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管理论文范例6篇

饭店管理论文

饭店管理论文范文1

论文频道的旅游管理论文与您一起探讨我国饭店集团的发展,内容如下: 论我国饭店集团的发展 饭店集团是在饭店业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母公司为主体,通过资本关系和经营协作关系等方式,由众多饭店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尽管饭店业的集团化发展代表了世界饭店业发展的趋势,我国饭店业发展也应与这一趋势保持一致,但我们仍应以理性的思维冷静地分析中国饭店业发展的现状,探讨我国发展饭店集团的条件是否已经具备,以使中国的饭店集团在发展的历程中减少遭受挫折的风险,沿着成功的道路前进。 一、发展饭店集团的体制条件——明晰的产权关系 饭店集团的组建和发展,除了自身形成的客观需要外,还必须有一定的体制条件。明晰的产权关系是每一个饭店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饭店集团产生、运行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我们知道,饭店集团是一个由多个饭店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内,涉及到了作为集团成员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股权份额、经营方面的协作、利益的分配等,因此,就有必要强调饭店集团的上述特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产权明晰”的意义不仅在于企业帐面上所反映的明晰的产权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人负资产责任的问题。我国饭店业中的国有企业、大多数合资饭店中的中方投资部分,已经明显地反映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特点,即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终极所有者是国家。目前,虽然明确了各级国有资产管理局可以代表国家行使管理国有资产的权力,但却不承担资产经营的盈亏责任,对国有资产经营所得也不行使收回的权力,致使国有资产以各种方式大量流失。可以设想,在单个饭店产权关系不清的情况下,又将其资产加入饭店集团,成为这个饭店集团的母公司或子公司,岂不使产权关系更混乱吗?因此,笔者认为,发展饭店集团的首要体制条件是,首先解决成为集团成员的饭店(无论是母公司或子公司)自身的人负资产责任问题,以保证集团内明晰的产权关系。 二、饭店集团发展的扩张条件——有效的资本运营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将各种生产资源都商品化,并通过市场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流动,达到资源最大效益和最高效率使用的一种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其核心内容就是资本配置方式的转换。企业集团具有产权关系明晰、资产规模大、经营范围广、组织层次多元化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有效的资本运营在企业集团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现代经济下,企业集团规模的快速壮大实质上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本集聚、资本扩张的过程。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资本集聚和资本扩张呢?当然可以靠重新投资来扩张规模,但是,最有效的实现途径应该是资本运营。通过资本运营,实现企业间的重新组合,迅速膨胀企业规模,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我国饭店业在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后,数量已具相当规模,在全国各地均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这就决定了饭店集团的发展不能走铺新摊子、重复建设之路,必须通过资本运营方式实现。目前,应该说,我国饭店业进入了质量的提高期和结构的调整期,这给饭店集团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饭店业资本运营是饭店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运作。一是兼并联合。即将拥有“名牌”的饭店建立为核心企业,然后收购、兼并其他饭店,使之成为饭店集团成员,从而达到壮大优势饭店、带动其他集团成员的目的。饭店集团的发展,一定要突破地域的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建立一批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上有声誉的饭店集团。二是发展股份制饭店集团。股份制是现代企业最为典型的组织形式。饭店集团是以资本联合为特征,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复杂经济联合体。饭店集团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要科学地处理产权关系及相适应的权益与义务的方式方法。而股份制的本质内容和基本特征正好科学地处理了这些关系。因而,我国饭店集团可通过控股和相互持股的方式组建,从而达到集团内饭店之间的深层次联合。同时,股份制饭店集团还有利于促进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域、不同国度间全方位的饭店经济联合。三是委托经营。这类集团由经营合同的方式联合而成。严格地讲,委托经营是一种非资本运营的联合方式,但这类以饭店经营为主,以品牌及管理输出为纽带的饭店集团也是中国饭店集团发展的一条途径。它的基本特征是利用品牌与管理优势,通过特许联号经营、独立联盟与委托管理的方式扩张规模。但

饭店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甘肃省旅游饭店人力资源

饭店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组合而成的竞争实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环境的变化、对手的改进和自身内部的资源消耗都会影响饭店的运行和发展。饭店竞争优势的持续保障是饭店获得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这又有赖于对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科学定位。它在根本上影响着饭店资源的增值潜力及竞争价值[1]。

1.甘肃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现状

甘肃的饭店业是甘肃省改革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最早与国际接轨,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分离的行业。甘肃目前拥有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共计4700家,其中星级饭店169家,主要分布在兰州、天水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占总数的79%。床位37.6万张,从业人员23.5万[2]。

笔者于2004年7月至9月,对甘肃兰州、敦煌、嘉峪关、酒泉、天水和平凉六个旅游热点城市的星级旅游饭店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饭店的一般员工和中高层管理者,分别设计了“甘肃省旅游从业人员问卷”和“甘肃省旅游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问卷”。通过对以上六个城市旅游饭店的重点调查以及对省内其他城市旅游饭店的基础性资料收集研究,并对回收后的有效问卷和访谈记录进行认真的审核、整理、归纳和分析。调查显示甘肃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基本现状如下:

1.1年龄结构

21~30岁这一年龄段的员工最多,占36%;31~40岁的占25%;20岁以下的占17%,41~50岁占12%,50岁以上的最少占只6%。年龄结构逐渐趋向于合理。其中高级管理人才如总经理的年龄普遍在31~40岁,占39%;中级管理层中25~35岁这一年龄段最多占42%;而一般员工中21岁以下占31%,因一般员工所从事各项具体服务工作,劳动强度较大,无需具备太多管理经验,所以年龄是较为年轻的。

1.2性别与学历结构

女性占59%,男性占41%。整体员工队伍中高中或中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28%,其次是大专占11%,初中居于第三占18%,本科占9%,研究生最少。女员工中初中学历的比例最高,为22%;其次是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分别是15%、10%、3%。男性员工中则是高中或中专学历比例最高,占28%,以下为初中、大专、本科,所占比例分别是:18%、12%、5%。可见饭店中男员工学历普遍高于女员工。在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者居于第一,占31%,其他依次是本科、中专或高中、初中和研究生。整个中高级管理层以男性高学历者居多。

1.3培训

甘肃省饭店员工的培训形式主要以饭店自己培训为主,占所有培训形式的83%,通过旅游院校培训的占6%,参加政府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占5%,到国外去培训的占0.13%。其中就培训内容而言,外语培训占31%,管理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占55%。培训周期平均为每年2次,但每次培训时间较短。培训支出费用占饭店利润比率平均为0.1%。

1.4目前最急需的人才

按需求紧急程度依次是中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所占比例分别为42%、29%、17%。

1.5人力资源制度建设

调查表明饭店星级越高,人力资源制度建设越为完整。约有11%的旅游饭店中编制了员工手册、有明文的人员招聘制度、奖惩制度、竞聘上岗制度,并制定了饭店人力资源规划。而有近21%的饭店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人事管理基础上。

1.6员工流动状况

甘肃饭店业员工的流失率普遍较高。流失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员工对薪水、福利、环境、条件以及升迁机会等不满意。21~30岁这一年龄段的员工流失率最高,而这一年龄段的员工占饭店员工总数的比重约为36%,其流动对饭店管理的影响较大。其次还有少部分员工流失是因为饭店经营效益下降,为控制其经营管理成本而被裁减。

2.甘肃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调查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甘肃省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存在以下隐性和显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2.1人员分布的不合理性,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奇缺

甘肃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旅游硬件设施已有较大发展,而配套的软件——旅游人才却是极其稀缺。甘肃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结构分布不平衡。纵向来看,目前甘肃旅游饭店不仅需要大量操作型服务人员,更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初中、高中与本专科及更高学历的硕士、博士等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的比例严重失调。从横向来看,甘肃旅游饭店存在着严重的专业缺口问题。需求的岗位从饭店营销、餐饮、客房、财务管理、电脑工程师、质检部、大堂副理到空调、强电等技术工程员和工程管理员等。而旅游职校的学生则主要集中在总台服务、客房服务、烹饪、餐厅服务;饭店工程部、物业管理及市场营销的人才奇缺,部门经理以上的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缺口严重[3]。同时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人才最为缺乏。相比而言,甘肃旅游饭店中最受欢迎的是旅游职校的学生,因为这个学历层次的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操作能力,而学历较高的本科生则在旅游饭店实践上有着较大的欠缺。甘肃旅游饭店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发展误区。不少饭店在与国际标准进行接轨时,只注重物质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而轻视人力资源等软件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从而制约了饭店员工队伍结构的合理化过程,最终使得甘肃旅游饭店在市场竞争中,在市场影响力、品牌号召力、人均经济效益等反映饭店综合竞争力的诸多因素方面处于劣势。因此,饭店人力资源结构失衡是形成甘肃旅游饭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态势的主要原因。

2.2员工流失率高

众多饭店还未意识到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地位和重要性。人力资源是饭店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饭店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是跨越时空的战略工程。尤其是饭店业,其服务产品的质量高低直接与员工的工作相关联,或者说,员工的工作过程就是产品的生产与提供过程。甘肃饭店决策层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如何开发认识不足,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方法落后,尤其是培训作为开发的重要手段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因循守旧,创新意识较弱,未体现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管理也未从落后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这使员工得不到合理提升,必然选择流动来达到目的。甘肃饭店人力资源的人才流动出现了两个极端,员工队伍稳定性较弱。既存在下层操作服务型员工流动过于频繁的问题,又存在中高层管理和技术人才不正常流动的问题。这也是我国饭店业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据统计,甘肃旅游饭店员工的年流动率一般超过了35%,有的饭店甚至高达50%。一线操作服务层员工流动最为频繁,由于这部分员工目前缺口很大,加之其在饭店中的经济待遇较低,而劳动强度很高,往往导致熟练员工的流动频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甘肃饭店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始终是一个难点,特别是部门经理以上的人才流动还未形成市场。这就造成了饭店中高层管理人才竞争意识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2.3考核管理与提升机制不足

考核和提升机制是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一项对数万员工的调查显示,有2/3的流动人员不仅是因为工资待遇而离开饭店的。从员工个人来讲,主观原因中收入太低只是其中之一,求得个人的发展空间(职务、培训等)是他们选择离去的主要缘由。他们中大部分是对前途不满意或得不到升迁机会而离开饭店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饭店人力资源机制存在问题。人力资源的培训不被重视,甘肃饭店中五星和四星饭店基本都设有人力资源部和培训部,长年不间断进行培训工作,但大多数培训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培训方式方法不具吸引力,内容也不丰富。低星级饭店别是位于地、州的饭店,很多没有人力资源部和培训部,人员招聘、培训管理一般都由饭店总经理办公室和营销部负责。而饭店之间的交叉培训尤为欠缺,特别是与其他发展较好城市的旅游饭店间的交流和学习。由于饭店考核和提升机制的不完善,加之旅游饭店业本身具有季节性、脆弱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行业特点决定了员工的工作时间有限,流动是必然的。那些想得到提升或想有一个发展机会的员工就必然会选择流动来寻找一个得到提升的机会。而员工的流动与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饭店之间的竞争。

2.4人力资源供给不足与旅游饭店的发展相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甘肃饭店业处于高增长、高变动的上升阶段,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人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由于旅游教育体制滞后,甘肃省培养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院校数量、招生规模和旅游行业的需求量不成比例,学校数量少,学生少,师资缺乏限制了人力资源的供给量。而且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育,忽视了旅游饭店专业的特点,不注重实践环节,学生动手能力差,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受择业心理的消极影响,把饭店业看成是一种吃青春饭、伺候人的行业,因而只把旅游饭店业当成自己一时的就业选择。这些因素促使人力资源的择业心理是一种不稳定的心理,尤其在基层操作员工中这种心理更为普遍。随着甘肃旅游业的发展,饭店人力资源的需求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2.5甘肃旅游产业化机制并未形成

这是造成上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时至今日,旅游业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产业,而是产生多功能、全方位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产业”。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有敦煌、酒泉、天水等诸多历史名城,有莫高窟、麦积山、雷台等众多名胜古迹,有甘肃草原、山丹军马场等自然景区,风景名胜不胜枚举。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甘肃,却不是一个旅游大省。主要是因为甘肃旅游大产业观念较为淡薄,产业链不完整,旅游产业地位不明确;省会兰州作为集散地地位弱化,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度较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企业分散弱小,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旅游企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

3.甘肃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饭店的管理,可谓最为细微复杂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又是最根本的管理,抓人的素质管理,对饭店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保证服务产品质量、提高饭店效益的根本所在。目前中资饭店在市场竞争中所遭遇到的困境,从一个侧面揭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在饭店新一轮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1实施“人性化”管理,完善考核和提升机制,稳定饭店员工的心态,提高员工对饭店的忠诚度。

国外饭店管理专家已提出将饭店传统意义上的CS(CustomerSatisfaction)战略向ES(EmployeeSatisfaction)战略转变,即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客人。饭店员工的高流动率是目前存在于许多饭店的普遍现象。员工流动是饭店经营中的必然现象。饭店应在经营管理中倡导“员工第一”的人本思想。员工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是有发展前途的事业。因此要做大做强饭店品牌,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学习型饭店。提高员工的团队精神,维持长期而有效的激励。及早建立具有特色的激励文化,培养员工良好的自我激励行为。加强员工与饭店的沟通,保持诚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员工对饭店的忠诚度。可以在饭店引入合理的内部竞争,推行竞争上岗。饭店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4],使员工可以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将个人目标与饭店目标相连,让员工对饭店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并为有远大志向的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超越的广阔空间,使员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使饭店得到不断发展。

3.2实施以人力资本投资驱动的发展战略

重视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具备一种终身就业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饭店或是其他旅游企业来讲,起关键作用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即在饭店效益递增中的全部要素贡献部分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正在不断递增,有的甚至要大于50%。近年来,不少品牌饭店发展结果已经佐证了这样一个事实,饭店人力资本贡献率的大小,与饭店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力和对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相关。甘肃旅游饭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大对饭店人力资源的开发强度,优化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强化对饭店全体员工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投资力度,促使甘肃旅游饭店由物质资本驱动向人力资本投资驱动的阶段转变。如针对培训,首先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即按照员工的需求差异(优势、基础、劣势等)拟定可行的培训方案,并且实施有效的评估。制定出正确的培训战略和计划。培训的内容应体现出及时性、多样性等特点。根据员工的需求进行培训,使员工真正通过培训受益,达到培训目的和效果。

3.3实施饭店员工的柔性开发战略

从饭店经营目标的柔性和人力资源的柔性特质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柔性定位,建立柔性的用工机制,充分利用旅游院校等培训基地,使长期储存的员工与临时用工相结合。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饭店经营的具体目标会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饭店产品的具体形态也会随之产生相应的波动。这种波动的背后,蕴涵着饭店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因此,要想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维持饭店的竞争优势,饭店人力资源的种类、结构和数量必须具备相应的柔性[5]。在饭店中,人力资源的改变和流动是饭店资源变动的主体,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形态的改变。饭店可以通过改变人力资源的技能、经验来营造完全不同的服务产品。其次,在保证骨干人员相对稳定的同时,通过管理人员的柔性流动和流动中的竞争,逐渐提升甘肃旅游饭店管理人员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饭店管理运作的整体绩效,拓宽中高层管理人员柔性流动的渠道。研究表明,在一个静态的环境中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开拓力发挥较好的时间只有4年,其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饭店内的不同岗位及行业内部不同饭店之间流动。通过管理人员在流动中的竞争,加强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考察、培养和遴选。通过流动方式,引进国内外饭店管理人才,加强管理人员结构柔性调整,保持柔性流动机制的长效优势。

3.4建立和完善饭店职业经理人制度

饭店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用人机制,旨在通过严格的认证和监督管理,规范与提高饭店中高层管理人员素质,促进饭店业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的提高并为行业的发展储备相应的高素质人才。甘肃旅游饭店业真正形成完善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尚需更大的努力,特别是市场认证机制和监督机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快建设步伐,以便及早形成甘肃旅游饭店真正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为甘肃旅游饭店的崛起和腾飞提供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3.5加快甘肃旅游业产业化进程,把旅游业作为甘肃支柱产业之一

树立甘肃大旅游的资源观、环境观、质量观、开发观、发展观、主体观。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走质量型经营、效益型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路[6]。围绕“甘肃特色”做文章,始终依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市场定位,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开拓旅游市场,同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实施“合力兴旅”的方针,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围绕这些观念的树立,统一思想认识,做出甘肃省旅游总体规划,强化参与意识,运用经营理念,努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培育为甘肃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蒋丁新。饭店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9-219.

[2]吴中祥。关于甘肃星级饭店房价的研究[J]。甘肃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36-39.

[3]单得真。审视甘肃饭店业[J]。发展,2003.2:4-43.

[4]张秋娈。河北省旅游饭店的结构与合理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4:422-425.

饭店管理论文范文3

论文频道的旅游管理论文提供以下参考: 二十一世纪饭店经营与管理发展趋势 【正文】 新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下一世纪被人们称为“知识经济”、“网络技术”、“绿色环保”的时代。饭店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谁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握市场的新需求,适时进行管理的创新,谁将是市场竞争中的赢家,许多从事饭店经营与管理的业内人士都在构思未来饭店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战略。展望二十一世纪,笔者认为未来饭店经营与管理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一、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 随着经济运行全球化,市场和资源跨国化的影响,世界饭店集团每年都在调整和兼并之中,饭店业的联盟和合并导致更大规模的饭店集团的诞生。如英国巴斯公司先后兼并了国际假日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等成为更大规模,更具竞争力的英国巴斯酒店集团(BassHotels&Resorts)。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饭店销售除传统方式外,更多地利用Internet时行网上宣传、网上预订和不同行业间集团联合促销,饭店品牌在Internet上将有着巨大的魅力,品牌将越显重要,只有全球化、品牌化饭店才会在现代营销中得益。 二、市场高度的细分化与多元化营销策略 随着新时代旅游的发展,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态势。饭店将注重市场需求的细分化,实行“小市场、大份额”战略,通过开发个性化产品和提供个性化服务来赢得目标顾客,许多有着鲜明特色和明确市场定位的主题饭店增多,如:现代商务饭店、青年旅馆、汽车旅馆等。与此同时,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饭店的营销策略呈多元化趋势。整合营销、利基营销、三元营销、关系营销、政治营销、资料库营销、绿色营销和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观念和策略不断涌现。正如市场营销权威人士菲利普•科特勒所说:“每一个10年,都要求公司的管理当局重新思考和更新它的目标、战略和战术。”迅速变化的形势往往使经营企业在昨天取胜的原则在今天变为陈旧。 三、创造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消费 未来饭店业将更注重保护大气臭氧层、生态环境平衡及节约能源和材料耗费。饭店的建筑尽可能减少现代建筑带来的光污染,利用先进的几何造型,使室内采光度好;饭店的能源尽量利用太阳能,节省普通能源的消耗,降低大气层的污染;饭店不使用塑料等无机化合物易耗品,而改用易分解的低制品或木制品,以益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客房的床单毛巾最好是纯天然的棉织品或亚麻织品,肥皂宜选用纯植物油脂皂,尽量体现绿色服务;客房不再每日更换一次性用品,床单、毛巾的更换也根据客人的需要而定。不少饭店已经在客房内放入这样的卡片:“如果你不需要更换被单,请把卡片放到你的枕头上”。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和消费精神。 论文频道的旅游管理论文提供以下参考: 二十一世纪饭店经营与管理发展趋势 【正文】 新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下一世纪被人们称为“知识经济”、“网络技术”、“绿色环保”的时代。饭店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谁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握市场的新需求,适时进行管理的创新,谁将是市场竞争中的赢家,许多从事饭店经营与管理的业内人士都在构思未来饭店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战略。展望二十一世纪,笔者认为未来饭店经营与管理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一、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 随着经济运行全球化,市场和资源跨国化的影响,世界饭店集团每年都在调整和兼并之中,饭店业的联盟和合并导致更大规模的饭店集团的诞生。如英国巴斯公司先后兼并了国际假日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等成为更大规模,更具竞争力的英国巴斯酒店集团(BassHotels&Resorts)。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饭店销售除传统方式外,更多地利用Internet时行网上宣传、网上预订和不同行业间集团联合促销,饭店品牌在Int

饭店管理论文范文4

新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下一世纪被人们称为“知识经济”、“网络技术”、“绿色环保”的时代。饭店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谁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握市场的新需求,适时进行管理的创新,谁将是市场竞争中的赢家,许多从事饭店经营与管理的业内人士都在构思未来饭店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战略。展望二十一世纪,笔者认为未来饭店经营与管理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一、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

随着经济运行全球化,市场和资源跨国化的影响,世界饭店集团每年都在调整和兼并之中,饭店业的联盟和合并导致更大规模的饭店集团的诞生。如英国巴斯公司先后兼并了国际假日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等成为更大规模,更具竞争力的英国巴斯酒店集团(BassHotels&Resorts)。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饭店销售除传统方式外,更多地利用Internet时行网上宣传、网上预订和不同行业间集团联合促销,饭店品牌在Internet上将有着巨大的魅力,品牌将越显重要,只有全球化、品牌化饭店才会在现代营销中得益。

二、市场高度的细分化与多元化营销策略

随着新时代旅游的发展,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态势。饭店将注重市场需求的细分化,实行“小市场、大份额”战略,通过开发个性化产品和提供个性化服务来赢得目标顾客,许多有着鲜明特色和明确市场定位的主题饭店增多,如:现代商务饭店、青年旅馆、汽车旅馆等。与此同时,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饭店的营销策略呈多元化趋势。整合营销、利基营销、三元营销、关系营销、政治营销、资料库营销、绿色营销和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观念和策略不断涌现。正如市场营销权威人士菲利普·科特勒所说:“每一个10年,都要求公司的管理当局重新思考和更新它的目标、战略和战术。”迅速变化的形势往往使经营企业在昨天取胜的原则在今天变为陈旧。

三、创造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消费

未来饭店业将更注重保护大气臭氧层、生态环境平衡及节约能源和材料耗费。饭店的建筑尽可能减少现代建筑带来的光污染,利用先进的几何造型,使室内采光度好;饭店的能源尽量利用太阳能,节省普通能源的消耗,降低大气层的污染;饭店不使用塑料等无机化合物易耗品,而改用易分解的低制品或木制品,以益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客房的床单毛巾最好是纯天然的棉织品或亚麻织品,肥皂宜选用纯植物油脂皂,尽量体现绿色服务;客房不再每日更换一次性用品,床单、毛巾的更换也根据客人的需要而定。不少饭店已经在客房内放入这样的卡片:“如果你不需要更换被单,请把卡片放到你的枕头上”。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和消费精神。

四、饭店业主转向房地产市场,注重以房地产增值中获取利润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平均利润率水平不断下降,饭店的回报周期延长以及饭店经营的集团化、品牌化趋势,饭店业主一方面将未来饭店的直接经营更多地委托给专业的饭店管理公司来承担,因为饭店管理公司通过管理技术、营销网络、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输出管理,更容易使饭店业主获利。另一方面,饭店业主更多地转向房产市场,将饭店作为房地产投资,并注重从房地产增值中获取利润。

五、管理组织结构小型化、扁平化趋势

传统的组织机构设置主要是站在饭店的角度设置岗位,强调专业化分工、规范化管理。未来的饭店需更多地站在客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求饭店管理追求效率、注重沟通、灵活机动和提供针对。饭店尽力提供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服务,提供客人尽可能的便利,提倡一站式服务。这就要求饭店的管理组织结构克服原有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慢、管理费用高和效率低等弊端,避免组织分工的过分细化和专业化。而倾向于管理组织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扁平化和有机化。

六、饭店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逐步进入饭店业,饭店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客人感到更加舒适、方便。网上预订、网上宣传促销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电话预订、邮寄宣传资料和新闻媒体广告等;客人入住手续方便快捷,完全电脑化操作,客人可直接从电脑屏幕挑选自己喜欢的房样类型,不再像以往那样由总台分配哪间房间就住哪间房间;客人的身份资料也将利用先进的电脑扫描技术录入电脑,免去人工登记、确认等繁琐的程序;客房配备先进的VCD设施、多媒体互联网络和电子控制技术,客人可以通过房间内的电脑显示确认自己的个内容。如:每天叫醒时间、送餐时间、收衣和送衣时间、预订机票和宴席、与工作单位联系和客户进行业务联系等。

七、员工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未来饭店的经营应树立“顾客第一,员工第一。”的经营理念,使饭店成为“宾客之家,员工之家。”饭店要注重员工的培养,为员工创造宽松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工作环境,较多的晋升机遇和较高的工资福利。因为员工是服务的实施者,只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提供满意的服务。通过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被管理者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的一员,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在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八、餐饮在饭店中地位日益受到挑战

“民以食为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客人对餐饮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并呈多样化趋势,餐饮业仍是经济增长中最快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社会餐馆不断涌现,遍地开花,饭店餐饮面临更加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方面,有特色的餐饮(如主题餐厅)可能会在饭店中继续生存,商务型饭店中的餐饮将削弱,度假型饭店的餐饮将多样化;另一方面,有些饭店将突出餐饮,让餐饮走出饭店,与社会餐饮分争市场。

九、饭店服务更注重个性化

90年代以后,饭店逐步进入个性化服务时代,许多产品有特色、服务有个性的饭店在市场上呈现出强有力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而那些产品雷同性强,服务无特色的饭店皆面临生存的危机。饭店在为所有来店客人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同时,更注重对不同客人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规范化服务的延伸。它体现在工作责任心、感情投入、灵活、超常、自选等方面,它能让客人最感满意,有时还能为客人带来惊喜。如:豪华酒店中的“金钥匙”,被客人视为“百事通”、“万能博士”和解决问题的“专家”,它代表了饭店委托代办的最高水平,“尽管不是无所不能,却一定要竭尽所能,它是“金钥匙”的服务哲学。中国金钥匙的承诺是:为全世界旅游者提供“高效、准确、同时完善”的服务,“金钥匙”成为饭店优质服务的象征。

饭店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 饭店行业 实践 理论研究 综述

我国饭店行业已经走过了将近三十余年的历程,因而总结与回顾我国饭店行业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将有利于在未来饭店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提升与完善。

一、中国饭店业发展历程综述

1.发展综述

回顾我国饭店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得知:我国饭店业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回落阶段、恢复上升阶段、提高上升阶段。

(1)萌芽阶段(1980年以前):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总体数量少、设施陈旧、功能单一、条件简陋、全国地区性分布不平衡。

(2)起步阶段(1980年~1982年):通过引进外资,逐步兴建了一大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饭店。这一时期的饭店经营管理依然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制约和影响,饭店仍在很大的程度上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3)高速发展阶段(1983年~1993年):在这一时期,中国饭店业走过了一个以质的提高为核心内容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对饭店产品与服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意识及服务方式等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饭店发展还相对处于初级阶段。

(4)回落阶段(1994年~1998年):1993年以后,饭店业逐步完成其利润平均化过程,建设高潮开始回落,同时由于市场不景气、经营不善等方面原因的促动下,盲目建设的恶果已开始突现,饭店业的利润率在逐年下降,1998年全行业出现负利润现象。

(5)恢复上升阶段(1999年~2001):这一时期,行业内的竞争日益加剧,平均房费下降。饭店产品、开发、建设等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也进一步激化了采用简单价格竞争的倾向。在此阶段,饭店行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注重员工的培训等问题,旅游教育也为饭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军,但我国旅游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方法问题等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饭店领域的研究质量、范围也不断地提高与拓展,研究成果相对以前更成熟,但总体上还未呈现较高的研究水平,其研究成果应用在饭店产业的实践发展还相对比较薄弱。

(6)提高上升阶段(2002年目前):随着走出97年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行业发展负面影响后,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景观房地产项目大量涌入、培训中心的转向和社会旅馆升级改造,国际饭店设计公司与投资人员大量进入,以及对饭店建筑及景观环境认识的提高,饭店的建设将不断提高硬件水平,所展示出来的理念与国际饭店行业的发展逐渐接轨。另外,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经济、社会与文化进一步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饭店开始得到巨大的发展,并且伴随着对各种新理念,比如体验经济、消费经济与消费社会等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饭店设计、建设与发展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饭店呈现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在饭店实践中也逐渐意识到特色与产品差异化发展必要性问题。我国饭店业本土自主投资、管理发展起来的饭店单体企业也表现了良好的成绩,并且出现了凯莱、如家等一大批有着良好发展理念、管理技术等的大型饭店集团、也出现了大量的饭店管理公司,它们在国内已经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关注、但与国际饭店管理集团比较来看,在各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发展评述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走的是超常规发展的道路,中国饭店业从一开始就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行业,也是一种非常规或超常规的路径。同时,在饭店业发展短短的不到三十年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发展道路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认识与完善,经济发展的转型,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内竞争国际化进程、国内竞争国际化等问题,从饭店行业的发展萌芽时期迅速地经过了若干了发展阶段,因而也使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呈现出相当出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饭店行业发展对科学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性认识及实践应用尚有待提高和缺乏迫切性,随着竞争地加剧,对饭店实践领域诸如,如何提高饭店企业竞争力、饭店产品竞争力,如何建立饭店产品品牌,如何建立与市场消费观念、需求相匹配的互动与沟通体系等,相关深入的基础研究成果需求将日益提升。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我国饭店业中还处于非理性的竞争环境中,我国饭店业的发展也更多地呈现出简单、最初级竞争手段――价格竞争。另一方面,我国饭店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饭店的竞争还更多地依赖资源的竞争,比如饭店更多的依赖规模、档次、政府的支持、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等来获得竞争优势,利用品牌、战略、竞争力体系等科学管理专业理论仅仅得到重视但未完全应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以及与国际接轨程度进一步提升,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饭店业在提高产品吸引力、竞争力理论研究等的成果提升。

(2)我国饭店行业将在产品设计、饭店类型建设与发展等方面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以及更新以往的建设思路,提高在饭店产品开发、设计、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创新能力与策略,进而提高我国饭店行业的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未来饭店发展实践中,将会迫切地需要更系统、深入地饭店产品内涵与构成体系、开发、建设与发展理论。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饭店业发展初期以接待团队旅游者为主,因而,我国的大多数饭店都是基本统一的城市观光饭店。但随着国内外饭店市场客源的旅行经验的成熟,行业竞争的加剧,将对更多饭店类型、细分市场饭店产品的需求与品质有提升的要求,比如会议饭店、度假饭店、精品饭店、家庭旅馆、农家乐饭店、经济型饭店、高级商务饭店等。因而,以探究饭店产品内涵与构成,功能,发展趋势等为核心基础理论的饭店产品的设计、开发、竞争力提升等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迫切;另一方面,随着饭店行业竞争环境不断规范,饭店市场客源对饭店品质与特点的关注,客源对所入住饭店选择权利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未来饭店的实践中将更多地会趋向关注饭店产品自身品质、设计、特色等的提升与完善,也将进一步对饭店产品构成、饭店产品特色塑造与体现、影响饭店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观念、提高饭店市场吸引力、饭店产品竞争力提高等基础性理论有着迫切与巨大的需求。目前,随着饭店投资者不断地引进国外饭店设计公司进行饭店开发、建设,以及饭店投资者对大量新近开业饭店、国际饭店管理集团旗舰饭店开发、设计、建设等的考察,已经在实践中逐渐反映出与国际接轨的饭店开发、设计等敏锐意识与经验判断能力,尤其表现在对饭店环境景观、建筑、室内设计与装饰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上。比如,九寨沟天堂度假酒店、浙江富春山居度假村等。

(3)在饭店发展实践中,对于饭店产品质量的评判标准以及品质、功能认识等不断提高与完善,饭店产品的市场满足领域也不断突破传统观念上的局限――主要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要,目前饭店不仅能满足外来旅游者住宿的需要,更成为当地社区交际的中心、当地社会的时尚与奢华的风向标与聚集地,也成为满足综合休闲、娱乐等需求的社会消费场所,甚至有些饭店也已经成为一种梦想之地与梦幻之地,它们能带给消费者更高的精神需求与享受等。另外,饭店的市场领域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在不断地扩大。同时,各种新型消费观念、观念意识价值等都将对饭店产品品质、设计、建设与开发等提出了客观的新要求。比如,对高档饭店硬件设施除了精美、豪华等要求之外,也提出了更高的审美意义上的精神要求,更加推崇饭店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与表现,视饭店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需要从中寻找与体验到历史的纵深感,同时也关注消费者审美情趣地满足。此外,饭店消费者也开始追求饭店产品中孕含的文化符号社会意义及消费意义,全方面的消费感知与体验,追逐一种特殊身心经历与学习的收获与期望等。因而,在未来的饭店实践发展中,客观地需要基于饭店产品理论之上,关注饭店产品开发、设计、建设、发展等理论;也需要形成更多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与能力,比如除了质量与服务之外,还可以借助文化、酒店景观环境、内部装饰、品牌等,可以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目前,我国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饭店业界人士已经进行了良好的探索,比如,上海天禧嘉福酒店。

二、我国饭店领域理论研究综述

1.理论研究综述

在饭店理论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人士也随着饭店业的起步、发展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饭店领域的研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介绍国外理论与实践经验以供国内参考,比如,谷慧敏2001年主编的《世界著名饭店集团管理精要》等。

(2)中外饭店管理比较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管婧婧、郭鲁芳2005年做过《中外酒店业HRM研究进展及比较》等。

(3)饭店行业宏观、中观、微观领域研究都全面展开,介入国家、地区、行业、集团、企业层面饭店发展问题研究:比如,黄静波2007年做过《中国省域星级饭店业的优势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等。

(4)饭店领域技术应用领域研究:比如,林璧属、王赞强2000年做过《中国旅游饭店业Internet应用现状评估》等。

(5)不同等级、类型、规模、产权饭店的发展研究:比如,胡敏2007年做过《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等。

(6)饭店经营管理方法、手段、科学理论、观念探索、影响因素、评价、投资等方面研究:在此方面尤其在具体诸如对服务与内部管理问题的研究、饭店总体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对饭店环境研究等是占相当数量的,同时,饭店理论研究者也非常注重对新观念进行探索,并注重新观念在饭店领域实践中的应用,比如,随着区域经济及企业集群在其他行业的发展,张俐俐等2006年做过《酒店业竞争力提升的新途径:集群发展》;随着体验经济理论广泛传播,以及对旅游活动文化本质、饭店产品文化性探索的深入,田敏2007年做过《文化元素在旅游饭店空间产品中运用的实证研究》、张明、廖培2006年做过《主题酒店主题文化选择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王燕与唐飞2006年做过《我国精品酒店发展之条件分析》;随着对生态环境与社会责任感问题与观念的关注与认识,陆诤岚与陈天来2002年做过《论“绿色饭店”及其标准的制定》等。

(7)基于管理或其他学科理论,以及新观念进行的在饭店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研究:比如,黄燕玲等2006年做过《基于SEM的饭店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研究》等。

(8)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定性研究之外,近年来在饭店经营管理领域中也开始逐步引入了定量研究:比如,彭建军与陈浩2004年做过《基于DEA的星级酒店效率研究――以北京、上海、广东相对效率分析为例》等;同时,也在研究中更关注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比如,四川大学旅游规划与开发专业季哲文硕士论过的《主题饭店的规划建设研究――以成都市饭店业为例》等。

(9)在饭店阶段方面不仅进行了饭店发展现状研究,同时也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等宏观背景,开始探索饭店转型、升级、可持续等方面研究。比如,饶勇2002年做过《我国旅游饭店业向成熟转化时期的竞争的竞争特征和战略对策》等。

(10)对饭店业界具体发展实践、成功人物等进行专门介绍与研究:比如,对如家品牌、锦江饭店集团等的介绍、对希尔顿等的人物介绍等。

与此同时,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也开始不断地介入到饭店领域中来,比如,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在硕士论文中曾做过《主题酒店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论过《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酒店建筑设计――以阙里宾舍、唐华宾馆和苏州喜来登大酒店为例》的研究、南昌大学工业设计系硕士研究生齐瑞过《休闲度假宾馆的配套织物及其陈设设计研究》、2007年北京林业大学室内装饰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章曲做过《现代酒店室内空间中的织毯装饰》、湖南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甘露做过度假酒店地域性研究》等。

2.理论研究述评

通过大量阅读饭店理论研究文献,可以得知我国饭店领域的理论研究,从整体看,对于饭店领域的研究已经涉及了几乎所有方面,饭店管理教育也已经成为一个正式的、庞大的培养体系。因而,形成了大量、丰富的饭店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研究教材,但教材水准层次不等,也存在着百家争鸣的现象,反映了饭店领域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普遍共识的基础理论体系和理论基础还未建立。学术研究成果也数量巨大,研究层次也逐渐提高,从地区研究课题到国家课题都有进行,并且也随着香港的回归,出现了大陆饭店业与香港研究机构在饭店理论研究方面的合作趋势。学术成果大多以期刊论文的形式,而研究专著比较少,戴斌做过《国有饭店业重组与集团化管理》等,这也反映饭店理论研究还整体缺乏深入性与系统性,对饭店领域的相关问题研究还仅仅局限在点的认识与思考。随着旅游高等教育尤其是硕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饭店领域进行的相关硕士论文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饭店领域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定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推进了饭店从研究点的认识与思考向纵深方向发展。由于博士教育还处于刚开始阶段,相关高质量研究成果还相对缺少,比如东北林业大学李红做过博士论文研究《我国酒店提升国际竞争力研究》、南开大学徐虹做过博士论文研究《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该研究也已出版为专著。少数业界实践人士也参与到饭店领域的论述与观点表达,比如海岩曾出过发表对行业观点的行业书籍――《海“眼”看酒店――关于酒店行业问题的对话》、活跃在饭店业界奚晏平博士也做过一些饭店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出版过专著。

除此之外,饭店领域理论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1)饭店领域理论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比较忽略,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对饭店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开发、建设等的认识与提升。比如,饭店产品的内涵与构成、饭店产品构成各部分的内涵及设计、开发、建设等的理念,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对饭店产品如何随着市场消费观念、新价值与认知而发生演变、外延的认识与判断。目前,对饭店概念或内涵的认识还仅仅处于比较笼统的状态,因而对各种饭店类型的认识、建设思路、管理经营模式与方法等也缺乏清晰的认识,饭店产品创新与提升缺乏基础理论。现阶段,在饭店理论研究领域中,对饭店产品内涵、构成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还相当少,有些研究还仅仅借鉴与引用其他行业产品的内涵,缺乏对饭店产品内涵深入、系统地研究,从而也使得饭店基础理论研究呈现匮乏与薄弱的状态。

(2)在目前的饭店理论研究中,研究方向和成果与饭店业界需求等还有一定的距离与脱节。比如,饭店理论研究人员普遍在产品对饭店企业生存与发展重要性,以及提高饭店产品竞争力对饭店发展的推动方面达成共识。饭店产品及竞争力提升问题是业界尤其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对饭店企业具体实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与影响作用的理论之一。但在饭店理论研究中,在饭店企业如何提高产品竞争力具体思路、途径、手段等方面,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虽然该方面研究数量巨大,但从整体看大多研究相对比较宽泛,缺乏深入性与系统性。因而,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饭店理论研究对业界的现实指导效果与影响,也影响了我国饭店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地位。

(3)我国饭店理论研究还大多以经营管理理论为基础与主流,缺乏与其他学科在饭店领域研究的结合与交叉,因而,在对饭店理论建立与研究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局限。目前,建筑与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为饭店建设与开发等,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思路与角度,在未来的饭店理论研究中,还有待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以更好地提高饭店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饭店业界实践。

(4)饭店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对新的消费理念、观念、理论在饭店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从而,在使饭店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引导市场需求,创造更多的异质与良好品质、类型饭店的同时,推动饭店实践与理论的发展。目前,饭店理论研究人员已经普遍关注文化、体验、符号与消费社会等对饭店设计、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的影响与作用,并进行了相关探索,但总体上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与系统化。同时,饭店理论研究还应该关注更多的饭店产品形式,比如精品酒店、主题酒店、农家乐等;也要关注饭店企业发展模式趋势等,比如景观房地产、旅游房地产、旅游企业集聚、区域一体化、CBD发展等对饭店实践的影响。在未来的饭店理论研究中,研究人员需要在饭店实践认识与研究的基础上,将饭店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饭店实践还需要饭店核心基本理论进行引导与借鉴;对于饭店管理的研究来说,自身的研究框架体系和方法还不完善。未来的饭店服务、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将更为专业,伴随着饭店管理学科的成熟,饭店管理需要发展自己的理论、尤其需要以饭店产品、饭店产品竞争力体系等为核心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系统以及细致的研究,以展开本领域的研究以更好地为学科发展和饭店管理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饭店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 饭店行业 实践 理论研究 综述

我国饭店行业已经走过了将近三十余年的历程,因而总结与回顾我国饭店行业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将有利于在未来饭店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提升与完善。

一、中国饭店业发展历程综述

1.发展综述

回顾我国饭店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得知:我国饭店业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回落阶段、恢复上升阶段、提高上升阶段。

(1)萌芽阶段(1980年以前):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总体数量少、设施陈旧、功能单一、条件简陋、全国地区性分布不平衡。

(2)起步阶段(1980年~1982年):通过引进外资,逐步兴建了一大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饭店。这一时期的饭店经营管理依然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制约和影响,饭店仍在很大的程度上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3)高速发展阶段(1983年~1993年):在这一时期,中国饭店业走过了一个以质的提高为核心内容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对饭店产品与服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意识及服务方式等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饭店发展还相对处于初级阶段。

(4)回落阶段(1994年~1998年):1993年以后,饭店业逐步完成其利润平均化过程,建设高潮开始回落,同时由于市场不景气、经营不善等方面原因的促动下,盲目建设的恶果已开始突现,饭店业的利润率在逐年下降,1998年全行业出现负利润现象。

(5)恢复上升阶段(1999年~2001):这一时期,行业内的竞争日益加剧,平均房费下降。饭店产品、开发、建设等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也进一步激化了采用简单价格竞争的倾向。在此阶段,饭店行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注重员工的培训等问题,旅游教育也为饭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军,但我国旅游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方法问题等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饭店领域的研究质量、范围也不断地提高与拓展,研究成果相对以前更成熟,但总体上还未呈现较高的研究水平,其研究成果应用在饭店产业的实践发展还相对比较薄弱。

(6)提高上升阶段(2002年目前):随着走出97年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行业发展负面影响后,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景观房地产项目大量涌入、培训中心的转向和社会旅馆升级改造,国际饭店设计公司与投资人员大量进入,以及对饭店建筑及景观环境认识的提高,饭店的建设将不断提高硬件水平,所展示出来的理念与国际饭店行业的发展逐渐接轨。另外,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经济、社会与文化进一步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饭店开始得到巨大的发展,并且伴随着对各种新理念,比如体验经济、消费经济与消费社会等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饭店设计、建设与发展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饭店呈现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在饭店实践中也逐渐意识到特色与产品差异化发展必要性问题。我国饭店业本土自主投资、管理发展起来的饭店单体企业也表现了良好的成绩,并且出现了凯莱、如家等一大批有着良好发展理念、管理技术等的大型饭店集团、也出现了大量的饭店管理公司,它们在国内已经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关注、但与国际饭店管理集团比较来看,在各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发展评述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走的是超常规发展的道路,中国饭店业从一开始就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行业,也是一种非常规或超常规的路径。同时,在饭店业发展短短的不到三十年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发展道路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认识与完善,经济发展的转型,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内竞争国际化进程、国内竞争国际化等问题,从饭店行业的发展萌芽时期迅速地经过了若干了发展阶段,因而也使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呈现出相当出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饭店行业发展对科学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性认识及实践应用尚有待提高和缺乏迫切性,随着竞争地加剧,对饭店实践领域诸如,如何提高饭店企业竞争力、饭店产品竞争力,如何建立饭店产品品牌,如何建立与市场消费观念、需求相匹配的互动与沟通体系等,相关深入的基础研究成果需求将日益提升。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我国饭店业中还处于非理性的竞争环境中,我国饭店业的发展也更多地呈现出简单、最初级竞争手段——价格竞争。另一方面,我国饭店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饭店的竞争还更多地依赖资源的竞争,比如饭店更多的依赖规模、档次、政府的支持、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等来获得竞争优势,利用品牌、战略、竞争力体系等科学管理专业理论仅仅得到重视但未完全应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以及与国际接轨程度进一步提升,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饭店业在提高产品吸引力、竞争力理论研究等的成果提升。

(2)我国饭店行业将在产品设计、饭店类型建设与发展等方面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以及更新以往的建设思路,提高在饭店产品开发、设计、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创新能力与策略,进而提高我国饭店行业的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未来饭店发展实践中,将会迫切地需要更系统、深入地饭店产品内涵与构成体系、开发、建设与发展理论。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饭店业发展初期以接待团队旅游者为主,因而,我国的大多数饭店都是基本统一的城市观光饭店。但随着国内外饭店市场客源的旅行经验的成熟,行业竞争的加剧,将对更多饭店类型、细分市场饭店产品的需求与品质有提升的要求,比如会议饭店、度假饭店、精品饭店、家庭旅馆、农家乐饭店、经济型饭店、高级商务饭店等。因而,以探究饭店产品内涵与构成,功能,发展趋势等为核心基础理论的饭店产品的设计、开发、竞争力提升等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迫切;另一方面,随着饭店行业竞争环境不断规范,饭店市场客源对饭店品质与特点的关注,客源对所入住饭店选择权利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未来饭店的实践中将更多地会趋向关注饭店产品自身品质、设计、特色等的提升与完善,也将进一步对饭店产品构成、饭店产品特色塑造与体现、影响饭店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观念、提高饭店市场吸引力、饭店产品竞争力提高等基础性理论有着迫切与巨大的需求。目前,随着饭店投资者不断地引进国外饭店设计公司进行饭店开发、建设,以及饭店投资者对大量新近开业饭店、国际饭店管理集团旗舰饭店开发、设计、建设等的考察,已经在实践中逐渐反映出与国际接轨的饭店开发、设计等敏锐意识与经验判断能力,尤其表现在对饭店环境景观、建筑、室内设计与装饰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上。比如,九寨沟天堂度假酒店、浙江富春山居度假村等。

(3)在饭店发展实践中,对于饭店产品质量的评判标准以及品质、功能认识等不断提高与完善,饭店产品的市场满足领域也不断突破传统观念上的局限——主要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要,目前饭店不仅能满足外来旅游者住宿的需要,更成为当地社区交际的中心、当地社会的时尚与奢华的风向标与聚集地,也成为满足综合休闲、娱乐等需求的社会消费场所,甚至有些饭店也已经成为一种梦想之地与梦幻之地,它们能带给消费者更高的精神需求与享受等。另外,饭店的市场领域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在不断地扩大。同时,各种新型消费观念、观念意识价值等都将对饭店产品品质、设计、建设与开发等提出了客观的新要求。比如,对高档饭店硬件设施除了精美、豪华等要求之外,也提出了更高的审美意义上的精神要求,更加推崇饭店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与表现,视饭店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需要从中寻找与体验到历史的纵深感,同时也关注消费者审美情趣地满足。此外,饭店消费者也开始追求饭店产品中孕含的文化符号社会意义及消费意义,全方面的消费感知与体验,追逐一种特殊身心经历与学习的收获与期望等。因而,在未来的饭店实践发展中,客观地需要基于饭店产品理论之上,关注饭店产品开发、设计、建设、发展等理论;也需要形成更多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与能力,比如除了质量与服务之外,还可以借助文化、酒店景观环境、内部装饰、品牌等,可以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目前,我国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饭店业界人士已经进行了良好的探索,比如,上海天禧嘉福酒店。

二、我国饭店领域理论研究综述

1.理论研究综述

在饭店理论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人士也随着饭店业的起步、发展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饭店领域的研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介绍国外理论与实践经验以供国内参考,比如,谷慧敏2001年主编的《世界著名饭店集团管理精要》等。

(2)中外饭店管理比较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管婧婧、郭鲁芳2005年做过《中外酒店业hrm研究进展及比较》等。

(3)饭店行业宏观、中观、微观领域研究都全面展开,介入国家、地区、行业、集团、企业层面饭店发展问题研究:比如,黄静波2007年做过《中国省域星级饭店业的优势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等。

(4)饭店领域技术应用领域研究:比如,林璧属、王赞强2000年做过《中国旅游饭店业internet应用现状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