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生管理范例6篇

中专学生管理

中专学生管理范文1

[关键词]柔性管理;中专学生;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0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基本秉承“刚性管理”模式,着重强调外在的规范,主要通过各项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形成有序的行为,体现管理者的意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呼唤一大批能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创新人才。刚性管理模式那种带有强制色彩的管理思想不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自我潜能的开发。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这种以人为本、创新至上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学校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柔性管理应运而生。

1.柔性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1.1柔性管理的概念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过分强调以规章制度为本,是一种机械的、非人性化的管理,只强调遵守和服从,否则便给人以惩处,带有强制性,其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柔性管理是指根据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而建立的人格管理模式,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识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究其本质,强调以人为本。

1.2柔性管理的特点

柔性管理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组织权力的影响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成文的规章制度、标准管理的程序文件等,而是依靠人的心理过程,依赖于从每个人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而只有当组织规范变为个人的自觉认识,组织目标变为个人的自发行动,这种内在驱动力,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柔性管理理念认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在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学校组织的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2.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

2.1学生正值成长阶段,缺少关爱,性格叛逆

大部分中专生家庭状况普通,父母忙于谋生或文化水平较低而忽略或无力对自己的孩子关注和教育,致使孩子形成或多或少的学习和生活陋习。他们大多数是读完初中就进入中专学校,处于人生思想走向成熟的“90”后学生,性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个人意识强,参与意识强,叛逆意识强。但学习基础较差,初中毕业步入职业学校,他们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面对社会的眼光,年少气盛的他们很希望获得社会、家庭与学校的认可。

2.2学生自控、识别和自我管理能力差,价值取向多元化

大多数中专学生自认为离开了家庭,不用在父母监护下生活,可以独立了。客观上,职业中专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思维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依赖性较强,加之阅历较浅,生活经验不足,大部分学生辨别是非和实践能力不足,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沉迷网络、盲目攀比、更严重的是选择逃学、旷课等,对未来很迷茫。价值观念现实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价值标准功利化成了他们突出的特点。

3.柔性管理在中专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基于中专生具有新时期的特点,他们越来越抗拒刚性管理的束缚,部分偏激的中专生面对刚性管理甚至会产生过激反应。为此,要加强对新时期中专生的管理,采取柔性管理势在必行。

3.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发挥情感凝聚作用

具有现代的我行我素的独立意识的中专生来说,内心是复杂和脆弱的。他们希望社会容纳他们,能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来施展才华;同时他们又面临着中专学历较低,在社会激烈竞争处于劣势的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正确认识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所面临的困境,给他们以关心和温暖,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人文关怀。柔性管理的精髓是“爱人”,爱就是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竭尽全力为学生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管理者

要善于倾听实情,真实的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要真情投入,用真情打动人,用真情感化人。对于中专生这一特定的群体,他们缺少的是尊重、自信和关爱。我们管理者只要对学生采取信任、尊重、关爱的态度,那我们的教育就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学校管理者只有具备这样殷殷爱人之心,才能形成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学校管理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3.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发挥柔性管理的激励作用

让每位学生走向成功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大教师必须转变“以教师为本”的观念为“以学生为本”。现在的中专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并有较强的、独立的人格意识,不喜欢接受命令式的管理,更反感管理者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而柔性管理注重的正是对学生的情感感化和内心激励作用,这种非强制性和非权力性管理的影响力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精神激励作用。首先,可以增强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使他们有种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全面了解学校的情况,从心里接受和认可学校管理的决策和目标,从而把外在的规范内化为自觉遵守的行动。让学生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习任务,自主制定计划,实施自我控制,实现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完善。这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调动了学生自觉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实施柔性管理

中专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追求的不是高的升学率,培养学生创新的人格更为重要。创新的人格是有个性的,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塑造成了整齐划一的统一样板,则是教育的悲哀,违背了教育的原则。教师应象雕琢根雕艺术品一样,缘其自然的本质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有利于社会的“个人”。特别是对于盲目狂奔,只希望挣脱束缚和颠覆的职业教育的中专生。有时候,学生的“无知”便是“无畏”,更善于想象和思考,往往是创新的源泉。教育的任务即在于唤醒人的自由意识,去发掘本身的潜能。中专生需要学校从管理制度到态度具有民主性和宽容性,以使中专生的发散求异思维能得到鼓励,质疑问难能得到善待,想入非非能得到宽容,即使是离经叛道也能得到理解,扬长避短的特殊要求能得到“绿灯”放行。符合教育规律、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有利于中专学校在社会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4创设柔性管理的环境,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是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管理目标,也是柔性管理的最高体现,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学校管理者有必要向学生传达学校已形成的一套清晰明确的价值系统,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认同它。学生对学校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和目的,有一种相对共同的要求和想法,并自觉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意识追求。应该注意的是在强调学校的共同价值“共同性”的同时,必须承认学生个体价值观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对这种多样性、差异性,学校则应采取一种宽容、谅解、包涵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实现学校组织的价值观的过程就意味着肯定、尊重个体价值,意味着个人的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个体的价值选择与学校的目标追求结合起来,学校组织的共同价值目标才有吸引力。而以学校的共同价值目标推动一种生动活泼、健康向上,人人心情舒畅的校园和谐氛围的形成,发挥价值在学校管理的导向作用,是柔性管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总之,刚性管理是学校传统管理的主要模式,刚性管理使人服从某种管理模式和规范,而不是面对具体的作为个体的人,不能很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样容易导致机械化,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效果不佳。特别是对中专生这一特定的群体,管理者更应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人性化。而柔性管理正好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但是也不能因柔性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就废除刚性管理或取代刚性管理,因为一个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单位或群体,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会因此失去立足点。因此在管理实践中,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应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互补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所以,刚性管理是基础,是前提,而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润滑剂”,是刚性管理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郑勇.论柔性管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教

育探索,2004,(5)

[2]王玉丰,刘小刚.浅析柔性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2011,(4)

中专学生管理范文2

关键词:学校管理 问题 对策

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影响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摆在各中等专业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特点

1.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

大部分中专生对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概念模糊,他们对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若明若暗,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所以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有一部分学生道德意识也较差,凭个人意气用事,唯我独尊,抽烟、酗酒、追星、扮酷现象随处可见;还有部分学生缺乏艰苦创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贪图安逸,追求享受,图慕虚荣,不思进取,生活上过于高消费,在他们身上找不到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2.求知主动性差

据社会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认识不足,学习上缺少压力和动力,大约有80%的学生不明确学习的目的,不知道将来自己在社会上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设想,学习缺乏方向性。有50%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学习,求知的主动性差,上课睡觉、旷课现象严重。

3.心理承受能力差

部分学生内心空虚,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问卷调查表明,大约有20%左右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原因,使性格内向的学生感到精神郁闷,情绪低落,空虚孤独,听不进家长和老师批评劝告,不能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失败与挫折常常苦闷,忧虑抑郁。一部分外向性格的学生则争强好胜,感情用事,常以暴力改变压抑心理,一些看来平常小事则诱致打架斗殴。对学校、老师批评教育不以为然。

4.不良习惯与日俱增

中专学生一般在15~20岁,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心灵上的迷乱期,自我约束能力差,旷课、逃夜、打架斗殴、、考试作弊、无理取闹、敲诈等恶习和违法犯罪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不健康录相、书刊、网络的影响,面对不良诱惑,容易模仿跟风,容易造成价值取向的倾斜、扭曲。

5.就业焦虑感尤其明显

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使得中专生一入学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负担,对就业产生焦虑的心理,这也是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去学习的主要原因,所以对学校的管理产生消极和逆反心理。

二、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1.伦理化管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根本途径

伦理化管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培育师生双方共同认可的伦理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以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以学生主体自律为主、管理者监控为辅的管理模式的动态过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20%,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建立伦理化管理机制,使学校的规章制度得到师生认同。学校管理纪律成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动,学校要利用伦理化管理,在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伦理化管理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形象,尽展人格魅力,扩大学生的社会影响力,为将来就业开辟途径。

2.构建学生素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人才素质要求多元化的发展,过去传统的以学历、档案为主来评价人才的方法不能把人的能力、个性、潜能、职业倾向素质等素质全面地反映出来,不能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因此,传统的评价人才的方法已不再适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评价必须向科学化、标准化迈进。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导向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发展性原则。评价的指标体系表现了学生素质发展的进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变化,尽全力帮助学生“角色”定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鼓励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努力。

3.以市场需要为中心拓宽就业渠道,彰显人文关怀

学校教育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彰显个性,鼓励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培养自己。在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又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网络,及时准确了解市场动态,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对加强学生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加强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政工干部队伍要具有管理学、心理学等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校规校纪,合法、合情、合理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要想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双向思维,不断参加业务学习,努力打造一支有威慑力、有说服力、有魅力的政工干部队伍。这对推进学生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5.建立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石。

如例会制。每周一次的学生干部总结例会。每周一次的班级班会制;每月一次的学生管理通报例会制。学生个人操行评定制、奖罚制、先进班级和文明班级考评制、学生先进个人考评制、文明宿舍考评制。星级学生评比制、学分制,等等。

6.加强学生法制教育

通过专题讲座、板报宣传、问卷调查、党工团活动等形式加强有关教育,如《中专生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规范自己的行为。再如,组织学生学习《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并定期通过放映有关内容的教育影片,开设知识讲座,举办图片展,开展辨论、演讲、征文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校工作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校才能在严峻的挑战中破浪前行!

参考文献:

[1]略论伦理化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绩效.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

[2]素质评价模型及其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9.

中专学生管理范文3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数控技术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技术。现代加工技术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所以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根本上决定着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数控机床的熟练操作、工艺编程、维修维护、安全调试及车间生产与技术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目前推行“2+1”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参加“工学交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对于实习生的管理,需采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的模式进行,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做好实习生的管理工作,为数控相关企业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工学交替呈现出实习过程有组织化、实习场所专设化、实习内容项目化的发展趋势。使职业院校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初步角色转换,是顶岗实习活动一贯的内在要求。

我校数控专业强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工学交替期间,实习学生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适应工作环境,熟练工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实现初步的角色转换。

工学交替期间学生角色转变中的问题

在实习中,角色转变中的问题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管理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实习认识上的偏差。顶岗实习的目的不明确,对顶岗实习的效果有怀疑,以致影响到工作情绪。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实习,学生和家长都觉得学生年纪还小,不适合到工厂去。

二是工作角色模糊。学生对工作的权限和工作流程不清楚,协作意识差,引发协作失调。

三是对工作规定意识淡漠。学生在工作场所行为举止随意,容易引起工作秩序混乱。我校数控班的两位同学在数控厂房实习时哄闹,扰乱了工厂秩序,差点出事故。后来在学校的教育下,两人做了较深刻的自我检查,在每人被罚款200元的前提下,才得以继续实习。

四是主动性和责任感不强。学生工作中不能集中精力,低级失误比较常见等。在工作中出现费件,增加生产成本,也使师傅的奖金受影响,容易激发学生和师傅之间的矛盾。

五是学生对企业的期望值过高。见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心理落差过大,且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劳动强度。

以上问题实质是青年学生心理和行为表现与实习管理环境的冲突。由此可见,做好工学交替期间学生管理工作是使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实现角色转换的关键一环。

工学交替期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

1.依赖性强

现今的学生从读书第一天起,都一直被关注、被设计,真正能自己作决定的机会很少。同时,今天的学生入学前生活环境宽松,生活条件优越,在日常生活中也习惯于依靠父母。工作场所的杂务不善于主动去做,遇到问题不愿意动脑,责任意识弱,依赖性强。这就导致学生办理简单工作习惯听从,从事复杂工作容易畏难。如我校数控1010班实习场地在郊区,学生全部住在厂里。实习初期宿舍杂乱无章,学生晚上打牌玩游戏到深夜,影响了其他工友的休息,被投诉很多次,遭到厂家的多次批评教育。后经过厂家与学校反复教育,这些现象基本杜绝。

2.个性突出

由于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一般在家庭内受到的重视程度很高,加上时代和环境的影响,在行为上表现出很强的个性色彩。个性引导得好可以成为争取进步和荣誉的动力,但在遭遇矛盾或一时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往往容易演变为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甚至集体的得失。个性突出还表现为喜欢把不良的行为习惯当成个性标签以引人注目。在1010班实习的第一天晚上,个别学生就因为琐事发生打架事件,被打的学生情绪失控,在深夜打电话请家长到厂接自己回家被拒绝后,一度冲到川流不息的马路上,险些酿成重大事故。后来学校派专业部长及班主任及时进厂了解情况,做学生思想工作,并对个别学生做出从厂家开除的决定,整个班的实习才得以继续。

3.耐受度低

成长的环境决定了很多学生从小就没有从事过大强度的劳动,经历的缺乏导致学生在心理和体力上耐受度很低。表现为工作的时间稍长时很容易表现出烦躁情绪;在劳动强度大的岗位上实习的学生时不时要找角落休息;对环境、气温的变化反应强烈。在实习过程中变得懒散,偷懒现象比较严重。数控学生实习第二天,厂家就反映学生成群结队上厕所一上就是半个小时,师傅们称之为“滑水”。为此,厂方人事部门和校方就业办与数控部联手,召开全体实习生会议,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其成长。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一般都能适应本职工作的劳动强度。这说明,经过教育与锻炼,实习学生的耐受度是不难提高的。

4.情绪化较常见

实习学生在工作中所做出的决定或所做出的行为都容易受当时的情绪影响,这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加之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不懂交流技巧,或不善言辞表达,容易将情绪带到实习场所,这些都加大了实习学生管理的难度。实习工厂的师傅大都也是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中专毕业生,学生极端的情绪化容易和和师傅发生冲突,给实习带来更多的困难。这也是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问题。

把握实习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是循序渐进加强实习学生管理,促进学生角色转换的前提和依据。

加强工学交替期间学生管理,促进学生角色转换

1.注重培训和准备工作

培训既是实习管理的起点,也是学生角色转换的起点。数控操作每一项工作都要求人员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好安全保护工作。需要实习学生既要对工作内容有总体的把握,又要做好细节。学生参加实习的时间较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实习目的,就更加需要系统的岗前培训。前期准备包括在校的数控车操作实习考证,在厂家的跟班学习等工作或安排。贯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组织学生对将要从事的工作进行预想,并最终在工作中去验证预想。

2.强化机会教育和跟踪指导

经验表明,在组织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工作中的点滴机会教育,恰恰就是塑造学生职业素养、促进角色转换的最好办法。实习规章制度是公开和明确的,每个人都明白它,但违反的仍大有人在。因为规定本身是死的,对人产生不了深层次的触动,但经过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规定背后的思想和观点被细致生动地解读,很容易转变成接受者的观念,机会教育比规章制度、工作标准更能触动学生的思想。

在上文中两位学生在数控厂房实习时哄闹之后,班主任及企业的人事处长及时介入,学生很快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自觉地写检查,向车间主任师傅道歉,请求原谅。被罚款后也丝毫没有怨言,反而自我批评,并且从心底里感谢学校和厂人事处的教育。指导师傅的示范作用也是机会教育效果的源泉,曾经有学生数控操作不合格,指导老师亲身示范,告诉学生什么样的动作能够做到快、干、净。通过一件简单的小器件的加工给学生建立起工作标准和工作方法的初步概念,能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指导,是有组织实习的一大优势。事实上,学生参与实习的内在动力是不足的,除去最初阶段对工作的新鲜感,实习学生中容易产生懈怠和懒散,对于出现的问题,往往需要跟踪指导和一对一纠正,学生才能对问题留下一点印象。

3.创新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

中专学生管理范文4

关键词:文秘专业;管理理念;管理能力

如今,经济社会正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一种企业必须的工作能力。在现代企业中,文秘直接对企业领导者负责,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为领导节省时间、拾遗补缺。但在我国,传统的文秘工作偏重知识讲授,缺乏管理理念。

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入文秘教学的必要性

如今,我国的企业市场逐步成熟,在这种新的环境之下,企业对于文秘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秘书虽然在企业中只做辅助工作,但它却是保证企业管理高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进行文秘专业教学中,应重视文秘工作与企业管理理念的融合。

1.传统文秘工作性质与新时期文秘工作需求的比较

我国的文秘专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文秘培养工作主要是为政府机关输送人才。由于工作的单纯性,传统的文秘工作只是单纯地执行领导下达的任务,其主要工作内容为传递信息、操持事务等。除此之外,我国的文秘工作一直都具有一定的管制成分,传统的文秘工作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现代企业秘书已经不是传统抄抄写写的打杂角色,企业要求文秘工作人员能够更多地担负管理责任。目前,企业要求文秘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并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操守。优秀的秘书应该恪守职业道德,使自己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要能够熟练掌握科技设备,具有先进的理念,并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以及思维方式。此外,管理能力更是秘书发展的动力。

2.现代企业对秘书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管理就得到了普遍的研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的核心更是管理。与经营相比,掌控企业的其实是管理本身。管理由决策者实行,并影响整个企业的各个方面,从多方面对企业进行运作,以接近企业的发展目标。文秘工作人员是决策者身边的参谋者,在企业中的地位相对比较特殊。但与此同时,企业决策者也对文秘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秘书应在工作中发挥与自身地位相符的管理理念,做好助手工作。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文秘的工作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

变,其传统单一的工作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秘书作为企业高层和员工之间的枢纽带,一方面应清楚地认识到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还应该对企业领导者提出的方案做到良好的管理。由此可见,文秘工作人员具有管理能力是必须的,是否拥有管理能力已经成为文秘工作人员能否良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标杆。因此,文秘专业教学中,应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二、文秘专业教学中学生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培养

在管理过程中,有大量事务需要人来完成,这就形成了文秘工作。文秘工作从属于领导者,可以说是因为领导者而产生的,并且文秘工作的内容变化要根据领导的要求而变化。就职能而言,文秘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帮助领导办文、办事,另一方面还要发挥助手的作用。要协调内外的工作,同时也要为领导提供建议。从需求来看,管理能力是文秘的培养要求,文秘专业教学更应该适应这种新时期的要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管理活动理念。

1.重视管理理念教学

理念对实际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任何工作的改革,都需要对理念进行改变。在文秘教学中要注重对管理理念的培养,首先是对秘书有正确认识。学校应认识到管理理念培养的重要性,学校的重视程度会影响文秘教学的整体工作,其环境也影响着文秘的发展前景。学校的重视,能够为教学带来良好的环境和保障。此外,将企业管理理念引入教学并不是对文秘专业的破坏,而是为了更加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这样才能够提升其价值。另外,文秘专业的学生也应该重视管理理念,不论是教学安排还是课堂学习,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秘专业中引入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文秘专业的市场需求,使学生更加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教学。

2.课程体系中加入管理教学

根据社会的需要,拓展文秘教学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现代社会要求“以人为本”,出于这种考虑,要将企业管理理念引入课程体系中。在课程设置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质量,毕竟,文秘专业和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两个不同科目的学生对学科深度的掌握也是不同的。对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文秘是第一专业,要重视的是管理理念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一方面不能过度地增加管理学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地单纯只教文秘课程,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

当前社会正在飞快地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学科交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融合会愈加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趋势还会出现更多的情况,都需要我们严谨地思考和面对。

参考文献:

[1]薛胜男.基于工作过程的解构与重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4).

[2]焦名海.高职文秘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2).

[3]李颁梅.论秘书人员的基本素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4]徐晓扣,李正春.浅论文秘专业生的就业困惑及出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8).

中专学生管理范文5

一、引言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说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学情分析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达到有效学习的教育目标非常重要,是教师课前备课、课程教学及课后反思的系统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学情分析决定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考核、学生反馈的设计。摸准学情才能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教学依据。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兴趣、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等要素讨论和分析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的学情现状。

 

二、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课程分析

 

1.教学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课程在设置时按照卫生部颁发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而设置。根据“具有必须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卫生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力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卫生统计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解决统计计算的问题。

 

2.课程内容设置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特别注重了可操作性,并结合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强化了卫生业务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卫生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医院统计、疾病分类等基础知识、技术操作方法、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要求,综合如表1所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自我评价过低,自卑情绪较重

 

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不理想,厌学情绪严重,学习兴趣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他们都是所谓的“失败者”。大部分中职生都是中考失利的学生,不得已才选择了职业教育这条路,看着离“天之骄子”的梦想越来越远,致使学生产生了自卑失落、悲观失望的心理。甚至有不少的学生沉浸在这种中自卑失落的情绪中,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处理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中考失利变成了心里最大的阴影,时常否定自己,认为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有部分学生更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学校混日子,找不到学习动机,降低学习兴趣,更降低了学习效率。

 

(2)对数学发“怵”

 

笔者与学生交谈,有学生曾说:“就是因为数学不好才选择了学医疗卫生相关的专业,希望总能比机械、电子类的专业少学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课程,没想到还是‘逃不开’数学。”这种不良学习体验导致学生对于与数学有关的课程越来越发“怵”,产生了类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情绪体验,致使学生还在没有尝试了解课程和努力的情况下,就给自己下了“我做不到”的结论,这种心理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和卫生统计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学情分析

(3)耐受挫折能力较差

 

中职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接近成熟的时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但又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在懂事知事的背后大都存在遇事冲动、缺乏理智,同时自尊心又极强的特点,稍微受到挫折就走极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导致情绪不稳定,再加上失落自卑,常常在经受挫折的时候放弃自己。有些学生甚至因为迟到、旷课、上课玩手机、不写作业、课堂答不出问题等受老师批评或者感觉自己“丢面子”后,就放弃了课程的学习。在学习上表现为遇到看起来复杂的公式不去记,遇到需要计算的题目就抄作业,做错的题目不改,课下不复习。

 

(4)缺乏恒心,自制力较弱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自我认知良好,也想要认真努力学习,但在生活实践中却容易下决定,难以持之以恒,养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良学习习惯。经常有学生和笔者沟通学习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但最后经常是“说得容易,做到难”。

 

(5)好奇心重,对专业知识有较大兴趣

 

看着工作人员身穿白大褂,口吐高深的专业术语,以专注的眼神进行专业操作时,学生是最兴奋的,因为他们知道,那就是他们未来的样子。大部分的中职生还是能认识到“毕业即就业”这个事实,因此他们希望有一天也用专业工作姿态来应对自己的工作,这是可以激发中职生学习动机的有益方面。

 

2.学生学习兴趣倾向分析

 

《卫生统计》是一门基于数学理论的课程,有大量的抽象而复杂的公式和计算。目前,大多数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以往在初中时就没有学好数学,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成绩差,对数学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大部分学生在进校之前本身就对数学发“怵”,从小数学没学好的经历导致了遇到与数学有关的课程就本能的逃避。

 

结合以往几届学生的学习兴趣反馈和学习即时状态观察,学生关于某些学习内容的兴趣倾向及反馈情况如表2所示。

 

3.学生认知情况

 

(1)个人认知受限

 

受自卑心理限制,大部分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有限,自我评价过低,在学习目标上没有清晰的认识,通常对于专业也了解不够,只是单纯认为“家长说好就是好”。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致使个人认知扭曲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专业歧视”。无论是高等教育学院还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都是一个招生人数和报读人数较少的专业,很多学生在不了解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情况下就“想当然”地认为“招生少代表不好就业”,所以在还没入学时就抵触这个专业,再加上以往数学基础差,遇到《卫生统计》这门课更是抱有“小专业受歧视”的态度。

 

(2)情境认知不足

 

受小时候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习惯也形成了定式。再加上耐受挫折能力较差,缺乏恒心,自制力低的情况,很少有学生能使用适合自己且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走神、看小说、玩手机等不良行为习惯,也难以坚决杜绝。

 

4.学生生活经验与需求分析

 

综合以往几届学生的反馈来看,统计学基础知识在生活中还是有少量应用的,只是平时学生很少自己拿来用,看到别人应用时很难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利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卫生统计部分的知识专业性很强,除了工作之外生活中很少用到,所以在遇到比较“难”又 “计算麻烦”的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倾向于选择放弃学习。

 

四、小结

 

综合中职往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这门课程的学情,可以总结出学习《卫生统计》的障碍有:自卑厌学、小专业歧视、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有待提高、学习主动性较低。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有益方面,可以着重从职业规划、对于未来的展望、工作的专业魅力上启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提出小组任务以引发课前预习,导入新课时尽量多用生活中的有趣的、能见到明显成效的例子做铺垫,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比较法、案例法、情景法、讨论法等引发同学们的主动思考和提问,在教学流程上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引导,在复习考核时引导学生做出适宜的学习计划等,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上能更科学合理,更“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达到“学有所得”。

中专学生管理范文6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会临床做事的方式方法、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逻辑、训练扎实的临床技能的重要阶段,在其整个临床职业生涯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

由于住院医师制度的推出,在原本研究生更侧重理论学习的研究来说,又增加了36各月的临床实践学习。一时在学生的培养、时间的高效利用与分配、管理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混乱。高效、有序、协同、合作、指导性强、应用性强的教育管理模式体系一直并没有完全建立。鉴于此,我院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强化目标管理。做好过程及结果监督。形成我院特有的43323的中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2]

一、搭建四位一体平台

1.构建校院培训基地学生“四位一体”的高效协同管理模式

随着规培制度与专硕培养的并轨,研究生管理就由原来的三方管理即导师、二级学院、校研究生院对研究生的三方协调管理转向了由导师、二级学院、校研究生院和规培医院共同参与的四方管理。在原来三方管理基础上又增加了规培医院的教育与管理。在管理模式发生转变后,给本来就不是很成熟、很完善的研究生管理体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各管理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是否通畅,对研究生管理是否规范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四位一体”的高效协同管理模式,有机地将各自岗位分工明确,责任细化,并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时时将学生的学习、规培、科研、思想动态等信息交流,均衡时间分配,并建立相应的沟通交流平台。从而实现有效的协同管理。[3]

2.制定院校基础教育基地与住培培训基地接轨管理制度

制定两个管理教学单位相关制度。如定期例会制度、责任分工制度、问题处理机制等,确保干事有依据、沟通有平台、协调有对象,解决有效率。从而实现分工不分家的两地接轨制度,充分发挥两地教学与住培的教育管理优势,形成合力。实行信息共享、教育方式方法共享、优势资源共享,强化沟通、协调在开展教育过程中的集约化和高效化。

二、严控三个教学环节

三即三个环节,即培训、监督、考核等跟踪管理环节。培训、监督、考核是保证研究生保质保量完成学业任务的基本保障。因此要定期对学生召开学习进度说明会,要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召开专科培训会,要明确培训目标及培训的实效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规培中的考核,落实考核时间进度推进表,实行两周一次的主会制度,完成学业中的监督管理工作,细化考核制度。

三、打造三支精英团队

三即三支队伍。组建管理团队、考评团队、标准化的导师培养团队。

1.四向管理均衡分工,科学建设管理队伍

由于研究生管理涉及方面多,沟通协调面广,所以学院要精选力量参与到研究生的管理中,要明确导师、辅导员、住培教师、研究生院教师的责任分工,细化工作内容,确定工作流程。对各自相应的工作内容开展正规的培训。

2.成立专业的培训考评小组

学院层面要联合教学、学工、住培医院精选人力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学业中期掌握程度,规培科室应知应会掌握情况进行考评,要实行定时考核和定向考核结合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学习中的过程性考核。考评结果可以作为日后评奖评优的参考基础,并对学生成长做成长鉴定,形成详细的学生成长档案。

3.组建标准化导师培养团队

定期开展研究生导师临床培训,其中包括导师政治思想、觉悟及自觉性。定期邀请国内外优秀医学学者进行学术交流,鼓励导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学管理会等活动,加强管理制度培训,解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自身院校有关招生选拔、培养、学位授予及导师遴选等方面规章制度培训,帮助临床医学导师明确培养目标,掌握培养方法。

四、搭建两个实践平台

二即两个实践平台。借助部级临床大赛平台和社区义诊平台。部级的临床技能大赛和社区义诊是检验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及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院特别重视这两个实践平台的建设情况。在部级大赛前,学院会组织由本、硕、博组成的团队进行比赛。增强了学生梯队培养。同时配备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学生大赛。同时,在社区平台建设上,每周都会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带队到社区义诊,现场问题现场解决,增加了对诊病、处方的交流沟通,切实地将教学课堂搬到了社区现场。同时,我们针对研究生开设第二课堂德育分制,确保了学生的有效参与性。

五、提升学生三个能力

三即三个能力培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二课堂活动体系平台、心理健康咨询平台提升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1.成立研究生骨干学生组织,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增强研究生学生组织在学生业余生活中的作用,开展研究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科研、临床等培训工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有效弥补老师下班后时间利用率低下的现状,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2.构建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体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通过学生组织,举办趣味运动会,文艺表演类的茶话会,养生保健大讲堂等学生喜欢的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避免因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而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3.医院心理咨询室免费向学生开放。会有专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徹底解决因学业重、压力大等心理问题造成学生身心伤害。

参考文献 

[1]陈建超,张文倩,杨淑宇,等.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刍议[J].卫生软科学,2017(01):46-49. 

[2]卢艳,陈广涛,苏菁.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J].高教学刊,2017(17):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