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发展规划范例6篇

未来的发展规划

未来的发展规划范文1

关键词:未来;城市规划;工作方向;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 越来越多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地区, 具有城市生活的特点和活动。未来城市是否能健康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应对环境的挑战和获取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城市人口众多,需要很高的资源投入―――水资源、燃料、土地、人类及企业所需要的物资和原材料,才能保证一定的经济增加以满足社会需求,如就业需求、生活水平提高需求等。但是,我国长期以来主要偏重经济建设, 而相对忽略了社会发展,导致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不相协调, 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也严重地制约了国家、地区竞争力的提升。经济发展、GDP 的增加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 更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指标,综合管理、效率、社会友好、环境友好才有助于社会稳定地、可持续地发展。二十一世纪是资源紧缺的世纪,我国能源消费也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能源消耗国。城市必将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挑战。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国内外的经验证明,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对各种环境认识的不断增加和人们对生活中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是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规划的过程,是保证城市发展中能够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基于资源和环境体系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能力,实现城市良好有序发展的前提关键,更是协调城市发展中与自然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和关键环节,也是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

1.概述

在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衡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挑战,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困难和问题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加快,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城市规划问题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相关的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未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确定城市发展道路和城市的性质极其规模是当前发展中的主要探讨热点。

人们通常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按照城市发展中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来确定发展中的城市策划方式,进而合理的利用当前的城市土地,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更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

经过多年城市发展的经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其建设规划措施和管理手段的完善与否决定着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解决手段,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解决方法和解决措施。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宜城市规划为主要的基础和依据进行开发和建设的,城市的合理发展,要确定适合当前实际情况的预测手段和规划措施,明确城市发展的性质和规模,更要以当前城市的发展方向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2.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现代城市通病,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今后的长期发展埋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如何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未来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较短,与迅速变化的城市发展形势相比,现行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如:由于城市规划编制时目标不够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缺乏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了有些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的原因,城市规划的法制和管理还尚待完善,实施与规划还有相当距离,城市发展上难以改变以往的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等。有鉴于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城市规划为首要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大多是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研究社会经济状态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的目标根据目标分解为具体指标按照以上问题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研究不同方案的利弊确定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制定建设规划的管理。通常情况下,规划的重点在于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城市规划的着眼点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中提出了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证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手段,往往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

3.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启示

我国人口众多,许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由于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任务繁重,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西方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在城市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尤为重要。显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将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更好地适应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而有助于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思路框架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预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关键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

4.1 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4.2 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4.3 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允许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5.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发展中各种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和恶化,严重的制约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影响着人们身体的健康,使得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未来的发展规划范文2

关键词:城建规划;档案作用;优化发展

城建规划档案是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以各查考做为记录历史保存起来资料,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建设各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是抗震防灾、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也是工程建设、维修养护、改建扩建、审计稽查、维护权益的可靠信息和凭证。城建规划档案工作就是围绕城市建设规划开展的一系列档案管理工作,它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保护、鉴定、统计、开发利用等,是城乡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它如何能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自我特色,为城市建设提供最优化的服务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档案工作探讨的职责。

一、城建规划档案的作用

城建规划工作档案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的基础,主要是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工作服务。建立健全完整、系统、准确、可靠的城建档案,并用好这些档案对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本文就城建规划档案的作用说以下几个方面。

1、城建规划档案是积累城市建设经验、进行城市建设技术储备的手段。城建规划档案是城市活动的产物,城市建设活动的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产品;二是城建档案。城建规划档案是城建生产活动的成果的直接记录和实际反映,它真实地记录了城建生产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记载了人们的城建思想、城建技术、城建经验。城建档案作为城建成果的直接媒体成为积累、储备城建技术、城建经验的工具和手段。

2、城市建设档案是进行城市规划工作的基础。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城建档案真实地记载着城市的形成、发展规律和过程。因此,要编制城市的规划,必须依靠城建档案,它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基础参数。还可以为新城区新城市的规划、建设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正确的发展方向、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只有依据城建档案,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向、规模和城市的结构。领导者在决策城市规划、建设等重大问题时,需要掌握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轨迹,从己知的城市过去,现在的发展过程,去描述城市前进的轨迹,研究其动态变化的运行格局。城市规划离不开城市建设档案,城建档案又为领导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城建规划档案是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带来交通事故频繁、城市功能麻痹、环境污染严重、居住条件恶化、能源紧张、水资源匮乏、绿地不足等弊端。为了解决诸多矛盾,只靠人脑记忆、靠所谓的“活档案”是行不通的。城建规划档案是城市建设科学技术资源储备的宝库,它真实反映了城市中各种物质对象从无至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的运动过程和发展规律,它是人们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智慧结晶。只有以城建规划档案为依据,才能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克服盲目性避免浪费和损失。

4、城建档案对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是解决经济纠纷案件的重要材料依据,也是解决拆迁工作和旧城改造等工作中问题的重要参考,对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改进自己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总之,城建规划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充分认识城建规划档案作用的基础上,我们应立足城建规划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使这部分档案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

二、近几年城建规划档案工作的现状

(一)取得显著成效

1、将城建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行政领导人责任制,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相关领导;将项目资料的收集、管理纳入工程建设计划;纳入各承办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检查、考核措施。

2、建立档案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落实城建规划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城建规划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标准和规范,使城建档案工作有章可循;配备保证项目档案工作正常开展的设备、设施,以及实行现代化管理的必备条件。

3、将城建规划档案纳入合同管理。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的招投标和签订合同时,要订立专门条款,明确规定各参建单位对项目文件材料的责任及目标,将各自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归档,不得分散管理,不得由业务部门或个人私自保存应归裆的文件材料;明确监理单位对项目文件材料的监督和审查责任。

4、监督、指导各参建单位将城建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制定档案分类方案,对工程档案整编标准提出要求并进行质量审核。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和同行中的工作还存在着差距,如城建规划档案法制建设力度,《行政许可法》实施后的城建规划档案收集意识;体制的转型及完善;管理人员的水平及业务标准;城建规划档案服务与经济的发展等等。

三、城建规划档案工作未来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城建规划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进步,城建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开展陈建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城建规划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关系,建立健全城建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体系,真正发挥好城建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认清发展形势积极面向未来,编制持续发展规划城建规划档案工作要居安思危,会员、单位、专家、学者必须深入调查了解城建档案工作的发展现状,尊重历史,兼听民意,进一步研究、讨论,科学、规范地编制出适合各地城建规划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职能定位、发展思路的规划和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以指导各地城建规划档案事业不断前进。

(二)开展目标考核抓好培训工作提高整体业务能力事在人为,各类城建规划档案的质量靠的是全面提高城建档案专业技术管理水平和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把培养人才作为推动城建规划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举办及业务培训班推行城建规划档案持证上岗,强化在职人员学习意识。进一步优化城建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推进城建档规划案事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未来的发展规划范文3

关键词:工业; 规划; 经济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dustrial zone in China,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briefly analysed and then industrial zone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lanning and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countermeasures. This paper is a man of some view points, but with counterparts to discuss.

Keywords: industry; Planning; economic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工业区发展历程分析

1、20 世纪 80 年代初—— 90 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特区以港口、工业区为发展支撑,经济开发区则明确“利用外资为主,发展工业为主,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功能为工业区。其主要动力来自宏观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其产业导向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2、20 世纪 90 年代初—— 90 年代末改革开放全面深入,开发区遍地开花。以部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及各级政府批准的各类经济开发区等多种新产业空间为标志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据统计全国省级以上开发区共有 916 个(部级140个,省级 7 7 6 个),开发区作为我国工业区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城市功能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也出现多次 “ 开发区热 ”。该阶段在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导向下,大城市的老工业区面临调整,中心区“退二进三”带动了郊区工业园的建设,而由于交通的发展,一些远郊的卫星工业城镇也得到了加速发展的机会。对乡镇工业的发展也开始反思。过于分散、规模小、污染重的工业区其生命力难以持久,工业集群化发展成为苏南等地工业发展的新模式。

3、2000 年以来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作用越来越显现。各种新经济空间不断涌现,以大学城、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城等为代表的教育科研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以物流园、生物医药园等为代表的专业化园区;以民营工业园等为代表的私营经济园区,等等,显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度活跃,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问题。国家提出了严格的土地政策,对各地开发区进行清理、规范化,促使工业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

二、工业区发展趋势与特点分析

1、区位选择多元化。实践证明区位条件是工业区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众多的园区由于发展背景、功能目标不同,在选址上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按已建的园区与所依托的主城的空间关系,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卫星城式。在远离主城的外部设有明显地理界限的封闭区域,这种模式要求园区有一定规模,而且综合性强,投资也较大;二是市区边缘式。充分利用主城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使园区与主城成为一体,这样既有利于园区很快形成规模,又有利于带动旧城改造;三是近郊新城式。利用主城近郊中小城镇为依托,或以距主城不远的强有力的交通条件(港口或高速公路道口等)为支撑建设工业新城(或园区),既带动了新城发展,增强了主城的辐射能力,又可缓解主城的发展压力。早期(20 世纪 80 年代)的园区受制于体制等作用,必须设立在相对独立的、便于隔离和管理的区位,因此距主城中心距离较远,有些出现了“孤岛效应”,发展缓慢。 20 世纪 90 年代后设立的园区则主要考虑技术、环境和开发成本等因子作用,高新区接近主城已有的文教区和科研区,经济开发区布局在城市边缘土地高值低价、能够共享城市设施的区位。但距离过近,也可能造成发展空间受限制等问题。因此总体看来,城市近郊区是工业园区最密集的区域。大部分的园区距主城距离 2 0 公里以内,较为适中,而中小城市的工业区则应选择在 10 公里的距离以内。而以钢铁、化工等重工业、污染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往往选择距主城一定距离,特别具备港口等优越交通条件的区位,成为远郊式或港口新城式,在此情况下必须特别强化城际之间的快速交通,使主城与新城之间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

2、功能综合化。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往往不是单纯的工业区、工业用地,很多园区特别是边缘式、近郊式园区,在保持原有“三为主”功能的同时,抓住主城扩容的机会承担部分城市功能,主要是利用新区的环境、空间优势,发展主城必须但又缺乏发展空间的公共服务功能,或承担部分疏解主城人口的居住功能,逐步发展为功能高度综合的新城区。有的园区在管理体制上就是作为城市的一个产业、生活相对配套的新区发展,并成为城市的片区中心,一般工业园区均包括工业区、科技研发区、行政、服务区及居住区等四大功能,而随着产业集群化发展,工业区中可能形成一些专业化产业园,为加快经济发展,许多园区还建设了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一区多园”、“园中园”的现象十分普遍。

3、产业发展集中化。作为竞争力的体现,越来越多的园区出现产业发展集中化的趋势,即依靠自身比较优势形成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在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已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产业链,都可谓中国卓有成效极具潜力的高新技术链。而在开发区型的工业区内,产业链的发育相对薄弱。一个强大的、完整的产业链,既包括加工生产能力的,也包括与研发、资本融通和物流环节的结合,从这个角度看,产业链的形成要求工业园区在科技研发与创新能力、制造加工能力上同时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新产业空间的核心竞争 力。

三、工业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1、空间布局问题。就一个城市而言,往往有多个开发区、工业区、或其他专业园区,分属不同行政主体。由于历史原因,或体制问题或选址问题或建设时序等复杂的原因,往往造成布局混乱、空间无序,缺乏协调发展。老工业区一般工业、居住混杂比较严重,新的园区急功近利,常常改变原有规划意图,造成新的混乱。

2、土地利用效率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用地扩张极为迅速,而园区之间的激烈竞争又造成了土地价值的流失,土地资源消耗迅速。另一方面许多园区的工业发展仍处在粗放阶段,工业用地利用率低,所造成的土地浪费也十分严重。

3、基础设施与环保问题。基础设施先行已成为园区建设的共识,但各园区基础设施差异很大,以至于投资环境差别也很大。基础设施之一的环保设施的投入也是园区建设的关键因素。各园区政策不一,环保设施投入力度也不一样。特别是面广量大的乡镇工业园,对水、气甚至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地区甚至相当严重。

4、管理体制问题。国家规定城市各类开发区、园区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但许多地方做不到或不到位。园区与城市两张皮,基础设施不对接、不共享、重复建设十分严重。

四、工业区规划的理念与对策分析

1、选址高效化。工业园区选址应充分考虑工业区发展类型、预设目标、发展空间需求以及主城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科技研发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综合因子,即对技术成本、经济成本、环境成本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科学定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布局整体化。包括两个层面:园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园区内部空间关系。城市发展应统筹考虑各新、老工业区空间整合,整体规划各类产业发展空间。对于城市边缘式、近郊式园区,应强调与城市空间整体布局、功能互补、交通衔接顺畅、设施共建共享。对于相对独立的园区,应强化主城与新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及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时处理好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协调关系。

3、土地集约化。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特征决定了必须走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工业用地的集约化。国家对各类工业用地的开发强度,包括容积率、建筑系数以及工业项目用地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绿地率等提出了规范要求。各园区应在国家、省规定基础上,制定工业用地集约化利用的指标体系。

4、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未来的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发展前景;发展方向

引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1 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1.1 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1.2 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1.3 城市社会

城市中形形的人群构成城市社会,城市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受到社会的特点、结构组成形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城市作为人类赖以生活和工作的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强,城市社会不断有新的变化和发展。例如:人口结构和人们购物方式的改变;教育模式的变革;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种的因素都对城市的发展和形态的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2 我国城市规划发展前景

2.1 科学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的性的帮助。随着21世纪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由此产生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推动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以科学技术为依据,推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洁型的能源会发展为以后城市能源的主流。近些年,随着工业经济在城市中迅速扩展,煤炭、石油等能源得以运用,同时也带来相应的能源短缺、大气污染等情况。随着人们的研究和探索,先进技术风能、太阳能、水源等能源得到大范围的运用,运用可再生的清洁型能源代替了过去的化石能源,为人类展示出未来城市发展的蓝图,是未来城市能源运用的主流。

(2)资源的循环运用会成为未来城市经济的主要趋势。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资源的总量会急剧减少,也会产生环境污染、生产污水导致人们生活的空间恶化。可以采用绿色环保的理念,创造出一个环境生态绿化。城市和谐美好的发展状态。各个地区,都应该把资源―回收―再利用作为未来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向。

2.2 知识经济和发展动力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的发展一直具有推动的作用。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概念的提出,知识经济应用到各个方面。在工业时期,原料和设备这些可以看到利用的物质被视为发展资源,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创新被视为最为重要的无形发展资源。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也经历了以制造业向服务业为主的转型模式。知识经济的时代就是以知识为主导创造经济的利益,这是一种发展的资源,必须要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文智力水平。

2.3 高科技园区规划尤为重要

目前,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逐步增加,现今的城市狗仔建造有益于科技发展创新的空间,进而增加经济竞争的力量。高科技园区成为城市建造科技创新环境的重要方法。高科技园区有以下几种类型:①高科技企业聚集地带:这样的高科技园区和该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密切相关,比如:大学城的建立,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②建立科研中心,这样的高科技园区和制造业单位没有直接的联系,完全是政府建设的项目。③建设健全的科技城市,目前各个地区的高科技园区不断出现,为当地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成效。可以把建设科技城市当做产业布局或区域发展的计划进行实施。

3 我国城市规划发展方向

3.1 未来城市规划的目标

规划的目标是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期,作为目前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依据。总的来说,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实际的情况,罗列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目标:①控制人口的增长和规模;②高效合理的应用土地资源;③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结构和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④方便快捷的交通和通信情况;⑤清洁的大气环境,节约环境的损耗;⑥保护历史和各项资源;⑦建立安全的防护体系,促进城乡的快速发展

3.2 未来城市规划的办法

随着规划任务的增加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很多相关城市规划的数据信息和分析建模等方面也得到飞跃式的进步。未来城市规划的技术和手段也是焕然一新。据相关的调查得知,传统的定性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还没有过时,并且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如何把新旧模式很好的结合起来运用,是一个必须不断发掘研究的问题。放眼未来,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方法上,会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城市的规划会向地区规划拓展;

(2)规划的方法更加系统;

(3)运用多种学科交互融合的研究办法;

(4)对未来城市的规划接纳公众的参与;

(5)技术和手段不断改革创新。

3.3 城市规划的管理

对城市的规划进行管理,是达到规划目标的主要手段。虽然各个地区的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但大家都拥有各自的规划管理体系。城市的规划管理存在相对的独立性。成熟的规划管理制度会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依据体系的运作确保管理发挥实效。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会朝着以下方面努力:①运用法治和行政手段;②运用经济和技术手段的参与;③社会手段。

4 结 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本文从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江评,邱少俊.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和不足[J].城市规划学刊,2008(4):112~118.

[2]高中岗,张兵.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0(2):16~22.

未来的发展规划范文5

(一)高职生核心能力内涵研究综述

1974年,德国梅腾斯首次提出了“核心能力”这个概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英国新职业主义思想的萌芽,英国各界加大对核心能力的研究。综观国外学者或机构对核心能力的定义,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行业的通用性能力,它是个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具有普遍适用性、广泛迁移性和持续性等特点。

1999年,英国工业联盟、教育与就业部以及资格与课程署共同认可了六种核心技能,即:交流(Communication)、数字应用(Application of Number)、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与人合作(Working with Others)、学习和业绩的自我提高(Improving Own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鉴定中心在2007年就专门制定了《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该标准中的核心关键能力共包含了八项内容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并对高职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界定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校高职生对将来职业生涯的一种展望,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就业市场需求,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①。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高职生在职业历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高职生核心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分析

高职生核心能力即高职生除了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够运用到不同职业中的通用能力。因此高职生是否具备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是包含在高职生核心能力之中的。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所培养的高职生的相关能力则是高职生核心能力要素中的重要部分。

二、职业生涯规划效果评价实证――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管理系为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系于2009年首次选取了一个国商商务专业班级(共27名学生)作为试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从三个毕业班级按照同比例随机抽取了65名毕业生作为调查样本,其中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5份,问卷回收率为92.3%。其中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有效问卷数为18份。现分别就调查样本整体状况和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和另外两个未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班级毕业生效果对比进行分析。

(一)样本整体特征分析

在男女比例分布上,男生20名,占样本的36.36%,女生35名,占样本的63.64%。在生源地分布情况上,外地生源毕业生共30名,占样本的54.55,上海生25名,占样本45.45%。可见,生源分布外地生占比已过半数,且省部分布广泛,生源呈现多样性。在毕业生去向分析上,回原籍毕业生2名,占样本的3.63%,去其他地区的毕业生3名,占样本的5.45%;留沪毕业生50名,占样本的90.91%,其中外地生22名(占留沪毕业生的44%,占外地生的73.33%)。由此可见,整体来看,尤其是对外地生来说,留沪是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选择,体现了毕业生勇于面对挑战,善于把握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锻炼、就业机会的就业观念。

(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效果评价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效果分析

现对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18份有效问卷数进行分析。

(1)参加过系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具体毕业去向

选择专升本的毕业生5名,占样本的27.78%;选择就业、已找到工作的毕业生7名,占样本的38.89%;选择打算就业、正在寻找工作的毕业生5名,占样本的27.78%;选择出国的毕业生1名,占样本的5.56%。可见,在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当中,72.23%的同学(包括专升本、实际就业和出国)已在毕业之际或者毕业前实现了顺利就业,27.78%的同学已有一定方向、正在积极努力寻找当中。

(2)参加过系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毕业去向满意度

5名选择非常满意、完全符合自己的设想,占27.78%;8名选择满意、大致符合自己的设想,占44.44%;4名选择一般、差强人意,占22.22%;1名选择不满意、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和设想,占5.56%。可见,在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当中,累计72.22%对自己的毕业去向表示满意。

(3)参加过系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短期发展规划明晰度

7名选择非常清楚,占38.89%;10名大致清楚,55.56%;1名不太清楚,占5.56%。可见,在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当中,累计95.44%的同学清楚自己未来1-3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方向。

(4)参加过系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分布

10名选择未来1-3年,占55.6%;6名选择未来3-5年,占33.3%;1名选择未来10年,5.6%;1名选择未来10年及以上,占5.6%。可见,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的规划阶段半数处在近期规划阶段,三分之一左右在中期规划阶段,有11.2%的毕业生处于长期规划阶段。

2.职业生涯规划效果对比分析

现对未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37份有效问卷数进行分析。

(1)未参加过系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具体毕业去向

8名选择专升本,占21.6%;18名选择就业、已找到工作,占48.6%;9名选择打算就业、正在找工作,占24.3%;1名选择出国,占2.7%;1名选择其他,占2.7%。可见,在未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中,73%的同学(包括专升本、实际就业和出国)已在毕业之际或者毕业前实现了顺利就业,24.3%的同学已有一定方向、正在积极努力寻找当中。

(2)未参加过系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毕业去向满意度

5名选择非常满意、完全符合自己的设想,占13.5%;21名选择满意、大致符合自己的设想,占56.8%;11名选择一般、差强人意,占29.7%。其中,对自己的毕业去向感到满意的累计占70.3%。

(3)未参加过系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短期发展规划清晰度

5名选择了非常清楚,占13.5%;24名选择了大致清楚,占64.9%;7名选择了不太清楚,占18.9%;1名选择了完全不清楚,占2.7%。可见,累计78.4%的毕业生对自己未来1-3年的发展规划清楚,而累计21.6%的毕业生对自己未来1-3年的发展规划尚不清楚。

(4)未参加过系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分布

14名选择了未来1-3年,占37.8%;16名选择未来3-5年,占43.2%;3名选择未来10年,占8.1%;2名选择10年及以上,占5.4%;2名选择没有规划过,占5.4%。可见,未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处于短期规划阶段的占37.8%,处于中期规划阶段的占43.2%,处于长期规划阶段的占13.5%,而未曾规划的占5.4%。

3.职业生涯规划效果评价相关结论

(1)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专升本率更高、寻找第一份工作时更谨慎

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方面,就调查样本的调查结果而言,二者就业率基本持平,后者甚至较前者高0.77个百分点。但前者专升本率较后者较高,打算就业并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比例前者较后者较高。可见,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较没有参加过的同学对自我的规划在学历方面要求较高,在寻找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之际,选择也更谨慎。

(2)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对毕业去向的满意度更高、与自我的长远发展更吻合

在毕业去向满意度方面,总体而言,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对毕业去向的满意度相对较高,高1.92%;尤其在对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的毕业生中,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高14.28%;而对工作表示差强人意的毕业生中,前者较后者低7.48%。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对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不仅表现在数量方面(就业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质量方面,如毕业生对该去向的满意度及是否和自己长远规划与发展相吻合等,对毕业生的发展质量和长期发展的所发挥的作用更大。

(3)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对短期规划清晰度更高

在短期规划的明晰度方面,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对未来1-3年的发展规划基本清楚,比没有参加过的毕业生高17.04%;而对自己短期规划非常清楚的,前者比后者高25.39%,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较明显。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效果之一体现在较好地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近期发展规划,并将毕业生毕业之际的去向和未来的发展很好地联结起来。

(4)参加过系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排除了规划盲区、职业生涯规划更多处于短期规划阶段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分布阶段来看,前者全部调查对象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过思考,且相对集中在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虽然后者在中长期规划方面后者更加突出,但其规划内容的质量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可见,该系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在于为学生清扫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思考盲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多处于短期规划阶段,这很可能是由于这些同学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的思考更细致和具体有关。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效果评价的高职生核心能力要素及培养建议

(一)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效果评价的高职生核心能力要素

高职生核心能力即高职生除了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够运用到不同职业中的通用能力。因此高职生是否具备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是包含在高职生核心能力之中的。而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见,高职生科学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又可以分解为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自我规划和成长能力、自主决策能力、系统判断整合能力、目标分解能力等。

1.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

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是指面对职业生涯发展时面对外界环境如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经济形势、行业信息等相关信息搜集、筛选及加工处理的能力。这种能力让高职生在职业生涯中除了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以外,对职业环境有着更敏感和及时和相对准确的判断,以利于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相关判断和决策。从实践来看,该项能力培养对于高职生来说并不困难,因为高职生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环境和信息的开放性态度。

2.自我规划和提升能力

自我规划和提升能力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对环境的分析、判断,找出二者差距,并能够对自己进行发展规划和不断学习、提升进行不断缩小差距,朝自己的目标不断迈进的能力。由于高职生相对于其它高等教育毕业生来说,在学历及理论知识层面等通知知识相对起点较低,而自我控制及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该项能力对于高职生来说尤其重要。

3.自主决策能力

自主决策能力是指高职生面对选择时能够基于对自身和环境的信息判断,自己能够合理制定目标,正确衡量自身价值和环境挑战,并进而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决策的能力。该项能力对于高职生来说也相当重要,高职生与其他层面高等教育的学生相比而言,其自主性和综合性发展相对较差。因此,对高职生的培养,其自主决定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4.系统判断整合能力

系统判断整合能力是指高职生在选择时能将自己的近期选择和长期选择、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综合考虑、系统判断整合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让高职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避免只看眼前、断点发展、职业路径发展没有连续性等现象,使高职生增强发展的质量和自身满意度,并提升后续发展的加速度。

5.目标分解能力

由以上实证分析可见,具有良好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高职生对自己的短期规划大多比较清晰,这说明其目标的确定是切合可行并经过深思熟虑进而落实分解到可操作层面的。这对于高职生的自我规划和成长、系统判断整合能力都起着不可或缺保障作用。

(二)高职生核心能力培养相关建议

1.高职生核心能力要素构成及评价测评体系的开发与建立

高职院校应注重对高职生核心能力要素构成及相关的评价测评体系的开发与建立。明确高职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要素的构成及内涵,并不断探索直至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测评体系,以便在高职生在入学之初、培养过程中、培养结束后对其核心能力做出相关判断并有针对性地对高职生进行相关核心能力的培养。

2.高职生核心能力培养应逐步纳入、融入高职生整体培养计划中

高职生核心能力作为高职生除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另一项对自身职业发展起决定性能力,各高职院校更重视对其的培养,应将其应逐步纳入整体培养计划中,予以系统化的培养,在制度上、经费上等予以保证。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景再现、分组讨论、社会调研、主题汇报等“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加强高职生核心能力培养。

3.增设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课程、社会实践等高职生核心能力提升项目、课程和活动

高职生核心能力除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开发获取,更重要的则是在广泛的涉猎和活动中潜移默化长期形成的能力。因此,对于高职生来讲,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核心能力的培养则更多地要依托于课外的相关素质拓展项目、课程和活动。

4.为每个高职生配置“一揽子”核心能力培养计划

在以上核心能力要素评价测评体系开发建立及逐步纳入高职生整体培养计划的基础之上,可为每个高职生按照其测评的不同结果及特点配置不同的核心能力提升项目、课程和活动,有针对性地对高职生核心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

未来的发展规划范文6

【关键词】 城市建筑规划;问题;措施

1城市建筑规划的作用

1.1保证城市建设过程中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对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能够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能够实现对不利于城市未来发展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回避。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想要保证其发展的科学性和持续性,对未来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必不可少,规划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将有利于城市未来发展的因素运用到最大化。因此对于城市的建筑规划而言,是影响到城市居民生活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建筑规划能够保证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1.2城市建筑规划时城市发展实现可持续的重要力量

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仅仅顾及到眼前的利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不能够将目标只锁定在发展上,还要能够考虑到目前的发展对城市以后的承载能力的影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都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城市的建筑规划是将给城市的居民带来更加良好的生活居住的环境作为目标的,因此合理的城市规划是能够将人类的居住和生态的平衡相结合起来,促进环境的和谐发展。对于建筑规划而言,怎么样在对环境产生最小破坏"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前提下实现较高的居住舒适度是建筑规划的主要目的和目标。

2我国城市建筑规划中的一些问题

2.1在实际的城市建筑规划过程中有很多局限性

在城市建筑规划的实际操作时,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实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对于规划内容进行落实的问题存在很多局限性,由于很多城市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规划建设一些公共建筑,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发现并没有对这些设施的用地进行落实。这样就使得规划被搁浅,居民继续生活在旧的设施设备的环境中,一些人需要到很远的公园去散步"很远的超市去购物,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之处。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政府对城市的建筑规划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对规划的实施日期进行限定,从而使得这些设施的建设无限延期,造成居民生活的不便。此外,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还有可能遇到来自市民方面的阻力,由于涉及到市民自身的利益问题而产生抵触行为,阻碍规划的实施进程。在长春的一次对道路的改建过程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这次建设对于一些市民的利益产生了冲突,使得此次建设规划受到阻碍。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市民本身集体利益意识淡薄,还有一些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法制观念,只顾眼前的个人利益,目光不够长远。

2.2各个部门对城市建筑规划的重视度不够

对于城市的建筑规划来讲,只有做好了在各行业之间达成共同的认识,共同将城市建筑规划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才能使得城市的建筑规划更好的完成。但在从我国城市建筑规划的发展现状来看,相关行业就城市建筑规划这个问题的争议还比较大,想要在短时期内提高对城市建筑规划的重视度将会很难达到。此外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上很多城市做的都不够合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保存古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相关部门也应该加以重视和保护。

2.3 城市居民不配合工作

在进行城市建筑规划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建筑设备和设施的整改"拆迁"重建等问题,这些问题难免会涉及到居民的个人利益。而由于一些居民目光只放在个人利益上,不为大局着想,使得城市规划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和麻烦,相关方面的协调问题较为困难,使得城市的建筑规划延期或者搁浅。

2.4城市建筑规划的不系统问题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需要将城市的整体发展进行综合的分析,首要是要能够满足城市里的居民生活舒适度的问题,要将城市的体验度整体上升到一个层次,其次再考虑与城市的匹配度问题,使得城市能够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但是由于在城市建筑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一些科学的指导,使得城市规划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不够完善,建筑设施和设备的建设缺乏一定的整体性,更严重的是一些工程存在着面子工程的问题,这样的城市建筑规划不仅不能够实现城市的整体美化效果,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城市的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城市的资金节约。另外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于政府对这方面的管理不能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使得很多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才能够实现,这也给很多城市的建筑规划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程序复杂而且在时间成本上耗费过多。

3解决我国城市建筑规划中问题的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中我国的城市建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和持续的发展,需要能够根据城市的发展现状对相应的政策作出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城市建筑规划发展的需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3.1 对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进行调整和完善

对于城市的建筑规划来说,要想保证其执行力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完善法律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实现法律的公开透明使得城市建筑规划的实现难度进行相应的降低,能够更加适应城市的发展现状,是政府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1)根据城市的发展现状来进行建筑的规划设计工作。对于城市的建筑规划要考虑城市的整体状况和整体布局的问题,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或者一个区域,要能够对城市的整体风貌加以分析,对资源进行整合,从而结合城市的实际状况完成相应的城市建筑设计,体现出城市的整体质感,为城市里的居民打造出更加适合居住的良好城市环境。

2)注意发展的可持续性。在进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

注意到眼前的发展,还应该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对于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要加以重视,经济发展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的生态发展是涉及到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也是不可忽视的。

4结语

在城市建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能够一打造出更适合居住的城市环境作为主要的目标,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同时,还要能够兼顾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居民的积极配合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金雨.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更美好[N]. 湖南日报,2011-12-22(003).

[2]记者 刘稳 通讯员 张志红. 完善城市总体规划 打造魅力海湾城市[N]. 湛江日报,2012-07-26(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