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化范例6篇

书法文化

书法文化范文1

多年来,我在理论阐明文化强国和艺术创新之后,始终坚持文化输出的海外实践。可以说近几年应该是我的“文化输出年”,2006年以来,我和书法走出国门,让许许多多的异国的人们领略了中国的书法文化。

一、在美国各大学传播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书法相当隔膜,导致彼此文化的不通约性。我应美国十几所大学的邀请,赴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和书法精神”学术讲演,并分别在华盛顿、纽约、哥伦比亚等城市,包括乔治梅森大学、马里兰大学、南卡南卡罗莱州立大学、南卡普莱斯比大学等二十多所大学巡回讲演《中国文化创新与中国艺术精神》《中国书法文化的当代启示》《中国文化书法艺术》等主题,引起了美国各大学的文化关注和热烈反响。

讲演之后,我开始辅导美国大学生写书法。不难发现,美国大学生对中国书法非常感兴趣,但是师资奇缺,教材很少。我尽力给学生讲解中国汉字发展与书法的关系。中国书法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草书、行书、楷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书体是随着字体的发展而丰富起来的。此外,还讲解中国书法书写的基本技法,中国书法的不同境界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乃至博士生加入书法练习。我在同美国书法家交流中,感到中国书法文化海外输出大有优势所在。

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意义在于:其一,书法是汉字历史和深度文化意义的审美书写体现,这一视觉艺术可以跨越国界,对外国学生而言就有喜闻乐见的审美特性,传播极快;其二,书法是中国思想中经史子集的意义承担者,将促成中国书法文化复兴和逐步世界化,减少文化误读和对抗;其三,书法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在孔子学院遍及全球,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达到7000万之多的情况下,书法国际传播具有中国文化外交的意义。可以说,大幅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立中国文化战略和国家话语,迫在眉睫。

二、在欧洲和拉丁美洲进行文化访问并举办书法展

访问美国之后,我飞往欧洲的德国、法国、瑞士、捷克进行文化访问和策划书展。之后,由西班牙转机到拉丁美洲三国——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访问、学术讲演和举办“王岳川书法展”。

在古巴哈瓦那大学,我讲演了《中国文化和书法的美丽精神》,认为“西方文化的东方化”与“中国文化的世界化”是21世纪中国学者乃至人类优秀学者最主要的两项宏伟工程。讲演传授了中国文化书法的新理念,让西方年轻的眼睛回首中国文化的足迹。比起其他古文明,中华文明在整个世界上是保留得最完整的,而书法是保留得最完整的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哈瓦那大学中央图书馆大堂举办“王岳川书法展”时,我的一些理论上的新观念、书法上的美学精神,引起了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关注。

在牙买加,西印度大学莫纳分校和牙买加学院分别举办了“王岳川书法展”。之后,我飞抵哥斯达黎加与哥斯达黎加大学校长会面,在哥斯达黎加孔子学院举办了《中西在文化艺术交流中互相倾听》的讲演并举行“王岳川书法展”。感悟十分热烈的现场,面对哥大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烈反响,解答为中国文化、中国书法充满了兴趣的诸多提问,我力图从文化的科技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来诠释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强调在多元化的全球语境中,中国文化和书法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近两个月的欧美出访中,我深切感受并发现,西方对差异化的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兴趣正与日俱增,西方国家的人们也热衷于谈论中国和中国文化,关注中国的发展进程,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从中发现中国快速发展的奥秘。中国书法家也应在中西对话与倾听的文化之旅已然到来时,走上书法国际对话的文化之旅!

三、赴印尼参加李岚清篆刻书法展并举办书法培训班

“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于2011年10月6日晚在印尼国家博物馆开幕,我应邀随行参加此次展出。我应驻印尼使馆文化处、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和印尼阿拉扎大学邀请开展了“书法艺术培训与讲座”,吸引了来自雅加达、万隆等地孔子学院的学生和不少书法爱好者。在体验环节,我通过实物向大家展示和介绍了文房四宝,从教大家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开始,再以“永”字为例,教学生如何用毛笔写“点、横、竖、钩、提、撇、捺”这些基本笔画。最后,大学生们开始一笔一划地认真练习,描红,临帖,或者干脆随心所欲写几个自己喜欢的字,有的写“中印友好”,有的写“爱和平”,还有的选择练习自己的中文名字,几百名印尼大学生博士生无不沉浸在体验中国书法的快乐之中。

这次活动展示了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印尼朋友从中领略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全球多元化的今天,在历史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激荡中,中国书法当然不能救世,但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文化对话这一软实力“化干戈为玉帛”。有怀的文人、有前瞻智慧的学者,任重而道远。中华文化应主动地向海外输出,才能在世界上重新恢复“汉字文化圈”的文化魅力和文化软实力。

四、到伦敦大学出席艺术国际论坛

2011年11月4日至5日,一场关于中国山水、书法艺术与世界上其它艺术的关系的对话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办。此次活动是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美术馆和伦敦亚洲艺术周主办。来自于中国、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史学家、批评家、策展人和艺术家们展开研讨会并做了精彩演讲。

我做了论坛主旨发言,对当代中国艺术走向问题做了阐发:中国绘画、书法文化的世界意义,我们如何能在中国式的现代形态中把书法艺术尽善尽美地表达出来。其中有些问题引发了会议的热烈讨论。书法如何向西方求索?西方分两种——现代性欧洲和后现代美国,分界线是比较清楚的。向欧洲求索的结果是中国艺术基础上被边缘化了,比如欧洲的架上油画仅有500年,都把中国2000多年的纸介媒体——中国书画边缘化了。向美国求索也面临问题,例如:行为艺术、装置书法、拼贴艺术、达达艺术多是从欧洲进入美国,与当地消费主义与低俗文化相融合后,把欧洲架上油画的那种贵族式、古典气息的文化艺术边缘化了。中国艺术也面临这样的威胁。

书法文化范文2

关键词:书法文化;绍兴;旅游;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10日

绍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拥有4000多年文化沉淀和2000多年建城史,史称“华夏风流”、“天上仙都”、“国之东门”等。绍兴因其拥有的独特人文旅游资源,被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走在绍兴的每一步,仿佛都能说出一段故事,一些历史,千年的历史沉淀让绍兴以“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和名士之乡”形成了自身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它独有的光芒。

旅游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公众的文化水平、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业已从纯粹的观光游转变为集休闲、修学、商务旅游等多层次消费为一体的产业。现在的旅游者往往在追求更深层次的活动,独树一帜的旅游开发迫在眉睫,将书法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符合这一趋势。

绍兴被称为书法之乡,书法文化在绍兴的文化旅游资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绍兴书法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书法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成为吸引现代旅游者的独特因素。绍兴于书法是故乡,是书法圣地,绍兴的书法文化旅游的开发就应当先于人前,不落人后。

一、绍兴书法渊源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在一定的社会阶段下发展而成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是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言的舞,无图的画,无言的乐”。书法自殷商时期萌芽就一直伴随泱泱大国的千年历史成长,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一)绍兴书法历史。书法对于绍兴来说,就像是绍兴历史的血脉纹络,书法的兴盛荣辱,昌盛颓废,风格变化,都在绍兴的书法历史上记载显赫。绍兴关于书法的记载已有千年,关于书法的传承千年不衰,关于书法的种类自成流派,关于书法的文人层出不穷,关于书法的故事数不胜数,绍兴书法文化优势显越。

秦汉年间,会稽(今绍兴)文人辈出,著述如林,成为文献名邦。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空前繁荣。东晋年间,王羲之携好友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葺,集各自诗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写序《兰亭集序》,被天下人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成之后,自东晋至晚唐朝的四百年间,对其行草书法极度推崇,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摹刻也相当的多,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绍兴至此成为中国的书法圣地。元明清时期,书法在绍兴进一步发展,在楷书、篆刻等方面精品辈出,人才众多。民国至今,绍兴的书法圣地地位屹立不倒。现代中青年书法家传承书法文化精神,形成了“二王”行书和徐渭行草等众多流派。自1985年始,已成功举办27届中国书法节,吸引了众多书法名家、各界精英的光临青睐。世界上尤其是对东南亚的日本、韩国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日本、韩国很多知名书法家都会汇聚在此,“寻根”书法。整个绍兴市的书法艺术氛围浓厚,书法才人辈出,精品众多。仅绍兴县就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5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40人。书坛有云:“中国书法看绍兴”。

(二)绍兴的书法名人。绍兴书法界,代代有才人。绍兴书法名人众多,云集会稽,形成优越的文化氛围。

两晋之前,书法家不多,但成就较高,以嵇康、吴贺邵、吴朱育3人为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丁潭、孔侃与孔愉以及王氏家族为代表。王氏家族书法数代相传,成就惊人。王羲之书法最为著名,笔法平和自然、遒美健秀,世人称其行书“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爠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巅峰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氏家族书法家人才辈出,除“二王”外,还有隋末唐初智永禅师及其侄子惠欣,智永的徒弟智果和辩才等。

唐宋有以徐师道及其子徐峤之、孙徐浩、“二徐”杨维桢等为代表的12人。

明清有杨珂、徐渭、倪元璐、祁豸佳等书法大家17人。徐渭,明代,绍兴人。徐渭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佯狂之人,一生潦倒狂放。他崇尚王羲之的书品,行草最佳,独创将隶书的笔法溶于行书之中,书法貌似“狂放不羁,实则暗含秩序”。

民国以后,绍兴众多书家承前启后,硕果丰富。魏馘、冯仲摩、周树人、顾燮光、陈半丁、周庸村、沈定庵等为代表的22人。

(三)绍兴书法轶事。绍兴关于书法故事数不胜数,如“智永练字,退笔成冢”、“以书换鹅”、“海门关”、“十八口大缸”等,徐文长的“题画改诗”等。如,兰亭相聚。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同谢安等42为好友相聚于绍兴兰亭参与修禊事宜,众人饮酒赋诗,集各自诗为《兰亭集》,王羲之作序,写下千古绝唱的《兰亭集序》。此序为28行,324字,文采、书法都是王羲之生平的巅峰之作,其中“之”字就有20多种写法。此书被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后人争相模仿的佳作。

与绍兴书法有关的成语:曲水流觞、惠风和畅、茂林修竹(取自《兰亭集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临池学书、唐临晋帖、一字千金、勤能补拙等。

二、书法与旅游的契合

书法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是一个从外在修养的提升到内在气质的提炼的过程。从准备、练习、作品落成到品鉴作品,充实生活,提升文化品位,修身养性,是集休息、养生、运动于一体的活动,符合现代旅游的休闲、保健、养生等众多需求。

“养身”,洗毛笔调墨砚,通过这些动作的完成来达到肢体的休息放松,全身血液循环,经脉活络。这是从“修身”外在身体的放松,达到休息生活的状态。

“养性”,预想字体的结构、书写的笔顺,要求书写者集中精神,凝结思绪,潜心思索,忌草率、粗心。凝神聚思的过程是形象思维运动的过程,也就是右脑的运转,左右脑同时锻炼,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起来,增强协调性。

“养生”,书法讲究姿正心静,凝气,臂有力,下笔成书,精神气贯注于笔尖,笔随心运。心中禅定,身体舞笔。书写过程中,指、腕、臂和腰部的肌肉、关节有节奏的运动,我们的大脑皮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兴奋,有调节肢体和气血的作用,同时加强新陈代谢,很多书法家长寿,与练习书法不无关系。

“养心”,在书成落笔后,从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同时美好的作品让人赏心悦目,书法的内容和作品形态风格都值得研究,观赏者可从中得到书法鉴赏品位的提升,陶冶情操,达到养心的功效。

三、绍兴书法旅游现状和问题

(一)绍兴书法旅游现状。绍兴书法旅游的目标群体以国内游客为主,国外游客市场为少数;国内游客中以长三角地区的游客为主,长三角地区以外的游客较少;国外市场主要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其中日本、韩国的游客居多。

绍兴作为书法之乡,历史悠久。唐朝李白有云:“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酒笔会稽山。”绍兴城市旅游的其中一张名片就是“书法之乡”,来绍兴旅游的游客都会在此寻访书法朝圣地——兰亭。兰亭因《兰亭集序》名胜天下,绍兴书法旅游游客集散地就主要在这里,尤其在每年三月举办的兰亭书法节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光临。可以说,绍兴对书法旅游已有一定的认识,并已经开发了相关的产品,如兰亭书法节、兰亭书法博物馆等。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也开发了《兰亭集序》的小型仿刻品,《兰亭集》的小册子等,作为推荐品推介给游客。

(二)绍兴书法旅游存在的问题

1、市场狭窄。以绍兴书法旅游为目的的旅游只占少数,一般只是将书法旅游纳入绍兴游的日程当中,书法旅游主要集中在绍兴兰亭风景区。绍兴的旅游客源主要是来自国内游客,国内游客中以长三角地区的游客居多,国外的游客主要是来自周边国家,其中日本、韩国的游客将近占一半。在日本发生大地震后,日本的客流量骤减,国外的游客就少之又少了。

2、受众群小。书法旅游是比较高层次的旅游消费,书法旅游的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文化素质修养比较高的人群中。我国自20世纪以来,人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但纯粹的以书法文化为目的的旅游还是比较少的。来绍兴以书法旅游为目的的国外游客,也是集中在书法修养、文化内涵比较高的游客中,受众面比较小。将书法普及,推进书法旅游的进行,将是迫切之需。

3、结构单一。绍兴书法文化相当丰富,但是开发与书法旅游相关的产品结构单一。绍兴书法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是绍兴兰亭风景区,大多数游客只是进行观光性质的旅游。客流量激增主要集中在兰亭书法节开展时间段,与书法相关的产品寥寥无几。绍兴被称为书法之乡,除王羲之外还有其他的书法大家,仅仅是一个风景区是不能体现整个绍兴书法文化的。

四、绍兴书法旅游的开发

(一)扩大书法文化接受群。绍兴的书法历史由来已久,作为“文化之邦,翰墨之乡”,政府可以作为推进书法发展的龙头人物,可以在中小学中开设书法课程,编纂相关书法丛书,在全市普及书法知识,做足书法文化的群众基础。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做书法巡回展览,推广书法基础知识,介绍绍兴的文化。

(二)做好书法文化的宣传。绍兴旅游的宣传中,已有关于黄酒为专题的相关报道,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书法的专题、宣传片还是比较少的,也可以由政府牵头,吸引民间投资,创办绍兴书法杂志,加大和完善与书法旅游相关的推广和介绍工作。同时,做好目标市场调查工作,对市场分级,把宣传推广工作逐步推进。

(三)塑造书法文化社区。书法的历史悠久,书法旅游的建设,是为了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可以构建一个书法文化社区。社区中打造以书法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将绍兴的书法名人都融入其中。社区内打造短期书法培训班,可以让游客了解和参与书法入门活动;书法名家的作品展览;构建绍兴名人书法长廊,介绍书法名人;书法文化历史博物馆等,让游客感受并参与到书法文化中。书法旅游的开发,不仅仅是表面层次的欣赏观光,更要从挖掘书法文化的内涵来引导书法旅游的文化潮流。

(四)开发书法旅游产品和活动。围绕书法创作和作品制作相关衍生品,发展与书法有关的创意产业。书法是高雅的,在发展相关产业时,就不能以利益为先,重艺术,品文化。设计名人名作书签,画牌、室内装饰等相关的工艺美术作品,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代生活,将时尚融入创意中。

开展以书法为主题的活动,以现有的“兰亭书法艺术节”为基础,开展与书法有关的书法主题活动。比如,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展、书法工艺品展,不定期地组织知名书法家和爱好者来绍兴采风、创作、书艺设计等,还可以邀请国内外书法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系列相关的创作活动。

五、结语

开发绍兴书法旅游,能够提升一直以“鲁迅故里”为旅游名片的绍兴更多层次的旅游内涵,把书法作为绍兴新的重点对外宣传的窗口,是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观的,能够促进绍兴市的文化品位,进一步扩大绍兴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实现绍兴经济、文化、社会的共荣。

主要参考文献:

[1]傅建祥.人文旅游看绍兴[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3.1.

书法文化范文3

中国书法是东方汉字文化圈的标志,在世界各类艺术中只有书法和汉字结合得最为紧密,一提到书法就不能不提到汉字。汉字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没有汉字审美书写的中国文化是难以想像的。从文字诞生并被书写时开始,书法就从来不是单纯的艺术现象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一直成为中国知识文人为道为文为艺为书的明训。

观何满宗的书法,应该说是具有一定的“文化书法”的意味的。所谓“文化书法”,意在突出中国书法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内涵,强调文化是书法的本体依据,使得书法成为文化的审美呈现。大体上说,书法是“无法至法”的艺术形式,分内法和外法,内法包括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外法包括生命之法、境界之法和精神之法。书法超越技法而成为直指心性的文化审美形式,从中展现出生命的境界和哲学的意蕴。书法要达到炉火纯青绝不能满足于技法,真正的书法家都是在“技进乎道”的历练中去追求宇宙大化的心性价值的,可以说,何满宗的书法正是以此为目标的。

事实上,每个书法家都得面对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今天,传统仍然传递出历史岁月的魅力,如何使得传统和现代能够在个人心性价值上统一起来,使得书法既有文化本土性,又有审美的世界性,从而使中国书法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个基点上看何满宗的书法历程,我注意到,他力求能打通文化与书法的关隘,使自己成为学问型书法家。他既注重书法又力求超越书法,使得他的书法大体上具有了4个文化特征。

甲、注重生命修为。做思考的思想者,当研究学问的学者。何满宗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探索精神。在中南海菊香书屋里感受伟人“简朴的豪华”,在北京齐白石故居谛听“艺术的力量”,在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弘一法师、贝多芬、凡高等先哲的独具前进行“灵魂的对话”……何满宗从中见证了真实的人生一一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越高,其生活上的要求越是简朴。而启发一个人的思维,

并非好的外部条件。大凡甘于面对清贫的人,骨子里都蕴藏着一股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他们简朴的生活有着更加高贵的价值。“心正则笔正”,凡是能打动人的艺术作品,都是表现人性和揭示人内心思想与灵魂世界的。书法作为书法家思想载体,最为显著的~点就是人格的力量。真正的书法家也求能在作品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王羲之的书法是与晋代风流不羁的名士风骨相表里,晋代文人的超尘绝俗、不拘礼法、委任自然的个性,使得书法不仅成为文人精神世界独立的身份象征,而且成为上承汉魏气象下启唐代法度的艺术中介。而自王羲之以降的中国书法从此不再以书法实用功能为中心,而以艺术体验表现为中心,在“有意味的形式”中获得一念常惺的生命修为。何满宗将自己的思想溶入书法的研究之中,吸取碑、帖之精髓,广征博采,自成风格。

乙、向往高峰体验。艺术之路是漫长的,只有不停地前进,才会有新的收获。何满宗的童年记忆成为他创作书法的个体无意识,年幼时他父亲带他去砍柴,当挑着沉重的柴火回家时,总想在路上歇一歇。父亲说,不怕慢,只怕站。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每天的练笔、写字于他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毛笔蘸着饱满的墨汁,在宣纸上散步,思考……书法的修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生命情操的陶冶,而精妙绝伦的作品则代表了东方人对生命高峰体验可能性极限的探索。张旭的草书剑拔弩张犹如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在飞扬流动的生命线条中凸现了中国艺术“舞”的特征,极大地突破了日常生活经验,进入到超越高妙的境界中去了。何满宗先后主张“走进经典”“创意经典”,对中国书法史上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临习、创意,不断走进王羲之、米芾、颜真卿、王铎、怀素、黄庭坚,走进《龙门二十品》《马王堆帛书》《张迁碑》等等。不断走进经典,不断创意经典,从而创造出书家自己的经典。走进经典,为了继承;创意经典,为了图新。米芾的代表作《苕溪诗》《蜀素帖》,怎么走进?怎么创意?那就是用笔上求变化,方笔如帖,笔法刚毅,不失灵动,帖行碑意。结体上把握原帖字姿,力求神似。布局上将手卷化作条屏、对联、团扇、折扇和斗方,大小兼顾,和谐添趣。何满宗的思想划向更加深沉的历史。从怀素《自叙帖》到黄庭坚《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从苏轼的“诵明月之思,歌窈窕之章”到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何满宗坚实地走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路途上。

丙、拓展生命内涵。何满宗将生活与艺术、思想与音乐等看成是相通相关相合的,因而他的书法凝聚了多个领域的文化因子,渐渐形成一种“郁郁乎文”的精神气质。对哲学的沉醉赋予了何满宗更为深广的视野,哲学的魅力触手可及。何满宗的哲学观念正深入书法内核。何满宗为“尚趣论”找到了支点。他认为当今之世界,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也在逐步提高。这样,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追求新、追求奇、追求趣,是必然之势。正如张岱年先生1999年为何满宗题语:“生机勃发创作艺术,弘扬传统面向世界。”“尚趣论”的真正意义,是对尚韵、尚法、尚意、尚朴的一种继承,一种弘扬,一种发展;是融韵、法、意、朴为一炉,推进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结合与发展,从而创造出中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产生书法的时代高峰。

书法文化范文4

小时候断断续续练了好些年的大字,当时只是为写而写,依样画葫芦。出国后的某一天,在朋友家里看到笔墨,突然就勾起了我写字的兴趣,兴然挥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尽管学业忙碌,提笔写字的机会不多,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有意识地练习,或是自己尝试临摹,或是把毛笔字的间架结构和笔法以硬笔字的形式来体现。每天抽一点时间来练笔,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不让自己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国度感到寂寞和孤独,不在节奏过快的社会中变得浮躁,我会用心体会,用心写字。练字如练人,修身亦养性――写字时心不外驰、气定神闲,却能在心静中感受到挥毫笔墨的快意与激情。现在,写书法已成为我享受“孤独”的乐趣,追寻内心安宁的方式,充实和沉淀自我的途径。这让我更能摆正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通过读贴、临摹,我对很多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欣赏和感悟,如《道德经》《兰亭序》《春江花月夜》等。在练习和享受书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领略到书法的气韵和力量。

作为留学生,我喜欢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和朋友交流,会向他们提出我好奇的问题,同时也发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我意识到,自己除了在澳大利亚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之外,也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让他们对我们的文化有所了解,有所喜爱。而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一门价值颇高的艺术,正是最合适不过的媒介。

于是,我参加了阿德莱德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活动,也因此收获了一段最难忘的经历――教澳大利亚人写书法。

几堂书法课教下来,我观察到,教他们如何拿毛笔这一环节是个难点,毕竟五指握笔法和写书法的姿势,与大家平日里写字时的握笔方法和姿势大不相同。于是我在思考,会不会有更简单的方式能讲明如何握笔,好让他们更容易上手?

在设计书写内容时,考虑到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也在摸索如何才能在一幅作品中尽可能多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有没有什么澳大利亚人熟悉的东西,可以作为引子切入我要讲的主题;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课,才能让他们更能接受和理解我要讲的内容,等等。经过精心思考和比较,我选择了“丙申猴年”四个字。

为了让文化互相融合,我以展示澳大利亚邮局往年发行的澳籍设计师设计的十二生肖邮票,特别是猴年邮票作为切入点,由当地文化向中国文化过渡。我由中国的十二生肖讲起,并延伸到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每个属相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及独有的特性。在邮票上的汉字,总有一个偏旁或是部首会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呈现这种属相的特征,比如“猴”字,其“犭”旁用意为卷曲着的细长猴尾来体现猴子的特点。为让书法课更有趣味,我还讲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借此提升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在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些许了解后,我又向他们介绍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包括它们的材质、用途、历史等。

为了让毫无中文基础的澳大利亚人学会使用毛笔,这一次我用了有别于之前的教授方法。我教他们在自己习惯的握笔姿势的基础之上,通过调整手指在笔杆上的位置和距离笔尖的位置,变成标准的五指握笔法姿势,让习惯“消灭”难点。

看到他们的表情从听完故事后的兴趣正浓,到我介绍文房四宝时拿起毛笔跃跃欲试却一脸迷茫,再到讲解完毕之后的恍然大悟,内心的成就感无法言喻。看到每个人都能较好地操控和使用毛笔,能通过亲身实践而更加贴近中国文化,我对自己琢磨出的新方法感到十分满意。

不管这些人最后写成什么样,每个人都特别珍惜自己的成果,都用报纸把自己的作品小心翼翼裹好后才离开教室。他们在乎的不是自己写得怎么样,而是自己参与了一场趣味的中国文化活动。

书法文化范文5

传承经典 以书载道 尊重为本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存,蕴涵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华夏儿女必须传承的历史财富之一。为此。教育部曾先后出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加强书法教育的文件,反复强调在中小学开展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同时,昌盛园小学紧紧围绕“以尊重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这一规划课题,通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落实四个尊重;在校本教材建设中围绕四个尊重;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体现四个尊重:在主体实践活动中感悟四个尊重”,精心培育尊重合作的学校文化,全力打造尊重教育的品牌特色。

为此,昌盛园小学自2007年暑期新一年级开始,大胆进行了软硬笔书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5年的探索,我们切身地感受到:开展书法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字技能,而且更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修养学生心性、磨炼学生意志、培养高尚人格,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真正实现尊重人的发展、对中国传统书法经典的传承,并以书法而承载为人做学之道。

研究实践 助力教师 营造氛围

昌盛园小学在“尊重教育”办学特色基础上,以书法教育为载体,经历了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特色项目的选择孕育到组织发展一系列的阶段。整体提高了学生的书法兴趣和水平,提高了整体教师的书法技能。经过5年实践。学校书法教育已具有独特的、较稳定的、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格,初步形成了学校的校本特色。主要做法是:

借助外力,培训师资。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写字教学的整体水平”的建议,学校积极进行校内外资源的整合。2007年校外一画工作室“书法兴趣班”在学校开设,上课教师均是“专业书法教师”。每班每周2课时,每课时40分钟。校外专业书法班的开设,补充了校内师资匮乏的现实状况,为学校、老师、学生打开了一条通向“书法教育”的便捷通道。作为学校“写字课程”开发最大的困难就是专业书法教师师资的缺乏,每天专业教师的书法课不就是对老师很好的培训吗?所以学校决定让语文教师进入“书法兴趣班”听课——练字——学法。“专业的师资培训”使语文教师不仅学到专业技巧,更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练字兴趣和书写水平。

通力共研,抓好整合。随着语文教师专业书法技能的提高,语文教师在自己的“写字教学”课上开始进行实验。这样“校内外”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结合形成了强有力的合力,通过多项整合,极大促进了学生书写能力的提升。集中表现在:一是授课内容整合。为了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每个年级的语文实验教师根据语文课本一类生字内容与“书法兴趣班”授课教师进行协商,罗列出语文课本上的“重点笔画”、“重点部首”、“难写生字”。语文写字教学与书法兴趣班根据进度同步授课,使教学内容互补:二是教学方法整合。“书法兴趣班”教师的特点是专业性强。一手好字令人心仪向往,能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怎样把字写漂亮。但是怎样组织教学、评价学生却是弱项。而语文教师是专职教师,在组织教学、评价学生等课堂教学方法上最擅长。因此书法兴趣班上出现的问题语文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可以进行再指导,语义“写字教学”课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请教书法教师进行再指导。这样,语文老师与书法教师及时沟通交流,互相传授方法,达到了互促共进的目的,不仅提高了书法教师的课堂效果,更增强了学生的书写水平和语文教师的专业指导书写水平;三是指导方法整合:语文教师与书法教师经过不断地研究磨合,在教学中总结出了写好汉字的六字跟随法。即看、想、写、比、改、记;四是学习交流整合。学校不仅关注平时的及时教研,更关注阶段性的总结交流,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召开“识字与写字”实验交流会:听课互评,即由校外书法教师评价校内实验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校内实验教师评价校外书法教师的授课情况:互动交流,即由实验教师谈参与实验的收获与困惑,请经验丰富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经验介绍”,资深专业书法教师进行深度培训;评比展示,即学校每学期对评选出的获奖作品进行表彰奖励,在学校展板中进行展示,并组织学生和老师参观各个实验年级的作业展览。各实验班还在本班教室展示栏内定期进行学生作品展示。这些常规措施有效激发了学生练字的积极性。五年多来。校内外多样有效的整合。达到了多赢实验效果。

环境渲染,文化滋养。校园的一切设施都是为校园的主体——学生服务的。典雅、优美的学校环境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同时也展示着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因此,为了凸现学校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彰显书法育人特色,学校的楼梯间、走廊内、教室里,随处可见学生书法创作的成果。独具创意的书法教室、常换常新的书法长廊,是孩子们留恋驻足的场所。浓浓的墨香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古老的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生命花开 以书焕彩 硕果秋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5年的实验,学校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行走的“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结合的书法教育之道,形成了系统的书法教学课程,构建了《昌盛园小学书写汉字六字诀模式》,学生参加市级书法大赛屡获佳绩,学校被授予市级“最佳组织奖”等光荣称号。

物化的成果可观可览,但我们觉得,通过五年书法教育,我们更丰硕的成果是:在书法教育中,深化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强化了尊重教育的办学特色:在书法实践中,磨炼了孩子们的心志,培养了孩子们的良好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扬帆起航 期冀未来 墨香校园

书法文化范文6

——书法艺术规律漫话

郭有生

许多书法家对书法艺术中的“变化”有深刻的理解,这种“变化”是以“对比”为核心来实现的,比如大小、疏密、方圆、直曲、收放、润燥等等,而其美也似乎立足于其中。前几天,还听陕北书法家刘天宣先生讲《圣教序》,从运笔、结字、用墨和章法,始终围绕着各种对比来谈其妙处。其实,只讲变化,不讲反复,就会显得偏颇,甚至不能抓住美的精髓。

我们知道,变化是求异,反复是求同,变化讲的是对比,反复讲的是和谐,变化往往反映的是艺术的共性,而反复才能显示出一个书法艺术家的个性,因此怎样在书法创作中反复,才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

反复能突出一幅书法作品的特色。

反复在修辞学中,第一个修辞作用就是强调。那么,书法中反复也是为了强调。一个成熟的书法家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一个或一些书法要素反复出现,因为出现的“量”,就会使其凸显出来,成为作品的核心表现内容,并承载着作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形成自己的特色。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这些反复的书法因素,更容易进入欣赏者的视觉中心,引起欣赏者的高度关注,并在书法艺术品的艺术美感染下而获得欣赏的艺术美感。 比如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唐穆宗曾问他用笔之法,他回答“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可法矣”。此虽有笔谏意味,但我们面对其书作 也确实看到其中反复的书法元素——如字势大多取方,起落以及转角多用方笔,横竖必用直画等。正是由于这些反复的元素,才形成清劲方正、斩钉截铁,干净利落,笔遒势峻的艺术特色。因此世称“颜筋柳骨”。

反复能创造出独特的书法意境。

意境是形神兼备的一种艺术境界, 宗白华先生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 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新形象 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从书法来看,我们常说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和我们所说的书法意境有密切的关系。但神采必然依附于形质,离开形质自然神采就无法表现,人们常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可以反映二者的关系。王履在《华山图序》中云:“虽然,意在形,舍形何所求意?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失其形者形乎哉!”此虽然是说画,书法何尝不是如此呢?书法的意境,也是意与境的融合,“境”当从笔画、结字与章法等形质因素来考虑,“意”等神采则寄寓在这些有意味的形式中,从而形成意境。但这样的形质要形成意境,也离不开形质书法元素的反复。倘若不反复,即使有神采,那只能是书法作品局部的意象,而不是书法作品整体的意境。意境,必然给欣赏者一种书法艺术的整体感受。比如书法横有列竖有行的章法,当我们把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空白留大,突出空白的反复,我们就会创造出一种从容、平静和淡泊的意境。张景业在《论书法的意境》中说:“一幅字中黑与 白是一对相互对立的矛盾,随着书家感情的不同,黑白组合也不相同,因此说对于空白的不同处理,融合了书家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作品中白多于黑时,会使我们感到清远、空旷、宽敞、轻松;黑多于白时,会 使我们感到雄强、浑厚、充实而饱满,或者感到沉重、郁闷;黑白平分秋色,会使我们感到平稳安详。”

反复能形成富有艺术魅力的风格。

风格是一个书法家达到一定审美境界而表现出来的艺术个性。而艺术个性又往往和书作中某个或某些书法元素的反复密切相关。常亚钧《脱胎易骨变相改观》中评论书法大家张海的隶书时说:“ 张海的隶书具有正大气象,有一种阳刚之美,是典型的中原书风。然而,认真详察每一个艺术细节,又同时呈现出美的丰富性和层次感。有’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唐司空图语,下同)之雄浑,有’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之豪放,有“窈窕深谷,时见美人”之纤秾,有’饮真茹强,蓄素守中’之劲健,有’超心炼冶,绝爱缁磷’之洗练,有’畸人乖真,手把芙蓉’之高古,有’坐中佳士,左右修竹’之典雅,有’绿杉野屋,落日气清’之沉著。大凡属高层的艺术美,往往不是单一审美元素之呈现,而是多种审美元素之整合。然而,张海隶书这种艺术美的多元化并不是冲犯其主体之格调,统领其主体风格的仍是刚健质朴的书风。“这里谈到具有多样化美的张海隶书,主体风格是刚健质朴,也有论者认为张海的隶书风格是“神清骨峻、雅洁刚正”,这里面共同的审美元素是“力”,是阳刚,是正大雄健。那么,我们从他的一幅隶书作品来看:“题品云山过书巷,收罗风月入诗篇。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这幅作品,有破锋渴笔反复,起笔夸张反复,梯形骨骼反复,整肃方正反复,钉头直笔反复,正是这些反复突出了作品的主体风格。

反复,是震撼心灵的一种基本方式。春天满山遍野的桃花和一朵桃花,秋天成百上千的枫树和一株枫树,大海中一个接一个的波涛和一个波涛,高山上一块接一块的嶙峋怪石和一块嶙峋怪石,给人的感受能相同吗?反复是各种艺术都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音乐中旋律的回环往复,舞蹈中舞姿的重沓表现,小说中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的反复情节,都为了达到一种强化,一种抒情,一种高调展示和凸显。

怎样确定自己在创作中的“反复”,这是一个艺术修养的问题,也是一个书法艺术家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的表现。富有创意的书法元素的反复,是一种创造;常见书法元素的夸张反复,也是一种创造;书法元素的不同组合,也是一种创造。变化和反复并不是对立的,二者往往和谐共处,许多杰出的书法作品中,一定是变化中有反复,反复中有变化。变化反映着多姿多彩,反复倾诉着韵味走向。变化是才气的展示,反复是个性的张扬。

上一篇外贸经济

下一篇古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