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个人的词语范例6篇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范文1

评价理论是由James R.Martin等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研究词汇人际意义的阐释性理论。评价理论自创立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在国内,由于我国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特殊渊源关系,评价理论从一开始就受到我国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王振华2001;李战子2004;张德禄,刘世铸2006;唐丽萍2006;刘世铸2007;宋成方2007;刘立华2009等)。

2、评价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2.1评价理论简述

马丁给出的评价理论的定义是: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评价系统包括三大次系统:介入(ENGAGEMENT),态度(ATTITUDE),级差(GRADUATION),它们又分别次系统化。

2.2 评价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2.2.1 准确解读语篇主题思想

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the world we live in has changed a great deal 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 and it is likely to change even more in the next hundred. Some people would like to stop these changes and go back to what they see as a purer and simpler age. But as history shows, the past was not that wonderful. It was not so bad for a privileged minority, though even they had to do without modern medicine, and childbirth was highly risky for women. But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life was nasty, brutish, and short. 这是文章的第一段,该部分共有15个评价词汇:like, great, likely, more, stop, purer, simpler, wonderful, bad, highly, risky, vast, nasty, brutish和short。该部分共有15个评价词汇:其中情感词汇:like;判断词汇:more, stop, bad, risky, vast, nasty, brutish和short; 鉴赏词汇:great, purer, simpler, wonderful;级差词汇:likely, highly。该段评价词汇非常丰富,作者首先用级差词汇likely来修饰判断词汇more,加上同为判断词汇great,目的在于强调。接下来的两个鉴赏词汇purer, simpler概括而形象的向读者展示如果人们害怕变化将会回到一个怎样的过去。下面接着是一连串的判断词汇risky, vast, nasty, brutish,将一个落后短暂,野蛮而危险的远古时代展现给读者。其中级差词汇likely和highly起到了烘托和加强语气的作用。通过这些评价词汇的分析,语篇的主题思想清晰可见,跃然纸上,即我们要接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瞬息万变的事实,历史已经显示远古时代危险而野蛮。

2.2.2 评价理论和批评性阅读

所谓的批评性阅读,就是要在理解文本语言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的表征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目前,我国外语阅读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众多教育学者提倡批评性阅读,它关注作者的价值观和立场以及基于读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和经历对语篇做出的评价。评价理论所关注的恰恰是语篇中的评价性资源,以及作者对事物、现象和过程等的态度和立场。由此可见评价理论和批评性阅读的一致性,评价评价理论对批评性阅读有重要启示。

2.2.3实施批评性阅读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初级语法词汇等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可以向学生介绍评价理论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提问做进一步的指导,如:语篇中的评价资源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作者的语气 是鲜明的还是模糊的,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如何评价对象?经过长期的扩展练习,学生逐步形成评价性阅读的习惯并掌握阅读技巧,实现教学目标。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范文2

【关键词】评价理论;态度;情感;判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外化妆品进入了中国市场,并受到普通人的青睐。本文语料以Clinique 3-step化妆说明书,运用评价理论分析其中描述的化妆品功能的话语表达所选词汇的态度资源。

一、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出来的,由James Martin提出。其中评价性资源依语义被分为三个方面: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是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判定和鉴赏。也就是指各种价值,说话人用它们来做判断,把情绪和情感反应与参加者和过程联系起来。态度系统的中心成分是情感系统。评价理论讨论的是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1]该理论更为关注的是表达态度中的情感、鉴别和判定的语言,以及一系列把语篇的命题和主张人际化的资源。评价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属阐释性研究。[2]本文将就态度系统中的情感、判定、鉴别三个子系统作为理论框架讨论所列语料。

二、Clinique 3-step 广告语的态度系统分析

情感是指对人的情绪、感觉的表达,通常由心理过程实现。[3]情感是态度系统的中心,情感表达的价值可能是说话人对某个现象采取的姿态的最明显的表现。说话人用这些资源来表达事件或现象在情感上对他们的影响,并从情感的角度评价该现象。

(1)Allergy Tested. 100% Fragrance Free.

其官方网站的说明使用带有客观性色彩的评价性词语来描述化妆品,以此对消费者产生心理预设,培养其积极正面的态度,潜在的达到了与消费者在情感上产生有效的交流,继而影响消费者。

(2)Step 1: Cleanse

Clinically(1) formulated cleansing―that's how great(2) skin starts. Clinique's dermatologists believe soap is best(3). Our non-drying(4) liquid and bar formulas maintain(5) protective(6) lipids, loosen (7)surface flakes.

其中(2)的评价对象是皮肤,其他的则是产品。所用词汇反应出来的态度除了(1)是质量,剩余则是效果。

此例是对其中Step 1--清洁的说明。说明中使用了六处形容词对能达到的未来消费者预期的效果进行描述,符合消费者心理期盼。

(3)Step 2: Exfoliate

Meet a new(1) generation of Clarifying .... It's the key(2) step in our world-famous 3-Step Skin Care System: Cleanse, exfoliate, moisturize. From day one, expect your skin to look fresher(3), feel smoother(4). In two weeks, the rewards become abundantly clear(5).

其中(1)评价对象是产品,(2)是过程,其他事皮肤。这些词汇表现的态度则是(1)反映日期,(2)是步骤,其它则是效果。

例中对3-step中的第二步深层洁净做了描述。化妆品本身就是科技产品,新产品更多的是通过改良,使得更加适合消费者使用。本说明还增加了对多长时间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做了预期描述。最后abundantly clear这个评价性词语营造出一种愉悦的画面。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成了广告商在写化妆品说明书抓住潜在购买者的重要武器。

(4)Step 3: Moisturize

The moisture "drink" (1)all skins need, developed by Clinique's guiding dermatologists to maintain(2) optimal moisture balance(3). Works to soften, smooth, improve (4)the condition and texture of your skin. Lotion formula is for drier (5)skins; oil-free (6)Gel is perfect(7) for oilier (8)skins.

例中词汇则对产品以及适用皮肤进行评价,词汇态度也不同,(1)指出适用范围,(2)(3)(4)(7)展现效果,(5)(6)(8)表现的是质量。

例子区分了不同肤质的人在Step 3中应该用的产品的差异。而且使用后都能达到同样理想的效果。进一步强化了3 steps的有序性。广告中的词“dermatologists”让消费者相信它的产品都是经过临床检验,从而为消费者创造出了一种信任的氛围。

三、评价系统的整体综合分析

本文体现广告商侧重使用蕴涵客观意义的鉴别资源,从而掩盖其主观性情感,增加化妆品的说服力,增强广告词的客观性,达到与消费者的共鸣。

例中广告用语使用的表现客观公正的词汇出现频率比较高,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描述化妆品效果的词汇。消费者购买任何产品都会期待其效用,广告商为迎合消费者的潜在预期,都会用态度性词语表达化妆品的功效。而描述消费者的现状时则用的是消极的负面词语,这也迎合了消费者迫切改变现状的心情。评价性词语对预期肌肤的勾勒激发潜在购买者一种购买的动力。

四、结语

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作为评价系统的核心,集中表现的是评价者对于被评价物的个人态度倾向,而这是通过情感,鉴别和判定体现的。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人际意义的扩张,对于语言的分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同时也为诠释人际意义有了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壮鳞,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范文3

[关键词]电子档案袋;评价;构建

教育评价一直是教育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各个学校非常重视教育评价体系。学生评价处于教育评价的核心位置,如何正确、合理、公平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界必须面临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考试评价作为唯一标准,随着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前状况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远远没有达到教育界期望的理想评价。

一、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内涵

档案袋评价也称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评价,在国际上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以纸质版来收集学生自己的作品,展现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进一步推动学习。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知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脑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0世纪的纸质版档案袋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电子档案袋。电子档案袋长期地、连续地记录着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真实地反映着学生学习进步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以及失败的辛酸。另一方面,也给老师提供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有力证据。这种全面、开放的评价在教育界中越来越受到青睐。

电子档案袋评价颠覆了传统的以测验或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以老师为主,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完全被排除在评价之外,是一个短期的评价过程,并且还是间断式的评价。电子档案袋评价是学生亲自参与到评价中,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对自己一段时间内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以及自我认识,找出学习的弱点,加以改正。同时,通过参与对别人的电子档案袋的评价,了解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之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电子档案袋改变了以往以“量”为准的评价方式,实现了以“质”为主的评价标准,同时又要求有一定的量化要求。电子档案袋评价不但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学习日语的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未知领域的日语知识。

二、大学日语评价体系的现状

大学日语的学生和专业日语的学生在学习日语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专业日语学生由于是自己的专业,将来很大程度上要从事日语工作或者是和日语相关的工作,他们认真刻苦地学习日语,而对于大学日语的学生,由于他们将来未必从事日语及日语相关的工作,绝大多数学生就是为了考试能及格,取得学分,以便于顺利毕业。他们与专业日语的学生相比,在课程设置以及要求相对不会像专业学生那么严格。以我院为例,专业日语在课程设置方面,听说读写的课程都在其中,还有日语方向课,学生每天几乎都有日语课,都可以接触到日语信息,大学日语的学生只设有综合日语课,每周2次,4个学分。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日语为主,课后很少积极主动地学习日语。

大学日语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日语评价体系和专业的学生是不同的。我校对大学日语学生的评价体系有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达不到50分的学生,没有资格参加补考。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出席、课后作业、小测验、期中考试构成。课堂出席不算人综合成绩中,但是如果三次无故缺席上课,取消期末考试资格,而且没有补考的资格。三次迟到或早退算作一次无故缺席。作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一学期中有四次作业,每次作业占作业成绩的25%。小测验占平时成绩的40%,一学期中进行四次小测验,每次小测验占小测验成绩的25%。期中考试占平时成绩的40%,一学期中进行两次期中考试,每次成绩占期中成绩的50%。一学期的最后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将期末的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加所得的分数就是学生一学期的日语最后综合成绩。

在我国高校里,大部分学校对大学日语学生的日语成绩的评价都是采取这种评价方式。现在的评价体系比过去传统的以一次期末成绩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点。首先还是没有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学生被排斥在评价体系之外,评价比较片面化。其次,这样的评价体系不是长期的、连贯性的,而是间断性的评价,无法真正的客观反应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再次,评价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规定的作业和相同的考试内容做完,教师根据完成的结果给予评价。忽视了学生对日语知识的认知、出生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电子档案袋评价对大学日语学生的评价更加趋于合理、公正、公平、客观。

三、构建大学日语电子档案袋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

由于我校的大学日语学生主要是指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主,课程设置只是综合日语课,根据课程设置的特点,评价内容可分为单词、语法、句型、口语、听力、阅读几个方面。重点从这几个方面来构建大学日语电子档案袋的内容。

大学日语的学生学习日语首先接触的是假名以及由假名组成的单词,单词是大学日语学生必须要记住的知识,每堂课所学的单词要不断地记忆,如果连单词都记不住就无法听懂以及运用单词。每节课学完之后学生要对自己所学的单词进行记录,总结出对于自己属于重点单词以及难点单词。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重点和难点单词要加倍努力。语法方面是大学日语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动词以及形容词的变形。语法如果学不懂就很难学好日语,在电子档案袋中要把语法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来记录,语法变形对于大学日语的学生来说,不可能一看就会,必须经过长期的记忆变形规律以及多次的练习,一点一点地改正自己的动词以及形容词的变形错误,才能掌握住语法。在讲完一个语法变形之后,学生课后要把自己不懂得语法知识加以记录。练习语法变形的时候,对于出现错误的地方,要归纳总结错在什么地方,哪个变形规则没有掌握好。句型是固定的,每节课出现出现的句型都要牢记而且要会使用,能否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句型至关重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不懂的句型也要及时记录下来。大学日语的学生也有很多阅读的知识要求掌握,教科书中有基本课文和应用课文,都是阅读中的一种形式,自己能理解多少,不能理解的地方原因是什么,以后碰到了同样的情况如何去理解。这些都是作为电子档案袋一部分需要进行总结,并对其总结进行评价。

虽然对大学日语学生没有设置听力和会话课,涉及到的听力和会话比较少,但是在综合日语课堂上仍然会有听力和会话的练习,所以档案袋中也要有听力和会话的内容。课堂上老师说的日语没听懂,要及时地记下来,以便以后再次碰到的时候不至于听不懂。会话对于大学日语的学生来讲比较难,由于国内的学习环境的因素,学生们的会话能力普遍不是很高。学生们要如实记录在课堂上以及课后练习中不会说和说得不好的日Z单词、句型、句子等。根据我校大学日语学生学习的状况,电子档案袋评价内容在这几个方面如果都能做得很好,就可以反应学生的日语学习成长过程。

(二)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老师为主的片面化评价,而档案袋评价是采取多元化评价,主要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

学生白评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档案袋做出真实的评价,大学日语学生首先要对自己学习的日语知识,进行总结,包括错误的地方以及如何改进、以后的设想等。老师要设定一定的自评标准,比如每次考试后,进行总结的时候,单词错误减几分。语法地方,怎么减分,如果举几个例句,加几分等。教师会做一张具有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的表格,学生根据评价表格对自己进行评价。

小组互评是指以4人为单位组成的小组,把自己的电子档案袋交给同组同学,同时也会拿到别人的档案袋,根据老师发给的评价表格进行评价,小组互评的表格原则上和自评的表格是一样的。最后还要写上评语,指出档案袋的优点和缺点,学生通过小组互评可以了解别人档案袋是怎样制作的,与自己的档案袋比较,吸取别人档案袋的优点。小组互评是在合作、竞争、个人三种学习情景中进行,合作是最有效的学习情景。

教师评价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日语档案袋进行评价,学生针对小组成员给自己的档案袋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修改,教师对修改后的日语电子档案袋进行评价,并写上评语,评语要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让学生把自己不会的知识能真正掌握。另一部分之是教师根据小组互评及自己的评价综合,给出具体、全面的评价,以期激起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三)评价时间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范文4

关键词:英语教学;评价;创新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可以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十多年,我很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并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通过评价,为学生的英语发展提供一个自由的、和谐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一、形成性评价渗透在每日教学之中

我现在肩负着四五年级四个班的英语教学,每个班每天都有一节英语课。在课前,我会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方式、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制订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有时提问一些问题,由他们来回答;有时给一个话题,他们畅所欲言,教师来评价;有时小组协作,同学互评……评价时,注重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

比如:在教授冀教版第四册第十三课How’s the Weather Today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Listen and tick。通过听天气,在表格(表略)中的晴天、下雨、阴天、下雪、刮风等五种相应的天气图标下打“√”。

录音内容:①How’s the weather in Shanghai? The weather is cloudy.

②How’s the weather in Harbin? It’s snowy.

③How’s the weather in Tangshan? It’s sunny.

④How’s the weather in Lhasa? The weather is windy.

⑤How’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It’s rainy.

这一评价活动既考查了学生听懂句子,捕捉基本信息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听懂语段并认读、选择关键词的能力,与真实生活很接近,全体同学参与了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发现大多数同学掌握了这一部分的内容,而少部分学生还有选错现象。所以,第二次上课时,又进行了类似的评价,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说和读的评价比较好设计,它们可以穿插于教学的始终。教师可随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话题。如:How do you feel?或利用一幅图画How do they feel等,让学生们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读更是课堂上经常练习的环节,我们可以读单词、读句子、读段落、读课文。评价的标准,可以参考《英语课堂标准》中的相关参考标准,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一些评价标准。但标准不宜过高,要以激励学生为目的。

“写”的评价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是较难的,所以我从不追求知识的过度拓展,以基础知识为主。四年级学生在学完月份词和序数词之后,我进行了这样一个评价:按规律填单词。

( )February ( )( )May ( ) July ( )

first ( )third ( )( )sixth( )( )

虽然评价很简单,但考查了学生对这两类单词的掌握程度。通过这个评价,我了解了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个别掌握得不好的学生加以辅导,最终所有学生能百分之百地熟练地写出两类单词。五年级是高年级了,应以句型操练为主,即便是写单词,也要在句子中体现出来。如:根据汉语意思补全句子。

The bus is( )(慢). It goes ( )(慢).

The( )(孩子们)are crying.

The ( )(男人们)are quick. The ( )(女人们)are slow.

有时还可提高一些难度,如:看图写句子。教师出示一些学生们熟悉的图画,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们在本上写出句子。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各种各样符合图意的句子。只要语法正确,单词拼写正确,我们都要算对的。通过这种评价,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二、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辅相成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范文5

1987年,伍铁平教授在《模糊理论的诞生及其意义》一文中就指出:“在教育上,模糊理论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人的知识水平是一个模糊概念,是一个不可能用精确数字来测定的。对一个科学家、教授,或任何一个离开学校工作的知识分子,如果想用百分制去给他的知识打分数,不仅不科学、不可能,而且只会令人感到滑稽可笑……这种用精确数字测定模糊现象的做法不仅容易产生成绩测定上的主观性,而且可能使学生对分数斤斤计较于一分之得失,不重视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用。用模糊词语评定学生的成绩,反倒可能比较恰当,比较精确。”[1]由此可见,提倡用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评价教育实践活动,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教育管理等十分必要。

二、关于高校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端正办学思想、优化教学过程、检验教育效果,还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育评价主要是质量监测性评价,其目的是服务于人才质量管理,是由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联的组织和个人对与学生全面发展相关联的人和活动的评价。然而,目前的高校教育评价借科学之名而奉行技术至上,刻意追求操作化。“它只把科学当作技术,所依据的科学不是真正内涵的科学,而只是技术。它借用了科学和技术表面的东西,如量化、确定性、高效、精确、实证等等,而忽视了科学作为人类认识真理方式的批判、反省、超越的一面。”这种所谓经过理性设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技术,把主体的个人情感和价值因素看成是造成评价结果模糊、信息混乱,影响结论效度和信度的罪魁祸首;把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物同样看待,重视共性因素的评价,忽视个性因素的评价,像测量和评价物体那样测量和评价人,表面上看是注重事实与科学规范,实际上却充当了教育过程中分类、筛选的技术工具。例如,评价学校和教师时,以论文影响因子、科研经费、考研人数、就业率作为评价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评价学生时,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情感体验、道德品质等等都进行精确化的测量,把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简化为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简化成凝固的几个数字,学生发展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被忽视。这样不仅违背了高校教育评价科学、准确和客观的标准,而且丧失了学生素质结构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因此为保证高校教育评价中的科学性,我们必须注意到,教育评价中存在偶然性、特殊性、无序性、不确定性等。评价者必须在思维方式上消除二元对立,而且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评价不可能是绝对精确的,也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对人的多方面的评价不能简单采取量化的方式。那么,我们能否从“模糊”视角来探讨高校教育评价的基本规律呢?在众人对传统的两分法评价方式(肯定/否定,赞扬/批评,量化/非量化,重结果/重过程,统一化/个性化)提出质疑时,有无可能采取一种新的教育评价方式?高校教育评价中的模糊是否是一种普遍现象?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在现有观察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拟提出高校教育评价的模糊机制的基本设想。

三、模糊机制与高校教育评价操作

在高校教育评价操作中最重要的是评价方式、方法和内容。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对常见的五类评价方式(1.赞扬性,2.鼓励性,3.直接批评性,4.间接批评性,5.零评价性)所持的观点,笔者对来自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的26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6份因未按要求作答无效。在有效的243份问卷中,高段67人,低段176人。下表列出了调查中五大类型的喜好情况。通过观察分析,不难看出,无论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很喜欢第一、二类评价方式,共占总人数的80%左右。对于直接批评性,低段同学明显表现出不接受,而高段同学有近一半不把它纳入最不喜欢的范畴。对于零评价,高段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43.28%)不能容忍,而低段同学表现不那么明显。问卷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教育评价方式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剖析高校教育评价的本质有相当大的帮助。笔者认为,从本质上看,高校教育评价遵循模糊机制。这种模糊机制作用于高校教育评价有两层含义。第一,教育评价方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模糊性,并且这些模糊特性在教育评价时无法回避。就赞扬性而言,根据Manes和Wolfson的研究,美式英语的赞扬语中形容词的比例高达80%,更重要的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只有good、nice、great、pretty和beautiful五个;在中文赞扬语中,根据施家炜教授的资料统计,83%的赞扬语依赖于形容词,而且汉语赞扬语中副词是最广泛使用的,但这种广泛使用体现在绝大多数的积极语义形容词、动词都有副词作为它们的修饰限制成分(其中最常用的是“真、很、多、极、太、非常”)。由此可见,英、汉赞扬语在词汇选择上共同倾向于选用模糊性很强的形容词来肯定接受评价的人与物。而从话语层次上看,加强语如really、great和very,模糊限制语如sortof、kindof、inaway以及条件句都是常用的赞扬方式。就批评语而言,主要分为公开批评性(onrecordcriticism)和非公开批评性(offrecordcriticism)。所谓公开批评就是指批评者直接、明显地指出被批评者的问题所在,而非公开批评是指批评者采取隐蔽、模糊的策略表达批评之意。显而易见的是,像勉励式、委婉式、商讨式或自责式的间接批评方式都涉及模糊策略。那直接批评呢?笔者认为直接批评多数属于表达威胁、惩罚、抱怨的言语行为,教师在这类言语行为中,可能不用模糊词语,他们的听话人和受话人可能是同一人,即挨批评的那个同学,也可能是不同的人,即挨批评的那个同学和其他在场的同学,所以教师的批评同时传达批评、提醒、警告等言外行为,因而属于语用模糊的范畴。就鼓励性评价而言,笔者认为它同直接批评一样属于语用模糊范畴,只不过它传达的是鼓励、提醒和期待等数重言外之意而已。只有零评价才不涉及模糊策略,也许正是因为它既不涉及学生的优点,也不涉及他们的缺点,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表现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因而此种方式不受他们喜欢,尤其是像高段那样成熟的学生。然而,模糊机制的解释范围不仅仅局限在评价方式中模糊词语的运用上,它同时也可指用于对高校教育评价操作的定性分析和解释。可以说这就是模糊机制的第二义,即深一层涵义。换言之,此处提到的评价方式因模糊机制而生,同时又因模糊机制的普遍性而使评价方式也存在模糊性。这些方式无论表述是精确还是模糊,我们认为其外延都是不确定的,所谓精确也并不是绝对的。绝对存在的是事物的模糊属性,精确只能是相对而言;模糊和精确相互依存。也就是说,精确中蕴含着模糊,模糊中又可以显现相对的精确。下面我们通过对几则高校教育评价实例的剖析,进一步阐释这个模糊机制。(一)模糊机制在高校教育管理上的体现高校教育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此处仅以教育管理的重要方面教学大纲为例。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可以说是教学的指挥棒。然而教学大纲的内容本身也存在着模糊性。下面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的表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主义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在百十来个字的描述中就包含了“较强的”、“一定的”、“扎实的”、“良好的”等模糊性词语,也许,专家们觉得这一大纲的确太过模糊,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在2004年又重新修改,并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根据这一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初看上去,模糊词语的确减少了,但这并没有改变它的模糊性,因为同原来的“阅读能力”、“听、说、写、译能力”、“语言基础”、“语言学习方法”等概念一样,“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文化素质”等还是模糊的。所以,无论怎样表述都无法避免其模糊性,因为要真正体现大纲的含义,就应该用模糊方法。正是这一模糊性、不精确性才说明了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适时得体,符合实际的要求。认识到教学目的的模糊性,对于科学地评价教师的业绩和学生的成绩大有好处。(二)模糊机制在教育评价原则上的体现教育评价原则讲究客观、公正,然而,客观公正也是相对而言的、模糊的。下面是我国选拔性评价与监测性评价在客观公正原则上的要求比较。[4]表中涉及“七个度”方面的描述,其模糊性就是显而易见的,谁能准确地划分“一般性”、“最高级”、“选择性较高级”之间的分界线?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评价原则在操作上是相对科学有效、客观公正的。对质量管理评价原则上要尽可能全面深入,对选拔性评价要更多地考虑高一级学校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作为评价主体的人的复杂性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模糊性注定了评价原则的模糊性。测试评价的客观性其实就是评分的可靠性,它是指测试者对同一受试者观测的一致程度。而评价原则的客观模糊性决定了评分标准的模糊性,此处仅以广为社会接受的四六级作文评分标准为例。四六级作文评分标准采用总体评分(globalscoring)方法,阅卷人员就总的印象给出奖励分(rewardscores),而不是按语言点的错误数目扣分。我们要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对作文进行综合评判。内容和语言是一个统一体。作文应表达题目规定的内容,而内容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要考虑作文是否切题,是否充分表达思想,也要考虑是否用英语清楚而合适地表达思想,也就是要考虑语言上的错误是否造成理解上的障碍。阅卷的标准分为5等,2分、5分、8分、11分和14分。另有标准样卷,我们参照样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首先看和哪个档次的样卷接近,则上下浮动1分。2分标准:条理不清,思路紊乱,语言支离破碎或大部分句子有错误,且多数为严重错误。5分标准:基本切题,表达思想不清楚,连贯性差,有较多的严重语言错误。8分标准:基本切题,有些地方表达思想不够清楚,文字勉强连贯,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一些是严重错误。11分标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连贯,但有少量语言错误。14分标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好,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纵观这个评分标准,不难看出,尽管它规定了5个具体的档位及相对应的分数,但这只是为统计的方便和需要,本质上却掩盖不了其模糊性。除了具体5档的标准中包含“紊乱”、“多数”、“基本”、“严重”、“清楚”、“通顺”、“好”、“差”、“相当多”、“支离破碎”等模糊性词汇,其理念“总体评价”方法本身就是模糊的,然而正是这个模糊评分标准使得四六级评分相对真实、可靠、有效。(三)模糊法则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教学。教学的过程是教和学的过程,因此一般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涉及人际间的互动(学生间和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通常来讲,在课堂中由于知识水平、社会地位、权力分配上的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关系。但是,为了追求教学的时效性,师生之间需要建立亲密的关系。因此,教师为了有效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知识点更加客观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并且又要照顾到学生的面子(也许这正是问卷调查中同学最不喜欢直接批评性评价的主要原因)。要想真正做到维护学生的面子,尊重他们的独立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模糊策略不可避免地要派上用场。比如在对学生回答表示否定的时候往往采用委婉礼貌的方式,不使用直接批评而打击他们的信心。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需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和面子,比如,在词汇缺乏或者对所述事情没有把握等情形下也会运用模糊策略。

四、关于高校教育评价理论模糊机制的设想

高校教育评价操作中的基本元素无不渗透着“模糊特性”,即“模糊机制”。那高校教育评价理论是否也必须反映出这个机制?下面笔者将承接上文的基本理念再从高校教育评价原则和方法两个方面对高校教育评价理论加以探讨。众所周知,我们制定的教育评价原则应该符合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社会发展实际,并且在实际操作实施的时候具有可操作性。即一方面要考虑评价科学有效、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必须务实。对于这个原则,模糊机制把它描述为一种模糊尺度。它是评价方式、方法的指导,它要求评价者多维度地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客观公正”为例,评价要客观到什么程度,要公正到什么程度,我们不能下一个绝对的定义,只能容忍一定的模糊性。同理,教育评价实施要求务实,在“务实”和“不务实”之间也有很多的过渡状态。但这种模糊性并非消极的东西,它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评价本质特征的一种基本认识;对于评价人这种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生物而言,绝不是那种“非此即彼”的简单形式所能把握的。因此,这样的评价原则就为教育评价的模糊机制提供了依据。教育评价原则在于宏观指导,教育评价方式、方法等则在于微观操作。绝对的赞扬或绝对的批评是不可取的,终结性评估更是遭到越来越多的否定,所以应该根据学生性格特点、现实表现、发展状态等方面的不同,对评价方式作适当的调整。每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都有其缺点和长处,都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和界限。就以质量监测性评价为主的高校来讲,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一项不可回避的工作,但由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个别差异性,加上我们面对的是复杂的人与相对薄弱的教育评价理论的问题,导致我们不可能像进行物理测量那样直接测量出人的心理和行为,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只用纯定量的方法或是纯定性的方法。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这种不确定性是人的复杂性、动态性造成的必然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坚持认为终结性评估转向过程性评估是好事,但仍不完善;才主张高校教育评价尽可能地全面考虑各种复杂因素,不断采用新观念、新手段,力争做到高校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换言之,高校教育评价中的模糊机制给高校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多元性发展的可能和理论依据。

五、结束语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范文6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由美国评价专家斯克里芬(Scriven, 1967)提出的一个概念,而本研究则采用P.Black 和 D.William(1998)对形成性评价内涵的界定:“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2.英语学困生

学困生是由美国教育家塞缪尔・A・柯克(Samuel.A.Kirk)于 1963 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本研究中英语学困生是指那些身心健康,智力正常,但在英语学科中存在严重困难或学习屡遭失败,英语学习成绩低于教学大纲最低标准者。它不包括那些智力落后的弱智者,也不包括由于生理缺陷而导致比如听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低于正常水平的学生。这里所指的教学大纲是指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主要是指完成中职阶段英语学习所必须达到的要求。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依据

纵观近十年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从研究的方法来看

就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成果来看,总体上思辨和经验总结性质的研究是大于实证研究的(吕丁,2012)。所以,本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突破总体上思辨和经验总结性质的研究,通过实证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为验证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的可操作性和信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从研究对象上看

形成性评价研究遍布我国教学的各个层面,但分布极不均匀。研究表明,已有的形成性评价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高校(包括高职高专),其他层面的研究较少(贾军红,2012)。所以,本研究以中职学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激活他们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重塑自尊,提高成绩,扩展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对象,更多关注中职英语学困生这个弱势群体。

3.从研究成果上看

近十年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成果从形式上主要体现为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论文和专著,提供给英语学习者使用的成果少。所以,本研究以编写活页的《中职英语形成性评价手册》为成果,丰富形成性评价以学习者为使用对象的实践成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如何有效地学习产生了很多的理论。其中多元智能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对形成性评价都有很大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学评价的启示是:教学评价应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去看待每一学生,运用任何一种单一的考试形式来评价学生的成就或能力都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差异性,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尊重每一名学习者的自然个性,全面评估每一名学习者特有的成就,促成学习者潜能的发展,最终达到个人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对现代英语教学评价的启示是:教育评价应关注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在“过程”中获得“结果”。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焦虑越少,在学习中有效摄入的知识则愈多,学习效率也愈高。因而,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对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形成性评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那种“一次考试成败定终身”和“以考分定优劣”的不公平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控力(夏友红,2011)。

三、研究设计和工具

本研究采用实证方式进行,研究对象选自XX职业学校一年级汽车维修两个平行班114名学生。本研究通过对干预组实施为期两个学期以课堂观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日志和电子档案为主要手段的形成性评价干预,深入研究形成性评价对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数据的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测试和访谈三种研究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17.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形成性评价对中职英语学困生影响的实证研究

四、研究结果和讨论

1.英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结果和讨论

根据表1所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有57位学生参加了前问卷调查,干预组的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44.04分和19.463;对照组为39.53分和16.483。干预组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平均分(44.04分)在干预之前稍微高于对照组(39.53分)。参与后问卷调查的样本数量与前样本不一致是因为中职学生由于多种原因辍学了。所以,参与后问卷调查的人数分别是干预组49人,对照组51人。干预组的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61.20分和17.550;对照组的分别为44.73分和20.657。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英语学习兴趣平均分T检验结果为:t(112, 0.05, 双侧)=1.335, Sig.(p)=0.185>0.05。这就表明,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平均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此外,差分的95%置信区间的下限为-2.185,上限为11.202,区间夸0,这也说明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平均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的。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英语学习兴趣平均分T检验结果为:t(98, 0.05, 双侧)=4.291, Sig.(p)=0.000

如上的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原因如下:

(1)形成性评价的运用,凸显了英语学困生在评价过程的主体地位。形成性评价的干预,特别是日常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大大地鼓励他们从传统终结性评价的被动地位向形成性评价中主动参与者的转变。主体地位的凸显使学困生在学习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尊重和欣赏,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享受评价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而激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形成性评价的运用,减轻了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忧虑和思想负担。形成性评价的干预,尤其是日常的自我评价和作业评价所创建的开放和自主的评价环境,使英语学困生能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选择学习内容,而不需担心在传统终结性评价环境中仅由成高低而贴上“优生”“差生”的标签。形成性评价减轻甚至消除了学困生英语学习的忧虑和思想负担,增加他们的自信和成功体验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满足了英语学困生追求自我实现的强烈需求。形成性评价的干预,尤其是日常的自我评价和电子档案袋的建立和使用,使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愿参加教与学的活动,因为他们日常的努力,甚至是微小的进步也会在日常的自我评价和电子档案袋中被记录,被分享,被赞赏,这就能有效地满足他们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们体验的成功越多,自我实现感越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变得越强烈。

2.英语学困生学习能力――听力能力的结果和讨论

在干预前,如表2所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听力能力均分的T检验结果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的:t(112, 0.05, 双侧)=-1.534, Sig.(P)=0.128>0.05。干预后,干预组的听力均分从前测的6.68分上升到后测的9.08分,明显提高约2.4分。同时,对照组的均分从前测的7.39分上升到后测的7.75分,提高0.36分,根据表2的独立样本T检验:t(90.07, 0.05, 双侧)=2.008, Sig.(p)=0.048

(1)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形成性评价的干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激发。在形成性评价环境中,学困生被激励去参与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使得他们从过去终结性评价中的被动学习者转向形成性评价中的主动学习者,促使了他们提高英语听力的兴趣和听力水平。

(2)学困生的英语听力训练在形成性评价的干预过程中得到自然的强化。在形成性评价环境中,具有超大共享空间的电子档案袋的创立和使用,为学困生提供了各种可供他们自主选择的听力素材,如各类英文音乐、原声电影、动画等生动有趣的有声素材。这些素材既有效地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又自然地强化了他们的视听训练,从而提高了听力水平。

(3)学困生的英语听力策略在形成性评价的干预过程中得到逐步的发展。在形成性评价环境中,带有不同听力策略的评价量表被反复地使用,如量表的听力策略“我能使我自己在听力之前安静下来”“在听的过程中我能集中精力”帮助他们调节听力过程中的积极心情,“在听力之前我能快速浏览问题”“在听的过程中我会快速做笔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等。

3.英语学困生学习能力――语法词汇能力的结果和讨论

表3显示了两个组语法和词汇能力在前测和后测的相关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语法词汇的均分分别为5.72和5.81,而且没有显著性差异:t(112)=-.234, p=0.815 (p>0.05)。干预后,干预组语法词汇的均分从前测的5.72分上升到7.37分,大幅上升约1.6分。同时,对照组的均分则从前测的5.81分上升到6.24分,上升约0.4分。表3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 t(98, 0.05, 双尾)=2.042, Sig.(p)=0.044

经过一年形成性评价的干预,干预组学困生的语法词汇能力明显提高,而实施终结性评价的对照组几乎保持不变。导致学困生语法词汇能力积极转变的结果可以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

(1)形成性评价的干预激起了学困生语法词汇的学习热情。在强调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的干预下,每位学困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自主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所以,他们记诵或掌握的单词越多,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进步记录,这就有效地激起和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令人遗憾的是,在实施终结性评价的对照组看不到这种积极的效果,因为只有少数的学困生能达到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其他大多数学困生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也无法达到,致使他们成为学习的失败者,丧失学习的热情。

(2)形成性评价的干预提升了学困生语法词汇的学习策略。在形成性评价环境中,带有不同语法词汇策略的自我评价量表被反复地使用,如量表的“我看见每一件东西能想到相应的英语单词”“学新单词时,我会想到它的同义词”策略有助于培养英语学习和基础知识积累的意识。“我能背诵一些包含语法规则的句子”“我会尽力去运用新的语法来造句”策略有助于发展记忆能力和在真实环境中运用语法的能力。

(3)形成性评价的干预改善了学困生语法词汇的作业方式。在形成性评价环境中,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水平和爱好选择多元化的英语作业,而不像终结性评价中存在要求整齐划一的作业标准。由于作业的多元化,学困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如唱歌、朗诵、讲故事、绘画、表演等。这种多元化的作业有效地记录和反映学困生的进步和成功,从而养成他们积极积累知识的习惯和提高他们语法词汇的能力。

4.英语学困生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的结果和讨论

表4是英语学困生前测和后测阅读能力均分的结果。前测均分T检验结果是t(112)=1.062, p=0.291(p>0.05),差分的95%置信区间的下限为-0.744,上限为2.2464,区间夸0,这都说明阅读能力前测均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干预组的阅读能力经过一学年形成性评价的干预后,均分从前测的13.05分上升到后测的15.90分,增长1.85分。同时,对照组的平均分则从前测的12.19分提高到13.45分,增长1.26分。从T检验结果是t(98, 0.05, 双侧)=2.057, Sig.(p)=0.042

(1)活页阅读教材减轻了英语学困生的阅读恐惧和负担。每天的阅读,学困生手上拿到的是轻轻的一张纸,而不是厚厚的一本书。这一张轻轻的纸每天包含的内容不一样,有让学困生开怀大笑的幽默笑话,有让学困生博采众长的名人轶事,有让学困生开朗明智的哲理故事,也有让学困生增长见识的天文地理,还有学困生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等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文章。每天活页的阅读既满足学困生求新的心理需求,又大大减轻阅读压力,让他们的阅读变得轻松快乐,形成这样一种越读越快乐、越读越有收获的良性循环,从而致使阅读能力稳步提高。

(2)活页阅读教材提高了英语学困生的阅读兴趣和方法。为了让学困生把握阅读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在每篇材料的上方印有“Time:MS”让学困生记录阅读时间;为记录阅读水平,我们标有“Score:”让学困生记录每次的阅读成绩。阅读材料下方印有“Notes”一栏,方便学困生巩固和反思阅读成果,学困生可以把材料中生词、语法点、精彩句子和内容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喜好记录在里面,让他们天天能看见自己的积累和进步,天天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了阅读能力。

(3)科学阅读策略培养了英语学困生的阅读习惯和技能。在形成性评价的干预过程中,学困生大量地使用带有合理阅读策略的阅读自我评价量表。比如“我能按计划阅读”“我会在阅读后积累词汇和句子”等策略养成他们定时阅读和读后反思的阅读习惯。“我能根据阅读标题来预测阅读内容”“我能根据斜体、黑体、数字、专有名词等获取关键信息”等策略培养他们高效的阅读技能。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高效的阅读方法最终发展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研究启示和建议

基于对研究过程各个阶段的小结和反思,基于对研究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得出如下研究启示: 一是中职英语教学单一的评价方式亟需转变。二是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急需提高。三是带形成性评价特色的活页教材值得推广。四是具形成性评价特色的电子档案值得加强。

为进一步加深和发展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本研究建议研究样本要进一步加大,以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调查和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每个英语学困生都是由终结性评价所导致的;进一步延长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因为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多变的过程,学困生学习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