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年终工作总结范例6篇

居民健康档案年终工作总结

居民健康档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1

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工具,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的参考依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1年)通知》国发〔〕12号)精神,现就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将建立、使用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到年底,按照国家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要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达到5%,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到2011年,农村达到30%,城市达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基本原则。

--政策引导、居民自愿。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城乡居民自愿参与建立健康档案工作。

--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优先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儿童等建立健康档案,逐步扩展到全人群。

--规范建档、有效使用。规范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保证信息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使用。

--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充分利用辖区相关资源,共建、共享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逐步实现电子信息化。

二、积极稳妥推进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逐步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应当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负责。通过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日常门诊、健康体检、医务人员入户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服务提供情况做相应记录。健康档案信息应当齐全完整、真实准确。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配合做好健康档案的补充和完善工作。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具体内容和方法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版)》有关要求。

(二)有效使用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当统一存放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调取并查阅居民健康档案,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要做好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对发现的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实现对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

(三)规范管理健康档案。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为居民建立及使用健康档案时,要符合《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制度,明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的方便使用和保管保存。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落实好建立健康档案的机构、人员、经费和设施等保障措施并加强对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的监督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得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除法律规定必须出示或出于保护居民健康目的,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他人,更不能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故发生变更时,应当将所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完整移交给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承接延续其职能的机构管理。

(四)逐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46号)、《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和相关服务规范的要求,逐步推进建立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鼓励以省或地级市为单位研究开发相关信息系统。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要逐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及传染病报告、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医院电子病例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起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领导,把建立统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要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分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层层落实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工作目标、实施计划和方案,确保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各地区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和辖区单位的协调与沟通,争取支持,引导居民自觉自愿参与建档工作。

(三)完善经费保障措施。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将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落实相关经费。健康档案的保管保存、日常运行维护、人员培训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费用应当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相关经费投入。经费的拨付应当与健康档案建立的数量和质量等考核结果挂钩。

居民健康档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区域医疗;电子;健康档案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4-0923-04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推行,医疗卫生行业备受关注,并且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软件界的一个热点。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医疗服务体系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对于现在的区域医疗来讲,实现其信息化,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是关键。医疗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双向动力作用,建立一个集约化、科学化的卫生工作模式。区域医疗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的思想,提出了以电子健康档案作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载体,基于医疗行业信息化架构,实现医院、社区、公共卫生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从而实现以居民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体系。针对区域医疗中的重点问题,总结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电子化档案系统,无论是对卫生服务的记录、数据库管理,还是分析和再利用相关数据。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方便了居民的就医,而且也能够让医疗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总而言之,电子健康档案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医疗发生的需要。

1居民健康档案

1.1居民健康档案概念

居民健康档案就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的资料的系统化文件,包括病历记录、健康检查记录、保健卡片,个人、家庭一般情况。对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定义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试行)中已经给出。总而言之,居民健康档案就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和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现形式。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个人基本信息表主要包括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血型、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药物过敏史、既往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健康体检表主要包括症状、一般状况、生活方式、脏器功能、查体、辅助检查、中医体质辨识、现存主要健康问题、住院治疗情况、主要用药情况、非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史、健康评价、健康指导。

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重要科学依据。健康档案数据来源主要是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项数据指标,可以用三个坐标轴来表示,X轴代表生命阶段,Y轴代表健康和疾病问题,Z轴代表卫生服务活动。由此可见,有了居民健康档案就能够全面、有效、多视角地描述居民的健康信息。如图1所示。三维坐标轴上的某一区间连线所圈定的空间域,表示个人在特定的生命阶段,因某种健康或疾病问题而发生相应的卫生服务活动所记录的信息数据集。理论上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是由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产生和记录的所有信息数据集构成。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关键内容,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时序性的特性来关注健康的相关信息。

1.2健康档案的内容

健康档案的内容就是卫生服务活动的记录,也就是包括一个人从生下来到死亡过程中的一切健康记录,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慢性病随访记录、身体检查记录、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保健记录和社区健康档案等。其中,家庭健康档案是必须要有的,家庭是由人这个个体组成的,它也是影响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家庭健康档案是以家庭为单位,对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如家庭的基本资料、家庭生活周期、家庭各成员的健康档案、家系图、家庭卫生保健等,这些资料都是了解家庭医疗保健的重要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

程健康状况情况以及所进行的卫生服务记录。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健康问题记录、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这三部分。基本信息就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信息;健康问题记录就是有过的病史等记录;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就是定期身体检查、预防接种等。社区健康档案就是对社区人们健康状况进行记录的资料库。

2电子健康档案及其构建

2.1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就是对居民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病史、接种史、保健史等于健康相关信息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电子健康档案是时展的必然结构,它代替了传统健康档案,二者具有很大区别。电子健康档案能够实现共享、在线、实时的功能,能够为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健康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具有以下优势:满足自我保健的需要。对于健康档案,居民可以通过授权进行查阅。电子健康档案能够将居民不同生命阶段的健康状况情况清楚地记录下来,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咨询,进而能够促进居民自我防范意识的提高。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电子健康档案具有持续积累、动态更新的作用,这两种作用促进了卫生服务提供者系统地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这样也达到了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目的。电子健康档案能够共享功能实现了居民跨机构、跨地域的就医。满足健康决策的需要。满足健康决策的需要。电子健康档案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利于医疗机构能够客观的评价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电子健康档案(Eletronic Health Record)简称HER,它是以个人健康、保健和治疗为中心的数字记录,包括体检、记录、门诊、病史、各种影像信息及相关药物治疗信息等。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可为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提供支持,提高医生、护士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有助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就是对健康档案信息的整理、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建议。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查询档案信息,医生也可以将这些信息作为患者疾病诊断的参考资料。电子健康档案的网络构建标准要以“人”为中心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和医院的资源共享。卫生部已经出台了与电子健康档案相关的试行标准与规范,但由于是框架性、建议性标准,各地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理解各异、模式不一等问题。因此,卫生主管部门应将其进一步细化并形成约束力较强的标准,引导各地的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提供统一的数据来源。

2.2电子健康档案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的构建

2.2.1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建设条件

在互联网环境下,区域信息化是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前提,其建立主要是以一个区域为中心集中建立。由于互联网的参与,使其环境和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在如此大的规模下,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采用卫生信息资源的集成式进行。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需要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的支持,这样从技术支持、用户使用方面都非常便利。目前,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已经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建立起来,并已经在实际中应用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2.2电子健康档案包含的内容

电子健康档案与传统的健康档案在核心上都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不同的是电子健康档案利用这一中心构建了一个逻辑架构,此架构一共有三个维度,分别是以生命阶段、健康和疾病问题、卫生服务活动作为三个维度,此逻辑架构主要用于对健康档案的组成结构进行详细、准确、全面的描述以及对复杂信息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准确地阐述。电子健康档案将人一生的健康问题通过有序的记录起来,并且将所记录的大量信息按照一定的分类规则进行分类和抽象描述,促进电子健康档案更加系统化。电子健康档案包含内容主要有:1)在医院HIS系统中,电子病历并不等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包含电子健康档案的一部分,患者每次住院的所有详细信息都在电子健康档案中;2)在社区中,电子健康档案的创建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记录、预防接 种信息以及现在健康状况等信息内容;3)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依托医院及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省市一级地区建立区域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包括了一个人一生的健康状况信息。全民享受医疗保健的最高理念的实现可以说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电子健康档案不仅有利于公民自己获取信息资源,而且还有助于医院和社区能够更方便的获取卫生信息资源。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HIS系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的电子健康档案已经相当成熟,社区医疗的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这这种的医疗机构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各自为政,尤其在医院HIS系统中表现的更加突出,开发商在开发HIS系统中都是根据各自的要求来进行,对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社区医院而言,它们的数据库系统参差不齐。面对这些问题,电子健康档案发展得到阻碍,因此,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让电子健康档案充分发挥出其作用。由此可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是非常重要的,进而促进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

2.2.3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设计原则

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设计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高度运行能力的主服务器。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建立要求其主服务器要具有高度运行能力,主服务器在此发挥着无以伦比的作用,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和医疗工作者更多的数据处理要求。在运行过程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整个运行平台必须确保技术先进性。另外,由于数字资源区域数据具有强大的扩展功能,因此,对于未来技术升级的需求以及应用需求能够很好满足。2)具有高度的数据库安全功能。由于网络的参与,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要求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最基础的。因此,为了确保数据更加安全和可靠,要适当的进行数据备份,以防发生问题时,不会有任何损失。3)卫生信息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卫生信息数据的标准化需要国家的支持,应从国际标准角度出发,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来进行建立。

2.2.4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建设

在区域资源卫生信息系统下,构建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总数据库时按照分层式来进行。医院的HIS系统、各社区医院医疗服务系统以及家庭终端都要与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相链接,最终实现,医院、病人、社区服务中心相互之间的连接,当然在这三个方面通过各自的密钥系统使其具有不同的权限。

2.3电子健康档案模型

1)个人健康信息共享与交换模型

传统的区域医疗服务与现代化的区域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的区域医疗服务网络是以临床信息共享为核心,而随着网络和医疗的快速发展,目前区域医疗服务网络是以患者为中心,最终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发展。通过对与健康相关信息的维护,根据这些信息级别等标准来对人健康状态进行判断,为个人用户提供相应的健康保健信息参考,而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健康体检表、病史记录、双向转诊单、预防信息等。总而言之,这些信息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个人的基本信息、健康信息等,第二类就是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患者个人的健康体检表、病史记录、预防保健康复服务记录等。这种健康信息系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能够让个人注册之后能够获取自己的健康信息,而且系统还可以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推荐一些合适的健康课程。这种信息系统还可以根据个人的诊疗服务类别来总结个人健康偏好,根据个人的相关健康偏好来推荐相关的服务或者相关的专家。另外,此系统还可根据个人长期的健康状况来为个人未来的健康做出一个合理的健康规划建议等。虽然这个系统具有如此多的功能,但是其所提出的健康建议也只能代表个人健康状况的局部情况,不能将个人健康状况的全面情况清楚的反映出来,对于症状相类似的患者,此系统很可能提供相同的健康信息,但是无法针对每个患者提出不同的健康需要,无法区分相似患者之间不同的健康状况。那么从这点来看,根本没有将个性化的服务发挥出来,顶多也只将信息和服务进行分类和条理化的效果实现了而已。健康信息系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存的健康标准较多,没有统一。在不同健康服务网络门户或者在不同的医疗机构系统中,它们采用不同的健康标准,而这些分布式健康系统之间对患者全面的健康信息无法进行共享和协同,从而导致在不同系统中,这些信息产生“信息孤岛”;第二,患者自身完整的健康特点并没有得到医疗系统网络的重视,因此它们所收集的信息根本不全面,存在片面性,不具备完整全面的健康特征模型,从而导致个人健康完整信息无法得到跟踪;第三,针对患者健康内容需求相匹配的推理机制在医疗系统中没有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医疗系统的健康建议的推理能力较弱。

2) Web服务解决方案

健康系统建立的条件就是Web标准,数据拥有语义标识主要是因为其使用了本体和元数据,就因为如此,才彻底消除了信息产生的“孤岛”。健康系统封装各种软硬件资源,并将其作为Web服务,彻底将业务和资源分离开来,在状态的Web服务和有状态的软硬件资源条件下,这种分离能够从根本上得以区分。Web服务资源本身形式比较固定,具有明确的语义,这种特性无论Web服务形式怎么变化,只要具有标准化的数据资源,根据Web服务变化进行重用和组装。另外,网格的功能也是非常大的,其具有分布式超级计算等科学计算的专业用途,不仅如此,网格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大规模商用和专业知识组织服务,确保更多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和交互。

在实际医疗中应用基于网格的Web信息检索,借助患者健康信息,来实现最佳目标,即在适当时间利用适当方式为患者提出适当的资源服务,这个目标既是医务工作者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之一。为每个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健康服务来说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但是这种个性化服务的实现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此代价主要取决于异构医疗系统以及解决患者需求特征和所需资源之间匹配问题。由此本文提出了健康档案网格服务的概念框架,同时利用健康信息交换模型对患者的所有健康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构建相应的建模,进而通过标准化的服务为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提供健康信息。

2.4健康信息标准分析

1) HL7 CDA标准

CDA是一个文档标识标准,规定了用于交换的临床文档的结构和语义。CDA文档是详细而完整的信息体,这些信息体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和其它多媒体文件。既可以与消息一起传输,又可以独立于传输的消息而存在。利用XML语言来编写符合CDA临床文档架构的文档,在编写过程中,可以包含丰富的数据类型。赋予文档的语义来源于HL7的信息参考模型,元数据名称是从标准的医学术语而得来。CDA文档的特点是表达各种不同含义可以充分利用众多的元数据组合来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元数据名称是从标准的医学术语中得来的,可以确保描述更加准确,并且能够实现信息共享。

2) openEHR标准

openEHR标准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电子健康档案标准,进一步加快了医疗领域信息化的进程。医疗公共信息的读取、交换、修改的标准都被openEHR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openEHR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很多个电子健康文档标准,其中构建电子健康档案标准的基础就是参考模型和原型模型,软件对象模型和数据库模式的定义由参考模型负责,其实在制定过程中还涉及了服务模型。openEHR标准的构建促进了电子健康档案的进一步发展。openEHR标准参考了很多CDA的内容。

2.5区域医疗电子健康档案推送网格

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由于应用了很多的现代化先进技术,如网格技术、网络技术、分布式管理技术等,而变得如此成熟。网格技术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最大功能就是实现信息共享。健康信息数据的维护通过服务网格管理平台来实现,其也就是对健康信息交换文化的维护。对于健康信息交换文化的共享在不同的医疗系统和评价系统间主要是通过健康信息交换模型来实现,如将用户的健康偏好、健康状况等信息充分利用起来,提供面向个人的网格服务。另外,根据这种交换模型的要求建立服务资源特征模型,健康资源网络为用户推荐合适他们的资源,推荐合适他们自己的服务设计方案,充分解决用户所需。我国医疗机构有很多,每个地区都有很多,并且每个医疗机构都具有其特色的服务,因此,用户一般是不会在同一个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或者检查,也就是说,用户可能会使用很多不同的医疗管理系统,而这些系统也就只能存储用户健康信息片段。那么如何将这些分离的片段共享起来或者能够实现交换等呢,此时这个问题显得如此重要。是要使用推理机制或者排序算法呢,还是用健康模型互操作来完成呢?在这里本文提出了应用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的思想,使用表示、共享和访问健康概况信息的一般概念和实现互操作健康服务的方法和相关技术。

电子健康档案的难点在于实现众多医疗机构间大量异构系统、异构与数据的整合。健康数据的涉及面广、涉及的部门多、数据繁杂、数据增长快、适时性高。不仅需要整合跨机构跨部门的横向数据,还需要建立以个人为中心跨越时间维度的纵向记录。为此,建立以区域范围内的健康数据共享平台,以健康数据共享平台为中心整合多方的异构数据成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共识。

3结束语

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电子健康档案的支持,电子健康档案中的卫生信息资源能够通过各种技术(网格技术、信息搜索技术等)实现共享,方便就医。总而言之,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能够提高区域卫生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便捷度,并且能够通过开发卫生服务相关软件,不断拓展卫生服务,加强卫生服务管理,最终提高卫生服务管理效率。我国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还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因此,还需要相关人士对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提起重视,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事业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特殊且重大的事业。因此,不断完善电子健康档案,也促进了我国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宁,王海琴,陈冬冬.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与交互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10).

[2]徐勇勇,刘丹红,王霞,廉恒丽,杨鹏.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亟待“唤醒”[J].中国医院院长,2009(14)

[3]何蕾,马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初探[J].兰台内外,2011(2).

[4]卫生部:出台我国首部电子化健康档案标准[J].陕西档案,2009(4).

[5]孙锡萍,韩咏梅.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0(2).

[6]李道苹,陈敏,蔡筱英,吕孟涛,饶克勤.美国电子健康档案功能模型分析[J].中国医院院长,2008(11).

[7]武文娣,吴静,李敏,施燕,缪隼,吴凡.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中国卫生统计,2007(4).

[8]潘炳凯,蔡桂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

[9]陈冬冬,廉启国.上海市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及利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9).

居民健康档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3

进入信息时代,代表身份与财富的标志大多已化为各类卡片。一方面,随着身边的卡片越来越多,“一卡通”成为以便利至上的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另一方面,随着与个人相关的信息数据不断增长,“一卡通”也为数据汇集与交叉使用提供了载体。“居民健康卡”项目便是在这一潮流中被提出的。

全国居民健康卡项目在2011年启动,自从居民健康卡的消息放出,“医疗服务一卡通”的理想就伴随着试点地区陆续发卡的报道见诸各类媒体。

理想之“完美”

“除了平时可以当银行卡使用,还能为百姓带来更便捷的就医体验。有了加载金融功能的健康卡,患者就医可以像刷银行卡一样方便,而且能在全国安装有终端设备的医院通用。”在健康卡发卡试点地区的仪式报道中,往往对居民健康卡有如此介绍。

这样的设想也是广大百姓所向往的:患者使用居民健康卡在自助终端或网络平台进行就诊挂号和预约,而医生接过居民健康卡就可以轻松调阅患者的健康信息、诊疗信息、检查信息,就诊结束后使用居民健康卡直接进行检查项目和药物的费用结算。

各地医疗管理部门甚至希望,居民健康卡能带来像银行卡一样便捷的服务,不但可以完成日常的存取转汇功能,还可以通过网络提供自主化的健康档案信息查询与管理,将健康掌握在每位持卡者自己手里。

现实之“残缺”

然而,居民健康卡目前在全国的应用情况却参差不齐。据了解,一些地区虽然也按照要求完成了居民健康卡的发卡工作,但已发放的卡片欠缺实际使用价值:这些卡片或者没有规范统一的卡片管理模式,出现发卡混乱、重复发卡;或者没有依托区域信息平台将健康档案串联,不能实现健康信息的传递和存储;又或者没有结合银行的金融功能,无法实现医疗费用结算。

不仅居民健康卡目前的功能有限,其所宣称的“一卡走遍全国”目前看来也暂时无法实现。现在拥有居民健康卡终端设备的医疗机构还局限在试点地区的少数医院,健康档案、身份信息的共享在跨地区、跨医疗机构的应用中能达到何种程度,还没能通过实际使用来检验。

居民健康卡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把工作重点由发卡转向功能完善。正如某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所表示的一样:“发放居民健康卡仅仅是这项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让群众能用得上、用得好,方便居民享受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让理想照进现实

的确,居民健康卡工作只是国家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框架中的一个工具。在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三级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工程还未建设完成时,居民健康卡的应用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一位业内人士将卫生信息化的项目建设比作建房子,而居民健康卡则比作房子的钥匙。“当人们拿到钥匙的时候,都认为有房子才会有钥匙的。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只是拿到了‘钥匙’,‘房子’还在描绘之中,只能拿着‘钥匙’摆弄。”

迎击如此尖刻嘲讽的最好方式是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令所有人感到欣慰的是,许多地区正在努力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不断缩小,以区域信息平台支撑居民健康卡的应用。

居民健康档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4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 :今年1~6月,我中心门诊诊疗总人次为一百余人次。

(二)我社区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对内部职工实行统一调配,优化组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加强了管理,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

(三)队伍建设情况: 通过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坚持纠、评、建并重,与日常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抓住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内部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已形成有效的作风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四)党建工作:在坚持集体学习制度的同时,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积极主动自学,经常沟通交流,做到个人学习经常化、集体学习制度化。坚持廉洁自律、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五)人才培养: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我中心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在医务人员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全科医学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按照100%的比例要求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认真实施临床医生中医药培养计划。

(六)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自2020年1月份居民慢病体检,共体检人数500余人。为居民健康服务确实做了真实工作。6月30日截止,累计建立电子档案8689例,电子建档率为40%,老年人管理998例,高血压管理1394例,糖尿病管理334例,精神病管理53例,妇女儿童1405例,家庭医生签约4289例。

(七)疫情防护:加大宣传力度,疫情防护知识全覆盖。梳理可疑人员5000人次。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和学校范围内的消杀灭工作10余次。

二、存在的问题

经考核,我院居民健康档案的填写录入工作中有部分空项,前后逻辑错误及联系方式未能及时更新;健康教育工作资料整理、归档不够完整、规范;慢病患者随访记录不够完整规范,体检记录有空项,录入电子档案不及时等;

三、整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进一步明确卫生院各项目负责人岗位职责,根据年初制定的的本年度公卫工作计划,利用工作例会及季度考核督促、指导。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分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特别是中医药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公卫人员业务知识水平。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公卫服务知晓率

利用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大力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力争使每位居民都能了解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内容、服务目的和意义,使每位居民都能主动参与进来。

(三)、进一步细化健康档案的管理

档案录入信息真实、完整,确保无空项、错项,无前后逻辑错误;及时录入电子档案信息;及时更新居民档案信息,提高档案使用率;规范各类花名册的填写及档案的整理放置,方便查询调阅。

(四)、规范重点人群随访及体检工作

重点人群的随访管理及年度体检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也是居民最乐意接受和配合的一个方面,我院将在本年度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努力提高随访服务质量,提高健康体检质量及体检率,以此带动其他项目工作的开展。

(一)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不足,对中医科室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二)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已属于危房建筑,已存在安全隐患。

四、2020年工作谋划

(一)继续抓好医疗业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疗质量监管,杜绝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努力减少医患纠纷。通过绩效考核,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卫生工作的顺利推进。

居民健康档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5

概 况

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状元路与文心路交汇处,社区东临沭河岸边,区内无污染企业,空气质量优良,交通便利,总面积约8.2km2>/sup>,辖内有桃园南区、桃园北区、海纳小区、彩虹花园小区、岳家村小区、民乐园小区、文心苑小区、东都花园、盛源御景小区等8个生活小区,在区内城镇村庄有护城官庄村、东关1~5街村、东大街一街、岳家村、东陈家楼、西陈家楼、大桃园村、小桃园村、付家洼村、慕家庄子村,郭家园村等16处村庄。常住人口约3.2万人,2009年居民人均收入1500元,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m2>/sup>。饮用水源为自来水,该辖区为县城人口集中居住区,人口相对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社区内居民城镇居民基本公费医疗及新型农村合作社医疗参保率较高,政府医疗制度健全,运转良好,保证了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费用。

对象与方法

对象:对辖区8个生活小区及16个村庄生活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调查,采集、统一建档管理。

方法:协同当地公安、民政、计生部门到生活小区和村庄统一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定量、定性调查分析。

结果与分析

社区人口学诊断:此次建档人数为30 060人,其中男14 026人,女16 034人,年龄33.70±18.57;60岁以上人口比例9.37%;汉族占66.80%,高中以下学历占82.18%。职业以静式作业最多,占41.7%。享受医疗保险制度顺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1.20%,城镇居民公费医疗30.80%,全自费8%,个人负担医疗费用>20%的占98.5%。

流行病学诊断:①健康与疾病状况:a.社区内近3年死因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肿瘤、呼吸道疾病、意外。b.社区内近3年内主要慢性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但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②社区居民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疾病的顺位:高血压138人,冠心病137人,糖尿病123人,肥胖98人,肿瘤72人,脑卒中62人,慢阻肺51人。

由上述资料看出,高血压和糖尿病既作为危险因素,又作为所患疾病,在生活方式疾病的防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人类学定性调查结果:①当地主要的健康问题:召开社区卫生工作会,医务人员认为影响社区居民的主要疾病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其病因可能与平时生活方式有关。

行为环境诊断:行为因素的情况,见表1。

表1 行为因素的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6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任务,是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而疾控中心在此项工作中负有重要的使命。

1 材料来源

按照《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中的《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开展考核指导工作,收集了哈尔滨市原市区的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等5个行政区的有代表性的3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分析。

2 当前形势

2.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很好的落实

2.1.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务实深入。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各单位均有突破性进展,除各别单位外,均达到了60%的建档率标准。老年健康体检得到加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各社区机构更加注重慢病筛查工作,慢病检出率和管理率有所提高,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方面有了很大改善,血压、血糖控制率显著提高。各社区踊跃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慢性病管理知识培训,使得慢性病人的管理日趋规范化。

2.1.2 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丰富多彩。各中心均能够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及与计划相对应的年终总结,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中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规划,主动做到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定时面向公众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并按照要求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定期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板内容。

2.1.3 计划免疫和传染病及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处理措施落到实处。各中心均做到辖区儿童的建证率达到98%以上,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率达到100%,并且开展传染病病人社区管理,能够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组建应急队伍,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

2.2 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2.1 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和老年健康体检工作还需进一步开展。主要问题一是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合格率没有达到指标要求。二是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方式不规范,有些机构的健康档案管理混乱。三是在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工作上存在底数不清、原始单据不全、随访记录涂改等问题。

2.2.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还应深入细化。一是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大部分单位资料档案不规范,缺少社区诊断、中远期规划、计划、效果评价、图片佐证、经费预算。二是编印健康教育资料形式单一,普遍以健康处方或传单形式发放,内容定制不够通俗易懂,不能因地制宜,达不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三是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和卫生日宣传活动混淆并流于形式,活动规模与受众面小;健康知识讲座讲授内容不能通俗易懂,讲授内容与听课人员不匹配,参加人数不够。四是健康教育专栏版面不能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不符合季节性,没有效果评价。

2.2.3 计划免疫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问题体现在一是信息登记不完整、不准确。例如《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信息未按年份登记管理、《冷链测温记录》、《流动儿童登记表》、《国家免疫规划常规报表》、《疫苗运输记录》等表格填写不规范,疫苗账物不符。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完成的不好。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预案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应急演练和培训的相关佐证材料不全,演练次数不够。三是传染病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存在漏洞,相当一部分社区无重点传染病二级和三级预防以及上级培训的相关佐证材料。

3 促进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对策

3.1 慢性病工作 应当健全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人,规范健康档案的管理方式。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健康档案的管理,在建档率达标的基础上,注意档案填写的规范化要求。保证所有档案信息真实有效。二是老年人健康体检率要达标,体检表要注意书写规范、字迹清晰,辅助检查报告单要及时粘贴在体检表上,并且在体检结束后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意见。三是规范随访服务,做到随访表填写规范,每次随访结束之后统计本次随访人数、失访人数、血压达标人数,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报表,及时归档。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配合度。

3.2 健康教育 第一要制定社区卫生诊断,找出辖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服务。第二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型影音资料库的建成。第三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咨询的发展。四是在工作先进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资料档案规范化、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工作观摩。五是强化业务培训及参训,重点对社区卫生诊断与效果评价进行培训。

3.3 预防接种工作 一是要推进免疫规划宣传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特别是利用免疫规划宣传日,深入开展对一般、重点人群的各项免疫规划宣传活动。二是工作人员要按照接种规范严格操作。三是要建立流动儿童管理制度,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定期对流动儿童开展摸底登记与查漏补种工作。四是要掌握0-6岁儿童数、建证数、建证率,建立流动儿童人口分布与变化图。五是要提高儿童信息化录入率,完善儿童信息化中接种信息相关资料。六是要积极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七是要规范管理接种室消毒和注射器材的使用及回收销毁工作。八是要疫苗和注射器实行专人负责,专账管理。保证疫苗真正在冷藏条件下运输、储存和使用。最后是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推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为儿童提供一整套的取号、候诊、登记、接种和观察的自动服务体系。

3.4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要 一方面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完善传染病上级培训相关佐证资料。另一方面,积极协助预防保健机构开展重点传染病病人的管理工作,加大对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完善重点传染病相关佐证资料。

3.5 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要做到依据各级预案的有关内容,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做到内容详尽、可行。还要做到每年至少开展2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并将每次演练的计划、脚本、签到、试卷、记录、照片等资料进行整理存档。

社区卫生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按科学办事,真抓实干,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效、更优质、更实惠、更全面、更安全的社区卫生服务,做到上对得起国家财政的每一分钱投入,下对得起基层的老百姓和自己的良心[1],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