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德育总结范例

个人德育总结

个人德育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教学方法;开展活动;成果展示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脱离了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将失去滋润它的沃土。小学德育工作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如何高效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相结合呢?首先,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还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实际活动,以实践促真知;最后,教师还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通过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达到巩固的目的。

一、变换教学方法

相对于形形色色的现代化元素,传统文化十分枯燥无味。同时,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学方法是整个课堂教育的灵魂。好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更高效率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以多元化的方式融入德育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提到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多媒体展示、以点带面、课堂展示等方法。[1]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例如,讲“仁义礼孝”中“礼”的部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现代社会中使用礼貌用语的案例视频,同时在礼貌用语和一般用语之间进行对比,如麻烦别人做什么事时,是否向对方说“请”和“劳驾”这类语言,别人帮忙后是否向别人道谢。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感受到采用礼貌用语给别人带来的愉悦感受,反之则会让人感觉不舒服。通过代入情境式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后,学生就能直观意识到礼貌用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实际上,相对于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法,像这样的实例教学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

二、积极开展活动

积极开展活动对巩固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积极开展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巩固学生在德育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时,正确的开展活动对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未来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在考虑开展何种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这些活动对德育教育的影响,争取做到在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进行趣味知识竞赛、特定场景模拟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安排学生进行各种德育教育的相关活动。例如,在讲到诚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经典案例“曾子杀猪”来指导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即安排各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台词、道具来进行趣味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用趣味知识竞赛的形式,通过让学生分组列举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诚信的案例,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同样的,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诚信做人的名人宣传视频,通过名人效应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成长。

三、进行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是教师在活动安排方面的收尾工作,也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该方面所受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工具。成果展示可以是多方面、多形式的,如组织图片展、故事会等等。只要是可以对活动进行总结的,就可以达到成果展示需要达到的效果。子曰:温故而知新。教师通过及时总结和回顾,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另外,成果展示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总结会与成果展示。具体来说,在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对老人进行慰问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会,每个人都要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表达一下自己对于“孝”的看法。在每个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随意贬低任何一位同学的观点。如果有学生的观点出现了偏差,德育教师务必要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才不会受到影响。通过转变教师传统的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并进行总结,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可以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完美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十分重要且深远的。小学德育教师需要积极对其进行引导,将德育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合。总之,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观念注入小学生的灵魂之中,如此便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伍广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7(34).

个人德育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中职德育课往往都是由教师单向传递德育知识的方式展开的,“灌输法”、“满堂言”是最常用的德育教学方法。然而,中职德育课程的抽象性较高,中职生很难通过被动接受的方式掌握这些知识的内涵与本质,更谈不上德育知识的内化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了。因此,中职德育课并不能真正对学生的思想与道德情操产生启迪与引导作用。另外,大多数中职生并不重视德育课程,认为德育课可有可无,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很低。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不利于中职生获得长远而健康的认识。为了重新唤起中职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受到思想启迪与道德熏陶,教师便应选择能够发挥中职生学习能动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生成德育知识,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优良品质。

一、应用任务驱动法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职学校招生规模逐年递增。但与此同时,高中段招生比例不断提高,中职招生门槛被迫放低,品学兼优的学生通常只占极少数。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经历过失败与挫折的学生。这个特殊的成长经历虽然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但是相反,正是因为中职生的失败经历居多,所以他们更渴望成功与进步,求胜欲更强。为此,中职教师便应使用任务驱动法,即根据中职生的认知水平布置有难度差异的学习任务,使其在任务刺激下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通过完成任务的成功经历积累学习成就感。就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行业职业道德教学中,笔者便为中职生制定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即各个专业学生需调查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结合同行业企业的员工准则与企业文化等总结出本专业从业人员所需坚守的职业道德,以此作为职业指导的入手点。中职生的年龄较小,社会经历浅薄,但是他们却面临着就业压力,让学生调查本专业的职业道德需要可以提前让学生们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从业人员的品质需求,使学生逐步达到社会要求。另外,由于本轮德育学习任务与中职生的未来职业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高涨。

二、引入实践体验法

开展德育课程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传递学科知识,而是要对学生的思想与精神产生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正确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新课改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为课程目标,大多数学科都将“知识与技能”看成基础目标,但是德育课程却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本学科最重要的课程教学任务,十分看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情操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引入实践体验法,以实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如在“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学中,笔者便鼓励学生们调查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如马云、李静等人,让学生们学习这些成功人士的创业想法与创业经历,重点强调这些成功人士面临逆境时的做法,使其意识到创业的不易与辛苦之处。另外,本校自建校以来也培养出了一批创业成功的优秀人才,充分利用学校就业科专门邀请他们到本校讲解他们的创业经历的机会,带领学生到现场学习交流,希望可以对在校中职生产生启示。中职生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幻想,不切实际,认为自己的未来前途十分光明,但一遇到困难与挫折就打退堂鼓。以实践加强学生的德育体验,可以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是充满波折与困难的,这就可以让有创业打算的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

三、实施合作探究法

人们常说,一个人有一种思想,与其他人交流,那么两个人可同时获得两种思想。这个观点强调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人都应善于从其他人的生活智慧与学习经历中提取出对自己有用的思想观点,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中职生都有独特的品行,他们的人生经历决定着他们对一个事物的看法存在不同的观点。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想”,教师可实施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以合作交流加强互动,展示个人才华,实现资源共享,完成信息交互,提升教学效果。就如在“哲学与人生”处理人际关系教学中,笔者便将6-8名学生分为一组,使其总结本课的哲学观点,通过真实案例总结出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们通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认识到自然界与社会发展存在客观性。哲学知识十分抽象,很难理解,笔者以实例导入哲学观点,可以降低这些哲学基础知识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让学生们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展开思考。同时,笔者还以合作探究加强了学生的交流,丰富了学生的看法。总而言之,中职生的学习成长经历以及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成长阶段的特点,使得他们要比普通的中学生存在更多的道德品质问题,更需要教师的重点关注才能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让学生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为此,教师便应结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改革教学方法,提升中职生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铁英.试论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4):256.

个人德育总结范文3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

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

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总结

个人德育总结范文4

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多是通过课堂灌输的教育方法来进行的,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指出:“灌输既不是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难以把德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违背了德育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对于德育的工作方法,著名学者潘懋元曾有论述:“德育方法上的问题主要是形式化、简单化而不甚讲求实效。”这一深刻论述全面总结了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存在的严重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德育工作体系不尽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体系尚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激励、保障和评价等各项机制没有系统地形成;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不完备;德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另外,学校的教育力量难以和社会、家庭等因素形成合力,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对策思考

1.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理念

“德育是人对人的活动,是使人成人的事业。”以人为本是使人成人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要把学生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更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彻底清除头脑中不合乎当前形势的陈旧德育理念,树立德育工作新观念,打破陈规,只有在科学的德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并取得理想的结果。

2.丰富德育工作内容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关系到学生的科学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这就需要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思想特征及各学习阶段的特点安排德育教育内容,形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德育内容体系。(2)重视职业道德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承载着直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任务,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也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适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日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3.改进和加强德育课程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德育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德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2)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也是将德育从理论付诸于实际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安排和设计德育实践活动,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依照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使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养成巩固的良好的道德意识与行为习惯。

4.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统一思想,团结协作,这就要求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切实把德育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同时要求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密切配合,真正做到齐抓共管。其次,建立和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只有真正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系统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再有,重视家庭和社会对德育工作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高职院校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又要发动社会参与,调动家庭中的积极因素,使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有效的三方合力。

三、总结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施文博 李国芹 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健全人格是高职院校时代所需

社会中的很多人以及对学生影响最多的家长片面地追求物质发展的环境,很多人都忽视了自身精神和思想的发展需求,更多的是强调作为每一个个体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依赖社会的存在现实,而忽视了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自我存在性。在新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他们的人格教育以及生命关怀始终在一个较为动荡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地碰撞和摇曳,让学生的个人发展陷入比较明显的个人发展目标举棋不定与社会发展目标突变的怪圈之中,让很多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自私、狭隘、迷茫等人格发展的缺陷。因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德育教育或者是心理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清学生的现实状况,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又缺乏较强的自我约束监督和控制能力。他们虽然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但是又不能够很好地与他人与社会进行有机的有效的协调与沟通。每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渴望自己能够成功成才,但是很多学生却缺乏与之相应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少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社会各个方面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但是却缺乏与之相应的能力和经验。

二、德育教育健全人格是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

很多的学生把成功与才华和机遇联系起来,其实除了这些,人格是学生成功快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和整合,及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也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较好的优化自身素质不断促进自己道德境界提升、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但是当前的高职德育却普遍存在着对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视不够的现象。不少学校把子女的智力教育替代人格教育,使得很多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过分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使得很多的人格教育渐渐变成了形式主义,让学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尤其是要把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德育体制,确保德育工作细致到位;防止出现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教育,杜绝出现机械化的德育教育过程;坚持学生德育教育的多元化评价,实施具体化的德育教材内容。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找到准确的自我定位,让学生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和分享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塑造学生完美健全的人格,提高高职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性、时效性。

三、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高职德育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德育是健全人格之中坚”。20世纪后期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现代人文主义思潮在我国社会当中逐渐出现,开始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开始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重新建构,更加注重人的独特性以及不同人的多元性。人们在发展经济追求社会进步的同时开始不停地思考“自我”,开始强调“自我实现”,长期被忽视的“人的意识”开始觉醒,生命个体发展的需要开始更加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让每一个生命个体能够在社会存在中更好地展现自我,并且能够全面发展,就成了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逐渐由传统的单一的社会发展功能向个人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相结合的形式转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从法律、人文、心理等方面更多地学生进行”大德育“教育。这就给高职德育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在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人,发展人,成为高职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成为德育教育的重点。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帮助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并且养成坚强的意志。同时,让学生具备刚毅的性格,以便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通过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人格塑造,加强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工作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品格,发扬自己的独立个性。具备一个现代化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职业人才所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基于这样一个认识,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更加注重人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存、生命和价值,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当前高职德育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成为高职德育教育中应有的题中之义。

四、总结

个人德育总结范文5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学体育;教学方法;德育渗透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不仅要有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要采取有效方式渗透德育教育,为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总结体育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

1.中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具有的优势

1.1学生可以直接参与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项目的完成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多种良好的品德。比如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德,足球、篮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艺术体操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运动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引导,结合学生的思想变化,发挥德育方面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1.2具有动态性

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体现出动态性的特点。这是由于体育活动具有动态的特点,体育式的德育教育由于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中学生的思想活跃,传统的德育教学多是局限于教室中的理论讲解,学生在静止状态下难以激发兴趣。而体育运动渗透有德育在运动中完成。学生的自由度增强,学生会提升兴趣,主动参与,有利于提升德育的教育效果。教师在体育教学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因势利导,为德育创造条件。

1.3实现身心合一

体育运动可以体现出身心合一的特点。体育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不仅需要承受运动带来的生理负荷,还要承受运动引发的心理负荷。由于体育运动具有两方面的特性,所以可以发挥心理负荷的作用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不同运动产生生理负荷的特点加以选择,在帮助学生提升运动能力的同时实现育心作用。

2.体育教学渗透中德育的有效方式

2.1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体育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起到表率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在言传身教中渗透品德教育。教师要注重提升个人的修养,提高个人的品德标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规划个人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体育教师不仅要显示出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庄重严肃的仪表风。教师要用个人的行为和仪表美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标准。教师语言表达要注重使用文明用语,帮助学生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2.2结合教学内容渗透

体育教学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不同的体育项目各具有特点,因此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育人作用。教师的教学组织要注重挖掘体育项目的内涵,结合教材特点与中学生的特点,注重德育的渗透方法。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如果教学方式不当,学生会感到德育内容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考虑到渗透方法。比如针对耐久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奥运名将顽强拼搏的精神加以引导。在体能分组比赛中,每组可以用体育明星来命名。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在球类运动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运动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到相互协作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消除个人主义,对于同伴的动作或失误犯规行为要正确对待,与对手要保持友好,在比赛中要注重互相学习。

2.3在教学中渗透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任务、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与中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组织的有效性,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相适应,以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让学生在执行纪律的同时培养组织性。课堂纪律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需要严格遵守的,纪律性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所以需要制度化。课堂纪律有利于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自觉遵章守纪的好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使用礼貌用语与和强化组织纪律教育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形成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还有利于培养互相帮助、团结一致良好品德。比如体育教学中的体操项目的练习需要学生互相保护以保证安全,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还可以在相互帮助建立起友谊,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2.4借助偶发事件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意外发生,教师不仅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还可以借助这些偶发事件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比如球类比赛中,学生间发生冲撞会摔倒,有些学生会不顾个人的疼痛继续比赛,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要有勇敢挑战自然、奋力拼搏的精神。另外,对于学生间的冲撞要指出要害,引导学生在遵守比赛规则的前提下参与比赛。

3.总结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教学方式,要结合中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发挥德育资源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将德育融入到教学中。中学体育教师要结合德育教育的特点,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德育,并推动体育文明的发展,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罗希尧.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个人德育总结范文6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

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

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结语

个人德育总结范文7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中职德育课;优势;途径探索

一、小组合作学习作用于中职德育课教学的优势

(一)多边互助、共同参与

小组合作是“公平公正”的代言人,学生可以轮流担任小组长,每人均能上台演示。小组是完成同一任务的集体组织,每个人参与其中都有小组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归属感,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同献计献策。小组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建设、培训好一个学习小组,就是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小组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建设、培训好一个学习小组,就是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二)尊重个别差异小组学习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强化学困生、性格缺失以及基础不一学生在交流和分析过程中角色定位,让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带着自己的认知、思考点和观点参与到集体学习中,取长补短。二、在中职院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探索

(一)指导学生分组分工

按照“同质同标分,同质异标分组”原则合理安排小组人数、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及时进行组间调整、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具体实践时应根据学生的数量、性别、功底、考试成绩、学习能力、体能智能、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生个性特点等划分小组,每组最好由优等生、中等生、潜能生、学困生等组成,以便互为关心、帮助、鼓励以及调动学习竞逐的良好氛围。同时随着任务的进行,合作学习人员组合的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教师应根据小组学习的情况和现实需要,随时将现有小组打乱,重新组合,让小组动态化,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中会发现,有些学生显得较为被动,或持观望态度或持盲从状态,产生“无效合作”不利局面。因此,在开展小组讨论前,一定要给每个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所准备。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提纲,这样,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如教学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金钱观等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向学生们播放10年前的“彭宇案”视频,让学生在自我思考后发表看法,有的小组发言“不扶”是因为“老人变坏”“怕被碰瓷被讹钱”;有的小组发言“扶不扶”是一个关涉良心的道德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德问题。不排除有人倒地讹人,但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不扶人从根本而言还是人们道德滑坡,缺乏恻隐之心的外在表现。有了独立思考,小组内的每位学生才能大胆地表达自我认可的观点,据理力争,形成思维的碰撞。

(三)强化学生意识与能力

在德育教习过程中开展小组学习应不断向学生传达团队观念和集体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任务的完成不是个人的单独行为,而是集体努力的成果。教师应教导学生以集体为重,形式要为小组服务。所以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引导他们合作,让他们在交流和认真倾听、争辩中得到启迪,获得灵感,提升自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又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又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四)开展针对性的多元化评价

所谓有针对性的多元化评价指的是教师要针对小组代表的总结陈词和目标完成的过程进行评价;小组长就本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小组的每一位组员就自我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打分或者称谓评比呈现而出,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颁发奖状,分发礼品等),对表现不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相应的趣味惩罚(如唱歌、体力游戏等),让学生们在欢笑和成就感十足的氛围中获得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结束语

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在德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的不同角色定位有机会表达自我、倾听他人,使参与其中的学生感受到思政德育学习是快乐的事件,从而获得心灵的满足,促进其心理和智力因素的双重发展,最终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集体学习流程”意识,进而发展其德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志峰.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袁2014(12).

[2]许金霞.在中职德育课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袁2010(10).

[3]严红艳.走出野六误区冶建构野七策略冶要要要中职院校德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索[J].中国培训袁2013(10).

个人德育总结范文8

一、关爱学生是初中班主任持久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

在应试升学的压力下,许多班主任更关心学生的成绩,甚至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并且施以不同的态度,这不但与教师职业道德想背离,更是伤害学生自尊与心灵。班主任作为一个大家庭的“一家之长”,要关心爱护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真心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材。

老师有爱心,关爱学生,学生才能更加热爱老师,师生感情才能不断加深,构建和谐班队集体,才有利于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比如班主任利用空余时间经常家访,给家长带去孩子最近在校的表现,这样不仅能溶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冰墙”,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更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老师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形成全员、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

二、开拓创新是初中班主任持久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

开拓创新,是一个时代的主题,是时代中人们寻求发展的根本,而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开拓创新是其持久开展德育工作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首先,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以学生个人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德育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并能够自觉、自律地进取,让学生不仅能在获得知识当中获得快乐,还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坚持德育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地突显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初中班主任每天接触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但是世界观、价值观都需要塑造的活生生的人,一个个缤纷多彩的不同的世界,做好班主任德育工作,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工作模式、不同的思路去实施德育工作,关心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欣赏他们的长处,班主任还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其树立起优秀的品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提高个人素质,并取得新的突破。其次,初中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能够真正适应社会,才能够在社会中坚定立场,保持自我,不卑不亢,不屈不饶。

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采取组建学习小组、互助小组,这样能够让学生相互比较,并且能够让学生发展成为“一对一”互助小组,让学生在发展自我学习素质的同时,能够帮助他人,从而让学生能够有良好的互助习惯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同时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同学之间都可以展开竞争。使比、学、赶、帮在班级蔚然成风。

三、结论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坚持德育管理理念,坚持德育工作持久性与创新性的和谐统一,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形成从自发到自觉、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时,初中班主任还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汲取知识养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发展,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身修养,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

作者:李德龙 单位:浙江省永嘉县桥下镇中学三中

第二篇

一、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展开德育工作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古国,也是世界上的文化大国,我国具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传统节日、纪念日,在这些传统节日、纪念日通过举行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能收到良好效果。在重大节日开展文艺会演、各种兴趣小组、故事演讲等都是行之有效、喜闻乐见的德育工作方式,能够为德育内容注入时代特色,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师益友的正能量环境。

二、创新并开展文化德育活动和生活德育活动

一次活动的德育效果胜过无数次说教。逼迫灌输式的德育模式早已不适应今天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我们要创新德育载体,寻找德育途径,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初中生在活动中去感悟、体验,提升自身的德育修养。

三、总结

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根据初中校园的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德育管理能力,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德育水平,为他们高中乃至大学进一步接受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严金洪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

第三篇

一、“无中生有”,“错中求对”

赏识教育里“无有生有,有中生好”是个好办法,学生违反纪律了,是坏事,应该批评吗?应该。如何批评,这就要讲究策略、讲究智慧,就要带着求“好”的思维,善于从错误中发现好的方向。正如周弘老师所说的,第一、先赏识,后教育;第二、对事不对人;第三、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前提;第四、要表达对孩子的疼爱之情。一次,我班里一个小组长怒气冲冲地来找我,说周北洲故意把她们拖的地弄脏了,要我处理,说还要罚他扫一个星期。周北洲是个活泼好动、学习较懒惰的同学。他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来到我面前,非常不服气,爱理不理。我一看,可能里面还有文章,我先支走其他同学,让他坐下冷静下来,和颜悦色地问他,他很快就说出来了,但语气较冲。原来是拖地的同学不让他进又不帮他拿东西,他就硬闯了。

我也明白了,这不仅是他的错,只批评、惩罚可能不管用了。我想:看来我得反其道而行之了!于是,我抓住其进教室去是为了别人拿东西这一点,表扬他为人仗义、够朋友,能够舍己为人;更可贵的是还想到:只他一个人进去弄脏的地方不多,如果一伙人进去的话就搞太脏了!这一番表扬下来,连他都不好意思了,连忙点头,说:“老师,我错了,我去把它拖干净,你不要罚我了,好吗?”我又有什么理由罚他呢?

二、高目标、低要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对子女的学生成绩就非常在意。分数低了,一顿臭骂;就算成绩有七、八十分了,名次后了,还是一顿指责。我们老师也经常犯这个毛病,给学生定的目标太高了,变成苛求了。就好象树上的苹果,如果那高度是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学生就会努力;如果跳一跳还够不着,他们就会失去努力的信心。因为老是跳,老是够不着,就会找不到成功的感觉,而失败的感觉却在加深。结果,学生灰心,老师失望。

三、常怀关爱,身心感染

对于后进生,很多老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很多时候会说出一些嘲讽与贬低的话,其目的也许是为了激起他们的上进心,但却深深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他们接收到的信息是老师看不起自己。于是顶嘴、不听话,甚至仇视老师的情绪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后进生如果长期被老师看不起,就会形成两个极端,一种是对老师充满敌视,一种是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从此活得萎萎缩缩。“士可杀,不可辱”,我们要注意批评的语言,学会不用反语,而用赏识的语言,期待的语言;是指出他的错误,说出自己的感受;因为爱他,所以赏识他。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