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范例6篇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范文1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分析

1引言

农业发展是国内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改革发展至今,农业发展也逐渐走向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基于水资源紧缺的大环境下,引入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水利工程的构建和完善,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人类发展的齿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但是,不管人类社会进展如何发达,经济速度如何提升,这种变化都是依托着水资源而生的。水作为我们生存生活乃至发展中每天依赖的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无论是工业上还是生活上,对水的需求量每年翻倍的上涨。在这种上涨而紧缺的形势之下,水资源和污染和浪费却呈现出愈演愈烈之态。尤其是由工业生产造成的水污染,给现有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这种失衡和紧缺之下,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维持生态平衡,对现有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迫在眉睫。主要应该分几步骤着手,利用科技手段对现存未被污染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例如建立节水工程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呼吁全社会甚至是全人类对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我国以井灌作为农业最普遍的灌溉方法。正是由于井灌技术的普遍使用,地下水被无节制的使用,资源可使用率越来越低,这让我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面临了巨大的隐患。而灌区是抵御自然灾害最有力的主力军,是我国农业的依赖对象,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同时还有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中现存问题

3.1匮乏全面的节水灌溉管理

最近几年,节水灌溉技术于农村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发展应用,一直备受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事业单位加强力度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应对问题,为此田地水利工程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反观,水利工程竣工后,有关部门疏忽对后续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导致出现设备故障或工程错误时,不能得到解决,降低节水灌溉的效果,导致节水灌溉工程发挥的成效大大的被削弱。

3.2节水灌溉工作缺乏合理性规划

节水灌溉工程如何提升其灌溉效率,其中可以选用多种灌溉手段实现。但是如何合理选择适当的灌溉手段,针对土地环境、农田种植类型合理安排节水灌溉工作则是工程开展前的核心环节。目前,一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时,对当地的具体情况不了解,没有实地勘察,仅仅根据勘察资料或者设计经验来进行工程的设计,设计出来的规划实用性较差,针对性不强,使节水灌溉的效果受到影响。

3.3农村种植结构不合理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传统的农村土地种植模式根深蒂固。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导致节水灌溉工程的效益事半功倍,尤其是节水效果不显著等。为此,在开展节水灌溉工程时,首先要解决农村田地的种植结构不合理问题,升级调整农村种植结构,才能顺利开展下步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4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意识亟待加强

对农田灌溉区域进行节水,不仅要以强大的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具备相关节水的意识。不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为基础的节水灌溉工程,想要开展,举步维艰。我国城市居民普遍具备节水意识,但是恰恰是用水最多,最需要具备节水意识的农民缺乏这样的意识,因此农民对农作物的种植缺乏应有的规律性,而且,种类不同的农作物,节水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大部分民却没有意识到针对农作物需要具体分析,只是一味简单粗暴的降低了对农作物的灌溉频率。这种观念引导的行为使得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进程缓慢,也无形中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农民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意识亟待加强。

4健全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有效办法

4.1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改进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于现代化农业水利工程,拉动的农田生产高质量的农作物、产量的提升等,同时做到水资源的节约。原始的农业生产普遍选用水资源调配的灌溉办法,但是伴随着现代化社会、技术的更新,农业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农田灌溉,符合当下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促进现代化农业优质优量的生产,提升节水灌溉的效率。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卫星定位系统等已经应用到节水灌溉中,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及时掌握农作物对水和营养的需求,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根据农作物各个时期需要的营养和水量,进行适当的施肥或者灌溉,使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提高。

4.2针对农业发展实情对工程进行完善

节水灌溉技术最早也被古代水利工程修筑人员所提出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度利用该技术减少水资源耗费同时增加农田灌溉面积和灌溉效率。最初的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环节是整个工程最至关重要的阶段。合理的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昭示着最终完工后节水灌溉的成果。为此,在设计规划阶段要求有关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部门首先实地考察当地农田周遭环境,在掌握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等实情下再作安排。确保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是有据可依、具备强针对性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节水灌溉施工过程中,则遵守科学的管理理念,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的前提下开展施工作业。在分配和管理水资源时,应确保农业灌溉工程的节水性和高效性,根据农业灌溉的需求和相应的指标来确定每个灌区的水量。

4.3重视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升级节水灌溉工程效率,首先选用科学办法对其工程进行管理监督。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初期,有关部门到实地勘察是非常常见的。然而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各部门往往对于工程的管理工作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完善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机制,增设专业人员对工程进度、问题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对此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强化有关员工的工作职责,及时发现工程问题、应对问题,发挥强之有效的管理作用。

4.4政府需要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并未完全大范围推广普及,其中主要因素是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还未成熟。因此,节水灌溉技术需要发展,政府必须提供支援。既有人力的需求,更有财力的需求。人力上,是指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上,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技术人员提供支持,测算出更适合水资源的节约灌溉的区域,还要对实施节水灌溉人员进行技术的指导和提升。物力上,是指我国广大农村需要足够数量的井灌或者是喷灌地点,这些地点的设备配置,需要的就是政府给予足够充足的支持。财力上,一项技术的发展成熟,必然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需要的资金不是个人或者企业能够承担的。这样一项造福于民的工程,必然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技术完善足够的推广和实行,也必然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因此,政府需要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上。

5加强农业节水灌溉的科学管理和研究

5.1进行农业节水灌溉的科学研究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选择开放式参与方式,发挥专家意见,最后得到综合科学的方案;二是总结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效能以及现存问题,汲取经验教训,对其进行目的性改善;三是同步监测农地生产,获取有关数据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工程管理服务。

5.2进行农业节水灌溉的科学研究分两个层级

一是宏观战略研究,主要是对于灌区的布设工作,使其符合当地流域以及水域调配的实情。二是微观技术研究,主要是对实际的灌区工程的技术性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5.3农田水利作为基础设施有效防汛抗旱

基于农业生产角度分析,农田水利除了节约用水、提升农田生产效率外,还应该从预防旱涝灾害的角度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布设,所以开展农田排灌水利工程,将灌区内的中低产田调整为旱涝均收成的高产农田。这些年,农村田地实行的水价改革以及小型农田水利构建、中大型灌区骨干工程配套建设、农业用水协会的组成等等,都有了不俗的成效,促进国家粮食的安全,有效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等。

5.4构建健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机制

节水灌溉工程作为利民利国的重要现代化农业工程,带来的影响覆盖于农业、地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节水灌溉工程的落实,对灌区内居民生活有着质的变化,带动灌区内经济、农业向良性循环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的主管建设部门,应该着重负责工程质量的管理,监督灌区内工程的实施和竣工后的管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格遵守有关的质量标准和规程。

6结语

农业发展作为我国第一大基础产业。新农业发展关系着民生、新农村建设等。基于水资源紧缺的大环境下,推动农田水利灌溉应用的升级调整,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效利用水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政府机构应该着力于水利灌溉工程的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的工作,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成效,为人民国家所服务。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范文2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093-01

农田水力是农业生产以及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合理的分析,推动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的运用。

一、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的重要作用

(一)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

水利设施的建设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积极应用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完善水利设施,能够有效提高农业产量,从而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实现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距。

(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受到天气的影响较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农业生产中的排涝灌溉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有效减少旱涝灾害,保证农产品的正常生长[1]。另外水利设施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收成。

(三)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具有围湖造田的情况,使生态环境受到影响。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的政策。通过水利设施建设能够游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疏忽细节,保护意识较低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对农田水利的投资较少。在当前的运用中人们对水利设施的保护意识较低,只是长期的对水利工程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维护,是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较短[2]。另外对于损坏的水利设施缺乏及时的维修,使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水利设施的布局上,国家对大型水利设施的关注与投入较多,往往忽视了小型水利设施,在资金与人力分配上存在不均,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投入不足,使得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受到外界影响较大,农业产量较低,生活水平不高。拉大了收入差距。

(二)农田水利的投入不足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改变,国家和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度较高,而忽略了农田水利的建设,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存在严重不足,尤其在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上。另外税费制度的改革降低了对水利工程的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阻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政府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由于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对政府所注重的短期利益表现较少,因此在投入上存在不足。农业发展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对金融机构的投资吸引较小,而仅靠农民自身的投入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太过微小。因此投入资金及劳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三)工程老化问题严重,建设标准较低

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时间较早,在长期的使用中缺乏有效的维护存在较多老化问题。水利设施的功能不够完善,在防涝与灌溉上的作用降低,影响了农业生产。另外新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较低,水利设施的质量不高,有效降低了水利设施的作用,农业产量得不到提高。对农业造成影响的同时降低了农民的积极性。

三、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拓宽投资渠道,建设农村水利服务队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行,政府的财力投资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因此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利用政府与农民的共同努力,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通过政府建立激励机制,扩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参与者,积极发挥企业、社会团体的强大作用,拓宽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渠道[3]。另外政府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提高农民投资的安全性,进而愿意进行水利工程的投资。

(二)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农业收入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涝抗旱作用,有利于进行农田灌溉,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因此要结合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效运用水利设施,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农田水利工程技术能够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有效减缓水土流失,对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的应用,促进水利工程的灌溉、泄洪以及蓄水等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技术

农田水力工程建设在节水中具有较大的作用,因此要将农田水力建设与节水工程相结合,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农田灌溉上推行滴灌和喷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4]。同时滴灌与喷灌技术的投入成本较低,对水压的要求也不高,因此适合大规模的运用,尤其是果园和成片的农田区域。另

(四)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对农田科学的研究

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对水利设施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并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知识促进水利设施的应用于发展。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要注重度农田科学的研究,推动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以高质量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使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得到发展。

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农田水利工程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中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所缩小贫富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农田水利的投资,积极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本文阐述了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艳.浅谈如何推广农田水利工程技术[J].民营科技,2014,(2):89.

[2]孙夏青.浅析农田水利技术制度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9):182-186.

农田水利范文3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提高

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中是重大问题,关系到整个农业生产的安全稳定,只有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及时安全可靠,才能真正实现粮食的高产稳产。然而,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异常严峻,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不断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这对于降低灌溉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重要意义分析

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是保障农业生产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要求。农田水利灌溉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农业生产灌溉提供基本用水。如果农田水利灌溉质量不高,农业生产用水供给不合理,灌溉用水得不到保障或者是水量控制不当,都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作物产量的大幅下降。所以,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是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内容。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是推动节约型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水资源短缺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出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必须面对的水资源客观实际问题。应该针对实际情况,进一步改变以往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活动模式。尤其是应该不断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改进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实现节水型农业生产。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是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更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以及促进各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农田水利灌溉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相对落后。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相比于农业发达国家,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落后,难以有效满足农业生产活动中对于农田灌溉的需求。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资金的缺乏,特别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资金投入较高的工程,但是不少地方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质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另一方面,目前的农田水利灌溉收费制度还不够科学合理,很多地方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难以回收。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不到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尽管一直在发展完善,但在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方面仍旧存在不少的制约问题。主要表现在3方面:第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模和质量不高,农田水利灌溉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第二,灌溉效率和节水效率不高。不少地方的农田水利灌溉主要采取土质沟渠引水方式,然而土质沟渠容易出现渗漏、破损和淤积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修理,很多沟渠已经难以继续使用;第三,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灌溉工作缺少计划性,农田水利灌溉的时间安排、灌溉水量等统筹不够科学。各种新型农田水利灌溉技术运用不足。沟渠灌溉是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应用较为普遍的方式,但是沟渠灌溉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渗透问题严重,导致水资源浪费问题非常严重。由于各种新型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成本较高,因此滴灌技术、喷灌技术等节水灌溉技术运用普及仍然较少,非常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措施

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首当其冲是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运行机制。首先,根据各地的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实际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系,尤其是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开展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服务的制度,从而实现管理责任层次分明,进一步解决以往农田水利灌溉多头管理的问题,对于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效率打下基础。其次,应该针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的重点,特别是节水灌溉等工作,完善制度设计,定期组织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培训,提高节水灌溉责任意识;并探索推行阶梯水价制度,按照灌溉用水量不同来制定不同价格,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规划水平。对于农田水利灌溉的组织实施,应该统筹考虑各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农业生产需求、灌溉排水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来制定农田水利灌溉规划,对农田水利灌溉工作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进行明确。为了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工作规划的科学合理,对于农田水利灌溉规划应该全面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群众等多方面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组织实施的科学化和人性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方面,应该立足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率,积极推广应用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渠道防渗输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尤其是对于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严重缺水、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等,更应该优先发展节水灌溉。同时,还应该注重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维护,更新改造渠首工程、渠系建筑物、输水渠道、输水管道及量测水设施,及时的修复水毁工程,对现有河渠进行清淤、渠道衬砌和整修配套,保证灌溉期间正常引水。此外,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上,应该把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质量作为重点,确保符合国家有关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标准。强化农田水利灌溉的统筹管理。对于农田水利灌溉的统筹管理方面,首先应该注重加强流域内河、库、井、泉水的统配联调,对灌溉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维修养护,确保能够适时适量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其次,应该注重鼓励用水户及早、及时引水,错过用水高峰,并积极开展浇灌引水活动,加快农田灌溉的进度,以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第三,为了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率,应该注重压缩轮灌周期,适当增加灌溉次数,严格执行农田轮灌制度,确保各类农作物灌溉需水要求得到及时保证。此外,还应该注重对灌溉用水进行定时、定量、定额管理,督促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率。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科技化水平。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上,提高灌溉管理质量,应该积极推广各类高新技术,特别是积极推动信息化、自动化与灌区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完善渠道水闸自动控制、信息采集传输等系统,对农田水利灌溉实现实时监控、准确调节、精确计量,建立高效实用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系,进而不断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质量。

4结论

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水平,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整个农业生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必须在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同时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促进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提升,确保农业生产稳定有序。

作者:申宇 单位: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郭秋玲,孟令成,田惠凤,等.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现状与展望.农业展望,2012,(9)

[2]陈雪莲.关于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农业与技术,2015,(06)

农田水利范文4

    1体制改革使农田水利建设责任不明筹划困难

    在改革开放之前,财政实行统收统支,中央决定支出多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如80年,用于农田水利的资金占到了全国财政的1.87%。分灶后,地方政府占有国家财政的大头,中央政府难以自给,将用于小型水利的事业费下包给了地方,分税制之后,中央开始占有分配大头,但却没有收回对农田水利的资金发放,农田水利建设费用仍有地方政府支出,但在此时,地方政府自身财政都入不敷出,没有足够的资金分配给农田水利,农田水利的责任究竟在哪家也就无法落实。为弥补这一状况,中央在2005年下达了一号文件,开设了小型农田水利的专项补助金,金额逐年增加,但比起过去农田水利在中央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仍然偏少,对于农田水利的当前现状的帮助也是杯水车薪。

    2社会发展使农村群众积极性降低

    改革以前,农村的劳动力基本都是农民,靠种田耕地为生,这个阶段,关系到农业生产水平的农田水利得到了农民的极大重视,很多群众甚至自发大兴水利,扩建工程。但改革开放之后,家庭承包制开始实行,农民有了自主经营权,并且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人已经不再局限于务农糊口,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涌进,他们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但相对应的,农村农业人口也在大幅减少,到了2008年,农村依然还是农业户口的比例已经降到了55%,这其实还包括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

    不仅如此,农业给人们带来的收入也在不断减少。我国人多地少,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建,用于耕种的土地也越来越少,每个农民可以承包的土地规模也有限。在两工制度犹存阶段,国家还可以组织农民兴建水利,但如今,制度改变,社会环境变化,再要求农民们像改革开放前,自己承担建设农田水利的劳力和财力是非常不现实也不合理的。尤其近几年国家对农村税费进行改革,农业税、村提留等税费被取消,为了维持学校、政府的运转,中央已经承担了改革所需的大部分成本,但因此带来的对农田水利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并且,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农田水利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低标准建设,就地取材了,普通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帮助影响越来越小。修建合格的水利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也必须由专业队伍来建设,采用机械更加先进,材料更加现代。据了解,当前工程建设时,仅依靠人力完成的部分已不超过10%。即使农民想要积极参与,也存在技术和观念不足的问题。

    以上问题,都使得农民对于修建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但是,农田水利对农村群众的影响降低,不代表国家不用再依赖农田水利。面对这样的状况,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改善水利工程的建设。

    1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

    首先从体制入手,要尽快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责任所在,明确工程竣工后其产权所属。建议对于大中型农田水利由国家和地方共同管理,加大中央在农田水利这一块的投入,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进行;而田间小型工程由农村集体管理。对农村小农户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水利建设的入股,将所有用水农户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体制。除此之外,还要完善村民对农田水利建设及利用的监督机制,通过对现有体制的不断更改完善,保证农田水利设施能合理建设,有效使用。其次要继续在这一方面的法律完善,水利设施建成后,全村都要共同维护,拒绝任何形式对水利设施造成破坏。提高村民们对工程的保护意识,使他们能认识到农业设施的重要性,保证农业生产稳定正常进行。

    2提高农民建设水利的积极性

农田水利范文5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建设;农业

1引言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农业也从传统的手工模式逐步专项现代化农业模式,那么就农田水利建设而言,也是随着现代化技术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是投资农业水利的力度加大,积极推进小型水库的加固,全面改进抗旱水源工程的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搞好农村水利工作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意义

我国人口的逐年增加增加了粮食生产的压力,而粮食压力就是农业生产的压力。我国的水资源十分有限,而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水资源之所以珍贵,因为水是生命之源,而且不可替代。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充分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水资源受到了工业污染,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珍贵。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证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另外,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建和,确保农业生产的稳步提升才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也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而这些都是保证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上涨的根本,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可以至关重要。

3我国农田水利发展的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成绩是明显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的关键因素。

3.1抗自然灾害能力薄弱

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在抵抗自然灾害方面的能力较弱,总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农田建设相比差距还较大,尤其是设施建设和技术方面。我国目前很多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建设标准较低,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工程,设施老化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排灌标准低下,综合利用率不够合理,灌区的塔防现象频现。有些水利工程已经报废等。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农田灌溉能力的减弱,影响了那你工业综合生产能力。全球气候的变化更是导致了旱灾洪灾的频发,这对于原有的农田防洪排涝工程更是雪上加霜。

3.2水资源污染严重

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却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这些污染水资源继而导致了土地的重金属及其他物质的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我国城市及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工厂产生的废弃物,在不经过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土壤,造成了土壤的严重污染。土壤中的有害金属物质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土壤的质量下降,进而污染和破坏了农作物、地下水及地表,最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损害人体的健康甚至生命。

3.3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是因为农村人口较多,近年来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建设,但依然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的需求。投资不足引发了很多后续问题,例如水利设施建设之后的维护及保养欠缺,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另外,投建补贴力度低,也影响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解决策略和建议

4.1增加政府投入力度

要想使得农田水利建设现代化,政府必须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增加农民农田水利建设补贴,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各级政府在投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要对这块内容进行重点投资,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向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倾斜,落实土地出让金使用政策,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支持。另外,农田水利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利用,以及建设后的维护和保养。

4.2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农田水利建设是有利于农民的工程建设,农民是这项工程建设的主体,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组织协调、技术服务和各项优惠政策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利的立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当前存在的农田水利无法可依的局面,保障农田水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5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灌溉排水和农村供水系统的建设。这些工程的投资和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节约灌溉水源,加固现有病险水库,进行大中型节水工程的改造。众所周知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全球变暖造成的降水不均,旱灾和洪灾的频发不仅造成了人民经济和财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将,加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田节水灌溉是现代化农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有效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将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粮食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凤荣,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l3(5):156-157.

[2]杨永志.浅谈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J].才智,2014(23):272.

农田水利范文6

关键词农田水利;特点;战略地位;建设措施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而且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则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其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1农田水利的特点

1.1 地位和作用重要,需要高度重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精辟地表述出农田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由于有了完善的灌排设施,良种、化肥、耕作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才有用武之地。但是,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在一些地方易受忽视。对农田水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2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

按受益农户多少区分,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2大类:一类是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是几十户、成百上千个农户共用、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破产倒闭。灌溉所用水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是公共资源。所有生活在当地的农户都有公平用水的权利。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由私人垄断。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

2.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2.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3.1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2-3];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3.2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

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4]。

4结语

我国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5参考文献

[1] 张学.论小型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地位及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0(2):134.

[2] 王海星.互助县农田水利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65,267.

上一篇市场前景

下一篇水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