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范例6篇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模块设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176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及教学的需求。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已成为继传统的教学之后的又一教学方式。在网络课程教学[1]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也可以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能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互联网开发适合自己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应用在高校中已经趋于常态化。

下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为例,从网络课程设计的必要性、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和系统模块设计四部分进行阐述,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设计的必要性

(1)通过浏览许多相关的网络课程网站,绝大多数网络课程的设计都缺乏系统的内容组织,没有按照教学设计的理论进行设计,所以设计并开发网络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实践操作比较多,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大量的教学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教学实例上学生能很快掌握知识的关键点,既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收集到更多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对于学习者计算机知识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3)网络课程的设置与书本知识相比较,采用非线性结构呈现教学内容,同时使用媒体技术,实现了一些同步或异步的交流。

(4)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大学生(包括专科和本科)的公共必修课,学生人数众多,开发网络课程既满足了大量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在线讨论、在线答疑、下载资料等方便快捷的操作,在学校及社会上反映良好。

2设计原则

21网络课程设计的交互性原则

网络课程学习的特点[3]是个体异步学习,没有教师的面授和群体学习环境。针对网络课程的学习特点,要想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指导学生学习,老师的角色就变成指导者和管理者。只有在网络课堂上制定一些制约措施,充分发挥指导者的指导作用,学生才能学得好,教师管理得好。据此,提出四个方面的网络课程交互性:学生与视频课件的交互性、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性、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和学习群体内的交互性。

22网络课程设计的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4]是指网络课程在时间、空间和课程体系及内容结构上是开放的。因为网络课程是链接在互联网上的,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实现互动交流,对课程信息及内容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真正实现了平台的开放。

23网络课程设计的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5]是指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及时更新的、可生长的。因为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新换代比较快,所以网络课程的内容也需要实时更新,要跟得上计算机发展的速度及学生的需求,而且还要不断扩大知识的内容,吸收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前沿信息,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等。

除此之外,设计过程中还要遵循共享性、协作性、多维性、整合性、多媒体化等原则。

3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理论

一般情况,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很多,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风格的确定、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策略的选择、教与学模型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环境设计和评估模块的设计。设计中采用了狄克-凯里教学设计模式[6]。

此模式是建立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应用。设计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的需求,与传统教学相比,修改了很多教学模式,以适应网络课程的教学。同时,根据网络课程学习的特殊性,对学习者的环境、学习者的心态做了一定的分析与评价。通过此模式,设计出一套适合学习者学习的网络课程平台――此平台符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信息,对传统教学有了一个很大的改进,用此模式完全符合设计开发的需求。

4系统模块设计

系统模块功能介绍如下所示。

(1)注册页面。用户要进入系统学习,首先必须注册个人信息,获得用户名和密码,否则不能进入学习。

(2)登录页面。用户只有用注册之后得到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录本系统,进行学习。若用户名和密码不正确,则又返回登录界面。用户可重新登录。

(3)系统主页面。也就是用户注册或登录成功后所进入的系统页面,该页面默认显示的内容是课程介绍模块的课程简介。在系统左侧的各个学习模块的设计均采用了下拉列表式的设计方法,可进行折叠,右边呈现与左侧模块对应的学习内容。

(4)课程介绍模块中有三个模块。课程结构知识树模块是以超链接的形式存在,学习者可以点击不同的章节,进入不同章节内容的学习。课程简介模块介绍课程的详细信息。课程学习目标模块介绍学习的内容及知识要点。

(5)学习内容的模块包括三个模块。分别是计算机中不同计数制之间的转换模块、巩固练习模块、上传作业模块。

(6)学习评价模块包括两个模块。一个是测试题评价模块,在该模块下还有四个子模块,分别是浏览测试题模块、进行点评模块、下载测试题模块、上传测试题模块。另一个模块是作业评价,该模块下也有四个子模块,分别是浏览学生作业模块、批改学生作业模块、下载作业模块、上传作业模块。

(7)资源共享模块下也有三个功能模块,分别是在线浏览、上传资源、下载资源。

(8)交流平台包括学生、教师两大模块。学生模块具有提出问题、发表留言、发送E-mail、接受E-mail功能。教师模块具有提出问题、删除问题、发表评论、删除评论、给出正确分析、发送E-mail、接受E-mail功能。

5结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在相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通过对本学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及老师的具体建议的分析上,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网络课程平台。该平台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可以共享网络课程的信息,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互动、交流等,教师也可以在线指导学生学习。同时,网络课程的设计也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步,推动了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汪琼译教学系统化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焦建利,叶力汉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孙沛计算机辅助教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计算机网络基础范文2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教学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诸多问题:(1)刚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水平能力参差不齐,难以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2)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按照文理艺术学科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院系大班教学单位实施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体,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时间少,难以保障教学效果;(3)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多以“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为主体,而高职院校各个学科对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却不一致,不利于发挥各学科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应该根据学科要求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由上述几点可见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实施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将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 网络教学系统

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设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为实现网络教学提供了开放式平台。系统采用角色设计的思想,可将本平台的使用者分为学生,教师(教师又分课程制作教师和主讲教师,他们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可是几个人分担)、管理员(教学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员)。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可以创设活动化、开放性、参与性强的情境,教师和学生分别通过各自的界面利用各种共享资源进行研究探讨,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有助于拓宽学生思维。

1.1 网络教学方式

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起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文件上传,在平台公布相关的课程信息;随后跟踪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答疑讨论、布置作业等都可直接在网上完成;最后教师根据该学生在网络中提交作业、答疑及讨论、回答问题及综合考试等多方面的表现,给出综合分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授课的效率和教学质量.过去要一个小时讲完课程,现在可能只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教学内容增加了近一倍,而课时却减少了近一半。

1.2 学生网络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因网络教学改革也发生巨大变化。网络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要自觉,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在学习方式上主要以解决问题为主导,要进行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学习,改变以往一味吸收的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学生不再依赖老师的讲授和课本进行学习,而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收集,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网络教学的开展使教与学的关系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网上交作业,网上的学术讨论,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一个人提出的问题,不再仅仅由教师来回答,学生也会积极参与,而且思路更宽,更活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逐步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的改革

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的知识,通过网络因素,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因此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2.1 确定新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如图所示。

如图可知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1)大学计算机公共必修模块,这一模块主要为后期学习服务的基础课程;(2)计算机公共选修模块,这一模块是为学生个性化需求、专业化学习所制定特色课程。同时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设置不同计算机课程。

2.2 教学模式改革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更为夸张,这就要求时时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增强学生技能,和社会接轨。只有学习,才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育人理念,作为计算机教师更要拥有与时俱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仅能,利用业余时间多参加相关专家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讲座和报告,多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获得较前沿的技术知识。

网络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又为协作化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智齿。在网络课程体系设计时应明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同时采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保证网络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及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实网络教学在教师及教学方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学科又具有其特殊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2.3 教学评价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既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在网络教学中应保证两者在平时的教学和考试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网络教学的特征,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老师可以通过该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提交的作业成绩、互动答疑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数、回答问题数、网上考试分数等,自己给出各参数的权值,通过系统的加权计算出学生的分数。将平时表现纳入综合评定,这种评价方式比较公平公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

3 总结

在实施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网络化教学中,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专业计算机素质的要求。主要解决了学时少与大幅增加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信息量的矛盾,解决了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与师资队伍薄弱的矛盾,解决了不同层次对基于群体的教学内容不好控制的矛盾。

由于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化教学要比其他课程容易实现。所以说,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网络化教学是可行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网络化教学也是急需的和重要的。因此,实施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网络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而广泛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海蓉.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新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4).

计算机网络基础范文3

1.网络平台架构与计算机教学概况

1.1网络平台教学的概念

网络平台教学是以校园内部局域网络为基础,进行在线教学资源呈现、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师生互动等多种计算机辅助下的网络教学平台。它具有网络教学服务、网络课程开发、网络教学在线支持和网络协作互动等功能。将教育向社会化延伸,提高教学的专业化,打破了时空限制[1]。

1.2网络平台教学概况

网络平台教学是Internet技术下的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服务器、客户端的运行环境必须是WindowsXP、win7/8、苹果、微软等系统,浏览器的类型不限,根据自身开发程度自行设置。目前,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基于以下四种服务来运行:①www服务,是信息整合、优化、检索的服务性平台;②e-mail是作为信息传递、与外界沟通、进行跨地域通讯的一种途径,是知识和教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桥梁;③FTP网域内部集群,是教学资源共享的区域,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必要场所,是内部讨论、交流的重要方式;④在线互动,实现实时交流,保证离线后仍可在上线时及时参与互动、沟通。其次,在线完成学习任务、考试、阅卷、评分等活动[2]。

2.网络平台下计算机教学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网络课堂容量过大

在我国目前计算机网络课堂上,大多数是集体教学的模式,大阶梯教室能容两三百人,这种大课模式,在各大高校广为流行。一名教师同时对两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授课,首先大容量的学生使得教学管理效率低下,学生出现问题需要老师近距离辅导时,教师在这样的条件下是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在学生成绩的管理上,因精力有限无法对所有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进行准确分析、评估。其次,网络平台授课节约了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使课堂讲解时间变得更加充裕。因此,教师为增加课堂知识面和激发学生兴趣,往往利用网络的便利,在课堂上加入较多的课外知识延伸、先关资料整理、具体的教学案例、与之相关的教学视频音频、知识应用的行业新闻和动态等等,让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容量过大。除此之外,学习任务繁重的网络作业,也是大容量的表现之一。教学容量与教学知识的应用严重失衡[3]。

2.2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低

计算机网络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是计算机教学的主体部分。由于我国计算机能力普及范围较窄、起步时间较晚,造成了70%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才真正开始系统的接触计算机并加以应用。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实操能力较低,自主学习缺乏。加之教师一味的手把手的主体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网络的陌生使他们需要教师细心的去讲解每一个部分,基础薄弱,无法促进其计算机自主学习的习惯。

2.3课件有待优化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使用范围广,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的特点,因此课件通用性很强。有很多老师往往为了自身方便而在教学中使用别人的课件进行授课,没有清晰把握课件的教学目标,自身缺乏专业的职业素养。其次,在制作教学课件时,过多的引用网络上的热门案例分析,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出分析结果,将其应用进教学课件,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反而会误导学生的思维,从而使知识陈旧、固守。

2.4网络教学设备和技术无法满足教学目标实现

开展网络平台下的计算机教学,需要应用广泛的软件、精密的多媒体机器和熟练操作软件的技术,目前,我国各高校为节约教学成本,常常忽视了对教学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对社会上新出来的应用软件没有及时引进到教学资源中来。因此,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实现。

3.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

3.1优化网络资源

优化网络资源主要是避免冗杂的信息进入课堂、分类管理班级,其具体方法有:①控制课堂教学时间,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将教学时间与学生实践以1:3的比例来分配,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的信息质量;②在web端开发题库、资源管理,实现练习与教学的同步进行;③上课前进入班级信息管理系统签到和留言,签到是保证到课率,留言是留下课堂的疑问,老师课后在线答疑。

3.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提高学生计算基础能力、提供上网条件。例如可以:①对学生宿舍签入免费网线,提供网络;②建立公共、自由的网络多媒体教室,定期对学生开放;③学习任务尽量以计算机辅助完成为主,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④对计算机学习资源进行免费下载,开放学生学习资源自由上传的权限,鼓励资源共享;⑤在线作业与考试进行计时计分。

3.3创新自主设计课件

对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必须创新性自主设计课件内容。例如:①教师在教学前需将课件交至教务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能开展教学;②教学课件第一部分注明教学目标,课件设置实践操作环节;③对于上课所需要的案例、材料、图片等,可交给学生去搜索并提供,迎合了学生的趣味。

3.4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引进教学资源

计算机网络基础范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300-01

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为了适合信息社会的需要,我校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以培养综合型人才。而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面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根据专业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因此,探索课程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不断高速发展的交叉性应用型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无法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我认为只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理论知识点较多,需要实践操作的内容较少,特别是面对笔试形式的升学考试,而且教学设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更多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使课程本身的实践应用匮乏。,使得学生空有一身理论知识,但实践的动手操作能力丧失。

2. 考试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考试仍沿用闭卷考试的模式,所测内容仍以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的熟练程度,实践能力的评价与考核项目没有,这样导致了学生在课程方面就回出现偏差,导致应试学习模式。另外,使许多能力较强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 实验条件不充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有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基础》里面的许多知识点诸如路由协议,IP地址的配置等,没有经过亲自动手,很难掌握。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局域网的设置,服务器的调整、设备的配置等很多实验如果没有亲身实践,也根本无法完全掌握。

二、改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理论不好理解,增大了授课的难度。当深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之害的学生疑难问题越积越多时,他们就会因为“听不懂”而失去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讲课时没有结合实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章节都会出现大量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多元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法:①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用PowerPoint等课件将知识点制作成动画,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②类比教学方法。用实际应用和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基础理论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化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引导学生去公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参加网络相关产品会、技术讲座等,增进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增加教学实验与教学设备

增加实践课程,既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实践课中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让学生做RJ一45接头。事后证明,这节课很有意义。它不仅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还让他们学到了实用技能。有几个同学实验课完后,马上回去把自己损坏的RJ一45接头换好了。这就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增加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3、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懂得某些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1)讲述MAC地址的时候,介绍了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可以延伸介绍下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

2)在讲述传输介质时,除了讲述几种常用的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之外,各种线材的特性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范围不同,比如长距离埋地或者架空的布线一般选用光缆,而室内的布线就应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双绞线。同是也可以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也介绍一下。

3)在讲述TCP和UDP两个协议时,需要重点介绍两个协议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对比。根据他们的原理特性的不用,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比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TCP,而像实时视频传输,一般则选择UDP。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网络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UDP。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可以选择TCP。

三、结论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支撑技术之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该课程内容多、综合性强、时效性强,因而教学难度也较大,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尝试、完善、改进,适应时代需求,以培养更多更好的相关行业高素质人材。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基础范文5

关键词:网络化教学;主要环节;系统网站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大高校普遍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网络,教师可利用远程资源在网上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授课、答疑、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考试等。由此可见,网络化教学必将成为未来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手段,形成适应21世纪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任务和网络化教学的现状

高校计算机教育应把面向应用,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作为明确的目标。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拥有通过计算机使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目标大致为: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办公应用软件,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教育体制和教学手段的重大飞跃。但网络教学所涉及的其他方面,诸如:网上自学、网上辅导、网上测验、网上练习等,还只是刚刚起步,很多学校和教师还处在摸索阶段,网络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要在各大高校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网络化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现有的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网络化教学中的四个主要环节

(一)网上授课

授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大多数院校已普遍采用了网络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落后教学手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通过网络多媒体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机传播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信息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计算机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利用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恰当和必要的。例如,当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介绍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时,需要大量的图片与声音素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充分,然后通过网络传给学生,实现讲练一体化,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监控学生机的使用状态,学生也可以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通过电子举手系统向教师请求帮助,大大增强了交互性。

(二)网上辅导

要使学生迅速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众多内容,答疑和批改作业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活动。传统的答疑方式是:由教师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解答。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或学习任务都较繁重,有时教师安排了答疑,很长时间却无人问津;网上答疑则可弥补以上的缺陷,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通过博客或E-mail方式进行沟通,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大量的作业,若要求学生上机完成并在网上提交给教师批改,极有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教师的批改。教师还可将作业正确答案在网上公布,方便学生的查询和改错,这将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三)网上自学

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差异也很大,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讲授知识是无法使计算机基础教育同时兼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学活动,需要教师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所有必须的教学资料,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CAI课件或电子讲稿、电子教材及参考书目、重要习题及参考答案等。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网上不但要公布课程中必学内容的资料,还应公布规定内容以外的其他内容的资料,以便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自学空间。

(四)网上考试

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最终手段是考试。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以集中笔试为主,其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无法充分反映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这一主要特点,检测方式过分单一,检测时间过于死板等。网上考试系统则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测试,许多题目都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现场操作完成,根据学生操作后的结果打分,通过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网上考试系统的试题是从题库里随机抽取的,保证了人人异卷,提高了考试的保密性,减少了作弊现象的发生。

三、网络化教学的思考

目前各大高校非常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工作,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不断努力。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

(一)加强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融合

开展网络教学后,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前网上查寻资料、备课写教案上,在上课时过多地依赖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忽略了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产生了“听电脑上课”的感觉,降低了教学质量。传统教学虽然形式单一,但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尤其是一些诸如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达到了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虽然网络教学大量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使一些教学内容复杂、抽象的原理得以形象化。但是有些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由于有了多媒体课件,产生了依赖思想,把一些教学上的示范动作省略了;有的把一堂简单的教学课复杂化了,把学生讲糊涂了,其效果适得其反。

推行网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单纯为了形式新颖而盲目追求“荧屏谈兵”,这就与开展网络教学的本意背道而驰了。须知,“网络高手”不等于“教学能手”,电脑终究取代不了人脑,“键对键”也不可能代替“面对面”。因此,推行网络教学不能完全抛开传统教学,应借鉴传统教学的可取之处。注重抓好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

(二)加强综合教学系统网站的建立

为了使网络化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各院校应加强对综合教学系统网站的建设。目前,有许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学网站,但这些网站所具备的功能大多都不够完善。一个好的网络化教学系统首先必须具备易于操作的特点,操作太繁琐,容易让部分学生退缩;其次教学系统中的课程的题库都一定要包含大量的,内容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难度不同的题目,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需要,但要注意不能超纲;另外,网上练习和网上考试的题目形式应多样化,当然这给检测答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开发所需的智能化习题库和智能化的考试系统,使练习和考试的准确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加之远程教学的普及将使教师逐渐从前台推向后台,这使得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了冲击,同时也给高校计算机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高校教师能够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之余,除了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前沿技术文献,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积极学习网络教学的相关知识,精通一些多媒体手段,掌握教学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趋势,在未来教学中将占据重要位置。因此,高校应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并通过相关的政策和运行机制来逐步规范网络教学,但推行网络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两者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有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着眼实际,注重抓好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李晔,姚全珠.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2000年学会论文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祝智庭.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计算机网络基础范文6

关键词:网络 答疑 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53-02

笔者长期在一线教学岗位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学生的答疑工作是经常要面临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不可或缺。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和观察过程中,发现现在的答疑工作存在不少不利的因素,例如,面对面的答疑学生出勤率较低,不少学生出于各种原因对面对面答疑不积极,有些学生出现疑难的时间和答疑时间的安排不一致,有些学生觉得有些尴尬;教师在面对面答疑时也有一些不方便之处,有时由于住处较远,在参加答疑的时间到达答疑地点有困难。当前,计算机和网络已经非常普及,随着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都已经深深地受到了这些先进技术的影响,教学工作也不例外,网络答疑这种先进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性。

1 网络答疑教学的理论基础

网络答疑的理论基础离不开自主学习理论和协作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学习理论,虽然有了多年的研究与发展,但仍没有统一的为所有人接受的定义,研究人员基于不同的立场提出过多种论述,其中,在自主学习领域有较深入研究的美国著名教授齐莫曼(Zimmerman)教授提出的定义影响较大,他在对自主学习进行定义时做了如下阐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界定涉及到三个特征:他们所运用的自主学习的策略,他们对学习效果的自我定向反馈所拥有的热诚,以及他们相互依赖的动机过程。”以这个论述为基础,齐莫曼教授又指出“自主学习是指自主的学生以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技巧的反馈为基础,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以获得渴望的学习结果。”

国内的研究中一般认为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己对学习活动的安排和计划、对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以及对学习活动的调节、修正和控制。其中,庞维在研究中对自主学习从横向和纵向两种角度来界定:“从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Johnson等人(1991)认为:“协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安排在小组中,而通过巧妙地构建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关系来实现。”这种观点很好地提示了“协作”与“合作”的关系,即“协作”是通过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来实现的。

协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斯来文(Slavin,R.E.)教授认为:“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协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2 网络答疑的优势

网络答疑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体现了两种先进技术的优点,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明显,优势突出。首先,网络答疑在进行过程中利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平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新时期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易于接受,因而积极性会很高,具有极高的参与热情,从最终效果来说,可以大量地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也不必提供相对较大的空间。其次,针对课程的特征来说,计算机基础课操作性强,电脑利用率高,大量的作业需要以计算机的软硬件为基础来进行,因而通过网络答疑会使整个答疑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易于操作。另外,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的特点,课程内的大量疑问都与计算机直接相关,而且许多与网络直接相关,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更增加了直观性,为问题的解答提供了更为真实的环境基础。

当前,进行网络答疑有其相应的技术保障,随着近年来各种网络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全面、网络平台也更为丰富而不单一,使得网络答疑有了技术基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实用技术使得网络答疑更加灵活和实用,例如,当前电子邮件服务功能强大、选择范围广泛,而且大都是免费的,各种在答疑过程中可以应用的平台形式也越来越成熟,例如为广大网络爱好者所熟知的在线聊天和论坛,这些都可以作为网络答疑的辅助工具和平台,或者作为专业答疑平台的体现形式。其它技术和形式也可以加以吸收和利用,例如,正在如火如荼发展着的多媒体技术。各种网络新技术都可以结合到网络答疑中来,丰富我们的手段,方便我们的应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成绩。

另外,前述传统答疑过程中,学生面对教师的紧张感的问题会在网络答疑过程中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消除,方便师生更加融洽地完成答疑,师生在网络答疑平台中还可以开展非面对面的讨论和交流。同时网络答疑的私密性设置还可以使学生避免面对其它同学的尴尬和紧张,更加轻松地专心于问题本身,从而提高答疑的效率。

网络答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独立性不仅对学生是一个福音,对教师来说,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教师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全面考虑所交流的问题,也可以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汇总和归类,把具有相似性和相关性的问题进行总结,统一给出答疑结果,发送给所有相关同学,一次性地解决大量问题,既节省了教师的精力,也使得同学的视野更为开阔,所得到的问题答案更加深入和全面,更利于学生理解问题。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本身的特性,所有问题和答案都可以进行存储和记忆,师生都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复习和翻阅,并进行有目的的汇总和深入分析,这对于教与学都有相应的促进作用,对学习成绩的提升效果显而易见。

3 网络答疑的误区

网络答疑已经出现和发展了很长时间了,在很多学校都存在不同的网络答疑系统,这些答疑系统形式不同,也针对不同的层次,或自成体系,或作为其它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各类教学活动中不同程度地被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对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有帮助,对教学活动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前阶段网络答疑的实施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应用上的问题,这些误区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答疑的实际效果,阻碍了网络答疑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偏重对网络答疑新技术的重视,对答疑本身的重视不够。网络答疑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采用了新技术、新手段,是新兴科学技术与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结合,但不能脱离答疑而去重视新技术,一味追求高科技手段的应用。网络答疑仍然保留传统答疑过程的一些特点,目的也是辅助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学习的效率,提升学习的效果。我们研究网络答疑,应用网络答疑,不能脱离答疑本身,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2)在网络答疑中重视答案的提供,轻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在现有网络答疑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往往偏重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使得学生对当前问题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当学生碰到其它问题时,由于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仍然会存在障碍。在网络答疑过程中,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给出解题步骤和粘贴一份问题的答案。给出答案只是使学生当前有鱼吃,以后还会再挨饿,要引导学生会打鱼,知道打鱼的方法,具备解决饥饿问题的能力,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当然这要求我们从多方面出发去进行配合改进,比如认知上给予重视,答疑过程中改变侧重点,在基础支撑上做到有利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的编写形式上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做到有利于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等等。

(3)对于网络答疑的适用环境理解有偏差。不少教师和学生在提起网络答疑这个词的时候,首先觉得在全日制大学中应用不是最理想的环境,感觉网络答疑的应用环境必然与网络学校、远程教育学校等有关。其实并非如此,在全日制大学中,学生在各类课程,特别是计算机基础这类课程时,面临的问题由于不能随时与教师面对面,不能及时解决,反而更适合采用网络答疑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和提问。在全日制大学中,师生更应该认识到网络答疑的方便性与实用性。

(4)还有一种认识就是认为网络答疑只适用于部分特殊课程,特别是一些被上级部门要求放在网络上的精品课程,对于其它课程来说,意义不大或没什么用途。这是一种非常有局限性的认识,网络答疑有其先进性和方便性,更有广泛的适用性,特别是面对现在易于接受网络和先进技术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先进和有效的辅助教学方式。

(5)还有人认为网络答疑和传统答疑一样要专门安排相应的时间,甚至安排固定时间,比如,专门在临近考试时,抽时间安排固定的网络答疑。这会对网络答疑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有影响。

4 结语

如前所述,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特别是计算机基础为代表的课程中,网络答疑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网络答疑本身也是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锻炼,学生在答疑的过程中会对课程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更直观,易于接受。我们一定要克服网络答疑实践过程中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从而把网络答疑的方便性和高效性尽可能发挥出来,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曾海军.网络协作学习系统的应用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3):23.

[2] 傅玲芳,杨坚定.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36-38.

[3] 赵建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