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培训范例6篇

技师培训

技师培训范文1

内部培训师通过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切磋技艺,将有力地促进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对促进内部培训师增强自我学习,提升教学技能,对凝练特色,塑造精品内部培训师,深度塑造培训产业品牌有重要作用。

关键字:企业内部培训技巧探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什么是培训

培训是培训老师通过宣导理念、传授知识或训练技能,以改变学员行为,进而提升组织绩效的过程。

简而言之,培训是改变学习者的过程。

二.为什么需要企业内部培训师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培训师是公司进行有效培训的必要条件。因为外部培训师不熟悉企业实际的情况,所以外部培训师只能为学员带来新的思维。内部培训师最了解公司的情况,内部培训师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与实际工作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

然而内部员工之间的培训有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培训人员没有专业的培训技巧或是意识,即便是经验丰富,有着非常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清晰、准确、层次分明地讲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培训内部培训师的原因。

三.培训对象

现代企业的内部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内部的员工,企业内部参加培训的培训人员主要是成年人,只有深入的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使企业内部培训起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成人学习特点及对策:

1. 尊重是培训成人学员的关键第一点,培训时尊重的表达,可以用保持目光接触,集中精神倾听,通过反问澄清学员不恰当的回答和记录学员表达信息的方式;而不尊重学员的表现有:打断学员发言,自己放肆地表达,给学员不停地提问和对学员主观猜测等,这些都是不尊重学员的表现。

2. 培训内容要有吸引力。当我们引导学员参与学习,为了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和激发学员学习动力,我们还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肯定学员发言中的亮点,用奖品奖励表现好的学员以及创造无压力的参与气氛,切忌批评学员,拿学员开玩笑以及创造出严厉的参与惩罚氛围。

3. 培训内容要具备逻辑性。有逻辑的表述,才能让学员形成结构化的记忆,易接受,不容易忘;同时,遵循一定逻辑的教材也是简洁、清晰和层次分明的,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4. 让学员找到归宿感。 如何让学员找到归属感?这可以给培训的学员们分成几个小组,选出一些干部,具体负责不同的事物,然后一个大班选出班长,学习文员,文娱委员,建立QQ群等等,这些都是增加学员归属感的方法。

5. 为满足学员被喜欢、成功、找到爱、安全和受鼓舞的心理需求,作为培训师,我们应该创造课堂的正能量,让学员积极参与学习互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6.培训方式多种多样,要求成人学员主动的参与其中。只有行为发生改变,培训的效果才真正达到。知和行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需要不断练习才能从“知”到“行”。

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培训材料,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从而达到改变学员学习的目的。

四.培训怎么展开

暖场的目的在于吸引学员注意,营造一个自己想要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渴望,从而开始培训师和学员之间的初步交流。

这一步骤,简单分为4步:(1)开场问好;(2)自我介绍;(3)导入主题;(4)亮题。

在这4步中,最难的是导入主题,需要注意的是自我介绍。强调在自我介绍时,一定要自信,一定不要采用那种“自杀式”的自我介绍方式。比如,我们受邀去给别的公司的人讲课,而自己作为中国人要表达谦虚,于是这么开场:“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单位,这次来给大家讲课,是领导让我来的,也没做什么准备,就来了。对于今天我要讲的这一块,我也不是很懂,有讲的不好的地方,请多包涵……”这就是自杀式的自我介绍,你自己都那么业余,别人请你来干嘛呢?从开场介绍自己就已经输了。所以,给别人做培训一定要自信,有底气!

在导入主题之前,可以用8个方法:提一个问题,举一个事例,讲一个故事,做一个演示,播一段视频,做一个游戏,列一组数据,放一张图片。

有了这8种方法之后,我们开始导入主题,有三个关键点,要求做到简短、聚焦和有冲击力。做到这三点之后,我们开始用结构化的语言开始培训的第二步骤――内容讲述。内容讲述可分为六种方式:(1)关键词;(2)举例;(3)比喻;(4)数据图表;(5)图示;(6)讲故事。

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讲故事的妙用。一个老总受邀去讲企业文化,文化是一个见不着,摸不到的存在,他不知道如何引入主题,于是我们老师给了他一个故事:

一个小偷,从来没有失过手,他也被视作小偷界的一代宗师。一些小偷问他为什么屡次得手而从未被抓?那位小偷于是说,“之所以不失手,首先是因为我从不偷有狗的人家,而且我得事先踩点,我专门偷有钱的人家(智);第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作业,我总是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勇);第三,分配战利品的时候,我会根据各个兄弟所干的活儿的风险及重要程度分钱,弟兄们对我的分配比较服气(信)。以上三点,就是我做小偷从不失手的原因。”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智、勇、信三者兼备的小偷。盗亦有道,而企业的文化,无非就是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三者的结合。(我对这段衔接处理有斧凿之痕,中间有不少衔接的细节忘了,只记得当时老师讲得天衣无缝的感觉,那也是一种被人洗脑的感觉。)

开始进入最后一步――收官环节。这一环节,是对整场培训内容的总结和提炼,如何收官呢?精彩的收官,要求简短,具体和操作性强。分为三步:(1)总结回顾;(2)号召行动;(3)感谢祝福。

以上就是培训展开的通用流程,包括暖场、内容展开和收官。

五.培训者的素养

1.内容为王

精心准备自己的培训内容,专注于信息,而不是自己,这也是克服内心紧张的一种方法。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就是这么个道理。

2.感染力

感染力的演绎需要做到形、动、声、情的协调组合。首先是形,即人的形象,重点是着装和打扮。形象在工作中有讲究的。我们要去给同事们做培训和分享的时候,建议穿得比学员要稍微正式一个等级。比如,不能穿无领的T恤,或是船短裤、凉鞋等。说完形,再说动,即我们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主要包括表情、手势、站姿和行姿。有一首打油诗,可以将这几点概括:

“上台站定望全场,含笑问好音洪亮,开声三句迈步走,先左后右身前倾,眼神交流手打开,最后退回起步点。”

在这所有的肢体语言中,眼交流是最重要的。

我们开始讲课,第一让人看到自己的形象,然后是肢体语言。

最后是我们的声音以及由自己声音所传递的一种能量,叫情。说完发声,最后,我们要讲情,即自己与学员间情感的互动与共鸣。对情的掌控,包括传情和共情。传情,即通过对情感节奏的掌握,有起有伏,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快乐舒适的课堂氛围;共情,需要培训者有同理心,会站在学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选择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从而使自己培训的节奏与现场学员同步。

技师培训范文2

暑期一个星期的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即将结束,在这短暂的学习中,我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从邹校长精心的讲解中,我认识到了本次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特别是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专题讲座和各位优秀教师对于新课程及新的教学理念的品评,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收益颇丰。下面我就来谈谈几点体会。

一、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邹校长提出,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句话说得好,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还要在不断地增加。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还要敞开心胸,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要以这次学习为新的起点,不断探索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把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进一步锤炼师德师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将是一生的,我们要以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合作学习,共同成长。在培训学习期间,全体学员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培训学习都是在这样轻松、积极、合作、愉快的气氛中进,这样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培训结束后,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我们将相互学习、切磋、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成长。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从各位优秀教师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艺术。参加教师培训的机会是难得的,我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更大了,但我一定要把压力变成动力,今后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知识,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中,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技师培训范文3

【关键词】 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培训

一、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中的“误区”

目前,在教育技术倡导与应用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1)学校只重视硬件建设和使用率,忽视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2)部分教师只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中技术方面的学习,忽视作为教育技术重要部分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等内容的学习与研究。(3)各级行政和业务管理部门只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形式,忽视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质,放弃了对教学需要的深入钻研,这是很可怕的。

二、学校要注重用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

首先要加强开展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原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并自觉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其次加强教学设计的培训。教师的备课要有“三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让教师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尤其重要的是,要想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搞得更好,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硬件与软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重要方面。学校宜组建一个综合电教室或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既培训了教师,也使得现代化教学手段容易进入课堂。(2)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能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环境。(3)“辅什么”与“怎样辅”的关系。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要以此来盲目地、一律地代替其他教学手段。(4)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6)课件的构思与课件制作的关系。学校要有一支合格的课件制作队伍与任课教师共同研究设计,尽大限度的满足教学要求,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学习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1)学科带头人带头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专题讲座研讨和对比教学等方式,并进行培训;(2)从教师的教学设计或制作的课件中选择优秀者,进行展示、观摩,让全体教师参观学习;(3)宽带网进校,投资少,收效好,必先保障,学校要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各种指导和服务,做到有求必应,及时解决教师的疑难困惑;(4)奖励是一种激励强化手段。奖励可以让教师们看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使他们学习和运用的积极性得以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就会出现可喜的变化。坚持“五措”并举的制度,学校引导和倡导教育技术的推广,教师们就能在教学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良性发展得到保障。

四、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教育的整合和应用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在“整合”层面上的教学应用,将通过信息技术、“任务”和“研究”等线索,将多学科的知识和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整合,将不同范围的教学或学习要素整合,以此来实现学生个体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和谐发展。(1)工作主线、活动引领:依据工作线索来安排学习研讨活动,并且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为背景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唤起教师的理论需求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激情。(2)案例支持、理论渗透: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体会和实践相关理论。(3)技术实用、面向应用:根据学习者工作任务提供多种工具选择,有助于形成媒体资源选择意识与决策能力。(4)重在体验、关注过程: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教师在参与中体验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过程,通过案例研讨、作品创建、教案设计、经验分享、个人练习、小组研讨、全班交流、课后反思等活动体验到的技术应用方式,能够较为自然地迁移到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更加生动而富有效率。我们应走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的误区,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真正走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技师培训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成为当务之急。针对目前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理论与技能培训脱离、培训与教学实践脱节等现象,提出实施交融法培训及系本培训的建议。

0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主要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而教育竞争主要靠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成为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掌握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必要途径。选择培训模式是当前培训研究领域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目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逐渐认识到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投身于全国范围内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并且一大批高校拥有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会授权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为推动培训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经调查了解和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培训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脱节

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院校,教师最急需的是理论知识指导,但一谈到理论培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专家讲授也好,专家录象学习也好,教师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主要由于理论本身比较抽象,教师学习兴奋度又不高,听起来泛而空,不知如何与教育实际结合,而且评价起来也较难;另一方面,大多教师对技能学习有兴趣,积极性高。但一谈到用理论来指导课件制作时,不知如何下手。

(2)培训实践与教学实际脱离

教师普遍认为教育技术就是在教育中利用技术,他们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技能去支持解决教学问题,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感觉比较难。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探索合理的培训模式很有现实意义。

2培训模式探讨

2. 1“交融法”培训模式

所谓“交融法”,指将技术传授与理论讲解融合在一起,技术讲解中贯穿理论指导思想;理论教学思想通过各种案例形式来展示,而这些案例集成一些基本的技术以多种教学课件的形式表现,理论与技术相互融合,实现理论与技能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们认为,从宏观层面上,理论知识可以和技能培训相互交叉,有机结合,采用“融人法”培训。并且张建伟等学者也提出:从融合培训模式看,为了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应用到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培训本身之中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具体的讲就是在进行各方面技能培训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将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设计理念、知识管理理论等融人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word图文处理软件时,除了讲解一些基本操作外,培训教师应引导被培训教师应用word进行信息化教案的编写,这样既锻炼了操作能力,也使教师对信息化教案编写产生兴趣,从而引人教育技术理论,并提出现代教师应具备编写信息化教案的能力;在进行PowerPoint演示文稿讲解时,可贯穿教学设计思想,教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从“人”和“物”两方面进行分析,即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从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选择媒体;并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融入课件制作中,展示并指出在不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课件设计界面、呈现顺序的不同,不仅使教师能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操作,而且能更好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在讲解网络基础知识及上网技能时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知识进行讲解,既加深被培训教师的印象,而且很容易将相关伦理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引导他们在信息化环境中形成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在讲解网络资源给教学带来便利时,将知识管理的理论融人其中,教会教师认清信息与知识的概念区别,并要求教师具备将有用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理解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区别,提高与他人共享信息、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学到的不仅仅是网络操作技能,更多的是与教学相关的知识管理理论;在动画制作讲解的过程中将各种教学、学习理论融人到动画设计中,指出不同教学思想指导下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效果的异同,并教教师学会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对现有教材进行创新、重组,改变课件制作“书本搬家”现象。

总的说来,技能培训具体,可操作性强,学员积极性高,容易见到“效果”;理论培训抽象,不容易操作,见效不显著,而成人学习者是以任务为导向,希望解决具体问题,并希望看到学习成果,如果两者交叉进行,一方面缓解教师接受技能培训的压力,还可使教师有一个消化理论的时间。这样,教师技能提高的同时,理论水平也逐渐上了台阶,理论与技能的相互结合才能水到渠成,而且教师如何接受培训将影响到他如何去教学生,教育技术培训应该在方法上给教师们更多启示。

将各种理论融人到不同技能学习中的“融入法”培训模式既避免了理论与技术操作两张皮的现象,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而“现实”,也使技术操作有了理论指导,而且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就能与教学实际结合,使其所学能立刻应用,体现成人培训功利性和目的性强的特点,当然这也对培训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

2. 2系本培训

为解决目前校本堵训中存在的培训与教学一线距离较远现象,文、理工科教师同堂培训,培训内容难以安排,案例教学实施困难等现象,笔者认为缩小培训单元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引导教师很有必要。基于此,提出系本培训的想法。

所谓系本培训就是以院(系)为单位的培训。为简便起见,本文称作“系本培训”。

2. 2. 1系本培训的必要性

据了解,对拥有“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授权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的高校而言,考虑到经济性、灵活性问题,这些高校基本上都采用了校本培训模式。但一提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多教师感觉比较难。因为校本培训虽然由专门培训机构转向校内,教师无需离开教学岗位,给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由于培训内容是根据全校教师需求,由培训中心统一组织,很难体现学科差别,往往是“文理混合学习”。案例教学实施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导致只能进行一些纯技术上的讲解,与教学实际联系较难,培训过程中用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教学实际更是难上加难。

另外,较大规模的校本培训由于培训对象多元、目标多层次、内容广泛等原因,很难达到其应有效果;而系本培训缩小了培训单元,减轻了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的培训负担,使其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院系骨干,以腾出更多时间研究如何调动全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以及对培训模式等的研究,为系本培训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而且系本培训能具体到每个教师,照顾个性差别;主要优势还在于由同一院系的教师组成一个班级进行学习,通过各种方式解决本院(系)教师在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它完全是围绕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与教师教学的切身利益相关,很容易调动全体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系本培训的同时,也可以定期不定期请校内外的教育技术专家、教育技术中心培训教师进行教育技术专业知识指导。

2. 2. 2系本培训的优点

系本培训缩小了培训单元,使培训管理起来简单易行、形式灵活;从师资看,培训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学员是一致的,很容易实施案例教学,具体有以下几个优势:

(1)有助于全员培训。“系本培训”能实现全员可持续培训,把培训工作贯穿于全系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改变过去教师不能接受全面系统培训的弊端,也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全校集中培训管理难的问题。

在信息时代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成为其任职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教育信息化,达到全休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课件开发以及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那么培训就应从“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转向“全员培训”,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培训”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

(2)“系本培训”能较快实现教师教育信息化,也促进早日完成“新世纪教改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任务,特别是对于一些教师师资力量较强的综合性重点院校而言,除了要发挥校本培训优势,着眼于解决学校问题外,系本培训能充分体现专业特色,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

(3)改变理论培训与教学实际脱节现象:“系本培训”不仅能很好的深人教学实际,按需培训,而且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极大带动全系教师掌握新型教学模式,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由于该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随时渗透教学实际,使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教学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得以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既有利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也有利用实践对理论的发展。 转贴于 (5)有助于“案例教学”的实现。由于培训教师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较深认识,并且有和被培训教师共同熟悉的案例,“案例教学”模式实施起来简单,既充分利用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成人教育特点。

(6)“系本培训”基本上实现了个性化培训的需求,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培训,能随时渗透教学实际,在培训过程中,就能使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教育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得以整合,既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也有利于实践对理论的发展;并且同一个院系内教师之间有一定的熟悉度,能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进行个别指导,而且在培训后的服务很重要,进行院系培训能较便利的实现培训后服务。

另外,系本培训以学科骨干为培训教师,以达到“能者为师”效应,也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并且由于培训者熟悉院系环境,了解教育实际,具有一定感召力。

最后,系本培训的前提是骨干教师的核心培训,其次才是“以点带面”的“全员培训”,合理的利用这两种模式,能做到优势互补。

需要指出的是,系本培训源于目前教师自我提高意识较差,主要依赖教师集体授课、参与培训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并不否定其它培训机构的作用。并且随着教师自学能力的提高,网络远程培训成为主流模式之时,这种培训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2. 2. 3系本培训的实施

前文分析了系本培训的必要性,介绍了系本培训的优势,下面探讨如何以“系”为“本”对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首先要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以政策顾励教师积极参与;其次学校培训部门负责全校的培训工作,并重点培训院系学科带头人担任培训教师;另外,培训部门对各院系培训工作进行督导;还需要培训部门专任教师与各院系骨干教师一起参与培训内容、模式、培训考核等相关事项的研究(一般培训部门是由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的)。

系本培训是一种基于校本培训,体现个性化需求的教师培训模式,在培训过程中要本着“转变观念,扩充知识,提高利用教育技术实施教育教学能力兼备科研”的思想来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培训院系学科带头人。各院系依据教师教学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如小组研讨、观摩听课、专题讲座、个别指导等,从而制定近期培训计划和长远培训方案。

(2)各院系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以及教育技术中心组织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划分各自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严格进行考核检查;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3)各院系内部要创设自由表达思想,积极参与讨论的培训氛围;每学年由教育技术中心组织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各院系交流培训工作经验,并评选出各院系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作轮回讲座,交流经验、学习心得,相互学习提高。

系本培训的实施始终都离不开学校行政部门的组织,教育技术专家的指导,全体受训教师的积极参与。如果说校本培训是在传统培训基础上发现的一种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的培训模式的话,系本培训就是在继承这种新型培训模式优势的基础上的一种更有针对性和更具个性化的培训模式,也是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培训模式。

技师培训范文5

关键词: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培训;TPACK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59-04

近年来各高校开展了大量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同程度地推动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但教师在教学应用中仍存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相对不足,未能将技术能力有效地应用到常规课堂教学中等问题。高校教师如何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与技术的整合能力,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培训的实施等方面问题受到了较多专家和教师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的研究。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施对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本文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相关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和回顾,以期能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相关主题的期刊文献分析

教育技术能力是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 也就是在适当技术支持的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2],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步提出的对教师、学生、管理者等角色的一种素质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在国际上,也有国家将教育技术能力称作信息技术能力或信息通信技术(ICT)能力。本文的数据来源为CNKI 数据库和万方期刊数据库,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TPACK教师专业能力”为主题词,检索从2004年到 2014 年6月之间的核心期刊或 CSSCI 来源期刊,经过筛选最终得到 96条文献记录,并利用Note Express3.0和Excel 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1.期刊数量年度分布

在2004年由教育部推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后,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到2010年由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后,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献数量逐年上升,同时关于TPACK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文献数量从2010年到2013年也快速增长。从文献的数量分析来看,我国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政策性强自主性差,教师培训的工作更多是依靠行政手段来推动,今后我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可持继开展下去是我们急需研究问题。

2.文献关键词频次分析

利用Note Express的题录统计功能对文献中频次在5次以上的关键词进行了分析统计,得到如图 2 所示的主题词列表。从图2可看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出现频次最高,说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高等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对教师知识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前期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TPACK相关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很少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

3.文献作者分析

根据发表文献的频次、下载频次及引用频次分析,可以看出具有关键影响力的代表作者有何克抗、沈书生、祝智庭、张一春、马宁、罗永平等人。他们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与建设、国外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理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等多个角度对高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行研究。

4.文献期刊来源分析

对这 96 条文献记录进行筛选,选取文章数量发表在前7名的期刊,结果如图3 所示。从图中可看出相关主题的研究仍以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为主。对这 96 条期刊文献的作者单位进行分类发现,作者所在单位主要为师范院校、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电教机构工作人员。从作者单位分析来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大多由各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来实施,这些作者分析校本培训的现状及培训实施过程中的遇到问题和对策。师范院校发挥在教育技术学科的优势,更多的参与了教育技术标准或指南的研制,并对国外教师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或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进行了分析解读,为我国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起到了参考的作用。

二、结果述评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研究与实施

在标准研究方面,许多国家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先后颁布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相关标准。通过文献分析可看出,国外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建设起步较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1年了《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标准》(ICT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Teachers,简称《ICT―CFT》),该标准包括技术素养、知识深化与知识创造三种教学方式,及教育中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教学法、课程与评估、组织与管理、信息与通信技术、教师专业学习六大教育热点领域,构建了包含18个模块的教师能力体系[4]。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2008年推出的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简称NETS-T 2008),并将该标准作为教师培训考核认定的依据,该标准注重学生的创造力与协作能力、教师的示范表率与领导能力、数字化环境的创建等。新加坡于1997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规划第一期(1997-2002)”简称MP1,并于2002年和2008年分别颁布第二期MP2(2003-2008)和第三期MP3(2009-2014),其中第一期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第二期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第三期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如何促进学生IT能力[5]。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推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高校教师具有教学和科研并重的特点,而且在教学内容、对象和方式上都是有别于中小学教师的,因此其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也有所不同。为了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由高教司指导,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于2000年推出了《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行)》,并委托该委员会组织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出台有关培训标准和政策,如2005年江苏省推出了《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行)》,广东省制定颁布了《广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培训大纲等。 2010年9月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推出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简称NETG.THE),该标准参考和借鉴了发达国家相关的能力标准,结合我国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并经过多次的调研修改和意见征询,适用于高校全体教师,旨在为其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6]。

在实施方面,美国的 NETS.T 标准依托“培养明日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简称PT3)教师培训项目,日本则依托 IT 改革策略下的“教师使用 ICT 实际情况”新项目,英国则依托 ICT 国家计划中的基金培训项目。我国针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NETG・THE指南,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依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组织实施。各国政府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都很重视,不仅在国家层面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政策,还成立了专门的教师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培训部门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和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各国都比较注重应用网络手段来开展培训,如法国的国家远程教育中心,开展有关教师培训的远程服务,为教师教学和学习提供各种在线的学习环境和渠道[7]。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6月成立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随后55个省级分中心相继成立,来开展高校教师的网络培训工作,网络培训从不同角度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认可[8]。

比较而言, 美国NETS-T2008标准要求教师要“促进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的《ICT―CFT》标准,明确教师的作用是模拟各种真实的学习过程,创建各种情境让学生应用认知技能,并协助学生加以掌握;新加坡的MP3计划侧重教师IT能力促进学生IT学习能力发展。我国的相关标准颁布已有多年,但并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的变化和教学改革的推进而推出新的版本。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体系,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已经建立了职前到职后的培训体系[9],并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重视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注重校本培训。发达国家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我国培训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从文献综合分析来看,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相关的研究不少。综合这些研究者的调查来分析,在态度和意识方面,大部分高校教师能够对教育技术和重要性有认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技术作用不大[9];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高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却认识不够。高校教师培训大多处于信息技术使用的初级培训阶段,缺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应用,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设计等知识理论学习,缺乏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面的理论与方法[10];在教学应用方面,高校教师经过培训对教育技术的作用及概念有所认识,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创新的理念也很认可,但在实际教学时仍然以讲授式为主;在科研创新方面,高校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协助开展科研,如文献收集整理分析等,但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处于简单使用状态。

3.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从文献分析来看,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没有随着时展而发展;二是在培训内容设置方面,许多高校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本质与内涵认识不足,教育技术培训仅停留在信息技术培训层面,不重视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理念理论方面知识和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培训[11];三是在培训模式上仍以集中讲授为主,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的多元学习需求;四是培训实施后,效果评价与后期管理缺失,较少关注教师将标准充分延伸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指导,能力建设始于培训、止于培训,未能将初步体验层面推进到课堂实践层面;五是学习资源不足,培训课程资源是培训实施的重要保障和途径[12]。

在培训策略方面,①完善培训标准、管理和保障体系。培训标准要与时俱进,随着发展来修订和完善;高校应该兼顾科研和教学,必要时应用行政政策干预,如将教师培训的评价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聘任的条件之一;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案例和精品课程评审大赛等方式,并结合培训切实推动教师教育技术技能的提高。②要激发高校教师成长的动力,引导教师自主学习,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形成动态化、常态化和终身化[7]。③要选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内容要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训不能仅停留在信息技术培训的层面,要重视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面的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④积极建设网上培训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网络培训。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培训实施的基础和保证,有效应用现有开放的培训资源,包括大规模网络课程MOOCs中有许多课程都可应用到教师培训之中,对国外优质开放教育资源的翻译及技术应用的本地化,这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12]。⑤改革培训形式,健全培训组织。根据高校教师特点,可采用集中讲授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方式培训。同时,高校教师培训应把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从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始,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创建教师学习社区,形成实践共同体[13]。

三、结论与展望

在信息时代需要教师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并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相比几十年前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高校教师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须具有信息技术与工具支持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技术应用能力。而要达到有效技术整合,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和学科课程内容三个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必须是关联的,即(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TPACK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趋势是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发展。从各个国家能力标准版本的演变来看,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目标定位方向,基本都指向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从这种价值取向的变化看,培训的评价标准不仅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求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的发展。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培训模式。尤其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出现为教师培训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基于MOOCs的教师培训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培训平台、师资和课程资源重复建设和地区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http:///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 _760603.shtml.2012-03-30.

[2]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20-21.

[3]朱书慧.2002-2012年我国“教育技术能力”研究回顾[J].继续教育研究,2013(8): 4-7.

[4]马宁,崔京菁.UNESCO《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2011版)解读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7): 57-64.

[5]王文君,王卫军.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趋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2(6):112-116.

[6]马宁.《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6):3-9.

[7]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8]王欣瑜.我国高校师资网络培训模式之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3(6).

[9]惠连晓.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吴方,杜学元.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96-99.

[11]周红春.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6):139-143.

技师培训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教师培训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教学的要求,那么在信息社会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便利作用,掌握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虽然大部分学校建立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没有发生大的变革,尽管制约教育教学变革的因素很多,但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关键因素,能否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为深入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情况,我对本市中小学共70名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到如下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很多问题。使用计算机少,操作不熟练是大部分教师的通病,其中教师的自学能力也不高。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当今的教育教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教学由以往完全用粉笔写板书转变为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授课,授课的内容也比以往丰富有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应用于教育领域,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教师在具备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后,也不一定能够胜任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工作,应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能力水平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呢?

(一)教师应具备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随着当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也需完善能力结构,所以自学能力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软件、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教师在掌握以往技术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当代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发展。所以,每一位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以前的发展水平上,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尽快摸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并确定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除此之外,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名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节省时间,传授更多知识,教学的质量自然也会很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体现在对硬件的维护和对软件的应用上。例如,教师在上课操作过程中,计算机或者网络发生了故障,能够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了教学正常进行。因此,需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传授。主要包括多媒体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的使用等等,使教师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提高操作能力,保障教育教学有质有量的进行。

(二)教师应具备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和导航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1]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善于通过合适的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活动。例如,每年各省、市和学校都会举办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这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加强辅导,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这既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也是培养信息技术优秀人才的需要。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把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信息社会也需要一大批有计算机特长的人才。同时,竞赛活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过程,使学生的优良品德能在竞赛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教师应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提供给教师的信息资源也是玲琅满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在浏览整理资料的情况下,学会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信息,也就是应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因为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作为课程的设计者,信息的收集者,应有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应用和评价的能力[2],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筛选出对学生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整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二、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通过继续对本市70名教师的调查,我又得出如下结果,如表5,表6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并没有对教育教学产生大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培训对教育教学帮助不大,而且参加过培训的很多教师仍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可见,信息技术培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训技术而轻培训效果

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参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但是在当前的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中, 只是一味的追求技术培训,如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等,并未对培训效果做详细了解,如教师是不是真正掌握了信息技术,是不是能够把培训的内容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有目的的和教师进行知识交流的培训很少。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只是疲于应付培训,失去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信心,学到的东西也不能应用于教学中去。

(二)信息技术培训在创新方面不足

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是采取集中面授培训的方式,教师运用黑板、多媒体在讲台上讲课,学员拿着笔和本在下面记,而缺少培训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这就使得操作技能较强的信息技术只能留于形式,得不到及时练习,这样既不能促成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也不能培养教师的操作能力。一般情况下,参加技术培训的都是各单位的精英,如果这些人的培训没有保证,那必将会直接影响到单位上其他人员的学习。

(三)培训内容不适应教师教育教学

进行教师培训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育中去,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也希望通过培训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综观培训现状,目前的大多数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并没有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差异,实行的是“一刀切”,强行把培训知识灌输给参加培训的每位教师,严重挫伤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把一切陈旧的培训内容拿到培训当中,这些内容已经跟不上当代教学的发展,对于教学没有任何意义,导致一些培训流于形式,不能适合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如何培养教师能力

(一)转变教师培训的观念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立曾经讲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仅停留在CAI课件的制作上,更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还需体现培训观念和培训模式的更新。”[3]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约着信息化推进的瓶颈往往来自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所以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转变教师培训的观念就十分重要。一方面应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应提前做好规划,确立目标,并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另一方面,应注重培训效果,应认识到教师培训并不是单纯的把技术传授给教师,而是能不能把信息技术和教学进行整合,应用到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水平。

(二)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

教育机构应根据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或人数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一是分级培训的模式。由于目前需要参加教师培训的人数众多,每位教师的能力也不同,可以选择业务好、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参加技术培训,然后由骨干教师再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带动所有教师学会使用信息技术。二是长期学习的培训模式,鉴于许多教师在参加培训后,仍然不能掌握部分信息技术,教育机构可以把整理好的培训资料放到网络上,供教师长期学习使用,同时建立QQ交流群,供教师交流。

(三)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

教育机构在选择培训内容时,应考虑当前教育的发展。一是对于教师都懂的培训内容应简单陈述,不懂的内容应做详细讲解,加强练习。二是选择的培训内容应考虑到不同教师能力的差异,能力复核教师教育教学的需求,是能对学生学习起到帮助的内容。

(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

教师培训不仅仅是口头的传授,课件的演示,更多的是能为教师提供较好的软环境和能够动手实践的硬件环境,这就要求教育机构能为教师聘请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基础的教师或相关方面的专家,介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的理论、方法与技能,提高他们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提供适合教师学习的硬件环境,使教师在培训面授时能边听边进行实际上机操作,学一点会一点,及时掌握信息技术,减少课下学习时间,减轻负担,增强教学信心。

四、结束语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既需要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教师本人的学习和探究。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规划,确定目标,把信息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与教育真正整合,才能对教育变革起到深远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金辉.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方式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5):(68).

上一篇科研培训

下一篇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