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年终总结范例6篇

跟踪审计年终总结

跟踪审计年终总结范文1

【关键词】工程;跟踪;审计

随着合肥市化工企业退城进园战略的强力推进,为了使企业能够获得新生,我公司自2010年起正式启动化工新区的项目建设。由于新区建设项目总投资预计高达100多亿元人民币。为控制好如此巨额的建设资金,我公司审计部决定将审计关口前移,在施工阶段全面实行跟踪审计管理方式。下面结合多年的工程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浅谈一下如何做好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跟踪审计工作。

1 在工程施工阶段实行跟踪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各阶段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是资金投入量最大的阶段,也是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存在频繁大量的资金支付。本阶段也是暴露问题最多的阶段,在施工阶段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工程建设项目总体质量就难以保证,工程进度就可能会拖延,投资就可能会失控。因此在施工阶段实行跟踪审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 工程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的方法

2.1 严把工程签证关。每个工程建设项目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施工条件、工程地质、气候、市场竞争、合同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工程签证,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签证,主要包括:(1)在招投标阶段施工单位为了能够顺利中标而大幅让利,中标后又伺机从签证中弥补损失,致使签证严重失实;(2)施工单位利用业主现场代表对定额和清单费用的组成不甚了解而进行重复计费;(3)有些施工单位在变更事件发生后故意不办理相关签证,而是到结算时才一起出示,导致审计人员对一些隐蔽工程,因无法核实当初事件发生的具体细节,使事后审核相当困难,最终变成一笔糊涂账。(4)有些签证要涉及到工程量的丈量,施工单位在使用测量仪器时容易出现作弊现象,使签证中的工程量不实。(5)一份签证签完后,施工单位在后面空白处增加不实的签证内容。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跟踪审计人员可以采取如下应对办法(1)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办理签证,特别是隐蔽工程,杜绝事后补办签证。跟踪审计人员及时深入现场,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做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过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的矛盾和纠纷,为后期确认签证做好准备。(2)提醒签证各方应对签证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而不能只在签证单上笼统写上“情况属实”,以免结算时引起各方争议。(3)跟踪审计人员应该对施工单位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精准度检查,以防施工单位在使用测量仪器时出现作弊现象。(4)规范工程签证单的格式和内容要求,采取业主现场代表、监理、施工方和跟踪审计人员现场联签的方式,保证工程签证的真实,避免弄虚作假现象。跟踪审计人员在现场会同业主现场代表、监理、施工方签字认可了实测记录后,可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工程数据,避免扯皮拉筋,和签证长期不签,大量积压的弊病。(5)跟踪审计人员和监理要保存签证原件,以防施工方增加不实内容。

2.2 严格履行跟踪审计职责

项目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要熟悉施工作业程序,掌握工程项目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跟踪审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特殊岗位,不仅要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协调工作,还要与建设单位各相关部门协调,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参与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业主现场代表、监理缺乏专业知识,对定额和清单费用组成不了解,有的现场代表未能严格把关,未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材料进行认真监督,造成施工单位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跟踪审计人员应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对业主代表、监理不合理的意见及时进行沟通,不能听之任之。

2.3 加强对工程设计变更的审核

跟踪审计人员应关注工程设计变更前的工作是否已实施,实施到何种程度,若没有实施,则要扣除变更前相关内容的费用,若已施工,则要视实施的程度实施审计。由于施工不当或施工错误引起的设计变更,由施工单位自负,如果对工期、质量、投资效益造成影响,还应当进行反索赔。

2.4加强建设工程进度款支付的控制

工程进度款的审核支付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存在着频繁、大量的资金支付。为规范工程进度款支付程序,确保资金拨付及时、安全、高效,每次支付工程月进度款前,跟踪审计人员均需要亲自深入施工现场,通过现场实地测量来核实施工单位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计量值作为进度款支付依据。通过对累计发生进度款的审核,可对以前签发过的证书中有错、漏或重复,提出更改或修正。

3 工程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跟踪审计人员的施工经验有待进一步丰富

由于审计人员的精力主要是放在对数据和文字资料的审核上,很少会深入施工现场,对新工艺、新材料不太熟悉,对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也了解的不太多。因而对施工方、监理方做出多种施工方案的选择不能够提出经济合理的建议

3.2 跟踪审计人员实地取证、记录不够积极、主动

由于跟踪审计人员对审计传统工作模式已经习以为常,有些审计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到施工现场,更谈不上积极、主动。这样要么耽误了时间要么晚到后只记录到不全的内容。当施工中采用定额以外的新工艺时,跟踪审计人员不能详细清楚的了解其中人、材、机的消耗量,既不利于自己做补充定额分析,又不能在审核工序费用时,拿出相关准确数据。

具体对策:

3.2.1 跟踪审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随着建设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日益发展,跟踪审计人员只有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充实,才不致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被淘汰,从而保证跟踪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2 跟踪审计人员要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

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真正做到了解施工现场新工艺流程要像施工方的工程师一样了然于心;实地测量、观察、取证要像监理工程师一样跟班旁站;定额套用时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协商、灵活机动。

跟踪审计年终总结范文2

关键词:市政工程;跟踪审计

运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方法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可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彻底改变“三超”现象。从2005年起,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多个市政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对此颇有心得体会。

一、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1、能弥补监理在投资控制方面的缺陷

随着近几年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政工程投资也逐年增加。由于市政工程大多位于新老城区,故在施工中涉及到现场费用方面的问题最为复杂。在通常情况下,是由监理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投资控制的。许多监理人员对投资控制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只是在工程量上作一些简单的核减,很难在投资控制上发挥很好的作用。

引入跟踪审计制度,利用社会审计人员的专业力量,对投资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可以弥补工程监理对投资控制不力的缺陷。跟踪审计人员在工程经济造价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准,强于监理三控制中的“投资控制”。不论是对工程过程中的造价控制,还是更好地进行工程结算审核,跟踪审计的加入都相当必要。

2、能为建设方的决策及时提供依据

跟踪审计能及时反馈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进度款、签证单、设计变更等影响工程造价的情况,使建设方对整个工程期间的资金流量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大多数情况下,经过跟踪审计人员审核的工程进度款支付月报更具有说服力,更能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完成情况。同时,跟踪审计人员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签证单(特别是隐蔽工程),能在现场及时进行审计,可最大限度地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为建设方的决策及时提供依据。

3、有利于维护和规范建设市场秩序

目前,许多承包商至所以敢于在投标时采用低价中标、在施工时高价索赔的策略,就是因为看到施工过程中在签证单与工程变更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许多签证单故意夸大工程量,利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和一般监理人员对费用和计量方面不够熟悉的弱点,隐藏了实质内容,使一些重复计量和不该签证的项目也办理了签证。也就是说,通过执行现场跟踪审计制度,对因为隐蔽工程的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而引起的费用增加,设置了一个强有力的监督环节,这不仅最大限度地防止了高估冒算的发生,也抑制了低价中标的现象,有利于建设市场的有序发展。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在掌握财务审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要能看懂图纸,并理解和熟悉分项工程定额及其预决算的构成、工程量的计算方法等。审计人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学习,学习新知识新观念拓宽知识面,深入到建设项目业务中去学习,不断扩充专业知识,努力开阔视野,勤于思考、敏锐的捕捉有价值的审计素材,创造性的开展审计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提高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水平。

三、跟踪审计的内容

1、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

1)对标底和投标报价进行复核。在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人员要参与招投标阶段的工作,为的是对工程标底价和投标报价进行复核,特别是对竞争不充分的招投标,要重点审核招标文件和清单项目特征描述的准确性、工程内容的完整性和标底的合理性。

同时,跟踪审计人员要对来不及招投标、无需招投标或30万元(无锡市规定)以下合同的价款作初步核定,为合同的签订提供依据。

2)工程合同的签订。跟踪审计人员应建议建设方将投标书中的所有的优惠承诺全部写进合同,并审查合同专用条款内容是否严谨,严格控制预付款、工程进度款的付款比例。要明确主要材料与设备,尤其是无信息指导价材料的价格确定办法,要明确工程变更造价的确定方法及让利幅度,以及相应工程价款调整的计算方法等。

2、工程实施阶段的跟踪审计

在本阶段,跟踪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确认实际施工内容是否符合合同、图纸要求,大型设备与特殊材料的采购是否遵照约定程序等方面。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合理处理隐蔽工程签证、设计变更、工程进度款支付以及进行反索赔等事项,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1)参与前期工程费用的控制(在部分市政项目中前期费用不作为跟踪审计的内容)。市政工程的前期费用控制主要涉及:红线范围内的现有各种杆线(供电、电信、联通、移动、铁通、网通)、大型树木、广告牌等迁移费用审核,路基范围内现有给水、煤气、电力、通讯等管线在施工期间临时接通费用的审核等。这些内容非常烦杂,造价往往高于建安费用,且大多牵扯到一些垄断行业和部门的利益。只要你对工程量经认真复核后,参照相应的赔偿标准提出初核费用,再结合其它工程的情况,以审计建议的方式提出让利的范围,供领导洽谈合同时参考就可以了。总之,这些工作既不同于最终审计中的审核,也不同于监理投资控制的工作内容(其一般只对施工阶段进行监理,不涉及前期工作),它是市政工程跟踪审计所独有的工作内容。

2)加大对签证与工程变更的费用控制力度。跟踪审计与事后审计最大的区别是,除了具有及时性外,还表现在费用控制力度上,即能从源头上进行造价控制。而工程事后审计对现场进行核实的时间较短,且只能对表面进行核实,也无确凿的证据,因而隐蔽工程部分只能凭借审计人员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况且,隐蔽工程大多以各方签字确认的签证单形式出现,若将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审计方与其他各方的矛盾。

因此,在实施跟踪审计的工程中,应从制度上进行把关,即明确:凡涉及造价的签证与设计变更,除现场三方(建设方、监理方和承建方)共同签字确认外,必须再增加跟踪审计人员的签字,否则在事后审计中,一律不予认可。同时还要明确,若在事后审计过程中,发现经上述人员签字的现场签证有明显不实或较大误差者,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举个在跟踪审计与事后审计中遇到的事例加以说明:

例:某市政工程,其标段内经过小区出入口处的d500雨水管道沟槽发生塌方,为保证居民出入方便,承建方提出用级配碎石进行回填,以加快施工进度,建设方同意按此实施。因该段沟槽处于小区出入口处,为保证居民交通,征得建设方、监理方同意,采用级配碎石回填,回填量为25m×3m×2.5m=187.5 m3对此,各方分别签署了如下审核意见:

监理方:塌方情况属实,级配碎石回填量为25m×3m×2.2m= 165m3,要扣除雨水管道所占体积。

建设单位现场代表:情况属实,同意监理意见!

跟踪审计人员:经现场查看,回填材料为泥结碎石,该处塌方是因为施工方开挖沟槽所放坡度不到位所致,故回填量只认可正常开挖产生的回填方量,同时应扣除管道和基础所占体积,相应扣除原清单中该段6%灰土的回填费用。

此案例形象地反映了在工程费用签证方面各方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承建方往往抓住建设方同意实施的变更大做文章,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监理方人员因水平有限,对承建方上报的工程量只是作简单核减(水平高的核减多点,水平低的核减少点),基本上保留了承建方的意见;若无跟踪审计人员的现场查看,回填材料为泥结碎石不可能在最终审计中被发现,而泥结碎石的数量即使超出常理,也很难改变。

3)合理处理月报,把好工程进度款支付关。进度月报审核是跟踪审计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也是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工程进度款的超付方面。对此,现场跟踪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按已完成工程量进行月报进度金额控制,并依据合同付款条款的有关规定,来计算应支付的工程进度款金额。

在该环节上我们的经验是:要与监理方、承建方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首先,从月报程序上把关,由监理方对当月已完成工程量进行核对并签字确认;其次,跟踪审计人员要按合同要求,利用投标清单或计价表对已完成工程量作造价测定。跟踪审计人员要将所有工程进度款金额汇总整理后,出具当月的书面跟踪审计报告,最终提交给建设方作为支付工程进度款的参考依据。

4)把好特殊材料、大型设备采购关。一般建材与小型设备可参照当地的信息指导价执行,但特殊材料与大型设备的选择,往往无相应参考依据,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也很难控制。为此,要首先考虑选择品牌优、信誉好和售后服务佳的厂家;第二,对合同条款严格把关,即协助建设方在合同中细化材料、设备采购的内容,明确材料或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质量要求、交货日期、交接手续、验收程序、付款方式、保修期及运行期内维修或违约处罚等细节,从合同条款上保证各方行为的规范,而且要尽量做到一旦出现问题时,在合同中能找到相关的制约条款。

5)适时进行反索赔控制。施工中发生索赔是最常见的现象,但是反索赔却很少。究其原因,这与承包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建设方不重视或无力进行投资控制有关。市政工程中最常见的反索赔有以下几种:

一是索赔过程中的反索赔。在每一份签证单签字前,要好好想一下这张签证单与投标清单中的项目有无重复的部分;采用喷锚加固基坑后,原有基坑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的减少;增加电力井时,相应的电力排管数量的减少;道路结构层增加二灰厚度时,原有灰土厚度的相应减少等。

二是设计变更漏洞的反索赔。设计变更漏洞指有设计变更但没有施工;实际变更工程量远远小于设计施工工程量;承包商专门上报了一张增加栏杆部位砖墙施工的签证单,现场各方均已签字认可。这种比较典型的设计变更漏洞,在市政工程中会经常出现,对此需引起高度重视,并要及时进行反索赔。

三是清单工程量多计的反索赔。对于增加的工程量,承建方总会及时提出并计入工程总造价中。然而,在清单中多计的工程量和实际施工中未发生的工程量,承建方却不会剔除出。其实该部分内容就是反索赔的重点,也是跟踪审计过程中需经常关注的内容。

除了要合理地控制好现场发生的费用,去除不合理的部分外,还要重视反索赔工作,这就是现场跟踪审计的效果反映。我们认为,反索赔工作的开展,能够真正体现跟踪审计工作的价值。

3、工程竣工阶段的跟踪审计

此阶段工作主要包括对承包方上报的重大变更原始资料合法性进行确认,对结算依据资料(竣工图纸)的真实性加以核实,以及编列与汇总工程决算费用明细表等。

1)对重大变更原始资料的变更依据和变更程序进行核实时,必须要求所有当事人签字和盖章;涉及设计方面的问题,也要由设计人员书面认定,方可作为合法的依据。

2)在对竣工图纸审核时,特别要防止施工方将设计图纸作为竣工图纸,要确保竣工图纸与最终的现场情况一致,以保证工程量结算的准确。要通过对经监理审核后竣工图纸的现场抽检,来完成对竣工图纸的审核工作。具体的抽检内容为:

① 道路竣工图纸:起迄点桩号、道路结构层与路幅宽度、道口的增减及其结构层做法(铣刨与新建)、道路渐变段实施情况等。

② 雨污水竣工图纸:起迄点桩号、管材(UPVC)代用(钢筋砼承插管)情况、管径变更、预留管、收水井的增减、出水口做法等。

③ 电力管道竣工图纸:由于电力排管体积较大,施工遇阻时往往会通过增加电力井或改变其型号进行调整,在改扩建的市政工程中增加的电力井较多,故需重点抽检竣工图纸中的电力井位置与现场布置是否一致。

④ 桥涵竣工图纸:重点是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中的工程量是否完全施工到位,特别是现场施工与图纸有无不一致之处。

⑤ 石材人行道板竣工图纸:当前市政工程中石材人行道板的使用越来越多。由于市政道路与两侧临近建筑的关系十分密切,导致有些石材道板直接与建筑物相接,故相对于设计图纸而言,竣工图纸的调整量较大。反之,将不予认可,并要求承建方重新绘制,监理方重新复核。

⑥交通设施、电信、燃气、路灯、智能化、绿化等工程图纸:要视其具体情况,分别细化竣工图纸的审核。

四、现场跟踪审计的经验

1、吃透概预算内容,将现场发生的费用逐一对号入座

跟踪审计人员要仔细研究工程概预算内容,在开工阶段就从总体上对工程进行把握,建立起如上所述的工程决算费用明细表。对在现场实际发生但表中没有列出的项目,一定要搞清增加的原因,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手续要切实做到位。

2、熟悉清单内容,严格控制索赔,并做好索赔的事先控制

有经验的跟踪审计人员应对建安工程招投标清单作认真的研究,并熟悉清单内容。对于索赔的事先控制,基本上可采用提供方案审批意见、事先通知监理对重点部位加强控制、有针对性地在现场跟踪拍摄照片、要求承建方提供图片资料等方式进行。

3、对部分现场不易进行费用控制的项目,宜采取分解控制或控制临界点的方式

跟踪审计年终总结范文3

关键词:审计 原则 意义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法的原则

在建工程是一个由多方参与的活动,需要每个参与者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因此,在进行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审计单位必须首先明确自身的任务,合理定位,确定工作的原则。

1 以工程的总体目标为中心

工程的建设包括工程投资、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在进行跟踪审计时,必须要明确这些环节的具体目标,围绕目标开展工作,对在建工程进行分析评价,给工程造价提供依据,平衡和优化整个建设工程。

2 以工程的投资为重点

跟踪审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控制工程的总投资,将工程造价做到最低,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跟踪审计的过程中,要将投资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审计,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优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提出合理的建议,保证资金高效、合理、经济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的功能。

3 以工程质量为重要环节

一个工程,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质量一定要过关,因此跟踪审计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将质量作为不可忽视的环节,对工程的每个阶段都进行全程的监测审计。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挖掘成本节约的潜能,以实现跟踪审计的最终目标。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法的内容

对于建筑工程的跟踪审计,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将工程的使用资金控制在造价的计划范围内,使整个工程获得经济效益,保证工程的顺利竣工,同时保证工程的合法进行。因此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要涉及到工程的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建设过程中以及工程完成后的各个环节。

1 建设前期

土建工程在建设前期有较多准备工作,作为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方法,一定要将各个环节都控制在自己的监督范围内。

2 建设中期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造价工作必须要做到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因此需要审计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的审计职能。例如审计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投资的标准和工程的整体成本;审计工程的设计过程是否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是否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虚拟成本影响造价的现象等;对设计的变更、现场的签证以及材料的价格进行审计,看是否真是合理;对于工程的招标合同进行审计,并结合施工现场的进度核实资金的支付等,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审计工作顺利完成,使工程能够按时完成竣工结算。

3 建设后期

建设后期(工程竣工)后的审计工作同样重要,如工程清单是否准确无误,设计的变更和工程的签证是否真实可靠,有无欺骗行为;工程使用的材料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是否吻合,是否和预算结果相一致;施工人员的费用是否按照规定结算;招标文件及合同中规定的工程质量、工期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有挪用资金的现象;工程的结算是否与预算吻合等情况,这些都是工程竣工后需要审计的。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法的注意事项

1 审计工作者要准确定位

审计工作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工作人员一定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职能,将审计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首先审计工作者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正确处理好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关系。审计工作者要正确处理与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不能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在审计时,要保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要随着工程的进度进行,不能事后审计,也不能只关注工程的造价,要将整个审计工作处于动态的环境中,提供合理有效的审计意见。

2 审计工作者要提高素质

审计工作者的素质与审计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定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因此要想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高质的完成,必须要提高审计工作者的素质。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其次要改进审计方法,摆脱传统审计法的束缚,将先进的方法引入到审计工作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审计制度,要让审计人员充分了解全过程跟踪审计中需要进行监督审计的每个环节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最后要对审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专业知识的修养,培养综合审计能力,提高整个跟踪审计的质量。

3 审计方案要切实可行

由于建设工程本身具有复杂性,施工过程具有难度性,因此审计工作也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与工程项目相适合的审计方案,不能生搬硬套,忽视工程的特殊性。在制定审计方案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工程的特征、工程造价、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环节、工程施工方案等每个方面设计审计方案,有针对性的实行审计方案,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4 审计工作要动态进行

由于建设工程的施工特点,决定了跟踪审计工作要动态进行。审计工作要以工程的造价为主线展开,对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实行审计,由于工程的变动性和灵活性,决定审计工作的动态性,要针对不同环节的不同情况及时审计,做出数据。在进行审计时,可以抓住工程在设计、招投标、造价、材料采购等方面的控制点,进行动态审计,确保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土建工程造价的意义

1 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在工程造价工作中能够完全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做到有章可循,而且可避免资金的浪费。

2 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保证土建工程施工人员在监督下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至于造成人员因利益驱动而破坏工程的进行,同时造成工程造价中预结算的偏差,给工程造价工作带来麻烦。

3 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施工单位工程造价人员的素质低下而造成的多算、错算、漏算以及重算等情况的发生,确保造价工作顺利进行。

4 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为工程的造价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避免各种不必要的麻烦,保证造价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依法合情合理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胡刚,胡正芳.浅谈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跟踪审计年终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定位和职能问题。根据实践经验,分析了工程项目的立项和设计、招投标和合同签订、施工过程等关键环节跟踪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最后为跟踪审计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引言 

从上个世纪末至今,高等学校的扩张导致各学校新校区建设大规模展开,数以亿计的资金被投入到各项百年工程中。虽然教育部早在1997年就制定了《教育系统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但主要形式仅局限于以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为主的事后审计。2001年之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才最初在江苏省南京等市试行,再逐步推广至全国各地。 

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实务中被称为“全过程造价控制”,涉及从投资意向到投资终结的全过程,所以这种审计形式对改善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明显的效果。从概念上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完全掌控工程造价的能力,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对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定位和职能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文件中强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所以这里所讲的跟踪审计本质上是一种内部审计。在国内高等学校中,内部审计职能重在监督,特别是在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情况下,对很多经济活动具有否决权,这是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的最大障碍。这种审计理念会使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关系很不正常,从而忽视了服务目的。跟踪审计既然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职能则是提供咨询,为决策提供支持,但不应参与决策。跟踪审计应通过对项目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的检查,评价资源的利用程度,化解管理风险,改善管理环境,以帮助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为目标,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不良后果,从而直接提高被审计项目的效益性。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与设计环节的缺失 

建设工程项目大体分为策划和立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和合同签订、工程实施、竣工验收和总结评价几个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都应参与其中,针对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提出合理化建议。但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高校内部的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大多从签订合同阶段开始至工程竣工结算结束,并没有参与项目立项和设计环节,而这两个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占70%以上。这无形中将全过程跟踪审计降格为对项目立项和设计的事后审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跟踪审计职能理解的不充分。 

公办高校的重大建设工程立项往往受政策、教育主管部门、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影响,审计参与空间受限,但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审计环节不可缺失。设计审核的重点在于根据项目的功能要求及生命周期,与类似工程项目相比较,测算指标是否在投资控制范围内。同时,对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合理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主要建设材料是否有可满足使用要求但价格更低的替代品;各类管道的走向是否合理,以缩短管道的总长度;精装修的标准是否可以降低;关键性设计的施工难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等。笔者在实践中就遇到问题在设计审查时没有提出而导致损失的例子:某高校教学楼的标志性外观设计为一组倾斜的砼柱,体积庞大。在施工过程中受限于施工队伍的技术条件,其中的关键部分无法浇注完成,最后只能由设计方变更设计方案,给校方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延误了工期。 

三、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投标形式是目前高等学校选定建设工程施工方的主要形式。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招投标主要分为市场公开招标和单位内部招标。市场公开招标一般由专业的事务所或政府招标办代理和组织实施,由相关方面的专家参与评标过程,比较能保证真实、合法、合规性。所以审计应重点关注单位内部组织的招投标。 

高等学校虽然知识资源丰富,不乏工程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并且职能部门制订了相关的内部规章制度,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实践经验不足,尤其是市场经验。市场中能满足建设需求的企业以及它们的竞争关系;材料和设备的生产标准,合理价格;特定企业经营模式和资金流动情况等等。招标组织者和评委如果没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就很难把握这些问题。其次,高校内部大多是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纪检审部门人员虽全程参与招标过程,但会忽略审计职能的发挥,监督最终都会流于形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应聘请经验丰富的外部审计人员实施招投标审计。在招标准备阶段重点审查招标形式的确定,是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还是单一来源采购;审查标段的划分、工程量清单和预算造价的编审是否合理。在评标阶段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的真实性;审查设备、材料单价的合理性和规格是否明确并符合标书要求;评价投标方要求的付款方式是否合理和对建设单位资金周转的影响;评价不平衡报价中个别单价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 

2、合同是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的重要依据。订立清楚明晰的合同条款,对于规避风险,促进项目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对自行招标的项目往往由内部人员撰写合同。针对此类情况,审计应重点关注合同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应该采用总价合同、单价合同还是成本加酬金的合同形式;审查各专业的施工范围是否明确界定;审查合同中是否有变更处理的相关条款;审查付款方式是否和投标文件一致;审查是否明确了结算办理的时间和资料的完整,以提高竣工结算审计的时效性。针对施工放结算编制的高估冒算问题,合同中最好能约定在不同审减率下,审计费用由施工方支付的比例,这样可以促使施工方按规范报送结算。

四、项目施工阶段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是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是常驻现场,但在实践中受限于人力成本,外聘审计人员要么不能常驻现场,要么是常驻现场的不能满足不同专业需求。因此跟踪审计的委托合同中应明确要求审计人员常驻现场,或根据工程要求约定进驻现场的时间或频率,如一周几天,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何时进场等。 

2、施工方往往采取低价中标,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变更增加工程量来赚取超额利润,所以施工阶段审计的重点是工程变更及签证的审核。该阶段审计除了关注变更的必要性,变更签证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变更是否真实发生外,还应关注因某项变更引起的其他变更,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连锁反应,控制难度较大。在实践中,有的高校会聘请专业教师作为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负责人。专业教师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更应投入较大精力,充分利用自始至终参与工程项目的经验优势,为变更提供合理化建议。 

3、工程竣工验收后即进入结算审计阶段。该阶段除了关注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外,审计人员还应保持独立性原则,客观、真实的完成审计。跟踪审计人员虽是建设单位委托,在审计过程中多为业主考虑也是常情,但如果违背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会为后续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就遇到一例:大型工程结算编制很难做到无一遗漏,项目经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是通盘考虑,一般只要达到利润目标就行。跟踪审计人员在结算审核时只顾核减,该增加的没有核增,项目经理也签字认可了审定单。在建设单位聘请另一家事务所复核时继续核减,就出现了扯皮现象。 

五、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是实施周期长、任务重、涉及面广、审计成本高昂。审计人员长期与施工方、校内工程管理人员接触,如果约束不足,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审计目的难以实现。在实践中,多数政府文件规定跟踪审计费用以建安工程造价为基数乘以一定比率收取,这就造成审计越卖力,审计费越少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灵活变更收费方式,采取审减额越多,控制越有效,审计收费越高的形式,这样能激励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引入复核机制,在跟踪审计结束后,聘请另一家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复审,约定以复审的核减率为标准,结算跟踪审计费用。 

六、 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务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会产生更多问题。只有及时关注这些问题,并合理解决,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才能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伟, 刘晓芳, 杨柳.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0,(05) 

[2] 容仕坚.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与难点[j]. 科技资讯. 2010,(19) 

跟踪审计年终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管理

近年来,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已成为我国建筑、审计及相关专业的热门话题,通过实践人们对跟踪审计已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是由事后结算审计向全过程审计延伸的,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探索。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意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审计机构以国家的法律、法规等为依据,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决)算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维护国家、业主及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如实反映工程造价,促进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建设工程审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体现出了现代审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建设工程审计的风险从可行性研究一直到竣工结算都可能发生,贯穿整个周期。因此,要控制审计风险,就应针对建设工程审计现状、审计风险成因、审计风险特征,并从决策阶段开始,对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审计分析,不断与建设目标进行对比,以此为依据,向决策层提出建议,便于业主吸取教训,提高决策水平。从控制论的角度讲,跟踪审计成本较低,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

1、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审核

跟踪审计前期的重要工作是招标文件和合同审核,通过在工程招标之前确定跟踪审计服务单位,使跟踪审计从招标阶段开始介入。建设单位通过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程序、严格科学的标书,选择真正优秀的队伍进入。同时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合同文本进行分析,及时识破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的技巧和所设置的陷阱,最大限度的减少招标工作中的失误和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办法。

2、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审核

这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有的施工单位在招标时以不可思议的最低价中标了,就是看中了这个环节大有文章可做。在工程进行中凡是需要变更的部分,都必须要按照管理规定,及时进行现场签证,施工单位要及时拿出变更单和变更预算,监理人员及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要及时签字认可,跟踪审计人员要及时审核,确认工程变更造价,并及时调整工程总造价。

3、设备、材料采购审核

这个环节在合同中往往规定得比较笼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必须加以重视,要尽可能在合同中细化设备、材料采购事宜,明确所采购材料的数量及质量要求、检验的部门和费用、交接的手续,规范操作过程。

4、工程款进度款审核

这是容易被忽视,其实也是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施工单位为了早拿钱,多拿钱,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甚至给有关人员好处。因此在合同中就要明确工程的付款方法,严格按进度付款,并及时扣回建设单位所供材料款;要留足足够的尾款;要建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杜绝隐患,确保资金安全。

5、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和财务决算审计

开展基建工程全过程审计,实施全过程监督,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工程造价。通过工程竣工结算,在阅读和分析完所收集到的资料后,对施工单位编制的结算书进行审核,以确定工程造价,而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就是各施工环节审计的汇总。因此审计人员要汇总各有关资料,并和建设单位材料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各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诸项进行复核,确定工程造价和所用材料数量、价格;对施工单位所领用的材料增减进行造价调整;对往来款项要定期清理和检查,并及时做好整个工程的财务决算。

三、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实际施工经验有待丰富。以往审计人员精力都放在事后对数据和文字资料的审核上,很少深入现场,对新工艺、新材料不熟悉,对施工程序和工艺也不了解。如某深基坑开挖后,边壁有滑移产生,在选择锚固方案时,因方案不同,造价相差较大,故要求审计人员参与讨论,由于不太懂施工,其所提建议要么耗用

人工、机械、材料过多,费用过大;要么施工方法过于简单,护壁效果不可靠,未能起到咨询服务的作用。

(2)实地取证、记录不够积极主动。一些审计人员到现场往往不及时,更谈不上主动,经常要建设方多次通知,或者晚到后只记录到不全的内容,有的甚至需要重新开挖察看;当施工中采用定额以外的新工艺时,不能详细清楚地了解其中人工、机械、材料的消耗量,这既不利于自身做补充定额分析,又不能在审核该工序费用时拿出相关准确数据。

(3)过于压价,影响质量和使用。遇到投标书中没有单价的材料时,一般由建设、监理、审计和施工四方共同去市场询价,有些实际用量并不大,但审计人员却夸大购买数量,以获得供货方的优惠价,并将其确定为合同价位。当正式签订合同时,因实际需求量不大,无利可赚,供货方拒签合同,造成矛盾,甚至重新询价,耽误了工期。供货方为了在建设单位站住脚,只好同意,但却以次充优,外观虽相同且短期内使用正常,但交付使用近一年后出毛病检修时才发现质量问题,影响使用。

(4)定额使用有失灵活。现行定额对材料损耗的处理是给定一个平均损耗量或损耗系数。审计人员本着降低造价坚持按定额计算的出发点固然不错,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些特殊情况(在精装饰中较常见)应区别对待。类似这样的争议即使到当地造价管理部门裁决,也有不少是当事双方协商解决的。

(5)现有建设工程审计人员几乎都是造价审核类的工程师,若要拓展业务范围,还缺乏建筑、结构、设备及投资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2、应对策略

(1)加强思想观念的认识和提升。让审计人员充分了解建设工程全寿命的构成及其管理,强化依法审计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以及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拓宽思路,不囿于传统固定思维,勇于面对新的领域和新的要求,无条件服从建设工程的需要,在建设方审计部门的领导协调下,以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为主线,对建设工程全寿命过程实时跟踪,在事前、事中为建设方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

(2)坚持专业理论及技能的学习和充实。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一个人的专业水平无论有多高,若是停滞不前,懈于补充、完善,那么他原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会渐渐落后和老化。因此,审计人员应加强在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学习和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要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尽量多地了解和熟悉本行业最新动态、最先进的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多多参与技术难度大、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格、不同地域、各具特色、涉及层面广的工程项目,努力成为复合型、实用型人材。

(3)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在具备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要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对施工现场的新工艺流程要像施工方的工程师一样了然于心;实地测量、观察、取证要像监理方的工程师一样跟班旁站;定额套用时,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协商,灵活机动。跟踪审计现场团队中,最好由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或注册咨询工程师资格者担任主审,这样工作起来既能游刃有余,又能有理、有利、有节。总之,要努力构筑起建设工程项目业主、监理、跟踪审计立体式交叉管理控制的新模式。

(4)跟踪审计必须始终紧紧围绕经济活动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审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开展工作。开展基建工程跟踪审计,首先要制定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责、规章制度并告知有关部门,让大家知道审计部门参与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干什么,有那些事情是审计部门应当做的,在其中应负什么责任。审计人员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能包罗万象,什么都要插一手,什么都要管。审计人员应以工程造价为主线开展工作,工程质量则应以监理部门为主,审计人员不应过多的参与。

四、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新要求

1、统一思想

跟踪审计的前提就是要整个参与部门统一思想,自觉支持审计工作。首先建设单位基建管理相关领导和基建管理人员必须在跟踪审计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若不能统一思想,不能主动配合和支持审计工作,跟踪审计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审计就会成为一个幌子,甚至成为建设单位决策失误、管理混乱和个别人员违纪违规的挡箭牌。

2、源头抓起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应尽快从“决策阶段”开始。尤其要重点关注其后的“

设计阶段”,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工程结构的合理性。如果工程结构不合理,那么造成的代价和牺牲将是巨大的,既有经济的,更有社会的。二是工程材料的合理性。有些材料的用途和效果是近似的,但价格差别较大,所以选材就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大问题。尤为可怕的是,对于一些材料商与设计人员的联手“合作”,若不能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并对其严格监督,建设方的损失会更大。

3、完善制度

及时、全面地总结跟踪审计的既有经验,尽快制定出工程项目全寿命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跟踪审计制度,使各制度间相互衔接,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

4、明确职责

在基建实际中,由于监理偏重于质量,审计偏重于造价,设计偏重于安全保障,施工单位偏重于盈利,而业主往往强调工期,因而意见不统一是正常的,必须由甲方进行决策和协调。如果有关委托单位的正确意见得不到支持,必然会挫伤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放弃委托责任,最终损害建设单位利益。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在参照和统筹各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审计人员跟踪审计时应明确职责和权限,把握好工作尺度。

五、结语

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对建设工程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合理控制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有助于队伍素质建设,促进工作环节的阳光操作,既可以有效地控制投资规模,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增强技术措施的可靠性、实用性及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同时,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使以建设方为主体的建设工程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真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张坤、李嘉明、周和生: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时现、朱恒金:建设项目审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跟踪审计年终总结范文6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外频繁爆发了一系列极具震撼力重大舞弊案,管理舞弊占了很大比例,且严重危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审计事业也面临信用和生存危机。2001年中国的银广厦、美国的安然丑闻,涉及面之广,冲击力之大,影响之深,加发生时间之巧合,实属审计史上罕见之事。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之一的安达信和我国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也因审计失败而倒闭。 

而国家审计自成立以来,审计风险就一直存在,但是审计人的风险意识始终比较薄弱,自从发生“佛山罗斌案”和“红塔集团褚时健案”之后,审计风险才真真切切凸显在审计人面前,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跟踪审计是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采取的比较多见的审计方法,由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要熟悉工程业务、财务业务、企业管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而现实生活中同时具备这些知识的人才实属罕见,因此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多是各专业的人才一起完成,审计的风险随之加大。如何防范审计风险,是目前政府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及其特征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认识的偏差以及业务和技术水平、工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做出的审计结果与事实的偏差。 

审计人员从项目准备阶段开始介入,全程跟踪监督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保证项目建设各阶段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这样可以更全面、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能,提高审计效率,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有责任就有风险,作为审计人员跟踪审计建设项目,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那是十分危险的。等到风险袭来的时候,再去谈风险为时已晚。 

风险的客观性是审计风险的特征之一。我们在知道了审计风险的内涵之后,应首先了解审计风险的特征,并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特有表现。现分述如下: 

(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 

(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 

(三)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 

(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 

(五)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要为其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风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基础审计进一步发展到风险审计表明,审计职业界并未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捆住手脚而失去其活力,而是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了解了审计风险的特征,接下来就需要认识风险,管理风险,直至有效地控制和削减风险,这就是风险防范实施的全过程。 

本文主要从审计执业环境、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机关聘请中介机构等方面探讨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风险。 

(一)跟踪审计所处的执业环境引起的审计风险

1、公众对审计意见依赖程度的提高和审计意见的扩大,使审计职能日益延伸,审计对象日益复杂,审计内容日益广泛。这一方面促进了审计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审计风险。 

2、法律在赋予审计部门签证和评价权利的同时,也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审计责任尤其是法律责任的存在是审计风险存在的直接责任。 

3、《国家审计法》、《内部审计法律》以及地方或系统审计条例与相关的如《合同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没有很好的衔接,一旦发生不可调和的纠纷,地方或系统的规章制度就失去了制约作用,行业内一些约定成俗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面前全都成了空文,甚至还要承担法律责任,给个人特别是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4、现行的审计大法主要是规范的财政经济行业,对于工程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比较含糊,建设厅所规范的工程管理和建设人员权利和义务是与国际接轨的,与我国的国情还有很大差距。 

(二)、跟踪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引起的审计风险

1、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过关,经验和能力缺乏

工程审计涉及的面很广、政策性强、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很强。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地点的建设工程各具特色,专业水平不过关,审计人员独立完成审计业务就相当困难,审计水平高低与审计质量好坏成正比,与风险成反比。如现在有些重点建设项目前期报告都会要求审计机关派审计人员参加,而该审计人员在作出项目是否可行的意见时由于知识水平、经验的缺乏或者在没有具体掌握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在项目报告上签字,审计风险就会加大。 

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

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对工程审计结论客观公正,如实反映工程真实造价相当重要。如审计人员对基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未进行深入或扩大范围的审查,就是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另外个别审计人员在处理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时不够慎重,违反审计程序、审计规范、审计纪律等规章制度,造成徇私舞弊、隐瞒审计情况,最终带来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工作疏忽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会因审计人员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的不同而产生性质完全不同的结果。 

由于跟踪审计相对于投资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的审计,涉及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链条更长,审计人员需要的知识范围更宽,审计工作业务量大,时间紧、要求急,易出现操作不熟练或者出现失误、审计人员工作不细、取证不到位、审计方法使用不当、审计程序不合规、忽略或省略了必要的审计工作程序使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质疑,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4、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出现偏差

建设项目情况复杂、内控制度不健全,工程管理不规范,或者管理处于无控制状态,被审计单位不积极配合,提供的资料不真实或不完整,使审计人员不能全面了解和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问题,而作出错误的判断,都会使审计风险增大。 

5、审计人员的不正常更换,打破了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加大了后续工作的难度,加重了审计工作量,最终形成审计风险。 

6、审计人员偏离审计目标,侵入项目管理引起的审计风险 

如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模式,审计成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审计人员频繁地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是审计监督的职责。但是这一审计模式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由于介入项目管理,会产生利益冲突,审计风险加大,也破坏了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利制衡机制,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不应有的越位与缺位,使监督的作用弱化。 

(三)、审计机关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引起的审计风险

由于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必要时需要聘请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参与跟踪审计。社会中介审计机构接受委托,并在委托协议中明确审计方式、工作内容、职责范围和审计授权、审计责任和风险,受托人只根据协议约定授权履行审计职责的范围并承担其相应的审计责任和风险。 

1、近年来社会基本建设规模膨胀扩大,社会审计机构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审计人员快速增加,人员结构良莠不齐并且流动性大,社会审计机构大多采用按业务收入一定比例提成的办法来激励工程结算审计人员。如果社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再有缺陷,不能廉洁自律,潜在的审计风险就会急剧扩大。 

2、社会审计机构为了拿到审计业务,必须与甲方负责人员处好关系,而且在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工程造价的确定最终还须甲方与施工单位人员签字认可,如果甲方人员与施工单位人员关系密切,就有可能签虚假签证,刻意增加变更,提高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就是发现问题,但是为了工作的顺利完成、及时拿到审计费,往往不敢提出疑义,造成审计风险。 

3、部分社会审计机构为了拿到审计业务,盲目降低投标报价,致使不合理低价中标,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审计质量根本无法保障。 

(四)、其他原因引起的审计风险

1、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其它因素引起的审计风险 

(1)、承包合同条款不清晰,责任不明确,执行不严格,矛盾纠纷导致仲裁和法律诉讼。 

(2)、管理体制不科学,现场管理人员的职责有背于现行有关法律所确认的权限,特别是非专业管理人员的任用。 

(3)、施工过程中的随意变更和违规作弊签证时有发生。 

(4)、设计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结构修改和功能变更。 

(5)、管理混乱不规范,工程资料收集不及时,审计资料不全,导致信息失真和结算纠纷。 

(6)、进度款比例过高、超付工程款等引起结算困难,工程悬而不结现象严重。 

2、跟踪审计中,影响工程造价审定的有关因素不断变化给整个审计造成风险 

科技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的应用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如实行定额计价项目,对定额配套的文件、答疑是否全面,材料的价格确定是否合理;如实形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与计价有关的生产要素如:人工、材料、机械等的单价、消耗量以及其他费用的确定是否合理等,这都是审计风险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防范

分析了审计风险发生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辨别、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从而减少意外损失或进而使风险为我所用。

(一)、传统的风险防范模式

传统的风险防范模式是基于制度基础审计,因此风险的防范都是遵循工程项目的进程而逐步进行的,风险存在于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诀)算的各个阶段。针对以上审计风险的类型,具体措施如下:

1、准确把握定位

审计人员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是通过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一是审计人员在前期审计中,应把重点放到验证、评价有关部门所作的可行性论证工作是否规范、到位,计算是否正确,所依据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充分上,并仅就此发表审计意见,供领导部门决策时参考。二是与被审计单位明确划清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各行其是、各负其责,避免或减少因审计单位越位而引发审计风险。

2、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整合审计资源。聘请外部专家或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审核,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审计在自己所不熟悉或不专业的领域发表错误意见的可能性,规避审计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使有限的审计力量,投入到更能发挥自己水平的地方。同时,在聘用专家或社会审计机构的相关合同条款中,对专家的工作质量加以约束,以实现审计风险的全方位控制。二是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和程序,主动规避审计风险。从实际出发,合理借鉴现有审计规范,制定跟踪审计操作规程,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能做的不做,防止越俎代庖。同时也为审计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从制度上保证跟踪审计规范、健康、有序的开展。

3、严格质量控制

一是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要求,建立三级质量控制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审计证据充分、审计报告真实、审计结论可靠、审计意见可行,将审计风险尽可能地控制在审计系统内部。二是前移监督关口。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严把立项关、招投标关和合同签订关,从源头上监督建设行为;在施工建设阶段,做到逢变更签证必到,逢隐蔽工程施工必到,逢主要材料进场必到,让监督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在竣工决算阶段,结合项目招投标文件、合同、签证等对项目决算进行严格审核,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三是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审计建议加强跟踪督查,限期整改到位。

4、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项目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它包括了建筑工程项目、交通运输过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工业工程项目、电力工程项目等,涉及的学科非常多,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要求非常高。审计风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高低。可以采取内部培养、充实力量、外聘人员等多种渠道,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进一步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审计观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使人员素质与审计任务相适应。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工程建设领域是容易出现权钱交易问题的重要领域,对此,审计机关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把工程建设领域的廉政问题当作审计系统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二)、现代的风险防范模式

现代的风险防范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现代审计模式。在建设过程跟踪审计中,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为工程审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降低各类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已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引领欧美发达国家审计的潮流。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相比,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思路上有很大不同,在我国的审计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相对独立的工程审计来说,更是处于理论探索阶段。风险导向审计能否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项目中应用,笔者认为是可行的。

1、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过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基础

(1)、审计理念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审计行为模式的高度概括。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作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事项的潜在风险作为导向,以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程序为中心,侧重于评估审计事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模式。

(2)、随着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逐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建设投资不落实、超标准建设、转移挪用建设资金,预结算管理混乱、缺乏资金监管、投资效益差等问题日益凸显,重大管理欺诈和舞弊案例也日益增多,这些问题无形中会带来各类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以全面评估工作风险为基础,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高风险点入手,对风险高的项目和资金重点监控,加大审计力度,宏观把握审计重点,既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又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值。

2、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过程跟踪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1)、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风险模式运用于跟踪审计全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人员在各个审计阶段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来评价各阶段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审计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决策。

(2)、风险导向审计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社会公众期望审计人员应毫无遗漏的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但在正常的审计程序中,即使最敬业的审计人员也有可能被管理方或第三方的刻意欺诈所蒙蔽。审计担负着监督与服务的共同职能,只有不断的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动态的分析评估审计风险,恰恰适应了这一需求。

(3)、风险导向审计可以降低跟踪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往往是以全面控制为依据进行审计资源的分配,忽略了建设项目重点风险控制点,这就会造成审计资源在审计风险领域得不到恰当的配置,使得审计效率降低,而风险导向审计就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三)、混合式的风险防范模式

无论是传统的风险防范模式,还是现代的风险防范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不可能把风险降低到零,笔者通过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风险防范模式--混合式,既把传统的风险防范模式与现代的风险防范模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能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缺陷,又能全面控制风险点,进一步保证审计质量。

1、建立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全过程跟踪审计从工程立项开始,历经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财务决算等各个环节,是对建设项目详细的、具体的全面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针对建设工程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舞弊可能性大、风险高的特点,在建设前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判断关键点和控制薄弱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高风险重点审计。

2、全面提升审计人员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责任意识。前些年,由于我国的法律环境较为宽松,审计违规成本较低,审计人员只要经过测试认为其风险可以接受,不会导致巨大的审计风险损失,就可以终止审计了。通过实施审计风险准则,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来制约其审计行为,将建设过程中的审计风险转移成为审计人员的执业风险,将对提高风险导向审计质量起到重大作用。

3、提高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经营战略的能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的评估,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都需要依靠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因此,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从而有效防范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和审计人员的自身风险。

五、结束语

受现实国情、审计机构自身和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防范道路还很漫长,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前提,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根据目前基本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现状,寻找风险导向审计与跟踪审计二者的最佳融合点,把风险导向审计融入到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全面推行建设工程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各种隐蔽风险化解于前期阶段,为最终提高审计质量,缩小社会期望差异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孔凡勤《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应用》经济研究导刊 2008第18期 总37期 2、高春燕《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的应用与研究》同济大学 2007.3

3、宋浩亮《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风险防范》commercial accounting 2006.6.下半月刊

4、唐秋华、许益民 、刘长伟、肖飞《面向大型冶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防范的跟踪审计方法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4期 2007.8

5、李慈《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方法探讨》审计署网站理论探讨

6、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效益审计》审计研究 2005(1)

7、贾新宇《浅议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