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论文范例6篇

三维目标论文

三维目标论文范文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发展。本文以“碳酸钠”复习为例谈谈教学中如何对三维目标实施立体设计。

一、形式多样化趣味性,实现情感价值标准

在引入本课题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兴趣实验、故事、魔术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我采用下面的形式: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物质,请大家根据提示,猜猜物质的名称。教师展示一种白色固体(以幻灯片形式渐次打开): 盐——溶于水显碱性——侯德榜。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快速进入化学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介绍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拓荒者——侯德榜的故事,点燃了学生为祖国发愤读书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学习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奠定了基础,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向迁移。

二、内容生活化实践性,达到知识技能标准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例如,炎热的夏天,如果有杯“晶晶亮,透心凉”的雪碧,那是多么高兴的事情。由生活案例设计如下学生实验:自制“雪碧”。

步骤:①用杯子盛半杯水,再加入同体积白醋;②迅速加入纸包中所有食用碳酸钠粉末。

在此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什么?反应原理是什么?与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有联系?现在制得的“雪碧”能不能饮用?它与购买的雪碧成分相同吗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学过程,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遵循逻辑化规律性,落实过程方法标准

一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学科知识,而在于传授学习方法,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尽量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揭示学科的规律性,利用逻辑推理等手段,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定律等内容,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京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发现过去人们将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灼烧后的固体溶于水,加入纯碱后,即可制得NaOH。小京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CaO+H2O === Ca(OH)2;② Na2CO3+Ca(OH)2 === CaCO3+2NaOH;

③ CaCO3 CaO+CO2

则发生反应的顺序为 ______。

课堂上,小京进行了相关实验,他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小京高兴的说:“我制得了NaOH。”小欢学生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NaOH。” 他提出如下实验: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不断运动的,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由贝壳制取NaOH按照“贝壳——氢氧化钙(纯碱)——NaOH”的反应规律来完成的。抓住其内在规律性,不难找到反应顺序。在制取NaOH的过程中,用到了Na2CO3,而Na2CO3与NaOH的性质既具有对立性又具有统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其对立性是:Na2CO3是盐,NaOH是碱;其统一性是:Na2CO3和NaOH都具有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因此用酚酞不能区分Na2CO3和NaOH。

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可能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认识的偏差正是我们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小欢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引导学生用辨证观点展开讨论,找出此类问题的规律性方法,指出结论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正确的设计方案。

通过讨论,学生提出的改进方案如下:李洁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其理由是______ 。

李洁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请你和同学讨论后把李洁的实验方案完成。

在解答问题时,运用逻辑思维找出规律性,可使学生能力迅速提升。针对Na2CO3和NaOH都具有碱性,在检验时互相干扰,因此在验证NaOH前必须排除 Na2CO3的干扰,也就是要先除杂以排除干扰,学生在讨论除杂时,提出两种方案:

方法一:加入适量石灰水,过滤,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加碱)。

方法二:加入适量 CaCl2 溶液,过滤,再滴加酚酞试液(加盐)。

三维目标论文范文2

    迄今为止,对学习目标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两个,一是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二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一般认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更适合教育测量,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不仅可以用来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还可以用来指导方法、策略的选择等,因此,对课时水平上的教学设计有着更好的适切度。主要是因为加涅开展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的出发点原本就是通过对不同类型学习结果加以区分,从中找寻不同类型知识技能迥然有别的支持条件,从而为教学活动服务。加涅这方面的努力后来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誉,他被称为教学设计领域的奠基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2011年颁布的修订版采用了三维目标设计的整体架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意在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知识和能力主要对应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认知领域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包含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思维平直开发、阅读写作中的具体技巧学习等,对应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认知策略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对应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最后一类,即态度领域的学习。从整体上看,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主要依据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设计的,不同的是课标在强调学习结果的同样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他力图通过对学习经过的重点强调,体现语文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后现代课程论思想在教学设计领域的集中体现。总的来说,行为目标和过程目标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补充。教学中的过程目标,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

    作为有目的的教学行为,我们认为,语文的学习目标设计理当从整体入手,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1.三维目标统一的原则。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学习的三个向度,它们不仅各自具有独立的本体意义与价值,三者之间还互为手段、互为目标,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最终指向人的整体发展,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大量一线教学实践证明,三维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是很难分开的,尤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不能游离于知识与能力目标之外独立进行。只有将三维目标完美融合,整体加以推进,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目标整体性、阶段性、层次性统一的原则。设计教学目标必须关注整体,关注全局。应该看到,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语文教学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分属不同的层次,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因此,设计学习目标,必须以总目标、学段目标为准绳,以单元目标做最重要的参考。同时,学习目标的设计还要与学习者可接受教育的层次相匹配,展示出良好的学习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学习的需要。让优秀学习者能吃得好,让中等学习者能吃得饱,让学习困难者能吃得了。

    3.行为性目标、体验新目标统一的原则。在学习目标设计与编制中,不同理论有不同的价值追求。行为主义认为目标设计应当精准,可以观察、测量,他们主张以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作为学习结果变化的依据,后来的研究者提出abcd模式,即行为、条件、标准、教学对象四个基本要素。

    我们认为,语文学习内容是复杂的,学习结果类型极为多样,需要吸收行为主义设计方法的优点,借鉴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优秀的设计思想。行为性学习目标主要指向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语文学习内容,特别是语文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学习;体验性目标主要指向学生情感态度领域,针对的是一些无法精确量化的学习内容,如体会文章情感,揣摩人物内心活动、领会文章表达的意蕴等,这部分目标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表述方式加以叙述。

    4.表现性目标、生成性目标统一的原则。对学习活动而言,预设学习目标是必需的,但预设与生成并不矛盾。教学是动态变化的,预设只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完整的教学是在动态的课堂中走向活动终点的,因而目标的生成是必然的;课堂是开放延展的,现代教学讲究开放教育,包括开放学习内容、开放学习方法、开放学习活动、开放学习评价等,这些都决定了教学预设仅仅是预设,它不可能阻碍在开放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生成,包括学习目标的生成等。

    二、对三维目标陈述的思考

    相对于认知领域的精细研究,迄今为止人们对动作技能学习和情感态度学习的研究仍然相当薄弱。所以,要不要开展像认知领域那样的分析研究与教学设计,学术界存在争论。有的学者认为,三维目标属于内在反应,无法测量或评价,无法测量或评价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承认,三维目标确实具有一定的隐形性、不确定性、随机生成性,平时较难用十分准确的指标加以呈现,这并不能说它不从陈述或者无需陈述,相反,我们认为,清晰的目标陈述对于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体现三维目标统一的原则。采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融合的叙述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三维目标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全部内涵。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比较目前十分流行的将三维目标加以分设的陈述形式,我们更提倡将三维目标统合起来一并加以叙述,如此,设定的目标中便既有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要求,又渗透了相关的语文学法指导,三个方面相互借力,相互促进,体现出了促进学习整体素养发展的思想观念。

    2.贯彻行为性目标、体验性目标统一的原则。通过隐性学习目标结合显性学习行为共同呈现的陈述方式,实现隐性目标的具象化。遗忘一些十分笼统的表述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表述不清的,难以起到清晰的学习导向作用,必须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内在心理的变化和能够反映学生内在心理变化的外在行为方式列举有机地结合起来。

    3.贯彻表现性目标、生成性目标统一的原则。采用表现性目标联系生成性学习目标共同呈现的叙述方式,为学生精神领域留下充足的成长空间。对语文学科而言,表现性主要指明学生参与的各种语文学习活动或语文教学事件,而不指明学生将从中收获怎样的教育影响。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学中需要实时对目标加以动态调试,通过结合教学实际不断修正目标,提高目标设计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生成性目标并不拘泥于预设目标本身,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在于它的目标价值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在于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注和对学生个人收获体验的充分尊重。它的评价在于学生自我,在于教与学的过程本身。

    参考文献:

三维目标论文范文3

一、所做的工作

1、实施《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机整合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教学》的小专题研究。

2、以小专题为平台,进行集体备课、课堂研修,最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形成调查报告,最终确立区级课题三年内研究的子课题。

3、通过网络学习、讨论研修、理论培训,增强理论知识。

4、对课题研究进行明确分工。

二|、具体实施及取得的初步经验。

(一)学习教研计划和区级课题方案,使教师和领导能得以重视,并进行明确分工。

1、领导机构:

组长:曹x

副组长:苏x 马x

成员:冯x 朱x

负责:

(1)安排人员分工,联络指导教师。

(2)深入课堂听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协调各项研究工作。

2、研究机构:

组长:苏x 马x

副组长: 冯x 朱x

负责:

(1) 设计总体计划、研究方案。

(2)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研究数据,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指导、

参与研究教师: 王x 杨x 马x 陈x 李x 田x 马x 马x

负责:参与教学实践,写出活动方案,活动反思,个案分析,研究论文、阶段性总结

3、人员分工:

苏x:(教务主任) 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长期方案的把握以及理论指导、方案的审定、修改,文字资料的上传。

马x(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阶段性研究内容、结题报告的撰写、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开展、检查研究教师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情况。

冯x:视频资料上传、撰写教研简讯、关注教研动态。、

朱x:负责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学生篇)三维目标调查问卷及书写调查报告,收集与整理课题组阶段性小结

田x:负责课题研究(教师篇)三维目标调查问卷及书写调查报告,收集与整理课题组阶段性小结

马x、杨x、李x:负责三个年级专题教研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各年级专题的阶段性总结报告。

王x、马x、陈x:承担研究课及收集整理各年级成功落实三维目标的个案集。、课例。

马x:文字资料的打印和装订。

(二)调查问卷 找出原因

调查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落实的现状,以问卷、访谈、听课、研讨会等形式对老师进行三维目标落实的情况调查,通过问卷、访谈、听课、座谈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对现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对落实三维目标诸方面影响的成因。在教育教学中只有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大量三维目标离散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1、三个维度的目标顾此失彼:过多追求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早开展形式多样的非语文活动,忽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三个维度的目标南辕北辙:过程与方法目标和知识与能力目标不吻合;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相符;知识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一致。

3、三个维度的目标油水分离: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过程的展开、方法的学习分离;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分离;过程的展开、方法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分离。

这次阅读测试不仅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更是考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目标是否到位。我校高年级18个班学生参与测试。现把试卷内容摘录如下:

阅读材料一(教材上的): 美丽的小兴安岭(片断)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三维目标论文范文4

一、三维目标是立体统一的

1.三维目标是立体式的目标

要想理解三维目标,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三维”的含义。三维,是指在平面二维系中又加入了一个方向向量构成的空间系。所谓三维,按大众理论来讲,只是人为规定的互相交错(垂直是一个很有特性的理解)的三个方向,用这个三维坐标,看起来可以把整个世界任意一点的位置确定下来。三维是坐标轴的三个轴,即x轴、y轴、z轴,其中x表示左右空间,y表示上下空间,z表示前后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人的视觉立体感(如图1)。从三维的概念解释里我们不难理解,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表示一个目标的三个方向是立体式的目标,而不是指三个类型的目标或三个不同的目标。

2.三维目标是统一的

图2是一个三棱锥,A点代表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B点代表过程和方法,C点代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O点表示三维目标的最终目标――人的发展,过O点做面ABC的垂线OD。由此可以看出,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校课堂教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这样的最终教学目标必须依靠OA、OB、OC三维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使人能够以健全的人格不断地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最终得以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不是只听从老师安排、没有独立目标的学习机器。所以,三维目标的改革是必要的,统一指向了人的发展。[1]

二、三维目标是传统“双基”教学目标的深化和拓展

传统“双基”教学是一种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锻炼为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讲、学生记忆或者练习,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还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很强,而在创造性学习、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方面较为不足。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三维目标在强调“双基”的同时,不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和学习方法的获取,还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以此达到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构建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的目的。在三维目标中,非但没有否定传统“双基”目标,反而把知识和技能目标放在首位,突出了“双基”的重要作用。所以,三维目标并非否定“双基”教学目标,而是对“双基”的深化和拓展。

三、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要有所侧重

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在设计过程中要经过深思熟虑,认真研读教材、教参,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了解教材内容表达的意图,才能目标准确,有的放矢。但大纲对教材各章节的要求不一,如有的章节突出操作技能,有的章节突出基础理论。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突出三维目标中的某一方面的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而不应该每节课都生搬硬套,同时强调三个维度的目标。我观摩某位教师的公开课,科目为信息技术,内容为“图表的创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展示了各种类型的图表,分别介绍了各种类型图表的功能和创作方法,接下来给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最后教师讲解练习并总结了教学目标。整节课在异常安静的气氛中度过了,由于听课老师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尽力配合老师,但是学习兴致都不高,课堂上还发现部分学生偷偷打哈欠的现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分析这节课,三维教学目标层次清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置一个不少,为什么就没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主要在于教师没有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吃透大纲思想,导致在目标设置时出现三维目标均衡设置,无侧重点,课堂无亮点的现象。表面看来这节课所有的教学要素全部到位,但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二次消化”,根本就不可能完全掌握。因此,对于这节课而言,我认为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把目标的侧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培养上,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创建图表,并动手实践。一旦这个维度的目标实现了,学生对各类型图表的适用范围自然了解,在“会学”的过程中,又“学会”了知识和技能。所以,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言,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勇于创新,不拘泥于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生活实际,结合教材实际,将三维目标中的某一方面的目标作为课堂最重要的目标去实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四、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该如何实现的问题

三维目标中,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隐性目标来讲,比较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并不是人为刻意忽视,而是由于教师对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成了难题,教师普遍在设计这个目标时大为头疼,通常是草草收场。其实,关注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就是关注学科,就是“备”教材;而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关注人的发展,也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因为学科教学的重心是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在三维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充分挖掘所教学科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作为一名老师,你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同时,教师还要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规律和特点。因为它和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不是显性地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更不可能罗列出来,而是隐性地掺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当前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的做法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

三维目标是广大教育专家课堂教学的智慧结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突出三维目标,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三维目标,2008.8.

三维目标论文范文5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模式;三维模型

一、安全与安全管理理论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韦氏大词典把“安全”定义为,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存在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是指免除引起个人伤害、疾病或死亡的状态;或是免除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或者免除环境危害的状态。

对于安全管理的理论,其发展的过程经历了由早期“事故”论到“预防”论、“职能”论等多元化的现代安全管理思想。早期的“事故”论是海因里希(H.W.Heinrich)在1929年对工业发展初期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经验进行的较系统阐述,其等同于事故管理,安全管理主要是围绕着事故做文章,其效果有限;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专家学者开始从事故后管理开始向事故前的隐患管理转变,国内学者罗云把安全管理对象从事故系统拓展到安全系统,提出了“预防”论,但没有对安全管理实质进行解释。学者陈宝智提出“职能”论,把企业管理中管理的功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向安全管理进行了移植,强调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功能的一种,具有企业其它管理功能同等的属性,从管理角度为安全管理提供新思路,但没有反映出安全管理的要素与特征。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应在遵循管理的基本职能基础上,针对企业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采取科学控制的管理过程。因此,安全管理应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应遵循一般管理的基本职能,二是针对危险源进行管理。才有可能实施系统安全管理。

二、国内主要安全管理模式

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对于安全法规、标准的实施及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考核等制度的落实,其作用大都发挥到了极限。

1.基于经验的安全管理模式。这一类管理模式属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依靠个人的经验进行安全管理,员工缺乏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多采用这种模式。

2.“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把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人的误操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如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认为强化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是维系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马鞍山钢铁公司的“三不伤害”等。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但缺少对危险源的管理。

3.基于过程的安全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实行事故的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如1991年鞍钢的“0123”管理模式,即以零事故为目标;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以标准化作业、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为基础;以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为对策。这些管理模式解决安全管理中的执行问题,但对于重大安全决策问题缺乏系统的分析。

从以上可知,目前我国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克服这些缺陷,从系统科学角度看,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模式。

三、安全管理的三维模型建立

1969年,美国人霍尔提出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论述了如何运用系统工程的时间(阶段)、逻辑(步骤)及所需专业(知识)来解决系统工程问题,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的时间安排;逻辑维提出了如何研究某个问题的步骤,专业维是指解决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所需要的相应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建立安全管理的三维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涵盖了风险源的管理、管理工作的过程及所需的安全理论及相关知识。

1.系统安全管理模型的构成。

(1)专业维。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的理论,一方面要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除了需有安全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外,还需要对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信息学、系统论、控制论、数理统计学等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

(2)过程维。计划(决策)、组织、指挥、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安全管理应遵循这些职能,首先企业安全目标的制定是实施安全管理的前提,按照目标管理的方式,将具体任务层层分解,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评,不断修正目标。其次,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等组织工作是实施安全管理的基础;再次,激励和沟通机制是实现安全目标的重要保证,最后控制的手段如实行标准化管理是安全管理关键。

(3)逻辑维。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评价和控制危险三个阶段,安全管理应按照三个研究问题的步骤来实施。企业可应用多种的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等。危险评价对识别出来的风险源的危险及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既定指数、等级或概率值作出定量的表示。最后提出危险的控制措施如采用法律、经济和教育手段和工程技术措施加以实施,改善企业的安全状况。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4)安全管理三维结构的基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上三维结构需要建立在一个有效的平台之上才能发挥其作用,这个平台就是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从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增强人的安全意识,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2.模型机理分析。此三维模型将过程维和逻辑维相互渗透——安全管理的各个阶段可能存在危险,需要进行危险源管理;而在进行安全管理的危险的辨识、评价和控制过程中又需要注重管理的基本职能。在模型中加入专业维,说明知识的匮乏也可能成为安全管理失败的原因,同时安全文化是进行安全管理具备的基础,安全管理成功应在以安全文化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前提下,结全三个管理维度,才能成功进行安全管理。

此模型为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指明一条路径。首先通过时间维确定所处的阶段,再从逻辑维分析所存在的危险,最后通过知识维寻找解决安全问题的知识、技能。若已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直接解决实践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的提高,需要安全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因此也是遵循上述路径的。

四、系统安全管理模式的构成

以安全管理的三维结构为思路,系统安全管理模式应包括以下一些主要子系统:为实施安全计划而建立的安全计划决策(计划)子系统;为实现目标而建立起组织管理体系及其分工、权限等的安全组织制约子系统;为实现危险源的管理而采取的危险控制子系统;为使安全管理模式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具有的安全协调和激励机制子系统;为保证安全管理模式推行力度及实施效果的安全文化建设子系统。以上五大子系统又分别包含不同的内容。

1.安全决策(计划)子系统。安全决策与通常的决策过程一样,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确定目标,在保证生产安全的目标前提下,应对决策目标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如事故率、经济损失金额等可量化的指标。二是确定决策方案,依据科学决策理论,拟出几个备选方案利用各种方法进行选择。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技术在安全管理上重要应用。具体地,由领导根据上级要求和本组织具体情况,在充分听取广大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组织的安全工作总目标,然后层层展开、层层落实,下属部门以至每个成员根据安全总目标,分别制定部门及个人安全目标工作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全过程、多层次的安全目标管理体系。

2.安全组织制约子系统。为了实现安全目标管理,有必要建立起组织管理体系及其分工、权限制约子系统。制约子系统主要应该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和建立及落实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其中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机构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同时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的责任,落实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但可以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员工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而且把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考核、安全防护装置等安全日常管理工作落实下去,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

3.安全协调和激励子系统。指安全管理需重视人的因素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是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管理的协调和激励就是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1)激励子系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双因素理论指出:保健因素如果得不到保证,将降低工作效率、质量;激励因素则唤起人们的进取心,对人的行为起激励作用。安全管理同样离不开激励机制。通过激励不仅可以使员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而且可以使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加积极,保持工作的高效率。(2)协调子系统。安全管理工作要依靠各级领导和所有职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上下级和各部门之间必须协调一致,彼此取得平衡。协调原则有两个:一是平衡原则,协调各部门关系,管理工作不会在实施过程中失去平衡,造成管理效果下降;二是适应原则,使受到负激励的员工包括已存在心理失衡的人,不出现消极的思想而产生安全隐患,从而调动全员进入到安全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中去。

三维目标论文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83―01

新一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确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本次新课改的灵魂与核心,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有较大的困难。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需掌握三个具体策略。

一、创设情境整合策略

创设情境整合策略就是指教师针对政治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收集证据、分析证据、得出初步结论,再经过讨论交流,教师价值澄清,最后得出结论,使学生在探究、体验的活动过程中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下面以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为例。

1.创设情境,提出焦点问题。“让利销售”、“降价促销”、“吐血大甩卖”这类从厂家和商家口中喊出的字眼,其背后实质是一场无硝烟的价格战,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非常熟悉。假如你是企业的负责人,你应怎么看待与应对价格战?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教师需注意探究的问题要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环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水平,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2.围绕焦点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把各自的探究结果进行相互讨论、交流,形成初步结论,即价格变化会促进企业调节生产、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在这一环节中,关键要鼓励学生能进行独立思考、要有创新思维,在探讨中拓展思路,完善观点。教师要当好顾问与参谋,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

3.教师价值澄清,并达成目标。价格变化不仅有上述三方面作用,其实价格变化还会促使企业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白应该树立竞争意识、科技意识、效率意识、企业家意识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性结果进行总结性、指导性评价,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点评、加以补充,拓展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合作探究整合策略

合作探究整合策略是指在明确学习主题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教材、收集相关材料、撰写小论文、撰写演讲稿等;课中小组进行合作讨论、交流反馈,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评价而达成三维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发现与意义重建,要提倡自主、亲历、合作与分享等的学习方式,以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以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确定“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这一主题,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撰写讲稿,这些材料可通过查阅报纸、书籍、上网、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课中,把学生分四组讨论,让他们进行质疑、交流、反馈,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综合与完善讲稿,并推荐一位代表上台演讲;之后,教师依次分析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最后,教师做出评价,组织检测,并虚拟条件,让学生制定一份消费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达成三维目标。

三、引导分析整合策略

引导分析整合策略就是指教师通过设置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然后造成价值冲突进而达成三维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此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的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建立起有意义的、实质性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意义。而实现有意义的政治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的引导性材料,以帮助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过程中建立起新、旧政治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进而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下面以经济生活中“我国的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为例。

1.设置先行组织者。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三学过的知识,即生产力的含义与内容、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等。

2.呈现学习材料。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学习的目的,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共同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