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教学论文范例6篇

体操教学论文

体操教学论文范文1

体操运动中的技术动作都带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所以体操运动员在进行体操教学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非常高,特别是在训练器械项目时,因为器械项目的动作相对于地面动作更加复杂,在加上器械与地面会存在有一定的高度差距。要充分了解运动员在体操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情况,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查,分别是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发生原因,损伤特点,产生规律。只有充分掌握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出相应的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措施,以便在今后的体操教学训练中减少或是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给运动员带来的伤痛。

2、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是国家体操队中的体操运动员共50名,其中包括男运动员32名,女运动员18名,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是20岁,年龄最小的13岁,平均年龄在16.5岁,运动年限在3-11年之间,平均的运动年限是6.53年。进行运动损伤调查的方法分为以下两种。(1)问卷调查法,在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合下,组织了一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运动员个人的基本情况,在训练中产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运动损伤的部位,受伤原因等等,一共发出50份问卷,问卷全部收回且全部问卷的答案都符合问卷的要求。(2)咨询调查法,主要采取的是访谈形式的调查,通过与运动员本人、队医以及教练员之间的咨询,可以得知运动员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当然通过队医还可以咨询到预防运动损伤产生的措施以及经验。

3、调查结果分析

(1)运动损伤情况的总体分析,在50名运动员中在体操教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是100%,也就是说每一名运动员在训练时都发生过运动损伤,其中男运动员32名共发生运动损伤86处,女运动员18名共发生运动损伤45处,很明显男运动员在体操教学训练中比女运动员更易发生运动损伤。原因在于男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难度往往高于女运动员且男女运动员的训练项目有所差异。(2)不同种运动项目间运动损伤情况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在体操运动的器械项目中最容易的项目是跳马,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是21%,然后依次是单杠19.8%,双杆18.5%,鞍马16.1%,吊环14.3%,自由体操8%。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后可以得出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器械训练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远远高于非器械体操运动训练时发生的运动损伤几率,而且在器械项目中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是跳马其次是单杠,即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是跳跃项目。针对在跳跃项目中容易发生运动损伤采取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在跳马过程中要加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跳马动作训练开始之前,运动员要认真的研究该动作的技巧与动作的特点,并做好自我保护措施,在训练中要利用好膝关节的力量,即在落地时要充分利用到膝关节的缓存力量以便减少自身落地的力量,从而减少对腿部关节的冲击,在一旁做保护的运动员要集中注意力,紧紧的跟随训练的运动员的动作节奏,要注意避免发生由于向前力量过大而发生的摔倒的情况。在体操运动中针对单双杠的训练时,训练的动作一般都包含转体的动作,而且大多是转肩、砸肩的动作,一旦运动员的肩部力量不足,或是在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做的不够充分,就会发生运动损伤,所以运动员在训练这类器械时,首先要训练的是肩部的力量,再有就是在训练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在一旁做保护的运动员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运动员有掉落器械的危险,要第一时间接住器械上的运动员,以防发生运动员的二次损伤。(3)运动损伤发生部位的分析,体操教学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按照发生几率排序如下: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挫伤,擦伤,骨伤,肩周伤,腱鞘炎,滑囊炎。可见,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多分布在腕,肩,腰,踝等关节部位。发生上述部位的运动损伤大多是由于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由于练习动作时失误产生的,特别是在器械上失误跌落到地面时会下意识的用手撑地,在强大的冲击力下使的腕部受伤。或是在腾空动作中,因为在腾空前需要通过快速推手以获取最大的加速度,往往这时会因为身体各个部位的不协调从而产生韧带的拉伤。在完成动作落地时,腰部和腿部要在瞬间承受住高空下落时产生的运动加速度及运动员自身的体重,所以在落地的一瞬间身体中的关节、韧带和肌肉都会受到强有力的冲击,一旦出现差错,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运动损伤。而相对于上述部位的拉伤,擦伤也是在体操教学训练中经常出现的,擦伤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运动员和器械之间产生了不协调的摩擦,从而使运动员受伤。那么要如何避免上述这些部位的运动损伤呢。首先需要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体操运动是以力量为基础的,如果一个运动员自身的力量不够,那么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是在所难免的,再有就是运动员要掌握技术动作的技巧,不能盲目的练习没有掌握的技术动作,在训练之前要多于教练员沟通,然后仔细琢磨动作的细节,要做到了解动作每一个拆分出来的细节,对动作了如指掌才能避免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还需要运动员在进行技术动作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要时刻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要避免自身的不良情绪影响自己的训练,避免过度训练造成的身体过度疲劳。

4、结论

体操教学论文范文2

健美操是一种新兴的集娱乐、观赏为一体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展了这个课程,在学生学到基本动作、基本要领的同时又达到了修身养性的效果。健美操将体育、音乐、舞蹈融合到一起,和传统体育项目不一样,即使没有专门机械也能达到健身、健美、健心的目的。教师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不遗余力的将自己所知道的理论知识、基本动作等都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培养广泛的爱好兴趣,拥有健康体魄、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1)学员范围广,教学方式新颖,内容丰富。

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没有周期性,不需要专门机械,可徒手做,练习场地也不需要固定,所以健美操吸引了来自不同年龄段,不同族群的人们投入学习。健美操融入大量的舞蹈动作,学习内容较为广泛,动作复杂多变,新内容较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有趣味性,又有时效性,容易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合理安排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和控制练习,从而达到健美体型的效果,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2)练习者在健美操的反复练习和学习可以锻炼身体,开发智力。

健美操内容复杂多样,且和音乐一样具有节奏型,无论是在教师的教授中还是学院的练习中,都需要强大的记忆力来理解和记住多变的动作,同时健美操教学还能不断改善学员的身体机能,提高大脑血液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实现在运动的过程中同时达到教育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效果。

(3)健美操练习有明显的健身功能。

健美操中有很多的舞蹈成分,对于学员尤其是是女学员而言,有利于塑造美的形体。健美操教学从准备动作开始就严格跟着节奏,进行反复地且不间断地练习,运动强度适中,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与人体合理生理曲线的要求相符合,有明显的健身功效。

2多媒体的应用在健美操专项教学中的优点

多媒体是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所运用的手段,而多媒体教学是教师根据授课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及一些电教设备,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学习、练习。此教学结构突破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一对一教授,并纠正动作这个繁杂的过程,改变了传统课堂枯燥乏味、持续重复的特点,最大范围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多媒体技术辅助健美操教学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学生听课效率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得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多媒体是及其先进的传媒手段,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不同层面的网友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知识,这有利于教师能够广泛、快速的搜索到有效教学资源,并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多媒体技术像电影一样将各种理论知识呈现出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理论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上课质量。

(2)有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健美操教学中一贯遵循老师就是模板,老师的想法就都是正确的这样想法,有时即使教学内容不规范也没有学生提出异议,这样教师的习惯和素质就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效果。然而在多媒体融入健美操教学之后,教师可根据网络内容纠正自己的错误,给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这样可以减少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能够促进教学规范化。

(3)有利于进行个性化教学。

学习健美操的学生较多,正所谓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概而论,要进行个体化教学。让多媒体技术辅助健美操教学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够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个性化教学,能够让学生严格的有求自己规范练习。

(4)有利于突破健美操教学的时空限制。

在传统健美操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来源,教师按教材讲解,学生也仅仅是模仿老师的动作,这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场地且因为上课时间有限,在课上学习的内容更是寥寥无几,而这些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有了多媒体技术老师可以将上课讲解的或需要学生预习的内容放在电脑上,并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肢体不协调,学习能力弱等问题,还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

(5)有利于学习内容和形式及时更新、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当然也免不了文化融合。健美操作为以音乐、舞蹈为主题的新型体育项目,近些年来陆续增加了街舞、形体操等及具西方艺术特点的形式,使健美操运动形式丰富,节奏感强,动感十足。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各种媒体的即视化,健美操教学也越来越跟随潮流发展,具备时代特征。

3多媒体技术在健美操教学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的健美操教学主要以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只是将课堂分为三部分,即,示范、模仿、纠错,但这个过程让学生养成类比的习惯,不能够最大程度地提起学生学好健美操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达不到学生创新学习和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传统健美操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2)健美操教师的现有水平较低,不能够满足客观需要。

都说健美操教学是吃青春饭的行业,由此可见传统健美操教学理念的弊端。健美操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健美操教学改革方案首要内容。现有的健美操教师来自不同的年龄段和生活环境,其素质,观念,能力也不同,随着健美操老师年龄的增长,许多的教师的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对多媒体的使用不屑一顾,不想要去更深入的理解,因而各高校应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操作技术的普及,对多媒体教学持乐观态度。

(3)多媒体教学实践水平较弱。

多媒体虽然对教育有促进作用,但它毕竟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如若利用不好,依然会有弊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依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只是将教学内容、材料、数据等做成课件,完全忽略了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依然要靠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以为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在用投影仪播放课件时也要加以辅助说明和讲解。并且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4)部分学校设备不齐全。

各高校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投入教学资金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多媒体技术在健美操教学中的普及收到了阻碍。多媒体技术是一个专业领域,必备配备专业转件和技术,然而这些需要健美操教学者就多媒体应用教学人员相结合,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实现这些需要一段时间。主要原因一个是经济的现实,我国现在还只是处于发展阶段,且人口总量多,为各高校配备专门设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辅助健美操教学软件也相当匮乏。

4建议

(1)普及多媒体教学知识、技术和作用,转变健美操教师传统教学观念,促进健美操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随着信当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弊端逐渐暴露,必然会被现代化教学方式所取代。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积极应对挑战,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用现代化手段传授知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引领时代潮流。

(2)对健美操老师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传授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让健美操老师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

(3)加大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软件公司应着眼于市场的需求,教学软件的开发应让专业的软件工作者和健美操教学者共同参与。

健美操教师也应当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与计算机工作和相互写作,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应用,并开发出健美操教学辅助软件,服务于健美操的发展。

(4)在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当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放在主要位置,但也不能忽视老师的作用。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传统教学方式,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为其增添新的内容,共同促进健美操教学的发展。

5结语

体操教学论文范文3

(一)缺乏先进而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如果过于落后,不仅学生客观评价受到影响,同时其积极性也会有所降低。过去高校使用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主要为学生是否可以完成技术动作,因此导致学生为了可以通过考核,不断屡次开展缺乏实质性的动作练习,进一步增加其厌恶体操的情绪。同时该种评价方法不仅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个人素质掌握情况,并且还因为评价方式相同而导致合格学生数量很少。大部分学生由于考核不合格而更加厌恶体操学习,并且还会形成害怕以及烦躁的情绪,最后直接放弃体操学习,因而致使目前体操学生人数越来越少。

(二)教师教学理念与时展需要相悖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力度,产生了一系列新颖的教学理念并且使用在教学中,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对其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其应该从过去的课堂主体更改为学生的辅导者。但是现阶段,教学观念落后的情况时常会发生,详细表现为:一是教师以体操技术传授为教学重点,而学生对体操运动认识有限,大多数将其应用在身体锻炼过程中,开展客观的自我评价难度很大。二是重点对学生的体操综合素质进行培训,忽略其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能够加快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速度,其通常会将体操素质作为教学重点,而学生是否应用所学的体操知识开展身体锻炼,教师却不是很在乎,致使学生就算可以掌握体操的技术以及套路,但是应用在健身活动中时,难度很大。因此,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成果,但是却无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一般而言,高校体操主要使用讲解和示范教学法等,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选择“填鸭式”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把课堂重点放在技术动作教学上,经常忽略体操的娱乐性以及健身性,从而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以及个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最终会使其厌恶体操,使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二、高校体操教学改革途径与策略

(一)从多个角度认识学生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影响很大,学生会随着改变而更改个人的行为与思想。通常来说,学生的心理变化很大,因此,教师不可以再使用特定的时代来对待学生,而应跟随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并且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通过全面认识学生的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不断推动学生的发展。例如,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潜能。此外,高校还需要积极对教师创新能力进行培训,使其树立创新意识,同时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做出改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高校可以定期给体操教师开展培训班,使其关注最新的体操新闻、赛事等,并且将其所学习的内容反馈给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活动来说非常重要,其不仅是教学的灵魂所在,同时还是完成教育目标的载体,因为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是高校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内容存在极大的矛盾,这是因为教学内容选择存在差异。所以,客观选择符合学生与高校发展的教学内容是当前高校体操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根据实际与实效性原则来设置教学内容,并且还需要把高校具体情况、学生需要以及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此外,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还需要留意其是否具有极强的锻炼效果,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提高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内容设置过程中进行结合与借鉴,有效地将当前教学内容与外部内容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能够推动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如,教师在上体操课前,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调查,然后结合学校具备的教学设备、场地等,选择难度较小且又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体操内容。

(三)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高校体操教学活动中占着主导的地位,并且属于教学时一个能动因素,主要对学生开展评价与评价活动。因为目前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多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学也需要不断改变其管理,将其从过去的课堂主导者更改为指导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但是不少教师改变理念时,存在不少问题,所以高校需要加大体操教师引导力度,并且提供大量培训机会,使其能够迅速适应角色互换,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学校可以招聘专业水平高的体操教师,并且教师上岗后定期对教师的进行培训与绩效考核,条件允许时,学校还可以安排教师前往同等学校进行参观,提高个人业务素质。

(四)解放学生个性

高校每位学生均拥有个人的素质,所以,学习体操时,会因为个性不同而使其掌握的技术以及理论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素质较高的学生,学习难度较小,而素质较低的学生,感觉学习体操难度很大。根据这种现象,教师需要从学生个人素质水平出发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给素质高的学生提供发展环境,而素质不高的学生也能够不厌恶体操。以学生个性为出发点设置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体操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可推动学生的学习速度。同时,教师开展体操教学时,还需要充分解放学生的个性,并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将过去的被动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型学习,另外还应给学生补充大量课外相关知识,使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提高体操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开展体操课前,应该详细调查学生的性格,以学生具体水平为出发点选择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两部分,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为其安排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素质有限的学生安排容易的内容,充分解放学生的个性。

三、结束语

体操教学论文范文4

空乘专业的发展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与输送气质上佳、形体优美、纪律严明以及服务上乘的知识素养与技能素质并重的航空服务人才。鉴于空乘专业的特殊性,对于空乘人员的外在形象以及内在修养具有较高的要求。形体作为外在形象主要的体现形式,使得形体教学成为空乘专业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完美的形体塑造是空乘行业特殊的素质诉求,是展示行业良好风貌的重要条件。而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则能够充分满足学生未来成为合格的空乘人员的必然需求,为其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形体塑造是一个完善外在形象、提升内在修养的综合性过程,对于促进学生良好气质的生成、礼仪修养的发展以及自我展示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与维护作用。由此可见,加强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实质在于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其成为具有较高素质能力的空乘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三,通过形体塑造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鉴美能力的全面提高,使之在未来的自我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切实体现自身的美感,成为行业靓丽的风景,同时,更有助于促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2.健美操教学对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促进作用

健美操是以体操与舞蹈动作为基础,在与之相适应的音乐的伴奏下,来达成提高健康素质、塑造完美体态、培养高雅气质以及提升内在修养目的的新兴运动项目。健美操教学自在高校开设以来,就以其突出的实用效能而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而相对于空乘专业的学生而言,健美操运动更是以其特有的修塑体态、培养内在气质的功能,在加强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过程中凸显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实现健康素质与形体塑造的同步发展

健康是社会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个体开展社会行为的基础与保障。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空乘人员对于健康素质具有极高的需求,因此,加强空乘专业学生的健康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健美操集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时尚性以及大众性于一体,是一项具有突出社会功效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健身性是健美操运动首要的功能特征,通过对空乘专业学生健美操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使之达成对于健美操社会功效的全面理解与认知,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促进自身健康素质的有效发展。而通过健美操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还能够切实发挥健美操运动修塑体态的功能,使得学生在有效提高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形体塑造,凸显出“一举两得”的双重功效。

2.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实现对其自身形体塑造的规范与指导

相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言,审美意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空乘专业学生未来的社会活动方式,是一种对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的综合展示。在此展示过程中,外在形象通过对人们视觉感官的刺激而产生第一印象,具有明显的“先入为主”的特征,因此,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是空乘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外在形象的展示需要借助于学生审美意识以及鉴美能力的支撑与保障,以便于达成对自身美感的完美体现。健美操教学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通过对美育元素的有效激活使之形成渲染效果,以此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其鉴美能力的有机发展,这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具有重要的规范与引导作用。

2.3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实现对其形体塑造的“锦上添花”

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空乘专业学生内在气质培养的重要性,内在气质是社会个体自身修养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情操、完善的德行修为以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内在气质浸透于人们的日常行为,并通过外在形象的展示得以体现。健美操运动具有突出的完善心理、愉悦情绪以及修善品德的社会功效,因此,对空乘专业学生开展健美操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其内在气质的提升,使得学生优雅的内在气质与完美的外在形象相映成彰,达成互补的效应。这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无疑会产生“锦上添花”的增补作用。

3.基于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需求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途径

3.1打破不同教学科目的领域局限,实现与形体教学的有机融合

空乘专业传统的形体教学是以形体舞蹈为主要内容,虽然形体舞蹈在内容与形式上同健美操具有一定的相适性,但是,由于受学科的限制,始终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职能得到有效的拓展,与不同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日渐频繁。健美操作为一种既具有专业特征,又具有大众特质的一项健身运动,以及健美操运动所具有的突出的社会效能,使之拥有极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打破教学科目的领域局限,针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培养取向,切实发挥健美操运动突出的修塑体态功能,为学生的形体塑造提供支持与保障。这不仅能够实现健美操教学与形体教学的相互融合,同时,更能够有效地拓展健美操教学的职能范围,进而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有效发展。

3.2针对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需求,研创具有实效性的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强力支撑,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促进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目的,需要创设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的健美操教学的内容体系。这就要求要加强与形体教学的交流,借鉴形体舞蹈中的相关理论与相关动作,编排出全新的健美操教学内容,用以凸显健美操运动修塑体态的重要功能,满足学生形体塑造的发展需求,使得空乘专业学生的健美操教学更具实效性。在研创适应于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健美操教学内容时,必须坚持对形体舞蹈的借鉴、相融与相适的原则,切忌过于突出健美操运动的功效而产生“喧宾夺主”误导,同时也要避免过于渲染形体舞蹈的作用而造成健美操运动功能的失效。

3.3加强学生体育健身自主意识的培养,使得健美操运动成为其未来自我发展的“良师益友”

体操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体操课程新体系;体操;人文;健康;评价育人;隐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101-03

1 问题的提出

根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和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构建体操与人文、健康三者相融合的新的课程体系就显得必要而迫切(图1)。

2 结果与分析

2.1 确立新体系的教育理念――通过体操练习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关研究表明,长期以来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技术课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摆脱竞技体操教学与训练的模式”,并且在教学要求上“与中小学体操教学相脱节”。虽然已有部分高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大部分高校仍然以竞技体操教学为主。其实,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属于教育领域,而非竞技领域,其教学内容也非竞技体操范畴。因为学校体操教学所指的体操,其上位概念为体育(指学校体育),而体育的上位概念为教育;竞技体操的上位概念是竞技(或运动),而竞技的上位概念是娱乐。可见,体育与竞技(或运动)是并列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现借用国内学者宋继新教授的图示来说明体育与竞技的区别,同时也说明学校体操教学内容与竞技体操内容的区别(图2)。

体育与竞技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的联系主要在于“二者互为手段……是不同归属的、平行的、交叉的关系”。因此分别位于体育和竞技下位概念的学校体操与竞技体操也同样存在上述关系。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仅是以竞技体操为手段,而要培养具有从事未来学校体操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还要将体操与人文、健康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教育教学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体操练习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以说,学校体操教学所要求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与竞技体操有本质的区别。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将充实各级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因此,体操与人文、健康相融合的体操理论体系要本着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专业教育与健康紧密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培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所提出的能“掌握未来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学、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专门体育人才,并相应地融合“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培养目标,在培养出合格的、能胜任未来需要的体育教育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下,充分体现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

2.2 新体系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

2.2.1 体操内容的重新确定 体操从其产生时起,其内容就一直在发展中变化着。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运动”时期的跑、跳、投掷、攀登、摔跤、舞蹈、骑马、军事游戏等锻炼身体的一切活动,到现代奥运会初期的双杠、单杠、吊环、鞍马、跳马、自由体操、跳远、跳高与跳远综合跳、撑杆跳、爬绳、50公斤举重等内容,都充分体现着体操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现代体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体操仅指竞技体操,而广义的体操所包括的内容较为丰富,本文讨论的是广义概念的体操。这里综合国内各版本的体操教材列出体操的内容,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器械体操、技巧运动、跳跃、自由体操、艺术体操、蹦床运动、健美体操、实用性体操、团体操等内容。有的学校将体育舞蹈和形体训练也纳入到体操的内容体系当中,如吉林体育学院已正式将体育舞蹈和形体训练列为选修课。

体育舞蹈是体育、舞蹈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体,而舞蹈与体操自古以来就有很深的渊源,将之列为体操内容体系之中虽然存在一定争议,但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进一步加以探讨。形体训练的练习手段可以采用徒手姿态操、韵律操、健美操、太极、按摩、健身跑以及各种舞蹈动作,也可以采用把杆、绳、圈、带、球、肋木、哑钤、杠铃、壶钤等,以及各种特制的综合力量练习架,也可以采用现代开发出来的多功能的一些健身器械。”可以看出,形体练习所采用的手段,绝大多数属于体操练习内容。因此,将形体训练纳入到体操内容体系之中也是有据可依的。

2.2.2 体操技术课内容的设置 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以及体操与人文、健康相融合的需要,参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将体操技术课设置为必修课(普修课)和选修课(表2)。

2.2.3 体操理论课的内容设置 新的体操课程体系要求体操与人文、健康紧密融合,不能人为地将体操教学划分为体操、人文、健康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而是要在体操教学中时刻紧密融人人文与健康教育。因此,体操理论课的内容设置可以采取“理论术科化”的方式进行,即在进行技术课教学时,适时地将与所教技术有关的理论内容加以阐述。理论术科化所讲述的内容包括:引导学生把体操练习内容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体操练习中教会学生如何保护与帮助及相应的理论;在课堂实习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及相应理论等。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术科化相对不易实施的理论,如体操概论、学科体系、中小学教材救法分析等理论,可以单独安排几次课进行系统讲述。

2.3 新体系体操课程的实施

2.3.1 体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体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属于体育美学的范畴。体育美由“身体美”、“运动美”和“健康美”三部分组成。“身体美”的指标主要包括体型、骨骼、肌肉、皮肤、毛发、形体等内容。“运动美是指身体的运动之美,是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美,这种美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它已逐步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可以包括竞技美、技术美、动作美、服装美、器械美、行动美等丰富多彩的子系统”。在体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对美的鉴赏能力,鼓励其对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

2.3.2 体操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兴起,终身体育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重视。培养学

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也自然属于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范畴。学生在离开校园步人社会后,并不意味着其体育生涯的终止,而应该是能运用学校里学到的体育知识从事终身体育锻炼。这就要求在体操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而把体操练习手段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并维持其终身体育行为的有效方法。如在体操教学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时刻联系所学的练习手段,并将之直接或有所创新地运用到日常的体育锻炼之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3.3 重视并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 体操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它们皆屑于体育显性课程与体育隐性课程的范畴。

体操教学中要重视隐性课程所发挥的作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并与显性课程紧密结合、共同育人。教师要适时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从教职业道德、责任心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理念。

2.3.4 “成功体育”思想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成功体育,简单地说就是体育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oj。

在体操教学中,可以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练习目标,让每个同学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2.3.5 五大目标的渗透及融合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虽然不是针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提出的教育目标,但作为未来从事体育教学的体育专门人才,他们应该通过亲身体验这五大目标,进而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切领会。这对他们以后从事专门的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将会有很大的益处。因此,在体操教学中,要注重这五大目标的积极渗透和有机融合,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为他们将来从事专门的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4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

2.4.1 技术评价目标 新体系要求的体操技术评价目标,以略高于中学体操练习要求为主。为了激励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热忱,我们可以借鉴南京体育学院的评价考核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将体操技术动作划分为A、B、c三个等级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考核,既照顾到个体差异,又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同时也排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灵活的、创造性的教学及考核方法,对学生未来从事体育教学将产生莫大的启示和鼓舞作用。

2.4.2 理论评价目标

2.4.2.1 “理论术科化” 在体操教学中,前文提到了“理论术科化”的方法,我们不防把体操理论的考核方式也界定在“理论术科化”的范畴内。其指导思想为:要求学生不但能做(动作),而且还能讲、能教。如吉林体育学院一直以来就采用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具体操作如下:考核时每名学生任意抽取所学内容的一个技术动作进行教学示范,包括该技术的动作名称、动作示范(实际操作)、技术要领、动作规格、教学方法或步骤(要求实际演练)、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要求实际演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要求实际演练)、健康价值或原理。这既是对学生进行体操技术理论考核,也是对其教学能力的一种检验,以督促其早日具备学校体操教学能力。

2.4.2.2 理论口试 对于体操的学科理论考核,吉林体育学院一直采用理论口试的实施办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对于“理论术科化”无法系统讲授的体操学科理论,设置计算机试题库。考核时采用微机随机抽签进行口试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求学生以教师的角色,站到讲台上对假定的学生(两名以上评定教师)讲授所抽到的试题。评价时对板书设计、教态、仪表、语言流利程度、讲解的逻辑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为其将来从事室内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论与建议

1)树立体操与人文、健康相融合的体操课程新理念,把“通过体操练习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体操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在体操教学中,注重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并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同时应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体操教学论文范文6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了建构主义观在体操教学领域的发展,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设计出发,阐述了体操教学的基本规律,对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体操教学进行设计,同时对该设计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体操 教学 思考

一、引言

自九十年代末期建构主义传入我国至今已接近二十多年,人们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解不断加深,并逐渐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目标、制定决策计划的教学技术学科[1]。应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一般教学设计研究较多,但在体操教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其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体操教学特点,对基于建构主义体操教学设计进行思考。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2,3],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该观点最早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4]。他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观点。人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同化”“顺应”“迁移”三个过程,认知个体就是通过这三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个体能用现有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信息时,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现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就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认知结构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认知结构向其他方向迁移,寻找新的认知对象。人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特点

表1将建构主义教学观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本体论、知识论和方法论上,作了简单的比较,可以清楚认识立场。

三、建构主义观下的教学

建构主要教学观的“外部输入―内部生成”、“个体建构―社会促成”两个维度的方法论思想对我们思考体操教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体操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把体操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把个体知识转化为身体技能;把社会经验转化为思想观。

(一)体操教学基本规律的认识

1.对体操认识观的建构

体操的认识观是指人们对体操运动的基本看法和概括性认识,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体操认识观的形成并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以体操知识为载体,经过主体的主动建构而形成的。

2.体操运动技能的建构

运动技能就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运动方式[6]。只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来解释运动技能的一系列问题是不够的,它涉及许多心理学的问题。

(二)建构主义观下的体操教学设计[7]

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8]和体操教学特点,对体操教学进行的设计进行思索:

1.技能式体操教学设计

以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为主的技能式体操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体育课将教学环节分为课程开始、课程准备、课程进行和课程结束四个阶段,在不同环节采取不同措施,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好地掌握体操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对体操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

2.探究式体操教学设计

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自主学习式体操教学模式,是依据体操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学生主体认真观察、反复思考、不断练习、切身体验的特点,在教师科学指导下,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和练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双杠的滚杠动作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实况录像、演示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和自身示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通过多种角度主动寻求和发现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和规律,积极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很高的自主性。

3.自主学习式体操教学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探究式体操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体操学科的自身特点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探究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通过使学生主动设问、形成并验证假设,去获得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结合支撑跳跃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提出之后,要引导学生分项研究,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练习。通过利用这些方法进行训练,使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得到自由拓展、重组和升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达到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目的[9]。

四、结论与建议[10]

把建构主义教学观应用于体操教学时,首先应该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让学生去建构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把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中时,要时刻围绕着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于创造性,进而解决体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宪生.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4):3-6.

[2]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 Anne Jordan, Eileen Schwartz, Donna McGhie-Richmond. Preparing teachers for inclusive classroom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9(25):535-542.

[4]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5]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6] 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5:184-192.

[7]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操教学模式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9-130.

[8] 陶尚武,郭磊.运用建构主义观进行体操教学设计[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