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与保养论文范例6篇

维护与保养论文

维护与保养论文范文1

关键词:汽车维修保养 信息化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028-01

汽车自诞生以后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与汽车制造行业同步发展的还有汽车维护与保养行业。传统汽车维护与保养行业的管理水平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是典型的苦、累、差、脏的行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应用管理技术逐渐运用到汽车维护与保养行业,使本行业的发展具备了诸多优越条件。该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汽车维修与养护经验,探讨分析信息化在汽车维修保养行业的应用。

1 当下我国汽车维修与养护信息化应用现状

汽车作为当代人们生活中一种主要交通工具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汽车维修与养护行业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高新技术的兴起,汽车维修与养护技术要求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如今,实现汽车维修与养护的信息化是汽车服务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当下我国汽车维修与养护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信息量较少,重点信息资源比较缺乏,汽车的维修与养护大多只是依靠汽车服务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积累,不利于我国汽车服务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我国一些汽车行业里的技术人员正在逐渐尝试建设系统全面的汽车维修与养护信息化体系,但总体来看,我国汽车服务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低于一些汽车服务行业较发达的国家。

2 汽车维修与养护行业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汽车维修养护行业信息化应用起步较晚,发展不充分

无论是汽车本身还是汽车维修与保养技术均是由欧洲国家传入我国的,我国汽车工业起步以及汽车维修养护行业的发展均落后于西方国家数十年,而我国汽车维修与养护行业的发展也晚于西方国家,各方面技术条件与人才资源条件都不充分。近些年来。虽然互联网在我国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但是很多汽车维修养护工作人员并没有深刻意识到信息化手段在汽车服务行业中运用的重要性[1]。汽车维修养护工作人员坚守传统的汽车维修养护模式,对于一些现代新型汽车技术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在世界汽车服务行业大潮中逐渐落伍。

2.2 相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若要实现汽车维修养护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关政府部门引导支持是极有必要的。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起步较晚,而且发展也比较迟缓,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未能够在汽车服务行业中发挥重大作用。政府在政策方面没有明确的扶持措施,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我国当下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汽车服务部门尚在少数,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服务模式建设方面均有汽车服务部门自行管理。这样的状况,使我国汽车维修养护行业的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基本处在劣势地位。

2.3 汽车维修养护部门重视度不够,计算机普及率低

汽车维修养护部门的不重视是造成其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我国大部分的汽车维修养护部门一直沿用传统的汽车服务模式,汽车维修养护工人主要运用传统的汽车维修养护技术,基本上没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汽车维修养护方面的信息量过少,不利于汽车维修养护技术人员素质的提升[2]。究其原因,主要是汽车维修养护部门认为信息化管理操作比较麻烦,与汽车服务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重视度和利用度均不够。汽车服务部门的主要领导人员与核心技术工人没有全面接受到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信息化带来的方便缺乏认识。另外对计算机互联网操作的不熟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信息化管理的进行。

3 汽车维修与养护行业信息化应用策略

3.1 通过信息化媒介形成方便高效的汽车服务平台

在汽车维修养护信息化建设中,技术人员应当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和借鉴式模仿逐渐提升自己对于汽车服务信息化应用的技术素养。汽车服务部门需要充分引进各种信息化建设的媒介设备,有核心技术人员建立一个信息化汽车服务平台计划,广泛的吸收各种前沿汽车技术、先进的汽车维修工艺以及汽车养护方法等,并实施汽车分类别服务的模式,提高整个汽车服务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另外为了扩展信息化汽车服务平台的服务层面,还可以设置汽车维修养护技术咨询部门,不断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车主解决一些常规技术问题。

3.2 引进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全面提升汽车维修养护信息化管理水平,汽车服务部门应当引进一批同时具有较高汽车维修养护技术与信息互联网管理技术的人才。在汽车服务中使汽车服务技术与信息技术实现完美的联合。伴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计算机人才不断增多,因此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人员涌入汽车维修服务行业,这些拥掌握着丰富互联网知识的人才,必将成为汽车服务行业队伍中新的血液和活力[3]。汽车服务部门为了突出信息技术要素的重要性,可以适当提高部门内部信息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

4 结语

总之,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里,社会上各行各业只有通过科学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自身的建设管理,才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汽车维修与养护行业应当在自己发展的黄金时期充分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信息化管理吸引汽修人才,并且形成自身独特的汽车服务平台,逐渐提高汽车维修养护效率与质量,促进该行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该文主要探讨分析了我国汽车维修养护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点行之有效的汽车维修养护策略,希望为同行提供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 荣维海.关于汽车维修与保养中信息化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科技论坛,2013,10(30):88,135.

维护与保养论文范文2

关键词:水闸维护管理;信息技术;路径规划

中图分类号:TV6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水闸分布广阔,各级县市政府因人员不足,所以大多数水闸均交由当地管理。但历年来县市政府因受预算限制,也大多未编列水闸维修及管理经费,造成许多水闸年久失修,功能无法发挥。水闸的维护保养工作具有相当大的工作量,许多典型的故障与失修内容包括:水闸混凝土构造物损坏及不良,闸门扇损坏及不良,闸门操作不良,无闸门维护记录卡,无操作手册等等。近年来因政府公共事务日益繁重,政府机关组织精简,使得人事编制无法扩充,水闸的管理又需庞大的人力资源,为解决政府人事问题的困境及风险分担,水利部开始研究指定水闸管理的相关问题[1]。水闸委托维护管理虽可解决政府在机关组织精简,人事编制无法扩充的困境及风险分担问题,但如果执行不佳,则对于水闸维护管理的质量及灾害的预防难见成效[2]。

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由维护保养车搭载器材及技术工人由管理站出发依序保养各水闸,如此周期性反复。然而,目前水闸维护保养计划的拟定尚未有一套科学化及系统化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将信息技术用于水闸的维护管理,提出一套水闸维护保养路径规划模式,以作为进一步发展更精确评估方式的前导性研究。信息技术为水闸的自动化维护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讨论了水闸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对其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水闸的维护管理

我国现有使用的水闸有多种分类,本文中仅讨论四种水闸的维护工作,即手动式、自动式、油压式、电动机式。水闸维护保养中,一般执行内容如下:如果在非汛期(一般在1~4月及12 月)每两星期维护保养一次,而在汛期(一般在5~11 月)中每星期维护保养一次。此外,厂商需要自行设置至少一处的管理站,以备储放各项水闸维护保养的器械。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由维护保养车搭载器材及技术工人由管理站出发依序保养各水闸,如此周期性反复。本研究中关注的焦点是水闸的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下面我们仅对水闸维护保养工作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并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第一,手动式。其中包括了检查钢结构:检查各机件是否扭曲、变形、裂缝、生锈及闸门运作是否顺畅。橡胶水封:检查橡胶水封是否老化、变质、缺损。检查压条、固定螺栓是否松动。检查接合处、角隅水封状况是否良好。吊门机:检查油是否足够。检查基座固定螺栓是否松动。确认轨道无杂物。第二,自动式。其中包括了检查钢结构:检查各机件是否扭曲、变形、裂缝、生锈及闸门运作是否顺畅。橡胶水封:检查橡胶水封是否老化、变质、缺损。检查压条、固定螺栓是否松动。检查接合处、角隅水封状况是否良好。第三,油压式。其中包括了检查钢结构:检查各机件是否扭曲、变形、裂缝、生锈及闸门运作是否顺畅。橡胶水封:检查橡胶水封是否老化、变质、缺损。检查压条、固定螺栓是否松动。检查接合处、角隅水封状况是否良好。电气系统:检查各操作按钮、开关、指示灯、警报器等是否正常。检查接线是否破损。检查供电电压、电流、频率等是否正常。驱动系统:检查油压马达、减速机、传动链条等是否运作正常及其油是否充足、固定螺栓是否松动。确认轨道无杂物。确认手动操作设备正常。油压系统:检查各流量阀、方向阀、控制阀、油压马达、油压缸、油压管等之性能是否正常。检查循环油的污染状况及其储量是否在规定值内。检查各固定螺栓是否松动。确认正确的工作压力。第四,电动机式。包括了检查钢结构:检查各机件是否扭曲、变形、裂缝、生锈及闸门运作是否顺畅。橡胶水封:检查橡胶水封是否老化、变质、缺损。检查压条、固定螺栓是否松动。检查接合处、角隅水封状况是否良好。电气系统:检查各操作按钮、开关、指示灯、警报器等是否正常。检查接线是否破损。检查供电电压、电流、频率等是否正常。驱动系统:检查油压马达、减速机、传动链条等是否运作正常及其油是否充足、固定螺栓是否松动。确认轨道无杂物。确认手动操作设备正常。除了上述正规的检查项目之外,对水闸的维护管理还需要清理卡在水闸底部的杂物、树枝及垃圾等。

基于信息技术的水闸维护管理

水闸维护保养问题不同于一般工程的排程问题,是一种典型的车辆路程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3]。该模式包含下列机制或限制:第一,根据输入的基本数据估计单座水闸所需的维护保养耗时。第二,排定每一天的水闸维护保养路线及顺序。第三,不超过每日工作时间限制且使得每日之工作时数大致相同。第四,符合规范要求的维护保养频率。第五,能迅速重新排定计划以因应突发状况。然而,目前水闸维护保养计划的拟定尚未有一套科学化及系统化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将信息技术用于水闸的维护管理,提出一套水闸维护保养路径规划模式,以作为进一步发展更精确评估方式的前导性研究。

图1基于信息技术的水闸维护管理系统

车辆路程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由旅行推销员问题演化而来,将路程中加入一个起始站,并将旅行推销员路线切割为若干段。以保养服务车为例,保养服务车每天均由中心出发,行经当天各目标站执行维修保养任务之后回到配送中心,如此周而复始。而水闸维护保养计划则类似于物流配送车的路线规划问题:考虑于特定时段到达维修保养点,为一时窗限制的车辆路程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s with Time Window Constraints,VRPTW)[4]。路程规划系统采用局部的或全局的优化算法,来决定水闸的维护保养顺序,使成为若干段路程以供计划所需。路程的切割依据以每天的总耗时长度为主,考虑使每一段路程经过的水闸维护总耗时和交通时间总和维持一定值为目标,意即每天该组维护保养人员的工作时间大致相等。采用此切割依据为派工优化的考虑。

根据前述分析,可以将水闸维护保养路径规划模式再细分为几个子模块:数据输入子模块、水闸估时子模块、水闸路程规划子模块,以及显示输出子模块。整个系统概观图如图1所示,共区分为四个组件,其中的水闸估时子系统及水闸路程规划子系统为其中的核心。

(一)数据录入子系统

用于本研究中的输入资料,包含水闸的宽度(实数表示,单位:公尺)、水闸的动力构造(编码表示)、水闸的位置(编码表示)、水闸的坐标(X、Y)、完成与否(0、1)。其信息可以由全国水闸注册登记管理系统中获得,如图2所示:

图2 全国水闸注册登记管理系统界面

(二)水闸估时子系统

本研究经初步访谈相关业务人员后,得知单座水闸的维护保养所需耗时主要受到三因素影响:水闸的宽度、水闸的动力构造及水闸位置在水面上下等。三种因素交互影响之下水闸维护保养的预期耗时(Expected Time),以上均假设各因子间互为独立。水闸估时子系统的功能是估计单座水闸所需的维护保养耗时,以供后续的水闸路程规划子系统使用。

关于影响维护单座水闸耗时的因素,由初步访谈相关人员后,得知影响维护单座水闸耗时的因素繁多,诸如:宽度、动力构造、水闸位置、建造年代、当天天候、河川特性等。经过进一步筛选后得知以水闸的宽度、动力构造、位置等三项较为重要,为本研究所采用,原因如下:1. 宽度:愈宽的水闸须维护的面积愈大,耗时愈久。2. 动力构造:如前一节所示的工作内涵,不同的动力构造所需工作复杂度不同。3. 位置:深入水面下的水闸易卡到杂物、树枝或垃圾等,清理颇费时。

(三)水闸路程规划子系统

本子系统雷同于物流车路程问题,包含有车辆行经各水闸之顺序及计算其总路程长度。但有四点不同如述:a.维护保养车辆并非载货补给物料,因此不考虑载货容量;b.水闸维护保养时段并非严格限定,意即不考虑时窗限制;c.单座水闸维护保养耗时差异大,从十几分钟到数小时均有;d.可容许今日预定完成维护保养而因故未完成,但将影响明日或往后之路程。水闸路程规划子系统的功能是依据行车耗时及单座水闸维护耗时之和,排定每日水闸维护保养车的行驶路线。根据水闸估时子系统及水闸路程规划子系统的过程后,可得水闸维护保养路线,并使每天工作时数大致相似。

四、结论

我国幅员辽阔,水闸分布广阔,水闸的维护保养工作具有相当大的工作量,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由维护保养车搭载器材及技术工人由管理站出发依序保养各水闸,如此周期性反复。然而,目前水闸维护保养计划的拟定尚未有一套科学化及系统化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将信息技术用于水闸的维护管理,提出一套水闸维护保养路径规划模式,以作为进一步发展更精确评估方式的前导性研究。信息技术为水闸的自动化维护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讨论了水闸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对其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姚志洪.信息整合与信息孤岛.医学与工程.2003(5):10-13.

瞿国庆,江剑,李武林,等.基于Web的水闸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明.世界仪表与自动化.2007(4):53—54.

Li-Chung Chao, Miroslaw J. Skibniewski, 1998, “Fuzzy Logic for Evaluating Alternativ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uly/August, pp.297-304.

维护与保养论文范文3

【关键词】山区铁路 道岔 养护 小半径曲线

山区铁路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其中以西南地区为主,为了充分利用山区铁路地基的建设效率,往往会采用大量的道岔结构,同时可以降低山区铁路的建设成本。然而,大量的铁路道岔,由于其结构较为复杂,需要严格控制火车的行驶速度来保障行车安全性,进而延长铁路道岔的使用寿命,而铁路维护中,对于小径曲线、道岔口、铁轨接头是铁路维护的三大薄弱环节。本文浅析了山区铁路道岔维修与养护的必要性,针对维修与养护的难点分析,提出了铁路道岔维修与养护体制的改革方向。

一、山区铁路道岔维修与养护的必要性

1.1.有利于保障山区铁路的行驶安全性

对于铁路运营的首要前提条件就是保障火车行驶的安全性,进而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铁路铁轨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其状态的情况,而产生一定的使用安全隐患。加强对于山区铁路道岔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可以保障火车行驶的安全性和铁轨的稳定性,进而保障广大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定期的维修与养护,还可以延长山区铁路道岔的使用寿命,有效解决铁路三大薄弱环节之一带来的不利影响。山区铁路道岔使用寿命的延长,可以减少对于铁路道岔建设的成本投入。

1.2.有利于预防曲线铁路的病害

对于山区铁路道岔进行维修与养护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小半径曲线铁路面临的病害。所谓病害,就是火车轮对铁轨产生的损害。由于山区铁路道岔的主要功能是将火车顺利实现变轨,而山区铁路的小半径曲线较多,火车轮在道岔行驶时,内外轮滚动的距离存在距离上的差异,需要前后轮产生一定的侧滑和空转来调整平衡性,这就会产生对于铁轨的垂直磨耗。同时,长时间的通过,会使得铁轨之间的距离增加,对于道岔连接零件的损害也是很大的,容易使山区铁路铁轨松动,甚至出现断裂。

1.3.有利于发扬和传承艰苦奋斗精神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积极推行并发扬艰苦奋斗和拼搏奉献精神,进而实现中华优秀品质的学习与传承。由于山区铁路环境复杂,维修与养护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较大,有利于发扬维修人员的艰苦奋斗精神,使得维修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体会精神内涵与践行传承的必要性。尽管山区铁路个人的待遇比较好,但是正是由于这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任劳任怨的精神品质,才使得我国的铁路事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高铁网络在山区建设与维修,极大拉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二、维修与养护的难点分析

2.1.山区铁路环境复杂

由于山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在铁轨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形地质,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和建设路线来保障山区铁路的正常运营。这就会对后期的山区铁路道岔带来复杂的维修与养护环境。由于一些地段的限制,无法使用专业的维修仪器进行辅助维修,只能通过纯手工来完成山区铁路道岔的维修工作。而有些时候人并不能完全达到辅助设备的作用,使得维修的复杂程度增加。

2.2.维修与养护工作量大

除了山区铁路环境复杂会带来道岔维修与养护的工作难度以外,现有维修方法与技术的不完善,同样对于山区铁路道岔的维修与养护带来极大的工作难度,进而大大增加的维修与养护的工作量。较大的维修与养护工作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山区铁路道岔的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很难实现对于山区铁路道岔的持续使用。这就需要加强维修与养护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对于山区铁路道岔的日常排查,进行及时的维修,进而防止情况继续恶化而带来更多的维修难度和工作量。

2.3.铁路设备质量难提高

目前,对于铁轨的要求,在建设施工的主要材料依然是以锰钢为主,而随着火车速度的提升,这些材质的铁路很难适应现在铁路运行的要求。然而,现有的技术设备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以变制备出强度和韧性标准更高的锰钢。在对山区小半径曲线铁路进行维修与养护时,要对撑垫板进行全方位的检修,这样才能尽可能提高铁路设备的质量,进而保障其良好的使用状态。由于撑扣件的扭矩力必须达到90~110N・m,配件养护应该符合维修的要求,所以小半径曲线铁路对于铁路设施的要求更严格。

三、维修与养护体制改革的方向

3.1.机器人维修与养护

为了有效的将人力解放出来,减少山区复杂环境对于开展山区铁路道岔维修与养护工作的影响,采用机器人维修与养护是未来必须要改革的方向之一。我国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转型之路,会对机械制造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除此之外,机器人代替人力进行山区铁路道岔的维修与养护工作,还可以在保障铁路质量和维修效率的前提下,大大降低维修与养护成本的投入。机器人进行山区铁路道岔的维修与养护,符合人工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3.2.提高铁路材料标准

前文已经提及,在山区铁路道岔维修与养护工作的难点分析中,现有锰钢材质标准的不足,也是带来维修与养护任务工作量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需要结合现有火车对于材质的要求,一方面合理制定并完善材质标准,通过标准的建立,在市面上购买符合要求的特种钢材。另一方面,要大力研发新的材料制备技术,通过对现有制备工艺的改进来提高特种钢的综合材料性能。无论采取何种手段,要保障材料材质的要求的同时,还要改进现有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更新。

3.3.新技术的应用

山区铁路道岔维修与养护的另外一个改革方向就是,与新技术的结合应用。互联网与商务的结合,不但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还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对于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样,对于山区铁路道岔维修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也必然会有新的技术的诞生与应用,进而有效改善维修与养护铁路的现状,使得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更好。

四、结论

对于山区铁路的维修与养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可以保障火车在铁轨上行驶的安全性,还可以延长铁路道岔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与养护成本的投入。然而,由于山区铁路维修环境复杂,任务量大,需要进行维修体制的改革,进而提高铁路设备的质量。

参考文献:

维护与保养论文范文4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探讨;研究

前言:消防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配套设施,它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涌现出了许多新型消防技术和设备,并被应用于各种消防活动中。现阶段,我国消防设施朝着智能化以及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管理规范也日益完善,但却在消防设施以及技术不断提升的今天,依然会发生各种消防安全事故,这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损失,还对社会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

一、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必要性

建筑消防设施作为现代建筑的基础组成部分,它既能够确保建筑物自身的消防安全,还能保障人员安全,主要包含灭火和安全疏散这两种系统,它直接决定着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和建设水平,缺少消防设施的建筑物是不完整的[1]。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在高层建筑、办公楼以及商场等体积庞大、所占空间较大、结构繁琐,且建筑材料易燃的建筑物中,如若出现火灾,火势将会迅速蔓延,烟气弥漫,久久不能排除、人员疏散困难,这将会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在消防设施中的研究,但在具体的运转以及消防设施装设中仍然遗留许多隐患,例如,消防设施装设位置不合理、施工质量不达标、维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如若出现火灾,无法立即启动自动报警以及喷水系统,也不能从消防安全通道疏散人员,其后果无法预估。

二、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现状

(一)安装工程不合理

建筑消防设施的安装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涵盖水、电、暖等不同专业领域,且绝大部分均为隐蔽工程,待完成工程施工后,其维护保养工作以来工程验收材料,例如,维护保养方法使用、系统使用指导等。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待消防设施投入使用后,因管理不到位,无法系统搜集、整理工程材料,尤其是一些改动幅度较大的单位,反复多次变更建筑消防设施,与工程初始材料存在一定的出入,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维修管理难度[2]。

(二)技术水平不高

健全的建筑消防设施通常包含多种系统,且功能繁琐,例如,智能联动控制系统所涉及的设备基本上均包含电气线路,不仅具有弱电工程,还包含弱电系统,消防设备摊铺复杂、故障位置以及种类较多,这要求使用单位应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然而,大部分使用单位因忽略建筑消防设施,在相关方面的投入研究较少,技术水平并不高,且存在技术人员无证操作的现象,部分单位甚至指派门卫、保安等人员同时监管消防控制室,导致消防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应急处理能力不足。

(三)维保机制不完整

因建筑消防设施使用单位维护保养能力不足,大部分均委托专业维保机构负责维护保养工作,然而,因大部分维保人员刚刚入职不久,尚未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并未全面掌握不同种类消防设施的工作原理,导致维保人员专业技能参差不齐。现阶段,建筑部门只针对施工能力划分了具体的标准,尚未对维护保养资质实施清晰划分,维护机制不完整,导致维护保养单位跨越能力范围工作[3]。

三、维护保养的改进策略

(一)构建合理的维保手册

建筑消防设施种类繁多、性能复杂,这要求维护保养工作应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较强的专业性。在大多数使用单位中普遍存在维保设施模糊、维保内容概化,有些甚至不清楚现自身配备那些消防设施。因此,在完成建筑消防设施的安装工作后,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应编制一套完整、全面的维保手册,依据工程竣工材料以及实际情况,详细编写消防设施,以供日后维护保养工作参考。维保手册主要包含竣工图纸、施工情况、变更记录、建筑消防设施类型、使用步骤、维护保养要求、维护保养计划等内容,也可以说,维保手册中不仅要明确具体的需要进行维保的消防设施,还应详细规定具体的维保手段和周期,进而确保维护保养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对维保人员的管理

1.实施职业资格鉴定

对于各个单位的维保人员,应从自动消防设施角度来管理维保人员,严格遵循《消防法》,持证上岗。对于值班、检查、监测、维修以及保养等各个岗位,均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只有获得相关资格证书后,才可上岗操作,规范建筑消防设施的各项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

结合单位自身情况,针对消防设施维保以及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尤其是在培训管理人员时,应合理融入建筑消防设施使用步骤等内容,增强全体人员的维护保养意识,最终增强维护保养能力。如若条件允许,还应为维保人员提供参加消防行业特有工种教育培训活动的机会[4]。

(三)有效结合自身基础维保和专业维保

1.构建合理的维保机制

颁布与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相关的管理条例以及行业规范,针对第三方机构,构建合理的维保机制,构建可行的市场化运转机制,使用单位自身不仅要进行常规性基础维护保养,还应委托专业化、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维保。在选用第三方维保机构时,应从技术水平、维保资质、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另外,在进行专业维保时,一定要将其从消防检测中剥离开来,禁止第三方维保机构检测建筑消防设施;

2.使用单位的基础维保

严格参照维护管理规范,紧密结合具体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巡查建筑消防设施,在巡查过程中,主要从外形、运转情况等方面进行直观检查,例如,在检查消火栓灭火系统时,既要检查内、外消火栓外形,还应检查喷头、报警阀组等设施的外形。

3.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撑

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单位应与专业机构签订合法的维保合同书,细化维保内容和时间。而专业机构应依据合同定期、认真检测建筑消防设施,并针对维保情况,合理编写书面报告。

(四)构建维保质量信誉体系

全面掌控专业机构的实际维护保养质量,及时上报行政主管部门,并以此为依据来评判施工单位的升级,加强和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交流,借助主流媒体,及时公开维保企业的工作业绩,旨在通过舆论手段以及市场指导,来促进维保企业的稳步发展,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结语: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直接决定着投入使用效果,它直接关乎着人身安全、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应着重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全面消除质量隐患,切实保障建筑消防设施的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利军.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2):571-571.

[2]孙冬.浅论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安装维护与验收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8):3274-3274.

维护与保养论文范文5

【关键词】市政道路;维护养护;技术分析

一、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的必要性

市政道路对城市的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市政道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以后路面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如果道路局部湿软就会造成道路出现车辙以及深陷的现象。而且市政道路还会经常出现一些裂缝损坏,其中包括不规则裂缝以及网状裂缝等。除此以外,市政道路还经常发生推移损坏,推移是由于道路的垂直力水平力及振动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而推移损坏即为路面表层的材料出现隆起或者推挤,这样就造成市政道路出现波浪形状。此外,我国市政道路还经常会出现泛油以及坑槽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大大影响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为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于人身安全都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市政道路的维修与养护,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地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市政道路的安全性,从而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通畅,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居民的正常出行提供安全保障,进而促进和谐城市的建设,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市政道路现状

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方面的产业都迅速崛起,而交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道路问题。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的道路的修建速度在逐渐增长,道路所占的面积也在逐渐增长。虽然道路数量在不断的增长,但是由于随着车辆的极度普及,道路损坏的速度也在增加。近年来市政道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也存在着好多问题,特别是与交通量的关系上。

(1)由于经济的发展,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意味着路面需要承受的更多的耐力,所以对路面质量要求非常高。

(2)道路的通畅程度也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天气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可能看不到存在的隐患,但是一到天气不好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在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路面是非常重要的,在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以及遭受到人为损坏后使得路面的质量严重下滑,因此对路面的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认识到路面的重要性之后,不能仅局限于认识的层次上,要采取实际行动,切实的维护路面,延长它的使用寿命,这样也能减少由于路面问题而导致交通问题等。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越来越普及,因此对路面距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十分严重,所以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去解决,最好能提前进行分析和估测。

三、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养护技术分析

3.1市政道路维修与保养指导政策

在市政道路维修与保养中应该遵守预防性理论指导维修与养护工作。首先应该根据市政道路维修和保养需要,应用合适的技术进行维修与保养,其次在筛选技术的过程中应该以确定道路维修目的为中心,满足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全而性的需求。再次道路维修保养工作主次关系仍旧需要以预防性养护理论为指导,为技术的选择奠定基础,提高市政道路维修和保养水平,推动城市交通和经济更好的发展。例如不同的市政道路其交通压力情况不同,因此使用的维修和养护技术也应该存在一定的区别,交通压力较小、交通流量较低的路段在维修和养护技术的选择上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维修与养护的费用问题。维修和养护工期较短的市政道路维修工程选用维修保养技术时考虑的是维修费用和环境污染问题。交通压力较人且工期较长路段的维修应该考虑选用相应的技术保障该路段的交通通行能力。山此可见采用预防性的维修保养理论选择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技术可以解决不同工程的不同问题,提高维修养护工程的针对性。

3.2实现个性化的维修与保养

在市政道路的维修与保养中,道路具体的情况决定着具体维修养护技术的应用。如对没有人吨位车辆通行的路段可以实现快速修补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道路维修和保养。对有人吨位车辆通行的路段,其维修方式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路而的维修上,还应为对道路的路基情况进行相应的调研和专业检测,根据路段交通通行负载压力的需要进行路基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道路使用年限,实现道路维修与养护的目的。针对道路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维修技术和方式实现市政道路维修的个性化,满足道路维修的不同需求,是我国城市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的重要方向。

3.3常见市政道路病害的维修与养护技术

在以预防性维修养护理论应用中,市政道路维修养护部门或企业应加强对维修养护技术的学习。通过基础性维修养护技术的强化、通过新兴维修养护技术的关注使市政道路维修养护企业能够在技术选择与应用中更加熟练的进行选择与应用。同时,也能够通过技术的熟悉提高维修养护企业的理论水平与技术管理水平。以常见市政道路病害的维修养护技术的学习、运用、经验总结为基础,促进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工作中各种技术的有效运用、促进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针对市政道路破损情况其维修养护技术主要集中在路面裂缝、起鼓与波浪、路基损毁等几个方面。路面裂缝问题又分为细小裂缝和较大裂缝。细小裂缝多采用沥青灌浆技术对其进行维修。通过压缩空气对裂缝进行清洁,然后以沥青进行灌缝。通过这样的维修方式避免地表水下渗对路基的影响。而较大裂缝的维修则使用切割机将裂缝边缘进行清理,在使用压缩空气进行清洁。在此基础上以沥青混合物进行灌缝、碾压,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扩大。而起鼓、波浪情况多采用路面清理后的重新铺筑。路基损毁则需要将路面进行开挖、采取路基重新填筑后路面铺筑的方式进行维修。另外,一些新兴的修补技术与材料也正在我国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中进行试验与推广,经过时间的检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实际运用中,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企业需要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维修技术,以此满足现代公路行车需求。在进行修补施工时,应注重修补后路面平整度的控制。避免修补边缘高低情况造成的跳车现象,以此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

3.4发挥监测技术对道路维修与养护工作的效用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代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工作可以借助监测设备提高工作质量。利用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可以快速监测道路损坏情况,为选择相应的维修养护技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提供维修养护工作效率。同时借助相关设备可以了解道路维修质量,如车载平整度检测仪可以对维修后的路而起伏、平整度进行检测,从而确保道路维修质量。使用高空高清摄像技术能够全而的查看道路路而裂缝情况,从而帮助维修养护单位制定科学的维修方案和确定维修材料用量。

四、结语

针对现代市政道路维修养护需求,市政道路维修养护部门应加快新技术的了解与应用。针对市政道路维修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等需求进行维修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同时以高科技技术提高公路巡检效率,促进市政道路维修养护综合成本的降低,促进我国市政道路维修养护技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丽红.预防性市政道路养护理论的应用分析[J].路桥科技,2011.

维护与保养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改革;五步法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是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为了更好地落实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要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课程模式,对职教课程改革提出了清晰明确的思路。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情况下的具体的课程开发模式。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标准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就是我们的标准。工作任务是实时的、在线的,在开发课程时应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学生围绕工作任务转,其目的是完成任务,教师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与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课程改革的起因

《汽车使用与维护》是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课,是解决汽车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年度检测等问题的重要的基础知识课程,涉及汽车构造、汽车保养法规、汽车运行材料和维修工具与检测设备等相关知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该门课程采用的是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即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科院校的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简化”,同时适当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理论与实践割裂是学科系统化课程的一大问题,由于该门课程是从理科知识领域到工科知识领域的阶段跨越,所以实践性较强。工作过程复杂、工具种类多样、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工作实际应用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为了解决高职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在研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特别是在研究“学习领域”课程所提出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与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这一课程模式是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将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加以整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加以整合,使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与在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融合,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鉴于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的策略

设计课程目标《汽车使用与维护》主要包括汽车维修资料查阅、维修工具使用、底盘与发动机检查等单元操作,通过对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调研,确定了该门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关键职业能力及应达到的知识目标和素质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决定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一个是课程内容的序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并且应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汽车维护保养过程包括基本功能检查、底盘维护、轮胎与制动器检修、发动机维护等多个单元操作,涉及的车型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其工作过程基本一致。

以上述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汽车维护保养过程中的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进行整合,课程的重点在于动态行动体系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以汽车保养维护中的发动机检查与维护为例,首先设置学习情境——检查项目:轿车发动机检查与维护;其次根据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设计工作任务:发动机冷态(未启动)时的检查与维护、怠速时的检查与维护、热态时的检查与维护。每个工作任务都是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如在发动机冷态时的检查任务中,结合了发动机机械构成、蓄电池、火花塞、专用工具使用等陈述性知识;在发动机怠速检查阶段,结合了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尾气净化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等陈述性知识;在发动机热机检查阶段,结合了轿车自动空调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等陈述性知识。

课程改革策略的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五步法。

资讯阶段教师布置具有一定实际企业背景的工作项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查找、收集各种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分析与选择,找出初步的项目完成的路径,并编写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在此阶段,教师起咨询和答疑的作用。

计划与决策阶段各项目小组将本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和互评。教师记录学生情况,同时参与讨论,适时提出方案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和教师的点评意见,修改、完善本组的设计方案,形成最终的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各小组根据确定的项目实施方案在真实车辆上安全规范地完成操作,并进行工艺路线的调整,以求达到最高效率。教师现场指导、答疑,并记录学生的操作情况。

检查阶段各小组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纠错,并重新实施操作直至合格。教师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查找错误,并记录学生情况。

评估阶段学生上交项目学习工作单(即项目报告),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审阅项目报告,同时结合项目实施阶段的实际操作情况,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

课程改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