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措施范例6篇

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范文1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体育运动,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人们的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减少疾病,提高大脑思维的活跃系数,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进行体育运动都是有益处的。高中是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阶段,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适当缓解学习压力、调解心情、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学设施及教学意识现状。体育教学设施是开展体育课程的必备品,体育教学意识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国几乎所有的高中学校均已开展体育课程,但有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设备陈旧、设备种类不齐全、设备数量不过关、体育教学场地安排不合理、体育教师缺乏体育教学意识,在紧张学习环境下的高中,甚至存在体育教师安排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在教室上自习、复习功课的现象。

(2)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现状。在体育教学的新要求下,中小学各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大部分高中的体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认为,高中生应尽可能地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至于体育教学中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并不重要。

2.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北京市的陈经纶中学、北里附中、杨镇一中、北京二中、广渠门中学等十所高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放700份调查问卷,其中学生问卷600份,回收524份,有效问卷510份,有效率97.33%;教师问卷100份,回收89份,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89.89%,然后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归纳统计。

(1)偏离教学目标。从调查结果中看,偏离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问卷中的“学校是否在体育课程中设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等多样性活动”这一问题,73.9%的学生持否定答案,8.7%的学生表示肯定。“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增加体育运动的意识、保持体育运动精神?”69.6%的学生认为不符合。这些答案表明部分学校偏离了体育教学目标,失去了体育课程开展的真正意义。

(2)忽略学生心理。关注学生的心理是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方法。调查问卷中围绕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看法展开的问题主要有:“您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否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您认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是否会有影响?”等,针对上面的第一个问题,84.3%教师的答案是否定的,9.0%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第二个问题中48.2%的教师认为会有影响,49.3%的教师认为不会有影响。调查表明,在体育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

(3)偏离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是贯彻新课标改革的重要措施。文化课堂以学生为主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体育课作为一门室外课程,很多教师认为没必要让学生作为整个课程的主角,偏离以学生为主导的想象非常严重。

3.高中体育教学的改进

(1)重视体育教学。体育课程作为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增强体质、丰富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需要体育教师加以重视。体育教师应该明白体育教学并不比文化课教学的作用小,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丰富高中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培养学生学会坚持、遇到困难勇于前进的精神,给学生的未来带来更多积极的思考。重视体育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是贯彻新课改的重要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带动学生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加强锻炼,获取更好的高考成绩。

(2)改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息息相关,所以体育教师应尽可能改善教学环境,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以全新的心态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得心灵与知识的升华。第一,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面对体育运动,第二,教师应利用学生高中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第三,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团结与竞争的力量,感受体育给我们带来的更多乐趣。

4.结语

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各体育教师重视体育教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实现创新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姚卫勇.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法应用现状及改进措施———以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研究为例[J].教学实践,2014(05):136-137.

[2]吴杜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05).

[3]巩科呈.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淄博市高中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05).

[4]张国飞.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解决措施[J].教学研究,2013(06):32.

改进措施范文2

近年来,受人口流动加速、家庭监护缺失和社会不良因素影响,未成年人流浪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出现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等问题,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妨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进一步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整改措施如下:

一、充分认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关系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落实。及时有效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救助保护水平,维护好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健全机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加快推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确保流浪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救助保护、教育矫治、回归家庭和妥善安置,最大限度减少未成年人流浪现象,坚决杜绝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优先。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健康成长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家庭监护的指导和监督,及时救助流浪未成年人,严厉打击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受保护权。

坚持救助保护和教育矫治并重。积极主动救助流浪未成年人,保障其生活、维护其权益;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制教育,强化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帮助其顺利回归家庭。

坚持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司法等手段,落实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等政策,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责任,不断净化社会环境,防止未成年人外出流浪。

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落实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各方协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积极性,形成救助保护工作的合力。

三、强化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部门联动

(一)区综治办要履行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职能;把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认真检查落实;对未成年人外出流浪人数多、街头乞讨数量大,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的地方下达督查通知书并限期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实施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二)区委宣传部要把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核体系,并积极配合有关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活动。

(三)区民政局要依托现有的救助管理站,设置适合流浪未成年人成长需要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将救助工作向社区拓展,抓好对社区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从源头上预防流浪。大力宣传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积极意义,引导广大市民、慈善机构、企业关注和关爱流浪未成年人群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提供低保、特困户救助、家庭寄养等多种方式,积极配合司法部门做好对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保护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受助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管理、返乡和安置;协助教育、公安、司法、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知识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医疗救治、技能培训等救助保护活动,帮助流浪未成年人获得谋生技能,为其回归家庭、社会、独立生活创造条件。

(四)区公安局应积极协助区救助管理站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管理。其中由成年人携带流浪乞讨的,应当进行调查、甄别,对有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嫌疑的,要依法查处;对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携带流浪乞讨的,应当批评、教育并引导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无力自行返乡的由救助保护机构接送返乡,公安机关予以协助配合。要严厉打击诱骗、拐卖、残害流浪未成年人和组织、操纵、教唆未成年人特别是残疾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要针对流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加大街头的巡逻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在人流集中的车站、码头、广场、商业街、旅游风景区等易发案场所,主动发现和掌握流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苗头和动向,发现窝点摸清人员实施打击。要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作用,组织和动员居民提供线索,劝告、引导流浪未成年人向公安机关、区救助管理站求助,或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对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和被强迫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未成年人,要一律采集生物检材,检验后录入全国打拐DNA(脱氧核糖核酸)信息库比对,及时发现、解救失踪被拐未成年人。

(五)区市政园林局在执行公务时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应当告知公安或民政部门,并将其护送到区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对突发急病的流浪未成年人,应当直接护送到定点医院进行救治。

(六)区发改委要帮助解决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予以统筹考虑,并按分级管理原则予以支持。

(七)区教委负责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对返回原籍安置的适龄未成年人,及时接收入学;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按规定纳入当地“两免一补”范围。积极探索适合受助未成年人特点的教育模式。

(八)区卫生局负责流浪未成年人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工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对区救助管理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检查和指导,防止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区卫生局要指定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区救助管理站突发疾病的未成年人进行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在接到区救助管理站及社会上关于救治流浪未成年人的呼救电话后,应及时调遣急救车辆和人员将患者送往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并进行预防接种,所发生费用按我区关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有关规定解决。积极支持并协助救助管理站对受助未成年人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九)区财政局要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经费和专项生活救助、医疗经费纳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构经费统筹考虑。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标准可按略高于成年人救助标准予以确定,切实保障流浪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安置。

(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将区救助管理站开展的流浪未成年人职业技能培训纳入管理,积极支持区救助管理站对受助未成年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加强监督与指导。对年满16周岁有就业能力的流浪未成年人,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为流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十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要依法及时办理涉及流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案件,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法律服务人员为未成年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配合公安机关打击与流浪乞讨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协助做好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服刑人员子女帮扶工作。对需要法律帮助的流浪未成年人,其本人法定人或区救助管理站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要及时为其提供援助。

(十二)区交通局、火车站要在购票、进出站、乘车等方面积极协助,在必要时为区救助管理站购买乘车凭证,为接送流浪未成年人进(出)站、途中护送等提供方便。

(十三)区政府法制办要适时探索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健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教育矫治、回归安置和源头预防等相关规定,规范救助保护工作行为,强化流浪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和保护,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十四)区编办负责研究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有关机构编制工作。

(十五)团区委和区妇联组织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工作。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纳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安康计划”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计划。在区救助管理站设立社工工作站,鼓励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对流浪未成年人的劝导、服务、教育、救助等工作,积极开展“一助一”、“多助一”等活动,帮助流浪未成年人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十六)区残联要协助民政和公安部门做好流浪未成年残疾人的救助保护工作。对区外的流浪未成年残疾人,积极与其户籍所在地的残联联系,做好救助保护工作。对本区的流浪未成年残疾人,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教育、返乡、安置等工作;对年满16周岁有就业能力的,会同区人力社保局对其进行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帮助其就业。对流浪未成年聋哑人的救助保护,残联应组织人员提供手语翻译与培训。

为做好我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从今年9月1日起,利用一个月时间,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集中清理街头流浪未成年人,切实保障流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四、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救助保护工作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建立民政部门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情况及时上报区政府督查室,适时进行全区通报。

改进措施范文3

政府审计产生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政府审计的主体必须是独立的,政府审计的目标是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严格履行。

随着各种案件的层出不穷,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政府审计部门也逐渐聚为人们视线的焦点,人们迫切地希望政府审计部门能够发挥其审查监督作用,促进政府部门的廉政化建设,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和效果。然而就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现状来看,其状况是不容乐观的。

二、政府审计存在的几点不足

(一)政府审计的独立性问题

现代政府审计按照审计机关的组织地位可分为立法模式、司法模式、行政模式。论文百事通其中行政模式的独立性是所有这些模式中最差的,而我国就属于此种。这种模式下的政府审计的先天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审计机构组织方面,由于审计机关设置在政府内部(类似内部审计),监督与被监督者同时隶属于政府部门,审计结果公开前一般要经政府同意,因此政府就极有可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公众利益出发来决定审计结果是否公开。

2.在经济方面,审计机关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预算解决,受本级财政预算约束,即经费来源于被监督部门,进一步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公开工作。

3.在审计工作方面,由于组织和经济上的不独立,要实现工作的充分独立也成为不可能。

(二)政府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及准则体系不够系统完善

目前,我国的法律尚未对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选拔、审计范围、审计职权、经费来源等内容作明确规定,不能保证政府审计机构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审计工作。从审计人员承担的责任看,虽然相应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审计人员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后,应追究的刑事责任或给予的行政处分,但尚未建立审计人员的经济赔偿制度,审计人员不需要承担过多法律责任,导致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整体效果。

(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强

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强,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国家审计面临的新挑战缺少理性认识,审计查出问题难以上层次进行综合分析。多数情况下都只限于财务方面上的分析,极少提出改进措施并强制实施。二是现有的知识结构单一。在这个知识经济膨胀的年代,各种知识的更新换代极快,如果不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定期的培训,很难满足工作需要。三是外语水平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还有待加强。特别是那些比较早从事这一行业的资格比较老的审计人员,甚至是高级审计师,其审计经验是很丰富的,但其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却相对比较落后。

(四)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不高

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公布是十分少的,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不高,这极大地削弱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作用。《审计法》虽然赋予了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报告权,确定了审计结果公开报告的基本要求,但对审计结果的报告期限、形式、报告对象等的规定存在不足。这一含糊的规定给了那些想隐瞒审计结果的工作人员以一冠冕堂皇的理由。

三、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政府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系统的准则体系

为了促进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改善现有的有关政府审计的法律制度和准则体系,使其更加完备,更有利于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一是从法律法规上明确规定对政府审计人员违规现象处理程度,根据违法行为的轻重给予相应的惩处,而不仅仅停留在行政处罚的层面上。二是对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选拔、审计范围、审计职权、经费来源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使审计人员实际操作时有法可依,并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三是完善国家审计准则,我国目前执行的是2002年国家审计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该准则体系只包含基本准则这一层次,缺少具体准则和审计指南,且没有规定审计范围和绩效审计,而从国际上的审计发展趋势看,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已成为审计发展方向的主流,尤其是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更是代表了当今审计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加快完善我国政府审计准则体系工作,对促进我国审计水平的提高,加强政府审计的独立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政府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工作人员是实施审计的主体。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工作质量高低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索质,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通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使审计人员保持强烈的敬业精神。二是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的核心精神是专业判断,面对复杂的审计对象和广泛的审计内容,审计人员除了要掌握专门的审计方法,还要掌握政策法规、财政金融、基建工程、计算机等知识,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等能力。

(三)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审计不是风暴,而是透明。”前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说道。加强阳光工程建设,明确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使审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为了促进审计的公开、公正,每年的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应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审计机构自身也要接受其他机构的监督,尤其是让其长期置于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迫使其自觉地保持其独立性,维护自身形象。具体措施总结起来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利用各种传播媒体或网络,建立一个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开发和完善审计统计指标体系,全方位地向社会介绍、说明审计机关的工作;另一方面对存在重大违规问题或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单位,可以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上进行曝光,调动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

参考文献:

改进措施范文4

关键词:水利施工技术;重要性;现状;改进措施

正文:

1.水利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水利施工技术对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提高水利施工技术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才能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水利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绿色混凝土技术。水利工程的质量主要靠混凝土,做好混凝土边坡的防护工作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针对此问题,绿色混凝土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而且资源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都非常小,并且能够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都得到保证,改技术属于新的绿色技术,通过利用绿色植物和沪宁图的高强度和粘合度来实现混凝土的持久性不断增强。第二,混凝土的碾压技术。碾压混凝土具有很多优势,例如消耗较少的水泥、造价成本比较低而且能够缩短工期,同时能够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因此该技术得到较好应用。该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会经过大面积的碾压,这样能够大大提升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坚实度以及稳定性。第三,围堰技术。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很多工程的施工环境的非常负责,需要进行水下施工,为了简化施工环境,保证水利工程建造的永久性而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这就是围堰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围堰的稳固性,使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都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水利施工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影响水利施工技术的主要因素

2.1人的因素

人是一切生产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决定因素。据统计,水利施工中绝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在水利施工中,水利施工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职业操守和责任心都能对水利工程产生影响,由于人不同于机械,人的活动必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下,人的工作状态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从而造成工作中的一些失误。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工人综合素质的审核力度,尽量选取责任心较强、专业技能高的人员来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注意关注每个员工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避免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

2.2机械因素

机械设备是进行水利施工的重要工具,其性能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机械因素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平时不重视机械的保养工作,使得无法及时发现机械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设备老化严重导致无法完全发挥原有性能,进而造成实际施工中一些工艺和技术无法正常实现。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相应机械管理制度、措施等都会对机械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

2.3材料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材料的质量、经济性、合理性都会对施工技术造成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低。在施工采购时需要严把材料质量关,综合考虑成本因素和施工方案,选取合适的且经济性较高的材料来进行施工。

3、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

3.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比较落后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1952年4月5日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已发展了六十多年,水利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的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没有去积极的学习并应用先进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另外由于我国的水利工程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施工技术明显落后,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导致我国的水利施工技术仍然非常落后。

3.2施工设备严重老化,设备更新速度较慢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先进的施工设备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力,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水利工程施工需要用到的设备非常多,而且很多的大型设备价格都非常昂贵,面对利润越来越低的水利工程市场行情,很多的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经济状况十分窘迫,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及时购置新设备,设备更新速度非常慢,这就使得水利工程施工设备老化现象非常严重,很多的先进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由于没有先进设备而无法应用,严重的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3.3水利工程施工人才严重短缺

现如今世界上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已经很高,我国的水利施工技术也一直紧跟时展的步伐,虽然新材料、新技术的更新发展已经可以逐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我国的水利施工技术人才却严重短缺,由于严重缺乏水利工程施工人才,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速度。

4.水利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4.1加大对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

当今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水利施工技术都取得突破性成果。为了实现水利水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应当充分利用研究成果来指导实践。各地政府应当重视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工作,要加大其资金和设备投入,为水利施工技术的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各个施工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尽量实现相关部门对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协调,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水利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

4.2加快对施工设备的更新

施工设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为了实现水利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今后应当对那些比较陈旧的设备进行及时更新,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一直采用落后技术,而要加大对施工设备的资金投入和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4.3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

归根结底,水利施工技术的改进离不开高等人才,因此今后一定要以人才为依托推动水利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今后应当不断完善相关的薪酬福利机制,调动高层次技术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吸引人才更好地投入到水利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建设中。另外,还要对现有水利工程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再教育,使施工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不断改进我国的水利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晓霞.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4(24):162.

[2]林苑黎.分析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5(08):161-162.

[3]陈纹逸.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5(14):135-136.

[4]陈学森.关于水利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89.

[5]周莳备.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J].山西建筑,2015(23):214-215.

[6]万品三.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4):58-59.

[7]干春燕,王艳菊.探讨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四川水泥,2016(07):142.

改进措施范文5

关键词:绿化工程;施工阶段;问题;改进措施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园林绿化是营造人居环境的主要举措之一。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觉悟的提高,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园林绿化行业逐渐成为热门行业,绿化和造景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其规模日趋大型化。园林绿化工程包括园林工程、绿化工程两大分支,其中:绿化工程的主要内容为林木栽种、草坪种植、花卉栽种、喷灌设施、排水工程和地坪工程等,绿化工程具有调节人类生活环境的功能,具有生态性、景观性的作用。当前,园林工程施工质量能够得到基本的保证。但是绿化工程的施工监管一般不到位,在施工阶段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改进,使得绿化工程施工能够实现投资目标,促使绿化行业走上真正稳健快速发展的轨道。下面就绿化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进行探讨。

2 绿化工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绿化工程的范围广泛,从工程规模方面划分,一般划分为:大型绿化工程、中型绿化工程、小型绿化工程;从工程所在的环境方面划分,一般划分为:生态林地、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绿化工程和社区绿化工程几种类型;从投资渠道来源方面划分,一般划分为:公共财政投资的绿化工程、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投资的绿化工程。一般,城市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绿化工程属于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投资的绿化工程。绿化工程的主要内容为林木栽种、草坪种植、花卉栽种、喷灌设施、排水工程和地坪工程等。

3 绿化工程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绿化工程实践,发现在绿化工程在实施阶段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归纳起来,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绿化工程施工缺乏专业的监理公司。绿化工程尤其是小型绿化工程施工监理很多都是由房建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应该”、“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监理公司在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环节往往出现问题。(2)绿化工程施工队伍良莠不齐,缺少施工工艺设计能力,施工组织不力,难以充分实现绿化工程的设计意图。绿化工程不同于普通房屋建筑工程,也不同于园林建筑工程,其施工程序的严谨性和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坪而已,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又加上其可观的利润, 吸引许多专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工程施工行业。(3)绿化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不强,质量施工水设施在交工不久就沉降、开裂或破裂,, 管理不严。一些绿化施工单位对绿化工程的质量要求致使项目自控不力,把关不严,对乔木、灌木、花草带的种类、土壤性质、基肥等基本质量项目的监管要求不高,甚至对地坪高程、植物的基坑尺寸、冠茎大小、边坡坡度、喷灌设施的位置、排水管道的高程等主要质量检测项目自控不严。(4)政府绿化主管部门对一些绿化工程难以进行有效监管。由于绿化工程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如住宅小区内的绿化工程等大部分属于民营投资,政府绿化主管部门的监管陷入尴尬境地。房产开发商一方面由于达到城市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的要求、迎合人们现今“择绿而居”的现代生活要求、提高其房价等原因,只得在住宅小区内开展绿化;另一方面又从节约投资、降低工程成本角度考虑,对绿化工程不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施工单位,而是采取议标方式选择报价低廉的个体队伍,胡乱种上树,铺上草坪,算完成绿化工程了。

4 针对问题的改进对策

4.1建立绿化工程的前期审批制度, 实施绿化施工市场的准入制,强化政府前期监管。(1)实施绿化工程初步设计审批和施工的报批制度。我们可以借鉴房屋建筑、仿古园林建筑行业的做法,强化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对绿化工程的审核批准权限,对单项绿化工程项目和主体建筑项目的中小型附属绿化工程推行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专项施工许可证制度。对单项绿化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向城市绿化主管部门申办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在发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城市绿化主管部门主要审查绿化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或修建性规划方案和建设资金落实情况,主要从其绿地的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全面考查初步设计方案;在发放施工许可证前,城市绿化主管部门主要审查施工图设计、施工队伍资质和施工合同,工程经过批准后,方可正式施工。对住宅、酒店、商场、道路等主体建筑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在主体工程项目申办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必须参与审查绿化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在附属绿化工程正式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就附属绿化工程申办专项施工许可证。(2)实施绿化监理、施工市场的资质准入制。对达到一定规模或一定投资额度的单项绿化工程和附属绿化工程,必须实行监理、施工招投标制。让具有市政工程监理资质或林业生态监理资质、并有一定绿化监理业绩的监理单位参加绿化工程监理投标。让具有市政工程总承包资质或相应绿化施工专业承包资质、并有一定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绿化工程施工投标,实行优胜劣汰制。对规模小和限定造价额度以下的绿化工程的施工,也必须要求监理、施工单位有绿化专业施工承包资质,不允许无专业承包资质者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监理、施工活动。

4.2 做好绿化工程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1)建设单位应组织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绿化工程的施工过程是第二次创作过程,存在如何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问题。因此,绿化工程的设计交底异常重要,要求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2)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绿化工程包括了多个单位、分部、分项(或单元)工程,在施工前要部署好施工准备和临时设施,要科学安排施工方案和设备机具,配置施工组织机构,建立进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控制、指挥 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制定合理使用劳动力、资金、机械设备、材料物资的计划,制定各项绿化工程之间以及绿化与房屋建筑工程的协调和配合预案,协调处理同业主的关系和施工现场周围的关系。这也就是常说的工程施工前的施工组织设计。

4.3 注重绿化工程的施工工艺设计,并做好施工技术工艺措施交底

绿化工程的施工工艺设计就是在正式施工绿化工程前,根据设计意图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对各个比较复杂的分部、分项(或单元)工程内容的细部形状或尺寸进行施工工艺设计,为复杂构件或细部施工提供统一的图样,规范施工操作,以便充分实现设计意图和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地坪的标高控制点布置、单体复杂景观的细部设计、水景的具体形状、边线和设备安装,园路的具体走向、弯曲角度和高低位置以及与地坪的衔接工艺、排水设施和喷灌设施的具体走向和高程控制、排水管线与新旧地下管网的交叉、植物的运输措施和高温低温保护措施、乔木栽植的株间距离配置、花卉色带的具体线型金和尺寸、草坪局部标高控制、地坪与建筑物的衔接、地基土层换填处理、城市管线保护设计、主要施工临时设施设计等内容。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完成后,在施工前,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进行施工现场交底,使每一位作业工人心领神会。

4.4 加强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单位应增强质量意识,建立质量保证机构和保证体系。施工单位必须增强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意识,增强质量自控能力。在施工前建立施工质量保证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质检人员,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中必须保证乔木、灌木、花草带的种类、土壤性质、基肥等基本质量项目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并保证地坪高程、植物的基坑尺寸、冠茎大小、边坡坡度、喷灌设施的位置、排水管道的高程等主要质量检测项目完全符合施工规范要求。(2)制定技术保证和检测保证措施。由于土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因此必须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以及持水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测试,特别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肥、客土等措施,特别要注意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以及施入量。而且地形的平整度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做定点放线处理,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在种植槽标明边线,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例如分车带中栽植乔木,遇到路灯灯柱时,应该与灯柱相距 2米,这时做放线就必须灵活处理,适当调整株间距离。还有行人道上,种植树木的定点。 因为道路两侧有地下管线、商店,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调整种植穴、槽的挖掘。种植穴、槽的挖掘应根据苗木的根系、土球直径等情况来要求,特别是要将土质较差的种植穴挖的深一些,然后施基肥和客土。(3)强化绿化工程的中间检查和工后验收,严格实行主要工序 “三检制”、分项分部工程的“中间检验制”和单位工程的“终验制”。对绿化工程的主要工序也应推行“四检制”,即:自检、工班自检、施工质检员专项检、监理员专项检,检验合格,才能允许进入下道工序。对绿化工程的分项、分部工程实行“中间检验制”,即:在每项分项或分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项目部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中间验收,验收不合格,坚决要求返工或补修。对绿化工程的单位工程实行“终验制”,即:在每项单位工程完工后,由施工项目部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组织最终检验,并报质量监督站最终核定质量等级,才允许交工。

5.工程案例

满洲里市香格里拉大酒店绿化景观工程位于满洲里香格里拉大酒店后广场和周边地坪,是一项酒店工程的附属绿化工程。满洲里香格里拉大酒店为中外合资企业投资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满洲里市的地标性建筑,该酒店建设项目绿地率为57.52%。该绿化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为大酒店后广场和周边地坪的景观、绿化种植、养护工程等,绿化工程分为四个区:A区(东区)、B区(南区)、C区(西区)、D区(北区),绿化占地面积4386平方米。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2l℃,平均气温:13℃,最大积雪期限:32天,年最大降雨量l080.8mm,年最小降雨量327mm,年平均湿度:65%,最大冻土深度:45cm。采取的监督和技术管理措施如下:

香格里拉大酒店整体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实通过邀请招标方式,将酒店主体建筑和绿化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分别委托国内知名设计公司承担设计,该绿化景观工程委托给国内一家大型专业园景规划设计公司承担方案设计,在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由包含政府规划、建筑、结构和生态景观专家进行了综合评审,并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和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分别进行了建筑部分和绿化景观部分的初步设计审查和审批。在香格里拉大酒店建筑项目施工前,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分别颁发了施工许可证书,由城市绿化主管部门进行了占用原城市道路绿地的审批。该工程地处城区交通繁忙地段,由市建设主管部门的质量、安全监督部门挂牌监督。该绿化景观工程尽管是外资企业投资,但是为保证投资效益和工程质量,绿化景观工程的施工面向国内实行了公开招标,委托给有园林绿化专项施工一级资质的国内某个大型施工公司承担施工总承包,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监理也面向国内实行了公开招标,委托给有林业生态监理一级资质的我监理公司承担设计和施工监理工作。在该绿化景观工程的初步设计开始后,监理单位即派驻拥有市政工程监理资质和丰富的绿化景观监理经验的监理工程师进驻设计单位,对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咨询和监控把关。

在该绿化景观工程施工单位进场后,建设单位认真准备进行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组织了2次图纸会审和1次设计交底工作。在图纸会审前,根据设计要求对各施工队伍明确图纸审查的内容、范围。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认真进行材料、设备、作业班组、测试技术、地表处理和临时设施准备,并编制了周密科学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重点分项工程均列明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并制定了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技术管理、测试措施、冬季和热期施工措施、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交通疏导措施、管线迁改和保护措施、总分包方配合措施、外部协调措施等等。在绿化工程的施工阶段,监理单位完善组织结构,充实监理人员,强化过程监理和检验。施工单位还在正式开工前,根据设计意图, 在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绿化工程的施工工艺设计,在工艺设计中,完成地基土层换填、地坪的标高控制点布置、单体复杂景观的细部制作设计、水景的具体边线和设备安装、排水设施和喷灌设施的具体走向和高程控制,排水管线与新旧地下管网的交叉、植物的运输措施和高温低温保护措施乔木栽植的株间距离配置、花卉色带的具体线型金和尺寸、地坪与建筑物的衔接、城市管线保护设计、主要施工临时设施设计等重点内容的工艺技术方法,并做好技术交底,使每一位作业工人心领神会。绿化施工单位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全面组织、管理,并强化质量意识,建立了质量保证机构和保证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技术保证和检测保证措施。在施工中,施工承包单位还强化绿化工程的中间检查和工后验收,严格实行主要工序 “三检制”、分项分部工程的“中间检验制”和单位工程的“终验制”。

2009年12月,该绿化景观工程主要的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绿化景观工程单位工程达到优良标准。在施工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伤亡事故和质量事故,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6.结论

对绿化工程,尤其是中小型绿化工程,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措施:政府绿化主管部门强化绿化工程前期监管,实施绿化工程初步设计审批和施工许可证制度,实施绿化工程监理、施工承包市场的资质准入制,建设单位组织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注重绿化工程的的施工工艺设计,并做好施工工艺措施交底,绿化施工单位增强质量意识,制定技术保证和检测保证措施,强化绿化工程的中间检查和工后验收等等,就能够克服当前绿化工程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云龙.植物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改进措施范文6

关键词:加强与改进;干部交流;交流工作;工作措施

Abstract:Thecadreexchangeisatechnicalnature,thepolicy-typeverystrongwork,doesnotwell,easytocausetheorganizedgroupnotstably,theworknotcontinuously,thecarry-overquestiontobemany,orcreatesthecadrewhoexchangesislivedoninconvenient,intheworknottherelievedquestion.Therefore,bothmustorganize,advancevigorouslycarefully,andmustconsummatethepolicy,theperfectmechanism,doesthinthework,makesthereality,guaranteesobtainstheactualeffect,causesthequalitywhichandthelevelthecadreexchangesenhanceunceasingly.

keyword:Strengthenswithimproves;Cadreexchange;Exchangework;Workmeasure

一、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1、明确交流的对象及条件,实现领导干部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有序交流。市、县级领导干部交流的重点是:需培养锻炼和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在同一市、县级任职时间较长和按规定需要回避的领导干部。原则上市、县级主要领导干部任职满二届应实施交流。中层干部交流的重点对象应当是部门主要领导以及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5年的领导干部。

2、树立正确的交流导向,不搞照顾流,使有限的岗位资源和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最佳结合。

3、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力度,注重选拔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到艰苦的地方和岗位去磨练,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加强宏观管理,形成有效的干部交流调控机制

一是建议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增强干部交流工作的计划性。防止干部交流时紧时松或连续性不够、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二是建议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正确处理整体稳定与有序流动的关系。干部交流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进行,既要使应该交流的人员及时得到交流,又要注意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适当控制交流的范围和人数,不搞运动式的在一个短时期内,从一个单位、一个班子中交流过多干部,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行,班子交流面一次性不超过1/3,以“适度”保稳定,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三是建议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建立交流干部跟踪培养制度,严格对交流干部的监督。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及时将干部交流的时间、学习和工作情况、职务变动情况以及交流后的现实表现记入档案,使被交流干部的情况明了,便于组织上了解掌握。当工作取得成绩时要予以鼓励,当工作出现失误时,要及时打招呼,促使交流干部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三、完善奖惩考核机制,激励交流干部勤奋工作

1、建立完善科学评价干部业绩的机制。具体做到两点:一是显性业绩与隐性业绩相结合,有效遏制一些干部追求虚假政绩现象。二是联系本地的历史基础,联系干部的现实努力程度,对不同的基础条件采取不同的评判标准,从而提高考核的准确度,防止挫伤在艰苦环境下干部工作积极性。2、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考核机制。一是明确一个的考核原则。就是以分工定考核,以考核论业绩,以业绩论奖罚。考核的全过程实行自上而下目标管理,自下而上民主评议几个回合,真正反映实事求是、注重实绩、体现导向、不打“和牌”的精神。在考核中,将“议”、“看”紧密结合,通过“议”、“看”结合,给干部增添了压力和动力,促使他们改进工作,真抓实干,每年都力争使自己的工作跨一个大台阶。二是实行一个科学考核体系。强化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市、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有明确的任期岗位责任目标,制定以实绩考核为主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对不思进取,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要及时给以警示,直至建议或责成有关单位罢免或解聘所任领导职务。在考核中对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和考核,广泛听取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并与干部本人见面。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也须对照干部管理条例的考核要求,制定和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把目标层层分解,任务件件落实,形成职责清楚、赏罚分明的激励体制,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对交流干部跟踪考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坚持以党性看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用适当的待遇激励干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交流、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促使交流干部充分发挥潜能,创造佳绩。

三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业绩档案。建立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由市、县纪检部门负责对全市领导干部进行勤政、廉政、业绩的考核,并为每个干部建立起政绩和廉政档案。通过实行干部政绩考核制度,避免凭印象任用、交流干部的现象,使一批政治强、业务精、公论好的干部得到了及时交流和重用。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异地任职干部管理

对交流干部实行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对不执行制度且教育不改者要严肃处理,对交流后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干部,依照法定程序,提请罢免。要建立交流干部生活地与工作地监督部门的联系制度,形成良好的交流干部监督网络。

五、推进交流力度,造就复合人才

通过对市、县级主要领导干部在市内、外跨地区之间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交流,达到发挥干部特长,丰富领导经验,提高领导水平的目的。

1、开展跨系统交流。根据中组部和省委关于干部异地交流管理办法的精神,市县可以立足自有人才的培养开发,在依法合规组织和加大市、县级主要领导之间交流同时,尤其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培养复合性干部,促进人才成长进步。

上一篇采取措施

下一篇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