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例6篇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22-03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指对具有专科背景的从业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的岗位训练,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现有的专科医生,通过转岗培训,使其具备全科医学知识并取得全科医生的执业资格,从而完成身份和执业的双重转变。湖南省卫生厅根据国家六部委下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的明确要求[1],2010年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湖南省全科医生培养目标为每所乡镇卫生院1名全科医生、城市每万名居民拥有1~2名全科医生,过渡期内分三年对基层医务人员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本文通过对湖南省2010~2011年首批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情况的回顾和经验总结,为下一步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1湖南省201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

湖南省于2010年启动了首批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根据全科医生工作要求、全科医学基本原则和卫生部《全科医学医师培训细则》[2,3],提出了“缺什么,补什么”。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1~2名学员的“一对一”培训模式,制定了《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制定了“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进行部分调整,提出适合本市的培训方式[4],这些切合实际的调整,发展和完善了湖南省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工作内容。

1.1培训基地

湖南省14个地州市各确定1所三级综合医院为“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参照《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执行。转岗培训基地由省卫生厅发文认定。

1.2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具有正规医学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基层血防站的基层执业(助理)医师。

1.3培训师资

培训基地要求指导老师有6年以上工作经历,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医院择优选拔“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指导老师”,报当地卫生局下文确定,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1.4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卫生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的要求,湖南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内容包括了内科、外科、妇产科、传染科、急诊科、儿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同时包括了社区预防、社区保健及康复课程。

1.5培训方法

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1~2名学员的“一对一”的培训模式。转岗培训分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和临床实践三个阶段。

为缓解工学矛盾,理论学习分为自学和集中授课两个阶段,课程统一安排由学员选修。临床实践形式采取集中理论培训、个别面授、临床观摩、参与查房与病案讨论、手术带教等。带教方式采取课堂授课、举办讲座、远程教学、基层现场指导、互联网视频等。学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与指导老师形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双方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完成培训内容。

1.6网上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网上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培训途径、培训原因、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对全科医生的了解、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对培训医院各科室专家的了解、是否愿意从事全科医学等。

1.7考核和结业

考核分为科室考试和结业考核。

科室考试增加了学员在科室内的学习压力,出科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科室学习。入科考试主要为理论考试,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入科考试和出科考试均由培训基地相关科室组织。

结业考试内容分为实践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两个部分,实行百分制,按6∶4的比例记入总成绩。实践技能考核由市州卫生局组织,对学员要求掌握的技能操作进行考核记分,操作成绩在60分以上者才可以申请结业参加理论考试。理论考试由国家卫生部建立试题库,统一命题,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对学员进行考试。操作和理论考试的总成绩在60分以上为合格,取得湖南省卫生厅颁发的《湖南省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证》。结业总成绩低于60分者,可在3个月后,申请理论考试补考一次[5]。

2湖南省201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情况

2.1培训基地

在全省14个地州市各选择了一家三级医院作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

2.2学员情况

湖南省卫生厅计划2010年在14个地州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收转岗培训学员1 000名,实际招收985名,其中男671人、女314人,其中16人中途放弃。

2.3师资培训基地

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师资培训基地确定为湖南省人民医院[6]。

2.4问卷调查结果

网上调查采用一人一卷的问卷方式,发出969份,收到有效答卷664份。从问卷调查表的结果统计看出,学员近两年培训次数统计中培训1次的最多,为277人,占42%;培训时间3个月以内的最多,为420人,占63%;学员希望通过培训实现自我提高的有370人,占56%;表明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短,希望参加培训的愿望强烈。工作困惑统计中认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困惑的最多,为489人,占74%;愿意参加由政府出资的培训有959人,占99%,说明学员对学习培训有现实的需求。这次教学内容基本满足卫生技术人员系统学习全科医学知识的迫切需要,课程安排符合当前培训需要,培训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符合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后学员对全科医生的了解比率为97%,愿意从事全科医生的532人,占83%;有固定病友群的518人,占78%。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与带教老师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建立双向转诊网络有帮助。愿意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的921人,占95%;经常把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转向上级医院的有486人,占75%;偶尔接受上级医院转回的康复患者291人,占45%;说明双向转诊的渠道还不顺畅。学员每天工作10 h以上的最多,为260人,占39%;周工作日统计中工作6 d的最多,为354人,占53%;出诊次数统计中以随喊随到的最多,为490人,占74%,表明学员在基层起到了“健康守护神”的作用,把服务对象的健康放在了首位。目前的培训费用由政府负担,学员不用为学费发愁,问卷调查中认为参加学习影响个人收入的有355人,占53%,这可能是制约基层卫生人员参加转岗培训的主要因素,下一步制定政策时应发培训津贴,适当弥补损失以提高参训积极性。

2.5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

在湖南省14个地州市进行了操作技能考核,抽考了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技术、急救技能、儿科体格检查等,实际参加考试人数969人,0人缺考。考试结果显示90分以上(含90分)112人;80~89分(含80分)415人;70~79分(含70分)297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9人,操作合格率为99.3%。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衡阳市、娄底市、永州市、怀化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邵阳市、湘西自治州合格率均为100%,郴州市合格率均为96%,长沙市合格率为94.7%。

2.6 理论考试成绩

实践操作考试中9名学员不及格,因此有资格参加理论考试的人数为960人,其中4人缺考,实际参加考试人数956人。考试结果显示90分以上(含90分)161人;80~89分(含80分)351人;70~79分(含70分)254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54人。理论考试不合格人数占5.6%,说明要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论学习与培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通过率见表1。

2.7 合格达标率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按6∶4的比例计入总成绩。有的学员虽然理论考试不及格,由于操作考试成绩的比重大,两项汇总后仍可达标。本次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参加学员969人,考核考试合格的学员为951人,合格率为98.1%。

3 讨论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可以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7]。截至2009年底,湖南省共有县级医院291个,乡镇卫生院2 390个,村卫生所44 39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92个。全省社区卫生人员7 773人,乡镇卫生院人员61 053人,村卫生室人员50667人,占湖南省卫生人员总量的34.02%。全省执业(助理)医师105 800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4 995人、28 400人、3 537人,分别占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4.72%、26.84%、3.34%[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从业人员不稳定。湖南省规划到2020年,经过多种途径培养12 000名全科医生,近3年以转岗培训为主要途径[8]。湖南省2010年首届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在2011年完成,参加培训的人数为969人,培训后合格达标的学员为951人,合格率为98.1%。

湖南省首批参加转岗培训的学员文化程度以中专和大专学历为主359人,占54%;资格统计中执业助理医师最多,为378人,占57%,反映湖南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匮乏,亟待加强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学历提升工作。这次转岗培训工作,有的市州未完成招收任务,学员总数差31名。主要原因在于工学矛盾,只有缓解工学矛盾带来的压力,才能提高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湖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采用“缺什么、补什么”、“一对一”的培训模式,重在培训基层全科医生必备的医学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满足基层医疗队伍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开展基本医疗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委,等. 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 [Z]. 2010:13-14.

[2] 吕兆丰,郭爱民. 全科医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6-82.

[3]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全科医学医师培训细则[Z].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10-15.

[4] 王诚丽.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组合拳[J]. 中国医院院长,2011,8(2):80-81.

[5]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湘卫科教发[2010]20号[Z]. 2010:3-8.

[6]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卫生厅关于确认首批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基地及师资培训基地的通知(湘卫科教发[2010]16 号)[Z]. 2010:3.

[7] 连建平,朱蓉,马艳红,等. 湖南农村乡镇医疗卫生现状及对全科医生需求的分析与对策[J]. 改革与开放,2011,19(10):39-40.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技能培训; 考核; 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91-01

近年来,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加强护理人员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护士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仅靠服务态度好,是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只有通过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使护士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让病人满意让社会满意。调查显示,新毕业的护士对技能操作的掌握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技能操作讲究的是实践性,护士只有在不断的培训及实践中,技术水平才能稳步提高,我院在护士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重视对培训模式的思考和探索,尝试进行分层次培训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共有护士28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8人,占护士总数的6%;主管护师50人,占护士总数的17.6%;护师67人,占护士总数的23.6%;护士81人,占护士总数的28.5%;护理员68人,占护士总数的24%,培训对象以护师、护士、护理员为主。

1.2 方法

1.2.1 学时 每月设12学时进行培训。

1.2.2 培训老师及培训对象 培训老师为参加过全区岗位技能竞赛统一培训的技能操作能手,培训对象为全院18个科室,每科2名动手能力强的护理骨干。

1.2.3 培训内容及方式 (1)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以《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规范及考核标准》为主,通过规范的护理岗位技能操作培训,以规范临床护理操作为目标,以贴近临床为原则,共拟定了41项操作作为培训项目,制订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标准,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2)培训方式:以全院18个科室,每科1-2名接受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作为培训对象,于每月中旬全面落实培训计划,通过对培训人员全面规范培训,培训人员回科室培训科室人员的分层培训,以点带面,达到全院操作标准统一规范,全员技能操作稳步提高的目的。

1.2.4 考核 每月中旬结束一次培训,护理部组织考核人员,按照具体评分标准对该操作项目进行考核,培训人员考核合格后,回科室培训科室人员,月底对全院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组织培训老师进行分析汇总。例如:我院第三季度技术操作考试,考试内容为:吸氧法、经鼻/口腔吸痰法、双人心肺复苏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患者约束法,面部清洁和洗头、足部清洁7项操作项目,考试采取抽签的方式,每人考2项取平均成绩记入综合成绩,考核中强调操作技能的标准性和理论与操作的结合性,操作过程中注重关爱病人、保护病人及护患沟通技巧,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灌输及护士礼仪的规范。

2 结果 考试成绩:参加技能培训人员共计30人,考试平均分97.6分,合格率100%,见表1。全院参加考试人211人,考试平均分95.2,合格率100%,见表2。

表1 技能培训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

表2 全院各职称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

3 体会

3.1 针对护理工作特点进行分层次技能培训 护理技能操作注重的是实践性,医院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是根据科室病人多,护士工作繁忙,不能完全脱产进行集中培训的特点进行的改进,通过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低年资护士刚踏上工作岗位,理论与实践未能完全结合,接受力强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技能培训,使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具体操作中能够掌握操作要点,动作流畅,并对突况有相应的应急应变能力,把护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中,结合具体操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进一步的加深她们对该项操作的理解。

3.2 科学合理的安排培训及考核是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的有力保证 首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在操作考核中评价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情况,关注护士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效果与表现,使各项操作向规范化、流程化靠拢。

总之,护理技能操作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功,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护士要认识到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医院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即是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也是护士自我提高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培训方式,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梅娟,姜安丽.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6,22(1):89-90.

[2] 吴水琴,姜文莉.《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模式改革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6,20(5):1207-1208.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质量培训 现状 建议

1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国务院在质量振兴纲要中明确指出质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书记在核工业60周年庆中作出重要批示: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和平发展,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总理也作出批示:希望弘扬传统,聚焦前沿,全面提升核工业竞争优势,推动核电设备“走出去”,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为把我国建成核工业强国而继续奋斗。两位国家领导人都对核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且对其安全运行给予高度的指示。而安全离不开质量,可见质量在我国核行业中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即: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宗旨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好坏,取决于单位内部职工的素质,要提高职工的素质,就必须做好培训教育,通过培训教育,以理解顾客与单位的关系,不断强化质量意识。使职工快速进入体系质量职能所分配的“角色”,从而自觉承担体系运行中自身的质量职责。

质量培训是单位内一种高回报率、综合的战略投资,是当代企业发展经营的战略性措施。在《ISO10015:1999 质量管理 培训指南》标准中对“培训”的解释为:提供给和开发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以满足要求的过程。质量培训有以下特点:(1)培训以围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展开,内容涉及员工意识,质量管理原则,ISO9001标准内容,建立的体系文件,各岗位技能、客户满意度的测量。(2)培训要有全员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提出的“原则”中“全员参与“就强调了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的作用。(3)培训具有全过程性,在全面质量管理书籍中,有一句话“质量管理始于培训,终于培训”,在质量体系建立、至实施、以至再认证各个环节中,都需要对员工进行持续性的培训,以保证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4)培训对象为成人,应根据成人学习及交流的特点,制定对应的培训方法,促进培训效率。(5)培训效果需要注重,在每次培训完成后,都要进行问卷式调查,电话咨询等方式就该次培训形成评价报告,达到“闭环运行”的效果,为下一轮培训做好准备。

本人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以来,深刻认识到培训是影响一个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因素,它制约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培训能够改善员工对质量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态度,质量培训可以弥补员工质量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在2015年集团质量工作总结中,集团公司提出“员工质量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单位不重视员工质量教育培训,没有实施有效的质量奖惩,员工质量意识不高,缺乏对规章制度、程序标准的敬畏之心,缺乏“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低级质量问题和人因事件频繁发生。”可见质量培训仍是未来质量管理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我院科研生产以及项目实施中,质量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对我院的2015、2016年内部审核中发现的多个不合格项进行了分析汇总,发现因缺乏培训或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而产生的不合格项颇多。具体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内审发现的共16个不合格项中有11个可追溯到因培训不到位或对标准理解欠缺引起的。可见,质量培训在提升职工质量意识,优化其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尤其结合我院现在实施的重大科研项目及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更应加强质量教育培训,以确保从源头上做起,为这些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2我院质量培训现状分析及问题提出

2.1培训现状

结合我院职工的工作岗位特点,我院开展质量培训主要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的统一特点为都可以形成一个“体系理论”,遵循戴明环“PDCA”运行的,即:P策划:根据职工需求,策划培训内容;D实施:实施培训计划、提供培训;C检查:根据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检查培训是否符合本单位要求,是否达到预期效果;A处置:根据评价及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实施(如图1所示),每一运行环节都缺一不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将结合2012年至2016年我院在内部质量培训和外部质量培训开展的工作进行分析。

2.2 2012年至2016年培训统计分析

2012年至2016年我院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总体情况如下:

下面具体从培训内容、培训次数、培训人数以及培训对象等方面进行逐步的分析:

2.2.1内部培训

首先,我院内部培训主要包括7大方面的培训内容,具体参培情r见表3。

通过对2012年―2016年我院开展的内部质量培训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得出如下总结:

文件宣贯类: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宣贯属于常规化培训,因其普及范围广,所以参培人数也最多。在培训策划阶段,主要选择内部质量专职人员讲授宣贯。

压力容器设计/核安全设备设计方面的培训也比较常规化,培训对象主要针对专业设计人员而进行的,但培训策划阶段,需考虑聘请外部专家进行授课。

审核检查类主要以监查员和内审员的培训为主,在聘任全院性内部审核员和质量保证监查员之前,我院会请外部专家进行集中授课,并根据情况颁发资质证书。该类培训也以聘请外部专家授课为主。

专业质量知识类培训:包括计量培训、标准编制、检验员、校准员培训等,因为针对性较强,全院性培训举办相对较少,它结合本单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可在所内或者室内开展培训,以自我学习和讲授考试两种方式提高员工业务能力。

全面质量管理:院级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主要以获得全面质量管理教师资格证的员工进行讲授为主,在本基层单位内部进行授课,普及质量知识,意在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基层单位内部自己培训为主,但基层单位相互间交流甚少,缺乏院级交流平台,未充分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质量可靠性以及法规类培训参培人数较少,且主要以聘请外部老师进行授课。

综上,提出问题:

7大类培训内容中,有4类以上需要聘请外部专家老师进行院内集中授课,目前在开展院内部培训策划阶段,都需要临时选择相关专业的老师,或临时考虑其以往培训经验或专业背景等具体信息,且对其讲解授课能力不可预估,授课老师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的好坏。因此如何高效选择优质授课老师是开展院内部培训的必要考虑问题。

基层单位开展的培训仅在本单位内部流转,优质的培训模式及培训资料等资源共享不畅,基层单位之间缺乏交流平台,员工相互学习借鉴机会很少,如如何充分发挥院内基层单位的优势培训资源,为提高职工专业素质提供充分的信息化交流平台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之一。

2.2.2外部培训

2012年至2016年我院职工参加的外部质量培训,从培训内容划分,主要分为:全面质量管理、国军标、可靠性、质保监查员(内审员、质量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压力容器(核安全设备)、核安全、勘察资质、计量、标准化等10类,经过对近5年的培训档案调查分析,绘制成直方图,如图2所示。

图22012年―2016年外部质量培训情况

由图2分析,可得出如下总结:2012年至2016年间,我院参加质保监查员(内审员、质量管理人员)外部培训约150人次,平均每年约30人次,所占比例最高;其余9类在这5年内参加外部培训的人次均在40之下,每类平均每年不到10人次。

由此可见,我院参加院级组织的外部质量培训的人次较少,与外部单位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且与院内部培训参培人次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调查分析以及参培员工信息反馈,得出2条主要原因,如表4所示。

综上,提出问题:

正规培训机构与不良培训机构并存,如何更好的选择为院职工提供良好的培训资源,是需要关注改进的地方。

受成本限制,参加外部培训学员少,学习交流机会少,并且员工对所学的专业知识仅限于本人相对提升,没有形成资源共享,未能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周围员工提升专业能力的目的,这也是需要关注改进的地方。

2.2.3培训对象

我院质量培训对象大致可分为4个层次,一是高级管理层(院长、副院长、总工程师等);二是中层管理层(所长、职能处室领导、单位经理、研究室领导);三是从事与质量有直接关系的岗位员工(质量管理人员);四是专业技术岗位的员工(设计、制造、运行等)。由于各级人员在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要求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同,其培训内容也不相同。一般而言,质量培训包括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质量意识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概念,法律法规,质量对组织、员工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质量责任等。对于高级以及中级管理层,主要对其进行法规及责任等方面的培训;

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是质量培训内容的有机构成部分,培训的范围应包括专业管理者到一线工作人员的全体员工;

专业技能培训是质量培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是指直接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需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其培训对象主要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

从2012年至2016年这5年的我院四层次员工具体的参培情况分析,形成直方图3,如下:

图3 我院质量培训对象情况分析

显而易见,近四年,我院参加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的质量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最多,总体符合质量体系的运行需求,其中,参加专业质量管理知识的质量管理人员最多,其次是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人员。中层管理者参培较少,高层管理者参培最少,所占比例不到10%。

C上,提出问题:高层管理者因时间上没有保证,工作多、外事多、会议多,工作量大,自我充电的时间不足,使其不能得到必要的培训。培训不到位,会影响“领导作用”在体系运行中的发挥作用。

2.3结论

综上,根据对2012年至2016年我院质量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以及培训内容、参培对象等几方面的分析总结,提出如下问题:

高层管理者因时间上没有保证,工作多、外事多、会议多,工作量大,自我充电的时间不足,使其不能得到必要的培训,会影响“领导作用”在体系运行中的发挥作用。

正规培训机构与不良培训机构并存,如何辨别以更好的为院职工提供良好的培训资源,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改进方向。

内部培训聘请外部专家老师进行院内集中授课为主,在内部培训策划时期,需要临时选择老师,或调查其以往培训经验或专业背景等具体信息,且对其讲解授课能力不可预估。对培训效果也有较重的影响。

基层单位的内部培训在本单位内部开展,培训教材等资料未被充分利用,资源共享不畅,缺乏交流平台,相互学习借鉴很少;另外受成本限制,参加外部培训学员少,对所学的专业知识仅限于本人,没有形成资源共享,未能达到带动周围员工提升专业能力的目的。

经内部审核发现等调研,全面质量管理培训需进一步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3对策思考

针对结论中的问题,个人根据工作经验及调研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编制质量岗位培训大纲,针对我院职工固有的工作特点,按专业及层级划分,制定不同的模块内容,形成《质量岗位培训内容简表》: 根据简表情况(表5-1,5-2),培训岗位根据专业划分为通用专业(包括:计量、标准、检验、设备管理、人力资源、采购、文件和记录、专项活动)和非通用专业(包括:科研、技术服务、固投、硬件产品、运行、设计),根据行政级别分为4个层次(包括:院领导、处级领导、副科级以上领导、其他职工)。

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编制不同的培训教材,有针对性的进行全T培训。以达到全部员工树立质量法制意识、质量效益意识、质量品牌意识、质量文化意识和质量科学意识,使其充分参与质量管理,充分体现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原则。

针对高层管理者的特有工作性质,编制的培训教材也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质量概况以及质量责任等内容为主,并且编制成单独的章节,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转送给高层管理者,使其以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充分提高高层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发挥领导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创造最佳经济效益,也使质量管理体系更加有效运行,更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的体现。

针对外部培训机构多且杂的现象,建议建立长期效果评价机制,根据学员评价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外部培训机构名录,与评价高分的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对评价低分的机构采取淘汰机制。以保证学员能够有效获得质量知识,增强培训效果。

针对内部培训策划初期选择专业老师困难的现象,建议建立优秀专家教师人才库,不同的培训内容对应不同的专家,包括专家的个人信息以及工作简历,以往授课情况,以及往期培训的评价信息。当需要某种专业领域培训时,可在专家库中快速且高效的选择专家老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培训效率,并且顺利保证培训效果。

针对基层单位资源共享不畅的现象,建议利用院信息化平台,建立质量培训资源模块,实现信息化交流,使优质培训课件得到充分共享,促进各级单位的培训学习交流。内容主要包括培训教材、培训大纲、规模等信息。

此种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以促进基层单位间相互学习借鉴,开阔学员视野,提升学员专业素质。更可以从院级角度进行宏观控制,掌握各单位的培训情况,更好分配培训学习机会,有效规范院质量培训管理,提高全院各单位的培训质量。

4结束语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开发 基层管理人员 培训课程体系

一、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未进行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培训计划都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按照基层单位申报、人力资源部门汇总的方式进行。并未深入到基层做充分的培训需求调研、访谈、缺口分析等,造成培训需求信息并非企业真正需要培训的信息,从而导致培训频频,效果却不好。

2.培训计划的针对性不强。由于基层管理人员分布在不同的管理专业岗位,而目前培训计划的制定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这部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只是罗列一些与岗位相关的知识进行培训,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同时也缺乏系统性。

3.未考虑到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除应考虑岗位必备的知识技能外,更要将这部分人员的培训与其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设计部分提升类培训,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也为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条件。

4.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多样。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若使用的是灌输式或简单的现场演练式培训,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5.培训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善。很多企业对于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是缺乏方向性的,培训的主题不明确,无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或培训课程体系不完善。

二、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构建企业的培训课程体系,能够促进企业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课程体系设计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岗位为基础,以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为路径,其设计思路和方法是:

1.设计的思路。根据基层管理人员在公司发展中的定位和职责,将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基层管理人员必备的通用管理课程模块,二是基层管理人员必备的专业管理知识模块,三是基层管理人员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模块。每个模块按照管理分类和专业的分类再进行细化。

2.设计的方法。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法有调查法、访谈法、资料收集法、工作问题分析法、专家讨论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及以上各种方法的运用确定培训课程的主题,根据主题培训意向对其内容充实。通用管理类及技术类课程运用外部资料引用法,先进管理及技术类课程运用外部考察法与内部开发结合的方法,本企业特有或保密类的技术课程运用内部开发法,主要依靠本企业内部技术专家、技术骨干进行开发。

三、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

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弄清基层管理人员为什么要培训、培训什么等问题,并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的过程。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制定培训计划、有效地实施培训的前提,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是使培训工作准确、及时和有效的重要保证。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重在培训需求调查,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所涉及的人员应包括基层管理人员、直属上级、下级、专家,将各类人员的意见、建议、培训需求进行汇总、分类。

2.培训课题的确立。培训需求分析完后,就要确定培训课题。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课题的确立可分为通用管理、专业管理、专业技术三大类,在确定培训课题时最重要的是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培训目标与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结合起来。

3.培训内容的确立。培训课题确定后,关键的步骤是确定培训内容,按照外部资料充实与内部开发结合的方式进行确立。通用管理、专业管理可参考外部培训资料、咨询公司课程大纲等外部资源进行填充;内部管理、技术类课程由本企业内部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最终通过审核后确定。

4.培训师资及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主题和内容确立后,就要考虑培训的方式和师资了。主要考虑内训还是外训,在外训方面考虑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培训的方式无外乎讲课式、互动式、训练式、操作式等类型的选择。考虑到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年龄差异特点,在培训时尽可能选择灵活多样、气氛轻松、有针对性的形式。对于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和师资的选择应以培训课程体系中的类别来进行区分,通用管理类课程采取外部聘请专家法、专业管理类采用参加外部专业学习法、专业技术类采用外部考察法、内部专家讨论法。培训师资方面可建立外部培训机构库、内部培训师库,根据不同的类别和专业选择不用的培训师资。

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是一个系统且动态的工作,各培训类别中的培训模块及具体课题随着各企业的发展及人力资源状况应及时修订,使其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及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金融;信息安全;培训

一、信息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与金融业的日益融合,金融业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隐患越来越大,这给金融领域重要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带来挑战。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天津举行,指出,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约六成的金融机构处置安全事件的时间超过24小时甚至更长,修补漏洞的时间约为一周。而导致这些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以及缺少运行投入费用。因此,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提升广大民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二、基层央行信息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央行干部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以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海口中支”)为例,人行海口中支每年举办一次为期2天的信息安全培训班,仅要求辖区各地市中支及县市支行每单位派出2名科技人员和机关各处室1名信息安全员参与。培训没有涉及辖区全体干部职工,这必然导致接受培训的受众面不广、辖区干部职工整体信息安全意识不够强。同时,参与培训人员不完全拥有计算机专业背景,对信息安全知识了解不彻底、不全面。

(二)基层央行工作繁杂,参与主动性不强一方面,基层央行干部职工需要完成岗位职责工作及上级单位的考核任务要求,对于与本职工作关联不强、日常少有应用的培训工作主动性不足,对于信息安全意识培训重视度不够,培训过程也只是应付对待,从而导致培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基层央行科技人员主要从事金融城域网络、业务系统、机房建设、电视会议等的日常维护,因人力资源缺乏,鲜有精力参与软件开发建设环节,对于修复漏洞、更新补丁等系统防护措施较为被动,参与信息安全培训主动性不高。

(三)培训形式单一,互动性不强目前,基层央行信息安全培训主要采取现场讲座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有限的学时向培训者单向灌输理论知识,而对工作中实际遇到的技术问题缺少相关培训,缺乏实践经验,这导致基层干部职工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模棱两可。由于举办培训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使得参与培训的干部职工不能充分地与讲授老师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填鸭式”的培训方式以及对内容囫囵吞枣式的接收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四)培训时间短,系统性不强基层央行组织的信息安全培训一般都是按照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来完成,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相对基础,因此不能很好地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有不同的参训人员理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想掌握深层次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的职工来说,这种培训显得略为简单,系统性不强。

(五)未建立培训体系,缺少考核机制近年来组织的金融科技信息安全培训,有时仅仅是“为了培训而培训”,没有以提升信息安全意识为培训导向,未建立起有效的量化考核机制,缺乏检查手段、考核机制,极大地削减了培训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没有达到预期培训效果。

三、对基层央行信息安全培训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一)将培训工作纳入绩效量化考核标准从制度上建立信息安全培训考核机制以确保培训质量。一方面,可以将信息安全作为独立的模块纳入职工绩效考核体系,对人行海口中支机关部门和下级单位开展的培训工作从多维角度采取量化的方式评分考核,如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训成员及效果等方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办法来检测参训员工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环节应注重培养参训人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可以采取“以赛代训”的培训方式。竞赛方式包括信息安全理论知识竞赛、攻防演练大赛、微信小程序开发比赛等,通过竞赛的方式,调动受训人员的热情,提高受训人员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二)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完善的培训机制主要包括总结经验形成培训特色以及完善培训奖励促进机制。各培训单位可以在培训工作结束后进行经验总结,编发培训简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基层央行实际工作的情况,提炼出基层央行职工干部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既符合金融科技时展要求又符合基层央行工作实际的理论框架。同时,将职工参训考核情况纳入相关培训信息系统,根据培训效果实施激励制度,鼓励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参加计算机证书考试,完善员工知识架构,提升基层央行员工素养。

(三)创新培训方式1.驻点培训上级单位派出专业的科技人员到下级单位进行驻点培训,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到深层次理论架构开展循序渐进的、系统的培训,着重解决实际工作中遇见的问题,该方式可以比较专业、针对性地对下级单位进行指导。同时,下级单位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边学边问,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学习,逐步建立一种互相探讨、共同进步的工作机制,从而营造积极和谐的良好氛围。2.交流学习以省为单位,组织科技人员跨省学习交流。在总结本省信息安全培训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将本行好的做法分享给兄弟行,并发现对方在培训工作方面的特色,挖掘不同于自身的培训方式,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从而提高信息安全培训的效果。3.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培训充分利用上级单位的资源开展信息安全培训,通过现场讲授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效果。有效利用央行外部资源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通过邀请业内信息安全骨干、安全专家开展讲座,辅之以必要的实地考察,掌握前沿的金融科技信息安全动态。

(四)信息安全培训与信息安全检查同时进行上级单位安排辖区下属单位将信息安全培训和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同时开展,通过定期对下级单位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实现发现问题与整改问题同步进行,对安全检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漏洞进行警示,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6

通过管理培训来提高中层经理的能力,进而推进企业管理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刊将在总裁学习栏目以各种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不断的剖析。本期我刊邀请了《高绩效的中层管理》的作者,著名管理培训专家章哲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一次座谈。

中层管理是企业里连接头脑和四肢的“脊梁”

《总裁》:相信没有哪位老总会认为中层管理不重要,但几乎又没有一个老总对他的中层管理是满意的。您认为中层经理在企业中到底是一种什么角色,他们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

章哲: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反过来考虑,老板为什么要聘请中层经理?

中层经理的人力成本是非常高的,很多经理要靠高薪去外面挖来,但老板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来请中层经理呢?这是因为当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范围横向扩展到一定程度时,老板一个人已经管不过来了,为了使企业仍然能够运行有序,老板就需要找一些替身,去传达他的思想、执行他的战略。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的话,老板就是脑袋,要去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就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也就是基层员工那里。因此,可以说,中层就是老板的“替身”,也就是支持大脑的“脊梁”。

没有中层强有力的执行能力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只能是跳蚤

企业老板要做的最主要的两件事,一是制定战略,二是用人。而中层核心的价值就是执行能力,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如此。作为一个管理者,怎样把领导者的战略到位的贯彻下去,这一点对企业至关重要。

美国著名企业ABB的原董事长巴尼维克有一个观点就是:“一个企业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这话或许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我们回顾一下中国乃至世界的企业,有多少企业真是因为战略的失败而完蛋的,更多的是由于执行力不够,企业管理基础不牢而倒掉的。

每一个老总都可以说是战略家,都有很好的想法,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把每个战略要求的细节执行到位,如果只有好的思想,没有好的动作,那么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只能是跳蚤。

《总裁》:海尔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但如果仔细研究海尔,会发现,海尔的很多创新其实并不是很独特,就像它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法,方法并不很特殊,但是海尔把这样一个很平常的想法贯彻到底,而且坚持十几年如一日,海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得是其扎实的基础管理。

章哲:确实如此,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强健的执行力,而执行力的强健与否则要看是否拥有一支高效的中层队伍,因此把中层比作企业的“脊梁”一点不过。

中层经理管理培训的三大问题

《总裁》:现在企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老总们知道中层很重要,但对于中层经理的培训,常常是只打雷,不下雨;说得多,做得少;培训可以,最好别花钱,诸多现象,不一而足。

章哲:中层经理的执行力有两部分,一是业务执行力,另一个是管理执行力。现在许多企业如果说进行了一些培训,更多的也只是停留在业务层面。中层最缺的是管理执行力,但企业对此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

多数中层都是从基层业务做起来的,而且往往是在基层工作很出色的,绝大部分是因为业务能力出色,而对于管理,他们有的仅是零散的经验和感觉,并没有真正形成技能。

现在有很多率领着几十人上百人的中层经理,说起带队伍只有两种招法:第一,我业务能力比下属强,下属就服我。第二,我拼命地干,以身作则,下属就跟我。当然在企业比较小,管理跨度也不太大时,是还可以带动的,但当业务做大了,下属也变多了,单凭工作热情和业务能力就不够了,而且是远远不够了。

这就是中层管理培训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对中层培训,企业不重视也不想再花那个钱,因为我已经付你很高的薪水了,你理所当然要拿出成绩。即使重视了,焦点放的也不对,没有集中于对企业最缺的中层管理执行力的培训。

第二个问题:现在大多数企业对中层管理的培训都是“学院式”的。

我们在企业中不难发现,老板对技术部门、财务部门这些部门还都是比较放权的,因为多数老板都是不懂这些的,因此也就较少介入,授权也比较充分。

唯独人力资源部,可以说没有哪个老板会承认他不懂“人”,而且往往还是以内行、专家的身份介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而且最后拍板的也往往是老板。这就造成人力资源部的权力被部分甚至全部架空,变成了一个纯事务性的部门。

同时也造成了人力资源部门对培训,无论是在深入的积极性上,还是在行使项目的力度上都明显不足,也就比较习惯的接受了最简单、最容易想到的“学院式”培训。而且这方式老板们也比较认同,他们多数也认为培训就是买些书,请几个老师上上课。因此就会出现这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中层管理培训太粗放、随意,缺乏标准化、模块化的体系。

正像刚才说的,一方面人力资源部对中层培训深入不够,另一方面老板也没有系统的研究,多是凭经验、凭感觉,因此对培训的需求就很随意,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

从供应方来说,现在的培训市场本身就缺乏标准,课程设置也多是拼凑起来的,整体比较浮躁,很少有人去认真系统的研究。

外企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我就见过一个外企的小女孩,23岁就讲一门“情景领导”课,给那些领导讲课。这要在国内肯定被人踢下去,你凭什么给我讲领导的课呀。可是在那个环境她就站得住,因为大家都清楚那是标准化课程,谁讲都是一样的事。其实,我们开发的这本培训教材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力求首先在内容上标准化、模块化。

《总裁》:标准化之后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大家“接口”都一样了,规矩也一样了,这样咬合起来就比较容易,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内耗。

MBA是管理基础教育,是架构知识体系的;企业管理培训是补短板,是要解决问题的

章哲: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之外,在中层培训这块企业还明显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把培训简单等同为讲课,二是把培训理解为MBA教育。

而这里需要明确的是:

一、讲课只是培训的开始。企业花着巨大的机会成本,用几天的时间,集中一大批中层,不仅仅是让他们来听课,学知识的。企业关注的是管理行为的改变,希望中层在接受完培训后,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效率上都有所改变,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企业来讲,任何不能带来改变的学习都是没有意义的。

二、企业进行培训是要补上对企业有用的那块短板,而不是进行系统教育。MBA是一种管理教育,主要是为学习的人搭知识框架,如果是想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提高个人的水平,也包括希望镀镀金为在公司里的发展或者跳槽增加点筹码,那么可以选择读MBA,可这是员工自己的事情,与企业绩效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

另一方面,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讲,MBA式培训对企业成本太高,而收益对企业来讲缺乏针对性,如果把它作为对一部分中高层经理的一种奖励或福利,倒是不错的,但如果把它当成企业管理培训的全部或重要组成部分,那就大错特错了。

要想“训练有素”就得有训练

《总裁》: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搞不清MBA是怎么一回事,听别人说好,就以为是万能的,就盲目追捧;二是企业也不清楚除了MBA,到底还有什么好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您从事管理培训工作这么多年,这本《高绩效的中层管理者》想来也是多年智慧的结晶,但是,这套培训方法真的如你所说,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层管理的效率?

章哲:我们一说起跨国企业的员工,就说人家“训练有素”,什么是训练有素,那得先有训练,才能有素啊。松下幸之助对于如何建设有力的管理队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50%的训练,50%的操练”。外企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管理能力分解成一个个标准化的模块,然后反复进行训练,之后在实践中不断操练,再训练,再操练。

在这么多年的管理培训中,应当说一直持续不断的是吸收外企在管理培训方面的经验,同时不断致力于把这些经验本土化,这套书从筹划到正式出版有将近5年的时间,这当中很多跨国公司的培训经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我结合了许多跨国企业的培训体系,并不断地试验和探索后,我的这本书清晰地定位于提高中层经理的管理执行力。

我们经过分析,认为中层经理的管理能力主要应在这几个层面进行改善:一、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角色分析、时间管理、沟通技巧。二、绩效管理能力,包括目标管理、激励、绩效评估。三、团队管理能力,包括授权、领导、教练、团队发展能力,一共是十项能力。

从这十项能力出发,再结合教材中配的操练工具和自我评估工具,经理们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然后不断训练、操练。

我认为,这些跨国企业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这些标准化的培训体系,在全世界复制出无数的职业经理人。

管理培训要遵循的四个原则

《总裁》:作为企业老总,应从那几个层面把握管理培训的价值呢?

章哲:从形式上来说,一个好的、有效的培训课程应是标准化、系统化的。从实质上来讲,管理培训需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从问题出发。不能因为别人有培训,所以我也要有培训,更不能因为别人不搞培训,所以自己也不搞培训。培训不是企业“化妆”的方法,一定要着眼于解决企业的问题,补上企业的短板。

二、解决实战能力。要极力避免“学院式”的、单纯知识性的培训。

三、把培训的重点放在改变上。一方面,不要盲从、赶时髦地搞培训,结果花架子学了不少,但都不是企业需要的,反而把经理们的心思都学活了。另一方面,管理培训要确实操练到位,把效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