(31.4%),见不到女朋友感到烦恼者267名(26.7%)。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青年军人恋爱受挫比一般青年更多,挫折感更强烈、更持久。一旦恋爱受挫,就会使他们感到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失望、自卑、忿恨等强烈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平缓下来。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因婚恋受挫而给青年军人带来的精神压力呈越来越大的趋势。(3)家庭后顾之忧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亲属下岗、子女入托上学、夫妻分居、转业或自主择业后的工作去向问题也困扰着军人。军人大多是家中的顶梁柱,子女抚养、入托上学要操心,父母年迈或有病需要照顾和护理,家务琐事也要分心去料理。一些军人夫妻分居两地,不能经常沟通感情和互相照顾,生活多有不便。沉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军队生活和繁重的家庭负担,往往对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可见,军人较一般人群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逐步改善不良环境因素对其心理状况影响的同时,也必须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将起着重要作用。

二、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健康教育被认为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的工程,我国军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1政策保证方面。近年来,从总部到部队基层,对健康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1992年三总部下发了《军队健康教育方案》(试行),部分军区还制定了《军区部队健康教育工作规程》,各单位在完善机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政治部还结合部队情况编写、下发了干部和战士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新疆军区开展了心理专家下基层活动,组成讲师团,深入所属部队巡回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队官兵心理学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

2.2军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强烈。部分单位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对海军某部302名官兵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显示,72.5%官兵有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需求;海军后勤学院的450名来自部队基层单位的学员把心理咨询列为健康需求的首位。可见,基层官兵对心理健康教育较为重视。对部队官兵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的调查显示,他们对健康教育活动的追求已趋于丰富多彩。因此,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间、地点、环境及对象的不同,不断改进传播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角度和形式,充分利用图片、模型、实物标本、幻灯、录像等形象直观的教具,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广泛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这与健康教育实施原则是相符的。

2.3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军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力,进而促进军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高战斗力和应激能力。当前,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全军各部队蓬勃开展,军人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广大官兵的认可和欢迎。但是,部队进行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部队把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场运动,开始劲头很大,搞得热热闹闹,但坚持不了多久就销声匿迹了,结果难免使教育活动虎头蛇尾,效果欠佳;有的部队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弄不清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还有的部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青年军人的心理特点,也没有考虑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结果广大官兵对心理健康教育不感兴趣,致使教育起不到实效。调查发现,72.1%的官兵认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部队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

2.4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现状。在总部的支持下,2001年以来各军医大学开展了短期师旅医院兼职心理医师培训,培训了一批兼职心理医师,各大军区也自行培训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骨干,这批骨干在部队的心理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部队点多面广,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根本无法满足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而且,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通过这种以授课为主要培训方式进行的短期培训,无法满足部队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查发现,经过培训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回到部队后真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并不多。这种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模式可能存在较大问题,需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目前全军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参训人员见习、实习和实践机会很少,培训目标不明确,各个培训点的培训内容不统一,培训形式单一,加上培训时间短,参训人员较多,这样的培训实际上只是一个心理健康理论和知识的普及培训,参训人员学到的更多是感觉层面的理论知识,这样的知识很难与实践结合,无法达到应用的目标。很多参训人员回到部队,面对基层部队的实际情况,对军人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不知道从何下手,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因此,目前在部队开展军人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就是探索新的适合部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选拔素质较好的骨干,到院校进行足够时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掌握部队心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这是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先行。杨国愉、冯正直等在多年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整合培训模式的“一、二、三、四、五”模式,即一个目标:培训部队实用型心理工作骨干;两个关键:理论与实际结合,院校与部队相结合;三个阶段: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培训阶段、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培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应用实践阶段;四种途径:理论学习、实习操作、临床见习和部队实践;五项内容:心理健康的评估和心理档案建立,心理障碍的识别与诊断,军人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报刊,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并将此培训模式初步应用于部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建议与展望

总政治部在《关于加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加强现代化高科技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军官兵不仅要有过硬的军事技能,同时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军人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全军“三化”建设,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可见加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在此提几点建议。

3.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环境、军营环境对军人产生的压力日益增大,应激源不断增多,军人对心理卫生知识的需求显著提高。因此,军队健康教育内容应相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力求将有关问题讲深、讲透,特别要侧重于心理保健、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指导。

3.2突出心理训练。军人的心理素质不仅会影响到平时的训练与工作成绩,还会影响战时的部队战斗力,甚至影响到战争结局。所以,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心理训练内容。通过职业心理选拔,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训练中模拟高难度的战争条件,逐步稳定战士的训练情绪,并指导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等措施,可有效地培养他们英勇、机智、果敢的优良品质。

3.3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针对战士,基层干部也应该认真学习心理卫生知识,真正掌握战士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心理特点,在基层管理工作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取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3.4编写适合部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军队系统应组织编写紧密结合官兵实际,满足官兵真正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普及资料,真正把健康教育理论策略同军队实际相结合,形成一套实用的教育模式,制作出一批优秀的教材,基本做到因人施教。军队各级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班,尽快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强的健康教育指导人员。1994年~1998年第23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以自编的《军人精神卫生保健常识》一书为教材,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7期精神疾病防治兼职医师培训班,1998年卫生部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4期精神疾病防治兼职医师培训班,分别培养出一批精神疾病防治骨干,对于缓解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需求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焕林,孙剑,余海鹰,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38

[2]陈继军,武雪冰,刘清波.用SCL90、EPQ调查某部队神经症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112

[3]蔡丽萍,刘少壮,王琼.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89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5

我是2017年度从武警部队转业的干部,根据省人社厅的统一安排部署,于2017年8月6日至2017年8月12日,在昆明市海鸥宾馆参加省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适应性城中培训班。这6天来,省军转办的负责同志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云南省军转安置形势与政策》、《云南党政机构设置与职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浅谈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公务员管理》、《军队转业干部职业生涯设计》、《集体党课》、《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兼谈国际政治格局》、《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扶贫》、《地缘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一带一路的时代解读》和《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若干问题》。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收获颇大,使我在政治上有了新的进步,思想上有了大的转变。我始终按照学员手册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主要收获

(一)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部队转业干部,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面对转业,我也曾一度的痛苦过、难受过、彷惶过,但是这次的培训,使我受益非浅。今天,我们还是年富力强的一代,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所以不能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应该重新振作精神,要把在部队长期养成的铁一般的纪律,过硬的思想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带到地方的工作之中,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继续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拓宽了视野的广度。

通过学习,使我感到自身知识储备、思维观念与适应社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了让军转干部尽快地掌握为履行职责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为今后工作做好准备,省人社厅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专门安排理论层次高、工作经验丰、研究成果深的专家教授给我们授课,让我收获颇丰。贺琳凯副教授的《一带一路的时代解读》,让我深知当前世界下在发生的复杂变化,而“一带一路”的建设恰好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既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又体现了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和美好的追求,让中国更好更深度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因此“一带一路”的实施,也彰显着一个大国崛起的时代精神。

(三)增强了工作的自信心。

曾经的部队生活,成就了我不怕挑战、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性格。尽管如此,封闭的部队生活使我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其它社会情况了解得不够透彻,总是会以为自己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在培训班里,专家教授们多次从心理调适、生命的意义、日常工作方法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解惑、指导,帮助我对社会对工作有了新的了解。特别是师职军队转业干部、省人社厅副巡视员、直属单位党委书记张增利和优秀转业干部、省考试中心主任李伟所讲解的《军队转业干部职业生涯设计》,让我对今后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从主观上讲,是要实现好心态的转变,即从一名老兵到“新兵”的转变。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正确的定位,心甘情愿、脚踏实地当好一名“新兵”的态度,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融入新的集体和团队。必须不断的跟上时展进程,及时的用新型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才能真正做到一个善谋敢做的人民公仆。

二、存在不足及下一步打算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6

根据省司法厅的统一安排,我年月日至3月31日参加了年省司法系统军转干部岗前培训。对我而言,此次培训如同久旱后的一场倾盆大雨,让波澜的心情得以平静,让紧缺的知识得以补充,让模糊的前路变得清晰。

一、基本情况

此次培训共设置了18门课程、6个讲座以及2次参观见学。培训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针对性强,既有监狱管理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如何做好监狱工作、人民警察礼仪等方法技巧的传授;既有对国家大正方针的解读,也有对我省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情况介绍;既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进行政策宣讲,也有优秀司法工作干部谈体会、传经验。

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讲,勤做笔记,跟随着老师的思维走进一个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在思索中豁然开朗,在与同学的交流探讨中共同进步。

二、主要收获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各位领导和专家的精彩授课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一是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身份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也有一个适应过程。此次培训正好帮助我顺利渡过适应期。通过学习培训,让我放下包袱,带着平常心、自信心、进取心轻装上阵,为今后走上新的岗位打牢心理基础。

二是掌握政策,找准定位。过去对地方的一些政策不甚了解。通过培训,我全面了解了军转安置形势和政策、党政机构设置与职能、法律和法规、监狱管理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这对找准自我定位,规划职业生涯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新的工作岗位对军转干部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培训,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增长了我在司法行政、人民警察法、刑法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了对监狱管理学相关理论的了解。这些课程及时弥补了我知识结构上的短板,为我更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几点体会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对于今后如何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怎样走好新的征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己。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就必须勤于学习,勇于学习,善于学习。要尽快熟练掌握所在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广泛而系统学习经济、法律、现代管理、现代社会学、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此外,还要注意时事政治的学习,掌握当今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研读一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的研讨文章,不断提升思维层次和写作能力。

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锤炼自己。要保持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从身边最具体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要保持军人顽强进取的精神,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锤炼自己,通过实践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