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年度总结范例6篇

空调年度总结

空调年度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公共场所 卫生监测 卫生状况

中图分类号:F116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大连作为达沃斯举办城市,卫生部门将围绕年会对其接待单位开展一系列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确保年会的顺利举行,为国内外嘉宾创造优良的卫生环境。本单位依照大连市照大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承担会议的接待单位的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任务。现将2015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资料来源于大连市2015年达沃斯年会接待单位公共场所室内监测数据资料,场所类型主要为星级宾馆。

1.2 方法

检测依据国家标准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5750.1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进行检验除可吸入颗粒物按照行业标准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方法-光散射法》外,其余依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1~18204.30-2000)进行。

1.3监测项目

(1)空气检测:温度、湿度、风速、噪声、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细菌总数。

(2)公用物品: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

(3)游泳池水:水温、游离性余氯、pH、尿素、浑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4)空调检测: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送风中细菌总数、送风中真菌总数、送风中 溶血性链球菌。

1.4 评价标准

GB9663-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室内环境监测指标中有1项不合格即定义为不合格。

2 结果

2.1空气质量检测结果

对达沃斯年会接待场所相应的客房、会议室、餐厅进行了空气质量检测,总体合格率为65.85%,与2013年(66.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6,P>0.05);温度、湿度、细菌总数的合格率分别为78.05%、90.24%、97.56%,其余空气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均为100.00%。结果如表1所示。

2.2公共用品检测结果

公共用品总合格率为98.30%,与2013年(9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P>0.05);细菌总数的合格率为98.30%,大肠菌群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合格率均为100.00%。结果如表2所示。

2.3泳池水检测结果

2015年总体合格率为50.00%,与2013年(71.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P>0.05)。泳池水水温合格率为80.00%,与2013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0.10,P>0.05);尿素合格率为70.00%,与2013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5.34,P

表3:2015年与2013年游泳池水各项卫生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4空调检测结果

对空调检测结果分析,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合格率为75.00%;风管内表面与送风中的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100.00%、12.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1,P>0.05);风管内表面与送风中的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100.00%、5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0,P>0.05);送风中 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为100.00%。结果如表4所示。

3讨论

2015年达沃斯举办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云集大连,相应接待会所的公共场所卫生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连市的卫生监督检测机构以星级宾馆为重点开展了公共场所的调查检测工作。

本次监测结果分析表明,2015年达沃斯年会接待单位的公共场所整体卫生状况良好。

空气质量检测的各项指标中,温度的合格率较低,主要由于餐厅温度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考虑其原因,作者认为国家制定的餐厅标准温度参考范围与人体的感觉温度差异较大,故在实际中很难达到标准,造成监测温度偏高。室内湿度的合格率为90.24%,这主要受季节和沿海城市的气候影响。

公共物品检测的各项指标中,合格率均较高,这与大多数公共场所建立完善的卫生制度规范、配备相应的卫生消毒设备有关。

游泳池水检测的各项指标中,水温和尿素合格率分别为80.00%和70.00%。究其原因,前者可能因为游泳场馆室内结构布局不合理,造成空气温度偏高进而影响水温,建议提高换水频率,与2013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者与2013年相比差异显著,这表明游泳池管理者并未积极更换泳池新鲜水。因为尿素的主要来源人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其次是游泳场所管理者为了节省成本,采取沉淀或过滤处理泳池水,形成长时间循环利用但尿素成分一直保留在池水中。

空调检测的各项指标中,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送风中的细菌和真菌总数合格率均较低,这表明部分年会接待单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进行清洗消毒导致检测指标不合格。集中空调可成为传播和扩散疾病的媒介,污染严重时可导致军团菌、流感等空气传播性疾病爆发流行,所以空调管理者必须严格执行空调清洗消毒规范,保障公众健康。

参考文献

[1] 蒋馥阳,张毅,郭琦.2011-2013年大连市达沃斯年会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环境工程学,2014,13(3):230-234.

[2] 黄文光,熊良恩,钟仲明,等.深圳市坪山新区2011年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监测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108-109.

[3] 朱彩明.2007-2010年长沙市游泳池水质卫生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59.

空调年度总结范文2

关键词:民用建筑空调发展前景能源

1我国宏观经济和城市民用建筑的发展情景设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部署,即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

这个宏伟的发展目标必然对我国经济的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1.1经济结构

在今后15年中,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第三产业增长迅速,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将出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0年为13.6%;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0年为42.9~46%;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0年为41%~43%,2050年51%~56%。

1.2按名义汇率计算的GDP

按照我国总体经济战略规划,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88万亿元RMB,2020年达到26.82万亿元RMB。两个阶段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1%和4.14%。需要指出,近年以过度投资拉动的超常规增长使得资本形成所积累的一系列低效率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重复建设形成的无效资本、大量库存积压、国际反倾销对我国企业的打压、企业利润率的下降,以及高速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将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因素。

1.3人口

预计我国人口总规模为:2010年14亿左右;2020年15亿左右。

1.4人均GDP

人民币的汇率政策正在调整,人民币不再紧盯美元。因此,今后我国的GDP统计必然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购买力平价(PPP)标准。如果按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2003年人均GDP(按PPP计算)已经达到4990美元,已经超过当年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4320美元),这显然是高估了。而如果参照中等收入国家购买力平价计算所得人均GDP比名义汇率计算所得高出1.9倍的比例计算,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分别达到2932和4104美元,2020年我国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1.5城市化

我国城市化水平从由1985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41.8%,城市化速度是世界同期的两倍。但2000年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7%,其中中等发达国家为50%,高收入国家为79%。从世界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率从36%提高到60%属于加速期,因此,中国的城市化率还将不断提高。如果按1985~2004年间城市化率的平均增长速度计算,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在50%以上。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当在60%左右(58.7%)。

1.6房屋建设

截至2003年底,全国城镇房屋建筑总面积达140.91亿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89.11亿m2,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为63.24%。

图1我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的增长(10亿平方米)

根据建设部小康社会居住目标,可以分析得到2010年和2020年的建筑面积。

表1我国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预测

2010年

2020年(情景1)

2020年(情景2)

城市化水平%

45%

50%

60%

城镇人口总数亿

6.3

7.5

9.0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m2

26.5

30

35

城镇住宅建筑总面积亿m2

166.95

225

315

城镇人均公共建筑面积m2

8.06

10.75

12.5

城镇公共建筑总面积亿m2

50.80

80.6

112.5

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亿m2

217.75

305.6

427.5

表1中2020年的预测之一是按城市化率的低限设置的情景;而预测之二是按城市化率的高限和小康居住目标设置的情景。

2我国空调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2.1住宅空调发展现状

我国房间空调器生产开始于1978年。1991~1993年进入了起步阶段,1994~1996年步入加速发展期,1997~2003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生产量平均每年递增24~59%。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房间空调器产业已经拥有了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的生产规模,成为名副其实的房间空调器世界第一生产大国。

根据日本空调采暖和制冷新闻(JARN)预测,2004年全世界对房间空调器(RAC)和单元式空调机(PAC)的总需求量为5600万台,其中中国为2000万台,占36%。从图2可以看出,中国一国的产量实际已经超过全世界的需求,我国家用空调器的产能已经过剩。

图2我国房间空调器产量的增长

图2中显示,我国房间空调器的生产年均增长率为40.5%。而图3中则反映了我国城市每百户家庭房间空调器拥有量的增长情况。2002年,我国仅有10个省市百户家庭空调器拥有量在50台以上,而到了2003年,便增加到16个省市。增长势头很猛(见图3),但年均增长率为27.04%,还是赶不上生产量的增长。

图3我国每百户家庭房间空调器的拥有量(台)

研究发现,家庭房间空调器的拥有量与人均GDP的增长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图4是笔者以上海的情况分析得到的相关关系。当人均GDP达到4000~4500美元时,住宅空调得到普及(达到户均1台)。

图4每百户家庭空调器拥有量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热量带最多的国家,东部地区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夏季偏热,冬季更冷。在我国人口稠密的城市,室内既需要冬季采暖,也需要夏季供冷。我国小康社会的住宅,将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良好的室内热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空调的普及是必然的趋势。

2.2集中空调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制冷与空调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0年到2003年全国制冷空调行业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于我国GDP增长速度。

表22000-2003全国集中空调主机生产量(台/套)

2000(销量)

2001

2002

2003

活塞式冷水机组

4,000

2,517

2,493

4,645

螺杆式冷水机组

3,056

3,910

5,663

8,977

离心式冷水机组

481

698

947

1,240

蒸汽/温水型溴化锂冷热水机组

1,194

1,460

1,268

1,053

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

2,091

2,385

3,052

2,785

风冷式冷热水机组

15,000

20,800

26,000

——

户式集中空调用冷热水机组

——

——

——

36,372

总计

25,822

31,770

39,423

55,072

年平均增长速度

28.9%

注:2003年风冷式冷热水机组的统计归并在了螺杆式、活塞式冷热水机组和户式集中空调的冷热水机组三项统计中。

2000(销量)

2001

2002

2003

组合式空调机组

10,495

25,853

29,492

36,505

新风机组

33,066

77,281

47,880

50,602

风机盘管机组

684,684

1,281,517

1,387,072

1,719,557

总计

728,245

1,384,651

1,464,444

1,806,664

年平均增长速度

39.8%

表32000-2003全国集中空调系统末端设备生产量(台/套)

根据历年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统计数据及重点生产企业调查汇总,在1993~2003年间我国电力驱动冷水机组产量的年均增长幅度13.4%,吸收式冷水机组产量年均增长幅度16.2%,其中直燃机产量平均增长幅度高达18.7%,高于电力驱动冷水机组产量的增长幅度。总体来讲,1993~2003年间我国制冷机组总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2.3住宅空调的发展前景预测

根据笔者的分析,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电量这两个因素都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28和0.9681。因此,将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作为因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电量作为两个自变量,可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而可以得到2010年我国城镇每百户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为125.8台/百户,届时房间空调器的保有总量将达到2.33亿台。

房间空调器的使用寿命一般不会超过10年,2000年前居民购买的房间空调器到2010年将不得不更换,若考虑这部分的设备报废和更换数量,则2004~2010年间我国国内房间空调器的销售总量将达到17826万台,平均每年销售量为2500万台左右。

当平均每户居民房间空调器的拥有量达到一台以上时,其购买的欲望将逐渐降低,而空调器的使用时间将延长。此时,每百户城镇居民房间空调器拥有量将不再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电量呈线性相关关系,笔者认为2010年后每百户居民空调器拥有量的饱和趋势将与总人口数量的饱和趋势相符。因此可以预测2020年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为190台,届时房间空调器的保有总量将达到4.2亿台。

2.4集中空调的发展前景预测

对集中空调的预测采取未来能源可供量倒推的预测方法,可得到如表3的结果。

表3我国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制冷机组的发展预测

2010

2020

一次能耗可供总量(三种情景平均值)/亿吨标准煤

21

29

建筑能耗所占比例

20%[1]

28%

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比例

40%[2]

40%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一次能耗/亿吨标准煤

1.01

1.81

空调冷热源一次能耗/亿吨标准煤

0.29

0.521

空调冷热源耗电量/亿kWh

782.5

1404.8

空调制冷机组装机冷量/亿kW

5.26

10.71

公共建筑总面积/亿m2

50.8

80.6

单位面积装机冷量/W/m2

103.6

132.9

燃气空调装机冷量所占比重

10.0%

15.0%

燃气空调装机冷量/万kW

5263

16063

电制冷机组装机冷量/万kW

47371

91026

直燃机保有量/台

29241

89241

电制冷机组保有量/台

394754

758548

全国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装机冷量总计/万kW

52634

107089

综合以上预测结果,到2010年,我国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总装机冷量将达到1.5亿冷吨左右,2020年总装机冷量将增加到3.05亿冷吨左右。

3民用建筑空调的发展对能源供应的影响

3.1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所谓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能耗,即维持建筑功能和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包括照明、采暖、空调、电梯、热水供应、烹调、家用电器以及办公设备等的能耗。除非特别指明,现在一般提及的“建筑能耗”都是指使用能耗。

根据某些文章和媒体的报导,2001年我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即已达到27.5%,与当年日本的此项比例(29.2%)相差无几。并据此得出我国建筑节能的紧迫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反映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生活质量,以及建筑技术水准。发达国家在进行能源统计时,一般按照四个部门分别统计:即工业(或产业,因为在发达国家农业已经产业化)、交通(在发达国家航空、城市轨道交通和私人汽车都十分发达)、商用(办公楼、旅馆、商场、医院、学校)和居民(住宅)。一般可以把商用和居民两项作为建筑耗能看待。比如金融、贸易、商业和咨询等第三产业,几乎没有什么工艺能耗,但对于室内环境品质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第三产业的主要能耗形式就是建筑能耗。商用部分的能耗实际就是第三产业的能耗,即建筑能耗。因此,发达国家的耗能部门实际上就是产业、交通和建筑三大家。

我国的能耗统计方式,并不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而是按照行业统计。如果我们把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生活消费和其他行业的能耗算作建筑能耗的话,那么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的建筑能耗比例只有18.2%。如果再加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建筑业的能耗,也只有26.9%,还是到不了27.5%。但很明显,交通运输的能耗帐无论如何也是算不到建筑使用能耗的头上的。

另一方面,欧、美和日本都是第三产业(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因此,它们的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除日本外都在30%以上。而我国则是一个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低。200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1.8%,而1998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即已达到47%。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略高于30%,低于国际上同收入组别国家近20个百分点。因此,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较高比例的外在条件并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是在向重型方面转化。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例在2002年达到顶点之后,一路下滑。而第二产业比重在经历多年平稳发展之后,从2002年开始反弹。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钢铁、有色金属、焦炭、水泥、彩电、冰箱、房间空调器等数十种产品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钢产量达到空前的27279.79万吨。但与此同时,我国生产吨钢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20~30%,中国超过10%的能源被钢铁业“吃”掉。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建筑能耗不可能在总能耗中占有很高比例。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大致应在20%左右,其中10~13%是采暖能耗,7~10%是其他能耗。大致相当于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

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建筑能耗的比例越大,经济发展就越是合理和健康。

我国建筑用能还处在很低的水平,但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以上海为例,2003年上海人均耗电量为5245kWh,是2002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人均水平的65.2%,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21倍。但上海人均生活耗电量只有617.62kWh,占总耗电量的11.8%,约为同年香港人均生活(住宅)耗电量的44%。上海家庭平均人口数为2.8人,2003年上海家庭平均年用电量应为1730kWh,而1997年美国家庭平均空调用电量就达到1555kWh。因此,住宅能耗的增长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另外,我国现在的依靠低劳动力成本、高资源消耗、高资本投入、没有附加价值的传统制造业的经济结构是不可持续的。我国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目前这种工业化初期落后的经济结构中。中国要和平崛起,必须向新型工业化社会过渡,必然会像当今的发达国家一样,产业结构的重心将从工业转到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也将从工艺过程能耗转到保持环境的建筑能耗中来。因此,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使用能耗在全国总能耗中比例的增加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建筑节能的目标是提高建筑物对能源直接使用的效率,用少许增加的能耗满足大量增加的需求;同时尽量减少间接能耗和无谓的浪费,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建筑使用过程中,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3.2民用建筑空调是形成电力尖峰负荷的主要因素

2003年以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拉动下,能源和电力的需求快速增长,大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张,26个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尽管从2000年开始,我国仅用5年时间,发电装机容量便从3亿kW增加到4.4亿kW,但能耗(电耗)增长的速度更快。从2002年到2003年,我国GDP增长9.1%,而电力消费却增长了16.5%。

有人把电力紧缺归咎于我国民用建筑空调的超常规发展。这是混淆了电力和电量的概念。根据笔者在上海的调查,尽管上海住宅空调的普及率(96.8%)已经超过了美国(72%,1997),但居民使用空调的时间全年平均仅为800~900小时,也就是说,尽管空调用电开支在家庭能源开支中占了最大比例,但总体消耗的电量并不很大。这种低水平消费主要是由于我国居民经济水平还不高。因此,在城市或地区全年电力消费的尺度上,民用建筑空调并不是“耗电大户”,但却是造成夏季(冬季)电力负荷高峰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民用建筑空调使用的季节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特点,造成夏季供电峰谷差的进一步拉大,形成对电网安全的潜在威胁。图4的尖峰负荷与最高气温的关系曲线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上海,当气温在33℃以上时,每升高1℃,电力负荷将增加12.7万kW(工作日)。同样,在北京市也有非常相似的情况,当气温在32℃以上,每升高1℃,电力负荷增加12.9万kW。

日益增长的空调用电负荷已经造成了城市电网难以承受的高峰用电负荷及巨大的电力缺口(2005年估计为2500万kW)。这种电力供需之间结构性的矛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000-2003年,国内空调器销售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7.65%,而同期我国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增长率只有6%左右,远远低于房间空调器销售量的增长速度。我国的住宅空调产品形式单一,无论是窗式、分体壁挂式还是集中式,几乎全部是电力驱动。致使房间空调器(国内销售)的装机电力占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比例已经高达10%。

图5北京市近年来夏季最高电力负荷和空调电力需求的增长

从图5可知,北京市的空调电力需求的比例逐年提高。2001年至2003年,北京市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了29%,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比重也持续攀升至17.32%。2001年,北京市居民生活用电量为542739万kWh,2003年则增至700726万kWh,增幅高达29%。同时人均年生活用电量也大幅增长,2001年人均年生活用电483.57kWh,2003年则达到609.96kWh,增幅为26%。

3.3民用建筑空调的能源需求预测

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可以预测,2010年全国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为125.8台,所形成的装机电力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8.7%。到2020年,每百户居民空调器拥有量将达到190台,占全国发电装机量的比例为37.4%。

2004-2020年间,电驱动制冷机组的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41%,2010年我国电制冷机组保有量约为39.5万台左右,2020年将达到76万台。可知,从2010到2020年,我国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的电制冷机组的装机电力将由1.01亿kW上升到1.78亿kW,在全国发电机组装机电力中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16.2%上升到2020年的19.8%。空调电力制冷机组的耗电在电力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从2.66%上升到2.89%,由此造成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系统用电量在电力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由9.3%增加到10.1%。

如果国家继续推进当前鼓励发展燃气空调的政策,并假定2010年和2020年直燃机的装机冷量分别达到当年空调机组装机总冷量的10%和15%,则2010年,我国直燃机总保有量约为2.9万台,全国直燃机总的天然气用量将达到29.6亿m3,占全国天然气总用量的2.4%;而到2020年,直燃机总保有量将达到8.9万多台,直燃机总的燃气用量将进一步增加到90.3亿m3,占全国天然气总用量的3.4%(见表4)。

表4发展燃气空调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预测20102020

直燃机装机冷量所占比重10.0%12.5%15.0%15.0%17.5%20.0%

直燃机装机冷量/万kW526365797895160631874121418

直燃机保有量/万台2.93.64.48.910.411.9

电制冷机组装机冷量/万kW473714605544739910268834885671

电制冷机组保有量/万台39.538.437.375.873.671.4

公共建筑空调电制冷机组装机电力/亿kW1.051.020.991.781.731.68

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亿kW6.56.56.5999

占发电机组装机容量比重16.2%15.7%15.3%19.8%19.2%18.7%

公共建筑空调电制冷机组耗电量/亿kWh704.2684.7665.11194.01158.91123.8

全国总用电量/亿kWh264352643526435413034130341303

电制冷机组耗电量占全国用电总量比重2.66%2.59%2.52%2.89%2.81%2.72%

节省的空调装机电力/万kW117014621754357041654760

节省的电力投资/亿元130116271952397146335295

直燃机燃气用量/亿m3/年29.637.044.490.3105.4120.4

全国总天然气需求量/亿m3125412541254265326532653

直燃机天然气用量占总用量比重2.4%2.9%3.5%3.4%4.0%4.5%

4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空调将有更大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热量带最多的国家,东部地区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夏季偏热,冬季更冷。在我国人口稠密的城市,室内既需要冬季采暖,也需要夏季供冷。当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人均GDP在4000~4500美元时,住宅空调将普及。住宅空调将从奢侈型消费品变成普及型必需品,完全脱离“家电”属性,成为建筑物的基础设施之一。我国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是不可持续的,第三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一定会逐步增加。为提高生产率,第三产业必须为建筑环境消耗能量,使用空调,夏季供冷、冬季供暖。总之,民用建筑空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必然的需求。从现代能源管理的思想出发,不应该也不可能去抑制这种需求,而只能因势利导,用经济与技术手段引导人们合理消费,开源节流,尽力满足这种需求。

所谓“开源”,就是在提倡适度消费与节约能源的前提下,提倡民用建筑空调能源的多元化,充分利用低谷电、淡季气和可再生能源,从时间上与空间上去挖掘“能源供应”的潜力。例如发展蓄冷技术、利用天然气的燃气空调、热电冷联供技术和分布式能源技术;同时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的制冷空调技术。所谓“节流”,就是改进制冷空调产品,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环境友好。

4.1蓄冷空调

对蓄冷空调的电费价格体系是推进蓄冷空调技术发展的关键。目前大多数电力公司(或供电局)推行了分割式三段制分时电价,其中的高峰时段集中在上午8:00~11:00,以及傍晚到夜间的18:00~21:00,使办公楼与大型商场这两类商业建筑的空调冷负荷高峰时段(下午)被划入了电费的平段时间。导致大部分蓄冷量在非高峰用电时段的下午释放掉,对转移夏季高峰用电负荷并没有起到有效作用,而且也不能使用户从分时电价政策中获取最大利益。上海市从2005年夏季开始将空调负荷高峰时段13:00~15:00划入高峰电价时段,同时对用户的电力最大需求MD提高收费标准(30元/kW·月),这些政策都有利于蓄冷空调的推广。

除了峰谷电价的比值之外,低谷电价的绝对值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低谷电价能够跌破购电成本的底线(比如降到0.20元/kWh以下),相信会极大地推动蓄冷空调的发展。而这一底线恰是某些电力公司前几年在电力富余时推销电锅炉和电采暖的促销价。

2004年,我国已经批准开工的电站项目达6110万千瓦。以每kW电站投资6000~7000元计算,需要投资4000亿元。如果少建10%,就可以节省400亿元,再将其中的10%即40亿元投入对蓄冷空调的补贴(200元/kW),可以转移2000万kW空调高峰冷负荷。理想情况下可以转移电力负荷600万kW,恰好相当于少建10%的电厂。这样,电力部门实际节约了投资360亿元。而用户除了这部分补贴,还要投入160亿元去建设2000万kW的蓄冷装置。但因为有了补贴,用户可以较快地在3~4年时间里从分时电价的差价中回收这部分投资。实现电力公司和用户的双赢。

4.2燃气空调

影响燃气空调发展的瓶颈是天然气价格。制订燃气空调用气价格的依据,应该是使燃气空调的寿命周期成本能与电力空调持平或略低,从而使用户能实实在在地受益,也才能鼓励用户使用燃气空调。定义电力与天然气的比价:

这一比价越大,表明燃气空调的年度等额寿命周期成本与电力空调相比,经济性越好。国际上电力与天然气比价一般约为4:1左右,但我国长期以来该比价偏低,因而制约了燃气空调市场的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初,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出现天然气供不应求的局面。据统计,2004年北京市共消耗天然气25.4亿m3,2005年预计将消耗33亿m3,超过市政府30亿m3的预算,也超过了陕京管线28亿m3的供给量。上海市预计2005年的天然气使用量将达到20亿m3,但目前落实的气源仅16亿m3(其中包括西气10亿m3和东海气田6亿m3)。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北京和上海均开始限制冬季天然气锅炉的发展。但是,对任何一个燃气空调用户,不可能只在夏季用天然气供冷而不在冬季用天然气采暖。从总量来说,发展燃气空调用户可以起到填平夏季天然气低谷的作用,但同时还会增加冬季天然气的高峰。因此,需要研究天然气冬季的削峰措施。燃气供应部门,要研究夏季储气措施和冬季可中断用户的政策。而暖通空调行业,也要研究季节蓄能的燃气热泵技术以及能燃用水煤浆和煤层气的直燃机技术。

4.3热电冷联供

在阻碍建筑热电冷联供技术在我国发展的诸多政策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多余电力上网的问题。因为用户所需要的热量/冷量与用电量是随着季节、气候甚至白天与夜晚等因素随时在变化,而建筑热电冷联产设备一经确定之后,其正常运行时的供热/供冷量与发电量的比例(即热电比)是大致不变的,所以总是会有富余的电能或者热能产生。为了解决多余电力的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就是允许分布发电的多余电力上网。

根据我国目前实行的《供电营业规则》,如果电力用户自行发电需要并网,其并网的发电机组必须接受电网的统一调度,而且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上网电价要采用竞价上网方式,没有任何优惠。建议将分布式能源电力上网按“绿电”看待。参照对风力发电的优惠政策,电网收购价应在0.40元/kWh以上。

阻碍建筑热电冷联产发展的另一个政策问题是天然气的价格。与上节“发展燃气空调的政策建议”相仿,各地应根据当地电价,将电力/天然气比价调整到4.9:1左右。

目前,各种建筑热电冷联产的原动机设备国内基本上都不能够生产,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实现热电冷联产的一次投资很大。建议对建筑热电冷联产系统的投资者做政策性投资补贴,该补贴相当于设备投资的10%左右,使得热电冷联产系统的等额年度寿命周期成本能够与常规空调冷热源相比。

从中期发展来看,应积极发展利用燃料电池的建筑或区域热电冷联产系统。燃料电池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①移动式(作为汽车动力);②固定式(又称“站式”,用于楼宇热电冷联供)。我国目前把主要的研发力量投入到前者。但燃料电池汽车由于一些技术瓶颈,难以在短时间内普及。而建筑热电冷联供所使用的燃料电池是将天然气改质制氢,不需要直接利用氢气;由于是固定式(站式)使用,省去了许多移动式应用中的麻烦(例如对体积、重量的限制)。所以,燃料电池作为分布式能源应用,相对更容易形成商业化。建议优先发展利用燃料电池的建筑热电冷联供技术,尽快建成一批示范性工程,应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项目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项目中。

4.4选择较高能效等级的空调设备

作为重要的“节流”措施,我国经济发达、资源缺乏的城市,可在2005年开始实施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0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和《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等三个标准中,选择较高的能效等级作为市场准入条件。

根据测算,上海市如果对冷水机组采用比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的强制性标准提高一个等级,可以产生很好的节电降峰的效益。仅每年新增的冷水机组便可以降低电力峰荷需求6~8万kW,用户也可因此减少电费14%左右。以平均电价按0.75元/kWh计算,每年可以节约电费2800~3600万元。

5结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房间空调器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冷水机组市场。我国又是世界上房屋建筑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15年,全世界新建筑的一半将出现在中国;中国城市商用和居住建筑中的一半将是在2000年后建造的。因此,我国民用建筑空调还会有很大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能源紧缺,确实是对制冷空调业的严峻挑战,但同时也是推进制冷空调行业科学、健康、协调、持续发展,使中国从制冷空调大国发展成为制冷空调强国的最好机遇。

参考文献:

空调年度总结范文3

关键词:暖通;建筑节能;维护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也在不断扩展,暖通空调在建设工程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冷暖,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空调的耗能占全国总耗能的15%以上[1],堪称耗能大户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比例还在逐年提高,空调耗能必将对我国的能源消耗造成长期的、巨大的影响。可见,降低空调耗能势在必行。

1. 暖通空调节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能耗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高达65%,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99%,占全社会能耗的20%。我国每年建成大量建筑物,据预测,到2015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而我国建筑能耗相当于全国农民的能耗,为欧洲的3.8倍,特别是政府办公室建筑浪费更甚,全国办公建筑能耗相当于全国农民的能耗。因此国务院要求建设部抓紧解决建筑节能问题,建设部在已颁布的一系列建筑节能设计、检测标准的基础上,又开始制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途径与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暖通空调领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下面归纳分析实现空调节能的几个措施分析。

2.1 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

空调室内计算温度、湿度的确定应取合理值,不能过低(夏季)或过高(冬季)。新风量的计算与取值,在保证卫生要求生产工艺要求,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

(1)室内温、湿度从节能的角度来确定其标准是节能的重要因素。空调系统能耗大小除与当地室外气象参数、建筑物的护结构及室内发热散湿量有关外,室内设计温、湿度标准也是直接影响符合大小的重要因素。在保证生产工艺和人体健康的条件下,夏季将室内空气的设计温度每提高1℃,约可减少热负荷11.2%,节省量是极为可观的。同样,在夏季如将室内空气湿度由60%提高到70%,则可节约能量17%左右。据资料测算,仅仅将夏季室内空气的设计温度提高1℃,就可使空调初投资总额减低约6%,运行费用减少8%左右。

(2)新风量新风负荷占空调总负荷的20%~40%,对其标准值高低的取舍,与节能关系重大,不可忽视。引进新风主要是为了满足人员的卫生需求及部分工艺空调所需维持的室内外压差。而新风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空调的负载,从而影响空调系统的主机、冷却塔、水泵、风机盘管等的耗电。

2.2 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冷热损失

我们知道对于暖通空调系统而言, 通过维护结构的空调负荷占有很大比例, 而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决定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大小。所以在国家出台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中,首先要求的就是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控制窗墙比

由于外窗的耗热量占总建筑物总耗热量的35%~45%,因此,在保障采光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窗墙比十分重要。一般规定各朝向的窗墙比不得大于下列数字: 北向25%; 东、西向

30%;南向35%。

(2)提高门窗气密性

房间换气次数由0.8h-1 降到0.5h-1, 建筑物的耗冷可降低8%左右,因此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加设密闭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

(3)外墙外保温建筑的推广应用

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证明采用该类保温系统的建筑,无论是从建筑物外装饰效果还是居住的舒适程度,是一项值得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的节能新技术。

2.3 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方式

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环境参数众多,不同的环境参数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热舒适性效果,但不同的热湿环境参数组合空调系统的能耗是不相同的。例如在冬季,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空调方式,把整个室内的空气加热,通过空气实现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交换,就需要较高的空气温度,此时通过维护结构的热损失和加热新风的热损失都比较大。如果我们根据热湿环境的研究成果,改变传统的空调方式,增加辐射热(如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此时所需要的空气温度将显著下降,一般可达到12~14℃,而传统方式一般在18~20℃,显然后者比前者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在夏季也有类似的结果。

2.4运行管理中的节能控制

运行管理对空调系统节能有很重要的作用。空调系统运行中的节能控制,可以一定程度弥补由于管理模式或能源设计本身不合理的缺陷,加强对设备运行的控制能力,使能源更加合理、精确地消耗。这种运行管理中的节能控制手段,理想的是通过完善的楼宇自控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1完成。楼宇自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建筑物内各类设备(包括机电设备和专用设备)的监视、控制、测量、管理,以求做到使设备运行安全、可靠、节省能源、节省人力。借助于楼宇自控系统,可实现建筑运行的节能管理。但目前大部分既有建筑的智能化程度较低,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较差,缺乏空调自控系统,建筑设备运行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成分。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

高新技术的应用,工艺性空调的使用也更加挂规范。暖通空调所占用的建筑能耗必将占据更

高的比例。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在建筑节能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节能技术

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是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系统节能的基础,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则是实现大幅度节能,产生显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动经济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涂逢祥.建筑节能(4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空调年度总结范文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nergy los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For now, the government advocate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and reduce waste of resources, but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equipment will produce large energy consumption,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so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very important. Study shows that the shading coefficient has obvious influence on air conditioning energy consumption, but its effect on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not particularly eviden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impact of shading coefficient on the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e author hop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eers.

关键词:遮阳系数;供暖;空调;能耗;影响

Key words: shading coefficient;heating;air conditioning;energy consumption;impact

中图分类号:TU1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213-02

0 引言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因而加强对供暖和空调的能耗控制至关重要。在夏季,太阳照射较为强烈,空调能耗受太阳辐射影响较为明显,因而采取遮阳措施会对空调节能产生重要影响。而在冬季,太阳能对供暖能耗无明显影响,因而采取遮阳措施对供暖节能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由此可见,遮阳系数的大小对供暖与空调能耗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应用温度特征法能够对这一结论进行预测和揭示。应用温度特征法,可以对建筑物全年具有空调负荷及供暖负荷的各个时刻进行监控,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遮阳系数减小时建筑物的空调能耗及供暖能耗的变化进行分析,进而探究遮阳系数对全年空调能耗和供暖能耗之间的影响差异。

1 研究方法

对于暖通与空调能耗的研究,一般采用特征温度法。以该市960m2建筑为模型,假设该建筑模型采用围护结构进行修建,并假定其遮阳系数为1,将此时建筑全年供暖和空调能耗作为基础,并按照相关的节能设计标准进行结构的改进,从而更好的突出节能效果[1]。将遮阳系数从0到1进行变化,并认为只有遮阳系数这一变量发生变化对该建筑全年能耗产生重要影响。其中,遮阳系数为0代表采取全遮阳措施,遮阳系数为1表示未进行遮阳。应用特征温度法在遮阳系数变化时对全年节能率影响如图1所示。

其中,黑色条形柱为供暖节能率,白色条形柱为空调节能率。通过图1可以发现,在遮阳系数发生变化时,供暖节能率发生变化不明显,而空调节能率随着遮阳系数变小呈明显上升。

2 全年能耗和节能率分类探讨

在进行全年能耗和节能率研究的过程中,应切实遵循严格的解析方法,控制变量,有效减少其他不良因素发生的变化[2]。图2所示不同遮阳系数下该建筑全年供暖能耗的变化,其中,Basic表示未遮阳状态下全年供暖能耗状况。

其中,黑色条形柱为供暖总能耗,白色条形柱表示节能率。由图2可见,无太阳能辐射条件下总能耗可以占到80%以上,而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各时刻总能耗与全国供暖总能耗关系不大。当建筑物围墙结构改进之后,无论是受太阳辐射还是未受到太阳辐射总能耗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不受太阳辐射状态下,随着遮阳系数的不断变化,各时刻的供暖能耗却无明显变化。而受太阳辐射状况下,各时刻供暖能耗会随着遮阳系数的逐渐减小而变大。其中,未受太阳辐射和受太阳辐射状况下二者的能耗之和即为总能耗。图3所示为不同遮阳系数下该建筑物节能率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图3可以看做是图2的有效补充。

由图3可见,在太阳能辐射为0时,总节能率维持在恒定值,而当太阳辐射逐渐增大时,遮阳系数越小,总节能率也会逐渐减小,并逐渐成为负数。然而,全年供暖节能率无明显变化,遮阳系数对其无明显影响。由此可见,总节能率相对来说属于附属节能率,在太阳辐射下,各供暖能耗所占比重较小,因而遮阳系数对节能率不会产生过多影响。空调能耗和节能率受遮阳系数变化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在太阳能辐射为0的状态下,空调能耗仅为太阳能大于0状态的5%,因此不难得出结论,遮阳系数对空调能耗的作用非常明显,遮阳系数越小,空调能耗也会越小,空调全年总能耗也会明显减小。由图4b可以得知,在无太阳能辐射时,节能率相对较高,然而空调总节能率与太阳辐射大于0时的分类节能率相当。

3 供暖空调节能率分析

3.1 供暖空调节能率分析概述 我国目前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加强供暖空调节能率分析对于有效控制能耗,促进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3]。建筑节能相对是一个大的概念,需要对建筑工程各个环节进行节能控制,而影响因素相对来说较多,又较为复杂,因此对节能率进行实时分析是相当必要的。一旦遮阳系数或者建筑结构发生变化,节能率也会相应作出改变,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探索供暖空调节能的本质,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节能。

3.2 全年供暖能耗分析 在建筑物所受太阳能辐射为0时,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改进,随着建筑供暖负荷的不断变化,供暖节能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在太阳能辐射为0时,每一时刻的节能率各不相同,然后变化并不明显。在供暖负荷相对较小时,尽管节能率比一般要高,但是由于占节能率比重较小,因而不会对总节能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太阳能辐射大于0,遮阳系数为1时,通过改进建筑物的围墙结构,可以明显改善建筑物的保温性能,从而使辐射进入室内的热量不容易扩散到室外,因而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就可以达到供暖的效果。由此可见,在供暖负荷较低的情况下,能耗越小,反而越节能。当供暖负荷较高时,室外温度也相对较低,此时太阳辐射又相对较为薄弱,因而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进行供暖,不利于节能。当太阳辐射大于0,遮阳系数位于0和1之间时,此时部分太阳辐射受到遮挡,供暖负荷就会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变大,节能率就会相应减小甚至为负。当建筑供暖负荷相对较小时,温度较高,太阳能辐射也比较强烈,此时遮阳系数的变化会对能耗产生较为明显的作用。然而,综合全年来看,无论是否遮阳,都无法对供暖能耗产生明显影响,因而要想实现供暖能耗的减少,应从其他方面进行着手,例如提高供暖效率,实现能源的最大限度利用等。

3.3 全年空调能耗分析 当建筑物不受太阳辐射时,空调节能率随着空调负荷的变化而出现不同,但是变化相对不够明显。空调负荷越大,而空调节能率也随之会变得越小,反之亦然。当太阳辐射强度为0,遮阳系数为1时,对于进行围墙结构改进的建筑物而言,节能率明显会受到负荷的影响,空调负荷越大,能耗越高,节能率也会越小,越不利于节能。这主要是因为当空调负荷较大时,此时室外处于高温的状态下,太阳辐射作用也相对较强,由于建筑物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热量难以扩散出去,因而空调负荷越大越不利于节能。当遮阳系数介于0和1之间时,节能率会明显受到遮阳系数的影响,因而采取一定的遮阳措施可以明显使节能率大大提高,有利于节能减排。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空调能耗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为明显,因而遮阳系数的大小会对节能产生重要的作用。为有效降低空调能耗,应对建筑物采取遮阳处理,尤其是对于夏季而言,太阳辐射作用会使室内温度过高,造成空调产生大量能耗,而采取遮阳措施能够对能耗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促进节能减排。由此可见,为有效促进节能减排,遮阳型建筑有可能会逐渐兴起,建筑物的结构也将发生改变。

4 研究结论概述

经过上述研究探讨,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在对空调供暖能耗研究时,将空调供暖能耗进行划分,将太阳辐射为0和大于0的情况对比,使我们加深遮阳系数对节能率影响的认识。第二,冬季太阳辐射供暖能耗相对无太阳辐射比例较小,因而遮阳系数对供暖能耗作用不明显。第三,夏季太阳辐射对空调能耗作用明显,因而遮阳系数对空调能耗作用十分显著。第四,通过对不同时刻供暖能耗和空调能耗的对比,可以揭示出遮阳系数对供暖能耗和空调能耗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5 结语

本文主要浅要分析了遮阳系数对供暖与空调能耗的影响差异,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点参考。通过特征温度法进行实验,基本可以得出结论,遮阳系数对供暖能耗产生影响不大,而对空调能耗能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由此可见,为了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损失,应大胆做出假设,并积极进行实验,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炜炜,邵明亮.夏热冬冷地区外窗遮阳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1):291-293.

空调年度总结范文5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空间分析模型;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246-04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也随之加快,2012年国家统计局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率已达51.3%,随着中国城市化比率的不断提高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的空间扩展日益成为土地利用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长春市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城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逐步落实,长春市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随着未来长春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扩张的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因此,研究长春城市空间扩张历史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对指导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利用GIS技术,集成改革开放以后长春市不同时期、多尺度、多来源的城市地图信息绘制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演变示意图,结合空间分析模型考察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幅度与形态等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长春市城市扩张的内在驱动因素,为长春市今后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一、研究区概况、数据选择及处理

(一)研究区概况

长春位于中国东北中部,为吉林省省会,是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市内共辖六区。城市中心地处东经125°19′ 北纬43°43′,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其纬度影响,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日照时间较长。长春市位于松辽平原的腹地,地势以台地、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交通方便,为长春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长春素有“汽车城”美誉,坐落在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科研生产基地,目前长春已形成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截至2011年,长春市人口868.72万,全市生产总值4 003亿元。

(二)数据选择及处理

收集整理长春市改革开放后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图、城市现状图、历史地图等城市空间数据,主要选择1983年、1995年、2005年共三个时期的长春城市市区地图,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地图数据进行定位及配准,绘制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演变示意图。在1990—2010年的长春市统计年鉴中查找能反映长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统计数据,包括各时期的社会经济、人口、生活水平和工业发展等指标,并选择历年长春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作为反映城市空间扩张方面的主要指标。

二、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模型分析

(一)空间分析模型

1.土地利用空间扩张速度模型。其表达式为:Vi=,其中Vi表示了在整个时期内城市土地面积的扩展速度Ub,Ua表示不同时期的城市土地面积,T表示研究的时间跨度。

2.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其表达式为:K=**100%,其中K表示了在整个时期内城市土地面积平均变化速率,Ub,Ua表示不同时期的城市土地面积,T表示研究的时间长度,如果以年为单位,则K表示城市土地面积的年均变化速率。

(二)模型分析结果

1.土地利用空间扩张总量。由表1和图1来看,1990—2010年二十年间长春市建成区面积总体上呈不断上升态势,1990年长春市建成区面积仅为114km2,截至2010年长春市市区面积达395 km2,二十年增长近3.46倍,建成区面积扩张达281 km2,从相对前期扩张面积上看,1990—1995年建成区面积扩张最小,仅为10 km2,2005—2010年五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最大,达164km2。

2.土地利用空间扩张速度。从表1上看,长春市建成区面积扩张速度在各个时期也不尽相同,1990—2000年这十年间,长春市建成区面积平均年扩张速度一直维持在年均10km2以下。2000年后,长春市建成区面积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其中2005—2010年这五年间建成区扩张速度最为迅猛,达到了年均32.8km2。

3.土地利用动态度。1990—2010年这二十年间长春市土地利用动态度一直保持加强态势,其中2005—2010年强度最大,平均每年14.2%,1990—1995年强度最小,仅为每年1.7%,逐渐加强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表明了长春市土地利用的强度持续加大。

4.土地利用空间形态特征。图2可以较为清楚地体现长春市近二十年时间的土地利用空间扩张情况。

从总体上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长春市城区土地利用空间扩张主要以圈层结构为主,古典的“同心圆”理论在这一时期的长春城市空间扩张中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随着长春市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城市发展空间不足,从而导致了中心城区用地功能开始向外蔓延,城市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0年以后,长春市城市空间又得到了新一轮的扩张,城市在西南、东南方向有较大的扩张,这一时期的城市空间主要沿交通线向外蔓延,逐渐将原有长春近郊城镇纳入到长春城市空间体系中来。这一时期的长春城市空间扩张以开发区建设为主要形式,通过对长春市四大开发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开发区、净月潭开发区)的集中建设,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逐渐向“多中心”形态发展。

2006年长春市政府正式迁往南部新城区,也从相当程度上加速了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上向南部扩张的步伐。

三、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驱动力研究

(一)指标选取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对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在长春市统计年鉴中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商业等方面选取与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密切相关的八个统计指标,即长春市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海关进出口总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春市城市人口。

(二)主成分分析

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法进行正交旋转,9次正交旋转后选出特征值大于1的2个主成分,命名为主成分F1和F2(如表2所示)。

主成分F1和F2累计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95.05%,即保留了原有指标95.05%的信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对与第一主成分F1,其在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海关进出口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人口这五个指标上具有较高的负载,故将F1命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因子。

对于第二主成分F2,正负载较大的是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与第二主成分F2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因此第二主成分F2与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密切相关,故将F2命名为产业结构调整因子。

(三)主成分分析结果解释

1.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直接动力。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所示,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是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直接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春市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 329亿元,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空间格局,迫使城市通过扩张和重组使其空间格局更符合经济的发展需要,城市空间格局的改变也给居民生活水平、交通条件、城市公共事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又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春市先后建立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开发区、净月潭开发区共四大开发区,对开发区的建设不但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口,也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的综合发展,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进一步开发。长春市各大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对近年来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产业结构调整是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调整直接造成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从而间接的改变了土地利用的空间形态。改革开放以后,长春市的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截至2010年长春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7.59%∶51.66%∶40.74%。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使得改革开放初期长春市的工业用地增加较为迅速,增加的工业用地是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近年来,“退二进三”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实施使长春市内工业向城市边缘扩散,第三产业进一步向市中心聚集,从而加强了长春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向外扩散的工业也促进了各类产业园区的发展,使得长春市原有的“紧密团状”城市空间形态向“指状蔓延”发展,形成了长春市“多中心”城市空间雏形。由此可见,产业结构调整是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土地利用结构转变的直接促进因素。

结论

本文基于GIS技术,绘制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演变示意图,结合土地利用扩张速度模型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考察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幅度与形态等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990—2010年的二十年间,长春市土地利用总量上呈现出持续的扩张态势,2000年以后土地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土地利用扩张强度显著增强。从空间上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结构以圈层结构为主,呈组团型向外扩张。2000年以后,长春市城市空间沿交通线向周边“指状蔓延”发展,在西南、东南方扩张较为明显,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逐渐向“多中心”形态发展。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对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发展是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直接动力,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对近年来长春市土地利用的空间扩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是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土地利用结构转变的直接促进因素。

参考文献:

[1] 吕云峰.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2] 孙雁,刘志强,王秋兵,刘洪彬.百年沈阳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资源科学,2011,(11).

[3] 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李颖.长春百变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7).

[4] 孙雁,刘志强,王秋兵,刘洪彬.1910—2010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2,(9).

[5] 刘艳君,李诚固,徐一伟.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为例[J].人文地理,2007,(4).

空调年度总结范文6

英雄期盼天下动乱,品牌期盼行业变革。对于空调企业来讲,2014年1-5月的空调市场足够令人兴奋:其一,2014年1-5月空调市场稳步增长,零售量规模达到2039万台,同比增长11.2%,零售额规模达到709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二,空调行业发生了巨变,空调企业进入新一轮洗牌期,一些品牌抓住机遇完成了自身的提高和飞跃。

中怡康认为,2014年空调行业的变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产品升级、渠道变革、三四级市场增长。从产品上来讲,空调产品的能效等级和外观都发生了变革。2013年10月,变频空调新能标APF的正式实施带来了空调品牌产品结构转型,2013年5月31日节能惠民政策的退出引起定频三级卷土重来,由于人们对空调外观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空调艺术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从渠道上来讲,电商渠道近几年“野蛮增长”,2014年1-5月空调电商的零售量同比增长了114.9%,其占整体空调市场的零售量份额达到了6.7%。如何布局电商渠道成为各企业关注核心。从主要增长市场来讲,三四级市场的重要性愈发明显。2014年1-5月三四级市场的零售量同比增幅为12.4%,超过一二级市场增幅9.3个百分点。同时,中怡康预计2014年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仅为30台左右,有非常大的潜力空间,深耕三四级市场必会成为空调行业潮流。

下文将就2014年空调市场的三大变化进行研究,找出2014年空调行业五大超车“弯道”,对2014年上半年1-5月空调市场做出总结。

弯道一:APF能标撬动品牌快速转型

从2013年10月APF能标正式实施开始,APF产品占变频空调的比例一直在上升。根据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 2014年5月APF产品占变频产品的零售量份额已经达到了75.5%,APF转型基本结束。其中,APF三级以占比49.4%成为APF产品主流,APF二级占比紧随其后,零售量份额达到22.8%,APF一级由于价格过高占比仅为3.3%。

APF二三级已经成为2014年变频空调的发展趋势,而通过分析2014年1-5月APF各能效等级均价及其走势来看,APF二级的份额仍会有较大提升空间。在APF二级方面,APF二级均价依旧较高,2014年5月APF二级的单价为5166元,具有较大的降价空间。而在降价幅度上来看,从2014年1月到2014年5月,APF二级单价降幅为1322元,降幅比例高达20.4%,降价速度并没有明显放缓。而在APF三级方面,APF三级均价已经进入空调主价格段区,2014年5月APF三级的均价为3654元,比2013年5月SEER三级均价还降低了2元,这也反映出APF三级降价基本结束,价格进入稳定期。(详见图一)

图一:2014年变频市场分能效等级单价变化

数据来源: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

一般来讲,空调行业在5-8月产品结构和均价较低,在9-12月产品结构和均价较高。结合2014年1-5月APF产品的走势和均价,我们可以看出APF三级将成为2014年5-8月的产品主流。而从2014年9、10月起,伴随市场均价和结构的提升,和空调厂家在冷年开盘时为提振经销商信心及更好布局而主推高能效产品,APF二级产品将会起量。

弯道二:定频三级卷土重来

随着2013年5月31日国家节能惠民政策的正式退出,空调厂家开始调整重心主抓定频三级,定频三级占定频空调的比例迅速提升。根据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2014年1-5月定频三级重回定频市场主流,零售量占比达到68.8%,相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0.7个百分点,而在2014年1-5月定频二级零售量份额仅为25.3%,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1个百分点(详见图二)。与此同时,由于2014年1-5月定频三级均价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8.9%,定频二级均价同比上升12.4%,两者均价一升一降导致了定频二级的鸡肋地位。定频二级和变频空调相比均价已经占不到优势,和定频三级相比价差较大,显然拼不过定频三级。在空调行业形势不出现大变革的情况下,2014年定频空调市场定频三级将具有巨大优势地位,定频二级将沦为附庸。

图二:定频市场分能效等级零售量份额变化 (2013.1-5 VS 2014.1-5)

弯道三: 空调外形艺术化

艺术化空调在近两年表现非常明显。以艺术化空调中的圆柱型柜机举例,在2014年5月,圆柱型柜机占变频柜机的零售量份额达到26.5%,相比同期提升17.1个百分点(详见图三)。与2013年圆柱型柜机主做高端不同,在2014年1-5月圆柱型柜机已经遍布中高端柜机市场,在定频低端市场也有所涉猎,这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需要密切关注。

图三:变频柜机市场圆柱型柜机零售量份额

数据来源: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

弯道四: 电商渠道“野蛮增长”

相对于空调市场的线下渠道,电商渠道的占比较小,完全不占优势。但是从增长幅度和市场潜力两方面来看,电商渠道是一片遍布黄金的未开垦地。2014年1-5月,空调电商渠道以零售量同比增幅114.9%的增速领跑全场,而其占整体空调市场的零售量份额达到了6.7%。而放眼整个家电市场来看,在2014-2016年,电商渠道占整体家电的零售额份额预计将分别达到18.0%、23.9%、27.5%,由此可见电商渠道的增速非常迅猛,潜力非常大。(详见图四)

图四:2014年1-5月电商主要品牌零售量和零售额份额

数据来源:中怡康线上月度监测数据

弯道五: 三四级市场日益重要

在目前的空调市场,一二级市场已经进入火热状态,相比之下三四级市场容量大、竞争小,空调厂家深耕三四级市场将成为未来5-10年的趋势。从目前来看,三四级市场已经成为空调市场的增长引擎。根据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2014年1-5月三四级市场的零售量同比增幅为12.4%,超过一二级市场增幅9.3个百分点。

通过研究三四级空调市场,我们发现三四级空调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产品结构低、销售节点强、经销商平均素质偏低、配送售后不够发达。在产品结构上,三四级市场的变频份额比一二级市场要低。在2014年1-5月,三四级市场的变频零售额份额为67.7%,比同期一二级市场的零售量份额低2.6个百分点。(详见图五)

图五:空调市场变频空调零售额份额变化

数据来源: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

在销售节点方面,由于三四级市场有赶集现象,赶集当天将会是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高峰。在经销商方面,由于空调三四级市场的竞争程度不强,三四级市场的经销商和经历过残酷竞争的一二级市场相比稚嫩很多,如何培育合格的经销商将是空调企业在三四级市场的难题。在配送售后上,三四级市场的确是短板,这对于空调的用户体验是一个考验。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空调品牌如何根据三四级空调市场的特性进行突破,这块中国空调市场上的大蛋糕怎样被瓜分,将会带来中国空调行业最后的洗牌。

最后的总结:因“人”制宜,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