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规划方案范例6篇

整体规划方案

整体规划方案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档案;整理与创新

从宏观上来讲,城建档案整理工作从流程上来讲大致可划分为分类、组卷、排列、编目这几个大的方面,而这个流程当中,分类工作不仅是整个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个环节对城建档案保管与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说,分类工作是城建档案整理过程中的一步重要环节。建设部最近颁布的《城市建设档案分类大纲》规定,各地城建档案馆在制定本馆分类方案时,大类和属类的设置须遵照《城市建设档案分类大纲》,小类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设置,但是现阶段规划局的档案分类及管理工作都面临着量大、工作方式落后的问题,因此,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在遵循这一基本原则的同时对分类工作进行创新性的管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关于分类层次的问题

在分类的层次方面,分类可以是多层次的,也可以是单层次的。多层次方面,例如大类、属类、小类等;单层次方面,例如大类下面不再设下位类而直接统率案件,当然,这要根据同一类别的档案数量多少来决定。在分类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档案档案的保管和利用的便利性,首先应该对规划管理档案的内容和数量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解,以此来判断其是否有必要记性层次地分类,如D2和D3可以不必伸展下位类,对C类档案中的总体规划C2类,档案数量较少且专项规划就是综合总体规划的配套方案,建国至50年代仅形成几十卷,所以C2也可以不必设小类。

2 关于信息分类和实体分类的问题

档案整理工作中的分类实质上属于实体分类,其工作方式就是对具体的文件材料实现分类和组卷的目的。具体的来讲,实体分类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于档案的实体保管,所以说,这方面,实体分类不适合有太多的层次。而信息分类则不

同于试题分类,它不受限于档案实体的局限,信息重组的部分只涉及只对隐含其中的同类信息。信息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信息的检索,在这个方面,规划局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多种检索体系,通过计算机管理模式不断伸展和细化实现信息的分类。根据以往的经验,笔者认为,实体分类一般两级便可满足需求,而信息分类则不受限制,因为信息分类的类目越是详细就越能体现其精准性的特点,当然,着对档案分类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

3 关于档案的保管

从目前的管理方式来看,规划管理档案还是按照属类分类流水的方式来进行排架的,这对库房就提出了空间上的要求,涉及到库房空间预留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属类设置的越详细,预留的空间就越多,这样,倒架的风险也会大大提升。要先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属类的类目,或者改变传统的库房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否则,无法准确掌握库房的预留空间,使频繁的倒架将再所难免。这个时候,在档案进行分类管理的过程中,引入计算机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计算机管理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实现直接进行文件级检索的效果,无需再经过案卷这个级别。可以将档案工作人员从档案组卷的烦琐工作中解放出来,工作效率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在规划管理档案的管理中由于属同一类档案中的几个部分可以按小卷立卷,立为3或4个小卷,虽然它们不合并在一起,但在计算机中却建立了虚拟的关联,保持了各小卷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是“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创新尝试,对于提高整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再次,在规划管理档案档号的编制方面,档案管理工作还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坚持简练的原则,以此来减少工作量和工作中的差错率。其次,还应该坚持稳定性的原则。近几年来,规划局的各业务部门的业务环节和处室职能经历了多次变化,而规划档案的的类目并没有与时俱进,这就造成了相应的滞后性,但是档号的设置不会因机构设置的变动而变动,它是相ξ榷ǖ模并且与建设部《城建档案分类大纲》始终保持着一致,所以规划局的档案整理工作可以秉承这个原则在工作中进行方法的创新。而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其必须要具备强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主,基础业务为辅的意识,处理好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投人的比例,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以适应电子信息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投入要本着部门匹配,比例适当的原则,合理划分工作量份额,安排好整理工作与档案信息库建设的工作。此外,在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同时,有必要再对立卷改革进行深化,简化整理,深化检索。在档案计算机管理使信息检索达到全面、迅速的时候,可以适当削减“案卷”的概念。

可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决策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建立数字城建档案馆,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城市规划管理档案的整理工作将直接影响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在今后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创新档案管理方式,这样才能使规划局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谢志玲.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发展创新初探[J].河南建材,2011,01:169-170.

[2]丛化龙.浅论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1,02:51.

整体规划方案范文2

关键词:建筑规划方案 ;现状 ;瓶颈 ;新理论 ;瞻顾性理论态度 ;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规划方案拟定中融入瞻顾性新理论的思考,适应了现今时代的发展。我国注重科学性及可持续发展,建筑规划方案中从其整体性考虑,全面分析,从而优选建筑规划方案,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是完善建筑规划方案必不可少的瞻顾性新理论,它的应用体现了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建筑企业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

建筑规划方案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1.建筑规划方案是实施工程建筑的前提

建筑规划方案在工程建筑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它是实施工程建筑的前提和条件。建筑方案设计中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说结构形式、平面布置方式、房屋开间及进深等都是建筑规划中要考虑的问题,它们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的工程建筑。一套好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可以使施工人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分工明确,这样以来会加快施工进程,缩短工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建筑规划方案是后期工程施工的基础

建筑规划方案将后期施工中所需要的结构设计、材料、设备等因素都考虑在内,是为了后期施工中施工人员工作时有一个依据点,可以说建筑规划方案是后期工程施工的基础。另外好的建筑规划方案可以为建筑企业节省大量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为建筑企业谋取最大化利益。

新形势下建筑规划遇到的瓶颈

1.规划赶不上变化,拆新建新现象普遍存在

现在的工程建筑拆新建新的现象普遍存在,缩短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加剧了因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我国的建筑特点最显著的一点就是“短寿”,原因在于在进行建筑前没有选取正确的建筑地点,导致建筑完工后不久拆迁的状况,这一现象严重了浪费了建筑资源,另外,还有建筑规划不完善而导致建筑短寿的因素,现今形势下,大小建筑企业纷纷崛起,部分建筑企业规划目光短浅,建筑规划方案不够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建筑短寿的状况。

2.缺乏审慎的科学精神及瞻顾性理论态度

建筑规划方案设计的缺陷不仅有客观因素,还有一定的人为原因,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招揽项目,贪图眼前利益,只想尽快施工,却无视建筑规划的重要性,缺乏审慎的科学精神以及瞻顾性理论态度,在进行建筑规划方案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建造地点、建造时间、建筑规模等等,在充分了解国家对建筑业的政策方针后再进行建筑规划方案设计与施工,这样才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实现其建筑价值。

3.建筑能源浪费严重后果,优质材料已出现短缺状况

建筑规划方案应遵行顺应时代的新理论,在这个注重节能减排的形势下,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节能问题,在建筑规划还未完善的状况下就进行施工建设,导致施工过程中一些可避免的能源也被浪费掉,现我国建筑业发展还未达到顶峰,但却已存在优质矿料能源短缺的问题,不利于建筑业的长远发展。

建筑规划方案优选需要瞻顾性新理论思维

就现在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发展存在的瓶颈而言,主要原因在于建筑规划方案不够完善,健全,方案中没有考虑全局发展,要想使建筑企业有新的突破与发展,建筑规划方案中就要体现出一种瞻顾性新理论优选思维,以下是针对优选建筑规划方案进行的瞻顾性新理论思维研究:

建筑规划方案中要体现整体性理论思维

要优选建筑规划方案,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用科学的审慎态度去看待整个建筑中的信息反馈以及相适应的调控手段,将建筑规划方案与实际施工相结合,做出一个符合工程建筑的整体性建筑规划方案,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意义。在建筑规划方案中要体现整体性理论思维,那么在进行建筑规划工作时就要建筑所处的环境及周边环境、资源、区域发展、当地建筑文化等全面考虑,一切要为了建筑企业的长远性发展。其次,制定建筑规划方案之时,其建筑特点要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建筑施工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为建筑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建筑规划方案中需要分析性思维

建筑规划方案是后期施工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它的优选与否关乎着后期建筑施工的质量。在建筑规划方案拟定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分析性思维,深刻研究分析施工质量、施工造价、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诸多施工条件,以此看来,建筑规划方案涉及面甚广,进行全面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对建筑规划中的技术运用、经济收益、社会环境等影响工程施工的因素综合起来全面考虑,如此一来才能确保建筑规划方案的优选符合现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以及瞻顾性新理论思维,使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引领建筑业走向更高峰。

瞻顾性理论思维,顾名思义就是“瞻前,顾后”,也就是说在建筑规划方案中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益,更要立足长远,考虑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成功的建筑规划方案能够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保证施工质量,然而建筑工程代表的不是一个人的利益,而是投资人、政府部门、承包商、社会公众等各方利益,建筑规划方案对它们的利益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规划方案的拟定中一定要全面分析其中的利益关系。

建筑规划方案要体现优选思维

完善的建筑规划方案对建筑施工中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现今的部分企业忽略了建筑规划方案的优选,在规划方案的拟定上草草了事,不管建筑规划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施工要求,没有建筑规划方案优选观念,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质量,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要实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就要优选建筑规划方案。优选建筑规划方案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全局观念,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建筑规划方案中包括的各个方面,正确评估所拟定的建筑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从而发挥出建筑规划方案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性作用。

总结

建筑规划方案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后期施工,它是进行建筑施工的基础。在建筑规划方案拟定的过程中要融入具有审慎性的科学依据及瞻顾性思维,充分把握全局观念,考虑施工中的各个因素以及承包方、投资商、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使建筑规划方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意义,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莉 .浅谈建筑规划和节能设计[J].规划与设计 ,20113(4):143-144.

[2] 于忠义.商业建筑规划设计分析[J].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2010,6(11):68-69.

[3] 陈晓晨.浅谈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实现建筑节能[J].中国新技术新

产品.2012,8(3):215-216

整体规划方案范文3

(一)指导思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内涵挖潜为重点,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观。

(二)主要任务: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方向,提出重点区域、工程和项目等,拟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内容:

1.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潜力;

3.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任务;

4.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规模、布局、项目等;

5.分析评价土地开发整理的预期投资和效益;

6.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部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全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和政策,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省、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提出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出本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原则、方向和途径,确定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方向。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明确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位置、范围、规模,作为确立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依据。

(四)编制原则:

1.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3.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

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因地制宜,统筹安排;

6.切实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五)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跨行政区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由涉及区域的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限一致,重点确定近期规划。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五年。

(六)编制程序:

1.准备工作:根据需要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落实编制经费,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等;

2.调查分析:在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等现有资料,进行必要的核实与调查的基础上,对现状、潜力、投入和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明确存在的问题;

3.拟定规划方案: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土地资源状况,提出规划目标和任务,并结合资金投入和有关政策,综合平衡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相关规划指标分解等,拟定两个以上供选方案,经可行性论证和评价后,提出规划推荐方案;

4.协调论证:通过规划协调会、论证会等方式,主要就规划目标、重点区域布局、开发整理分区、重点工程安排、实施政策和措施等进行协调论证,县级规划还应征求公众意见;

5.规划评审和报批:通过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评审会,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根据规划评审意见修改和完善规划后,按照本意见要求报批。

规划编制、评审应当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本意见。

(七)规划成果:

1.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

2.规划图件:省级和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分布图,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分布等规划图;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分布图,土地开发整理分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分布等规划图。图件比例足一般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一致。

3.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及工作报告等。

上述成果包括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提交的文档、图件的电子数据。有条件的,应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

二、规划的审批

(八)审批权限:地方各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完成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备案。

(九)审批程序:申请报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评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由负责编制该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上一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规划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

2.申报:按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由负责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审批。上报材料包括规划文本及说明、专题报告、规划图件。

3.审查: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对规划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4.批复: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审查结论,提出批准、原则批准的意见,并正式行文批复。

凡属批准的规划,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同步做好规划备案工作。凡属原则批准,但需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的规划,负责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公布规划前应认真组织修改,并将修改后的规划报批准机关备案。

(十)审查标准:审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遵循下列标准:

1.充分体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统一的要求;

2.土地开发整理目标、方向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切实可行;

3.土地开发整理部署和安排明确,指标分解和重点区域布局合理,工程、项目安排切合实际;

4.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分析和预期效益评价依据充分;

5.上下级规划之间以及相关规划之间协调、衔接较好;

6.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符合有关要求;

7.规划图件内容全面,编绘方法正确,图面整洁清晰,符合制图要求;

8.规划采用的基础资料翔实可靠。

(十一)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批准后,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布。

(十二)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不得擅自修改。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作局部调整的,由编制该规划的机关决定,并将调整方案报规划原批准机关备案;涉及规划主要目标、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改变的,由编制该规划的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规划的机关批准。

三、规划的实施

(十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十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国家投资的重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则上应当安排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中,并有利于重大工程的实施。

(十五)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审查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审查。

整体规划方案范文4

一、形成及其相对封闭性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管理对象是国土档案,即国土资源部门在日常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照片、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①。由于档案类型多样,形态差异大,质地多样,管理国土档案存在一定的困难。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信息化策略推动下,国土规划部门开始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数字档案目录,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利用等。进入21世纪初,目录数据库已经完成,全文数据库不断增多,形成了大量的国土档案,相关管理部门开始建设国土档案管理系统,并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近10年来,尤其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引导下,数字档案馆基本建成。如武汉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安徽省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等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称谓“不同的数字档案馆”。目前,全国范围内,国土规划数字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内国土资源系统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而且能够满足T级档案信息数据的可靠存储和快速检索,对土地、地质矿产、测绘、综合文书、声像等各大类档案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②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不仅将电子公文流程形成的电子档案、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具有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档案利用平台,实现了档案利用的电子化、平台化,初步建成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这种数字档案馆,通过与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测绘部门等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应该说,从国土档案到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再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化,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土规划管理部门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目前看来,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主要体现在:以管理为主,利用为辅;以系统内部使用为主,公共使用为辅;以土地规划为主,与其他部门的结合有限;以区域内利用为主,全国范围内的整体使用尚未形成。也就是说,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集中在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单位内部国土规划部门使用,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其他管理机构、面向全国衔接的统一平台尚未建立,导致了国土资源规划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因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时间不长,其功能的完善需要时间;二是因为从已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成数字档案馆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在不少单位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促进其快速成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是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数字档案馆的结构、功能和管理运作”③。据此,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地域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完整统一体。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不仅涉及该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而且存在结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工作人员与数字档案馆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平衡。

二、开放性是基本体现

档案馆在社会中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门,它存在于社会之中,受社会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作用,具有社会服务性。档案馆不同于档案室,它保管档案的目的不是为某一单位、某一系统小范围服务,而是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它的服务范围大而广,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遍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④这是自19世纪40年代至今档案开放的基本结论。数字档案馆的本质是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原有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并收集、采集、捕获有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分布式、跨地域的有序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平台,以用户需求为根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⑤国家档案局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⑥指出,数字档案馆的四项基本业务功能“收集、管理、保存、利用”,一旦缺乏广泛的、本机构以外的“利用”环节,便不能称为数字档案馆。基于这种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理应是服务社会大众的档案馆,是大众利用国土资源信息的开放性的窗口。

1.是自然生态系统基本法则

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有输入和输出,而输入的变化总会引起输出的变化。虽然输出并不是立即变化,有时会延迟,但是决不会赶在输入之前。输出是输入的结果,输入是原因和源头,两者呈现一种动态的平衡。⑦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分解者、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循环。⑧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作为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与外界环境有着不断的交流,其自身处于不断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往复之中,通过信息传递和价值转化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流,包括机构、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法则。

2.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第三次浪潮”的兴起,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数字档案馆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驱动作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web2.0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档案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集成了众多现代技术的复合系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依托3S技术、物联网、ArcGIS、WebService等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开发应用,本身就是一个种开放性的体现。同时,这些技术不断更新、升级,早期的国土档案数字化也不断发展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仅体现了技术的推动作用,也展示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开放性。

3.是落实民生政策的必然要求

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将民生问题与部门职能相结合,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新局面。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显示了我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打造阳光政府、满足公民信息获取过程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也为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社会价值、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迈出了坚定步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保存有国计民生的重要档案信息。例如,征地文书、土地调查、土地登记、违法占地处理材料等,详细地记录了土地开发利用过程的基本情况。这些信息不仅是确定土地权属的依据,也是征地、处理纠纷的依据,还是土地科学规划利用的依据。从这个角度看,落实民生,也必须将国土规划档案馆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三、推进实践应用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符合数字档案馆本质与时展潮流,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

1.应用视角

(1)多目标

不同的使用者,对同一档案信息有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人口信息,可以用作学区规划,也可以用作住房区规划等。档案资源具有多目标的使用特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开放国土规划的档案资源的价值。

(2)多内容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含有丰富的专业化档案信息资源,在开放性的视角下,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同一主题下不同载体(纸质和声像)档案进行整合,或透过共同的地理坐标系统将各种不同主题的档案资源套叠,以方便对档案信息的深度挖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多途径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调查、收集、整理的专业档案,是真实、完整、可靠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土地的不同机构(尤其是政府机构)和个人提供了保障。例如,有关机构进行土地规划、旅游规划、商居土地投入或个人进行土地置换、拆迁补偿等,就可以通过专业数字档案馆的平台进行咨询利用。通过协调“管”与“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

(4)多范围

公路建设选线、垃圾场选址、工业发展区区位规划等空间选址,均需要利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支持,再配合专业的数据库,整合专家系统,出台建设规划方案,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从而使决策的过程更加科学化。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整合了庞大的国土及规划专业档案信息,通过该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有利于未来空间发展。

2.应用重点

(1)与政府部门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区域开放性

为政府部门规划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基本任务。201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在28个市县开展了“多规合一”试点。⑨随之,其他市县甚至一些省级行政区也陆续提出。究其实质,“多规合一”就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与政府部门结合,不同的政府机构利用数字档案馆平台,消除原有的市县规划下的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以此来提升政府对于土地空间的管控能力,促进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和规划管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应用最早体现在政府规划方面。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前,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各种与规划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地传送,冲突时有发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精准的土地档案信息等资源,通过信息的及时推送,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国土资源与管理机关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进而为政府各部门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形成了节约型的生态系统。

(2)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

为“智慧城市”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功能的拓展。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例如,陕西省西安市勘察测绘院建立了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的GIS系统,科学管理大量征地信息和档案资料⑩;安徽省安庆市城建档案馆通过融合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著录规范和GIS技术,研制开发了“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建立的“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武汉市国土资源局开发设计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初步实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图文一体化查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人口激增,交通等问题开始凸显。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为加强城市管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框架和基础。“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就是与“智慧城市”建设全面结合,充分展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实现档案信息与地理信息、社会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例如,与实时路况结合,实现智能交通;与遗产资源结合,实现历史遗产的保护;与旅游资源结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等。总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与不同行业、系统或空间的结合,创建“互联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空间,衍生出基于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新平台,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3)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全面开放性

为民生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最高境界。例如,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承建的“数字城建档案馆系统”,将科技、文化、医疗、电子商业等领域信息数据库建立互联关系,为丰富传统档案馆馆藏提供线索和可能,并实现资源共享,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从民生角度出发,数字档案馆通过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系统和档案网站构建档案信息总和服务平台进行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能够打破馆际界限和“信息壁垒”,集成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各数字档案馆间业务处理,实行统一认证、统一浏览和统一检索,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的整体趋势。网络环境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建设与当前各种互联网应用相结合,如公众常用的地图软件、出行租车软件以及团购软件等,通过开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移动应用或平台,创建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中的数字档案信息以立体或平面图及文字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方便公众的日常生活,增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激发国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活力,实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全面开放性。

作者:陈胜 张萍 丁玲 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注释:

①林琼.国土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与建议[J].中国土地,2015(7).

②李晓燕,范威,陈三梅.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3).

③金波,汤黎华,何伟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建构[J].档案学通讯,2010(1).

④朱玉媛.档案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⑤倪代川,金波.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功能[J].档案学研究,2013(4).

⑥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EB/OL].⑦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0.

⑧蒋录全.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图书馆出版社,2003.

⑨“多规合一”:找准方向绘蓝图[EB/OL]

⑩马骏,贾斌.基于GIS的西安市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系统[J].测绘技术装备,2002(4).

11.安庆市城建档案馆.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J].2003(4).

12.李晓燕,范威,陈三梅.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03).

整体规划方案范文5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规划;整体规划;内涵;意义;任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11-0003-04

课程规划通常是指制定课程计划的过程或结果。〔1〕任何正式的、制度化的教育机构的课程,都应是经过精心计划和组织的,以对受教育者产生系统的、累积性的影响,最终实现教育目标。幼儿园的课程也不例外。幼儿园课程的规划可以在不同层面进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的规划经历了一个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到幼儿园自主的过程。初期,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全国统编教材,幼儿园几乎没有课程规划的自。到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鼓励幼儿园自主规划自己的课程,①以因地、因园制宜开展教育活动。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大大推动了幼儿园的自主规划课程。但从实践效果看,暴露出了较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出现了大量“碎片式”的课程规划,如在“特色课程建设”“品牌创建”的名义下,随意放大五个领域中的某个领域或某部分内容进行课程规划,盲目引进其他园所所谓的新颖做法,甚至只是为了求新求异而朝令夕改,频繁更换课程规划的方向和重点,导致幼儿园课程的平衡性被破坏,课程膨胀而无组织,教师负担加重,从而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一切与忽视幼儿园课程规划的整体性、未树立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的意识、缺乏整体规划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等不无关系。本文基于对这一现实问题的关切,尝试提出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的概念,并就其内涵、意义及任务逐一加以说明,以期为幼儿园课程规划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的内涵

与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相对的概念,是对幼儿园特定年龄段、某一领域课程的个别规划。具体而言,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是以幼儿整体发展为目标,以幼儿园为课程规划主体,保教人员全员参与的,以国家、地方幼儿园课程政策为指南,根据幼儿园自身实际条件,着眼于幼儿园不同类型课程的纵横架构,对幼儿园课程作出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总的来说,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的“整体”表现为目标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主体的整体性――全员参与,内容的整体性――课程的纵横架构和各要素集合。

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每一个儿童都是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力量融汇一体的整体。”〔2〕服务于儿童成长的幼儿园课程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为目的。相应地,幼儿园课程应为幼儿提供其整体发展所需的各种经验,并使之协同发挥作用。零星的、碎片化的幼儿园课程规划不仅难以满足幼儿整体发展的需要,甚至有割裂幼儿人格、削减幼儿生命整体性的风险。

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需要多元主体的整体参与。幼涸翱纬陶体规划是对整个幼儿园课程所做的顶层设计,规划者不能仅限于幼儿园的“顶层”,即少数管理者,而是要由园长、保教人员、家长、幼儿、社区人士等组成课程规划共同体,通过愿景共享和民主决策,协力推进课程规划工作。全员参与课程规划有助于关照多元价值的诉求,增强各主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整合不同视角和园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以提高课程质量,因而既是课程民主的要求,也是课程效能提高的需要。

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是对幼儿园课程各要素及其结构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按照全教协会(NAEYC)的解释,幼儿园课程是指“一种有组织的框架,它描述了儿童学习的内容、儿童达到规定课程目标的过程和为帮助儿童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教与学所发生的环境”。〔3〕按Scott(2008)的说法,课程至少应包括四个要素,分别是目标或结果的描述,内容、领域或学科知识,方法或程序,评价和评估。〔4〕可见,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需要对其所包含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一系列要素进行组织计划。这种组织计划既包括横向的课程结构搭建,也包括纵向的课程内容衔接。

二、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的意义

作为幼儿园层面甚为繁复的专业工作,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对于幼儿园课程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有利于促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相关政策的落实。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加速推进,国家先后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性文件,为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意愿能否产生实效,关键看幼儿园层面的课程实施情况。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是为幼儿园层面的课程实施绘制蓝图,本质上是将国家的政策要求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将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构想向幼儿园层面的课程活动实践转化,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

第二,做好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是提高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的关键。课程具有整体性。任何一个课程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之中。“这些关系并不包含于部分中,但最终却界定着它们”,并且“关系从来都不固定,它是动态的、过程中的,它在参与者彼此的协商与互动中转化和改变”。〔5〕因此,只有着眼于课程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互动,才能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体发展,进而提高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

第三,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上,幼儿园一直是课程研究与建设的重要主体。无论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影响幼儿园课程中国化进程的课程试验,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展的体现幼儿园课程多元化的课程试验,大多是以幼儿园为主体完成的。课程整体规划作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着力点,不仅对促进幼儿园自身的课程建设水平提高有益,而且有可能通过其创新探索,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化寻找到更多的突破口。

三、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的任务

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是一项系统、繁复的专业工作,涉及的人员、要素众多。若要有效推进,必须先厘清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究竟要做什么,即要完成哪些任务。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有关学校课程规划的框架〔6,7〕等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的整体规划主要包括四项任务,分别是构筑课程愿景、编制课程方案、建立支持系统以及制订行动计划。

1.构筑课程愿景

愿景,通常被认为代表一个组织的成员对于他们所要追求的价值的一种选择和共识。因此,幼儿园课程愿景的构筑代表着幼儿园在整体规划课程问题上的价值选择,具有根本性意义,决定着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方向和质量。如果我们把课程视为“学生要走过的将给学生带来益处的教育路程”的话,那么课程愿景便是我们为所有幼儿构想的“一趟美妙的教育旅程”。〔8〕一趟课程之旅何以美妙?又通向哪里?这便是课程愿景要回答的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要综合考虑理论层面、政策层面以及实践层面的因素。

在理论层面,Schiro(2008)提出过四种塑造课程实践的主导价值观:学术知识型(the scholar academic)、社会效率型(the social efficiency)、学习者中心型(the learner-centred)、社会重构型(the social reconstruction),〔9〕这可为我们思考课程愿景提供理论参照。在政策层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体现了当代幼儿园课程应当追求的价值,除了坚持全面和谐的发展观、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外,还强调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学习方式的特殊性,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等。这种幼儿学习与发展观具有核心指导意义,理应成为幼儿园构筑课程愿景的精神指引。在实践层面,幼儿园需要考虑自身所处地域的文化、历史传统、师资条件、社会期望、家长素质、幼儿特点等实际情况,决定课程应体现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对于我们的课程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试图达成什么样的目标状态(我们的课程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具有什么拥奶刂剩ㄎ颐堑目纬逃Ω檬鞘裁囱的课程)等问题。

2.编制课程方案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指幼儿园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理念等对本园课程进行选择、重组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策划与设计的课程管理活动过程。”〔10〕换言之,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根据幼儿园所确立的课程愿景,结合对本园课程发展的强项、弱项、机遇等的分析进行的对未来课程的构想和安排,构想和安排的结果将成为接下来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蓝图和依据。如果说课程愿景是对一趟“美妙教育旅程”的勾勒,那么在课程方案中,我们将能够看到更为详细的景点和线路设计,包括我们将去哪些地方,参观什么内容,如何安排时间等。一份完整的课程方案通常应包括课程的背景条件分析、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架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的评估修订等内容。其中,课程的背景条件分析是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的重要基础。做好背景条件分析需要全面总结幼儿园前期课程改革发展的经验,摸清当前课程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相对于愿景要求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进而确定进一步规划课程所需改善的重点。总之,课程方案的编制绝非另起炉灶,而是对照愿景要求对幼儿园现有课程加以调整、改进并使其系统化。这当中,课程的内外部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外部一致性”,指的是所规划的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政策的一致性。“内部一致性”指的是所规划课程的各个要素之间具有一致性。两者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方案。

3.建立支持系统

有了好的课程方案并不意味着它就能够得到好的实施,这已为课程改革的历史反复证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课程变革具有非线性、复杂性等特点,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诸多因素协同作用,才能取得应有成效。因此,编制课程方案仅仅是整体规划幼儿园课程的其中一步,所规划的课程若想得以顺利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课程支持系统,并使其中的相关要素能够协同变化,以保证课程方案的顺利编制和实施。一般而言,支持系统分专业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两类。专业支持系统指与课程方案编制与实施有关的各类专业活动,如在课程资源开发机制、课程决策与设计机制、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研机制等方面所需的支持,其中以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为核心。因为课程实施的最终承担者是教师,教师是将幼儿园规划课程转变为幼儿经验的最重要中介。社会支持系统则是指与幼儿园课程改革有关的各种社会组织为课程改革提供支持,涉及的主体一般包括政府、家庭、社区和通讯传媒等。〔11〕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儿童发展处于与其有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的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大系统以及长期系统的交互影响之下。〔12〕因此,从广义上讲,幼儿园的课程规划虽以幼儿园为主体,但必须考虑所处系统的影响。例如,幼儿园课程方案若得不到家长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其实施必将面临很大压力。又如,幼儿园课程规划若与国家或地方的文化差距过大,也会很难被公众接受。

4.制订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是由特定的行动计划小组,在支持系统所提供的条件下,协调各种资源实现课程愿景、方案的具体步骤和过程,因此,它不只出现在课程规划的早期,而是贯穿于课程规划的整个过程,并且直接决定了整个课程规划最终能否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行动计划小组是基础。行动计划小组应包括多方面的利益相关者,不能只由某些方面的人员,如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行动计划小组中要有教师和家长代表,还应包括一些在特定领域具有专长的人员,如团体工作促进者、课程专家等。团体工作促进者的主要任务是协调、推动不同角色和背景的小组成员充分、平等地发表意见,以避免各方因相互之间存在等级关系或专业背景差异导致某些人主导讨论而使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观点得不到表达或重视。课程专家则可以提供课程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方面的支持。此外,行动计划小组的建立可采取嵌入式结构,如在幼儿园整体层面和各年龄段层面分别建立行动计划小组,负责制订不同层面的行动计划,而各年龄段的行动计划小组又有成员参与全园层面的行动计划制订。这种不同层面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嵌入有助于保持计划制订在各层面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另外,连续的课程评估应成为行动计划制订和修订的重要基础。在行动计划制订前和实施中,都应在对相关信息资料作搜集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自身、课程运作及课程效果进行评估,并将其作为行动计划制订和修订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斌华.课程规划导论(上)〔J〕.外国教育资料,1997,(6):53-58.

〔2〕张静静,安桂清.学校场域中儿童整体人格的建构:第三代活动理论的视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6):17-21.

〔3〕李云淑.关于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园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62-82.

〔4〕SCOTT D.Critical essays on major curriculum theorists〔M〕.London:Routledge,2008:19-20.

〔5〕安桂清.整体课程:面向21世纪的课程愿景〔J〕.比较教育研究,2006,(6):85-89.

〔6〕徐高虹.课程规划: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76-79.

〔7〕CARR J F, HARRIS D E. Succeeding with standards:Linking curriculum,assessment,and action planning〔M〕.Alexandr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1:3.

〔8〕亨德森,凯森.课程智慧: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M〕.夏惠贤,严加平,王维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7-21.

〔9〕SCHIRO M S.Curriculum theory: Conflicting visions and enduring concerns〔M〕.Los Angeles:Sage,2008:4-7.

〔10〕阎水金.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355(1):22-26.

整体规划方案范文6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再次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本市执行城市规划法工作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城市规划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认为我市在实施《城市规划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市的城市规划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强:一是要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市民的规划法律意识;三是要加强执法力度,强化“四线”管理;四是要加强对___古城和城市公共绿地的保护,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五是要进一步提高规划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因此,该报告经会议表决未获通过。

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专门听取了市建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法》实施工作的报告,认真分析了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为:(一)要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市人大代表的法律监督。在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府。针对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关于〈城市规划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市建委要强化措施,抓紧整改;对暂时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解决的,要做好沟通解释工作,争取人大代表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此次整改,进一步促进我市的城市规划工作。(二)关于《___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坚持和完善城市规划决策程序,提高公众参与度,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充分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三)关于___古城保护及古城人口疏散工作,要按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抓紧完善《___古城疏散规划》,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并征求意见。市政府将下发文件,进一步强化___古城保护的具体要求。(四)关于城市公共绿地保护工作,一是抓紧颁布实施《___市城市绿地管制办法》;二是对三国公园、文湖公园、中山公园占用公共绿地开餐馆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五)开展城乡规划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强化规划执法人员素质,规范规划执法行为,提高规划执法水平。

在端正态度、统一认识、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的基础上,市政府周密部署了近一时期的整改工作、并认真督办落实。市建委和市规划局主动从主观上查找原因,从可行性上制定整改措施,加大了城市规划执法工作力度。

现将我市近一时期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其成效

(一)以落实人大评议意见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法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城市规划意识。

一是注重了对各级领导的城市规划法制宣传。在整改期间,市建委和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见,组织专业人员分别为市政府机关和___区、沙市区“四大家”领导及区直部门负责人以及开发区各级领导宣讲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并结合___的实际介绍了总规修编的基本原则和规划思路,为各级领导了解规划、遵守规划、支持规划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是加大了部门之间的横向宣传、沟通力度。为了争取相关部门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市建委、市规划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动上门与市发改委、国土局、房产局和监察局沟通、协商,宣讲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争取相关部门对执行城市规划法的理解与支持。于20__年10月初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一书两证”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地规范了城市规划“一书两证”与相关部门行政许可的办事程序,确保了城市规划法“一书两证”制度的实施。

三是坚持了以听证为主要形式的宣传机制。行政许可听证、行政处罚听证既是公民主张权利的一种法定形式,也是规划部门与公民面对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规划法宣传、规划知识宣传的特定场合。在整改期间,规划部门坚持并加强了这一宣传机制,在听证员的指定上选派综合素质较强的同志担任,在听证当事人的确认上尽量扩大范围,保证了听证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整改期间,规划部门共组织行政许可听证会17场、行政处罚听证会46场。

四是开辟了多层次的宣传窗口。在整改期间,规划部门在认真完善“阳光规划”网站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市领导工作繁忙的特点,开办了“___规划”期刊,让市“四大家”领导了解___规划及其部门工作动态,多了一条方便的信息渠道;针对一线管理人员信息渠道有限的特点,开办了“管理在线”期刊,让执法管理人员又多了一条增长规划见识的途径。目前,“___规划”已出刊7期、“管理在线”已出刊11期。

(二)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严守编制规程,扩大公众参与,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是城市规划发挥公共政策职能的前提与基础。为提高城市规划的科

学性和前瞻性,市规划部门从目前正在进行的总规修编开始,一是严格遵守编制程序。20__年,我市按照总规修编法定程序,上报国务院要求适时开展总规修编。同年,国务院行文批准我市进行总规修编。我市据此成立总规修编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委托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编制任务。按照总规编制规程,我市对原总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收集了大量的总规修编所需要的基础资料,组织专家分类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确保总规修编建立在对大量基础资料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二是切实体现公众意志,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度。总规修编目前已完成纲要(草案)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并专题征求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的意见。同时,于12月4日将总规纲要通过报纸和“阳光规划”网站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市政府于12月8日和12月22日,连续召开专题会议,召集县市区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通过规划编制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公众参与,来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总规修编是这样,对其他规划的编制也是这样。如近一时期完成的《___古城疏散规划》方案、“四线”管制办法草案等均严格遵守编制程序,使规划意图充分体现公众意志,真正提高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决策的质量。

(三)以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切实加强___古城的保护。

市人大常委会评议认为,___古城保护的问题,一是该外迁的没有外迁,二是不该建的还在古城内建,三是古城的疏散规划方案宣传不够。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在整改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___古城疏散规划》方案正紧锣密鼓地广泛征求意见、提请审议审查、不断修改完善之中。《___古城疏散规划》方案的编制始于年初,特别是在整改期间加快了步伐。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关注《___古城疏散规划》的编制,多次听取该方案的汇报。市规划委员会法定图则委员会对《___古城疏散规划》方案进行了初步审议,规划部门也已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并向社会公示。目前,《___古城疏散规划》方案正按照征集到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编制完成后将按行政审批程序报批。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___古城内各类建设行为的管理力度。针对古城建设现状,市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___古城保护范围内建设审批工作的通知》,根据《___古城疏散规划》方案具体明确了古城内的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严格了古城内建设审批程序。市规划部门从自身的执法管理角度出发,制定了严格古城内规划执法管理的工作规定:管理人员对古城内的违法建设有累计3次未主动发现的,作下岗处理;古城内的违法建设一律按拆除论处。整改期间,市规划部门已对古城内10处共933平方米的违法建设项目进行了。

(四)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公共绿地保护。

1、在加强城市规划执法力度方面,市规划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全国首创建立了城市规划诚信管理制度,形成了建设系统综合执法的合力和打击违法建设的氛围。近几个月来,市规划部门通报表扬了市天发金利达房地产公司等4家诚实守信的单位、对市长宏房地产公司等18家严重失信单位予以通报警示或惩处。这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准建项目的违法建设的发案率下降了60。该项制度受到了省建设厅的充分肯定,并为国家和地方新闻媒体所关注。二是认真落实了大案移交制度,保证了城市规划执法的严肃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向监察机关报告规划违法案件制度》,是我市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活动所建立的一项制度,也是认真落实人大评议意见加强执法工作的一个措施。10月份以来,市规划局向监察局移交违法案件5件,加之监察机关得力地配合查处,对城市规划违法建设人触动较大、震慑较大。

2、公共绿地保护方面。从人大代表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市公共绿地的保护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国公园、中山公园和文湖公园被餐馆侵占,植物园的还建工作力度不大。对此方面问题的整改,目前已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已完成《___市城市绿线规划管制办法》的编制。该方案已完成公示程序,已列为20__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计划。城市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将被作为城市规划强制性的内容予以保护和管理。

二是已经完成《___市植物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该规划方案目前正在公示阶段,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计划明年上报市政府批准。

三是市建委已召集三国公园、中山公园、文湖公园以及___区建设局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方案,计划在现有基础上按三分之一的比例拆除占绿地的餐馆,并由市建委在办公经费中拿出30万元作为补助。三国公园、中山公园、文湖公园已陆续拆违还绿5563平方米。

(五)以规范执法行为为着眼点,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人员的素质。

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人员的素质。既是人大代表对规划部门的要求,也是全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整改期间,市规划部门从规范执法行为入手,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来约束行为、提升管理队伍素质。

一是出台了细化执法人员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在执法实践中,对违法建设影响城市规划的程度如何认定、按怎样的幅度实施处罚?现行的法律法规给了规划部门和执法人员较大自由裁量空间。这种自由裁量空间容易带来执法的随意性。市规划部门出台的《___市规划局城市规划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暂行规定》,进一步细化了违法情形,明确了行政责权,缩小了自由裁量空间,增强了执法刚性,保证了在行使城市规划行政处罚权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二是建立了对准建项目实行规划综合验收的制度。准建项目能否按规划意图实施,竣工验收就是规划部门实施管理的最后一个关口。过去我市中心城区对准建项目的管理是单一的,只注重建筑工程的平面布局和楼层高度,管理质量不高。市规划局出台对准建项目实行规划综合验收的规定后,市局相关业务科室参与竣工验收,从审批的角度重点对项目实施的各项技术指标、建筑

文秘站:风格进行复核,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规划管理质量。三是启动了批后管理系统。市规划局过去的办公系统和规划网站仅局限于规划许可审批,公众从网上只能了解审批方面的信息,公众参与规划是不全面的。今年市规划局开发出的批后管理和违法案件查处软件通过近一时期的运行,效果比较理想:一方面可以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将规划管理工作全方位地交与公众监督,进一步保证了执法管理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作为政府的城市规划职能部门--市建委和市规划局,通过这次评议整改,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均有了较大地改观。具体表现如:一是在办理人大、政协的议案、提案的工作中,我们对议案提案所反映的问题多次到现场调研,主动与代表、委员见面和沟通。办理结果是100的满意和基本满意。二是在这次落实市人大常委会评议意见的整改工作中,能切实认真地按市政府整改方案落实,各项整改工作也初见成效。三是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满园工程”的活动中,市规划部门对工业新区项目特事特办、随到随批,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彰。四是在城市规划效能监察活动中,特别是通过评议整改,市规划局的各项工作受到了省监察厅和省建设厅的多次肯定,近期被省建设厅推荐为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省规划行业仅此一个推荐名额)。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虽然在前段整改时期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人民群众、人大代表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1、主观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规划的宣传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争取各级领导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待于由城区向郊区的延伸,实行城市规划管理的高度集中统一。二是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切实保证城市规划的超前指导作用。三是要进一步从根本上提高执法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客观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财政困难的问题。一是不能完全保障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局部地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规划滞后现象。二是不能很快推动城市规划的实施,如古城搬迁一直难有大的动作。

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继续认真加以整改。

三、下段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强城市规划的宣传。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规划法制、城市规划知识及规划成果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服从规划、遵守规划的氛围。

(二)尽快完善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市政府已将《___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___市城市“四线”规划管制办法》纳入了20__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计划,市政府法制办将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上述规范性文件早日颁布实施,为城市规划执法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氛围。

(三)要努力提高城市规划的编制质量。注意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要继续扩大公众参与的途径,提高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度;坚持规划委员会决策、专家审议的机制,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