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例6篇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 气象科技服务;现状;对策;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344-01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气象科技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气象服务产品无论在内容、手段还是服务形式上都越来越丰富[1-3]。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2010―2013年的气象科技服务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考,以期为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1 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现状

1.1 业务项目构成分析

2010―2013年气象科技服务总效益的百分比数据分析显示,气象科技服务总效益逐年增加,2013年总体效益比2010年增长107.4%。2013年防雷业务占55%,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17%;气象信息占15%,气象影视为6%,彩球广告为4%,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5%、1%和3%;专业气象服务占6%,与2010年持平,其他占14%。气象科技服务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防雷业务近4年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可见,今后几年防雷业务将统领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气象信息和专业服务也将快速发展,气象影视稳中有升,彩球广告逐渐萎缩[4-6]。

1.2 业务项目发展分析

2013年庆阳市的防雷和气象短信服务分别占全省的19.4%和27.7%,居全省第一位;酒泉市的气象影视和专业服务分别占全省的24.0%和25.2%,居全省第1位;定西市的彩球广告占全省的25.9%,名列前茅;兰州市的气象影视占13.9%,陇南市的气象短信占11.9%,平凉市的防雷和彩球广告服务分别占全省的13.1%和16.0%,均列居全省第2位(图1)。

1.3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领域和服务手段

甘肃省气象部门在省、市、县各级都开展了气象科技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几十个行业和部门,并且开发、研制了大量的气象科技服务项目和产品。如酒泉市气象局针对酒泉市制种业的发展,建立了服务平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可通过平台即时传到制种用户手中;为兰州铁路局建立了铁路大风预警系统,并在关键路段安装了自动气象站,将每分钟的资料实时传至兰州和嘉峪关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为铁路运输提供气象保障;成立了酒泉风电预报中心,为酒泉、玉门、瓜州风电企业提供了详实的风能预报服务;为神舟飞船发射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等[7-10]。

1.4 气象科技队伍建设

2013年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已超过800人左右,由于近几年补充了一批大学毕业生,人员的平均年龄降至40岁左右;知识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大学本科占62%,研究生占1%,副高级工程师占到1%,工程师占 32%,助理工程师占38%。

2 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对策

2.1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

随着社会和公众对气象服务的专业化需求,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形成了“需求―客户―开发―设计―生产集成―应用―反馈―评估―完善―需求”的价值链[1]。如在区域上已不满足过去常用的预报用语“明天局部地区有暴雨”之类的服务产品,而是要求预报能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化。此外,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如要求提供风功率密度、风电预报等。即使是决策服务,要求的内容也越来越具体,时空精度愈来愈高。如在防汛决策的重要关头,当大堤已到警戒水位时,需要的气象服务指标已不再是以有无日降水量>50.0 mm为概念的暴雨,而是要求回答“有无小雨和降水量是多少毫米”等更准确、更具体的服务。积极开发适用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气象服务产品,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2 加强气象服务管理

一是将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整体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二是对重要技术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三是开展业务骨干或拔尖人才评聘活动;四是对进入实体或企业的正式职工保持原身份不变;五是加大培训力度。

2.3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立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基金,用于科技服务新产品研发、新项目引进等;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单位或个人创新;加

大气象科技服务创新成果的转化。

3 结语

防雷业务将统领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气象信息和专业服务成为其中坚力量,气象影视稳中有升,彩球广告逐渐萎缩。地方经济影响科技服务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因。为推动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加强气象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利用政府和法律法规资源,建立气象科技发展基金,制定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发挥其最大效益。

4 参考文献

[1] 马鹤年,沈国权,阮水根,等.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202-204.

[2] 郭善清.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1(8):81.

[3] 王玉洁,胡文超.浅论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气象影视服务体系[J].干旱气象,2012,30(2):478-481.

[4] 邓振镛,刘文静.对搞好农用气象的思考[J].干旱气象,2009,27(4):410-414.

[5] 苏占胜,胡文东,陆晓静,等.宁夏决策气象服务现状浅析及业务发展建设[J].干旱气象,2012,30(4):656-659.

[6] 田广旭,陈俊.甘肃省陇南市自然灾害检测预警指挥系统[J].干旱气象,2013,31(2):437-440.

[7] 徐国昌.干旱减灾问题的回顾与思考[J].干旱气象,2012,30(4):489-496.

[8] 王珉.气象影视现状分析及影视服务能力提高的若干思考[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3):50-51.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新形势;气象科技服务;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从国家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到省、地、县各级气象部门都开展了气象科技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海洋、环保、旅游、保险、消防、商业仓储、文化、体育等几十个行业和部门,并且针对用户的需要,开发、研制了大量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服务手段也由原来单一的气象专用警报机,发展到电话、电视、计算机终端、因特网、报刊、移动电话、产品、工程等多种手段。

1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些效益和发展前景比较好的项目。各地气象部门在稳步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气象信息电话服务、气象影视及广告服务、寻呼气象服务、防雷服务等气象科技服务支柱项目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和发展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气象专用电视频道、移动通讯气象服务等新项目,从而不断开拓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领域、丰富服务项目和内容,使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于气象科技服务的快速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支气象科技服务队伍。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包括专职和兼职)已达1万人左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有的项目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气象影视与广告服务,气象部门制作的气象影视节目和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都比较突出。

2 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面临的问题

新形势下,各行各业面都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中气象科技服务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2.1 服务尚未形成规模

气象科技服务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可循了,但是目前的问题之一就是还不具规模化。一方面全国各地的气象服务部门都有各自独立的组织设置,项目开发和产品营销的运营方式,另一方面部级的气象科技服务实体也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致使气象科技服务长期处于规模小、层次低不集中的状态,难以形成规模发展。

2.2 技术含量不高

新形势下要求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以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气象科技服务的技术含量水平显然还需加强。

2.2.1 气象信息不够准确

气象信息服务是以预报未来气象变化能力为依托的服务,一般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分析预报数值为受众提供可靠的气象信息预测服务。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由于气象软件在模拟大气运动规律时数值偏差或是工作人员在进行人为订正时出现错误,这都影响了气象信息的准确程度。

2.2.2 产品供给不够及时

气象科技服务的必备属性就是及时,一些自然灾害的妥善应对的有力条件之一就是准确及时的气象科技服务。但是目前气象部门所采用的机制一般是,气象台在固定的时间段每日定时,通过雷达等现代监测设备监测到雷雨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时往往只向上级领导汇报,而没有向大众的机制和平台。电台电视等公众媒体只在固定时间段内播放,一旦错过收听收看,就可能错过了对气象灾害的防御的最佳时机。

2.2.3 信息传递受居住格局限制

对于一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群众而言,交通欠发达,通讯相对落后。用电困难致使看电视听广播成为难题,更谈不上互联网使用。气象科技服务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准确的传递到这些地区群众中去,也是目前气象服务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2.3 市场竞争力不足

目前的气象科技服务还仅仅以气象部门为主,一些项目只是补偿性的收取些许费用,并不完全是市场行为,而商业性气象科技服务还没有得到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市场还有待于培育和发展,目前气象科技服务的综合实力和市场能力仍旧相对薄弱,因此还不具备开发海外市场的条件,海外市场的份额还比较小。

3 气象科技服务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要有效解决当前气象科技服务所出现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气象科技服务的规模化运作

要改变以往气象科技服务的分散、不集中的现状,部级气象科技服务实体要发挥带动作用,建立以部级气象科技服务为中心、以全国各级气象科技服务为依托的规模式运营体质。制定从组织设置,到项目开发再到产品营销一体化的运作机制,打造出龙头企业,充分带动气象科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3.2 加强科技创新,打造高水平的气象科技服务

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的困难,不断更新设备。对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增强从业者的知识储备,避免一些责任心不强,知识水平不高的人,混进气象科技服务队伍。

3.3 形成机制,增强竞争力

打造气象科技服务的全方位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可适当增加互联网、手机通讯等气象科技服务业务,在方便群众及时掌握气象信息的同时,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同时注重海外市场的投入与开发,增强竞争力。

3.4 健全法律法规

国家有关部分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对于有偿气象科技服务以及商业气象科技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应该尽快给予完善,避免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扰乱市场秩序。

4 结语

气象科技服务是关系群众生产生活,利国利民的严峻工作,这其中也不可避免的面临诸多挑战。气象科技服务目前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积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不断探索行业发展途径,是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者应切实完善体制,增强自身实力,增加市场份额,不断增强竞争水平,打造效益与服务双丰收的气象科技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宇.在新形势下发展我省气象科技服务的思考[C].陕西省气象学会,陕西省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4).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农业生产;作用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根据生产经验和自我气象观测判断气象状况,往往由于判断失误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极端的天气状况会严重制约农业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不断推广,使农民更加科学地应对自然灾害,极大减少了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高效进行[1]。

1我国气象信息服务现状

1.1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象信息服务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气象监测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气象服务工作正在向信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气象信息服务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且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于气候和天气作出准确分析,使人们防患于未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地区依旧依靠天气状况进行农业生产,天气状况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及质量。只有借助现代化的气象信息服务,才能够为农业高效生产提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因为气象服务可以精确地预测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及区域,可以为人们采取防御措施预留宝贵时间,因此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当前气象信息服务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代化气象服务每年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在部分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落后、人烟稀少等因素,给气象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这些地区仍旧采用传统的技术进行极端天气灾害的预防,由于预测结果误差过大,给该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总之,当前我国气象信息服务整体呈现良好局势,但是部分地区气象服务水平仍比较落后,需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改进,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资讯,以促进农业高效生产。

2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1在农业生产中的防汛作用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洪涝灾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洪涝灾害具有毁灭性强且不容易补救等特征,因此洪涝灾害预防措施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的质量。除此之外,洪涝灾害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及农业生产工具造成威胁,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洪涝灾害防御工作尤为重要。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生产经验及气象观测进行判断后采取洪涝灾害防御措施,由于预测失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3]。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利用现代化气象技术,气象部门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气象信息作出精确判断,基于气象部门的网络系统,将农业气象信息及暴雨预警信号及时出去,为农民进行洪涝灾害防御工作预留宝贵的时间,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2在农业生产中的抗旱作用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抗旱工作和洪涝灾害防御工作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自然环境逐渐恶化,极端气候频繁发生,给正常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种情况,气象监测部门根据采集的气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对气象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极端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夏天作为农作物生长的黄金时段,如果农作物生长水分不足会导致旱苗现象,因此在夏天做好农作物的抗旱工作极为重要。而现阶段的气象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气象安全保障,不但可以对于极端天气进行预测,同时运用雷达技术对气象的观测,以及通过人工降雨等措施使作物的旱情得到缓解等,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服务,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4]。

2.3农业灾害知识宣传作用

在气象信息服务工作中,除了具有对极端天气的预测作用,还包括农业灾害知识宣传的作用。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工作为对气象监测的气象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并且对这些气象信息作出科学分析,同时将这些基础的气象知识传播给广大农民,使农民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掌握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不断提升农民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高效进行[5]。

3总结

本文通过对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发现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众多气象因素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提高气象信息服务质量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对于极端的自然灾害防御工作预留宝贵的时间,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国芳.农业生产中气象信息服务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2,32(6):130.

[2]田苹,叶泓麟.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4(11):63.

[3]李芬.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J].农学学报,2013,3(4):62-67.

[4]张钛仁,匡晓燕,潘双迪,等.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2):101-106.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农村;气象科普;现状;问题;对策;广东湛江

气象与农业关系密切,合理地利用气象知识,可以做到趋利避害,实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1]。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对气象科学知识相对缺乏,以至在经济活动中不考虑天气气候与气象灾害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2]。因此,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视和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帮助和支持农民了解和掌握各类气象灾害常识和防御措施,是新形势下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课题。

1气象科普工作现状

目前,全国各省气象部门的科普工作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形式大同小异。以湛江市气象局为例,气象科普工作主要由市气象学会承担,针对农村开展科普活动。

1.1大力宣传气象知识

在每年的“世界气象日”、“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国际减灾日”组织气象科技下乡活动,通过气象科普讲座、现场咨询服务、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气象科技知识;组织农村中小学师生参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通过播放气象科普片、介绍气象业务流程、演示天气预报方法、体验天气预报节目制作、观看图片展板等形式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向农民赠送相关气象科普知识的书籍和vcd,如《湛江气象实用手册》《如何应对气象灾害》《气象与生活》《气象知识》等。

1.2开展探索气象科普在农村的宣传新模式

我国农村气象科普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农民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模式由于主导者和接受者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农民缺乏积极性,科普效果差。为摆脱这种困境,湛江市组建了气象“娘子军”,这是一支由各镇(乡)、村具有一定文化素质、责任心强、本人自愿和乐于服务的基层妇女干部组成的农村女气象信息员队伍。主要职责是负责向农民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向气象部门搜集上报因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情况,以促进气象部门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服务,提供更加有效的灾害预警信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同时,农村女气信息员还可以做好农村气象知识和农业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农民防灾减灾和自救能力,有效防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2存在的问题

2.1未能形成系统工程

当前,气象科普队伍主要集中在气象部门,气象科技人员本职工作繁重,难以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加上气象科普经费来源不稳定,制订的一些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具体措施,往往因经费不到位而难以组织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气象科普活动往往都是间歇式的,且活动时间短,没有连续而深入到农户进行科普教育。气象科技的宣传教育没有形成定期化、制度化,缺乏长效机制,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2.2模式不够合理

目前开展的农村气象科普活动模式是单向的传播过程,科普工作者传播什么内容,农民就听什么或接受什么内容,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方式,由于双方没有互动,农民缺少真正参与的过程,往往会因为无法掌握农民心理特点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提供的科普内容就不一定符合农民的“胃口”,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3未能满足农民新需求

当前农村气象科普效果差,主要原因在于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未能满足农民新需求。这表现在:一是缺乏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当前我国农村生产经营多样化,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呈现个性化特点。而当前气象部门主要提供的仍然是大众化气象服务产品,难以满足农业生产个性化特点所要求的精细服务产品。二是内容单一化。单纯的晴雨、空气温度、湿度和风要素气象信息已难以适应农业生产管理要求,如果将普通天气预报与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服务信息综合加工,将气象与农情信息紧密结合,取长补短,比一般天气预报更加明确、具体、针对性强,便于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会更受农民欢迎。例如湛江全国首创的“农情气象”正式开通以来,许多农民尝到了甜头。吴川市吴阳镇部分虾农按“农情气象”提示的“3月阴雨天气连绵、虾塘水温低、虾苗容易得病”等信息而推迟虾苗放养时间,虾苗成活率达90%以上。

3 对策

3.1建立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新格局

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具有社会性和长期性特点,需要动员广泛的力量长期坚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长期稳定的运作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取得实效。这就要充分发挥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和气象部门的科技优势,建立“政府主导支持、气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单位和媒体有效联动、镇村共同参与”的农村气象科普工作新机制,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气象部门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和项目带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科技、农业、林业、水产业等相关学会、协会的合作,与县、乡、村、学校等各级各单位共同筹划,加强基层气象科普软、硬件建设,增强科普力量,以确保取得实效[3]。

3.2加强农村气象科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新时代农民迫切了解气象知识、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需要,完善气象科普网络基础设施建议。一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农村各种资源,加强农村现有宣传渠道的开发,如在农村公共活动室投放气象科普读物,利用村务公开栏、党员活动室等各类基础设施,开办气象科普活动站和科普宣传栏,扩大气象科普宣传覆盖面。二是推进气象科普网络化,利用气象部门独特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可以通过“湛江农业信息港”、“村务e路通”等网络资源搭载农业气象科普知识,惠及更多人群,使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到农村千家万户。三是加强对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培训,组织每年不少于1次的集中学习和不定期的分片、分批培训,培养其成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递员、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员、气象服务需求的反馈员、气象基础设施的协管员、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员。

3.3丰富气象科技下乡的形式和内容

一是加强与地方科技等部门的联系,在开展科技下乡、为“三农”服务活动方面积极合作,探索农村科普工作的新模式[4]。如与移动公司合作,开拓气象手机短信传递科普知识服务;与科协合作,开展气象科普“大篷车”、科普夜校等活动;与农业、水产部门合作,推广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气象灾害防治、特色水产养殖等技术。双方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双向介入,共同营造科普的良好氛围,既节约资源,又扩大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一举两得。二是根据湛江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更多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充分利用气象科技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区域气候资源特点和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农业气候适应性风险评估服务,为确定适宜发展的优势气候区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土壤墒情观测网络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系统,实现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针对市场对反季节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开展温室、大棚蔬菜和花卉生产为核心的设施农业气象条件预报,为其提供气象服务保障;结合雷州半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开发对虾、蚝、珍珠、江瑶柱、鲍鱼等养殖规模较大的海产品气象预报服务产品,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5-7]。

4结语

农村气象科普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气象科普工作,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要求,树立公共服务理念,提高对气象科普工作的认识,进一步丰富气象科普内容,努力创新气象科普形式,拓展气象科普领域,力争气象科普能力与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好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作用。

5参考文献

[1] 杜尧东,陈新光,王广伦.广东“三农”气象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气象,2006,28(4):1-4,29.

[2] 孙传范,王喆.我国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状况和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5):76-79.

[3] 高金辉,袁长焕.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方法与途径探讨[j].理论观察,2006(5):155-156.

[4] 王辉,郑细华,李增勇,等.基层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j].广东气象,2008,30(6):45-46.

[5] 周榕贞,钮亚,陈青娇.关于强化网络气象科普功能的思考[j].福建气象,2009(5):66-68.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四川广汉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89-01

广汉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农民对气象知识的了解较少,农民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单一,气象为农服务信息缺乏专业性、实用性等问题制约着农业气象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气象为农服务机制,开发研究丰富多样的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实现多元化气象信息渠道,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高农业气象服务队伍整体素质。

1 广汉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现状

1.1 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广汉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2个体系建设,将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并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绩效考核。同时,大力推进“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社会管理职能建设,建立和规范全市气象灾害应急认证业务,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认证档案管理,各乡镇、社区气象信息员覆盖面达95%以上。

1.2 气象为农服务形式多样,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广泛

加强中国天气网、四川农村信息网品牌推广,通过手机短信、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微信微博、“12121”“96121”等多种传播手段和渠道推广中国天气网、四川农村信息网,建立了气象防灾减灾发送绿色通道。2014年,广汉市气象局共完成三水、连山、松林、新平、和兴、金轮6个乡镇的户外电子显示屏建设,实时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乡镇宣传信息及农业需求信息等。

1.3 “直通车”式服务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小麦、油菜是广汉市大面积种植的小春作物,2012年冬到2013年春,广汉市出现冬春连旱,坡台地作物受害更甚,针对干旱,广汉市气象局积极开展“直通车”服务,组织农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旱情调查,第一时间把气象信息和对策建议传递至农户手中,在市局人影办的协调指挥下及时抓住有利降水时机开展增雨作业,取得了较好的增雨效果,缓解了旱情。

2 广汉市气象为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对气象知识的了解较少

当前,一部分农民不懂得充分利用先进科技种田,还在沿袭着传统的种植制度和模式,生产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指导农业生产,也不会根据天气气候变化灵活种植。如很多时候盲目在不合时宜的天气条件下播种等,导致烂种、幼苗受冻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农业生产效益[1]。

2.2 农民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有限

尽管气象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拓宽,但由于农民文化层次较低,获取农业气象信息的渠道仍较为有限,再加上灾害性天气信息的传播通常先报告至政府领导,然后再逐级向下传递,更加延误一些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信息的及时和有效接收,农民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进而也就无法根据天气信息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及各项活动。

2.3 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单一

农民仅仅了解天气预报信息是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很多农户特别是专业种植大户、种植基地需要气象部门提供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气象服务产品。而当前基层气象部门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还有待加强,农业气象科技服务信息产品单一,大多还是常规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服务产品内容缺乏针对性、专业性和技术含量,单一的服务产品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3 为农气象服务发展对策

3.1 开发研究丰富多样的气象为农服务产品

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多发,现代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依赖性及信任度越来越大,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面临着更高、更迫切的需求。针对这一需求,气象部门要不断创新气象为农服务形式,不断开发适合现代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产品,真正实现气象为农服务目的。

3.2 完善气象为农服务机制

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应急机制,加强地方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同时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由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带动多部门联动,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气象为农投入保障机制,深入农村开展气象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顺利开展[2]。

3.3 实现多元化气象信息渠道

进一步加大为农气象服务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电视、手机、报纸、广播等传播手段覆盖面,并多方筹措资金加快电子显示屏和乡村大喇叭建设,实现乡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全面覆盖,将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并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类电子显示屏等资源及时有效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逐步拓宽气象信息覆盖面,确保为农气象服务信息进村入户。

3.4 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应进一步完善人影管理体系,优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指挥调度、安全监控系统,努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科技含量,增强人影作业效益评估,实施科技创新,加大政府投入力度[3-4],不断使人影工作向着更加规范、安全、科学、效益的方向发展,在不断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支撑力和全县农业生产保障能力。

4 参考文献

[1] 孙川,陈佩雯,毛科.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3):35.

[2] 苏振甲,文悸超.新形势下气象为农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措施[J].科技向导,2013(1):8.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现状;问题;发展建议;河南安阳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87-01

“三农”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开展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在提升农村经济水平、防御气象灾害和改善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2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新要求。近年来,安阳县始终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放在首位,严格按照省级气象部T下达的《关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通知》,对“两个体系”加强建设,积极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加强政府主导和部门联动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大幅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尤其面对近几年多变的气候,为了降低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必须加快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发展,推动新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1 安阳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现状

1.1 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安阳县气象服务业务上逐渐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气象服务布局拓宽,观测信息准确性提高,在为农民提供准确气象信息的同时,还积极指导农业生产,使得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大幅提升[1-2]。

1.2 预防灾害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在政府、农业、气象等部门支持下,安阳县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也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民提供了充足的气象信息支持,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逐渐降低。

1.3 人工影响天气改善农作物生产环境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遇到持续干旱,可通过人工增雨作业解决雨水不足情况,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2015年冬季安阳市降水严重偏少,出现冬春季连旱,加之气温回升,造成农田旱情加重。为缓解旱情,改善土壤墒情,市气象局根据气象预测,抓住每一次机会,运用高炮、火箭、地面燃烧炉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015年年初全市进行3次成功的人工增雨作业,其中3月31日22:00至4月2日3:00,共出动高炮17门次、火箭1套次、高山燃烧炉4台次,参与作业及指挥人员近80人,共发射人工增雨炮弹2 000发、增雨火箭100枚,燃烧碘化银烟条300支,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共同作用下,全市普降中到大雨,缓解了农业干旱[3]。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气象知识匮乏

一部分农民因知识水平有限,农耕生产不能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仍旧墨守成规地使用传统种植制度和模式,农业生产存在很大盲目性,对农业生产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2.2 农民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单一

尽管上级气象部门不断拓宽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但农民真正可以获取到农业气象信息的渠道却很少。另外,气象部门在传播气象灾害信息过程中先向政府部门报告,再逐级传递,突发性灾害信息不能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很难及时有效安排农业生产及各项活动。

2.3 气象为农服务缺乏针对性

对于专业种植大户和种植基地来说,需要气象部门提供一些专业性强、具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安阳县气象部门综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能力比较低,与农业气象科技服务信息相关产品比较少,都是以常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为主,服务产品科技含量低,单一的气象服务产品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4]。

3 发展建议

3.1 做好农村地区的气象知识宣传

安阳县气象局可借助各种宣传渠道,在农村地区进行气象知识宣传。同时,还可以增设一些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相关的科普教育培训活动,使农民群众掌握基本的气象信息知识,确保气象知识可以在农村地区得到普及。还可以利用座谈会或新闻会形式,在农村地区加强知识宣传,推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3.2 完善气象信息渠道及手段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安阳县政府部门应将其纳入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安阳县气象部门可在各个村镇设立大喇叭和电子显示屏系统,自动气象预警信息,提升气象信息时效性。借助现代化多媒体平台,如手机、电视、网络等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危害[5]。

3.3 积极研发气象为农服务新产品

结合安阳县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共同发展下,安阳县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可深入到田间地头,详细调查、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积极研发针

对性强、专业性高、时效性快的气象为农服务新产品。

4 结语

农业生产过程中离不开气象服务的支持和保障。广大气象服务工作者应始终将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气象服务社会化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气象为农服务发展新途径,在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找出新的气象为农服务模式,为推进安阳县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发展奠定基础。

5 参考文献

[1] 李莲康,李连荣,娄方群.浅谈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2(10):143.

[2] 邓见英,曾海鹏,胡国强,等.娄底市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924-7926.

[3] 于静.对县级气象为农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6):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