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例6篇

目前世界经济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1

【关键词】世界经济;现状;发展趋势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中国经济会影响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应理性的认识世界经济的现状,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世界经济形势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发生变化,世界经济形势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现在进入了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总体上来说,世界经济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速度加快,导致世界经济形势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变化着。但是,这种变化并非无迹可寻的,而是会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对世界经济现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来探索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帮助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制定出适宜的经济发展策略。

二、世界经济现状

世界经济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特征。世界经济现状如下。

(一)经济增长分化

当前世界经济处在一个缓慢复苏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现象。首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速分化加剧,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回暖兆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其次,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分化现象,发达国家整体呈现一种增长向好的趋势,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整体增速却出现下滑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

(二)各国应对不一

面对各种经济问题,各国进行了不同的结构调整,应对方案不一。虽然部分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原有经济结构得到不断稳固,比如美国、德国、英国等。但是部分国家的经济依然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在持续发展着,比如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对经济问题应对不力,比如俄罗斯等。

(三)就业状况较为稳定

全球就业状况较为稳定,甚至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虽然全球整体的就业状况较为稳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总体上来说,发达国家的就业状况相对良好,甚至有增长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基本保持平缓。

(四)劳动成本降低

大宗商品的价格会对成本产生直接影响,比如企业的生产成本、居民的生活成本等。近些年来,大宗商品的价格整体上呈现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原油价格。原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会带动生产成本整体上下降,劳动成本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五)新兴产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有序的推进,新兴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孕育。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人们更加意识到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近些年来,各个国家一直在需求经济发展的道路,各种科学技术被应用到经济发展之中,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等,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促进了一个后大规模生产世界的来临,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六)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近些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全球经济增长出现了部分国家或地区回暖的趋势,但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依旧不足,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并不明显。发达国家的新兴产业并没有成规模出现,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而发展中国家传统优势逐渐衰减,经济增长面临转型问题。这些都会拖慢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经济增长动力还需要进一步夯实。

三、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那么,在上述的世界经济发展现状下,未来的世界经济又会有那些哪些发展趋势呢?笔者结合各种因素,总结出以下几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增长持续分化

全球经济依然处在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还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支撑世界经济的复苏。各个国家或各个地区的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依然会增长缓慢或者以一种非均衡的分化态势发展。具体来说,可大致分为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以及转型中的中国三种情况来进行分析。

1.发达经济体

对发达经济体而言,经济增长缺乏稳定性,人们谨慎又相对乐观,但是各个国家不同的应对政策会阻碍经济复苏的进程。美国经济复苏较为温和,但是缺乏稳定性。企业投资回升,房地产市场也逐步回暖,就业市场状况乐观,这些因素价格拉动美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美元的升值导致其出口竞争力降低,油价的持续走低也会导致相关生产商的投资积极性被削弱,这些又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欧元区经济发展不稳定性增加。欧元区面临诸多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风险,经济、政治以及爆恐袭击都会给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日本经济增长出现下行的趋势,甚至面临衰退的状况。日本目前的应对措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反而让日本的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2.新兴经济体

对新兴经济体而言,经济发展从长期来看有向好的趋势。俄罗斯、巴西、中东欧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滑;南非、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稳定,但同时缺乏上涨的动力;印度、阿根廷、墨西哥等经济增长有向好的趋势。

3.转型中的中国

对转型中的中国而言,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是长期来看,一系列改革会使中国经济发展向好。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出口会有所增长,但是依然有不小的压力,投资也很难有增长。另一方面,消费会出现平稳且小幅度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新技术带给中国的利好因素也逐渐显现。

(二)风险持续累积

全球货币周期进一步分化,金融风险持续累积。主要原因有:美国开始了加息周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新兴经济体危机的爆发。全球汇率出现波动,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可能会出现贬值的现象。整体上看全球人们的预期悲观,导致资本的避险情绪大幅度增加。

(三)贸易波动

对于世界贸易而言,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带来畸形的供需关系。一方面,全球贸易在一种低速的方式增长着,但依旧有可能超越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其中,美国的贸易以强劲的势头在复苏,但是欧元区、日本和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增长的形势不明显。另一方面,全球的供求关系畸形。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大部分大宗商品释放供给,但是需求却跟不上,供过于求,不利于世界经济的良好发展。

(四)投资有望恢复

在全球投资方面,增长速度趋向缓和,尤其是中国的对外投资受到各方关注。全球对外投资的态势很难好转,但是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下滑现象。而在未来几年,中国将逐渐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全球对外投资的恢复。另外,产业投资方面将会转移重点,新兴产业和业态将会成为投资热点。随着近些年社会的发展,全球产业性价值链高端引进,预计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方面的投资将会增多。

(五)经济全球化

当今,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世界经济也同样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世界经济活动已经逐渐超越国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等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了全球范围的有机整体。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有: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各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国际贸易以及投资自由化;企业经营国际化。

四、总结

世界经济是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因此,世界济的发展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为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有必要研究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是:经济增长分化;各国应对不一;就业状况较为稳定;劳动成本降低;新兴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市场预期悲观。总之,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可以总结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增长持续分化;风险持续累积;贸易波动;投资有望恢复;经济全球化。

本文是以一个经济整体来研究世界经济的,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各国可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向好的部分,对于向坏的部分,则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尽力避免。相信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任希丽.当前世界经济长波运行状态及趋势分析――兼论世界经济长波中的经济危机与赶超效应[D].南开大学,2013

[2]徐培华,吴辉,于保平.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2000,1

[3]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宏观分析组.分化复苏的世界经济:新引擎、新风险、新常态――2016年世界经济分析与展望[J].世界经济研究,2016,1

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2

本文作者将目前中国经济归纳为六大特征,客观的勾勒出一幅完整的中国经济“百象图”,从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后发性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推进现代化的过程。就全世界而言,现代化过程是各国相互关联、相互竞争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许多国家“后来居上”,实现了追赶或超过现代化先行国的跨越。

从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看,先后出现三次现代化后进国追赶先行国的成功范例:第一次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经济起飞花了43年时间追上英国;第二次是二战之后日本经济起飞,花了40年的时间追上美国。日本被视为世界上最成功的“追赶”国家,它创造了从1820年到1992年期间人均收入提高了28倍的世界纪录(年平均增长率1.95%);第三次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花了30年时间追赶西欧国家。

因此,国家从现代化角度看可以分为先行国和后进国,先进国和落后国,追赶者和落伍者;从技术进步角度看,可以分为创新者和追赶者,主导者和模仿者。所谓后进国是指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国家。按照格申克龙(Gerschenkon)所说,后进国与其说是在某一点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还不如说是在发动工业化和进入工业化时这一问题上,发动(进入)时间相对滞后的国家。中国属于现代化的后进国,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称为后发性经济。

转型中的经济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涉及29个重要国家近16.5亿人口,是人类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目前以及相当长时期也都处在这个过程中。这一变革对经济学提出了重大挑战。

当前,集中体现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华盛顿共识”在经济转型实践中已经遭到失败,而根本不符合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标准处方的中国改革却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必须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还只是初步建立。

在比较长的时期,中国经济体制仍然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行政管理、国有企业、垄断行业、金融、财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关键性领域仍然存在着体制,需要突破;市场经济体制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露;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革除,而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所取得的某些积极社会经济成果却在体制转轨中有所流失。因此,中国经济改革的攻坚任务还没有完成。

还要看到,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是经过二三百年的发展才达到现在的成熟完备的水平。所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完善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时,既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的推进。

成长中的经济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追求像发达经济体那样的的平稳增长,是各个发展中国家的理想目标。然而,当今世界上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却呈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成长中的经济,一种是停滞中的经济。

成长中的经济,从近期看,都是问题成堆的,比如说,工人下岗、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生产安全事故不断等。但是每隔5年或10年回头一看,就能看出经济的巨大变化。停滞中的经济,从近期看,好像问题并不突出,隔了10年回头去看,发现变化不大,这种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几乎是停滞。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一直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可以认为,成长中的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从这个特征来看,我们要允许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并努力把这些问题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这就像骑自行车,骑得必须快一点,骑得快就稳,骑得慢就晃,不骑就倒;走钢丝必须往前走,“走”才能保持平衡。从中国经济的这个特征出发,就必须保持比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

大国经济

从国际化的角度看经济发展战略,有大国战略,也有斯堪的维亚半岛的小国战略。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以前不被人当成大国来看。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国际采购和国内经济政策,对世界经济影响在上升,中国的大国形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必然是大国战略。大国战略的含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首先要争取一个大国的国际环境,要从世界规则的接受者走向世界规则的制定者。以前中国对国际经济规则的设想太少了,建设性不够。

第二,我们要兼顾国内国际政策协调,在汇率政策、利率政策上,我们的国际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完全有办法以正面的、巧妙的办法回答和解决外界的疑问。

第三,要从追求双顺差转变到追求国际收支的平衡,一味的追求双顺差,会有很多利益损失。

第四,内需为主非常重要。国外形势好时对于我国经济有拉动,国外形势不好时我们说“这边风景独好”。因为我们是大国,不会受特别大的影响,内需很重要。

社会主义经济

有不少人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时,不喜欢或不愿意承认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实,经济不可能脱离一个国家的性质而孤立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更多的体现了社会公平。

在谈到中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时,邓小平指出,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主义是我们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他说:“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如果按照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小康目标所达到的一万亿美元算不了什么,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也就是百分之几的人生活好,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还是贫困。“但如果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处于小康状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但是,必须清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非均衡经济

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对中国基本国情做出了如下精当的概括。

第一,“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即过去50年中国长期形成城乡居民两种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和财政转移制度及两种差异甚大的生活方式,它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

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3

关键词: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 印度

1 人口及经济增长现状及展望

1.1 人口 人口及经济增长是与能源需求关系密切的重要因素。今后世界人口将以年平均0.9%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将从2009年的67.6亿增加到86.0亿;亚洲地区的人中将以年平均0.7%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将从2009年的37.2亿增加到44.9亿。

目前,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将以0.1%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将达到13.8亿。中国从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已进入了高龄化社会,以2035年高龄人口(65岁以上)占20%。另外,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化率上升,到2035年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44%上升到65%。

2009年印度总人口为11.6亿,仅次于中国位于世界第二位,印度人口数量将以1.2%的速度增长,2035年将超过中国达到15.8亿。从年龄结构来看,与中国相比年青人所占比例高,生产年龄人口(15~64)比率将持续增加,将从目前的64%增加到2035年的70%。生产年龄人口的大幅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从城市及农村人口的构成来看,虽然人口向城市集中,但是今后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还是高于50%。

1.2 经济增长现状及展望 从2008年发生的所谓的“雷曼事件”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以后,世界经济经历了经济危机。但是,中国、印度等国家以其经济增长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使世界经济步入正轨。

从中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将持续增长。如果展望未来的世界经济,亚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到2035年,世界经济将以3.1%左右的速度增长。从2009年到2035年,世界GDP每年将以3.1%的速度增长,而亚洲将以4.0%的速度增长。2009年,亚洲GDP在世界所占的比例为28%,而到2035年将达到36%。

如同家电产品的普及程度,汽车保有量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汽车保有量以经济发展为背景,因此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反映经济增长情况,从2009年到2035年,世界汽车保有量将以2.5%的速度增长,而亚洲的增长率达到4.5%,亚洲汽车保有量在世界所占的比例2009年为22%,而2035年将达到36%。

中国经济在经济危机以后继续维持高增长,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中长期来看,经济结构从以投资主导型变化为消费主导型,随着高龄化的加速及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从2009年到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变得迟缓,中国经济将以5.7%的速度增长,但是其增长率仍高于世界及亚洲,到2035年人均GDP将达到9000美元。

印度现在的人口约为11.6亿,但是到2020年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作为消费市场对其期待非常大。而且,与高龄化的中国相比,年青人所占的比例高,从长期来看市场潜力很大。目前,印度人均GDP为中国的1/3,国民的所得水平较低,但是增长潜力很大。印度的经济结构将从以农业为中心转化为信息通讯、服务相关产业,如果能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可持续高度增长,印度经济从2009年到2035年预计以6.7%的速度增长,增长率高于世界及亚洲。

从中国及印度的汽车保有量增长率来看,2009年到2035年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分别为6.4%及8.1%,也远高于世界及亚洲的增长率。

2 能源消费现状及展望

2.1 一次能源消费现状及展望 从2009年到203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将以1.7%的速率增长,2009年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为112.1亿t,到2035年将达到173.4亿t,是2009年的1.5倍。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亚洲一次能源的消费增长速度为2.6%,高于世界增长速度,亚洲能源消费在世界所占的份额由2009年的35%增加以2035年的44%。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将以2.5%的速度增长,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份额由2009年18.4%增加到2035年的22.5%。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能源消费国,但是到2035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的能源消费大国。

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除了经济增长速度,人口也是决定能源需求的重要因素。到2030年左右印度人口将超过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印度所利用的能源中26%为可再生能源。一提起可再生能源,一般都会想到太阳能、风能等,但是印度的可再生能源是指秸秆柴草等生物质、牛粪等。随着经济的增长,目前使用劈柴等的家庭将使用煤油、LPG、电等。因此,煤油、LPG、电等的利用率也将大幅度增加,因此今后印度对能源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从2009年到2035年,印度的能源消费将以4.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4.6%增加到2035年的8.2%。

也就是说,随着人口大国中国、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2035年亚洲将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中心,而中国、印度将成为亚洲的能源消费的中心。

但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也低于发达国家。所以,即使是2035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能源消费及总能源消费增加的潜力很大。

2.2 石油消费现状及展望 从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的额从2009年的34.9%下降到2035年的31.1%,即使如此,到2035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最高,是主要的能源。

世界石油消费量从2009年开始以1.3%的速率增长;亚洲石油消费量增长率为2.3%,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30%增加到2035年的39%;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率为3.2%,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9.5%增加到2035年的15.6%;印度石油消费量增长率为3.5%,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4.0%增加到2035年的7.1%。

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从2005年开始呈减少态势,从2009年到2035年将以-0.3%的速度减少,而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将以2.2%的速率增加。发达国家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的份额从2009年的49%减少到2035年的33%,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到2035年将达到67%。

从亚洲的情况来看,随着交通工具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但是因为石油生产量不随之增加,所以石油的进口量逐年增多,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随之增加。石油进口量从2009年6.98亿t增加到2035年的15.56亿t,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由2009年的65%将上升到2035年的80%。

3 能源利用效率

比较主要国家的单位GDP的一次能源消费可知,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低于因资源贫乏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长年进行技术开发的日本以及美国。印度的能源利用效率虽然稍高于中国,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4 结论及建议

2009年至2035年,中国及印度的GDP将分别以5.7%及6.7%的速度增长,在世界所占的份额将分别从7.4%和2.2%增加到14.2%和5.3%,包括中国及印度在内的亚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但是,中国及印度的人均GDP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从能源消费情况来看,虽然中国及印度的能源消费将以2.5%和4.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能源消费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但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不仅造成有限的能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还增加了因能源的消费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根据中国的现状,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有效利用能源,提高单位GDP的一次能源消费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为构筑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①能源对经济增长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却不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不需要消费大量的能源,所以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增加关联性不是很强,所以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非常稳定。但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工业化实现经济增长,所以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非常快,其GDP增长率与能源消费量的增长率大体相当。要使中国既要保持GDP增长率又抑制能源消费,则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第一产业在总产业中所占的份额。②若要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费,则需要抑制高能源消费、高温室气体排放、产能过剩的产业。③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来看,发达国家的煤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比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煤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很高。

参考文献:

[1]董维武.印度煤炭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08,34(11):114-117.

[2]张庆辉.印度能源结构及其地理分布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30(6):67-69.

[3]杨思灵,高会平.印度能源形势与发展趋势分析[J].南亚研究,2009(3):110-120.

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4

关键词:国际比较视角;人民币;国际化

前言:所谓人民币国际化即以人民币突破领土范围限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在世界市场经济逐渐演进、世界货币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其作为战略举措可以创造巨大的收益,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结合国际三大货币发展经验渐进的推行,所以以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与世界三大货币的异同

(一)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与世界三大货币的相同点

世界三大货币主要指美元、欧元和日元,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和三大货币历史背景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共同点,首先,其国际化过程中经济实力都较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增长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美元国际化时,由于西欧国家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美国成为世界头或资本主义强国,日元国际化时日本因明治维新运动,成为东亚第一经济大国,当时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欧元国际化是欧洲货币联盟的结果,其经济和政治背景都非常雄厚,整体经济总量多、规模大,以债权国的形式存在,受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其主体对外贸易积极进行。其次,其国际化过程中海外市场需求都非常大,世界三大货币主体和我国都属于国际贸易大国,在对外出口中保持这高额的贸易顺差,这不仅为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入,而且也促进其不断加大对外投资规模;除此之外,其所处的国际环境都非常优越,美元国际化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老牌经济强国的国际地位受到空前的打击,国际经济体系需要重组,为美元国际化提供了机会;日元国际化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经济多极化的环境中实现,欧元国际化自身属于强强联合,环境条件无可比拟,而现阶段因美国霸权地位下降,造成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会[1]。

(二)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与世界三大货币的差异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中市场演进的过程不同,美元和欧元的国际化是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统一大市场,而日元国际化是从封建的经济体制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形成的经济市场,货币作为市场上的流通手段,市场演进过程不同必然导致国家化的模式存在差异;其次,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主体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同,美元国际化过程中,美国逐渐成为可以与欧洲强国抗衡的发达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权利,而欧元国际化时欧盟成员国处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至今仍是抗衡美国的重要国际力量;日元国际化时虽处于二战后的恢复阶段,但在改革后也称为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中同样有一定的地位,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相比较弱,国际话语权并不大;再次,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中起点不同,欧元美元日元在成为国际货币之前或同步成为完全自由兑换货币,而我国人民币目前并为达到完全自由兑换的程度;最后,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中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同,美元、日元、欧元国家化时其主体金融体系已经处于发达或较发达的状态,而我国金融市场目前仍处于较落后的状态[2]。

二、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状与世界三大货币的差异

(一)人民币进程现状与美元的差异

美元长期以世界第一大货币的形式存在,是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交易的主要流通手段和干预货币,在国际外汇交易、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债券交易、大宗商品交易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截止目前其仍占全球储备货币总量近70%,与近70个国家的货币汇率有挂钩关系,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本位货币,成为多国货币的名义锚,已经可以在国际范围内自由流通,具有国际货币所应有的全部职能,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了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金融衍生市场、外汇市场等发展成熟;而我国人民币仍未达到自由兑换的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虽与周边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实现了自由流通,但因处于初步阶段,整体流程仍不完整,而且其货币职能仅限于国际贸易结算,其结算水平相比也低于美元,我人民币目前离岸市场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3]。

(二)人民币进程现状与欧元的差异

欧元从出现其一直是完全可兑换货币,其市场体系完善,相比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更突出,不仅是欧元区域内唯一合法的货币,而且在欧元区以外也可以正常的使用,是仅次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其在国际上承担的职能包括贸易结算、计价、投资、储备等各方面,在债券方面的使用甚至超出美国;另外在货币体系制度方面也形成了成熟的金融中心和海外银行分支机构,支付结算系统覆盖几乎欧洲全境,金融监管和法律现阶段也已经较健全,其整体经济实力使中国的近三倍,所以也具有中国人民币所无法比拟的优势[4]。

(三)人民币进程现状与日元的差异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日元现阶段已经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其在东南亚贸易中可以自由流通,但现阶段仍会受到美元的冲击,其货币职能已经较全面,但现阶段使用的范围和国际地位相比较差,在货币体系和制度方面也建立了世界级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人民币国际化是国际经济市场发展和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其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但从现有国际三大货币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并不适合激进式的进行,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及国际市场变化渐进开展。(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侦.国际比较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收支均衡的效应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2]郑磊.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J].中国市场,2012,11:8-16.

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5

关键词:伊朗石油危机;全球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2

从2011年年底以来,一场由伊朗核危机引发的战争一触即发。自从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开伊朗核报告那天开始,伊朗便以强硬的姿态出现在美国以及欧盟的面前。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为目的的军演,报复性对欧盟等国家的断油都将伊朗逐渐推向了战争的边沿。为了制裁伊朗,美国三大航母集聚中东,随时做出战斗的准备。与此同时,美国欧盟还采取了极其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

从表面上来看,伊朗危局似乎是由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引发的,但是认真追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很明显就能够看出,伊朗石油危机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一场石油之战,是西方国家为了争夺石油资源而制造的一场危机。伊朗是一个石油大国,其石油储量大约是目前全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1%,是世界上位居第四的石油输出国,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如果伊朗战争爆发,那么势必引发第四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给原本脆弱的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影响。

一、伊朗石油危机的政治性因素

多少年来,控制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一直是美国全球石油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国家软硬兼施,迫使大部分国家顺从他的全球石油战略计划。但是,伊朗不但不买美国的账,不和美国合作,而且还一直和美国唱反调,成为中东地区唯一没有被美国控制的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为了迫使伊朗臣服,成为美国全球石油战略的一颗棋子,美国不但从政治上压制伊朗,而且在经济上还对伊朗实施制裁,还一直不从伊朗进口石油。这样就导致伊朗尽管油气资源丰富,但是其石油工业却无法迅速发展,甚至因为提炼原油水平相对较低,反而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进口成品油。

政治上的压制不能控制伊朗,经济上的制裁不能使伊朗屈服,为了能够控制伊朗,尽早实现其全球石油战略,美国一直在寻找着能够置伊朗于死地的机会。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开伊朗核报告使美国找到了发动战争的借口,发现了能够实现完整控制中东石油资源的契机。

二、历史上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

石油危机是指当石油价格发生剧烈波动时世界经济随之而发生的幅度比较大的下行。从历史上看,世界上共发生过三次石油危机。

1.1973年的石油危机

1973年,引发首次石油危机的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了。为了有效打击以色列以及背后的美国等西方国家,伊朗等石油输出国宣布收回石油的定价权,同时将石油的价格提高到原来价格的3倍以上。石油价格的暴涨引发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这场长达三年的石油危机中,工业化国家经济持续下滑,其中美国经济下降14%左右,日本的经济的下降则超过了20%,英国经济下滑将近一年,联邦德国经济持续则超过了一年。

2.1979年的石油危机

1978年年底,当时石油出口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伊朗的国内形势发生率剧烈的动荡,亲美派国王巴列维被驱赶下台,从而引发了本次石油危机。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战争严重影响了伊朗和伊拉克两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原油出口国的石油产量,从而使全世界原油产量锐减到原来的20%以下。石油产量的锐减,导致石油价格迅速暴涨,1980年,石油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979年的两倍多,从而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CPI年增长率也高达14.8%。在随后的半年中,石油价格高位运行,正常贸易难以进行,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世界经济严重衰退。

3.1990年的石油危机

1990年,伊拉克一夜之间攻占了科威特,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严重不满,为制裁伊拉克,西方国家不但动用了经济手段对伊拉克进行经济上的制裁,同时还采用军事打击的方法促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受到了严重影响,石油价格迅速攀升,使本来就处身于经济衰退中的美英两国经济快速下行,1991年,全世界GDP的增长率跌破了2%,出现了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石油危机。为应对石油危机,国际能源机构被迫实施紧急石油计划,以250万桶/天的投放量向市场输送储备原油,同时在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号召下,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加快石油的生产速度,快速弥补了伊拉克原油生产导致的石油不足状况,石油的价格快速维稳。尽管这样,由于石油暂时性短缺还是引发了经济的严重衰退,造成了经济危机。

从历史上发生的这三次石油危机来看,工业经济是不是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与石油是不是充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作为工业血液“石油”的短缺,不但会引发局部的经济危机,而且还会迅速波及到全世界,从而引发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

三、伊朗石油危机对世界石油整体状况造成的影响

1.欧盟石油禁运对世界石油供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今年1月24日,欧盟宣布对伊朗石油禁运,禁止欧盟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这个计划的实施将给世界许多国家带来严重的石油供给压力,并且难以得到暂时性的缓解。消息宣布后,尽管有些中东石油输出国高调表示能够补充因伊朗石油禁运带来的差额,但是究竟能不能实现目前仍然充满悬念。首先,对于欧盟石油禁运问题,伊朗发表强烈声明,决不允许出现其他石油输出国能够出卖石油而伊朗无法出卖石油的局面。其次,沙特阿拉伯高调表示,沙特可以快速将石油的日生产能力提高200万桶,从而实现1140―1180万桶石油的产量,但是,如果沙特要想将原油的日生产能力提高70万桶,必须大约3个月的时间。但是,沙特能不能快速增加石油的产量,目前还只是各未知数。再次,国际能源署正在动员西方发达国家动用储备油以缓解因伊朗石油危机带来的石油压力,如果能够成功,按照国际能源署的计划,每天可为市场输送1400万桶石油,此项计划将远远超过历史最大输送值的五倍以上,但是该项计划能不能得以实现目前也是未知数。

2.霍尔木兹海峡如果被封锁将会造成世界石油运输瘫痪

霍尔木兹海峡是中东国家石油出口的必经之地,每一年都有大约7.5亿吨左右的石油、951.4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被运输到世界各地。统计数字表明,每年经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石油占整个中东地区石油输出总量的大约90%,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0%,如果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那么石油运输将会陷入瘫痪状态,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将很难得到充足的石油供给,将会给他们的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

3.世界各国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状况

(1)亚洲生产型国家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状况

从石油的运输与使用来看,亚洲生产型国家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程度最强。随着亚洲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上升。目前,中东地区所生产的石油中有将近85%的石油被运输到了亚洲。其中伊朗出口石油总量中,韩国约占其中的10%,印度约占其中的13%,日本约占其中的14%,中国约占其中的20%。

(2)欧盟国家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状况

从石油的运输与使用来看,欧盟国家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程度比较强,是伊朗石油出口的第二大对象。目前,欧盟各成员国每天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就高达45万桶。其中西班牙占其石油总进口量的14.6%,希腊占其石油总进口量的14%,意大利占其石油总进口量的13.1%。当前,这些国家正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如果出现石油危机将会使他们的经济雪上加霜。

(3)美国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状况

在历史上三次石油危机中,美国由于过度依赖外来资源变得非常被动,甚至无法掌控经济危机的局面,为了避免因为石油危机给每个经济实体造成影响,美国逐渐加大了页岩气开采以及乙醇染料的使用力度,从而逐渐减少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数量。在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过程中,美国采取了不从美国进口石油的措施,这样也可以避免美国受到伊朗石油危机的冲击。尽管这样,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石油进口第一大国,石油仍然是美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会因为石油短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如果世界其他国家因为石油发生经济危机,在全球一体化形势下,美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数据显示,2011年高企的油价使美国进口石油的费用比上年增加了将近1300亿美元。如果因伊朗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连续攀升,那么,高企的石油价格将会使本来就处在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复苏困难。

随着伊朗石油危机日趋严峻,无论是否发生战争,伊朗是否对霍尔木兹海峡实施封锁,只要伊朗和西方国家不能达成和谈,对石油危机的预期将会不断推升石油的价格。目前,欧盟对伊朗石油的禁运将会导致全球石油供给量的大幅减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每天减少150万桶)。如果伊朗一旦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势必会导致国际油价恐慌性上涨,其他商品期货价格顺势上升,原本就羸弱不堪的世界经济必将再次发生重大危机。

四、伊朗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

1.伊朗石油危机会不断推高生产成本

伊朗石油危机必将导致石油价格快速上涨,从而不断推升其他商品价格,导致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降低企业的边际利润。和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石油的依赖程度相对比较低,石油危机对他们的影响没有发展中国家那么严重,但是仍然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压力;而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对石油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因此,伊朗石油危机对他们造成的影响比较大。按照国际基金对石油危机的估算,如果石油的价格每桶上涨1美元,将会导致世界经济下降0.06%。对于欧盟来讲,一方面需要价格低廉的石油促进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却禁止伊朗石油外运。在当前状况下,由于欧盟成员国还没有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因此石油价格的上涨,必将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对于这些国家来讲,如果石油的价格每桶上涨1美元,将会导致他们的GDP下降0.1%左右。对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来讲,影响相对较小,特别是英国、加拿大两个国家还是石油出口国,石油价格的上涨还可能使他们受益。对于日本来讲,尽管日本进口伊朗的石油也比较多,但是日本石油的利用效率比较高,而且核能在他们的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比较大,因此伊朗石油危机尽管也会对日本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相对比较弱,石油价格上涨1美元,其GDP只下降0.04%左右。而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石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其GDP将下降0.1%左右。

2.伊朗石油危机会不断推高世界各国的通货膨胀率

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必将导致其他商品价格大幅攀升,从而不断推高世界各国的通货膨胀率。但是其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其影响因素除了有关国家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外,还和生产者、消费者对利润和收入下降的承受力度有关。如果国家实施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是紧缩政策,那么通货膨胀率就相对较低,反之,如果国家实施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是宽松政策,那么通货膨胀率就相对较高。据世界经合组织的估计,如果每桶石油的价格上涨1元,并且持续一年,那么,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2%以上,而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1%以上。

3.伊朗石油危机会导致世界增长速度严重放缓

在石油价格的上涨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国家的经济都会下降,相反,石油出口国以及石油加工国还可以获取大量的利润,这样就会出现大量资金流入的现象。但是,由于石油生产国与石油加工国的消费倾向比石油进口国低,从而使世界的需求不断减少,导致世界增长速度严重放缓。

4.伊朗石油危机会严重阻碍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

伊朗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会大大增加国家评估实体经济运行以及经济预期的难度,从而严重影响国家对经济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的制定,影响国家对资产以及债权进行正确的评估,严重阻碍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

五、小结

伊朗石油危机必将导致全球性的石油灾难,导致世界经济严重的下行风险。为避免石油危机的进一步升级,当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促进伊朗和谈,只要是和谈能够成功石油生产及运输就会恢复常态。当然,这只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良好心愿。伊朗石油危机究竟走向何方,又将以何种方式收场,将取决于伊朗的态度,取决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李天德,宗建亮,熊豪.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8(01).

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6

判断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破坏最甚、危害最久的深刻危机,其对世界经济的长期负面影响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

判断三:由于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中存在1:30的信用杠杆率,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去杠杆化”过程将会相当漫长、相当复杂也相当痛苦。

判断四: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正发生方向性调整,不再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而去救助实体经济将对正陷于困境的银行与金融机构造成重大冲击,会有更多的银行出现破产或倒闭。虽然各国政府动用巨额资金救市,但对于深陷危机的世界经济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到头来很可能还得由市场来自行化解危机,因此在现阶段,解决危机的前景仍然极其渺茫。

判断五:从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转化是一个全面性与世界性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过度消费型的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第二阶段是过度生产型的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第三阶段是过度资源供应型的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消费―生产―资源供应的因果链条将发生全面断裂。10年来的经济全球化过程已经把整个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很难有哪个国家能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

判断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会交互作用,美国股市很可能会跌到5000点左右,全球主要股市至少还有30%以上的下跌空间。

判断七:全球主要商品市场的大熊市将持续三年以上时间,商品市场已经发生根本性的牛熊转折。对于世界经济来说,未来三年内所面临的将不是通胀威胁而是通缩危险。

判断八:黄金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黄金的保值功能将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而逐步丧失。

判断九:美元坚挺是一个暂时现象,虽然现阶段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增大了对美元的需求,但美元泛滥对其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将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就危机的演进过程来看,美元的走势会呈现短期跌不深、中期涨不高、长期不看好的基本态势。

判断十:处于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之中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下降通道,政府救市可以阻延下降过程,但不能改变下滑趋势。中国股市的牛市不是渐行渐近而是渐行渐远,只要在大小非问题上不能找到突破性与突围性的思路,中国股市就很难走出熊市而出现反转。2009-2010年,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都将更为困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