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例6篇

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

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1

1村落规划设计背景及缘由

2013年年初,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的美丽云南,省级财政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7亿元,计划建设500个项目,每个项目财政奖补资金补助标准一般不低于1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计划建设“美丽乡村”500个,以后每年建设1000个以上,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此,昆明市呈贡区印发了《呈贡区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并以“三清四美三宜”作为“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目标,争取把“美丽乡村”建成基于城市地缘,突出休闲旅游及主题体验为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带动山村区域经济发展。

云南财经大学和呈贡区建立校地合作项目的契机也是在全省对村落建设政策的支持和当地政府对村落营建的积极响应之上,使得此项目在政策扶持及智力支持上都具备了先天条件,并得到了当地群众认可。2013年在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依托云南财经大学科研设计团队的智力支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旨,结合呈贡新区的发展态势,云南财经大学对赵家山村进行了民居建筑设计、乡村景观规划和旅游发展策划。科研团队在一年多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不断与呈贡区相关单位、社区相关负责人及村民进行沟通协调,实地走访和现场踏勘,征询不同专业人员(如水利部门、市政、施工等)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议规划选址,农户民居位置定位,建筑立面及风格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村庄整体规划和具体民居建造方案进行了设计并投入实施。

2村庄现状

赵家山村位于呈贡东部半山区,坐落于呈贡新区大学城旁,隶属于郎家营社区第八居民小组,是典型的山区自然村。东与澄江县交界,南与万溪冲村接壤,西与缪家营村相邻,北与段家营村相连。距呈贡高校片区5公里,距市级行政中心124公里,距昆明主城区35公里,毗邻黄马高速公路。驾车从市区出发至赵家山村仅需1小时(见图1)。

随着昆明主城区不断扩张发展、呈贡新区快速建设,村庄周边高速交通修竣、昆明火车南站施工、大学各高校的入驻、村庄与呈贡主城区道路的打通,使得仅101户的自然村在短时间内变成了紧邻主要城区的村落,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外来事物的不断冲击,将村民与城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也促使其村民思维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对当地环境和民居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

赵家山村作为城市周边的“场所”,虽然目前还未产生出应有的市场价值,但在城市高速发展和扩张之下,其乡村经济如何发展自然便成了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也加剧了本课题研究的形成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的迫切性。

3户型选型及三个方案

31户型选型

根据上文所述和赵家山村的实际情况,我们把“重组当代乡村生活”作为民居营建的根本思路,并以此归纳出赵家山村民居营建的模式为:“主题院落、古树梨园”。在整体发展思路上,首先,以“主题院落”为核心,营建主题院落,建立庭院旅游,开发当地特色餐饮;其次,推出庭院休闲项目,围绕“古树梨园”,在院落内保护古梨树,传承古民俗,发展古园艺。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根据当地政府对村落宅基地面积的控制指标来确定村民住宅面积,其次广泛征求当地村民对民居设计的造价、样式、户型、面积、院落形式等多方面意见和建议。在和村民不断沟通了解的同时,综合考虑村委会和村民的意见及要求,对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形成了适合当地实际政策、居民资金能够承受和符合村落地形的三个单体建筑方案。并将其呈现给当地社区和村民,让村民对其方案提出意见,再不断进行修改,最终经村委会小组召集村民讨论,确定了下文所谈到的三个民居方案:重构院落民居、本土民居再现、“L”形民居。

32三个民居方案

321方案一(重构院落民居模数化的院落建造体系)

此方案由三栋建筑组成,户型面积均相同,设计基底尺寸以8000mm×8000mm为单位,依据当地基本宅基地面积,所设计的宅基地(每户)总占地面积为64?O。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赵家山村丰富多变的山地地形,方案在采光、住宿、仓储、观光、休闲等设施上都进行了综合考虑。依据其丰富多变的山地地形,采用了错落建筑及组合式的模数化建造体系,同时,对屋顶形式、家庭内部使用功能、后期发展旅游经营、住宿客房使用需求等方面都在方案中给予了充分体现(见图2)。

322方案二(本土民居再现还原本土民居形态体系)

本土民居建筑形式再现,即还原本土民居建筑形态。昆明及周边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多以云南“一颗印”建筑形式为主,因此本方案户型的设计具有本土建筑形式及空间特点,且不破坏当地原有村落建筑形态及肌理。为此我们依据规划要求及政府对宅基地的面积控制,设计继承和发展了“一颗印”民居的传统风貌,延续云南“一颗印”的家庭空间使用功能,并结合当代农村民居户型要求将当地原有“一颗印”的房间面积、进深开间做了修改,设计出同昆明本土建筑形态相类似的“一颗印”新民居建筑(见图3)。

323方案三(“L”形民居)

“L”形民居构成形式是在村民原有宅基地场地划分不变的情况下形成的建筑形态。在方案推选过程中,参考当地部分村民家庭院落形态,以及村民对未来旅游接待、独户院落的需求和发展,方案运用“L”形及半开敞式的围合状态对农户的住宅形态、农户院落、晒台、廊架进行了设计,释放了院落空间,使其住宅院落较为规整,形成了“L”形建筑形态围合而成的院落形式(见图4)。

4方案一(重构院落民居)的多样特点

41自住与经营

我们以方案一作为村落民居建设的主推方案,在村内进行民居户型方案选择时有意引导村民选择该方案。设计者认为当地的土地政策、地形地貌、城市周边地理位置都使得此方案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建筑形态为村民未来进行乡村旅游和旅游接待??造了较好的条件。选择此方案对营建以“主题院落”为核心,建立庭院经济,自住和民宿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经济都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由于此方案在一块地内由三栋独立建筑组成,因此村民可以选择其中一栋自住,余下组团内的两栋进行季节性的旅游短租以增加家庭收入;此建筑形式还有利于围绕“古树梨园”为主题,在院落内保护古梨树,传承院落文化;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体系的完善,实施此方案其优势会更加突出;村民还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据村民所述及社区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赵家山村村民年均收入在4000~6000元不等,收入较低);院落经济的形成更有利于吸引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村就业发展,活跃农村经济市场。同时还必将对整个村落未来的建筑形态及村落肌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42模数化体系

针对院落型民居的设计特点,笔者从村落自身场地限制出发,重组重构原有昆明本土民居即“一颗印”的建筑体系,将其原有的独栋式封闭院落形式分解为开敞的三栋建筑,并组合成院落,将其中的建筑功能根据8000mm×8000mm的模数体系进行集约化设计,将整个宅基地面积按要求标准设计分解成独立的三栋建筑,每户即每个组团中的三栋建筑依据地形及农民的宅基地面积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见图5),并在其中一栋建筑外加一间储梨仓库,以满足村民在每年梨树结果之后储存呈贡产出的宝珠梨。

43材料及结构

考虑到农民实际的资金承受能力,我们在民居设计时选择了两种体系的营建模式: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见图6)。此两种结构在建造成本和施工速度上均具有便于施工和快速完成的优点。在方案设计之初也曾考虑应用自制土坯砖的形式对已建好的框架或剩余墙体部分进行填充,但由于场地、人员配给、施工进度等方面的限制而暂时搁置。在设计选择民居外立面颜色及材料时,尽量遵循原有建筑外形色彩(赵家山原有民居建筑外立面大多以土坯砖内填充稻草为主,色彩应用以自然的土坯砖颜色为主),利用土坯砖的模数化形式,将水泥、铁黄粉加上稻草按比例进行混合对民居外墙进行装饰,以期呈现原有建筑的立面质感。同时在对建筑屋顶形式设计上,依然沿用瓦片形成的屋顶结构形式,采取多变的小坡顶组合,让屋顶形式变化多样,使成组团的建筑在屋顶上给人以丰富灵巧的感觉。

5营建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

51户型选择及院落型民居的推广难度

三个民居方案在设计之初就已同村民进行过多方沟通,作为设计者而言更希望村民能选择上文所述的方案一。笔者认为此种户型应是赵家山村民目前急需解决并实现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未来其村落发展及院落经营模式的最优选择。首先,在以“主题院落”为核心的民居建筑基础上,此方案能更好地围绕营建主题院落及开发当地特色餐饮形成院落经营;其次,可以以院落为依托,围绕“古树梨园”,推出院落文化休闲项目。

在实际户型选择中,村民则以选择“L”形户型为最多,另外为本土民居建筑形式(俗称“一颗印”),最后选择的才是我们主推的院落模式化民居。究其原因,笔者在深入听取并分析村干部及村民意见和建议后,发现多数村民对方案一(院落模式化的构建体系)从设计角度和发展前景上也看好,并且认为院落模式化户型对村庄未来发展和支持家庭经济收入方面无疑都是较好的一种民居组合方式。但由于村民对独栋民居住房面积最大化的强烈需求,以及受建造资金、未来预期和建造时间的种种限制,最终放弃了对院落型民居的选择。然而据我们了解,村民其实可以通过当地银行得到政策扶持并获得较优惠的银行贷款来完成三栋院落型民居的建造,即便没有贷款,部分村民还是有经济能力承担此方案的建造费用,其造价也并不比其他两个方案产生较多偏差。

由此看来,加强对村民进行各方案优势的宣传引导,让他们深入了解设计的特点、看到建成后的实惠、前瞻乡村美好的未来是极其重要的。

52营建过程中对施工等各方面的控制难度

由于方案设计和施工图绘制是由不同设计团队完成的,加之在施工图绘制过程中方案与施工图的深化人员没能及时对图纸进行协调和对接,导致施工图和已确定下来的方案出入较大,施工图纸深度不够。还有的农民在方案和施工图尚未确定,设计人员仍处在沟通过程之中,就迫不及待地比照未修改完善的施工图进行了施工,并在民居建造过程中自主定夺做出修改设计方案的点子。

村民为了节约建房费用,理所应当地会在建造成本上做文章,如简化外墙表皮材料的配比、部分结构等。原本对几个方案的外立面及结构本身定义了多种实施方案,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失于控制和村民对自住房的原始需求,使得方案履行和房屋建造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在问题出现时本来应在设计人员、村民、社区共同协商并形成书面修改意见后再进行施工,可村民为了能尽快封顶入住,仍然加快了自住房的建设速度。尽管设计人员修改了施工图纸,也对民居修改方案进行了图纸核对,但为时已晚。因此不难看出,在施工过程中指定专业人员加强对设计方案履行及建房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53提升村民发展观念和加强政策引导

主要反映在建筑改造提升过程当中,设计方和当地政府没能在项目设计之初及时制定相关与赵家山村整体规划和建筑风貌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及设计指导手册(如《丽江古城环境风貌保护整治手册》)或制定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村民建房,为将来保护村容村貌和引入旅游发展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引。赵家山村的乡村改造属于边摸索边建设,建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问题,虽在村民自治和不成文的村规约束下,大部分问题得以基本解决,但总比不上用严肃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效率高、效果好。

由此得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地方政府、设计方、乡镇组织等有关方面首先应共同研究制定严格的建设实施规则或法规导则来指导和规范村民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和拆除旧屋伊始就应将其法规导则通过当地政府、村民小组发放并宣传给每位需要建房的村民,让其认识到村落风貌完整,建筑协调统一,村容环境与建筑规划和谐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整体控制,以避免出现村民在发展村落旅游时过度地私搭乱建房屋和混乱经营。做到规划有依据,设计有细节,同时让其具有法律效力,保护乡村聚落形态完整,民居建筑和谐统一。

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2

这次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暨骨干人员培训班,是经市文明委领导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今天上午,与会同志实地观摩了睢县周堂一中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情况,刚才,睢县文明办、睢县周堂一中、夏邑县歧河一中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介绍了工作经验。市财政局、教育局张晓芹和陈应海同志围绕少年宫项目建设作了工作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学习好、落实好。下面,我就扎实做好今年的工作,深入推进我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重要意义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依托农村中小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学校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是解决农村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不足,丰富农村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件大事,更是文明办、财政、教育部门为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办的一件实事好事。从XX年开始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以来,我市已争取中央、省少年宫建设项目70所,已建成39所,今年将要投入建设的有31所。同时,各县区、各学校积极投入资金自建学校少年宫,全市自建乡村学校少年宫130所。这些乡村学校少年宫,面向农村孩子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农村未成年人增长知识、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激发潜能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受到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和教师、家长的普遍欢迎,为农村未成年人营造了一个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

二、严格按要求使用好专项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好乡村学校少年宫,首要任务是要使用好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为开展少年宫活动提供基础保障。

一要严格资金使用管理。每个学校少年宫项目,中央或省拨付基础建设资金20万元,其中修缮资金6万元,器材装备资金14万元。在项目建设中,要坚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资助资金现象,要坚持收支平衡和勤俭节约原则,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成惠民工程、示范工程。

二要依托现有场所修缮建设。中央、省专项公益金支持建设的乡村学校少年宫,主要是依托学校现有的设施和资源进行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修缮,主要指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室和活动场地的修缮,包括更换门窗灯具、整修地面、粉刷墙壁、场地整修,以及为专门改造的音乐室、舞蹈室等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等。这部分资金按规定每所不高于6万元。具体修缮工作由各学校负责,各县(区)文明办、教育局要做好对乡村学校少年宫修缮工作的验收。

三要配备好活动器材。器材配备是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持贴近学生兴趣爱好、发挥教师专业特长、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充分尊重学校意愿的原则,配备符合学校实际、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器材。在器材配备种类上,重点选择以下五大类:第一类是德育类活动器材,包括订阅少年儿童喜爱的报纸、期刊,配备优秀童谣、科普、文学图书、优秀影视剧光碟等;第二类是艺术类活动器材,包括电钢琴、古筝、二胡等小型音乐器材和书法绘画工具、舞蹈服装等;第三类是体育类活动器材,包括足球、篮球等球类器材和各种棋类等益智类活动器材;第四类是科技制作类器材,包括科普器材、制作工具、标本、模型等;第五类是其他器材,如电视机、dvd机、音响设备等。

四要规范器材采购。按规定,装备器材采购资金应不低于14万元,在使用中要优化结构、缩短周期、降低成本、物尽其用。要进一步增加德育类活动器材的配备种类和数量,资金所占比例不低于装备资金的20%,严格控制办公、体育类器材采购规模,资金所占比例分别不超过装备资金的10%。学校用于正常教育教学所需的设备,笔记本电脑、空调、基本体育器材,以及单价5000 元以上的摄影摄像器材、单价在1.2万以上的钢琴等贵重设备一律不得列入采购范围。同时,对所采购的设施设备,应要求供应商在显著位置制作“中央公益金资助”或“河南省公益金资助”标识字样,以区别于其他资金购置的装备,同时宣传公益金对教育事业的支持。

三、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好辅导员队伍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支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要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

一是要加大学校内部和校际之间的师资整合力度。主要是充分发挥学校现有教师的作用,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到不同的活动项目担任辅导员。为充分利用本地教师资源,可组织城镇学校有专长的教师到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辅导,个别特长教师除在本校少年宫辅导外,还可以到其他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辅导。

二是要发展志愿者队伍。积极招募思想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能力承担课外辅导工作的高校学生和当地“五老”人员、先进人物、文体骨干、民间艺人等担任志愿者辅导员,每年寒暑假期间,也可以利用大学生返乡的机会,吸收当地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参与“乡村少年宫”活动,充实乡村学校少年宫外聘辅导员队伍力量,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的辅导员队伍。

三是加强辅导员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技能和教学水平可通过集体培训和个体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集体培训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由学校组织选派优秀特长教师积极参加各项业务能力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特长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专家来校指导。要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空余时间抓紧进行专业自学,确保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水平。

四、开展好“五进”活动,发挥好学校少年宫作用

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关键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各县(区)要按照“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的要求,突出特色,丰富活动,打造品牌,着力在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作用上下功夫。按照省文明委统一部署,重点是开展好“五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道德实践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要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依托,组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主要内容,以道德养成为重点,抓好友善教育、诚信教育、孝敬教育、节俭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素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自觉参加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公益行动,积极参与 “文明河南”建设。

二是组织开展“文艺支教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结合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需要,组织文艺志愿者等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有针对性地开展文艺支教活动。根据未成年人不同需求和爱好,成立多种兴趣活动小组,组织开展喜闻乐见、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体活动。要根据地域文化特点,组织开展“教你一招”活动,选择一批适宜学习掌握,便于推广普及的“小招数”、“小技巧”、“小绝活”等传授给学生,丰富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围绕书法美术、音乐舞蹈和武术、棋艺、手工等对辅导教师进行短期强化培训,提高辅导教师专业素质。

三是组织开展“科技体验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以培养未成年人的科学精神、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现有活动器材,组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等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围绕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领域,以及学习、生产、生活中的科学发现和小发明小创造,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和体验活动,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结合民俗文化特点,开设剪纸、泥塑、农民画等手工制作和劳动实践课程,提升未成年人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是组织开展“心理辅导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要依托各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示范点,组织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心理保健操、小团体心理训练等活动,加强对学生成长关键期和关键点的心理辅导工作,如入学适应性调节、考前减压、升学指导、青春期教育等活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家长掌握心理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和教育策略。

五是组织开展“亲情服务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以关爱帮扶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为重点,组织开展“亲情服务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业和兴趣辅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开展情感教育,引导他们自尊、自立、自律、自强。开展自护教育,提供权益保护指导和服务,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开展亲情陪伴服务,通过设立亲情热线,组织生日聚会、文艺联欢、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开展帮困助学活动,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条件。

五、建立长效机制,提高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水平

建好管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督导考核,着力在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打造规范运转、常态发展的制度体系。

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3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由来

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最早提出要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2005年10月,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按照规定将增减挂钩纳入试点统一管理,并通过下达挂钩周转指标控制试点规模。2008年,国土资源部又专门印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试点管理办法》),对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此后,除个别省份外,大部分省市陆续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一些地方在探索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除了开展增减挂钩试点之外,还以“新民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名义开展了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活动。由于相关规范制度未能及时跟上,一些地方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侵害农民权益等问题。

2010年底,国务院下发《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格规范增减挂钩工作,切实纠正不当行为。按照国务院要求,2011年初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工作,各地开展的农村土地复垦周转和土地置换工作暂被叫停。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积极意义

一是促进用地结构优化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我国农村居民点具有“散、乱、多”的典型特点,农村建设用地比较粗放。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迅速增多,空心村现象更加突出。通过增减挂钩,可有力促进闲置、低效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6年以来,全国农村拆旧建新节约出了90多万亩的建设用地,节地率达40%左右。

二是促进农村面貌改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减挂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平台,有效带动了涉农资金的投入与整合,农民可得到较高标准的安置;同时,农民集体还有剩余资金用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社区服务中心、休闲广场、养老院等,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此外,增减挂钩通过周转指标的增值收益返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是促进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空间的拓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加大。增减挂钩在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保障了耕地总量不减少,同时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大了城乡统筹的力度。

三、当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增减挂钩的内涵及定位尚不清晰。当前,各方对增减挂钩的功能与作用理解不一。一些地方单纯将增减挂钩看做看作是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计划指标来源;一些地方认为增减挂钩是对国家严格土地计划管理制度的新突破,把增减挂钩当做当作补充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来源和额外奖励;也有一些地方将增减挂钩作为推进农村城市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途径。在此情况下,增减挂钩工作形态各异,相应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个别地方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全部留给中心城区,县市区只能通过增减挂钩获得用地指标,导致农村大拆大建;一些地方过度追求“额外奖励”,明文规定要“最大限度地改造农民居民点”,并在使用上突破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途管制;还有一些地方不顾现实经济发展水平,超前开展旧村改造,引发资金难以为继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农民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尽管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类文件都强调增减挂钩工作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或“农民自愿”,但大部分增减挂钩实际工作是“政府主导”的,整个过程中农民的决策权和选择权明显不足,在涉及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拆迁补助和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补助标准制定等方面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农民的意愿无从体现,甚至连协商的可能都几乎为零,导致“强拆强建”或“被上楼”事件屡见不鲜。

三是增减挂钩增值收益有待合理界定与分配。国务院文件提出,经批准将节约的指标调剂给城镇使用的,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农村。但目前各地对“周转指标的增值收益”的理解并不尽相同。一些地方认为使用周转指标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后的收益即为增值收益。但不同的出让用途会有不同的收益,比如工业用地出让收入扣除各类支出后收益可能为零甚至为负。一些地方则直接规定每亩周转指标返还固定收益,但指标确定普遍缺乏必要的依据。总体来看,收益界定及返还已经成为增减挂钩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难点。

四是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仍需高度关注。国务院文件提出,增减挂钩要切实做到“农民满意”。从近年调研情况看,增减挂钩在促进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涉及“三农”健康发展的新问题,比如部分农村未预留足够的产业发展用地,农村后续发展堪忧;一些地方新民居密集,但环保、消防等配套设施并未到位;部分地区农民上楼后暖气物业等支出增加,但收入并未明显提高,后期容易引发矛盾等。此外,一些地方在增减挂钩中为获得更多置换指标,往往对多个村庄实行“拆村并居”,从而引起农村土地所有权关系、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产生较大变动,由此给农村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和风险有待高度关注。

四、对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建议

一是准确定位增减挂钩,坚决制止其他各种名义的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行为。增减挂钩是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缺乏足够动力、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双增加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制度设计使农村获得资金,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增减挂钩的实质是促进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其本意绝非是允许各地在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外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另外需要明确的是,增减挂钩的实施,切实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但这只是增减挂钩的外部效应,而且,统筹城乡的途径有很多,并非只有增减挂钩一种途径。个别地方以“城乡统筹”为名大力实施增减挂钩甚至大拆大建,与增减挂钩的设计初衷并不相符。由此,应把增减挂钩准确定位为“占补平衡的必要手段,城乡统筹的一种途径”。与此同时,要出台明确意见,强化年度计划管理,把增减挂钩严格控制在试点范围,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审慎开展,坚决杜绝地方在增减挂钩之外以“新民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名义进行建设用地置换活动,刹住各种不规范用地行为。

二是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加快形成联合监管的新机制。在准确定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内涵的基础上,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能分工,共同加强对增减挂钩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一方面,要尽快制定多部门联合的增减挂钩规范,对增减挂钩过程中涉及的资金、建设、环保、社保、农业流转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使增减挂钩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规可依。另一方面,尝试转变当前土地部门单独管理方式,强化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管,如多部门共同参与试点项目规划方案审核、农业部门参与复耕土地质量验收、财政部门参与增值收益测算、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参与农村新居规划建设、监察部门参与项目督查等等。

三是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农村长远发展工作。鉴于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农民参与程度十分有限的客观现实,对于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增减挂钩工作,不能再延续当前政府主导的传统方式,而应通过制定激励和奖励机制,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并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集体共同协商的推进方式,在收益分配、补偿标准、安置方式、产权调整等重大事项上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达成一致意见后再付诸实施,同时,必须对增减挂钩等活动做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并预先告知相关群众,必须充分考虑增减挂钩之后农村的发展和变化,并配套实施相关政策,以此来充分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增减挂钩工作的科学性。一方面,应统筹考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与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的关系,合理分解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研究提出不同地区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的规模。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管和验收,细化增减挂钩工作规范,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尽快建立全国增减挂钩试点信息库,加大动态监管和验收力度,进一步明确处罚惩戒措施,对出现超计划用地、违规试点等行为,在计划指标扣减和行政处罚等方面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4

关键词:村镇规划编制;问题;改进

村镇规划编制一直在我国村镇建设发展过程中一直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然后发展至今,无论是编制内容、还是编制方法,或是编制主体,都不断走向成熟,与我国村镇实际发展状况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在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村镇规划编制无疑对村镇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根据村镇发展实际情况探究出我国村镇规划编制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以便提出具有可行性、实践性、有效性的改进策略。

目前我国村镇规划编制主要包括村庄规划编制和镇乡规划编制两方面的内容。我国村庄规划编制有不同地区都有较大的差异。《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试行)》,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引”,对省区村庄规划编制影响较大,但在各地并未形成法规性文件。可以看出,目前各地村庄规划编制愈加注重具体情况,提出“分期实施的安排”的要求。在没有《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的地区,《镇规划编制办法》会提及对村庄建设规划的要求。各个地区镇乡规划编制在编制体系、编制内容等方面与2000年建设部的《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基本一致。编制分为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或详细规划)。使用范围包括建制镇、集镇和村庄,但中心镇或人口超过一定数量的镇村庄,其相应的规划要求会有所变化;根据区域发展情况的不同,编制成果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无论是村庄规划编制,还是镇乡规划编制,其存在的问题是必然,总体表现为编制标准、编制体系、编制内容、编制实施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1村镇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村镇规划编制标准存在的问题

(1)村镇规模标准。《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对村镇规划实行同一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按规划期末常住人口的数量确定镇村规模,把镇村规划规模化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级;我国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一般按镇村体系层次,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中心镇,―般镇、中心村和基层村四级,但这种分级标准很难解释规划的中心村和基层村的区别。在村庄规模的划分上仅以人口为判定标准是不全面的。

(2)建设用地标准。现有村镇规划用地标准的适用范围虽覆盖全国的村庄、集镇和县城以外的建制镇,但全国村镇在地域和建设水平上存在差异,致使无论是人均建设用地规模还是建设用地比例均缺乏实际指导意义。按照《村镇规划标准》,村庄人均建设用地上限为150m2/人,但事实上有的地区远高于或者远低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如果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编制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用地将大为减少,村庄本身缺乏编制规划的内在动力。当然《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中所做的规定:“村庄建设用地宜为90~130 m2/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10~20 m2”是值得借鉴的,

(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目前,村镇基础设施配置仅考虑了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邮电等工程设施,忽略了村民生活燃料、供热采暖、有线电视等设施的规划配置,致使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规划指导远超出村镇规划规范所涉及的内容。即便村镇规划规范考虑到的内容也仅是原则性意见,其强制性有待加强。以道路交通为例,随着农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必要对村镇道路的宽度、等级配置进行深入的研究论证,并加以调整。对公共设施配置标准缺乏从规模等级角度对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和基层村进行分类,很少考虑到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问题,公共设施的配置也没有作为强制性指标纳入规划体系。

1.2村镇规划编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1)重镇规划,轻村庄规划。《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没有针对村庄提出有所区别的内容和标准。全国镇规划编制实施情况好于村规划编制实施情况。

(2)重单个村庄的建设规划,轻村庄体系规划。《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没有明确规定镇层面和村层面要解决的内容。实际编制工作往往重视的是镇层面的问题,缺少对村层面规划编制的相关法规指导,并且忽视了村庄体系规划的问题。

1.3村镇规划编制内容存在的问题

(1)缺少村庄分类研究。现有的规划编制内容缺乏对村庄分类的系统研究,无法有针对性地对村庄规划建设进行分类指导。

(2)缺乏村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当前村庄规划忽视了农村产业规划研究;村庄自主产业发展的类型比较单一,造成产业发展方向雷同;村庄规划需要在空间资源配置、功能布局等方面对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考虑。

(3)忽视村域土地利用规划。现有的村庄规划忽略了对所有农田、林地、草场、牧场,山林进行整体性规划,以适应机械化耕种要求的现代种植业发展需求。

(4)缺少生态保护规定。《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没有关于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定,而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则应考虑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规划。

1.4村镇规划编制实施存在的问题

(1)编制实施主体不明确。村庄规划的实施主体应是村集体,但由于村民的认识问题,新农村规划涉及的土地权属、土地流转问题难以解决,导致农民对村庄规划的实施持怀疑态度,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2)忽视公共参与实施。以往的村镇规划往往是由政府自上而下编制的“见物不见人”的物质规划,忽视了居民的主体性。规划编制者又缺乏对农村的深入了解,规划成果常常不被农民所了解或接受。

2村镇规划编制改进策略分析

2.1重视差异因素,加强分类指导

根据规划对象在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特点,划分规划对象类型,采取不同的规划编制标准。

(1)城市规划区内的镇、乡、村庄规划,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将镇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纳入镇规划,不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乡、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2)“准城市”指已达到设市标准但由于各种原因未批准设市的建制镇和一些人口规模未达到设市标准但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达到设市标准的村镇,规划编制应适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非城市规划建成区内的镇和乡规划。一般建制镇和乡集镇,编制规划可在现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基础上编制规划成果。建议分成城镇化整理型、迁建型、保留发展型三大类型的村庄,确定规划的编制重点。

2.2明确规划层次,构建编制体系

村镇规划同样需要坚持体系化的基本原理,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划编制体系和程序。建制镇、乡集镇在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前要先制定村镇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普通村庄编制总体规划时可以省略总体规划纲要这一环节。按照行政建制将村镇规划体系划分为县城以下的建制镇、乡、村庄三个层次。特大型建制镇规划参考城市规划编制要求(规划资质要求也相应提高),其他建制镇(5万人以下)按照镇规划标准执行。乡规划包括乡域总体规划和乡政府驻地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包括村域发展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将村镇规划体系分为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2.3分类规划指标,完善编制内容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参考2006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应当把村镇规划中必然会涉及的指标、要素的内容确定为强制性规划内容,加强我国村镇规划编制中对产业、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指标规定。新的编制办法应该确立一个适用性相对较强的村镇分类指标体系和分类指导规则,为各地开展村镇规划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同时,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把产业、区域公共设施作为村镇规划的重点内容。在城乡统筹思想的指导下,需要解决的是:城乡空间布局的整体化;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城乡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城乡社会事业的均等化;城乡生态环境的优质化;城乡居民就业的公平化;城乡文化生活的健康化。做到产业空间、地域空间、公共设施这三个方面的统筹。另外,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和传统,保护乡村自然景观和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保留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传统的需要,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旅游资源。乡村景观和环境与人类聚居活动紧密相连,要注重保护乡村的景观风貌和生活环境。目前,我国乡村建设片面追求城市化景观,造成传统乡土文化和景观的消失。在今后的村庄规划中要改变目前乡村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城市化现象,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田园文化特色,正确引导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塑造生态平衡的乡村环境,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4注重居民参与,提供切实渠道

应切实履行村镇规划从编制、实施、管理全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群众监督,规划草案阶段、成果报批之前都必须在规划涉及区域进行一定时限的公示,广泛听取农村集体组织和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要吸纳到规划方案中,切实保证群众对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活跃的地区,规划编制人员应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规划的编制,使规划真正具有引导性和可操作性。

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5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2009年开展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述职述廉评议工作的通知》(x组发〔2009年〕4号)精神及要求,我乡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评议动员大会于2009年6月11日在乡机关办公楼大会议室召开,在动员会上,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向全乡副股级以上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征求意见和建议。之后,认真进行梳理,共征求到对卢运勇个人和政府班子在履行工作职责、廉政勤政方面的意见建议15条。现将梳理汇总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对××同志个人在履职、勤政廉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6条)

(一)履行职责方面(3条)

1、加强督查指导村级工作,深入调研,多听取群众的呼声,切实帮助村级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2、多关心干部职工,随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对责任心强,工作务实,成绩突出的干部要提拔重用。

3、调动全乡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全乡干部都行为起来,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

(二)廉洁自律方面(3条)

1、履行好自身工作职责,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监督其他班子成员落实。

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廉洁自律。

3、应注重对财政所财务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对政府领导班子在履职、勤政廉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9条)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5条)。

1、加快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乡境内未实施的村级公路进行规划,对已实施的进行提等改造,使我乡的公路网络逐步形成,缓解交通瓶颈问题,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2、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对未实施文明村寨道路硬化的村寨,应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改善村容村貌。

3、××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崩塌、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及时落实措施加以解决,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4、部分村级多功能活动室现已成危房,办公设施不齐,无法办公,协调帮助解决活动室的维修及增加办公设施问题。

5、落实措施,加强对采煤深陷区治理,改善工农关系,维护矿区群众切身利益。

(二)农林水方面(2条)

1、对实施的退耕还林粮食兑现问题要切实加以解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退耕还林的管护,进一步巩固取得的成果。

2、加大对种草养羊项目的扶持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要提请人代会通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让群众得到实惠。

(三)文教卫生方面(2条)

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6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2009年开展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述职述廉评议工作的通知》(x组发〔2009年〕4号)精神及要求,我乡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评议动员大会于2009年6月11日在乡机关办公楼大会议室召开,在动员会上,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向全乡副股级以上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征求意见和建议。之后,认真进行梳理,共征求到对卢运勇个人和政府班子在履行工作职责、廉政勤政方面的意见建议15条。现将梳理汇总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对××同志个人在履职、勤政廉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6条)

(一)履行职责方面(3条)

1、加强督查指导村级工作,深入调研,多听取群众的呼声,切实帮助村级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2、多关心干部职工,随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对责任心强,工作务实,成绩突出的干部要提拔重用。

3、调动全乡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全乡干部都行为起来,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

(二)廉洁自律方面(3条)

1、履行好自身工作职责,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监督其他班子成员落实。

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廉洁自律。

3、应注重对财政所财务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对政府领导班子在履职、勤政廉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9条)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5条)。

1、加快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乡境内未实施的村级公路进行规划,对已实施的进行提等改造,使我乡的公路网络逐步形成,缓解交通瓶颈问题,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2、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对未实施文明村寨道路硬化的村寨,应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改善村容村貌。

3、××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崩塌、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及时落实措施加以解决,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4、部分村级多功能活动室现已成危房,办公设施不齐,无法办公,协调帮助解决活动室的维修及增加办公设施问题。

5、落实措施,加强对采煤深陷区治理,改善工农关系,维护矿区群众切身利益。

(二)农林水方面(2条)

1、对实施的退耕还林粮食兑现问题要切实加以解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退耕还林的管护,进一步巩固取得的成果。

2、加大对种草养羊项目的扶持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要提请人代会通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让群众得到实惠。

(三)文教卫生方面(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