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保姆作文范例6篇

家教保姆作文

家教保姆作文范文1

重点保护那些具有创作和演唱才能的库姆孜奇,使其成为专职艺术家,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培养传承人和创作中,使库姆孜传承后继有人。通过培训,全县确定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精心挑选库姆孜学徒,确定了40名优秀的“库姆孜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对库姆孜学徒每人每月发500元工资,交纳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考核合格、工作成绩显著者,年底还有奖励工资和取暖费,使他们安心开展传承活动。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民间艺人的技艺得到进一步提高,库姆孜的社会影响力在提升。阿合奇镇吾曲村38岁的柯尔克孜族牧民阿力买买提•哈德尔库勒潜心创作库姆孜乐曲,作品多次在电台播出,还赴内地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大赛。阿力买买提•哈德尔库勒告诉我们,有了每月500元工资,他可以专心致志弹唱库姆孜了,他会努力传承好柯尔克孜族的民间文化。如今在阿合奇县,像阿力买买提一样得到政府资助、可以专心从事非遗传承的柯尔克孜族民间艺人已有130名。其次,举办各种活动,推介、宣传库姆孜。阿合奇县根据地缘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举办了百日文化广场活动,结合不同的旅游、经济活动,采取各种举措,如举办文化旅游节、猎鹰文化节、旅游推荐会等形式,推介、宣传库姆孜,提高这一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组织库姆孜奇,进行下乡巡回演出,让他们发挥积极作用,传播柯尔克孜族文化,不断使柯族文化遗产库姆孜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使农牧民群众享受发展的成果,感受到本民族文化带来的快乐。还结合“库姆孜”的文化内涵,设计制作了一系列融合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集纪念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旅游纪念品,以柯尔克孜民族节日及举办国际文化旅游节等庆典活动为契机,以旅游推介会为平台,全方位向外界推介。新增了“库姆孜之乡”文化旅游景点,开办了以库姆孜弹唱为主的民族风情游。现在,库姆孜演奏不但在国内登上艺术的大雅之堂,而且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著名的库姆孜演奏家近年来还应邀前往日本和美国等地进行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再者,进行收集整理工作,并注重表演形式和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使之更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阿合奇县是我国柯尔克孜族最集中的聚集地,县域内以柯尔克孜族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挖掘、保护、整理、发扬、传承历史文化,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专门的收集整理。如今,民间音乐库姆孜已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县里很注重和与时代和国际的接轨,在创新过程中,丰富了表演内容,革新了表演形式,使之更紧密结合时代,反映现实生活,为人们接受与喜爱。1956年,库姆孜弹唱大师买买提•吐鲁米西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他用库姆孜弹奏自编的《织布舞曲》,第一次将柯尔克孜人民的生活和音乐艺术搬上了首都舞台。

对库姆孜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使他积极尝试、大胆革新,走遍大江南北所弹唱的几百首库姆孜弹唱曲,大都是他自己创作的。买买提•吐鲁米西因而成为柯尔克孜族中最有影响的库姆孜弹唱大师和音乐家。《牧马少年》《灰走马》多次获奖,其中,《灰走马》获国家文化部创作奖。同时,他通过招收徒弟的方式来弘扬库姆孜艺术。阿合奇县文工团的演员马坎•阿山阿力,是库姆孜演奏家、作曲家,也是一位热衷于研究、创作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曲的民间艺人。他自6岁起受家庭影响,在父亲的指导下学弹库姆孜。15岁时,从师买买提•吐鲁米西大师,开始了库姆孜的演奏生涯。1990年,刚满19岁的马坎•阿山阿力广泛与当地农牧民交流,足迹遍及阿合奇县各个乡村,先后拜访过数百名德高望重的民间老艺人,搜集、研究、整理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曲。他说:“搜集民间音乐虽然辛苦,但那是我最愉快的时光。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曲是以弹奏和演唱形式保留下来的,现在好多老艺人都不在了,挺遗憾的。”收集到的很多民歌,他都会唱,有些歌曲,他甚至还学会了五六种唱法。他认为只有会唱,才能真正体会民歌的特色与精髓,才能让民间文化得到原汁原味的记录与传承。他把《玛纳斯》《纳斯哈提》《一把热提》等七十余首面临失传的柯尔克孜族民间曲子整理后谱写成五线谱,自己还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各种题材的歌曲,一百多首歌曲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柯语台播放。有些歌曲先后在自治区等单位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上获得优秀奖、金奖等。大师去世后,他萌生了收徒弟的念头,想把库姆孜艺术传承下去。

徒弟招不够,他就带着自费打印的招生广告,跑几百公里去乡下招生,他教的徒弟累计已有230多人。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从他那里学习、了解库姆孜及其弹奏方法,也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乐器焕发新生的活力。他还组织了专门的乐队,他们弹奏的《来我们家乡做客》,在2005年和2006年北京和青岛的青少年比赛中都拿了金奖。他的学生中有一个叫邹新江的汉族孩子,因对库姆孜情有独钟而拜师学艺,目前已会弹20个曲子。马坎的想法是:“我要教很多学生,因为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的乐器,是用来弹唱《玛纳斯》的,必须保留下去,子子孙孙传下去。”阿合奇县色帕巴依乡以其“库姆孜”弹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获得如此殊荣的乡镇全疆仅5个),乡民喜欢弹着库姆孜即兴编唱,抒发自己的情感,全乡3100人中,库姆孜奇就有238个。我们在该乡调查时,乡长吐尔托合提临时找来几个机关干部为我们表演,每个人都落落大方,信手拨弦,张口即唱。在阿合奇县,几乎每户柯尔克孜族人家里都有库姆孜。57岁的库姆孜奇随加力是跟他父亲学会弹库姆孜的,年轻的时候创作了二三百首歌,他家弹库姆孜传有七代了。现在,他教了30个徒弟。女库姆孜奇拜西汗,会吹“奥库姆孜”的乐器,音色能从十几把库姆孜琴声中凸显而出。他们经常参加乡里的节庆、婚礼等集会,还要参加县里举办的百日文化广场活动。克州歌舞团团长伊布拉音•吐尔干阿力,是柯尔克孜族中最优秀的音乐家之一。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弹奏库姆孜,他遍访老艺人学习弹唱英雄史诗《玛纳斯》,全面学习柯尔克孜族的历史文化,并为它深刻的内涵而感动,成长为能演奏、会作曲、能指挥的全才。当了克州歌舞团副团长、团长后,他对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他创作的《玛纳斯组合》、舞蹈《白毡帽》等柯尔克孜族歌舞,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重大奖项。对推介柯尔克孜文化,尤其是库姆孜音乐,他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伊布拉音又开始培养年轻的柯尔克孜族文化传承人,打造了年轻的帕丽扎提组合和原生态的玛纳斯组合,库姆孜弹唱在表演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p#分页标题#e#

片段一:骑着马的库姆孜奇苏依那力•努拉洪,是库姆孜弹唱大师买买提•吐鲁米西十个徒弟中最年长的一位,现已近60岁。从15岁开始学习弹唱“库姆孜”到现在,一把库姆孜陪伴了他大半辈子。苏依那力平时在山上放牧,常常是骑着马赶去参加“库姆孜奇”的聚会。他辗转得知有演出的消息,就会一大早就骑着马从山上出发,中午才回到乡里的定居点,急匆匆地从家里拿上库姆孜和演出服装,赶去参加演出。为了演出费劲周折,但是他没有任何怨言,演出中,仍然那么投入,那么陶醉。片段二:后现代的库姆孜奇加纳拜克,是我们访问的参加演出的六位库姆孜奇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不到20岁。蓝色的演出服装下,穿着时下流行的嘻哈牛仔裤,蓝白相间的运动鞋。这个喜欢玩网络游戏的时尚少年话很少,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时不时抚摸着手中的库姆孜。但当他弹奏起库姆孜的时候,他的眼眸中闪现出的是奔放和热情,他娴熟地弹唱着,活力四射,与之前判若两人。他把一些时尚元素带进了库姆孜,被誉为当地的小红人。他12岁就跟随买买提•吐鲁米大师学习弹奏库姆孜,是大师正式收的徒弟中最小的一位。2005年8月,加纳拜克被阿合奇县委选送参加了“第六届全国CCTV少儿艺术电视大赛”,面对专家和观众,他圆润、饱满的歌声,优雅、俊美而有力的弹奏动作,出色的舞台表现力,轰动了整个比赛现场。片段三:牧民家的库姆孜奇古丽扎达是牧民家的女孩,在库姆孜奇聚会的时候,她会从家里的衣柜里拿出一把库姆孜,坐在一旁像模像样地弹拨起来。她的技巧不够熟练,库姆孜琴发出吱吱呀呀的奇怪声响。但是她的虔诚和痴迷让人动容。古丽扎达是自己感兴趣而学习弹唱库姆孜的,一般是利用假期每天坚持到培训班上课,学习两个小时。古丽扎达介绍说,培训班里大约有六十个孩子跟着老师学习弹唱库姆孜,男孩子居多。调查过程中,我们还接触了很多为了库姆孜的传承而执着地努力的人。调查中我们得知,库姆孜只是作为柯族各类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内容,并没有被列入到教授课程中,也未被列入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计划中。政府多种形式的长远的策略性的保护与传播、各种民间文化活动中的传播、民间艺人的以一对多的传授、家族中的口口相传,是目前库姆孜艺术的主要传承方式。

尽管库姆孜得到了保护,进入了良性的传承轨道,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改变和丰富,随着现代传媒的进入,库姆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柯尔克孜族人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开放程度日益加大,现代化倾向越来越突出,牧区与外界的联系方式增多,联系日益密切,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柯尔克孜人相对孤立封闭的生活状态。“目前,已有60%以上的柯尔克孜族牧民实现定居、半定居。”“随着生产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柯尔克孜牧民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生活方式正在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化……”[1],社会高度发达,人们踏入了高科技文明的进程,娱乐方式和设施丰富多彩,传递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与多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闲时大多以新的现代时尚方式去消遣,去娱乐场所、上网、看电视等,去讲或听故事的人渐渐减少。尤其是年轻人对这一艺术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已经不高,人们用这种古老的弹唱形式进行庆祝活动的兴致也不如从前。对于最初的传统艺术形式的热情在淡化,自然就影响了库姆孜的传承与发展。

库姆孜艺术原有的文化氛围、流传环境发生了变化,而良好的文化传承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神话、史诗、歌谣、戏剧等一般都与一定的活动或仪式相关。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宗教、祭祀、庆典活动也逐渐在简化,很少再有专人讲神话或史诗,一些民俗活动的群众性在降低,习俗性在淡化,趋于娱乐性、表演性,那么最初因此而产生的歌谣、史诗等也就很少再被大范围传播。文化氛围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库姆孜艺术的传承。

传承者的影响。库姆孜产生之后,在广大民众间广泛流传,随着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专门的职业传承者,柯尔克孜人把以专门以弹唱库姆孜为职业的民间艺人尊称为“库姆孜奇”,它是库姆孜的传承者、创作者和传播者,在柯尔克孜民族中间享有崇高的威望。在库姆孜艺术的传播过程中,“库姆孜奇”会加入一些即兴创作,因而形成许多变体,弹唱曲调、风格甚至内容都有很大差距。他们在库姆孜的传承、保存、普及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兴起,民间的库姆孜艺术活动在逐年减少,这种职业受欢迎的程度降低,职业者群逐渐萎缩,影响了库姆孜的流传。而带有某些功利目的的活动在增加,一些传统观念被颠覆,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库姆孜艺术发展的原有的文化氛围被消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发展遭到破坏。一些人功利心很强,由于急于成名,存在知识不够丰富,技艺功底差,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不足等缺陷,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准,就仓促上阵,在演出或者比赛中未能演绎出库姆孜的最好效果,给观众留下不佳的印象。而那些年事已高的民间艺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的经济保障和发展条件,传承后继乏人,这一切都动摇着库姆孜艺术的文化传承机制。

现代教育模式对库姆孜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教育战略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领域无法对库姆孜艺术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价值认识,造成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脱节,从而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传承人。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的严峻,生存竞争的激烈,很多少数民族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学习汉语,学习各种社会需要的生存技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掌握本民族语言和艺术形式的能力,不利于库姆孜弹唱传承者的培养。

由于条件限制,保护手段落后。尽管政府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长远计划和系统措施的实施还需要加强,结合高科技手段进行保护还需进一步增进。由于以前录音、录像资料的保存手段落后,目前急需将早期录音、录像资料,转换成数字化载体,以利于多种方式的异地储存,而这项工作工程浩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而这些工作,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都无法深入开展。#p#分页标题#e#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2]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库姆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传承与保护工作,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科学、全面、系统地传承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民间传统文化财富,被提上历史日程。针对库姆孜传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协调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众自觉的良好保护机制当地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促进各部门积极参与保护民间文化工作,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协调机制或工作机制。政府应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立法机构则应尽快制定和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通过扎实有效的具体工作,特别是通过文化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组织实施,来为这部法律的修改完善,提供经验,创造条件,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保护制度,使库姆孜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同时,要建立研究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柯尔克孜族人参与库姆孜活动的积极性。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根据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社会上加大对库姆孜艺术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保护意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培养专业人才,传承民间艺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保护非物质文化事业中的作用,建立一套遗产教育机制以唤起民众对遗产传承保护意识,继续推行“双语”教学,对处于濒危状态的柯尔克孜语言应采取抢救措施,在中小学普及弹唱艺术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弹唱爱好者,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弹唱艺术的传承问题。重视培养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专门人才,调拨出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对与库姆孜有关的音、像、图、谱、器及文字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支持早期录音、录像资料等,转换成数字化载体的工作,以利于多种方式的储存和永久性保存。采取各种手段或措施鼓励或激发民间团体或个人的力量参与到保护工作中,鼓励成立库姆孜工作协会、发展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在民间募集基金作为库姆孜培训的基金来源,建立乐队或乐团在新疆乃至全国范围内巡演,着力培养弹唱库姆孜的明星,扩大库姆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库姆孜的弹唱渗透到各种经济活动中。比如结合卡拉库里湖、奥依塔克的旅游观光活动进行库姆孜弹唱活动,或者专门举行定期的库姆孜弹唱比赛会,吸引众多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参与互动。弹唱会期间还举行民间刺绣品、木雕手工艺品展销和评比活动,并与物资交流等各项中介服务相结合,既促进旅游业发展,活跃牧区市场,又使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家教保姆作文范文2

柳靓,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单身母亲。就因为是教授,就因为是单身母亲,柳靓才请了个小学毕业的乡下妹子当保姆,一个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当家教。这故事啊,也就从这里开始……

你看那乡下妹子,圆圆的脸蛋,小巧的嘴,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清纯着呢,住了那么个把月,可把柳靓家里弄得井井有条,喜人啊!柳靓心里自然欢喜,大大方方地将所有生活费给了小保姆,更将她视为自己的亲妹妹。

你再瞧那家教,马尾高竖,精神抖擞的,和柳靓家女儿聊得可火热呢!但似乎,她工作做得不够好,那小女孩除了会吐一两句洋文,考试成绩总在七八十分徘徊。柳靓正思索着要不要换个家教。

唉,也怪教授她自己心理作用,用什么“分而使力,用心专矣”,心理不平衡了吧?

星期二,正赶上柳靓的新学年报告会,这可是全校性的活动,仪表上不得马虎。想起假期新买的长裙,柳靓不禁笑了,连那个当家教的二十出头的姑娘都说穿不出自己那样的洋气,自己都三十四了。就这么想着,柳靓喜滋滋地从衣柜里取出长裙,比划着……“哎哟!”毫无预警的,裙子的下摆破了个大洞,柳靓大惊失色,这到底会是谁干的,好好的一个心情全给破坏了。柳靓无奈地坐到床沿儿,眉头深深锁起……

“会是谁呢?不可能是小保姆,对,不可能!那天她只是怯怯地站在一边看,不可能弄坏的。女儿又穿不了这么大的,肯定是那个小家庭教师,那天,她看我穿的裙子,眼睛眨都没眨过一下,肯定会是她!”好像没经过什么思维斗争似的,柳靓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坏了裙子,愤然夺门而去……

忘说了,她不是去理论,而是去讲学了,因为,她知道,下午女儿要补课,自己又不在家,家庭教师一定会趁这个机会拿她的衣服穿,到时候,就可以逮个正着。一切照计划进行着……

到家门口了。对了,就是那个人!柳靓差点没冲上去按住她。“等!等!等!等她到家门口,就捉住她,我上个月才买的鞋子,你也穿,太放肆了吧,讨厌啊!”她一个箭步上前,扳过对方的身子,惊了――保姆!她的脖子上还多了一串项链。

家教保姆作文范文3

保姆,上海老话称“娘姨”,一直是中国城市生活中很特殊的群体,可以讲是中国近百年城市人口中的新兴阶层。

保姆又称佣工,是有人身自由且每月有工资的,有辞工权且有隐私权。随着近代城市职业妇女人数的增长,保姆已越来越成为城市人生活中不可缺的依靠。一般来讲,保姆都是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富裕地区,比如意大利、法国等地的保姆,大多来自阿尔巴尼亚和俄罗斯及其他东欧国家,上海的保姆从前多来自长江三角洲一带,后来长三角一带经济发达了,来上海做保姆的几近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安徽保姆。

香港的保姆,可以讲99%都是来自顺德,故而广东话中没有“保姆”这个词,一律称为“顺德女”,顺德成为向南中国及东南亚华人家庭输送保姆的定向地区。顺德菜也因这些聪明的顺德女精心调味,而成为广东菜中的皇牌菜式。

1949年后,内地去香港不那么容易了,顺德不得不停止向香港输送顺德女,原来在香港的顺德女,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老了。而香港的上海人家(主要是指1949年前南迁的),因为语言生活习惯等种种因素,聘的都还是上海籍保姆,她们的丈夫往往是南下香港的上海有钱人的司机或大师傅等。但不少香港上海人家的上海保姆都是从上海带去的,她们与上海老东家不离不弃。这些上海娘姨来到香港,也是一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委屈模样,一般都不会做粗活,而是负责调配这些广东阿妈。香港上海人家的上海保姆都是终生制,由东家养老送终。在香港,家中有上海保姆是身份的象征。上海保姆随着年月推进也已渐在香港绝迹,现今的新上海移民来港,怎么也不会愿意做保姆的。

虽然1949年后珠三角仍有不少人被批准赴港定居,但她们通常都不具备“顺德女”的专业保姆素质,故而香港家庭不大愿意聘用她们。香港的保姆荒成为十分尖锐的社会问题。

30年前输入菲律宾籍保姆

有聪明的香港人看准了这个时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不断有菲律宾籍保姆中介公司在香港出现。菲律宾保姆其实大多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程度远高过顺德女,且都讲得一口流利英语,手脚麻利勤快,因而很快就取代了顺德女,成为香港家庭的保姆。

她们拿的工资远比在菲律宾高,且两年可由雇主免费送张来回机票探亲两个礼拜,回去大包小包的也算衣锦还乡。渐渐地,泰国、印尼也开始向香港输送保姆,而香港因生活程度高,越来越需要夫妇两人一起养家,对保姆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据香港入境处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3月,全港大约有23万名外籍保姆,她们主要来自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尼、泰国及尼泊尔,占香港人口的3%, 10个香港家庭约有一个聘请外籍保姆。在节假日的中环,常见那席地而坐人头攒动的场面。她们一面吃着自己家乡食物,一面玩扑克或唱歌,讲着听不懂的“外国话”……这样大规模的异乡人集中的壮观场面,绝对是香港城市特色,其他城市是看不到的。难得的是,在她们撤离现场时,不会留下一片纸屑果皮,一切都是干干净净。

目前外籍保姆最低薪酬为3580元,受《雇佣条约》保障,若雇主不依法支付工资属违法,保姆可向港府控告雇主。虽然如此,外籍保姆被歧视情况仍存在。据亚洲移民中心2008年底调查,26%印籍保姆未能得到法定最低工资,有一半印籍保姆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有14%印籍保姆没有享受过休息日。菲律宾籍保姆在港历史最长,且人数占全港外籍保姆一半以上,她们在香港的待遇和地位是外籍保姆中最高的。对外籍保姆来讲,言语不通是最大的困难,特别是来自印尼、泰国的,英文不及菲律宾保姆流利,广东话又不懂,背井离乡孤身一人在外,日子实在很艰难。

外籍保姆多数通过中介来香港,为此,她们首先要付出约1.5万港元的手续费。对这些来自东南亚贫苦人家的女子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合菲律宾货币8―10万比索。如果未能付出这笔费用,中介公司会介绍财务公司借钱给她们,然后从她们首几个月工资中扣回。万一外籍保姆被雇主辞退而又未能在两周内找到工作,就要面临非法居港的罪名,她们只能带着债务回乡!合约规定,外籍保姆在港只能做保姆,不可在其他企业任职或创业做生意。

当然,香港也是个充满机会和不断创造神话的城市,灰姑娘版本的童话也不时有听到,比如著名香港作家简而清高调迎娶自家的菲律宾保姆为妻,等等。菲律宾保姆一旦嫁给港人就成香港居民,此时她们的机会就多了。香港中环有不少由菲律宾人开的各式商店,从外币兑换店到快餐店电讯器材店……因为节假日这里是菲律宾保姆集中之处,故而生意奇好,这些店老板不少都是做保姆出身。

香港外籍保姆大都有信仰,其中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最多。香港的外籍保姆组织,大多也是以教会为载体。基于,香港外籍保姆大都诚实尽责,偷盗诈骗之事少有听闻。总体讲,因为雇佣双方大多能恪守规则,且又有明确的条例约束双方,故而香港的雇佣关系似没有上海那样复杂。

取消外籍保姆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家教保姆作文范文4

刘女士在儿子多多三岁之前可谓是倾注了全部的心力,在她的精心培养下,儿子聪明又健康,但三岁之后,因为爱人生意遇到困难,刘女士在生活的压力下不得不出去工作。因为两家的老人都无法来照顾孩子,无奈之下,刘女士夫妇只能给儿子精心挑选一个保姆,请来的保姆他们起初还算满意,但半年过去了,刘女士发现多多似乎没有多大的进步,反而很多生活习惯和举止都有些退步,刘女士很苦恼。记者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尽量多抽时间陪孩子

34岁的林琳在一家知名外企担任市场经理,因为工作忙碌,经常“等我加班回到家,孩子早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我赶早高峰去公司,孩子却还没有醒”。难得有空闲的周末,林琳终于可以陪孩子一起玩了,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对保姆比对我还亲。”

类似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父母因为工作太忙,而将孩子完全交给了保姆,而这就导致孩子有可能在心理上更亲近那个照顾他日常生活、每天陪伴左右的人。于是,保姆无形之中便成了孩子的“妈妈”。要避免或者缓解这种情况的最直接有效途径,就是多花一些时间在孩子身上。比如:尽量把工作压缩,提高工作效率,在上班时间内完成工作,争取不加班,增加回家陪伴孩子的时间,或者把一些需要做的工作留到孩子上床睡觉以后再做。再或者,你也可以见缝插针地增加一些跟孩子相处的机会。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安全的家务活,比如擦桌子、洗袜子之类,让孩子一起参与,增加跟孩子的亲子时间。如果不能有效增加与孩子共处的时间,至少还可以提高与孩子共处的质量。比如利用周末时间和孩子一起到公园或者附近的草地、山坡、森林之类适合孩子的户外场所散步,陪他踢足球、游戏,来一次草地野餐。

明确家长和保姆的分工

有专家观点称,保姆对孩子的影响究竟好不好,不可一概而论,但最好根据每个家庭中父母、孩子以及保姆的特点加以调整、配合。在孩子的教养权上,不可全部放权给保姆,但也无需过分戒防,只要父母与保姆之间取长补短、各司其职,孩子就能兼收并蓄,健康成长。

不管请不请保姆,父母都应该特别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不要以为请了保姆就可以偷懒。无论多忙,都不应该将自己的孩子“放”给他人全权,而是要时时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下班回家之后,父母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就要把时间用在陪孩子玩、给他讲故事、跟他做游戏上,尽量弥补白天相处的缺失。这样,既照顾好了孩子,又不至于削弱亲子关系。

“心理妈妈”更需要心理培训

作为“心理妈妈”,保姆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大过父母。而具备了心理护理意识的保姆,则可以有效缓解孩子成长中的多动症、封闭、自卑等心理隐患,把他们扶上正常的轨道。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去听亲子讲座,但很少见家长会带着保姆去听的。”专家称,“其实保姆更需要这些知识。”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两种心理倾向。一种是多动症,表现欲强,精神不集中;另一种是过于封闭内向,人际关系不好,经常受到欺负。要校正这些问题需要了解一些心理知识,需要比较长时间的陪伴和沟通。家长可能有知识,但要忙工作,不能陪孩子,此时能够帮助孩子的只有“心理妈妈”了。

Tips:保姆的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文化素养

如果保姆初中或高中毕业,并掌握一些幼教基本知识,就可以经常给孩子介绍周围事物、自然现象,给孩子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孩子的语言因此发展得比相对沉默寡言的保姆带出的孩子快。这样的保姆还能帮助孩子了解周围世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性格特点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种情况:父母的性格都比较活泼、开朗、善交际,而他们的孩子却文静、内向,不善和人相处。原因是和她朝夕相处的保姆的性格正是如此。还有的甚至连处事的态度、说话的语调、表情都酷似保姆。由此看来,保姆性格的优缺点都可能成为碎片在孩子身上留下烙印。因此,在选择保姆时,父母有必要考虑保姆的性格特征。

特长特技

如果保姆擅歌、擅画、擅手工,那么,孩子就会在其引导下培养起相应的兴趣。例如,擅画的保姆,平时给孩子画上一只小鸟、一只小熊或一辆小汽车都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快乐,促进孩子形象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擅手工的保姆,剪一个小五角星、小窗花,或折一只小鸟、小青蛙或利用废布给孩子做一个小书签、小娃娃,这些都可以寓教于乐。这就比那些为了省事而千方百计让孩子睡觉,限制幼儿活动的保姆更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

保姆会削弱亲子依恋

幼教专家指出:长期由保姆照顾孩子,会削弱必要的亲子依恋关系。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

1、父母照料孩子的时间很少,保姆就成了婴儿的主要抚养者,孩子的依恋对象极有可能转移到保姆身上。

家教保姆作文范文5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母性缺失

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世纪英美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兰・乌斯比这样评论亨利・詹姆斯:“他在商业化和庸俗化的风气甚至影响到十九世纪最优秀作品的情况下,使小说完全摆脱了此种影响,而重新得到人们的尊重”(兰・乌斯比,1985:129),美国文学评论家斯皮勒(Robert E.Spiller)也曾这样评价:“亨利・詹姆斯造就了作家的自觉自我,通过自己的感情发现了测定经验的最终尺度;他把现实主义艺术的土壤从外部世界移向内心世界”(R.E.Spiller,1995:129)。

一、《黛西・米勒》中黛西母亲形象的缺失

亨利・詹姆斯擅长描写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美国的迈克尔・莱文森认为,小说家不该把冲突的舞台构置在外在的事件上,而应构置在人物的内心生活中,通过人物的心理真实,再现社会人生的真相。《黛西・米勒》虽然是詹姆斯早期的作品,但这部作品一经发表,便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豪维尔斯说,詹姆斯的创作从一开始就表明,他在小说上与霍桑和乔治・艾略特一脉相承,“它是一种以追求心理真相为目标的文学”(傅景川,1995:21)。

在《黛西・米勒》中,黛西是一个美国商人的女儿。她不懂上层社会的礼节,无视欧洲社会的传统更不用说能遵从执行。温特伯恩接受过欧洲教育,深受欧洲传统文化的影响。黛西代表年轻的、充满活力的美国文化、美国精神,而温特伯恩则象征保守的欧洲文化。黛西与伯恩之间的爱情体现了欧美文化之碰撞。

黛西米勒的母亲是一个“矮小、闲散、弱小的人,她有一双游离的眼睛,一个细小的鼻子,额头很大,一撮细卷的头发盖在上面。”(Daisy,32-33)。当她发现她的女儿和温特伯恩在花园里的时候,她只是停住脚步并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当黛西走近她的母亲,并向她介绍伯恩时,她母亲并未给予回应。从米勒太太的行为举止和言情表达来看,她是一个非常胆怯的人,她甚至不敢靠近女儿的朋友更别提阻止女儿和他的交往。米勒太太不仅在她女儿面前很胆怯,在她朋友面前也显得那么不自然。有一次在罗马,她应邀去参加沃克太太聚会,但因为是她单独一人去赴约,所以表现的局促不安,甚至有点害怕,她说道:“我真的很害怕,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我在这个国家可从来没有单独去参加过一个聚会。”(Daisy,65)。米勒太太甚至都不知道女儿和那个意大利人乔凡尼利的关系。当温特伯恩向她打电话寻求黛西的消息时,她觉得黛西和那个意大利人订婚了。她是觉得女儿和别人订婚,而非那种肯定的语气,作为母亲,似乎是可有可无的。直到女儿去世之前,她才得知真相。

在这个故事中,由于那个弱小的母亲,黛西缺少那份母性。她并没有像凯瑟琳那样,有一个姑姑在永远支持她,爱护她,也没有像伊丽莎白一样和姑母一起探索外面的世界。黛西始终孤身一人,她得不到所爱之人的理解,身旁那些保守、传统的人又对她持不满意的态度,同时她的母亲对她一点影响都没有。所有的这些因素使得黛西与周围人群慢慢疏离,然而米勒太太对于所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她既不能虽黛西有所影响,也不能护她周全。黛西的黛西的母亲作为一个毫无兴趣的观察者,在听、在看,不干涉。在黛西的命运里并没有充当积极的角色。

二、《黛西・米勒》中黛西母亲形象缺失的缘由

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总是离不开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而带有历史的烙印。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也不例外。他的创作都是基于对所处时代的细心观察和所受影响而进行的,对于詹姆斯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可以为他作品《黛西・米勒》中母性形象缺失提供依据。

与欧洲社会相比,美国虽然拥有快速积累的物质财富,但缺少文化沉淀,文学艺术被边缘化,所以美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与欧洲文明相比,美国文明缺少母性。这种缺少母国文化滋养的美国文明也影响了亨利・詹姆斯的创作。在詹姆斯的家庭教育中,较于母亲,父亲参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而且亨利・詹姆斯终身未婚。这些经历淡化了在他作品中母亲这一形象。因此,笔者试图根据亨利・詹姆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两方面来解释为什么在《黛西・米勒》中会有母性的缺失。

亨利・詹姆斯的生活经历大大促进了他的文学创作。他着力于描写真实的生活,以追求真实为目标。他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也提到,小说创作必须努力去表现生活,这才是小说存在的价值。所以通过探讨他的生活经历,可以为解释小说《黛西・米勒》中母性的缺失提供线索。

詹姆斯父亲是位神学家,他不喜欢传统学校缺少自由的教育。所以,自亨利・詹姆斯童年时期,他的父亲便带着全家侨居瑞士、法国、英国等地四处游历,以便让孩子们能直接接受欧洲文化的熏陶。亨利・詹姆斯哈佛大学等名牌学校上过学,在欧洲的文化环境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他所受到的正规教育在美国文学家中是罕见的。

亨利・詹姆斯《一个儿子和兄弟的笔记》中在提及到对他的父母的描述时,他对于母亲仅仅有几个段落。当他的侄子(威廉姆的大儿子)向他询问其中缘由时,他说那种记忆让他有种神圣的感觉。这或许可以部分说明为何他在创作中很少提及母亲这一形象。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很复杂,而且经常会出现许多罪恶的人。很明显这种罪恶的场合是不适应母亲这一神圣形象的出现。在《黛西・米勒》中,姑姑这一形象具有更多体现。温特伯恩发现黛西是一个如此独特的姑娘,对她也心生好感,但是他的姑姑考斯泰罗太太却对黛西持反对态度,这也让温特伯恩对黛西的爱表示怀疑。亨利・詹姆斯的爱情之路非常的崎岖坎坷。他虽然对表妹米尼・坦普尔充满爱意,但从未表露出来。表妹去世后,他痛苦至极,并此后一直保持单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詹姆斯对于女性经验的不足,以及对两性之间爱情的不确定。从温特伯恩对于黛西的感情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

三、结束语

亨利・詹姆斯作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在其小说《黛西・米勒》中关于“国际主题”的描写扬名中外文学界。但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母性缺失也是值得关注的一面。本文通过探讨詹姆斯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个人经历这两方面来分析这一现象,对詹姆斯以及其作品《黛西・米勒》都有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Henry James,Daisy Miller,Createspace,2014。

[2]Notes of a Son and Brother ,(《一个儿子和兄弟的笔记》),Kessinger Publishing,2005。

[3]R.E.Spiller,The Cycle of American Literature,Macmillan Company:1995,129。

[4]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5]陈敬莲,亨利・詹姆斯早期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之分析[MA].东北师范大学,2006。

家教保姆作文范文6

关键词: 自由 冲突 历险 成熟

作为马克・吐温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深深感动了全世界许许多多的人。众所周知,《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都是儿童读物,但后者却引起了成年人的极大关注,甚至连海明威都说:“全部现代美国文学都来自马克・吐温写的一本名叫《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书……它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书:以前没有过,迄今也没有这么好的。”

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哈克以第一人称出现,我们从该小说的开头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哈克作为叙述者作了自我介绍:“你们并不完全了解我”,并向读者讲述了他自己的历险故事,这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所采用的第三人称叙述方式截然不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小男孩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和对自由的执著追求,他在旅途中乘着木筏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的形象栩栩如生地铭刻在读者的心中。通过哈克对冒险故事的叙述,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的成长和他从天真无邪到成熟的思想变化,也使我们深刻地了解了内战前的美国社会的状况。下面笔者拟通过哈克的冒险经历分析哈克的内心冲突、思想的变化及其成长历程。

一、追求自由的天性

哈克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内战之前的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故事,当时有许多移民定居于此地。在密西西比河岸边的一个偏远小镇上,十三岁的男孩哈克出身于一个贫穷家庭,母亲去世,又被醉汉父亲所遗弃。他是在无人教养、毫无约束的环境中长大的。哈克从小没有受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肮脏,缺乏管教,几乎不识字,语言粗鲁。他整天东游西逛,对长辈的说教不屑一顾,总是渴望跑到无人管束的地方去,总是想摆脱文明社会的束缚。哈克这种天生就对“文明礼教”的强烈逆反心理在小说第一章中就已表露出来了。寡妇道格拉斯,一个高尚而心地善良的女人,收养了哈克,希望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于是哈克不得不接受一个又一个的规矩:必须穿新衣服;只有在吃饭铃响后才能就餐;不许吸烟;必须上学。对功课的厌恶使哈克说出了“下地狱似乎更快乐”的话。稚气的童言让读者心里一乐却又不禁一酸,为了追求自由逃避“文明的教化”,哈克宁愿选择“下地狱”。这种所谓文明社会的生活方式束缚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年的思想和活力,压制了他自由的天性。醉汉父亲再次出现,他残忍地毒打哈克,把他锁在小木屋中,没有任何自由。哈克为了摆脱父亲的残暴和传统教育的枷锁,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他决心逃跑。哈克以他的聪明才智逃离了文明礼教的束缚和父亲的虐待。

二、善良的本性与畸形的意识间的冲突

在杰克逊岛上,他意外地碰到了吉姆――一个从沃森小姐家逃跑的奴隶。当吉姆要求哈克保守秘密时,哈克马上就面临着选择:是保守秘密还是向镇上告发?社会、家庭的种族偏见使他难以抉择,但哈克的这种偏见比起成人来说要少得多,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帮助吉姆,孩子善良的本性占胜了畸形的意识。在第十六章中,哈克的善良的本性与畸形的心态间的冲突显得更加明显:是否应该把吉姆送回到沃森小姐家?他决定写信告发吉姆的行踪,当他想起他们共同逃亡的经历,想起他们在患难中结下的友谊,他感到“左右为难”。最后他“琢磨了一会儿,好像连气也不敢出似的”,随后才对自己说:“好吧,下地狱就下地狱吧。”接着就一下子把信撕了,哈克作出了违背传统道德的决定。在沿河而下的旅途中,他和吉姆的关系从旅伴到尊敬的朋友再到最亲的亲人,哈克在想起吉姆是如何保护和照顾他时决定解救吉姆,情愿献出他的灵魂以换取吉姆的自由,这足以证明他个人思想的极大成熟。哈克善良的本性再一次占胜了畸形的意识。

三、哈克道德思想的转变和成熟

首先,在第二十三章里,当吉姆谈论他的家庭时,哈克“很惊奇地发现吉姆几乎和白人一样为其家庭担忧”。吉姆和女儿伊丽莎白的动人故事让哈克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同情被拆散的奴隶家庭。他感到同他的白人父亲相比,吉姆的这个黑人爸爸倒更关心他的孩子们。当时的社会,黑奴处处受歧视,像畜生一样被白人自由买卖,而所有的小孩子都被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所有的白人都是好的,而黑奴是“邪恶”和“愚蠢”的象征。因此,在这个冷酷无情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没有爱,没有仁慈,没有友情。吉姆家庭所表现出的超越白人的父爱让他对这一传统的道德教化产生了质疑。其次,哈克在他的历险当中逐渐认清了:“白人都是些极其卑鄙的家伙。”当“公爵”和“国王”面对三个无父无母的姐妹想冒充她们的叔叔并窃取遗产时,哈克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厌恶,称他们是“人类的羞耻”。他决定偷走遗产并还给那三个姑娘,哈克的这一行为标志其思想成熟的开始。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渐渐地对哈克有了许许多多的新的了解。当他坚信黑人与白人并没有多大区别时,他就从一个缺乏判断力的小男孩成长为对生活理想有着承诺的男子汉。哈克已不满足于旁观,而是勇敢地用行动表明他的态度,证明他思想上的成熟。

在小说的结尾,一切似乎都得到解决:吉姆被解救了;萨利姑姑也已答应要收养哈克。但是哈克经过这次历险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勇敢地选择到西部去。在小说的开头,哈克是一个贫穷、单纯没受过任何教育的小男孩,到了小说的结尾,哈克已是一个富有的、足智多谋的年轻人。他敢与权威性的道德传统抗争,敢为所关心的那些人冒生命危险,他在这一生命历程中茁壮成长。

四、结语

通过哈克吉姆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的历险,我们认识到哈克是怎样从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怎样改变对吉姆的态度和怎样同“文明社会”彻底决裂的。哈克代表了当时那些积极向上的美国人。哈克的人生历程反映了美国人渴望从欧洲“文明”社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他们想拥有他们真实风格的生活和自由。更重要的是哈克帮助吉姆逃跑的主题代表了马克・吐温的思想,即黑人应该同白人同样享有相同的民主、自由和权利。哈克的成长和成熟是美国人民的成长和成熟,哈克是同他的国家一道成长的。

参考文献:

[1]白逸欣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第32卷,(2).

[2]陈小红.马克・吐温和他的儿童艺术形象塑造[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第22卷,(3).

[3]常耀信.美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6.

[4]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