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环专业范例6篇

建环专业

建环专业范文1

人们对改善居住与工作环境的要求,即健康、舒适越来越迫切和强烈。随之而消耗的能源日益增多,相伴而来的保护环境的压力(温室气体限排、ODS物质替代等)日益增强。急需提高认识,寻求对策。对习惯做法要重新加以审视。

经济全球化是大潮流,我国加入WTO已成定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观念、技术、管理、法则等诸方面都会有深刻变化。人才争夺将更为突出。

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将深深影响我们今后的活动。我们要关注、要应付。

二、关注能源结构变化的影响,推进节能

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的大局一时还难以改变,但清洁优质能源-天然气在城市中应用的数量会增长,推进以电力为终端能源消费的主体的努力会增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力度会加大。我们如何应付对这方面的变化,在技术与应用上早作准备。传统的集中供热模式在何种条件仍可继续发展,应该如何发展多元化的复合能源技术及工程应用。

电力经营体制会改革,发电输送和分配会分开,用户有优选权利。对于我们专业这种非均衡性负荷的日益增长,供电峰谷平衡难题将凸显。对电力经营体制改革,我们如何更好互动。

终端用户用热(冷)计量收费的实施,已成定局,只是时间早晚和实施方式的问题。这一改革会影响到方方面面。我们要从整体系统地加以思考,寻求各种对策,应对复杂的实际情况。

建筑节能是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我们专业担负着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促进高效节能的设备开发和工程应用,优化专业系统设计,实施和运行管理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及手段是近期的一项迫切任务。

三、关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站在巨人肩上求更好发展

因特网的影响日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利用它在信息掌握与共享上最易做到,不重复,不做虚功,推进智力接力赛,最能体现效益和效率。

利用因特网的特点:传播速度快、无时间与地域限制,开放、互动、双向沟通等,改变我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实施异地智力协作与集成,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异地联网调控、电子商务等等都值得关注。

四、技术发展途径的选择

以新技术改造传统设备;

以新技术改造传统系统;

开发新设备、新系统;

以新技术实现优化运行管理;

建环专业范文2

【关键词】环境监测;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创新

高校实验室是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完成实验教学的基地,更是孕育培养创新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摇篮。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认为:“大学所能做的最大服务,国家所仰赖大学的最重要的服务,社会所不能做,只有大学才能胜任的服务,即学术领域的领袖地位。”而高校实验室在大学担当整个文明社会学术领袖乃至将知识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吸收科学和教学的新成果,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校实验室最重要和基本的任务。[1]

1 建设开放性专业实验室的背景和必要性

在发达国家,评价一个大学学术水平地位和综合能力的高低,很大一部分是看这个大学的实验室的设备条件,管理制度,能否承担起高水平的研究项目。欧美的大学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室普遍对外采用申请、有预约的方式有序开放,强调学生要尽早进入实验室,老师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结合紧密,注重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并且注重跟社会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我国,长久以来,不论是基础课实验室,还是专业课实验室,走的都是以课程为主线,教师为主体,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只围绕本课程的知识进行设计的路子;实验内容主要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几乎没有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专业实验只注重了对某个知识点的验证,忽视了学生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做完实验以后,由于缺乏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加上教师对实验考核成绩基本上没有要求,由此造成学生对专业实验不感兴趣,黑板上怎样写,就跟着怎样做,抱着早做完实验早下课的心态。就算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数据产生错误,很多同学也不会去深究其中的原因,而是偷偷篡改数据再交给老师交差。这样不能达到大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大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基本形成,那种一谈专业实验室,就是以专业为单位,为某门课或为某几门课服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了。[2]改变传统的专业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使专业实验室增效益,实验教学上水平,建设开放性的专业实验室,培养动手能力强,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创新型人才,势在必行。

2 传统环境监测专业实验室的特点

我院的环境监测实验室涵盖了分析化学、环境监测两门主干专业课程,两个专业的实验教学。在旧版的实验教学大纲中,设置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较多,占实验总数的90%以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较少,且实验方法单一。一般是学生按照黑板上写好的步骤,将数据测一遍,填入指定的表格,实验就算完成了。实验成绩只按5%~10%计入课程总成绩中。学生多为应付、消极的对待实验教学。

实验室分布较分散,实验老师少,管理起来存在诸多不便。药品和实验仪器、玻璃器皿等搬运困难。仪器台套数少,重复次数多,不仅教师辛苦,学生有时候也得不到动手锻炼的机会。

3 环境监测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内容

3.1 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硬件的建设

近两年来,为了响应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号召,环境监测实验室投入大量资金,在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硬件的建设上取得可喜的成绩。实验室安装了新的通风系统,进行了水电改造,增加了本科实验教学所需仪器的台套数,并购入了大型检测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波消解仪,进口仪器设备总额达到百万元。建立了大型精密仪器室,实验设备条件可以满足开放性实验室。

3.2 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

建设开放性的专业实验室,首先要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这其中包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动手解决问题,教师起辅助作用;实验类型由单一的必修改为必修、选修,增加实验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验;实验性质由验证性为主转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为主,使“三性”实验占总实验课时的90%以上;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百分比提高至15%。

“三性”实验比例的提高,意味着本科实验教学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知识点散乱孤立,学生做配角,跟着教师和板书的具体步骤,亦步亦趋,做完了也不知道到底做了些什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学生实验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并且动手得到数据。比如环境监测实验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水中氨氮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按照旧的实验大纲,属于验证性实验。教师只要配制好在测定范围之内的水样,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步骤,逐步测定,得到结果就行了。往往做完实验之后,学生并不明了做实验的目的,记忆不清晰。在新的实验教学中,监测实验合并为几大板块,主要是地表水体监测(湘江水衡阳段水体的监测)、大气监测(校园的大气)、噪音监测、室内空气检测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对监测对象的采样布点、采样时间段、监测的技术指标进行设计,写出成熟方案,交给教师审阅之后,再逐步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前述的两个实验作为监测对象的两个技术指标,实验结果关系到所监测水体的质量,因此为学生所感兴趣和关注,实验效果显著。

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还应当体现高校为社会服务这一功能之上。本科实验教学与社会关注的热点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目前室内装修空气污染是一大热点,尤其为环保人士所关注。实验室开设了选修实验:室内空气检测综合实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民宅、公寓、办公场所进行布点采样测定,根据检测结果,编写空气质量评价报告书,深受学生欢迎。有同学表示,毕业之后,打算从事相关工作,能够先在实验室进行“预演”实在是太有用了。

3.3 实验室教学环境的开放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之后,实验室的教学环境也要随之进行调整,从时间、空间和环境上实现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环境。目前,环境监测实验室基本上实现了全天候开放,寒暑假和节假日也照常开放,主要开放对象是大三以上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和教师。从10年至今共完成研究生毕业实验10余人次,本科毕业实验30多人次,实验室管理也随着经验的积累越来越趋向正规化、完善化、制度化,一系列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已经出台并且挂墙,同时对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进行了单独的分类,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等,成立管理小组,专人进行负责。为了保证实验室开放的安全性,还对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和保管进行了另行规定,暗室或保险柜储藏,领用人签字,未用完退回。为了使实验室规范化,做毕业论文的研究生、本科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先要提交申请,批准之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实行导师负责制。做本科专业实验的高年级本科生根据实验要求,同实验教师预约实验时间,进入实验室之前,先要接受安全教育并在实验室使用守则上签字方可开始实验。低年级本科生如有意向提前进入实验室,可以在实验室老师处登记,由实验室老师与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或做毕业实验的本科生联系,经同意后充当实验助手,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专业实验室对本院学生的课外活动开放,如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学生向实验室外借便携式仪器,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衡阳市农村的生态环境部分指标进行现场测定,并采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另一部分指标的测定。

由于实验室面对的对象不但有本科生,还有研究生,以及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的教师,进行的实验不但有本科生教学实验,还有本科毕业实验,研究生毕业实验,教师研究项目实验,因此,环境监测实验室划分出不同功能区,如公共实验区、常规化学分析实验区、大型精密仪器区等,同时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专业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加强了实验环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实验环境,也为科研提供了开发的场所。

4 开放性实验室取得的成就

环境监测开放性实验室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2012年实验室通过“湖南省示范教学中心”评估,成为我校省级示范中心之一。

5 结束语和建议

目前,环境监测专业实验室正处于开拓发展的阶段,虽然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如何更好的实施才能达到效果,仍需要探索。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室环境的保持和仪器设备的维护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本科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实验形式也进了一大步,但是仍未完全做到让学生提高自主实验意识,这其中主要是信息沟通不畅,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开放性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只听班干部传达老师的意见,仍是没把自己当成教学主体。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院正在建立起一套网络化管理交流平台,拟将实验室基本信息及管理办法、各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所开设实验、大型精密仪器概况以及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等信息上网,并拟建立起网络预约实验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实验内容信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实验教师预约进入实验室的时间,从而实现实验室的有序开放。

【参考文献】

建环专业范文3

【关键词】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规划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当代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依托于装饰行业与多家知名装饰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校企良性互动,促进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接轨,科学合理地规划课程体系,全面推进专业素质教育,初步构建了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制定了较为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教学、科研、就业逐步显现。

党十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预示着未来对行业发展的巨大及对本专业人才将会供不应求,本行业将会获得更大发展机会。

一、存在问题

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环境艺术是体现崭新生存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标志,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旺盛并显示出高度的生命力。但是,环境艺术作为一个行业和学科,尤其是要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在我国还没有公认的科学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更没有进行相应的系统的学科理论建设,没有建立起我国环境艺术企业的资质等级规范,没有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师执业资格制度。环境艺术处于“有行无思”、“有行无业”、尚未成熟状态。目前,一方面,对规划师、建筑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作用认识不够,一方面,由于普遍缺乏具有综合性知识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致使现在有些重要的环境艺术项目完成得不够好,比如城市雕塑没有很好地作为环境艺术的整体设计中的内容,成了打补丁的东西,这是令人遗憾的。有的城市改造,求快求政绩,照抄照搬外国的东西,往往把自己民族的、本土的、个性的东西丢失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城乡面貌变得愈来愈雷同相似,城市、乡镇仿佛失去了记忆。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探讨中国环境艺术从理念上到实践上的正确发展方向,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国建设环境艺术的优秀传统,合理汲取西方环境艺术实践的有益经验,创立起独立于世界环境艺术之林的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的理论和风格。

我国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专业建设虽有进步,但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还需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核心课程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2、专业服务面向、就业岗位(群)和培养目标虽然明确,但专业方向就业岗位对接不够充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还需进一步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3、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和规模需要改善。表现为专职教师 “双师”比例和职称比例还需提高;

4、教材建设有待于加强;

5、扩招形成的师生比、师资问题有待于改善。

二、专业建设总体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好,人才培养质量较高,产学合作效益明显、社会与环境艺术行业认可的专业,具体如下:

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行以老带新、传帮带形式培养青年教师,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负责培养1名青年教师,通过指导和交流将自己积累的授课经验、授课技巧、课堂管理方法等传递给青年教师,为其丰富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聘请企业优秀资深设计师担任本专业兼职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并从事专业课实践教学,优化教师结构,打造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组织和推荐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和教学会议开阔了教师视野,借鉴了兄弟院校经验,提升教学团队教学、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求教师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要求每位教师在暑假积极参去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和锻炼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自身素质提高培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组建一支有教学经验高素质的专任教师和企业资深专家做兼职教师的教学组,定期进行教研活动,使课程培养目标时刻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科学化,强化课程内容的界定和相关课程的调整力度,保证课程之间合理衔接,保证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使课程之间形成有机融合整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产教融合,开发课程,以核心课程为基点体现专业特色,教学组一起讨论该课程教学方向与改革,探索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由课程组企业兼职教师担任职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训部分的内容;大胆进行课程改革,为了迎合装饰行业的季节性,给学生有更平稳的学习过期,将产教融合课程提前到第四学期,第四学期产教融合课程在学校中由企业教师做主讲教师以集中实践课程形式进行;加大第五学期的企业综合实践课程管理力度,细化各方面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使课程运行更流畅、合理和安全;分层教学,只有分层教学,才能使学生整体学期气氛提高,使爱学习的学生更优秀,才能体现市场经济优胜略汰机制,才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探索理实一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完善考核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化,生动化、情境化,将综合实训课程内容放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形象化教学提高学生兴趣,缩短课堂与企业的距离,加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专业教学,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严格选用国家统编的高起点、高水平教材,或权威新版教材和反映职业教育特色的、质量高的教材。

三、实训实验室建设和社会服务

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训室建设,提倡教师工作室,校企共建 “厂中校”、“校中厂” 的工作室形式,并逐步扩大,形成现代化、职业化、开放式、生产性的实习实训环境;更进一步开发互惠互利的校外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建环专业范文4

环境类专业“323”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中要求:“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在当今技术飞速发展、就业竞争趋于白热化的情况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年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中要求:“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解决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技术性对环境学科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近年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愈来愈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现代环境学科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基础,不只是考虑由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更注重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原则。因此,现代环境学科的人才培养特点表现为研究思想的系统性、研究领域的广泛性、研究内容的前瞻性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据此,在人才培养上,应注意在培养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知识面更宽、综合素质更高,更能面对复杂综合的问题,提出具有创造性又可实现行的思想和技术方法。

为此,结合我校环境学科的特点,我们提出环境类专业的“323”式实践教学体系,即“三层次、两类型和三平台”。“三层次”是指将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分为基础专业技能、精功技能和创新技能三个层次;“两类型”是指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方式分为课堂实践训练和集中实践训练两种类型;“三平台”是指构建专业基础训练平台、专业精功训练平台和专业创新训练平台三级训练平台。

“323”式实践教学体系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建立起层次清晰、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培养时代所需的环境学科创新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搭建特色学科、科研资源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平台,其特点是继承与创新并重、基础与精功并重,在保持传统实践教学优势和作用的同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方式和技术设备运用到实践教学的创新中去,建立起基本技能训练、精功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成为层次渐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牢固掌握专业基础技能的同时,专业视野、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强化训练。

二、三层次立体化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

1.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层次的改进

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层次主要由基础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和微生物实验等课程组成,主要目标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在具体实验项目上,根据环境学科的发展,研究开发适合学生基本能力训练的教学实验项目,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能力提高的同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建立工程实践和学以致用的思维方式。

2.精功技能训练层次的推进

精功技能训练层次由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实践、环境监测实践、环境污染修复实践和计算机绘图等组成,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面对污染控制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力争采用最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努力达到提升学生精功能力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项目上,在与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同时,更注重实际应用意义。

3.创新技能训练层次的实施

以教学科研一线的高水平骨干教师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由学生组成的创新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由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项目衍生、适合本科生的子课题研究工作,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两类型专业技能训练内容的构成

在课堂实践训练的基础上加强集中实践训练。目前我校2011级培养方案已经将工科实习期延长为一年,加强集中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四、三级训练平台的搭建

1.完善专业基础训练平台

针对学生在基础课阶段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专业基础训练从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着手,对实验进行精选,突出代表性,在实验内容上进行拓宽,突出专业性。比如,在基础化学实验中就体现专业特点,结合环境监测及污染指标,使学生在进行基础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就学会一些基本的水、气及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如分析化学实验中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就可以用碘量法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氧、仪器分析实验中的分光光度法实验就可以测定水体中的六价铬、原子吸收光谱实验就可以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等。通过延伸和强化专业基础训练内容,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有效训练的同时,又能对当前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的专业实验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教学质量。

2.打造精功技能训练平台

依托本专业研发力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训练项目,打造综合性训练平台。比如开展“污水的好氧生化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处理炼油废水”、“锦州市环境质量监测”、“超累积植物的生态修复”等集成性项目,通过各种专项训练将专业知识点有机的贯穿在各个环节中,突出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构建专业创新训练平台

结合热点问题和企业需要,学生在了解项目背景后自由选择,依托学校开放实验室平台,自主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完成报告。通过创新技能训练学生缜密的科研思路、提高分析、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强化训练。

参考文献:

\[1\]祖波,蔡庆,祖建等.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12):5-7.

建环专业范文5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意义

环艺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并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专业。其专业英语课程则是专业知识与语言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上多采用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相交融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能用一门外语并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复合型人才。

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教材中含有教学目的、对象、内容、方法与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教材的设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和学习效果。环艺设计专业英语作为一门新生的课程,教材的编制及其内容、形式及应用对象的探讨与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材建设是完成教学的基础。

二、现行教材编制及选用状况

目前我国专业英语的教材编制仍处在起步阶段。教材缺乏统一性、权威性与需求的多样性、发展性。教材的编写所依据的理论、教材设计目标与大纲的一致性,语言教材中语料的地道真实性,课文编排、练习设计的合理可用性,教材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方面的实际效能,乃至教材的教养功能等方面都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环艺设计专业英语教材的编著和选用有如下特点:

1.缺乏完全适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核心教材。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往往受制于外国语教学内在规律的共性,教师往往会沿用一套一成不变的教材,固守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于专业已达到的水平。目前设计类专业英语教材主要有:建筑专业英语,艺术设计专业英语,广告设计专业英语,工业设计专业英语,室内设计专业英语等。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英语而对于新兴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英语,缺乏既能达到专业的共性要求,也能发挥应用的个性特色的权威教材。因此,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与编制时,往往采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或景观设计专业英语教材,或采用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由于没有比较权威的核心教材,教师教学困难较大,加之知识更新的加快更使得教材内容陈旧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

2.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有其特殊性,一般多为任课教师自由指定使用课本或选用资料。由于目前环艺设计专业英语没有较为权威教材,同一院(系)同一专业的不同班级因任课教师不同,其使用的教材也会各异。教学上随意性较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英语的系统教学。

据调查目前教材使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科技英语式教材,编者多为英语专业教育人员,其专业背景决定了该类教材侧重于语言教学。内容以阅读和语法规则以及科技英语翻译技巧方面的知识为主。此类教材遵循语言教学方法的同时,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点的介绍,并且在整本书中文章的选择和编排架构等方面也存在缺乏专业系统性和覆盖面等问题。

英文版专业课教材或专著。通常这类教材专业性强,难以覆盖环境艺术设计所包含的各个领域。由于原版教材,在语言上的难度大大超出学生已有英语水平,并缺少常规英文教材所配套的中英文注解、词汇解释及习题等。严重影响了专业英语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度大大降低。

3.教材内容应用性弱,形式单一。这些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往往限定于工程技术或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其编排结构形式通常以理论性与赏析性文章为主,通过单一的阅读及语法、词汇练习和英汉互译等传统方式来进行英语的学习,而缺少对于专业词汇与句型在设计工作中的实践应用训练,从而体现不出语言教学的实践性与交际性。

据悉,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仍为印刷方式的书本教材,因而教材形式比较单一,且缺乏配套多媒体教材,给专业英语多媒体教学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数码时代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的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一的纸制课本已不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

三、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构想

1.教材在满足共性需求的同时更要体现个性特点。英语学习作为语言教学与认知活动,有其内在规律的共性,但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条件来看,存在横向与纵向的差异。所以,环艺设计专业英语教学通常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学科体系的共性要求:系统的外语知识,扎实的语言技能;学科应用的个性特点:设计学科范围内专业各异的具体要求;学科具有实效发展性:设计作品、理念与技术更新快。环艺设计专业英语教材的受用对象主要为环艺设计专业学生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等。因其专业特殊性,应避免使用艺术设计专业英语通用教材。环艺设计专业英语教材编制时其内容力求涵盖本专业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如小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以及经济与管理等。同时,专业知识难度应适中,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宜选用最新的文章,从而保证设计思潮与技术的前沿性。以便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及时了解国外最新专业设计理念与技术革新动向。这种理论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教材,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而且有助于设计理念的更新。

2.注重整体架构合理性,注重专业应用性与技术性。在注重教材全面性的同时,各个设计领域文章所占比例力求合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多以室内外环境设计为教学核心,因而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文章应占教材内容的绝大部分。同时,理论性赏析性文章与技术性应用性文章的比例也应合理分配。在技术性文章中,可安排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材料及构件词汇,各种图纸等。通过对设计操作的接触,能拉近学生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为在今后工作中运用英语作为工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五种英语能力的协调培养。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的要求,专业英语作为应用提高阶段的教学,要求领会式掌握1000-1500个本专业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常用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能顺利阅读有关专业的原版教科书、参考书及其他参考资料。能听懂与本专业有关、内容比较熟悉的英语讲课、会话、谈话、报道和讲座。能用英语进行有关专业内容的一般性会话,经过准备,能就与本专业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作简短的报告。能在阅读有关专业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写提纲,写论文摘要和论文简介等,借助词典将有关专业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将内容熟悉的有关专业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概括来说,即在专业方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都应协调发展,因而在教材中根据环艺设计专业学生英语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安排配套的课后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4.编排形式上注重图形与文字并行。教材的版面在编排形式上应该注重图文并茂。事实证明,用图形等表达思维是可行的,图形表达法具有直观性、易懂性、趣味性等特点。使人脑“图像连篇”,情感体验丰富,发挥激活大脑等作用。通过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使学生在学习中利用“图示”等方法记忆知识、分析习题、创新探索,使言语表达的思想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

在环艺设计的专业英语教材编制方面,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进行文化交融时,图示学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图示与文字结合,以图示意,避开了由于(音、义)语言、地域、民族等不同引起的沟通困难。此外设计类专业学生往往图形思维能力甚于语言文字,文章核心内容的图解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理解力。

5.配套教材的多媒体教学数据库。除了纸制教材以外,配套的多媒体教材使学习便捷、灵活,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并将一些抽象的、难以言表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多媒体教学数据主要包括课文文本、配套录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各种教案模板、教学试题库,包括各种类型的练习与试题。

多媒体教材充分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多媒体学习在视、听、写等几方面同时刺激学生大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知识记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小结

建环专业范文6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所占比例相当高。但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只有明确定位、狠抓质量、力争特色才能显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优势,在社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从而为高职高专学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高职高专学生谋求更多的就业机会。

1.“特色建设”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意义

(1)强化专业特色,在同领域内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自身特色,才能形成自身的优势,以特色求生存与发展。

(2)有利于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适应性,着重研究本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关系,明确培养方向和目标。认真调研企业专业岗位的分布和工作流程及内容,制定适合本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3)带动高职院校其它专业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是在学院整体专业全面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亮点”,能够促进其它专业的发展。

2.“特色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1)创建“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集团化办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立足本省实际情况,结合本省经济发展情况与人才需求情况,探求更适合本省的职业教育集团办学运行模式将更具实践意义,有更强的指导性和可实施性。可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解决如下问题:

①集团化是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

②联合培养、培训各级职业技术人才;

③整合资源、共享资源;

④建设产学研合作机制。

(2)创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平台

在实训平台上,以“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法,采用单元循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由真实项目或虚拟项目组织课程包,将原先的单元制课程运用项目进行重新整合,从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均由课程负责人组织,使课程在项目的框架内根据需要分阶段授课,提高教学效率,课程的系统性更加突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创造条件。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学生边学边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以校企合作工作室为平台,积极探索运用“产学研”的教学改革模式。

为了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在短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引入企业工作的流程和生产模式,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室,以企业运行模式进行教学,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和实践,在干中学,学中干。

(4)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多样化

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2+1”、“2.5+0.5”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情景教学”、“ 课赛结合”、“顶岗实习” 、“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

(5)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专业,其发展速度很快。教师实践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信息,专业教师要深入社会实践并将项目带到教学中,不仅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6)课赛结合,以赛促学

将大赛项目带入课堂,带领学生按大赛要求完成各环节任务,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作业质量,从而更好的促动教学。

(7)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实践库

充分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情况,并邀请有所成就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只有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一体化,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既能培养适用于现代社会又能适用于未来发展的实用型设计人才。

上一篇建筑创作

下一篇建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