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景园林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景园林专业论文

风景园林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综合设计;多学科交叉;课程群;教学整合

风景园林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建立在宽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之上,其目标是解决在复杂的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由于本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这一基本特征,作为风景园林师,就需要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此外,本学科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因此在培养体系中,必须把握“工程实践性”这一突出的特性,以“综合设计”为主线,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从多学科领域中获得知识的能力,而且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一、从风景园林专业的职业需求解读素质需求

笔者对国内多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与走访,发现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一句话,即“上手快、能力强、潜力大、易合作”。具体到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上来,我们需要注重对于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风景园林师,在当今的大环境中,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就业标准呢?仔细解读用人单位的需求,所谓“上手快,能力强、潜力大”,对于以“工程设计”为主要工作的风景园林师而言,所面临的设计工作内容大体包括:区域层面的景观规划类、城市层面的景观设计类以及社区层面的景观设计类。这要求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具备知识储备和基本专业素养(表1)。可以看出,设计是一个综合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多方面能力的考量,具体包括学生的艺术鉴赏及表达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三项基本素养,它们共同决定设计师的综合设计能力,即用人单位的主要考虑目标。

二、风景园林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风景园林是兼具艺术色彩的工科类学科,在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类中属建筑学类。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核心知识领域一般包括4个方面,即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知识、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技术、建筑与城乡规划知识。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师资力量制定自己的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中,一般会有针对于上文提到的专业素质培养课程。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一)课程体系各自独立

虽然近些年,随着风景园林教育的开展,很多院校都在结合自身特点,对本院各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与优化,教学体系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在不断拓展。但是,课程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整合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致使课程体系各自独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各专业课程往往由不同专业教师担任,课程之间相互独立,往往会出现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其结果会致使课程之间衔接的不畅;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差异,如果课程间缺少有效的衔接与沟通,就很难将教师教授的课程融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较为零散,并分布于各门单独的课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融合与贯通,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以设计表达课程为例。设计表达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然而,“设计”并不是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无“设计”的“表达”往往会因为缺乏灵魂,让课程显得苍白无力。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也无设计表达的相关内容,学生却需要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如果这两门课程无法衔接,就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如在设计的表现手法上,专业教师因为很多原因的限制,无法指导学生参与设计竞赛的全过程,此时更需要艺术设计教师的参与与配合。

(二)重复性教学使内容深度有限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选题重复、课堂内容重复,是教学过程中时常遇到的问题。当设计课程教师发现学生在表现力方面欠缺时,势必会进行表现技巧方面的重复性教学;而设计表达的教师,由于没有“设计案例”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往往也会在课程中设定一些小设计,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很难把握各门课的学习重点。作为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每学期会选一个主题进行训练,而其他相关课程,如植物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都为了能让学生实践而单独布置小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将一种类型的设计重复多次完成。由于这些课程的课时数有限,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重复,无法真正深入学习。从宏观的教学体系来看,虽然这些课程的总课时看似很多,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学生“如何学以致用”的问题。从近些年高校教学改革的总趋势看,缩短专业教学的课时、增加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必然趋势。

(三)理论及技能教学与设计教学脱轨

工程技术是风景园林艺术效果是否能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在校期间,学生需要了解更多与设计相关的技术知识。学院需要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来解决相关问题。其中,有些课程适合单独开设,有些课程与设计课程有很强的关联性,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植物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最好能以设计课为主线,辅助穿插其中,让学生掌握与设计相关的技术技能。

三、以设计为主线的风景园林课程体系建设

风景园林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建立在宽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之上,目标是解决在复杂的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由于本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因此作为风景园林师,更需要具备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及强大的工程实践性。在培养体系中,须把握“工程实践性”这一突出的特性,以“综合设计”为主线,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运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的教学组织架构也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力求反映出本专业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的能力。下面以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课程体系为例进行分析。

(一)主干清晰的培养构架

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案,力求以本专业的实践性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为出发点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分为应用能力支撑体系和理论技能构建体系两大支撑课程体系,下设四大系列课程,即设计美学系列课、综合设计系列课、技术系列课和理论系列课(图1)。风景园林本科教育坚持以综合设计系列课为主干核心。一方面,创造优美空间环境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根本目标,综合设计与设计美学的结合是解决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现代风景园林是综合多学科的以科学知识、工程技术为主导的学科。传统的诗情画意、现代的艺术畅想必须归属于系统综合的科学技术。风格流派的创新首先是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含量远大于艺术含量,这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而理论技能构建则是为了让学生走得更高、更远。

(二)构建多学科共融的综合设计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综合设计主线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一个以“横向联合,纵向渗透,多学科交叉”的、整合而开放的课程体系,以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设计课程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构建以设计课为引导、以整合相关课程群为特色的教学架构体系。在纵向方面,设计课安排在一至四年级,贯穿整个本科教育阶段的全过程,突出了设计作为主线课程的核心特征。通过设计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学习如何主动地拓展知识体系和领域,以整体的观念看待和了解整个专业教学中的诸多课程。在横向方面,通过“综合设计课程群”的模式,将设计美学系列课和技术系列课中,与设计最为密切的课程组织在一起。同时要求各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到设计课程教学中,通过设计课程来组织相关的课程教学,设定设计课题,从而保证教师能共同参与和解决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在实践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习、组织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目标。

(三)构建以综合设计课为主线的课程群

1.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群——风景

园林学科背景下的初步课程教学一直以来,艺术价值都是诸多园林景观价值中最重要的部分,美感是设计的灵魂。设计初步课程群主要针对一年级新生。这期间,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强化专业基础课对风景园林设计课的引入。本课程以“设计初步”主干课为核心,设计美学为支撑体系,从基础美学入手,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力,形成科学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将除了设计素描以外的、与设计审美与表现相关的钢笔画、造型基础、色彩基础、模型制作等课程与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整合到一起,由设计初步课的教师做系统安排。随后,相关专业的教师要在设计初步课程的整体思路下,将课程内容以讲座的形式穿插在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中的潜力,促进学生交叉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艺术专业和设计专业的教师,以初步课为平台,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一年级期间的作业。以引导学生入门,激发艺术想象力,强化观察认知力、发掘艺术情感与创作欲望为目标,争取在此阶段初步理解设计与美学的关系,设定美学目标。

2课程群——风景园

林学科背景下的建筑设计教学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它们之间必然存在共同的学科基础,比如空间感。通常我们将其视为建筑的基本特征。如果教学中借鉴建筑空间构建理论与方法,让学生对园林空间进行空间建构和行为模式分析,并结合风景园林自身的特点进行训练,组建园林空间教学体系,就能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园林空间本质。这是风景园林专业二年级的主要目标。在此过程中,传统设计表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表达课程,都是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初期需要解决的问题。风景园林设计1.2课程群以景观建筑设计为主线,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心手合一”,强调设计方法与表达技巧。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AutoCAD的软件为例。本软件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软件如何用;二是如何用软件来绘制专业的图纸。作为理论教学课程,课堂上多以知识讲授为主,没有更多时间进行实际操作,最终导致课程结束了,学生的制图能力还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在学与用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桥梁。通过“课程群”这一平台,可以在实际设计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软件的掌握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在设计课程中期,根据学生对于软件掌握情况,以讲座的形式解决软件和制图的相关问题,并在实践周期间由专业教师和计算机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设计。

3.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学生在艺术、生态、心理、地理、人文等多领域都应有所了解。多学科的知识储备是当代风景园林师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职业素养。如果说低年级组以艺术表达为主要教学目标,高年级组则从生态、技术、人文、地理等多领域进行引导。其中,与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最为紧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种植设计、规划设计,要将它们引入设计课程群。综合设计课程群分别以室内外庭院设计、花园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公园规划设计、风景旅游区规划、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等类型课题作为媒介,探索园林与行为尺度、园林与种植、园林与自然和生态系统、园林与历史文化、风景园林与游憩、风景园林与区域和城市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拓展知识体系,以整体的观点看待整个专业教学中的诸多课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风景园林教育中指出,风景园林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风景园林教育应培养学生在根植于人类传统和自然系统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环境设计,形成概念、协调关系和创作作品的能力。风景园林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部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风景园林师担负着改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风景园林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必然趋势。形成多元共存的、开放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多学科融合,协调与特色并重,积极融入实践,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只有不断完善教学组织架构和教学大纲,以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目标,强调创新,强调对实践能力培养,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学生。

作者:曾毓隽 陈波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转型发展;风景园林;模块化教学体系;专业能力;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83-02

一、前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常态,即经济增长的动力转为创新驱动。如何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无缝链接,关系到新常态驱动能力的强弱。这也对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格局、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十三五规划”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更加注重教育和人才资本质量的要求,研究整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如何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安排人才培养的结构,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打造务实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把关注点从高等教育规律本身转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即加快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大学内涵建设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努力实现立足地方经济文化,形成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

在转型发展工作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关键环节,做好应用型专业,尤其是与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直接影响高校服务能力。

许昌市是中国花木之都、腊梅之乡、国家园林城市,苗木花卉种植面积60余万亩,近年来形成了园林植物销售、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企业完整的产业链条,园林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正是具有明显产业背景的本科专业,做好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够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立地顶天”学科专业建设的要求。

二、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中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从事风景园林领域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园林植物应用、资源与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相关企业从事风景区、城乡园林绿地、国土与区域、城市景观、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遗产、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以及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三、基于二级学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务实高效的教学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生命线,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实现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体系,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好好思考。模块化教学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

模块化教学体系中“模块”取代传统教学体系的“课程”,成为基本教学构成单位,实际上是将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从传统的知识输入转为知识输出。根据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模块数量,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专业能力。

为实现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思路,基于风景园林二级学科,将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划分为一级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模块、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模块、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模块、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模块、园林与景观设计模块、园林植物应用模块、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模块和创新训练模块。每个一级模块由若干二级模块构成,而二级模块由若干具体知识点构成,通过模块中安排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通识教育模块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哲学与法学、科学与技术、语言与应用和信息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是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主要二级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Ⅰ、思想政治理论Ⅱ、思想政治理论Ⅲ、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Ⅱ、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素质教育Ⅰ、素质教育Ⅱ、公共选修课模块和体育俱乐部模块。

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模块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关于园林史、规划与设计基本原理、风景园林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理论知识,以及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和管理知识。主要二级模块有中国园林史模块、外国园林史模块、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模块、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模块、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模块和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块。中国园林史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国近现代园林史、中国名山风景区发展史。外国园林史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欧洲园林史、东亚园林史、伊斯兰园林史和外国近现代园林史。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风景园林规划原理、风景园林设计原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工程技术理论。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景观生态理论、群落生态理论、景观水文理论和景观地学理论。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环境行为学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混合遗产。

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模块中,二级模块主要有美学基础模块、空间构成模块、美术模块、表现技法模块和专业制图基础模块。美学基础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艺术概论、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空间构成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美术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素描、水彩画、水粉画和钢笔画。表现技法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传统表现技法和数字表现技法。专业制图基础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建筑及园林制图。

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模块中,二级模块主要有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模块、旅游与游憩规划模块、地景规划模块和生态修复模块。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区域绿地系统规划和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旅游与游憩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旅游区规划和休闲游憩规划。地景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区域景观规划、生态规划、乡土景观规划和3S技术应用。生态修复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工矿废弃地、垃圾填埋场、湿地和河流等修复。

园林与景观设计模块的主要二级模块有庭园模块、公园模块、开放空间模块、专用绿地模块、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模块和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模块。庭园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花园和庭院。公园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开放空间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广场、街道、滨水区和校园等。专用绿地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共设施绿地。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园林建筑、建筑小品、建造技术。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传统园林建筑测绘、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与营造。

园林植物应用模块中的二级模块主要有园林植物资源模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模块和花艺与盆景模块。园林植物资源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园林植物认知、栽培与养护。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植物多样性规划、植物景观规划、植物景观设计。花艺与盆景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花艺和盆景。

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模块中的二级模块主要有风景园林工程模块和风景园林管理模块。风景园林工程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土方、种植、给排水、水景、雨洪管理、园路、照明、假山、园林建筑工程等。风景园林管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风景园林政策与法规、风景区与园林管理。

创新训练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主要二级模块包括社会实践Ⅰ、社会实践Ⅱ、社会实践Ⅲ、设计竞赛Ⅰ、设计竞赛Ⅱ、设计竞赛Ⅲ、创新创业Ⅰ、创新创业Ⅱ。

参考文献:

[1]王新庆,张健,洪波,陈玉叶,金红晓.依托区域经济促进高校学科及专业发展[J].大学教育,2012,(12):53-55.

[2]韦巧燕,刘昭明.基于就业导向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9):12-14.

[3]袁瞀,许强,王晓峰,檀明,张向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学院学扳(自然科学版),2011,21(4):56-65.

风景园林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 课程教学 学习方法 学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所谓“风景”是在一定条件下,以山水景物或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观念中的风景”则是设计者头脑中的风景[1]。因此,设计是设计者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生活的憧憬“投射”到现实世界中的一种营造行为,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设计者如何将客观因素和基本素材进行融合,激发人,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联想以及心理等方面对于设计成果的感悟。

《风景园林设计》就是这样一门传授设计初学者运用生活素材进行景观设计以改造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课程,对于刚接触风景园林设计的初学者来说,它开启了设计者对于各类风景的理性认识,为之后创造另一番风景埋下伏笔,对其今后的设计生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设计之匙”。

一、《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概述

(一)课程内容

《风景园林设计》是园林、风景园林相关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城市规划、风景资源的评价、城市风景园林绿地系统、风景园林绿地、景园景点、城市景观环境、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工程等,是较为系统的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之一。

(二)课程特色

《风景园林设计》紧紧围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各方面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绿化等方面,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实例探讨、项目训练、外业考察等方式,有效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使得设计初学者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设计的美妙,激发其设计兴趣,学会紧密合作与学习并从中积累经验,对今后设计之路产生重要影响。

(三)课程目的

《风景园林设计》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对其他学科基础课和设计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系统理解,巩固专业知识,初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景园林等行业对风景园林专业知识与技能构成要求,拓宽视野,找出不足,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亲身参与设计,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行业的认识,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对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课程学习经验

(一)课堂学有所得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课堂学习内容相对于其他的一些设计课程而言似乎更丰富、有趣,具有启发意义。总结课程课堂学习所得如下:

1)课程涉及的设计知识在所有设计课程中相对较为基础及全面,使笔者全方面系统习了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知识:《风景园林设计》课堂学习涉及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风景园林设计布局、程序、各种类型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技巧;

2)除了《园林设计》教材使用外,老师常讲解其他权威、经典设计书籍和实例来扩展视野,激发笔者对于设计的兴趣;与此同时,老师常介绍较为新颖的国内外设计观点和理念,保证了与时俱进;

3)课堂学习注重理论与动手实践结合,让笔者在实际设计中感受理论知识的重要:课堂上老师经常进行手绘快题设计训练,这对于平面构图、色彩搭配、景观景点设计等方面的提升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大家讨论分享的方式进行优秀作品解析,可以学会如何分析作品的优劣,从而取得进步。

(二)自我提升

1.作业巩固

为了保证理论知识的吸收,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这些绘图设计作业中,常常可以收获很多:

1)在根据命题进行方案构思的时候,一方面学会找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硬性规定,再者则是通过几个方案的比较,找到最优解决途径和方案,学会比对和分析。此外,资料收集过程,也能通过观摩优秀设计师的作品,让自己有所收获和感悟;

2)在作业绘制过程对耐心、审美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可以通过作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成就个人风格;

3)此外,作业可以让理论知识融进设计,产生潜意识作用,这样在面对实际场地的时候,会养成合理尺度、遵照规范的好习惯,从而提升设计作品的质量。

2.关于课下知识扩展

为了满足课程需要,比如作业绘制、考试、设计素养的培养,笔者常在课下自我提升:

1)图书馆是设计初学者必须挖掘的宝藏,其内有大量园林设计相关实例、论文、图集、设计师手册等,对于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扩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2)针对自己喜欢的方面,如手绘、计算机作图等进行自我发展,一方面能增强设计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专长,对于今后的工作、学习很有意义。

(三)建议

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课堂学习及课下实践应用,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关于一些规范方面的知识,课堂学习确实相对较少,以至于很多时候感觉设计只是纸上谈兵,有些不切实际,课堂上可以考虑适当介绍一些较为常用的设计规范,让学生在课堂、课下作业中应用自如;

2)关于一些国内外优秀设计流派及其发展历史介绍过少,可以适当结合课堂进行一些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设计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诞生和个人风格的形成。

3)为学生多提供些实际设计参与平台。课程中的一些课堂内外作业可以考虑用老师实际参与的项目来进行,不要只是单纯的空白场地,应让学生学会如何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场地情况、文化背景来综合考虑,有利于与今后与社会的接轨。

相信有指导老师的渊博知识和悉心培养,以及学生的努力,《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结语

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学习及实践过程中相关心得和经验的总结,笔者对园林景观设计学习和实践有了进一步了解和体会。文中提出的相关感受和见解,不仅增加了笔者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喜爱,也为今后相关设计学习和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指导,收获颇多。同时,希望通过笔者的一些课程建议和心得,为《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优化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2010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风景园林设计》(西大教字〔2010〕43号)和广西大学2011年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风景园林设计》(西大教字〔2012〕1号)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1]王昀.从风景到风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唐世斌: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徐 婧(1989―),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林学院园林200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唐世斌(1963―),男,重庆梁平人,研究生,广西大学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建筑工程与规划设计

郭 松(1979―),男,重庆双桥人,硕士,广西大学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应用

风景园林专业论文范文4

任何专业的发展都依托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社会对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从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精髓,大胆借鉴西方景观规划设计的先进之处,合理定位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目标。据调查,目前社会对桂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主要在三大方面:一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是景观工程与管理;三是旅游景观规划。因此,该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围绕这三个方向设置课程,根据该校的特点、以及所在地区对风景园林人才不同层次的需要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桂林理工大学的风景园林是旅游学院新设置的专业,依托旅游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利用地处著名的风景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的平台,突出区域性景观规划设计特点,创建立足于区域经济特色的校、政、企、研一体化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模式,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风景名胜、城乡绿化、城乡规划、环境和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景观设计等各类风景园林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2对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不仅让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设置桂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向来制定。根据该校风景园林毕业生将从事的三大类工作,如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工程与管理、旅游景观规划等,制定风景园林学科主要的知识体系,由公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构成。专业基础课群主要设置三个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园林技术模块和设计基础模块。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点建设专业方向,合理设置风景园林的专业课程结构:①园林规划设计,主要从事各种户外景观和绿色空间的设计,其专业课主要设置是园林初步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原理+种植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②景观工程与管理,主要从事景观工程建设和管理,其专业课主要设置是园林植物学+观景工程与技术+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园林经济管理;③旅游景观规划,主要为旅游风景区提供科学而合理的规划,其专业课主要设置是旅游景观规划原理+景观游憩学+旅游策划学+旅游景观规划。

3对学科特点与学校学科优势的思考

我国地域辽阔,受经济条件、地理差别、文化特点、民风民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各高校发展历史和所依托的学科不同,风景园林专业建设也不尽相同。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办出各自的特色,为地方培养不同要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桂林理工大学的旅游管理系是我国成立较早的旅游高等院系,具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厚实的研究基础。新成立风景园林专业,依托旅游学院的学科优势,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利用桂林丰富的景观资源,突出地域性园林规划设计特点;应用当地多样性的植物和建筑材料,恢复和营造园林生态景观;融入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拓展思路,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环境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4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理论结合实践,使学生更感性、更直接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为基准,把实践教学作为贯通有关专业知识、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对实践教育做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教学形式多样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教学成果。①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优点,特别适合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增加大量直观的图片、实例、影像等资料,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讲的理论知识。②加强案例典型教学。在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尤其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将优秀的园林规划设计项目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设计流程、理念和内容,并在实验设计中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③增强实地实景教学。在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现场教学。例如园林工程施工的教学,应该把学生带到施工现场,学习园路的铺设、驳岸的修建、植物的配置等等,让学生亲身体景观工程施工的过程。在各种实习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测与调查,强化空间感及空间分析能力,注重领会项目中解决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设计思想。④采取互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独立和完整地表达设计构想,并用精练的文字表达设计理念,将设计方案用流利的语言进行表述。经过与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讲评,形成互动式的教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设计素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民族院校 风景园林 发展路径 特色

1.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

中国风景园林高等教育始于1951年,以清华大学与北京农业大学联合创办的造园专业的建立为标志。在50-70年代,由于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办学基础等因素的制约,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经历了更名、合并、撤销、恢复等波折,但仍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80-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项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风景园林学科进入了恢复发展阶段;21世纪以后,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人们的环境和生态意识不断增强,风景园林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近200所,在校学生规模达到4万余人[1]。开设院校的性质由原来的农林、建筑类向艺术、民族等类型拓展,如西南民族大学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民族地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于2010年经教育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设立风景园林(原景观建筑设计)专业。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风景园林学”(专业代码:082803)成为国家一级学科,授工学和艺术学学位,与此同时也对风景园林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许多院校为了更好的适应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而进行着多样的探索。

2.民族院校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必要性

2.1学科发展的需要

吴良镛院士早在1996年就提出了建筑、风景园林、规划三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构想,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和2001年出版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如今,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3个学科均被列为一级学科,三者互相依赖.融合、促进,增强了学科的整体凝聚力,在学科交叉的领域表现更为出活跃的生命力。西南民族大学自2002年开设城乡规划(原城市规划)专业,2009年开设建筑学专业以来经过10年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建设,无论从教学管理、师资配备以及各项硬件设施的配置等各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已能完全满足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需要。因此,风景园林专业的开设是我校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对现有建筑类学科进行扩大和深化,使专业设置更为全面合理的措施之一。

2.2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截止2009年底中国城镇人口6.22亿,城镇化率46.6%,而中国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率仅为23%左右,发展严重滞后,城镇的聚集力弱[2]。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城镇化步伐。但是,紧张的用地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频发的地质灾害是大部分民族地区面对的共同问题,城镇、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日益突出,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制约了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风景园林学正是综合全面的研究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城镇环境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中坚持人性化和生态化的规划设计方向,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推进城镇化。因此,西南民族大学风景园林计专业开设不仅是民族地区尤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人才战略工程需要,也是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3专业人才市场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呼声也越发强烈。“生态田园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宜居城市”、“森林城市”等城市建设目标此起彼伏;城市景观设计、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等工程项目如火如荼,风景园林设计市场空前繁荣。反观我国的风景园林工程质量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和专业知识结构的欠缺所导致。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国内风景园林事业第一线的从业人员约560万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20万人,仅占3.5%[3]。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迅速增加,招生规模得到扩大,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专业人员的市场缺口,民族地区风景园林高级专业人才更是匮乏。

3.民族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思路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也是第一个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民族院校。由于风景园林专业办学时间短,在借鉴其他院校、学科的发展经验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民族院校自身的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思路。

3.1明确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

风景园林是一门涉及建筑规划、人文艺术、环境生态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型学科。目前,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主要分布在建筑规划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建筑类院校具有较强的工科特色,擅长形态空间塑造及工程技术处理;农林类院校具有观赏植物类和生态类学科的优势,擅长植物的综合应用;艺术类院校具有深厚的美学基础和艺术创新,擅长景观环境形象塑造。不同的学科基础体现了该专业的多样性,各类院校也形成自己的定位和不同的办学特色[4][5]。西南民族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则是依托已开设多年的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以建筑学科教育为基础,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为主干线,风景园林理论和主要相关领域知识为重点,以形成较为稳定、有特色的学科体系。

风景园林专业论文范文6

1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体系中的LAAB

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估采用的是一种自我认证的评估方式,即认证是一个非政府性的,自愿的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体系。从机构性质上讲,LAAB是一个“专业的认证”,它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民间机构,有点类似于我国的风景园林学会。LAAB是风景园林的认证组织,是专业及专业认证机构(ASPA)协会的一员,它的设立必须得到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的认可并且必须遵守CHEA制定的标准。CHEA将LAAB认证为风景园林第一专业课程的官方认证主体,并通过审查LAAB认证标准和过程来确保政策和程序都能满足正确的标准。所以本质上,LAAB就是美国高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估机构,对高校是否具备设置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资格具有绝对的决定权力。LAAB由风景园林从业者、学者、风景园林平行组织的代表和公众代表组成。风景园林平行的组织有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风景园林登记委员会(CLARB)和风景园林教育家委员会(CELA)。由此可见,LAAB在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风景园林学会的设置可以参考美国的现行模式,让其在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评估)标准的构成

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的标准是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一共由7个大的认证标准组成,内部涵盖如下几个部分:1)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任务和目标;2)专业自治、管理和经营;3)专业课程结构;4)学生管理和课堂教育;5)师资配置;6)课堂的外部拓展计划;7)教学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这些部分构成了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的标准体系,下面对上述认证标准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其中的关键内容将作单独分析。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体系的首要认证标准就是学校设置风景园林学科专业需要有明确的专业任务和目标,以使全体教师、学生和学院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和基础目标①。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教育目的必须要被清楚地说明,并通过能够达成的教育目的来描述专业的基础目标是如何实现的。这点类似于我国高等院校中,农林院校、建筑类院校、艺术类综合性院校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办学基础,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首先会在专业任务和目标上有所差异。

美国风景园林认证标准体系中的第2个认证标准就是对专业的自治、管理和经营,它要求学校能够对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提供充足的财政和院系支持,并赋予相应的管理机构完成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在项目的经营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必须在教学机构的内部作为一个单独的、可确认的院系;另外,本专业的教育管理者要有教师委派权和相关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管理经验。学院要能够提供有效资源来实现专业的任务、目标和目的,并支持独立系别的发展和提升。评估标准包括:1)学生和教员的工作室比例标准是否不大于15∶1;2)资金是否充足,能够支持教员和其他指导性人员进行持续性专业发展,包括支持科研发展和参加学术会议的经费、电脑和相关软件,其他类型设备以及技术支持;3)能给学生提供支持的资金是否充足,如奖学金、开展研究工作的经费等;4)能够达成专业任务和目标的人员支持是否充足。

在这个评估标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认证参数就是教师的数量,LAAB规定教职员工应当是一个有效的规模,以便完成专业的目标和目的,教导课程。达到和维持认证状态的最低要求如下。1)课程和学位的描述应包含术语“风景园林”。2)本科的第一专业课程至少包含4年的学习时间。3)研究生的第一专业课程应当包含3年的学习时间。4)全日制等值(FTE)指导性的教师满足如下要求②:a.仅仅提供一个第一专业课程③的学术小组至少有3个全日制等值的有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学位的指导老师,这些老师中至少有一个是全日制的;b.同时提供学士和硕士水平的第一专业课程的学术小组,必须有6个指导的全日制等值教师,其中至少有5个拥有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学位,且至少有2个是全日制的。5)母学院是被正式委任机构所委任的认证院校(就像被美国教育部或高等教育委任协会确认)。6)会有一位指定的项目总管负责复核中的领导和管理工作。7)一个被LAAB授权的项目将满足:a.持续性遵守认证标准;b.按照要求为年度品牌和其他费用付款;c.定期归档完整的年刊和其他要求的报告。当以上任何因素在委任时段里不再能提供,项目负责人要通知LAAB。项目负责人同时也要对任何项目发生的实际改变负责。

3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中的关键标准制定

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的标准中,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它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这个也是我们分析的重点。第一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关于风景园林的核心知识技能和运用。对于专业课程设置的任务目标,其评价标准为课程设置是否融合了期望在学生毕业时所能掌握的知识、技术、能力和价值。这个评价标准中有2点是非常重要的:1)除了专业课之外,本科第一专业学位项目将提供其他学科学习来丰富教学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文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提供给学生发展对其他领域兴趣的机会;2)除了专业课之外,硕士专业学位将会提供研究申请及学术方法的指导。项目课程覆盖了以下范围:历史、理论和批评;自然和文化系统(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公众政策和法规;各种范围的设计、规划、管理和应用(包括并不局限于人行和车行系统、下水分级和雨水管理);场地设计和实施(材料,方法,技术,应用);施工文件和管理;写作、口语和视觉传达;专业实习;专业价值观和道德观;植物学和生态系统学;电脑应用和其他先进科技技术。教学大纲的设置应该达到2个标准:一是应该包括教育目的、课程内容和将用来评价学生表现的准则和方法;二是能确定各种水准的学生能够成功完成课业①。教学大纲是为课程设置而存在的。对于课程和课程组的层面来说,该项目评价了课程组帮助学生及时完成学习目标的效率。

在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该标准就是要考察学校是否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继续从事风景园林相关职业,学生是否被证明已经掌握解决创造性问题,批判性思考,交流、设计和组织能力来让他们进入风景园林领域。也就是说,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也是专业认证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系数,在学业完成时,学生有资格进入风景园林相关领域工作。美国风景园林认证标准体系也十分重视对专业师资力量的评价,该标准认为全体教职员和教育人员的从业资格、学术地位、专业活动将促进和增强项目的学术宗旨和目的。因此,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应当需要合格的有经验的教职员工和其他教育人员来帮助学生们注入继续从事风景园林事业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教职员工、教育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应当有与他们的职位相匹配的证书。教职人员应当持续地参与到各项能使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使项目更有效的活动中去(诸如学术咨询、研究、专业实践、专业服务、大学服务和社团服务)。在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中,如果只有课程之内的认证标准,那将是不完整的,课程以外的拓展计划也是一个重要的认证指标。也就是说,风景园林课程必须有一项对于课程和专业机构、校友、政府、社团和大众成功互动的记录或者计划。其目的在于向学生提供学习工作机会、学术技能发展和专业引导以及财政支持。为此,开设课程项目的院系必须和专业机构、社团、校友、从业者以及大众建立有效的联系。最后的一个认证标准就是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硬件和技术支持,即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和其他人员应当能使用设备和装备、图书馆以及其他为了达到专业教育宗旨和目标的必要技术②。这方面在专业的评估中不具有独特性,因此在此不进行展开说明。

借鉴与启示

通过上文的介绍,对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认证标准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下面将参照美国的评估经验,提出对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进行评估的标准方面的建议,笔者将从评估模式、专业观和学科设置的角度来展开对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价标准体系建构的探讨。

1采用多维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评估)模式

我国的风景园林教育历史较长,层次多样且规模庞大。要想制定出能有效统合涵盖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职生的专业评估制度,需要采取一种多维度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模式[1]。考虑到我国目前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尚未进行一级学科的评估工作,因而笔者建议借鉴美国的相关评估标准和国内的城市规划专业中的相关评估模式来开创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的新局面[2]。从上文可知,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几乎涉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方方面面,既考虑到了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本身的特性,又兼顾了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美国的模式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但其中的专业课程、学生教育和课外拓展方面的认证标准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考虑到我国现行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内容过于抽象,例如仅仅将评估指标划分为师资、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生源4大内容,缺乏专门针对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可操作性,因此,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标准体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宜采用具有宽涵盖、大弹性的多维度评估标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任务和目标,又要有合理设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制度。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是一门具有高度实际操作性的专业,因而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也应该成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中的重要标准参数。

2以多元化、高涵养的专业观教育为评估中心

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标准的首要指标就是专业目标和专业任务,笔者将其放置于中国语境之中来进行理解,就是说风景园林教育一定要塑造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哲学。笔者相信只有将专业哲学作为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最为重要的评估标准,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估标准体系才具有了真正的灵魂。我国有的学者已经指出了风景园林学科专业中的专业哲学的塑造问题,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5大专业观,即生活观、自然观、科学观、空间环境观和实践观[3]。笔者认为,这种专业观体系虽然涵盖面较广,但可操作性不足,不太适合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标准的量化和具体实施。因此,在结合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前提下,借鉴美国风景园林教育专业观的基础是一种比较适宜的专业观评估标准化道路。美国的经验就是一条高度职业化的专业观教育之路,而目前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实际上也是以职业化教育为主。笔者建议,风景园林教育的专业观应该是多元化和高涵养的职业化教育之路,故而在制定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估标准时就应该紧扣风景园林教育课程体系的多元化性和高涵养性。

3倡导科学的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

要想制定一套科学完备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标准体系,只将多维度的评估模式和高远的专业哲学观纳入进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评价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的提案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学科评价方案。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风景园林教育主要由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职中专生4个教学层次构成,因此完全可以以多层次培养为中心来建构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价体系。就学科设置而言,在研究生教育层面,作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科可以下设5个二级学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评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与景观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生态修复与风景园林工程技术;在本科教育层面,作为风景园林二级类(专业),设置风景园林学1个专业;在高职高专教育层面,可以设置插花与盆景技艺、园林工程技术与养护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经营3个专业;在中职中专教育层面,设置园林专业。这样就可以在风景园林学科群理念的统领下,制定出整合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各种资源,全面推进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的一套学科评价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