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英语论文范例6篇

中医药英语论文

中医药英语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中医药 英语着作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 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着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着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 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着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着作

1.丛书系列

1990 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 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 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 个分册。2001~2006 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 年和2007 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 材

1998~2000 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着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 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 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 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 年谢竹藩编着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 年Chen Chiu Hseuh 编着《Acupuncture: A ComprehensiveText》。1999 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 年金义成、彭坚所着《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 年李鼎原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 年陈慰中着,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 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 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 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着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着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着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着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着作:中医药英文着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着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着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中医药英语论文范文2

中医药走向世界就是中医药疗效和科学内涵得到国际社会公认,中医独特的医疗保健康复模式及其价值被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主流市场,中医药标准规范成为国际传统医药标准规范,中医药文化得到广泛传播的过程。根据统计,目前日、韩两国的中药产量占全球中药市场90%营业额,而作为中药发源地中国仅占2%。

作为中药发源地的中国,为何在与日、韩的竞争中如此落败?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中医药人才的匮乏。人是决定一切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国内不乏专业的中医药人才和专业的外语人才,但是我们缺乏复合型的人才,特别是既懂中医又懂外语,既懂中药又懂医疗机械,既懂中药又懂资本市场的人才。近年来,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改观,但由于深受教学设施、教学理念、学习观念等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影响,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总体教学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2重在人才培养

精通中医药的外语翻译人才培养是中医药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虽然中医药英语翻译在世界上已经断断续续历经了几个世纪之久,但是直到近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和我国一系列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出台,中医药融入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中医药英语翻译教学才在国内慢慢地“热”起来,并呈现快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ESP)之势。然而,由于中医药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有着独特而复杂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且还存在着两种语言的转化问题,中医药英语翻译教学在前进的道路上遭遇了许多麻烦。现阶段,国内外探索中医药英语翻译教学的学者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他们提出了一些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并且也注意到了中医药英语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但是真正拥有自己独特理论体系的很少,而能出版较有影响力著作的学者就更为凤毛麟角了。由于中医药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的特殊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学者和机构往往由于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不足导致中医药英语翻译中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国内外一些学者和机构做了大量工作,旨在避免出现中医药英译中文化缺省和误读现象,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深入全面的探讨研究,中医药英语翻译界对此还是各执各理,真正意义上的克服文化差异对中医英译的影响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中医药英语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医药 英语着作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 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着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着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 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着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着作

    1.丛书系列

    1990 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 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肛门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 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 个分册。2001~2006 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 年和2007 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 材

    1998~2000 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着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 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 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 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 年谢竹藩编着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 年Chen Chiu Hseuh 编着《Acupuncture: A ComprehensiveText》。1999 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 年金义成、彭坚所着《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 年李鼎原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 年陈慰中着,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 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 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 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着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着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着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着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着作:中医药英文着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着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着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中医药英语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医英语 特殊性 现状 教学改革

近些年我国对中医药的宣传和传播逐渐加大了力度,对外交流也进一步得到拓展,而中医作为人类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愈来愈受到国际医药界的重视。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说,能够培养出既有高水平的英语说写能力,又有专业中医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全国各医学院校的中医系和中医药院校已意识到中医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继开设了中医药英语教学课程,并着手进行中医英语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培养外向型和国际化的中医药人才已迫在眉睫。

但是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英语在学科建设、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目前尚都处于探索阶段。中医专业英语教学需要正视其特殊性及当前的教学现状,对如何培养高素质、有能力参与国际经济和技术竞争的人才问题,以及如何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对中医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改革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中医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所谓“中医英语”,简单地说就是英语语言在中医药对外翻译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体系,是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按照ESP的命名法,“中医英语”的标准名称应为English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urpose(即“中医用途英语”,简称为ETCMP)。这个名称本身,可以说已经给“中医英语”下了一个十分简洁明确的定义,并且阐明了其功用 [1]。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其特有的专业词汇和内容在英文中很难找到现成的阐述和注解,所以就会让中医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它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来教授中医英语教学的人需要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即英文和中医。之后,才能根据教学需要创造相应的词汇内容。

另外,因中医专业术语的翻译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相对权威固定的标准,也就导致了同一个中医词汇却有不同英文解释的情况,所以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并建立一个对中医英语教学、研究和中医英语翻译有促进作用的语料库。学习中医英语有利于减少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从而更好地掌握中医的精髓和基本理论。中医专业概念的传递在中医专业英语教学上,是用英语表达的,所以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优势。难在需要掌握第二语言,优势是中医本来就是汉文化的结晶,源于汉语,所以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中医的词汇特点最明显就是简洁明了,语言的概括性很强。一般几个字或词就概括了一种重要的疗法或理论,而翻译成英文时,似乎很难用数量相当的英文词汇去表达。于是造成了用英文去解释中医相关理论概念,给中医概念注释的情况。

另外,中医概念的拼音化在中医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无法避免。因中西医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中医理论中很多概念词汇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相应的词,例如:“气功”、“阴阳”、“推拿”、“针灸”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髓,不管是直译抑或意译都不能精准表达和概括原文的意思,所以目前国内外的中医英文等外文翻译都采用音译来翻译某些中医学的概念,这种方法也逐渐被中医翻译界广泛采用,而国外读者也欣然接受。

二、中医英语教学现状

尽管中医专业英语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院校所了解,但由于受到诸如教材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师资严重缺乏等原因,严重制约了中医英语教学的发展,阻碍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2]。现在用于中医英语教学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中医原版教材的翻译,缺少相应的教学理论和语言理论的支持。现有的教材资料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且大多数选择面窄,缺乏针对性,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和中医英语教学没有多大意义。

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中医英语教学模式是重讲授、轻互动的传统教学形式。其主流教学模式是:“阅读+翻译”。尽管这样的模式对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有好处,但它缺少必要的交流互动,知识面又狭窄,不利于学生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内容。影响了学生原创的热情,妨碍了思维上的互动,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中医英语课程教学的另一弊端就是教师大量灌输医学词汇,造成了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记忆新词汇,忽视了对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转化上的运用;造成了强于背诵单词,弱于翻译实战的教学效果。 而中医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回归到对于中医素材的文献、病案的口笔译上来。中医英语对师资力量要求严格,教师需在中医和英语两个领域都要有较高的造诣,才能更好地理解与传授知识。

三、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和实践

中医英语教学应包括中医英语阅读,翻译技巧,临床常用对话,中医应用写作,全面培养学生的中医英语的综合能力。中医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英文的能力,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加强。因此,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的中心是学生,教师要做必要有效的指导,配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支持,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中医英语的自身特点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校对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必要的改革,通过模式改革更好地改善了中医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第一,注重中医文化背景教学

我们在中医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了文化背景的教学。在我校的高年级阶段教师在讲授中医英语时,与公共英语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导入许多中医背景知识,让他们熟悉我国中医文化背景。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无法与之脱离,倘若漠视了文化背景,只是从中医本身和现有的教材书籍上获取相应的翻译作为注释,那往往是不可靠的,起码不够全面和准确。中医学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深深根植其中,像中医概念里的遣词造句都浓缩着汉字的精髓,也包含大量的中国文化哲学术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有着深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和思维方式的烙印,这是它诞生的条件和土壤。

因此如果不从传统文化背景上去讲解, 学生很难真正了解中医内涵。从文化背景入手,具备哲学、文化学、中医学知识,才能清楚中医,弄清其术语、体系的来龙去脉,才能正确地把中医的术语和学说翻译成英文,才能清楚认识中医的概念术语和学说的真正内涵与本质。

第二, 注重语境因素教学

在中医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了语境因素培养。由于学生忽略了文化及语境因素,加上他们自身往往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所以在学习中医英语翻译时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词,从而造成很多错译、误解。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读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个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3]。

因而我们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我们为学生制定了不同目的的专业英语学习规划。通常情况下,中医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以使用科技英文构词法中的缩合法、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有利于国际上的学术交流;而对于未来从事中医临床,或有可能接触到需要中医治疗的外籍病人,尽量让学生学会用浅显的普通词汇,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4],跟这些病人交流。

第三,重视把学生作为中心 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转变中医英语教学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点,只是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而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把学生作为中心点,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忽视了中医英语的实际应用,忽略了中医英语课程本身是依托于中国传统医学,以传达中医诊疗方法为主题的鲜明特点,使学生不能胜任普通的临床口译或中医药学术讲座的交替传译的情况,阻碍了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将学生从被动的灌输语言知识的对象,变成教学活动的参加者、问题的讨论者、语言的操练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人物,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语言讲授”改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自主输出信息。

此外,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使英语学习更为直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和小组辅导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中医药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展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际应用效果。

第四,以提高学生中医英语翻译能力为教学重点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要突出翻译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今后把中医药这门学问推向世界,同时,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质同步提高。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没有理论指导的中医翻译只能是盲目的实践。因为“只有科学的翻译理论才有可能揭示翻译中最本质的东西,从而从宏观上指导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就在于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因循性,而提高科学性、功效性”[5],因此我们在中医英语教学中,重视传授翻译理论。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其次在讲解下科技英语翻译所遵循的原则和特点,之后再引入到中医英语翻译中。其中重点需要向学生指出中医英语翻译的特殊性,让他们学会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翻译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后,就应该把翻译实践工作作为重点,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理论进行独立的大量的翻译训练,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意识。在教学中重点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中医英语应用能力及水平。

四、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肩负着培养国际化、外向型中医药人才的重任,而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英语基础课,对于培养外向型的中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中医英语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如中医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化尚未完全实现、国内尚无统一规划教材、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等。

但是要推进中医英语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需要教师一方面不断夯实自身的英语语言功底和中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应当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一个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有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起到关键核心作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提高中医英语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和调整中医院校专业英语的授课方式方法,找到更为合适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最为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增长和国际交流需要的中医人才,才能更好地弘扬祖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照国.中医英语----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新学科.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9月,第13卷第3期。

[2]王雪松.中医药英语教学探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52~53

[3]李虹.浅谈中医术语的英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181-182.

[4]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J].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09.

[5]刘宓庆.论翻译者的技能意识[J].中国翻译,1987,8(5):7-11.

作者介绍:

师旭亮, 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英语教育,工作单位:河北中医学院

益文杰,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工作单位:承德医学院。

中医药英语论文范文5

考试科目

甘肃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 考试科目 录取类别 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英语论文范文6

考试科目

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 考试科目 录取类别 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