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例6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1

冯老师说得好,说到底,发展自己,就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教师的理想目标。说追求卓越也好,谈魅力修炼也罢,都是讲述老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懈奋斗、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锻造,自我提升的历练过程。那么,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师而言,要想独具魅力、走向卓越,要经历三重不同境界的修炼。

一、积累教学经验,学会反思。

书中指出,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作为老师有必要进行不断的反思。他说:"教师的成长= 经验+反思".这一公式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同时教学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要不断反思,他还说过这样的两句话:"课堂没有彩排,每一节课都是现场直播。""永远没有成功的课堂,只有遗憾的课堂。"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成败,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的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中学会反思自己,总结自己,取长补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断地走向成熟。

二、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有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回出现一些落伍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们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他们太笨,还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呢?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再幼稚的学生,也是有个人思想和感情,有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灵魂。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需要的学生。我想,今天的老师要想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书来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那么和我一起读书吧。

三、学会合作,实现双赢。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2

改革“课程”

小学生受身心发展的水平所限,在每个学期连续4个多月的学习历程中,学生不可能总保持一成不变的学习状态。他们需要适时地进行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调整。同时,以常规课时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局限在30-35分钟的时间内,学生很难真正展开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因此,我们想到打破内容、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以“四季”来划分学生的学程,简称“2-1-2-1”模式,称为“四季课程”。

“2-1-2-1”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具体来讲,是以一学期为周期,即“2个月+1周+2个月+1周”。第一个“2”为每学期前两个月,在此期间有计划地实施基础性课程;第一个“1”为期中时段的一周,各年级学生集中开展实践性课程,由教师设计、开发并组织实施;第二个“2”为每学期后两个月,继续有计划地推进基础性课程实施;第二个“1”为寒(暑)假期间为期1周(或1旬)的综合性实践学习,课程由教师设计,家长协助开发与实施,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健康成长。

此模式将通过在每学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各安排一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周”,有效地整合科技、美育、体育、德育等综合实践内容,改变现有综合实践课程比较零散的现状,让学生享有更充分的综合学习、实践探索、拓展研究的机会,使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更充分的锻炼。具体来看:春天,万物复苏,适宜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锻炼体魄,欣赏春的美景,因而设定为“律动健身周”。夏天,烈日炎炎,学生适宜在此时静心读书,同时正值暑假,他们有时间走进社区,走进父母单位,走向全国各地,走向世界,去体验生活,因而设定为“读书实践周”。秋天,秋高气爽,是神清气爽的时节。适于学生们把上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发挥出来,展开美好的想象,因此设为“科技创意周”。冬天,是老百姓享受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时节。学生应该在品味北京和全国各地传统文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设为“传统文化周”。

这种学程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小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它呈现了鲜明的节奏感,彰显了生命成长的意识。把生命的成长、自然的成长和社会的成长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得课程更具有整体性、发展性、连续性、生本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改革“课堂”

在四季课程结构中,基础性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仍是课堂。而课堂的质量将直接反应教育教学的深度与成效。伴随课程改革,现代教育观已经从传统的知识教育观走向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观,课堂文化也越来越向“儿童发展本位”回归。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需求,为他们创造发展的舞台。这需要教师牢固树立“适合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所谓“适合”,是指要有“对象意识”和“目标意识”。

其中“对象意识”是指,课堂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发展实际,特别是身心发展水平,做到按教育规律育人。所谓“目标意识”是指,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相匹配,使教学方式的选择真正适合学生的发展,避免方式活化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经过多年的课改实践,我校逐步形成了“实与活”的教学思想,并通过课程实施不断地使之更丰富、更系统,构建起“实与活”的课堂文化。其特点具体表现为:“实”在以学定教,“活”在顺学而导,体现了课堂文化的生本性;“实”在调动主体,“活”在互动生成,体现了课堂文化的生命性;“实”在全人发展,“活”在学有所长,体现了课堂文化的价值性。应该说,“实与活”的课堂文化是从教学效果的角度定义了课堂文化的内涵,更强调了教学过程与效果之间的统一。

我校根据“基础扎实、习惯良好、中华底蕴、国际视野”的育人总目标,针对各学科制定了十二字学科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为课堂实施策略,更好地指导每位教师日常教学。为了更准确地定位学科、学段、单元及课时目标,我们制定了不同学科各个年级的分级目标体系,这有助于教师带着对学科价值及学生需求的追问设计课堂。

总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四季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学校课程实施整体性系统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聚焦学生发展,特别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们进行课堂改革的核心,也是我校课堂文化构建的核心。

改革“课时”

在学校课程整体性建设的进程中,我校注重读透课程理念,构建新的教学价值观;注重读透学生发展,建立以个性质量为中心的学生观。早在课改初期,我校就进行了课时调整的实践探索,主要是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及心理特点将每节课的时间缩短,课时数量略有增加。这样就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锻炼身体、发展特长,同时也必然向教师提出了提高教学效率的要求。具体做法包括:

将原来每天6节40分钟的大课,调整为每天7节。前三节课为35分钟,主要进行语文、数学的教学,后四节为30分钟,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这样课时的总量没有超过国家的总课时量,并确保各门国家课程开齐开足。

每天保证语文、数学、体育课各一节课,同时每周4天有英语课,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创造了时空保障,确保了基础性及核心学科的教学质量。其中,每天安排的晨练、课间操、体育课及下午班级快乐健身保障了学生每天健身1小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此外,我们结合寄宿学校的特点,每天安排了自习时间,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拓展时空。安排了兴趣小组、专业队等活动,丰富学校的校园生活,促进个性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课时的改革有效促进了新教学价值观的建立,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改革“课业”

在整体建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关键是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重点是强调课堂教学质量的务实与提升,条件是课时的调整。但在此基础上,要真正落实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与指导,我校还进行了课业的改革。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校组织专家及骨干教师编印了北京小学语文、数学学本系列,达到了减负增质的效果。我校针对课业出台了《北京小学学生作业评价方案》、《北京小学节假日作业的要求》,对学生作业的时间、数量做出了明确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开展个性化作业的实践研究,将课业指导与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长期的平民教育实践中,提出了独树一格的生活教育理伦,生活教育理论是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系统而完整,博大而精深。而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幼儿教育思想,也是远见卓识。本文从陶行知关于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园、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等方面试论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提倡创办乡村幼儿园,创造平民的、省钱的、适合国情的幼儿园 

陶行知尖锐地指出,旧时期的幼儿教育被贵族和知识阶级所掌控,失去了幼儿教育造就国民后代的意义。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当时幼儿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即效仿外国,不适合国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即所幼儿多是贵族。这样的幼儿园平民的孩子是没有机会的入园。 我国幼儿教育机构是建在大城市,在富人集中的小区。完全是在为上层社会服务。让平民的孩子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陶行知提出:“我们要把外国幼儿园化成中国幼儿园,把费钱的幼儿园化成省钱幼儿园,把富贵幼儿园化成平民幼儿园。”建设中国幼儿园、省钱幼儿园、平民幼儿园。什么是平民?在陶行知看来,它包括广大的农民,也包括城市一般市民。幼儿教育要从贵族阶级、知识阶级手中夺过来,普及到每个家庭。让每一位孩子都可以上幼儿园。这思想对于我国幼儿园的建设有很高的现实指导意义,应该把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作为目标。中国国情具体化,就是在开办幼儿园时,考虑当地的文化,提出适合本土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来培养幼儿。幼儿园就是要让大众的孩子都能进入幼儿园学习。所以在开办幼儿园就要考虑,怎样用最少的钱办成最有实效的教育成果。 在节省成本上,幼儿园教材、玩具应该合理选购,切忌选购一些不实用教育用品。在选购教材要考虑是否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玩具是否适合幼儿,是否开发幼儿智力,是否锻炼幼儿体能等方面来避免选购的不适用性。教具、玩具还可以利用手工制作和废物。同样可以减少幼儿园开支。只有让幼儿园开销达到最小,才能让幼儿园收费降低,才能让更多的孩子上得起幼儿园。 

二、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这是一种终生教育思想,尤其要重视学龄前这个阶段的教育,幼儿六岁前的教育,是人生最基础教育,这个时期可以将一个人的人格、倾向、态度、智力、体格打下正确的基础,这个基础一旦奠定,将是不易随便改变的。对于一个孩子,绝不可以失去这个宝贵时机。一定要在这期间着重培养,才能完成对一个优秀人才的塑造。可以看出陶行知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对我国幼儿教育思想有深远的借鉴意义。我国对幼儿教育不重视,觉得幼儿教育不重要,忽略对幼儿的人格、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使得幼儿错过最佳学习时期,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应该大力宣传陶行知的这一幼儿教育思想,使更多的家长来重视孩子幼儿教育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关键期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三、开创幼儿创造教育 

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他极力提倡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并认为幼儿有很强的创造力,幼儿创造力是经过祖先遗传下来的,蕴含祖先们卓越才能,必须挖掘出幼儿身上这一财富。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把埋藏的潜能发挥出来。在当时,幼儿成长环境受到各种封建礼教束缚,幼儿身心得不到充分发展,使潜能也得不到开发。这将是对祖国接班人的摧残。所以一向注重幼儿教育的陶行知开创了幼儿创造教育。 

陶行知认为,在幼儿创造力发展关键时期,幼儿创造力是需要重点培养,要是错过幼儿发展创造力的关键期,那么对今后学习受到影响。如张衡数星星,骆宾王作诗,曹冲称象,牛顿自制风车,爱迪生孵蛋等等,这些杰出的科学家,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极强的创造力,儿时正式抓住了对创造力的培养,并提供培养创造力的良好环境和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已具备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陶行知提出,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要给幼儿体力和心理充分的营养,在日常生活上,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宽容、民主。只有做好这些才能最大限度让幼儿创造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甚至能使幼儿创造力发挥到极致的作用。 

创造教育起点是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也就是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肩负起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这一圣神使命。陶行知的这套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好方法,对于当今的幼儿园同样适合。现在不少幼儿园采用陶行知这一理论,并不断摸索改进,教研出适合本园特色的创造力培养方法,同样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培养绝不是简单的说教方式,而是在教学中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刺激和自由发挥、发展的机会。让幼儿多看、多想、多动、多说以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让幼儿养成自主创造的思维习惯,同时还创设适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幼儿在民主轻松的教育环境中创造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是具有先进性,前瞻性的。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对现在的中国幼儿教育发展有积极指导意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名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史[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4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鉴、改革,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满足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这也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面临的热点问题。 一、借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 发达国家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虽然各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差异,但都面临着经济环境对人力资源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他们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有许多长处值得我们借鉴。 1.加强基础教育,进行课程改革 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普通文化水平的提高,强化普通文化科目的学习,并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而不单单偏重技能的掌握。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知识性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学生毕业后就业不一定对口。为使学生具有广泛的职业适应性,为其升学或就业两种选择提供条件,学生可以在各学科之间跨科选修,而且将相近学科合并为一个综合性学科。 2.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将职业教育定义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IVET),在培养学生能力时“强调培养创业能力、创造性、集体合作和交流的能力。”突出培养“创业”能力。包括培养工作中的自我谋职技能、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等。美国、英国、瑞士和日本等国家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超前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能力。 3.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 “技术与职业教育应融入终身教育之中,必须更有效地与中等、高等及成人教育相结合。”中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的多样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从业人员文化基础、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提高提供了需要和可能。如日本专修学校中的专门学校、加拿大的技术学院、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这就意味着今后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将逐渐转向中等以上的教育阶段,不仅办本科专业,而且还办研究生层次的专业,以构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立交桥,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对各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4.抓好职业指导 一些发达国家中的职业教育强调基础职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基础职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社会职业,培养职业意识,做好就业准备,进入职业角色。学校十分重视广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培养学生对社会职业的兴趣以及独立选择职业的能力。一般按照各年级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指导,各年级有不同的指导主题。 二、改进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针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发展的状况,我们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中职教育办出特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开展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要想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在整体上改革那些影响创新人才成长的要素,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创新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而这又源自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中职教育必须超越现行的教育观念与体制,从狭隘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尊重个性教育发展,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创造力和实践力的培养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习先进的课程设置办法和模式,走学校与社会联合办学的道路,模拟试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就业环境。 2.实施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 3.注重中职学生未来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一,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来临的新形势,每个社会成员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求得生存与发展,如果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致使个人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情操,那他的才能也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创新成果更不会造福于社会。 第二,终身教育的思想要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就业技能,这就要求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厚基础、宽口径、活模块的课程改革,既可增强学生社会知识性,又能为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通过实践引导和创新引导使创业教育与生产教育结合起来并上升为产、学、研结合模式,让学生直接感知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的实际内容。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5

1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单纯训练学生发明创造的技巧的教育,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培养少数尖子学生的英才教育,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只重结果上的创新特征的教育,而是一种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上的创新特征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以挖掘个体某项创新潜力为价值目标的教育,而是一种要从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绝地去诱导出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就是把创新教育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加以对待,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并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一套具有固定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产生鲜明的教育特色。

2机械专业开展创新教育的途径

(1)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怎样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一直是全国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难点,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确立了以模型制作为结合点的模式,这种方式在全国独树一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教师的指导,把自己构思的机械模型制作出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了工程意识,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2)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塑造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塑造一支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超前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群体。构建创新型教师群体是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国外的研究者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创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型教师一般都具备如下特点:有创造能力;强烈的求知欲;敬业乐业;设法形成高创新性的班级;创立民主、宽容、温暖的班级气氛;能与学生共同学习;评价以激发或促进学生创新为主。

(3)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在传统的教育观看来,教学过程由“教”和“学”两个方面组成,“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则是“学”的主体,由此而确立了“双主体”论,但创新教育观则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即全面促成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因为“,教”“学”本是一体,“教”因为“学”而存在,由此而确立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唯一主体”论。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定以后,师生之间、教师与教材之间,以及在主体内部的生生之间,各种关系将依次呈网络结构展开。历史的经验再次告诉我们,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各有其优缺点,唯有综合灵活运用,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启发、研究、独立学习的力度,使教学中心向着“以学为主”转移。这种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互补,是体现创新教育观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机械课程教学中,很适合用这种多样化的互补方式来教学。

(4)培养了学生产品设计和制造的综合能力。学生在设计制作中,不但自己画图,还要自己加工,自己装配,自己试车。这样我们的毕业生受到了从设计到制造直至试车的全过程训练,他们将更快、更好地适应生产实际工作,敢于创造,勇于革新。这种培养学生产品设计制造综合能力的独特模式,必将对工程专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5)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当前我国的机械课程结构虽然经过几次调整,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结构上的单一的学科课程倾向,普遍存在着重视学科课程,忽视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这些却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我们加大了选修课程的开设,开展了学生创新活动月,各种学生的机械方面竞赛等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构建了学生的创新。

(6)学生精神面貌发生变化,综合素质愈益提高。作品涉及面广、要求高、时间短、工作量大、技术问题多,学生面对如此之多的未知领域,不得不加强学习和钻研,自学能力得以提高,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团队协作精神、精益求精的作风、克服困难的勇气无不处处显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6

摘 要 当前高校健美操的教育方法普遍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教育模式为主,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学生被动学习、模仿。这种教育模式偏重于教师的教,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和对技能的模仿,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影响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正确的教育模式能够传达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有效地达成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本文我们将针对高校健美操教育的创新模式展开论述及探究。

关键词 高校 健美操教育 问题 创新

一、高校健美操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枯燥古板

我国高校健美操教育内容大都是传授健美操的动作方法、动作路线,一套动作配上固定的音乐,按照固定的教材、教案、课堂时间进行讲解、示范、练习。运动量和运动动作都是固定的,音乐单一、缺乏时尚性。枯燥古板的教育内容,极容易使学生对健美操课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健美操运动本身是一种青春时尚的运动,在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其特点,创造有活力、有创新力的课堂。

(二)教育目标不完善

培养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是健美操教育的目标。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可发现,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特长、学习接受能力不同,如果以统一的目标要求全面的学生,则难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难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不利于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因材施教。

(三)学习评价方法局限

高校健美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考试为手段,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和完成一套健美操的情况为衡量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二、高校健美操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究

(一)教育方法的创新

改变长期以来的“填鸭式”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授―学习―创编―实践―再学习”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基本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使学生创造性的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独立创编能力。在教育活动中应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多交流、多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愿,提高教育效果。

(二)创造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1.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育。现代化技术手段目前广泛应用于教育活动中,现代化辅助教育手段是健美操教育方式创新的表现之一。需要学习的内容、步骤、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形式展现,为学生提供比较直观的认识。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质量。

2.适当加入学生的自学体系。自学体系的建立可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编、自评”能力。

3.多种教育方式综合运用。多样性的健美操教育方式,符合大学时期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要,健美操教育多样性教育方式包括课程讲授与实践创编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讲座相结合、课堂重点与课外自学相结合等方面,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内容的创新

1.教材内容的创新。健美操是一项时尚充满活力的体育运动,具体内容千变万化,教材应该跟随时代的变化时刻创新,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基础性和时尚性、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统一。健美操课应及时丰富、更新教育内容。改变一套动作配一首音乐的单调教育,可适当增加不同节奏、不同风格、不同变化的音乐,丰富教育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加入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保持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运动的意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美操可以塑造体型、锻炼身体,其活动方式集音乐、舞蹈、体操为一体活泼时尚,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是高校学生比较喜欢的体育运动。师资力量是教育创新的关键,只有教师有专业的技术水平、精深的理论知识、先进的思想潮流才能保证健美操课的质量和效果,才能适应教育模式的创新。

(四)教育目标的创新

在教育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具体的教育目标可分为:首先是热爱健美操运动,能优秀的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创编和完成整套的健身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达到健美操国家三级运动员的标准。其次是对健美操有较高的兴趣,能较好的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教师的协助创编具有一定质量的健身健美操。

(五)评价体系的创新

健美操的评价体系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已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的运用能力。转变过去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和完成一套健美操的情况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方式,建立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高校健美操教育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适时转变教育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高校健美操教育模式的创新,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完善教育目标,创造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建设与新模式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健康生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高校健美操教育社会实效性的促进与维护[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