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故事范例

书法家的故事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1

关键词:隧道工程;灌浆法加固技术;浆砌片石

0引言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许多灌浆法加固技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其具备灵活性高、应用范围广、实用性高等优势。通过采取措施来提高灌浆法加固技术应用效果,不仅可以加快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而且能够提高工程作业质量,满足相应的建筑规范要求。

1灌浆法加固技术概述

1.1应用优势

应用灌浆法加固技术具备以下应用优势:一是有利于提高土层整体性。利用灌浆法可以充分填充地层中的裂缝,及时处理工程中存在的渗漏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工程整体质量,满足相应的应用要求。二是可以降低工程渗透问题发生概率。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在裂缝中添加抗渗性较强的材料,完成裂缝修复处理,有效提升工程抗渗性,降低施工时涌水发生的概率。三是提升工程整体强度。填充物的使用可以对裂缝进行加固,使整体强度得到有效提升,将裂缝负面影响控制在较低范围,更好的控制隧道沉降。

1.2应用原则

在技术具体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应用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所使用的灌浆法加固技术施工细节和侧重点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一些土层厚度较大的区域,使用深层灌浆柱加固技术,可以提升土壤深层的粘结性,满足相应的质量作业要求。二是统一性原则。按要求展开灌浆加固施工时,需要秉持统一性原则,从而降低人为因素、地质条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操作水平。三是经济性原则。灌浆法加固技术施工期间,会使用到众多灌浆材料,因此需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在确保材料质量性的基础上,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施工材料,提高工程作业结果的可靠性。

1.3常见分类

1.3.1渗透灌浆加固技术

灌浆法加固技术的主要类型之一就是渗透灌浆加固法。在实际施工中,有的地基情况较为复杂,对此通常采用渗透灌浆法施工。比如在陡峭的岩壁上、隧道裂隙、岩土裂隙等复杂工程中可以应用该加固技术。如果基础加固施工处于恶劣的环境条件中,可以采用渗透灌浆加固法。在具体开展渗透灌浆施工作业过程中,主要方式为渗透施工。让配置好的浆液顺着隧道裂缝进行渗透,在凝固后浆液形成类似于岩土层的结构,该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大的抗剪切力。

1.3.2填充灌浆加固技术

进行隧道施工时,也会使用到填充灌浆加固技术。在隧道施工期间,受到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容易出现裂缝、空洞等质量问题,利用填充灌浆加固技术可以有效填充地层中的空洞与裂缝,提高地层的整体性。另外,隧道工程在投入到使用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从而导致裂缝、空洞、破碎等问题,此类问题也会使用填充灌浆加固法进行处理。

1.3.3压密灌浆加固技术

除上述提到的注浆技术外,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压密灌浆加固法也属于常用技术类型。该技术在应用中,其原理是利用钻孔设备在区域内钻进若干孔洞,随后将提前配置好的浆液通过钻孔加入到土壤中,以此来提高土体整体的密实程度。期间需要注意:若浆泡制浆相对较小,那么浆液会扩散到钻孔外部,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而浆泡制浆较大时,会对结构优化起到良好的加固作用,以满足相应的加固要求。

2灌浆法加固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

2.1工程状况概述

戴家山隧道为双洞单向交通隧道,左右线相距15~40m,为分离式隧道。左线起止里程为ZK115+134~ZK118+873,全长3739m,右线起止里程为YK115+142~YK118+880,全长3738m,设计围岩等级均为V级,属于长隧道。洞内设单向纵坡,左线为-2.168%,右线为-2.185%。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隧道地处构造剥蚀石质低中山区,顺穿后川河左岸南西走向山体,山势中间高两侧低,线路所经高程1390~1710m,地势起伏较大。根据现场地质调绘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隧址区无区域断裂通过,砂质泥岩、砂砾岩呈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

2.2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该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基础准备工作:一是对于注浆孔的位置进行测量。此过程中会使用直尺来进行测量,而且注浆孔和底孔之间的垂直角度也需要控制在30°左右。将得到的测试结果与图纸进行对比,确定各项参数均满足要求后,可以进入到下一作业工序。二是做好钻孔和安装注浆管准备工作。期间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钻头直径需控制在40mm左右,确保钻孔垂直度满足相应的使用需求。

2.3按要求进行钻孔施工

进入到钻孔施工阶段后,需注意以下内容:对于施工时所需使用的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查,结合此次施工时各区域实际情况,来调整带施工角度和开孔位置。同时利用钻机内部声音来判断钻机是否存在故障。若声音不正常采取恰当措施进行处理,确保设备初始状态的合理性。钻孔过程中,需要对钻孔速度、钻孔孔径、钻孔深度、垂直度等参数进行控制。在实际作业中需要做好实时监测工作,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在出现偏差问题之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成孔质量。

2.4按要求完成浆管安放

该工程所处地质复杂度较高,因此在施工活动中,所选择的注浆管道壁厚需要控制3.5mm,注浆管直径控制为48mm,以满足此次注浆加固的相关要求。注浆孔完成处理后,需要利用胶带将其和钻孔贴合在一起,确保注浆过程有序进行。注浆管底部需要先利用材料进行封堵,等待开始注浆时再打开底部。注浆管底端与底部之间的距离需要控制在30~50cm,避免高度过大出现混凝土浇筑离析问题。另外,提前准备好此次浇筑时所需的搅拌机,将其均匀搅拌后放入到桶内,从而更好地满足施工需求。

2.5做好注浆施工参数控制

在此次施工中,会有两次注浆操作,其中第一次注浆会在常压状态下进行,而第二次注浆则会在加压状态下进行。为了避免冒浆问题,第二次注浆工作开始前,需要先对第一次注浆情况进行检查,待满足要求后再开始第二次注浆。此工程使用P.O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向其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膨胀剂与抗裂剂,使用的拌和水温度不能超过30℃,以避免浆液提前凝固问题。另外,第二次注浆过程中,其注浆压力需控制在0.4MPa以内,以提高注浆施工的可靠性。

2.6做好浆砌片石施工工作

该工程中还存在一些软土作业地区,这些地区也会使用浆砌片石来辅助施工。在具体施工中需注意以下几点:在具体施工前需要先进行地质参数进行了解,同时需要梳理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安全管理要点,确保施工活动的有序展开。等待所有基坑工作结束后,采用挂线来校准参数,同时将其坡度参数控制在1:1.75,以防止过度受压,提高结构最终成型的稳定性[1]。

2.7提前做好预防养护工作

该工程项目隧道设计速度为100km/h,对结构基础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注浆工作结束后,需要及时展开预防养护工作,确保结构可以顺利成型。在结构完成施工后,需要及时展开检测工作,此工程借助超声波检测技术来进行检查。及时返工质量较差的孔桩,以提高最终作业结果的可靠性[2]。

3灌浆法加固技术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1做好材料质量管理

通过做好材料质量管理,可以为技术顺利应用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加快施工活动的开展速度。在具体实践中,对于该工程的基础情况进行整理,内容涉及水文资料、气候资料、地形资料等,根据整理结果来筛选相匹配的施工技术,以此来确定所需施工材料,拟定相匹配的施工材料计划。需要细化施工材料计划中的相关参数,包括强度、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含水量等,严格按计划完成材料采购,同时做好材料进场质量检查、材料质量抽检、材料质量随检等工作,以确保所使用材料的统一性与可靠性[3]。

3.2提前做好技术梳理

提前做好技术梳理,能够确保技术各节点作业质量,提高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具体实践中,要根据已经获取的基础资料,对于灌浆法加固技术进行选择,确保所选技术和实际作业情况的适应性,以满足相应的施工要求[4]。基于信息技术对施工技术进行梳理,确定每个技术节点需要注意的内容、质量管理要求等。在技术开始前与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帮助施工人员明确具体的作业内容。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施工活动,及时给出正确施工建议,有利于确保施工活动的有序展开。

3.3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优化工程项目的作业环境,加快施工活动的开展进度。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均需要做好硬化处理,以便于施工材料的运输管理。为了降低现场灰尘,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需给施工现场配置洒水装置。注浆过程中使用到废弃物,需要集中回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以提高环境安全性。施工结束后及时做好植被恢复,使区域生态可以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5]。

3.4组建高水平施工队伍

通过组建高水平施工队伍,能够为后续施工活动的有序展开奠定良好基础。根据现场实际作业情况,设定相应的队伍筛选规范,细化各项筛选指标,以此筛选出综合实力满足要求的施工人员,组建高水平的施工管理队伍。在施工活动开始前,需做好施工队伍能力培训工作,筛选满足岗位要求的施工人员参与施工,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6]。

4结语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2

古代文学教学虽是从作品篇章结构出发,重在分析探讨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然而正如陈寅恪先生所云“读书须先识字”,汉字数量庞大,对开设古代文学课程的大学生来说,仅靠中小学阶段掌握的常用汉字,根本不可能完成古代文学课程繁重的学习任务。所以,古文教学中加强乃至全程渗透古汉语字词学习,实乃本课程授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具体实施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首先,针对大学生识字量普遍不足的问题,古文教学要加强繁难文字的音、义疏解和字形识记。许多古代文学授课者认为,古文教学只要指导学生掌握一高校古代文学课字词教学脞论□咸阳师范学院 李世忠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抒情性质、写作特点、艺术成就等,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因古今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及目前中小学阶段对英语的过分重视造成学生语文功底渐趋薄弱的情况,实际上字词教学已成为高校古文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尽管教材中的文选一般都会在文后注释中重点讲解生字词,但是教者如果不把它们当作教学要点去强调,并指导学生学习,就很容易被他们忽略。一篇文章中存在的生字词过多,而阅读者对其音、形、义马马虎虎,甚至对生词根本无法再认,那么,即使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结构线索或抒情、叙事脉络等有所理解,也会造成“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结果。这样,对文章的学习、把握也就无法达到精透程度。其次,指导学生加大对古文名篇的阅读、背诵力度。学习汉字的目的在于阅读和使用,反过来说,在阅读和使用中学习汉语字词,也是一个有效途径。诵读名篇,历来是古代文学实现其教学任务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反复阅读、背诵,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和情感蕴含的理解,而且对汉语字词学习来说,反复地阅读与背诵,也是不断熟悉语言文字在不同语境下使用规则的过程。在诵读中熟悉了语言文字使用的语境以及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组合关系及读音、用法的变化,尤其是对一些语法功能多变、活用频繁的古汉语文字,通过反复阅读背诵,以掌握其音、形、义,并顺利完成特定语境下的繁难字之再认,这对培养学生的古文语感,提升其古文阅读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他们接触、学习字词的机会。最后,古文教学中,教者既要注意选择能扩大学生词汇量的经典名篇予以讲授,更要注重选取文学史上那些能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文学大师的优秀篇章进行重点讲解。中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教者在选择篇目过程中注重选文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文学乃语言的艺术,从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经典性,以及词汇量的丰富性等角度入手选文,也应成为重要标准。例如,韩愈的《进学解》,不论其思想、艺术价值,仅这篇文章中作者创造性使用的语汇,就令人目不暇接。例如,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跋前疐后,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排比使用的精美句子,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等等。这些语句或词汇,今天都变成了经典语汇或成语,对进入汉语学习高级阶段的大学生来说,选取此类作品重点讲授,对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提升其语言使用的水平,会有很大助益。

二、古文字词音形义演化规律的解析

王力先生指出,通过汉语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韵、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汉字是表意文字,其结构也有规律可循,古文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利用汉字构形特点,引导学生在了解汉字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认识造字法,熟悉汉语字词音意演化规律,对那些难写难认的字词,多从汉字形体结构与意义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上予以分析,这对学生尽快掌握生字难词,提高汉语字词使用能力来说,亦不失为便捷途径。例如,汉语造字法中的“六书”,不应仅停留在学生的理论认识中,而应该贯彻在教学实践整个过程之中。“六书”中的象形字、指事字,反映了古人在汉字构形中的具象思维特点;形声字、会意字,反映了古人在字形构造中的抽象性思维特征;而“建类一首,同意相授”的转注字,及“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则体现了古人用字的特点。此正如论者指出的:“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就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思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另外,又如古代文学中的古今异义词及假借字,是教学难点之一,教者如果能从“六书”角度进行造字法的“拆解”,这对学生加深理解其用法与意义是有好处的。例如,“叔”字,今多用在“叔叔”这个复音词中,指比父亲年少的父辈,有“年少”之意,但在《诗经•七月》“九月叔苴”这句话中,“叔”字意为“拾取”,这就和今天的常用意相差很远。如果教者从字形结构入手分析,指出“叔”字意符为“又”(“又”,指手),则很容易使学生掌握“叔”字从本意“拾取”(古义)向假借义(今义)转变的情况。与其他语言一样,汉字词汇意义的生成具有族群性质,通过汉字族群掌握词汇本义与引申义的区别及用法差异,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汉字中,不仅同根词词义近似,而且由同一语源孳生的同源词,也具有声近义通的性质。如同源词中有双声而同义的,如柔、弱,也有反义的,如明、灭;有叠韵而同义的,如缓、慢,也有叠韵而反义的,如寒、暖。更多的则是读音及意义相近或相同的数量在三个以上结群同源词,如半、判、班、辨、别、片诸字,都有“分开”之意;布、铺、普、敷、溥、博、旁、方诸字,都有“铺排”之意;包、保、胞、抱、褓诸字,都有“包裹”之意,这些文字在古代文选中经常被相互假借使用,古代文学的骈体文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类义通音近之字所组成的上下对仗类型的句子。只要教者善于发现和总结,就既能扫清古文学习的语言障碍,也能在文字族群的组合对比中,降低学生准确认知汉字音义的难度。另外,古文教学中,教者也可以有意识选取一些较为典型的文章,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字词,列出本义与引申义、梳理其意义发展、演化的逻辑关系与过程。这对促进学生理解汉字字意演进规律,掌握汉语文字一字多义现象,无疑会有很大帮助。

三、古文字词文化信息的阐释

汉字虽是表意文字,但也不乏传递文化信息的功能。有时候,几个基本义相差不大的字,从其传达的文化信息看,则有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先秦史传文学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表示发动战争的词汇,如“袭”、“伐”、“攻”、“击”、“侵”数字,都由单音节汉字生成,基本意都指发动战争,但在表达作者关于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的认识上,却有很大差别。如,“袭”是指偷偷摸摸地进攻;“伐”指大张旗鼓、光明正大地发动战争,战争所具有的正义性质明显;“侵”则指不宣而战,突出战争的非正义性;“击”突出力量的强弱对比,以及对胜利一方的褒赞态度;“攻”则重在表明发动战争的主动性。表面看,这些词汇的上述细微意义差别,反映的是作者于战争发动者感情上的爱憎态度,实际上,通过这些有细微差异的词汇之使用,正反映着当时人们对于诸侯国之间所发生战争的一种文化评价,十分典型地反映了此时期人们的战争观。所以说,通过对这些词义的对比分析,既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字本身意义的理解,使他们懂得汉字表意的丰富性,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蕴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内容与文化信息。同时,汉字也是具有一定的构形理据的记录语言的符号,故其字形结构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古代文学学习中,通过探究某些特定汉字的构形,不仅可以了解汉字构形理据,同时也可以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从而增强学生对汉字表意准确精微性质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如汉语中的“示”部字,多与神灵祭祀文化有关。如“祔”,《说文》释:“后死者合食于先祖”;“禋”,《说文》释:“洁祀也。”“祀”,《说文》释:“祭无已也。”“禅”,《说文》释:“祭天也。”其他如御、祝、祈、祸、祟、祷等字,无不与古人的神灵祭祀文化相关;又如“玉”部字,多与玉文化有关。如玺、璧、琼、琮、瑁、珩、琥诸字,均有玉石之意。其他如“酉”部字,多与酒文化有关,“车”部字则多与车文化有关。通过汉字部首认知其字义的文化范畴,简单好记,直观性强,又能在以类相从的范畴之内,加深词汇义细微差别的认知。又如“牢”字,古代有祭祀或宴享时所用的牲畜之义,多见于古文所述祭祀之事中。此字古今含意差别甚大,如不能准确认知,则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周礼•天官•小宰》:“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郑玄注:“牢礼之法,多少之差及其时也。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另《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可见,今“牢”字的“牢狱”意,实际为该字原意的引申。教者如果在古文教学实践中,能有意识地对这类字进行文化意义的归纳,既结合实例介绍其构成特征,又说明这些字词在发展演变中理据性消失的情况,将其意义讲深讲透,则既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文文意,提高他们汉字认读、使用能力,也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汉字发展观。

四、古文教学与汉字书法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不仅名家辈出、名篇代改,而且,在文学作品长期流传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以书写名篇佳构而著称于世的优秀书法作品,从而形成文学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的情况。这些被书法家所书写的文学名篇,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如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书法真迹呈现于学生面前,使他们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魅力,则有利于他们提高书法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其书写汉字兴趣。例如,讲授魏晋文学,对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传世拓本真迹,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讲授唐代文学,魏征所撰《九成宫醴泉铭》,裴度所撰《李晟碑》,裴休撰《玄秘塔碑》,崔铉撰《神策军碑》等,均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及柳公权所书立碑,教者也可以将其传世真迹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给学生。欧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气势奔放,平正中见峭劲,“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明代陈继儒语)柳书用笔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于蹲锋铺毫间显瘦硬清劲挺拔之美。这样的书法珍品与其精美的文本内容相互映衬,尽显汉字文化之博大深邃。执教者以这样的形式开展教学,可使学生在领略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同时,又可以接触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其汉字书写兴趣,此于提高其汉学修养,可谓事半功倍。而且历史上有的书法家本身就是优秀作家,其书法与经典美文并相传世。如晋代王羲之,隋唐之际虞世南,唐代张旭,宋代蔡襄、苏轼、黄庭坚等,这些文学家兼书法家的文化名人,不少将自己的经典文学作品自书而流传于世。如苏轼书写的《赤壁赋》,书法飘逸洒脱,行云流水,无论是阅读其文还是观览其书迹,都是美的享受。将这样的材料在古文教学中予以应用,实际就等于在古文教学过程中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汉字书写艺术的熏陶。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载录的书法家故事、塑造书法家形象的作品,也可以成为授课者用来进行古文教学、培养学生汉字书写兴趣的重要媒介。如文学史上的经典《世说新语》中,就有不少关于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生活事迹及其刻苦学习书法之事的记载。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醉酒泼墨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次出现。如杜甫《饮中八仙歌》《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李颀《赠张旭》等,均塑造了这位“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的“草圣”形象。其他如唐代诗人王邕、窦冀、鲁收、苏涣、任华等,都写过题为《怀素上人草书歌》这样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中塑造的“连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当”的唐著名书法家怀素形象,也栩栩如生。其他如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所写的书法家马秀才形象,也很动人。这些文学作品,真实再现了古代书法家进行书法艺术创作时的生动状貌,阅文如见其人,读这样的作品,除欣赏其文学艺术魅力外,对增强学生于书法艺术的感性认识,提升他们的汉字书写兴趣也会有很大帮助。

五、总结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电影海报片名;字体设计原则;字体种类;字体设计手法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现代电影已经进入产业化的进程。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前期要进行大量的宣传造势。电影海报,是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结合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播媒体的多元化,电影海报设计大放异彩[1]。

一、电影海报设计

电影海报首要的功能就是宣传告知、传情达意,是将抽象的精神产品以准确的文字信息和具有冲击力的视觉语言展现给大众。精心设计的电影海报,是向观众传递影片类型、内容等信息的视觉窗口,可以起到在上映前最大限度地告知观众的作用。另外,电影海报作为“瞬间的艺术品”,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与审美价值,如《肖生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辛德勒名单》等海报设计都属于经典之作。电影海报是由图形、文字、色彩和版式四种视觉要素组成。本文主要讨论电影海报中片名的字体设计,分别从电影海报中片名设计的原则、种类、设计手法三个方面论述。

二、电影海报中片名字体设计原则

(一)识别性原则

电影海报中字体设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增强片名的有效识别度和传播效果。观众第一时间看到海报时,片名的字体设计是否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否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能否达到最佳宣传效果的主要原因。影片《捉妖记》(第一部)早在2015年上映,该片海报中的“捉妖记”三字以隶书为基础,将“捉”字进行了字体的夸张变形,与电影的玄幻色彩相呼应,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与识别度。姜文执导的电影《让子弹飞》的海报中,片名四个字字体硬朗,笔触凌厉,一颗子弹从左侧穿入,既结合了文字的笔画,又暗示了子弹在影片中的主线作用。被子弹切割后的文字展现出让人震撼的设计感与速度感。从视觉化的角度加深了观众对影片主题和内容的形象认知。

(二)准确性原则

字体设计的有效识别包括对文字的准确识读和造型设计的有效结合。当然,准确识读是第一位的,在对汉字进行艺术化设计的过程中,主笔划对文字的识读价值高,副笔划可以进行艺术创造,参与艺术创造的笔画超过60%时则不易被有效地识读[3]。片名的字体设计一般是由导演或者海报设计师为某一电影专设的字体,既然是量身定做,片名的字体设计就应准确地传达影片的风格、内容、特点。皮克彻时代文化传媒设计的《喵星人》海报中,圆润可爱的专设字体,勾画出了妙趣横生的人猫奇遇记。《心迷宫》中迷宫造型的字体设计一语道破影片的悬疑主题。

(三)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作为电影海报的专设字体,如何创造性地将图文整合在一起是对设计师能力的考验。影片《黄金时代》海报片名为楷书,设计师黄海创造性地将文字放大到一定体量,形成人在字的迷宫中徘徊寻觅的场景,一方面展现影片人物文人的身份,另一方面暗示影片表现的是民国时期文人迷茫徘徊的内心世界。

三、电影海报片名的字体种类

阿恩海姆指出,只要是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就是图样的造型,因为造型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形状去奠基趣味的基础[4]。广义上讲,文字设计也是属于图形的范畴,而汉字本身就是抽象的图形,形声会意。海报中片名的专字设计,其造型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个性化的手写体;一种是规范的印刷体;还有一种是独特的创意字体。

(一)手写体

手写体包括书法体和自由体。书法,作为一种审美价值极高的艺术形式,看似与电影片名没关系,但其艺术审美无处不在,好的书法和电影意趣相得益彰。书法与片名的结合,就是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灵魂的结合。2019年上映的《飞驰人生》和《流浪地球》两部影片的宣传海报设计均采用了书法字体。《飞驰人生》中四字舒展流畅;《流浪地球》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海报中采用了书法字体与英文无衬线字体相结合的手法,视觉上既醒目又简洁大方。未正式上映就获豆瓣评分8.5的《狗十三》,是一部讲述“中国式残酷青春”的故事,作为国产青春电影里的优秀作品,其海报设计充满寓意,窗户象征着牢笼,两个窗户象征着两代人,窗户中间的片名十分醒目,被放大的“狗”字,采用书法字体,醒目又易识读,暗示着故事的主线,又仿佛对现实的咒骂。2017年年底上映的《猫妖传》海报上的片名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题写,他以惊世骇俗的用笔、用墨和构图突破常规,这三个字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张力。其书法很符合《妖猫传》这部电影的玄幻色彩。张艺谋对作品的审美价值要求非常高,他的许多作品均是请著名书法家书写,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满城尽带黄金甲》三部影片是西安书法家吴三大所书;《金陵十三钗》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任平来题写;《活着》由王天任执笔;2018年张艺谋的新作《影》,海报中的片名是由南京书画院书法家许静书写,片名气势磅礴,与剧中人物残酷的争斗暗合,同时也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熟悉李安导演创作风格的观众都知道,他的武侠作品更趋向具有人文情怀的武侠剧。因此,在《卧虎藏龙》海报片名书法的写作上采用了识别度高、有文化感的隶书,既突出了电影的情节设计,又展现了导演独特的武侠情怀。自由体,是一种更能体现人文情怀的字体,在海报设计中自由体善于表达青春题材、浪漫爱情等类型的电影。近几年,电影海报中的自由体渐增,自由体的多样性,丰富了现代电影海报的视觉语言。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片名中的手写字体自然随意,将青春电影的纯真表达到位。2019年新片《差等生乔曦》电影海报中字体也是自由的手写体,这款手写字体模仿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在电影片名中的这五个字中,主笔划为横竖,文字视觉感就比较方正,为了表现电影青春幽默的风格,在“差”和“曦”两字中穿插一些小图形。

(二)印刷体

印刷字体是电脑字库中的字体。中国最早的四大印刷字体分别是楷体、宋体、仿宋和黑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中文字库不断增加,到2017年达到421款。《后来的我们》以大标宋为基础设计字体,大标宋是宋体字的一种。宋体是雕版印刷术出现后的产物,是一种印刷字体,相比之前的书法字体,宋体字更为规范和拘谨,但也有着独特的韵味。《后来的我们》海报中的大标宋,是现代字库中常用的字体,大标宋在宋体字的基础上增大了文字横划与竖划的比例,整个文字的高度增高,宽度减少,加强了宋体字特有的文艺感。宋体有不少于十种的衍变:有粗的比如粗宋、特宋;有细的比如书宋、报宋;有长的比如长宋;有扁的比如博雅宋等。电影《听说》海报中专设字体就是细一些的宋体,常用于书刊印刷,被称之为书宋体。横竖笔划偏细,比例相同,文字方正,清新雅丽,传达出电影的文艺范儿。

(三)创意字体

电影海报中的字体造型除了选择手写体、电脑字库字体以外,还有就是创意字体。创意字体是指设计师根据影片内容题材创造性地将文字笔划解构重新组合,或者是将文字与图像结合设计出的新字体。《西虹市首富》中将“首、富”两字与圆形方孔钱结合,圆形与“西虹市”三字圆润的外形相符,体现电影主线的同时,又暗示了搞笑电影的题材(如图1)。现代电影海报中字体造型主要采用手写体、印刷体和创意字体。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是创意字体,这些海报中的创意字体即遵循一般的字体设计手法的共性,又具有一定特性。

四、电影海报片名创意字体设计手法

(一)文字解构与重构

在字体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运用设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文字解构与重构,即对文字本身的“再创造”,将文字运用重组、分割、剪切变形的方法,创造出崭新的视觉形象[5]。电影《一个勺子》海报中的专用字设计手法就是解构的案例,设计师把“个”“勺”两个字拆分,重新组合构成了村庄的意向图形,体现了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

(二)文图结合

文图结合就是文字与图形的结合。汉字本身就具有形声会意的特点,字与图形的结合有利于加强文字的识别性与个性。电影海报中的片名的字体设计具有叙事性,字体中笔划拆分后加入与电影内容相关的图形,其实就是对影片的类型、情节与内容的叙述。姜文执导《一步之遥》的概念版,海报中,“一步之遥”四字与扑克牌的桃心、方片、小号和音乐符号图形相结合,暗示了影片中人物的多重性格、斗争的号角以及音乐歌舞的影片主题,准确地将影片内容视觉化。

(三)肌理、特效

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影海报字体设计中,设计师在明确电影的类型、确定设计方法、提取视觉元素设计完成后,给字体设计赋予不同的肌理、不同的颜色,通过立体化、图形化把字体设计由单纯的表意转向为表形,以一种直观的视觉形象传递出电影的内容、类型与精神[6]。利用制图软件对专设字体进行后期电脑效果的处理,加强设计表现力。东方魔幻电影《画皮》是由著名设计公司早晨设计的,“画皮”二字使用繁体字,字体感犀利遒劲,加上纹理的质感处理,既有了魔幻意境,又带有哥特式惊悚的味道,很好地展现了魔幻电影的气质。《重返20岁》是一部具有童话味道的电影,海报中的片名字体的设计利用电脑特效设计得俏皮可爱,金黄的色调设计成舞台中的闪光灯效果,营造出重返“20”岁的童话色彩与喜剧效果。电影《动物世界》的海报设计根据电影不同时间段的宣传分别设计了开机版海报、杀青版海报、预热版海报和映前海报。在这四款海报中片名的字体设计除了第一款海报中字体稍显不同,其他三款海报中字体的造型均一致,之所以产生巨大的视觉变化,是因为设计师使用了不同的电脑特效:开机版海报中字体设计仅仅是粗壮有力的字体,没有添加任何电脑特效;预热版海报中的字体添加了简单的特效,使电影标题更加醒目;杀青版海报字体设计利用肌理特效的手法增加了文字的立体感,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字体效果一步步完善,就像电影一步步拍摄完成一样,电影海报重复视觉刺激形成形象的记忆;最后在映前版海报中霓虹灯效果的字体设计,立体感十足,配合海报画面中的动态图形呈透视效果,营造了很强的空间感,将影片隆重推出。从《动物世界》的四款海报设计中,可以看出海报片名中的字体设计配合海报设计的其他•元素,在不同的海报宣传期,全方位为电影的宣传推波助澜。电影海报中的片名设计是电影的视觉之窗,也是灵魂之窗。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美不仅仅是单纯的形式,更应是有思想内容的。海报中的片名设计就是要用有意义的文字造型传达电影的思想内容,将影片通过视觉艺术直达观众内心——字由影像而生。

参考文献:

[1]陈清扬.中国电影海报史[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10.

[2]何菁菁.浅谈中国电影片名字体设计的原则[J].电影文学,2008(10):48

[3]张红.汉字信息密度与汉字艺术字体设计的减省[J].装饰,2012(9):88-89.

[4]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31.

[5]余秉楠.字体设计基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89.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书法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书法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现如今在中小学课堂中也越来越受到老师与学生们的了解与重视。书法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中小学生书写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对书法文化的认识,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书法教育进入中小学校园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更是教学课程和教学知识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是弘扬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品格意志的良好媒介。

(一)培养道德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书法不仅是一项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并不无道理,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不仅掺杂着书写者的情感,而且能够生动地体现出书写者的文化艺术修养。例如中唐时期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为了祭悼他的侄子颜季明惨死在战场,伤心欲绝,通篇的用笔豪放自如,淋漓变化的墨色和气势饱满的章法以及悲愤的心情流露于其中。再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他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并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在书法课堂中,教师在展示优秀书法作品的同时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书法家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他们做人的准则,进一步达到培养道德情操的目的;通过欣赏、临摹优秀的书法作品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培养发展健康个性、勇于创新

艺术这一领域向来都有接纳各种美的雅量,书法更是如此。没有一个热爱书法的人会因为不喜欢某种字体而去否认它们的美,相反,他会从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来追溯汉字在各个阶段的体现以及不同书写者对于不同文字内容的呈现。李可染说过“学习艺术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对古人的一种钻研与学习,“打出来”则是我们希望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呈现一个全新的自我。因此,对中小学生而言,临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书写技能,但通过书法创作可以鼓励和激发对文字的探索欲望,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旨在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收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依靠学习兴趣与长期的坚持。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现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也逐步变得快节奏,使得学生们越来越浮躁,做事马虎,缺少耐心和坚持的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书法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态度、书写姿势、书写用具的使用和保持书写环境整洁进行指导,严格要求;书法教学要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合理、系统的安排课程;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持之以恒地去培养学生正确坐姿与握笔姿势的同时,学生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并时刻提醒自己;另外可以让学生了解历代书法大家的励志故事,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品质。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

近年来,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又再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汉字书写必不可少。”现如今,中小学书法教学存在以下现状。

(一)学校层面

在素质教育普及的当下,应试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主流,各种考试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书法教育虽然正在逐步形成共识,但书法课程要真正走进中小学课堂还面临诸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区可能有不低于七成的学校存在书法老师专业不对口或缺少书法教师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反映出的问题不仅是师资缺乏,更多的是教育部与学校对书法教师的招聘缺少一个完善的方案,不少学校的书法教师没有编制,导致部分书法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选择培训机构教学或其他行业,是对人才的极大流失。另一方面,由于学校资金投入有限,教学设施不能完善,书法课以及书法社团的开展都面临极大阻碍。

(二)教师层面

专业的师资配备是课程开设的首要前提。目前来看,全国各地区普遍缺少书法师资。专业师资的缺乏无疑对学校书法课程的有效开设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当前很多地区的中小学书法课程主要由语文或美术老师兼任,也有部分邀请从事书法工作或有书法特长的社会人士来承担,然而只有极少部分学校拥有书法教学资质的专业书法教师。教师对书法教学的专业程度也决定着学生书法学习的水平,据笔者调查,多数中小学书法教师的书法功力不到位,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只有少部分书法教师会定期参加书法培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三)学生层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兴电子产品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使学生对书法的兴趣逐渐减弱。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与网络教学的出现也越来越多地代替了汉字书写。中小学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课上需要记笔记,课下作业多,使得部分学生不得不加快写字速度,因此小学阶段写字便形成了倒笔顺、潦草等不良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与此同时字的美观性就相应忽视。长此以往,书法艺术对于中小学生的吸引力也大大减弱。

三、中小学书法教学展望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贵财富,弘扬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学校应联合教育部向社会广泛征集具有书法专业的师资团队担任学校的书法教学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学方针。书法教师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结合时展,不断创新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知。赞科夫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授书法的过程当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授方法,向学生讲解文字的发展,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介绍书法家的学术过程和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重视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拓展书法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书法学习成果,发展实践能力;教师还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文化源远流长。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对书法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在中小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开展书法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与希望,身上必然要肩负起继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在不久的将来,书法在中小学教育中一定会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逸峰.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3,(06).

[2]阮弦.张怀?书法理论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杨理风.中国学生书法教育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5,(13).

[4]张春霞,王利泉.中小学校书法教育问题及对策[D].保定:保定学院,2014年.

[5]李永清.应当重视书法的教学[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04).

[6]吴本清.加强小学书法教学的几点意见[J].小学教学研究,1981,(05).

[7]马俊青.论书法的艺术精神[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8]李洪云.初探小学书法教育与素质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8,(02).

[9]何淼.浅谈素质教育下小学书法课堂的有效教学[J].好家长,2018,(57).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书法;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教育;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书法越来越受外国人的关注,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我国书法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并没有将书法的育人功能发扬光大,不利于书法文化的广泛传播。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良好的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在校园中宣扬书法文化,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书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校园书法文化建设措施。

1当前学校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1.1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我国古代很注重人的修养,将“书法”“人生修为”与“文化涵养”结合在一起,强调学生心性的养成,旨在实现从外在气质到内在精神的全方位培养。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各国文化相互碰撞,优质的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促使国民以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文坛,彰显我国的民族精神。如今,书法教育依然有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作用。重新审视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充分挖掘书法艺术在培养优秀人格方面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1.2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基础,书法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主要体现为书法线条刚劲、迅捷、雄壮、粗犷、洒脱等,并且带有和谐、对比、参差不齐的形式美。正因如此,书法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反复训练,感知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逐渐树立审美观。面对新的国际发展形势,大力弘扬书法,不断挖掘其所承载的东方智慧,突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向文化强国迈进。

2基于书法的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2.1创设书法艺术景观

学校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育人环境的建设工作,如花草树木、绿地草坪、粉墙黛瓦、翰墨丹青等,加强校园书法文化建设。例如,学校可以创设书法艺术景观,营建一些校园书法艺术长廊和书画展示室,陈列历史事件,以及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与书画。当学生面对这些书法艺术景观,就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更加热爱母校,立志成才。在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书法艺术景观,收藏和展示了范曾先生的书画作品,也为学生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提供了平台。

2.2开设书法艺术研习班

学校管理人员要勇于创新,开设书法艺术研习班,包括书法、绘画、音乐等内容,不断促进校园书法文化建设。管理者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地开设特长生的书法艺术研习班,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了提升研习班学生的艺术学习水平,学校可以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配备专业的书法教师,不断展开规范系统的专业化训练。如此一来,研习班就很有可能培育出高素质的书法艺术人才,并使其成为学生社团活动的骨干,他们也将是未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

2.3开展书法欣赏讲座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实际上,开展书法欣赏讲座,引进各大名家的书写技巧,博众人之长,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一,邀请著名书法家来校指导,比如,向学生讲解名人名篇、名帖名匾的相关故事,传授书法创作技巧等;其二,组织学生观摩书画院举办的艺术展,与书法家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其三,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节、纪念日等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师生书法创作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能力,逐步增强其学习书法艺术的自信心。

3结语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意蕴丰富,尤其是书法,在全世界享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校园书法文化建设中,学校要加大书法文化的宣传力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书法练习环境,安排专人进行书写指导,规范书法标准,并在书法课堂上融入传统的书法文化,向学生呈现书法的无穷魅力,逐步提升学生的书法素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训练书法的习惯,锻炼其学习知识的耐心,最终达到以美育陶冶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志平.其他类型展览与书法良性生态的形成——以大学校园书法展览为例[J].书法赏评,2017(6):37-39.

[2]孙萌.墨香盈校园——让书法艺术成为书香校园的魅力组成[J].中国教师,2015(S1):148.

[3]刘江海.基于书法的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教书育人,2018(2):61.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6

一、趣味汉字教学与字音、字形教学相结合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内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依然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可是,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大都是单一的“讲解”“抄写”“听写”模式,十分枯燥,大量的重复工作,让学生对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教学效果很难达成。因此,此时汉字的趣味教学就能起到比较显著的效果,汉字的趣味教学,通过有趣的汉字故事,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让一撇一捺写成的汉字丰富、立体、鲜活起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记忆,自然能够收到较好的识记效果,也能大大提升学生写字的兴趣。

(一)趣味汉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形声字的理解。形声字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形旁”“声旁”的意义,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深入理解形声字的意义。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特意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的故事:一个财主少爷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木桥上淘米,便上前有意戏弄,吟道:“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结果,少女也是读过书的,对这样的财主少爷十分厌恶,不客气地说道:“有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儿,儿不敬老娘……”财主少爷碰了一鼻子灰。这个小故事中少爷和少女的打油诗通俗易懂,涉及了“桥”“娇”“粮”“娘”四个形声字,通过偏旁的拆分与组合,把形声字的基本特点既形象又生动地展现出来。对联对得妙,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形声字的辨别能力,让形声字的教学更富有生趣。

(二)趣味汉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会意字、象形字与形声字相比,更富有形象性,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现代的简化字与造字时的文字相比,有的地方已经简化,不再是最初的模样,这时,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一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配合教学内容加上生动、活泼的趣味讲解,学生对于字形就能形成更深的印象。比如“忐忑”二字,就是会意字,表示的是心神不定的意思,字形表示的是:心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上上下下的,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这怎么能够宁静呢?教师在讲解这两个字的时候,可以配上形象的多媒体动画,表现出“心”上下不宁的感觉,通过这样有趣地讲解、展示,学生就会很直观地记忆字形,并形成十分深刻的印象。许多汉字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趣味讲解,比如“炎”“炙”“逐”“盥”“轰”等,都可以借助汉字自身的构字法,用形象的事物来描述或者模拟,编故事做动图,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理解。

二、趣味汉字教学与文学常识积累相结合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目标更为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这其中文学常识的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传统的文学常识教学往往与汉字识记教学一样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僵硬模式,不但十分枯燥无味,而且由于学生学习时不理解、没兴趣,常常弄得张冠李戴,唐朝的诗人变成汉朝的文学家,宋朝的文集变成了清代的著作,对于作家的作品特点、写作手法也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文学常识教学过程中,结合有趣的汉字故事,抓住文学常识中与汉字有关的趣味“点”来进行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趣味汉字记忆作家名人的字号。比如,作家老舍的笔名就起得很有意思,他的本名叫舒庆春,字是“舍予”,很明显,他的字“舍予”,就是他的姓“舒”拆开来而成,而他的笔名“老舍”也就是在字的“舍”前冠上一个“老”字。这样的拆分与组合,正是汉字的构字、构词的魅力所在。以这种方法来取笔名的还有很多,比如杨木易、李木子等。在讲解作家名人的字号时,多关注这样的“点”,自然会让学生背诵时形成较深的印象,想起姓名就能联想到字号,记忆起来更为轻松。

(二)利用趣味汉字记忆作品和作品集。比如,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且介亭杂文集》,这个文集名中的“且介”两个字,就是从“租借”两个字中拆分转化而来,先生的目的是暗示自己其时所处的是“半租界”。因而理解了“且介”的由来,对于这个作品当时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等就有了更深地了解,对作品集的记忆也更为容易了。

(三)利用趣味汉字积累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是比较庞大的,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部分语文知识。因为古代的文化常识往往涉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表述也大多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时要教会学生善用“巧劲”,让学生在娱乐和趣味中积累,在形象和生动中理解。比如,关于古代“阴阳”之说,有文章说“阳,高明也”“高明”的意思就是高而光明,所以“山之阳即山之南”,对于这样的文化常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一边讲解字义,并引申说明其文化内涵,一边画图说明,让学生结合汉字的“趣”来理解、积累这个文学常识。

三、趣味汉字教学与汉字魅力熏陶相结合

《新课标》中,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不仅在“识字与写字”这一方面提出了分阶段不同目标,而且在让学生感受汉字魅力的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等。因而汉字魅力熏陶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需要教师多方努力达成教学目标,而利用趣味汉字教学展现汉字魅力是一个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趣味汉字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艺术感。趣味汉字教学能够将汉字的起源、原理等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比如“山”字,虽然只有3画,结构也很简单,但在书法家的笔下却似一幅写意的水墨画,粗重有力的笔画,绘出了一座座山峰高高挺立的形象,这也正是汉字象形因素中,模天地万物之状,展万物之灵秀的浓厚艺术力量。

(二)趣味汉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书法已经作为教学目标被提出,因而在教学中多多激发学生学习并练习书法的兴趣,让他们养成好的书写意识和书写习惯很有必要。趣味汉字教学能够将各种字体的发展过程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对于各种古代名家的不同字帖也能形象呈现,而且辅以书法家的奇闻轶事,能够真正地激发起学生学书法练书法的兴趣。

(三)趣味汉字教学能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的一个极为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字一个符号,更携带着历史文化的基因,里面有形象,有故事,还有古人造字时的思考和认识。对联就很能体现汉字的组合巧妙之处,有谐音,一语双关等。明代著名的解缙就曾与一个权臣对了一副巧妙的对联,权臣在后花园遇解缙,指着在林中嬉戏的猴子说:“两猿截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而解缙则回说:“匹马陷身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踢”。“锯”与“句”谐音,“踢”和“题”也是一语双关,一个故意打击刁难,一个针锋相对有力回击。这样的汉字教学和汉字故事怎能不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汉字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7

篆体又名“篆书”实际上是大篆和小篆的合称,它的字体整体结构匀称,笔画上表现十分匀圆,而且横竖行笔,形态偏向于方正。和金文比起来在形式构成上也是更为工整,逐渐超越象形限制,是方块形汉字的奠基。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英雄》其电影海报可以说是非正式概念性海报,影片内容讲述了战国末期的事件,这时候的书写形态是大篆。电影海报便主要用篆体书写“剑”字,“剑”字是残剑应无名之求所写,当无名距离秦始皇只有十步时,却未动手行刺他时,秦始皇转身望着巨幅“剑”字时,在突然间感悟到残剑同时领会的道理,电影海报中“剑”字采用篆体,行笔流畅而极具气韵,意境深邃,同时展现出电影主旨。书法发展到小篆时期,汉字基础逐渐成型,象形意义渐少,文字显得更为符号化,小篆在笔画上讲究横平竖直,粗细均匀,圆劲均匀。其间横竖距离相等,小篆笔画主要在于圆,以圆开始以圆结束,方形里蕴含着圆,圆里带有方,极具趣味。在电影《赤壁》的海报里,书写形式运用了篆体,极为典雅且历史岁月气息浓厚,易于辨识,篆体本身沉稳庄重的质感也表现出电影意图表现的战役中各派人物深谋远虑和聪慧,而篆体与之完美融合十分耐人寻味。

2.隶书书法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隶书,也被称作汉隶,在汉字中以其庄严的风格而普遍存在,在书写形态上有点显得宽扁,直短横长,字体主要呈现出长方形状,追求“一波三折”以及“蚕头雁尾”。隶书最早源自秦朝,发展到在东汉时期进入顶峰状态,在书法界和楷书合起来享有“汉隶唐楷”的美誉。隶书字体构成整齐精细且扁平。在东汉时期,撇捺等点画以朝上挑起的方式美化,整齐且多变,极具审美感。风格上十分多样,其给人以极好的艺术审美感。《南京!南京!》的海报标题采用隶书,其形式黑白交错而表现的十分朴实庄严,与电影故事叙事过程中出现的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完美结合,同时展现出悲壮、诚信、残忍、爱情、人道这些思想价值观,互相进行冲突和斗争,一起勾勒出如此极具悲情味道的历史纪录片,也引人在价值层面上进行深思。隶书自身带有的这一庄重感将其演绎的淋漓尽致。

3.草书书法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草书,其产生源自于书写便捷的原因。在《说文解字》中提到:“汉兴有草书”。也就是说草书最早出现在汉代,它的特征在于:保持字的大体结构,但是脱离了隶属的限制,行书飘逸随性,以这种草创的目的就称为草书。从章草开始草法基本上就定型了,草法从其规定性上来说极其规范但也较为灵活,主要是从下面三个层次来说:第一,草书省略了很多笔画,树体结构十分简约。第二,草书通过点画这一符号来取代一些部首偏旁结构,在书体中最具符号化。第三,草书各笔画一气呵成互相联系,不仅有利于快速书写同样也能表达出书法家的个人思想。在王家卫拍摄的电影《武侠》中,其海报设计渲染的气氛极具意境。背景则是草书,飘逸灵动且错落有致,极富民族特色,加之海报整体气氛苍渺浑厚,整体效果十分有味。在颜学恕执导的电影《野山》的海报设计中片名“野山”极具书法味道同时“山”书写写成类似群山连绵起伏的形态,使得画面十分生动,同时展现出电影主题讲述的山村生活,不仅使读者一目了然也烘托出电影主题气氛。(本文来自于《设计艺术》杂志。《设计艺术》杂志简介详见。)

4.行书书法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行书即为快速书写的楷书,流动的楷书。在本质上近于将楷书草化或者将草书楷化。前者甚于后者的称作“行楷”,后者甚于前者的称作“行草”。笔意飘逸灵动而类似草书的叫做行草;笔意庄严肃穆类似楷书的叫做行楷。书写之中,笔画间的流转,在不同类型点画的展现上皆非常突出,笔画间的这种转换通常表现在点画间,每个字间互相勾连,细若游丝,即为牵丝。通过对于楷书行书每个字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到在书写楷书和行书时,其点画写法以及用笔的守则,比方说铺毫中锋,藏锋,提按起主,逆入平出等皆是共通的,不过书写行书时更为流动顺畅。《建国大业》的海报标题采用行书,用笔灵动洒脱而秀美,借之来展现重庆谈判为电影故事背景十分贴切而且恰到好处,不仅展现出了民族特色同时展现了各派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历史画面,而这一飘逸灵动错落有致的笔意十分符合。

5.结语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8

关键词:书法字体;封面设计;应用;创新

对于书籍而言,封面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人们对书籍的第一印象。封面可以向读者传达色彩、图形、书名、简介等很多信息,其中文字所表达的信息更能表达主题,且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封面的字体选择和设计十分重要。书法字体是目前封面设计中十分常用的一种字体,包括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不同性质、不同风格书籍的封面设计选择的书法字体类型也有所不同。

一、书法字体设计的从属性

对于书籍而言,封面不仅仅起着包装的作用,还能够表现出书籍的风格、用途以及阅读对象。因此,书法字体应当体现出一定的从属性。在诸多字体中,书法字体更能充分地体现出传统历史文化内涵,因为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书籍或古代书籍,采取书法字体进行封面设计十分合适。汉字书法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5种字体,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修养、不同时期的书法家的书法风格也有所不同,各自具有独特的书法特点。因此,设计者在选择书法字体设计封面时,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呈现书籍的内容与风格,增强书法字体的从属性。

二、书法字体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创新理论

为了更好地应用书法字体,提高封面设计水平,设计者必须掌握相关的应用理论。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从创新的角度分别谈谈五大书法字体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理论。

1.楷书的应用理论

楷书作为一种重要的书法字体,能够让人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字体表达的内容。楷书的特征是重心平稳、横斜竖直、左右对称、地载天覆、写好主笔、对准重心、依字生形、依字取势、点画呼应、参差变化。只有充分了解了楷体的特点,才能在设计中更好地利用其字形特征,提升审美效果。在封面设计中,楷书主要被运用在两方面。一是销售群体复杂的书籍,如科技类书籍、期刊类书籍、综合型的杂志等。这些书籍的销售群体较多,层次各异,而且审美层次也较为丰富,楷书可以避免审美不一造成不良影响。二是销售群体年龄偏小的书籍,如动画书籍、卡通读物、童话故事书籍等。设计者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和销售群体选择不同的楷体,如魏楷、唐楷等,这样既能体现出书籍的工整之美,又能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

2.行书和草书的应用理论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行书称行草,近于楷书的行书称行楷。行书有别于楷书的一个特点,就是书写速度加快,在楷书的基础上加强了笔画之间的联系。所以,行书是快写的、流动的楷书,书写较为自由,抒情达意,形式多样,富有伸缩性(即弹性),使书法成为表现个性的工具。基于行书的这种特点,设计者可将之运用在文艺类书籍、个人专著的封面设计中,因为文艺类书籍装帧设计内容比较广泛,具有随意性、浪漫性、人文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行书也可以被运用在审美性较强的书籍封面设计中。

3.隶书的应用理论

隶书是一种历史较为悠久的字体,出现于两千多年前,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字体。隶书本身的识别度较高,可读性强,因此直到现在仍然被应用在很多领域。隶书比草书和篆书更具有优势,因为后两者的识别度较低,在当前的信息时代,难以被电脑识别,因而使用范围较窄。除了应用广泛、识别度高,隶书本身比较规范,且具有丰富的美感,因此被应用在封面设计中。

4.篆书的应用理论

相较于楷书、行楷和隶书,篆书的识别度较低,很多现代读者不了解篆书,自然无法顺利理解篆书所表达的内容。因此,设计者在应用篆书时,应该思考读者能否认出这些字体。篆书多被应用在读者对象有一定的书法基础的书籍封面中,如专业书法书籍,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但在其他书籍的封面设计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建议采用篆书。

三、结语

平面设计者在设计书籍封面时,如果采用书法字体,就必须充分考虑,不可生搬硬套,也不可一概而论,而应该结合书籍的内容、风格、读者对象和用途等综合分析,合理采用书法字体,在确保准确传达书籍内容的同时,保证封面设计的美感。

参考文献:

[1]马玲令.中国汉字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0).

[2]吴旦.试论汉字艺术在现代书刊封面设计中的应用.大众文艺,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