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范例6篇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范文1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探索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21日

据调查,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城镇化建设为方向,以现代农业为抓手,以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为目的,实行镇村联动、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集体收入稳步增长,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一些增收的办法,即“四个明确”的做法,可资借鉴。

一、明确主体责任

村级集体经济创收目标的完成,村级是主体责任,做到双管齐下、多措并举、众施良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有效途径和可行办法。

1、严格执行公共资源交易程序,确保村集体资产资源效益最大化。对村集体的房屋、土地、水面等资源,由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牵头、村监委会全体成员、老党员老干部代表、部分村民代表参加,公开招标,竞价落实发包上缴指标,杜绝暗箱操作,确保资源保值增值,达到效益最大化。

2、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好集体资源。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引智工作,引进能人流转土地,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经营、管理,在确保农户按二轮承包面积享受土地流转收益外,增加不需要分配到户的村集体路、埂、沟、渠面积的流转收益。

3、广辟镇外税源,增加集体收入。2016年起,不再下达镇外引税任务,继续鼓励村开展镇外引税,镇留成部分按原政策返还到村,增加村集体收入。全力配合项目征地,并按时交地,政府发放到村的征地协调费,按有关规定,不低于征地协调费的40%作为村集体收入。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在园区落户。大力强化村干部的招商引资意识,要争做招商书记、招商主任、招商员,力争引进符合园区产业规划和门槛条件的企业落户园区获得税收分成,增加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5、抓好增收节支,增加村级集体资金增值收益。各村在抓好创收的同时,要严控资金支出使用,在落实各类建设项目时,实行竣工验收年底或分年度结算付款,严控预付款,将暂时不用资金参与政府融资,享受年10%的融资增值收益。

6、鼓励村干部牵头组建合作组织建设。村建立合作组织,为万亩农业基地、高效设施农业或建筑企业提供用工服务的组织、协调、牵引,按出工工日提留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作村集体收入;组建各类种植、养殖、加工专业合作社,提前、产中和销售服务,在合作社赢利中按一定比例提留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多途径增加村级其他经营性收入,减去经营性支出后的结余数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

二、明确扶持办法

一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通过标准厂房产权到村、高速两侧制作高炮广告招租,标房出租租金、高炮广告租金收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根据2015年末民主理财人员审核认定的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对20万元以下的村分五档进行扶持,4万元以下、4~8万元、8~12万元、12~16万元、16~20万元分别扶持10万元、8万元、6万元、4万元、2万元,连续扶持六年,六年后村级自行创收必须达20万元以上。制作高炮广告村,每个广告位另补1.5万元,负责用地矛盾的协调和土地租金结算。

二是加强经营管理,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针对集体资产日益增加、收益较大增长这一情况,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全面提升村级集体资产监管水平,确保村级集体资产安全可靠,使其保值增值。建立村级集体资产台账,努力加强动态管理,强化村级集体资产收益管理,完善规范资产租赁协议,及时下发非农建设土地的租赁指导价,提高出租资产收益,确保租金收缴足额按时到位。

三是建立信息系统,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过程控制为主线,以实时监控为核心,建立了镇、村、组三级村级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对村级集体经济“三资”的有效监管,适应了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新形势,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三资”管理水平,促进了村级经济可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

三、明确激励措施

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在镇村联动的基础上,必须确保目标完成,与村级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实行联绩计酬。

1、设立“双增收”工作单项奖。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考核为主,按专项考核结果,由高分到低分1~2名一等奖、3~5名二等奖、6~8名三等奖,分别奖励3,000元、2,500元、2,000元,奖金由镇财政列支。

2、设立村级集体创收绩效奖。对享受扶持的村,完成镇交指标,根据到账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不含镇扶持资金),与上年实绩相比,20万元以内按新增部分的10%、20万元以上按15%计奖;已超过20万元的村,完成镇交指标,上年基数超过20万元的部分:20~30万元按2%,30~40万元按3%,40万元以上按4%,比上年新增部分按15%计奖。奖金由镇农经站结算,分配方案由村讨论确定,报镇审批后在村级经营收入中列支。

3、对享受镇扶持的村,未完成镇交村级创收指标,取消镇扶持资金,并列入村目标管理综合奖一票否决内容,低于20万元的村,村目标管理综合奖一票否决。

4、与所在村全体村干部工资挂钩。未完成镇交创收指标的村,每低于5%,村党组织书记、正村级干部、副村级干部、一般干部分别下浮工资总额的1%、0.9%、0.8%和0.7%。

5、列入村(居)目标管理考核加分内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首次达到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村分别加1分、2分、3分。

四、明确组织架构

1、建立领导小组。负责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同时在镇农经站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双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扶持项目的实施、村级创收工作的服务指导和督查考核。

2、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负总责,团结和带领村“两委会”一班人,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潜能,努力谋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

3、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运营监督考核体系,落实保值增值责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四代管”财务管理体制,全面推行收支预决算制度,大力压缩各种非生产性开支,按照“精简、效能、务实、高效”的原则,合理配备村组干部,努力节约开支,增加积累,搞活经营。加大村级债权债务化解力度,坚决禁止村级集体盲目举债。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范文2

一、基本情况

张山子镇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939亩,总人口46000多人,辖65个行政村、89个党支部、6个党总支、1624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1276名。在所辖的65个行政村中,一类村28个,二类村30个,后进村5个。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近年来,该镇党委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村级集体经济出现了稳步发展的趋势。据统计,全镇65个行政村,集体资产总值485万元,现有村级工副业项目19个。其中集体积累20万元以上的村有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10-20万元的村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1%;5万-10万元的村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2.3%;5万元以下的村3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0%;经济空壳村、负债村1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3%。

二、张山子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主要做法

1、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性。为提高村干部工作质量,增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自觉性,该镇建立了党支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和经济工作任务下到支部,责任落实到支部书记,年终按考核实绩进行奖惩。即按照综合得分高低“发票子”,按照表现“亮牌子”,按照能力“坐位子”。乡镇规模调整后对村干部的报酬又作了调整,实行效益工资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调动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今年以来,全镇新上工副业项目4个,增加集体积累15万元。

2、突出抓了村级财务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该镇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镇经管站,统一管理,实行“双代管”,村村聘请了人大代表或退休老干部为监督员。对农村招待费、电话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实行限额控制,并制订下发了文件,每年可节省开支20多万元,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农村积累。同时针对各村债权债务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镇里成立了清欠小组,对帐务逐村进行了清查,使债务问题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如西伊家村因87亩土地承包金问题,干群关系一直紧张,干部工作难开展,该村也因此成为张山子镇的后进村。工作组进入该村后,通过对帐目进行认真地清理、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减了负,松了绑。

3、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为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该镇组织村干部对市场经济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使大家解放了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开放意识。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传经送宝,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到区党校参加培训,到级索、寿光等地学习,进一步开阔了村干部视野。官牧村支部书记许太平通过到外地学习后,结合本村实际,在鼓励农户上煤窑加工和运输项目的同时,主动和外地联系,村集体办汽车修理厂一处、大酒店一处,年集体收入20多万元。今年村里准备投资7万元为群众修路、安装自来水,受到群众的拥护。这充分反映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物质载体。

4、对后进班子教法扶志,理清发展路子。一些调整后的班子,虽然有干好工作的良好愿望,但由于家底子薄,对发展集体经济往往缺乏信心,对这样的支部,镇党委每村指定一名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帮扶村里的工作,对他们多指导,多关心。针对后进村班子调整后致富无门路,发展无思路的实际情况,镇里帮助他们重新制定发展目标,结合各村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因地制宜,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寻求自己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张西村地处镇驻地,有着发展商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帮助该村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个体工商业,全村共238户,其中80%的户都是个体工商户,群众增加了收入,村集体通过管理、服务、房屋出租等也得到了相应的经济收入。

5、突出重点,狠抓村班子整顿,解决致富无人问题。后进村之所以后进,主要是班子不强,支部书记不行。为此,该镇把转化后进班子,配强配好支部书记作为整顿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收到较好效果。该镇杨东村原来是一个比较后进的村,该村支部书记抱着“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占中游”的工作态度,应付各项工作。镇通过组织观看《孔繁森》、《王廷江》先进典型电教和开展“在职干什么?离职留什么?”的大讨论,使其认识到,无功就是过,要干就应扑下身子干好,要给群众留点想头,不能给自己落个骂名。他和党支部一班人认真研究,投资20万元建成了一个小型纸箱厂,年纯收入达3万元,使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村集体资产得到了积累。今年村投入2万元硬化了村内道路,开挖了大口井,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三、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呈现继续发展壮大的趋势,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多样化,经营管理形式也多种多样,集体资金积累逐步增加,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底子薄,集体几乎全部收入来源于5%机动地。就张山子镇此类村占70%;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三是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四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仅张山子镇“四荒”闲置面积就达6000多亩。五是部分村干部乱支滥用、吃喝浪费,有的甚至贪污挪用,导致集体积累大量流失。六是个别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瘫散状态,不能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此类村占6%。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

(一)要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的认识。就张山子镇而言,全镇65个行政村,集体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村尚有28个,占到43%,还有相当数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负债村,村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大削弱。相当一部分村凡事向农民要钱,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如何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加集体积累,实现村集体“有钱办事”,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上新台阶,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集体开发林场、果园、养殖场、个人承包增加集体收入;可以依靠村级成立服务组织,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可以集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收购公司,使农副产品在加工、储藏、运销等环节中实现多次增值,使集体收入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可以依托地理优势,开发饮食服务、商业流通、矿山资源开发、水陆运输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同时要制定一些激励政策,从区、镇机关中选拔一批年轻人到村担任实职,并作为区、镇后备干部进行培养。要注意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用好的典型、经验激发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要让他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农村干部,不抓集体经济发展是失职,抓不好集体经济发展就是不称职,切实把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落到实处。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范文3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措施;成效;问题;对策;浙江云和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349-01

做好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对于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意义重大。根据云和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题调查情况,对如何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及制度创新等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

1 主要措施及成效

1.1 推行村级财务“双”,有效解决监督滞后问题

云和县于2003年开始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实行以来村级财务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但是由于会计委托制仅对会计业务进行,出纳仍由村级管理,因此对资金监管往往存在滞后的问题。为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有效地解决监督滞后问题,促使监督关口前移。2008年云和县在村级会计委托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村级集体资金由乡镇统一工作,即“钱账双”。在县纪委的统一部署下全县14个乡镇全部实行了村级财务“双”。并且14个乡镇均建立了村级财务中心,配备了专(兼)职人员28名。通过“双”制度的推行,进一步规范了收支行为和流程,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1-3]。

1.2 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农村“三资”管理向科技化、信息化管理转变,2010年云和县在村级财务“双”的基础上,将工作职能向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延伸。同时在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投入逾80万元资金,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计算机系统网络建设工作,到2010年10月底云和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计算机系统网络建设工作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计算机系统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管理系统网络平台,提高农村“三资”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1.3 开展清产核资,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云和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通过近2年来的运行,各乡镇(街道)已基本全部实行网上记账和票据扫描上传,资金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滞后。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2012年5月以来云和县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再次进行清产核资,通过逾3个月的努力,全县10个乡镇(街道)全面完成资产、资源的清产核资工作,建立了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和信息管理平台。

1.4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为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云和县制定出台了《云和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重点抓好“四规范”。一是规范财会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财会人员工作职责。二是规范财务审批。明确财务负责人在授权范围内按规定审批;对于重大货币资金支付业务,提交成员代表大会集体决策审批。三是规范民主管理。全县170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村级各项收支都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后入账,村级重大财务事项自觉接受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四是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公开内容上,严格审核把关,做到全面真实;公开形式上,全县170个村都设有固定的公开栏;公开时间上,坚持每年4次以上财务公开。五是规范报账程序和会计核算。村内每张支出票据必须写明用途,并由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和民主理财小组签字,及时向乡镇财务管理中心报账,各项收支做到日清月结[4-6]。

1.5 抓好审计监督,严格“三资”管理

近几年云和县按照“三年一轮审”的要求,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对村级集体收入多、征地补偿费多、来信来访多和村级主要干部离任的实行重点审计,解决农民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强化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的审计监督。到2013年全县已基本完成第二轮的“三年一轮审”。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产、资源管理松懈。实行村级财务“双”制度后,全县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更趋规范、严格,但资产、资源的管理尤其是资源管理方面相对松懈。二是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村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不按规定操作、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三是农经队伍力量薄弱。一些乡镇(街道)农经人员配备不足或兼任他职,导致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滞后。乡镇服务中心均未核定人员编制,多数会计出纳身份不明确,有的是乡镇聘用人员、有的是临时用工人员,工作经费无法有效落实,工资待遇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三资”管理。四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由于云和县地处山区,县域经济总量小,村集体缺乏增收渠道,全县8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均没有经济收入,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村级组织运转十分困难,举债上项目现象仍有发生[7-8]。

3 建议

3.1 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健全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每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使用1个银行存款账户。规范非生产性支出制度,实行村行政事务“零招待”。完善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村级集体工程项目所需经费由村、乡镇公开招投标,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

3.2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

依照自主自愿的原则,以经济收入较稳定的村为中心,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已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应积极探索创新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机制,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3.3 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

一是实行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事项必须由社员会议表决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认真履行民主理财职责,加强管理监督。定期通过公开栏等形式公开“三资”情况,公开程序规范严格,并定期进行公开。二是强化审计监督。按照《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三年一轮审”工作,促进审计经常化、制度化,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执行《浙江省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对违反村级财务和“三资”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4 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并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并增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对乡镇会计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农村经营管理队伍素质。

4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J].新农村,2012(3):5-6.

[2] 徐见月,沈虹.关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一点意见[J].中国农业会计,2010(10):18-20.

[3] 王臣.均衡与失衡:惠农政策背景下的乡村干部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 刘军.山东省村干部经济违法违纪问题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5] 王忠.“三三”模式 规范“三资”监管[J].农村财务会计,2010(2):21-23.

[6] 中共松江区委,松江区人民政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J].上海农村经济,2011(5):11-12.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范文4

一、当前先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特点

2016年,全街办8个村,总收入为1923.85万元,其中经营收入1371.02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村村20万元以上,其中30-50万元的村2个,70万元以上的村6个。村组集体总资产为15139.7万元。

(一)村级经济收入增多。先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资产利用型。主要是盘活利用存量资产进行承包、租赁等,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土地资源开发型。几个经济发达的村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土地租赁取得可观的服务性收入;三是服务创收型。主要是通过提供劳动、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借力发展型。通过拆迁新建小区,依托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兴建配套的店面出租取得收入。

(二)村级经济管理步入正轨。近年来,先锋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正逐步步入正轨。

(三)各村经济发展不均衡。村与村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不容小N,经济发达的村实力明显高于不发达村。

(四)村级收入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许多村的集体经济支出水涨船高,收入难以满足支出需求。

二、制约村级经济发展壮大的因素

在集体经济总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趋缓,有的甚至出现明显的滑坡,给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要素的制约。先锋集体经济发展得较好较快的村,基本上都是利用土地发展起来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而今土地资源紧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地理环境的影响。村庄的自然条件、区位环境等自然的优劣不同,导致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部分村干部缺乏发展意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责任感不强,创新性、专业性人才匮乏,还没有树立经营农村的理念,过分依赖上级有关政策补助而缺乏内在发展动力。

(四)村集体融资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村可以盘活的固定资产少,缺少信用抵押,而金融部门在村集体涉农贷款方面数额有限,使村集体上项目融资困难,发展集体经济举步维艰。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积极在探索支持方式、寻找发展途径、创新管理模式上进一步下功夫、求突破,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努力培植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来源,努力打造经济发展强劲、经营机制灵活、财务管理民主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一)更新观念,努力打造一支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村干部队伍。要提高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在工作中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摆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调动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事。

(二)加大扶持力度,力求多措并举地发展。要发展村集体经济,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帮扶,因此在财政资金、政府投入等方面应给予优惠,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寻求财政支持的同时,力争做到帮扶多措并举。如村企结对,要探索村企双方合作开发共赢互利的共建形式,突出自愿结对,共赢发展。

(三)因地制宜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注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要进一步挖掘区位优势,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充分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优势,从市场需求出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引导村级集体通过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榕┟裉峁┎前、产中、产后的有偿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范文5

一、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村级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农村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村级集体资产总额和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困难:有的村集体经济缺乏新的发展路子,发展空间逐步萎缩;部分村集体经济管理不善,资产流失、债务沉重;少数村因无集体收入,村级组织开展活动困难,影响了村级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目前,全市1226个村居中,20*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423个;其中,零收入的有220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改变,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影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因此,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步伐,为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途径

(一)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努力增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创新,着力增强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自身“造血”功能,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总体目标是:从2008年起,用三年时间,集体经营性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集体经营性年收入1一3万元的村年增长率不低于所在镇街的平均增幅,三年后达到5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主要途径:

1.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坚持“经营性资产抓创收、资源性资产抓开发、公益性资产抓管护”原则,通过盘活村级现有经营性资产,把村集体现有的厂房场地、固定设备、水利设施等资产整合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和获利能力,增加集体收入;通过加强资源性资产开发,大力整治和开发当地“四荒”(荒山、荒水、荒地、荒滩)、采石场、沙场、果园、经济林、水面等资源,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通过资产投资、农民入股、农户承包、招商引资、公开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发展各种特色农业、旅游农业和休闲农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对村级闲置校舍、敬老院、健身设备、医疗卫生设备、村级办公用房等公益性设施管护,保证完好使用,不断提高公益事业的综合效益。

2.依法经营土地。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零星自然村迁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通过土地整理新增的有效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形式,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村级集体利用流转的土地,促进“一户一品”向“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块状经济格局转变。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和征地补偿的使用、管理制度,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实施分类指导。围绕实施农村“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对地处山区和以农业为主的村,充分利用当地的山林资源和农业用地相对较多的优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户或联合企业发展特色农业,为农民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服务中增加收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品经济区域,或适于兴建市场的区位,以及已自然形成初级交易市场的村,兴建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开辟村级集体的收入来源;对地处城郊结合部、集镇、商贸工业区附近的村,可在合理规划和办理土地、建设等相关手续的基础上,投资兴建外来民工公寓、工商企业配套储运设施、三产经营用房等,搞好对外租赁经营;对资源丰富、基础条件相对成熟但自主资金缺乏的村,鼓励参与民营经济,增加集体经营项目,增加村集体经营收入。

4.借助外力发展。鼓励集体经济薄弱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发展旅游观光业和休闲服务业,同时积极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实施“强村带动”战略,各镇街要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安排本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强村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帮扶力度,促进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步伐。

5.规范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活动。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要全面清理村级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资金,对清理出的不良债务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有效化解,并坚决制止新的村级债务的发生。村级财务开支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不得举债兴办公益事业;不得举债垫付各种税费;不得举债用于村级支出;不得超村级定额补贴标准发放报酬、补贴;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以任何名义从金融机构贷款或为企业提供担保。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各镇街都要成立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建设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大厅,实行电算化管理,为村级统一记账、统一代管村的集体资金、统一管理会计档案、统一财务公开。村级集体的招投标、拍卖、入股、合同签订等经营管理活动应在市、镇(街)有关部门监督指导下进行。市、镇(街)农业经营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村集体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帮助村集体健全完善各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要细化完善非生产性开支限额制度,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村级腐败行为。

三、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扶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镇(街)财政拨付到经济薄弱村的转移支付补助资金要确保到位,明细到村,在镇(街)财政设立专帐管理。对特别困难的经济薄弱村,加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拨付。市级财政在2008-2010年每年安排400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专项奖励资金,各镇街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主要用于对完成年度发展任务的经济薄弱村奖励。

(二)实行信贷优惠政策。金融部门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经济薄弱村发展民营企业、租赁业、开展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给予一定额度的信贷支持。农村信用社加快信用工程建设,对评定出的文明信用村、信用户和青春建功立业、农村妇女创业、出国劳务贷款实行信贷优先扶持、利率优惠10%的政策;不断完善农民小额贷款制度,适当放宽限制条件,提高贷款额度,大力支持经济薄弱村农民发展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发展家庭经营、家庭手工业、庭院经济、生猪养殖和其他增收项目;镇(街)财政根据财力情况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补助。

(三)实行科技信息扶持政策。市涉农部门的扶贫开发项目、科技部门的信息、技术服务等,有重点地安排到集体经济薄弱村。市、镇(街)财政优先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于经济薄弱村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信息化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到经济薄弱村投资上项目。积极发挥农村经济综合服务组织作用,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体系,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快经济薄弱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集体经济薄弱村健康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此项工作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远义彬同志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绍琪、市政府副市长何振明、市政协副主席刘希运、市长助理李广宪同志任副组长,组织部、人事局、财政局、科技局、发展和改革局、经贸局、外经贸局、工商局、交通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民经局、经管局、农村信用联社及其他涉农部门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管局,张传纲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组织、指导、协调和调度工作。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党政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把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市直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为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认真解决好经济薄弱村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建立帮扶责任制。市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发〔2007〕44号文件的要求,督促、指导、帮助好帮包镇(街)的薄弱村发展工作。市直部门、镇街分别帮扶到村。市委、市政府决定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为零的220个薄弱村由市直部门重点帮扶,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足1万元的203个薄弱村由所在镇街帮扶。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镇(街)党委书记是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一次到所帮扶薄弱村开展工作,调查研究,帮助薄弱村解决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各镇(街)要从帮扶村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成立由党政班子成员任组长的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组,研究制定帮扶政策和措施,具体靠上抓落实。市直各单位、各镇街对薄弱村帮扶,一包三年不变,实行动态管理。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积极实施“能人治村”战略和“双培双带”工程,重点把经济能人、个体老板、企业大户负责人等“双高双强”型人才吸纳进村级班子,切实加强以村级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并发挥村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注意培养典型、推广典型,达到“用准一个人,带富一个村”的目的。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范文6

一、我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思想认识。一是加强对街、村两级干部的政策培训。《区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区里组织街、村两级干部认真学习该办法以及《区村帐街道暂行办法》、《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等规定,并将文件内容汇编印发到人手一册,由有关职能部门结合农村具体工作实际分别授课,深入浅出地开展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教育,使广大基层干部认识到加强这项工作,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力地提高了加强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加强对村民主理财人员的业务培训。年村委会换届后,民主理财人员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进行了相应调整,为了提高民主理财的业务水平,我区及时举办了农村民主理财业务培训班,全区8个街道(除仙林街道)56个村近320名村民主理财人员和村报帐员分三期参加了培训,重点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组织统一考试,成绩合格的人员领取了民主理财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二)认真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由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组织各街道经管站及村委会,对全区村级集体资产进行了逐一清查核实。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清查前各街道相继成立了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村级集体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报帐员和村民理财小组人员参加的资产清查工作小组。清查时全区统一制作了集体资产清查盘点表、债权债务清查表,清查核实清楚后,清查人员、村支部书记、街道经管站负责人都要在清查表上签字以示负责,村委会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清产核资结果做出书面承诺,确保做到不重不漏。最后把清产核资结果逐项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一星期后如群众无异议再逐级上报。经过清查核实,全区56个村(涉农社区)实有村级集体资产总额42967万元,其中村级债权总额11728万元、长期投资530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3925万元,村级债务总额9222万元。核销无效债权644万元,核减债务856万元,盘盈固定资产1758万元,盘亏固定资产844万元。清查土地面积13.33万亩,其中工业用地4302亩、商业用地2290亩、农业用地109260亩。

(三)突出管理民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针对村集体资产经营、处置中存在的独断专行、暗箱操作、资产流失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操作程序,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资产评估。凡涉及集体资产拍卖、转让、出售等资产处置行为的,由村(社区)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否则不允许处置,从而有效避免了村级集体资产的流失。二是公开招标。对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拍卖、转让、出售等重大经营行为实行阳光操作,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承包、租赁经营者或资产受让方,防止街、村干部利用职权干预农村集体资产的处置。三是集体讨论。对村级集体资产经营、处置等由村(社区)召开两委会全体成员会议集体研究,并进行会议记录,所有参会人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应参加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同意后方可通过。四是民主审议。由村(社区)召开有民主理财小组全体成员和有关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专题审议,并进行会议记录,三分之二以上参会人员同意后报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核。五是街道审核。村(社区)将集体讨论的结果及资产处置合同(协议)草案报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核,街道分管领导签署意见;重大资产处置事项还经街道工委和办事处集体研究审核。六是村务公开。村(社区)定期或不定期将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投资和资产处置结果在全体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上公开,并通过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监督。

(四)建立健全制度,实现规范管理运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要保证。各街道认真贯彻《区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资产台帐制度。村委会对集体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并建立资产台帐。迈皋桥街道还对村级所有资源性资产现状进行实地摄影,并刻录到光盘,建立了图片档案资料。二是建立产权登记、年检制度。清产核资工作结束后,各街道统一组织村(社)到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办理资产产权登记(没有办理过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的村)和产权登记年检(已经办理过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的村)。全区56个村(社)共核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35份、办理资产产权登记年检21份。三是建立合同协议审核制度。村委会所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协议都由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有些街道还聘请法律顾问对合同协议的每条条款进行审核把关。每份合同协议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都要备份存档,并及时对合同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督查,尤其是对合同协议执行不力的要督促其履行合同。年共清理各类经济合同937份,合同金额3.17亿元,其中通过法律顾问修改完善合同300份。四是建立审计监督制度。失去监督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加强审计监督是防止资产流失、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对全区56个村(涉农社区)和占用集体资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被审计单位资金总额达4.17亿元,出具审计报告91份。迈皋桥街道还专门开展节支增效专项审计,节支增效金额达43万元。

(五)明确工作职责,加大违规查处力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领导责任制和部门负责制。把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作为本地区集体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全街道范围的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资产的处置负总责。把各村(社区)书记、主任作为本地区集体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本村(社区)的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和资产处置,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督促检查和审计监督。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等重大经营行为的审核及合同内容的审定,督促村(社区)认真履行合同,指导村(社区)开展民主理财、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全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产权登记以及对街、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在落实责任制的同时,加大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由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牵头,会同区监察、审计、民政、财政等职能部门对各街道贯彻《区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联合检查,通过检查监督来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规范。

二、我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已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为群众监督集体资产处置提供了制度保障,并把村级集体资产经营、处置的决策权通过一定形式交给群众,这从根本上保证了群众真正拥有集体资产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满足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和愿望,维护了群众的民利和合法权益。

(二)增强了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根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拍卖、转让、出售等重大经营行为实行阳光操作,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度,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彻底改变过去村书记、村长主要领导说了算、随意性较大、操作不透明的现象,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三)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由于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各街道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招待费、汽车使用费、福利费等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明显下降。推动了村级财务公开,增强了村级经济的透明度,有效维护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三、我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在机构改革中,我区街道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被撤销,集体资产管理职能并入到经济科,因为缺乏专人专职负责,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行监管力度有所欠缺。二是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加大。由于受到市场风险大、发展空间小等因素影响,某些村干部怕失误,不敢投资,群众怕风险,不想投资,近郊农村大量货币资金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工作面临较大瓶颈。三是农民群众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参与度不高。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分配机制改革滞后,目前大多数村级集体的利益主要通过公益、福利形式来体现,农民群众直接得到的收益较少,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不高。

四、对我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抓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队伍,是搞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根本保证,建议在街道一级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监管队伍,实现专人专职,从而保证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稳定。

二是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对集体净资产总量较大、经济收入稳定的村,可以通过资产量化折股到个人的办法,把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为“产权明晰,集体共同占有”的社区集体经济股份制经营实体。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运行体制、经营机制和分配方式,做到资产存量清楚,价值总量真实;产权主体明晰,股权量化合理;组织机构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经营机制灵活,保障措施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