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例6篇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1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内容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具体到政策和实践层面上,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为这些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使之成长为保障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合格劳动者。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涉及感官、语言、秩序和社会规范、阅读能力和心理发展等。[1]虽然遗传和基因等内在因素构成大脑发育与复杂功能的基础,但是学习训练、环境刺激等外界因素对于大脑的发育与功能也有重要影响。这意味着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形成和发展。[2]

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有很好的社会效益。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今后获得更高的教育水平,从而减少贫困和收入差异,甚至还可以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率。[3]鉴于学前教育具有的基础性作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开始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免费教育的范畴。[4][5]

党和政府始终把幼儿教育作樯缁嶂饕褰逃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阐明:“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6]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对农村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农村学前教育一直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几经起落,发展曲折。从目前总体状况来看,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入园率低,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差,中西部农村地区更加落后,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幼儿入园率的总体水平,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7]因此,本文综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学前教育服务需求情况分析

在罗仁福等人的研究中[8],6个样本县农村共有学龄前儿童19万,构成了学前教育服务潜在需求的总体。样本县劳动力中在外地务工的劳动力占了一半以上,这些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为农村学前教育服务从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提供了更好的经济基础。而且,他们在外务工的经历也使得他们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庞大的外出务工劳动力使得留守儿童数量快速增加,家庭教育的部分缺失迫切需要学前教育的补充,也进一步催化了这种转变。

(二)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和质量的分析

1. 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

2003年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在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中提出今后5年幼儿教育要“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岁至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但5年后,这一格局并未出现,特别是公办园的示范作用和骨干作用未能体现,民办园基于利益驱动而质量不足,农村的学前教育网络未能建立,从而造成公办园生存困难、民办园失范、农村幼儿园缺失的局面。[9]

农村学前教育服务提供机构主要包括幼儿园和学前班,学前班主要集中于完全小学。根据罗仁福等人的调查,6个样本县平均每个乡镇通常只有一个幼儿园,导致很多儿童需要到离家很远的幼儿园就读。而在6个样本县180个幼儿园中,148个幼儿园是私立幼儿园。由于幼儿园数量的缺乏,同时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农村学前教育需要,一些农村小学通过设立学前班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然而,6个样本县共设有698个学前班,并主要附设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这使得样本县有一半左右的行政村没有任何学前教育服务提供机构。

2.学前教育机构质量堪忧

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也令人堪忧。办园条件较好、设施设备齐全、有益于教育活动开展的标准化农村幼儿园基本上是数量极少的县政府办园和乡镇中心园,其余多为办园条件简陋、非标准化的民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大多数活动室、保健室、户外活动场地、玩教具等设施不齐备,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作坊式的民办幼儿园,没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供教师使用的教具不充足,现代化的摄像机、电脑、多媒体设备基本没

有。[10]

(三)学前教育师资和教学模式分析

1. 教师数量不足

随着学前儿童入学数量的增长以及办学规模的扩大,学前教师队伍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整体数量仍然不足。赖昀等人的研究表明,农村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师生比超标,保健医生与保育员数量缺口巨大。一方面将增加专任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身兼数职,难以将全部精力投入教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隐患,难以科学合理地安排学前儿童的日常校园生活。[11]

2.教师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质量问题在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中也十分显著,直接关系着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学前儿童的智力开发与习惯养成。教师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教师的学历与专业背景。从教育部的学前教育教职工专业学历分布情况的分析,目前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可见一斑。[12]而农村地区学校的师资学历情况远不如省均水平,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具有高中及其以下学历者将近一半。

(四)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据调查,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内容绝大部分来自教材和家长的要求。家长只考虑为上小学作准备的“读、写、算”技能。这使得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内容多是小学一年级课程,以学拼音、识字、做算术题为主;美术、音乐艺术活动也多涉及画画、唱歌等方面的技能,能够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和学习品质、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开启思维的内容很少被涉及;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小学化”倾向严重,教学形式单一,“教师讲、幼儿听”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幼儿喜爱的动手操作、探究、表达表现、游戏等形式较少运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控制痕迹明显,幼儿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幼儿的操作材料也严重不足。[13]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

目前,农村学前教育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是家长所交的保育费,政府投入过低,农村幼教经费严重短缺。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资金投入上应对边远、贫困农村地区的幼教事业有较大幅度倾斜。这既有利于扩大教育公平,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14]。

特别是贫困农村,更应联合政府、社区和个人的力量,加大投入,共同设立和新建更多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盘活小学合并后遗留下来的一些公共资产;动员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帮助农村学前教育服务机构获得一些必备的基础设施。

(二)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和待遇,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

各级政府应努力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如可以把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纳入财政体系,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经费支持力度,逐步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编制和社会保障问题,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从而充分调动农村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应该建立有效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制,建议每个县、乡镇配备专职幼教教研员,由县、乡二级教研员指导监督落实,公办幼儿园或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具体负责各乡镇中心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乡镇中心幼儿园负责本乡镇其他幼儿园和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网络。

(三)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农村地区有相当部分幼儿家长外出打工,幼儿由祖父母抚养,祖父母最关心的通常只是幼儿身体是否健康,是否吃饱穿暖,对幼儿的教育则缺乏必要的关注,或即使重视也有心无力,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值普遍偏低。楦谋湔庖幌肿矗各级政府和幼教机构应加大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先进理念的力度,通过幼儿园和村委会合作,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多样地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促其树立新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念,愿意主动与幼儿园合作,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淮,籍孝诚.要重视中国0-3岁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1).

[2]Heckman, J. 2006. The Technology and Neuroscience of Skill Formation. Presented at Invest in Kids Working Group, Cente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tnership for America’s Economic Success, July 17. http:///projects/kids.shtml#meetings.

[3]Schweinhart, Lawrence J. Outcomes of the High Scope Perry preschool Study and Michigan School Readiness Program.In Ed. Mary Eming Young.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From Measurement to Action: A Priority for Growth and Equity.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World Bank, Wasshington, D.C. 2007: 67-80

[4]林秀锦.美国各级政府与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9).

[5]和建花.部分发达国家幼儿照看和教育体制及其新政策概述.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6]王化敏,周亚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对策与建议一一 2003-2004 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8]罗仁福,等.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学前教育.2009.(01).

[9]赵微.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现状的原因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12.(2).

[10]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前教育研究.2011(6).

[11]赖昀,等.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省X市农村学前教师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教育研究.2015(3).

[12]李少梅,等. 陕西省幼儿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11,(6).

[13]于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现状,剖析了形成当前现状的原因,并指出只有采取有力措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就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数量充足,但其质量却并不令人乐观,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必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西奥德·舒尔茨通过对美国半个世纪经济增长的研究指出:物质资源投资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1]。这说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贡献率不断下降,而人力资源的贡献率却逐渐上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不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更多地表现在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各方面条件受到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时,指出“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发展的灵魂。”必须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农民处于较低文化水平层次,直接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为六个字“一大、六低、一弱”。

“一大”是指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我国农村中有近5亿劳动力。据专家推算,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农村只需1.5亿劳动力[2]。也就是说,在近5亿农村劳动力中,有3.5亿属于富余劳动力。我国农业资源相对匮乏,庞大的农业大军与有限的耕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突出。

“六低”是指农村劳动力思想素质低、文化素质低、科技素质低、经营管理素质低、身体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低。

(一)思想素质低。我国农村受长期自然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小农意识浓厚,思想保守,满足于现状和眼前利益,缺乏较强的成就动机,对新观念、新技术、新事物反应冷淡,商品意识淡薄,缺乏经营观念。

(二)文化素质低。在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占20%,小学占40%,初中占29.5%,高中占10%,大专以上仅占0.4%。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79年,而美国农民大部分是从州立农学院毕业的;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专文化;德国6.7%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日本农民中5%是大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占74.8%[3]。另外,受到妇女生理条件的限制和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影响,致使妇女及其家庭无法正确认识妇女教育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妇女劳动生产能力,有利于提高妇女的人力资本,从而造成了农村妇女劳动力素质不高,更低于男性劳动力素质。全国从业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男性从业人员占83.9%,女性从业人员则占88.1%。2000年我国男女人口占总人口之比分别为51.63%和48.37%,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高3.26个百分点,以农村总人口8.0739亿人计算,女性人口应为3.9亿多[4]。几近半数的农村女性,无疑是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支柱,她们的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整个素质水平。总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将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

(三)科技素质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95%以上的人基本上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要求。在农村劳动力中,近80%的劳动力没有特别技能,可谓是“科盲”。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有14%的劳动力掌握了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技能,2.8%掌握驾驶技术,3.2%掌握农业技术[5]。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不足20%,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四)经营管理素质低。农村从事种植业的农民多半停留在传统耕作水平上,生产方式简单,劳动手段陈旧,经营管理粗放。他们不计劳动资料成本和劳动力投入成本,不讲投入产出效益,不会合理配置劳动资源,调整生产结构,无法预测市场变化。从事乡镇企业、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民,尽管其经营管理素质优于种植业的农民,但绝大多数人的经营管理并非自觉意识下的行为,仍是一种凭直觉经验的,带有相当程度盲目。

(五)身体素质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比较落后,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较低,基本上是只能解决温饱问题,食物构成和食物营养简单,因而身体素质较差。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刚解决温饱问题,农民的营养不良,饮食结构不合理。农村卫生保健条件差,医疗设备和医疗水平根本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需要。加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人口生育质量低下。据统计农村残疾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6%,弱智儿童占人口的15%。农村劳动力中还有少数人格不健全、有心理疾病等患者[5]。

(六)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与社会创造力的总标志。《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的数据显示:1997-1999年期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为316美元,仅相于日本的1.03%,韩国的2.58%,巴西的7.35%,约为印度的80%。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以及高层次文化程度人员比重过低,必将影响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给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及城镇化进程带来严重制约。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成因分析

1.观念较落后。长期以来制约着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除了经济落后、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落后的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主观的因素,即观念上的落后,在农村地区,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保留了传统的民风习俗,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民风相当纯朴,人们经常是夜不闭户。由于其教育条件差,农民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奋斗的目标或眼光短浅,还处在小富即安的状态,部分农民宗族观念、家长观念盛行,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相当严重,并且过分强调客观条件的不足,缺乏主观的追求。尤其在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村中多数人未真正摆正读书与挣钱的位置,没有树立起以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以高素质形成再就业竞争力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多读书不划算;二是不读书照样能挣钱。

2.投入不足。政府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中中央占51%,省级10%,地市17%,县乡两级共计不过20%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全国义务教育投人中,乡镇负担78%,县级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而中央财政只负担2%左右[6],财权与事权极不相称。在投入规模方面,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的经费十分有限。从总量上来看,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偏低。2002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3.76%,比上年的13.31%增长了0.45个百分点,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3.17%,仍未达到1996年国家提出的2000年“财政性教育支出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的水平”的目标。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低于美国1949年3.3%的水平,明显低于中等收人国家4.48%的平均值,更低于高收人国家5.66%的平均值[7]。

3.体制不适应。对于文化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农民已有一定认识,对提高自身素质也有迫切要求。但是目前的农村教育体系和农业科技的供求现状却使农民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科技素质,难以完成自身人力资本的积累。从整个农村教育体系来看,农村“三教”(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分割或残缺,农村教育脱离实际,使得农民素质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农村教育体系基本上是按照城市的教育体系建立起来的,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基础教育没有任何区别,从学生的学习目的到学校的培养目标都是一样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而是为了高考应试。与农民直接相关的农村职业教育也脱离农村实际,“升学无希望,打工无出路,回乡无技术,致富无门路”是学生普遍面临的困境。真正能为农村服务的成人教育又面临诸多问题而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4.管理不完善。整个中国的农村教育系统,过去都是由教育部门条条管理,农村县镇(乡)村需要农技、农业产品加工及经营管理初级专门人才,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农民,但不能按农村的这些需求去改革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结构、课程、内容与方法,以提高农民及其子女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素质,这不仅制约农业现代化,也阻碍农民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海外劳务输出。

5.劳动力转移。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劳动就业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劳动力输出不断增加,一部分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逐步转移到城市或其他行业,农村优质劳动力资源外流现象严重,导致了农村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的进一步下降。劳动力的转移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农村的留守大军中,女性和老龄人口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沉淀下来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更低,结构更不合理。

总之,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民,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总理也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因此,我们只有面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剖析成因,采取有力措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

参考文献

[1]冯菊香,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9):69-70.

[2]王凤山、阎国庆、任国岩,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5,(3):60-62

[3]李水山,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3,(15):6-9

[4]李苏英,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问题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4-17

[5]卢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关系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8-30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3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21世纪里,为了搞好素质教育,就必须认真仔细地搞好小学英语教育。据了解,小学教育在2001年左右小学英语课程就得到了逐步地开展,同时,这门课程也得到重用与肯定,也对小学的教育起推动作用。但是,当把城乡之间的小学英语做比较的同时,就会发现这其中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小学英语存在着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及教育部门的要求等现状,这就是本文分析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课程开设情况及课程完成效果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农村来说,在2000年之前或是更早的时间,在小学义务教育的课程中都没有开设英语这门课程。在2000年以后,英语课程在小学就慢慢地展开,在学校的教育及学生的发展方面都达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以下就从课程开设情况及课程完成效果方面来分析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

1.从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方面来看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将小学英语课程作为“小升初”的考试课程之一,由此看来,英语课程也成为小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其的课时安排也全部都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每个星期大多都是2-3个课时,每个课时都是以40分钟为准。据了解,目前经过调查,各个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开设的情况都不是很一样,像沿海地区及北方农村地区开设小学英语较为普遍,然而,西南及偏西的农村地区就开设较晚及不均匀。例如,湖南有很多农村地区开设小学英语情况就不均匀,像双溪等地都是在五、六年级才开始开设这门课程,像沿海浙江、上海等地就开设较早,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程。鉴于这种情况,目前小学英语就呈现着不太理想的现状。

2.从小学英语课程任务完成效果方面来看

根据人教版课程的规定,大多数农村地区开设的小学英语课程目标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为基础,但从实际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对英语课程的兴趣就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不爱学,有少部分学生就纯粹不听课,对英语已经持着放弃的心态。其次,就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但实际现状却是很多高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都还只停留在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上,没有一定的作用与效果。例如:Good afternoon,Hello,How do you do,Excuseme等等,都只是停留在低年级的水平上。所以,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并没有达到其预期所想达到的效果及目标,针对这方面,是值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的问题。

二、分析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师资方面的现状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于是一支好的、素质高、知识文化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一定能教授出一批又一批英语水平强的学子。据调查表明,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的数量不多,普遍都是一所学校大概有2-5名的英语教师,如果学校条件好的学校则会站到10-20之间,这是农村地区师资数量上所体现的现状。然后,从师资来源方面看,大多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都只是中专、高职,甚至还有些自学成才的教师等,很少有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教师。于是,这样的师资队伍注定让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止步不前。所以,改善师资队伍也是目前农村地区想搞好小学英语教育最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

三、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辅助工具方面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提高该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那么其教学辅助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多媒体就是各个地方都喜欢运用的教学辅助工具,这项辅助教学工具既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又能为学生延伸一些课外的兴趣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日常口语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图片及声音让学生学习,还可以寻找一些短小口语给学生做练习等。这些都是学校必备的教学辅助工具,但是,据了解,有很多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并没有普及这项技术,大多数地区都是通过教师的字体语言或是黑板板书来学习,这种简单、传统而又单一的教学方式在很多农村地区存在,于是,就导致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提不高的现状。

总之,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在一些地方都还存在着缺点与不足,只有采取措施及举措将其改进与完善才能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及跟上时展步伐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佩群.藏族小学英语教育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杜丛娟.英语教育的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实现留守儿童的教育进步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我国的整体教学水平。就现阶段的具体分析来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不足、教学人员队伍素质不高、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这些问题要得到彻底的改善,需要和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进行结合。在我国区域统筹的发展政策下,边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正在火热开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讨论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并分析有效的解决措施,现实意义十分显著。

1留守儿童基本概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从目前的具体情况分析来看,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据权威调查机构的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如此庞大数量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显著的关系。

2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儿童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所以需要重视儿童教育。就现阶段的分析来看,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其学前教育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显著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效很难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以下便是对三方面问题的具体分析。

2.1政策经费投入不足,幼教机构比较匮乏

政策经费投入不足,幼教机构比较缺乏是目前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从具体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地区多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山村区域,这些地方不仅道路交通存在不畅的情况,教育资源也十分缺乏。出现这样的情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费问题。山区经济本来发展就比较慢,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十分有限,正因为其财政收入有限,所以其无法划拨更多的经费投入到教育当中,教育经费的稀少无法支撑更多的幼教机构生存,所以在农村地区,幼教机构十分的匮乏。从幼教机构的具体现状分析来看,机构可容纳的儿童数量和教学场地、教学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机构的规模小、人员少,所以可接纳的儿童数量有限,因此会造成大量的适龄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总而言之,教育经费的不足和幼教机构的匮乏使得大量的孩子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这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2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教养功能难以发挥

从具体的分析来看,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教养的功能难以发挥。因为幼儿的心智发展极不成熟,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其的行为做针对性的引导,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保证其健康的成长。但是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幼教大都出自非专业机构,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训练,所以幼教在理论上的专业性以及实际行动上的专业性很难达到期望的标准,这种专业的缺失情况使得自身教养功能无法实现完整的发挥,所以综合教育教学的质量会严重的下降,幼儿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法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

2.3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面临的第三个显著问题是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导致了心理问题的频发。从目前的教育研究结果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对幼儿的影响,但是留守儿童面临的家庭环境是父母外出,隔代监护,由于孩子的爷爷奶奶本身的文化素养比较低,所以其对于孩子的学习监督和辅导比较弱。再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心灵上的抚慰,这样,其心理发展才会更加健康,但是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比较少,所以孩子会存在心理抚慰难以满足的情况。长期的此种情况存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大受影响,所以心理问题的表现会愈加突出。简言之,原本发挥重要作用的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面前出现了严重的弱化,所以教育功能持续性减弱,因此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幼儿心理成长问题。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政策不断好转,政府对于农村的项目拨款也在明显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项目,以此来获取专项资金的支持,这样,留守儿童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3.1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幼儿园的数量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实现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的改变,首先进行的便是增加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增加幼儿园的数量。新农村建设以农村发展为基本目标,而教育发展是农村进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在扶持农村建设的时候,国家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增加对教育的拨款,有了专项资金的支持,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可以显著增加。这样,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讲,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留守儿童学前问题教学的改善还是要提升认识,要将教育放在农村发展的第一位次上,这样,幼儿园的建立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广泛的关注下,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团体都会将目光集中到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身上,其教育资金的问题会得到显著的改善。

3.2立足教育实践,提升幼教的专业水平

有了资金建立幼儿园,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老师发挥作用,学前教育的质量还是得不到提升,所以解决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第二项重要措施便是立足教育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从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实践来看,他们在教学中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要得到慰藉,所以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孩子们的心理诉求。立足于留守儿童的教学现状,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心理辅导能力的专业化构建。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心理问题是威胁其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幼教需要加强心理辅导能力的提升,通过能力的提升实现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及时性,这样,问题解决会更加彻底。第二是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学前教育需要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打好基础,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思维培养方面需要进行强化。通过提高老师专业教学能力来提升孩子的学习思维建设,这对于幼儿教育的水平提高来讲十分重要。第三是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在幼儿教育中,留守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老师需要针对问题进行深层原因的剖析,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实现问题的解决,老师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发生率会更低。

3.3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在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解决中,家庭教育功能的强化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就目前的情况分析来看,家庭教育功能的强化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传等形式宣讲儿童的正确教育方法,这样,即使没有父母在身边,儿童监护人也可以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如此行为可以将家庭教育的缺失进行补充。第二是扩大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责任的社会宣传,通过宣传的加强使更多的父母了解到其对于孩子的责任,这样,即使其不在孩子的身边,也能够时常的通过电话、网络等与孩子进行沟通。在监护人的正确方法使用下,在父母沟通交流的频率增加环境下,家庭教育的功能逐渐强化,孩子的成长会更加健康。

4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目前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从具体情况来看,要实现其彻底的解决,需要从综合角度进行考虑,而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是现阶段问题解决的重中之重。积极分析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策略做详细的分析,这可以为现阶段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进而实现留守儿童教育教学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洪秀,张海波,陈红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9:166-167.

[2]王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0-11.

[3]李榄,汤灿,何应龙.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公共管理分析——以湖北省蕲春县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09:101-103.

[4]田密,黄司琪,钱朝军.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6:108-110.

[5]何湘.高职学前教育介入农村学前留守儿童成长服务体系的研究——介入模式与长效机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2:95-97.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学校 体育

1 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教育部研制了各门课程的标准和指导纲要,并于2001年9月推出了“新课标”,截止到2007年9月。“新课标”自颁布实施以来已经有六年之久,其间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如何,是教育主管部门与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新课标”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模式有了质的飞跃。与旧教学大纲相比较,“新课标”不论是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方面,还是在学段划分、内容标准以及教学时数规定和评价方法方面都比后者更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农村学校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主战场之一[1]。作为农村体育的生力军,农村学校体育是增强国民体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怀化市位于湖南省的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山区,对该地区农村学校(我们把由乡镇一级政府管理的中小学及校基层的教学单位定义为“农村学校”[1])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其结果将对地处西部偏远、贫困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如何执行“新课标”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乡政府管理的乡镇及乡村的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和乡村教学点三类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以县(市)为单位,按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研究样本,样本总容量为35所农村学校。

2.2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

3 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3.1 对怀化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3.1.1 体育课正常开课率

研究结果表明,在怀化农村各类学校中,初级中学的体育课正常开课率达到95.3%,中心小学为94.0%,而乡村教学点仅为75.6%。这一结果说明在西部偏远、贫困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的正常开课率与发达地区或城市学校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乡村教学点更为严重。究其原因,其一,是观念上的错误认识,从教学的管理者到体育教师本人,有相当的比例还把体育课停留在“放羊”的层面上;其二,绝大部分学校以追求升学率为第一要务,因而忽略了体育课正常开课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3.1.2 实施“新课标”的比率

“新课标”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和标准。调查显示,怀化农村学校中,初级中学按“新课标”上课者占65.4%左右,中心小学约63.5%,而乡村教学点仅有27.3%。体育教师在执行“新课标”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近年来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历都有所提高,但陈旧落后观念的影响,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3.2 对怀化市农村学校课外体育现状的分析

3.2.1 早操、课间操开展率

从调查结果看,怀化各类农村学校的课间操开展要好于早操,初级中学达到了98.3%,中心小学为91.4%,乡村教学点为38.7%。在调查中发现,乡村教学点由于学生年纪小、不寄宿等原因而不做早操,课间操的开展率也非常低,还不到40%。如何改善学校设备条件,确保两操的正常开展,是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关注的。

3.2.2 课外活动开展率

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学生健康的一条有效途径。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率分别为,初级中学93.1%,中心小学90.7%,乡村教学点为85.2%。这一结果说明“新课标”的实施不仅仅是需要体育教师的投入,还必须得到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的支持与重视。

3.2.3 学生一学时体育活动落实率

调查表明,怀化农村学校初级中学为91.2%,中心小学为83.9%,乡村教学点为62.9%。调查还发现,毕业班学生由于要参加升学考试,一学时体育活动也就更难落实。因此,要改变现状,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3 对怀化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分析

3.3.1 课余体育开展率

从调查结果可看出,初级中学为89.6%,中心小学为90.4%,乡村教学点为38.3%。数据告诉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丰富课余体育的内容,结合当地的传统项目设置课余体育内容,并对参训学生给予有组织的科学指导训练。

3.3.2 参训学生数

调查显示,怀化农村学校参训学生数初级中学达到了35.2%,中心小学为29.8%,乡村教学点为15.8%。通过分析发现,在低层次的乡村教学点,大多数学生的业余时间,大部分用于帮家里干活,也就没有什么时间去参加训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观念较陈旧,对“新课标”认识不够,大部分农村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观念组织学校体育工作。

(2)农村部分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影响体育教学现状的因素主要是经费,其次是师资不足,以及场地器材缺乏和思想观念落后。

(3)大部分农村学校的课外活动没有全面普及,学生一学时体育活动得不到全面落实。

(4)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缺乏体育教师的科学指导。

4.2 建议

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全新的体育教师培训计划,以适应“新课标”对师资力量的新要求,改革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模式,着重围绕“新课标”的设计思想和理念、课程标准内容的改革,教学与学习方法的改革,考核评价制度的革新等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促进“新课标”的实施。怀化总共13个县(市),可以县为单位定期组织培训,帮助在职体育教师能够胜任“新课标”改革下的体育教学工作,促进怀化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尚大光,李芬芬.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10(4):1-9.

[2]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黄一飞.影响《体育与健康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4):52-54.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6

关键词:幼儿教育;农村;影响因素

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中,农村幼儿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有许多不足存在。为了让农村幼儿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启蒙教育的作用,做好对影响农村幼儿教育效果的因素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一、影响农村幼儿教育效果的因素

从当前的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来看,其仍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能够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做好对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很有必要。

1.教育观念落后

教育观念落后是目前影响农村幼儿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幼儿教育作为教育启蒙的关键,其必须要保证教育观念的先进性,这样才能确保幼儿教育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然而,从目前来看,农村幼儿教育存在较为明显的观念落后情况,这与农村地区的信息流通较差有着直接关系。虽然落后的教育观念也能完成幼儿教育,但其会让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后,与其他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造成差异,这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对于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来说刻不容缓。

2.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影响农村幼儿教育效果的原因之一。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会对幼儿教育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从目前的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力量来看,其存在着幼儿教师数量偏少、缺乏年轻幼儿教师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与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缓慢、薪金水平较低有关。另一方面与年轻幼儿教师多选择大城市就业有关。

3.基础设施欠缺

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基础设施欠缺也会对幼儿教育事业造成影响。基础设施的欠缺让许多幼儿无法得到一些应有的锻炼,也无法进行一些应有的游戏,这会对幼儿教育的质量带来不利影响。从当前的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来看,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欠缺的问题较为明显。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与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有着直接关系。为了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改变基础设施欠缺问题势在必行。

二、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效果的对策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农村幼儿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让农村幼儿教育事I得到良好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非常重要。

1.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是保证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科学、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才能让幼儿教育事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根据目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来看,想要实现对其教学观念的更新,幼儿园管理者和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定期进行专业学习,保证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能够与教育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在学习方式上,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听一些专业讲座、报告等方式来予以实现,但一切要在确保不对幼儿教育行为产生影响的基础上进行。

2.加大教师引进

加大教师引进是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综合水平的重要措施。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执行者,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为了改变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匮乏的问题,幼儿园必须要加大教师的引进。这一环节的工作幼儿园可以通过与中高职幼儿教育专业学校之间的合作来实现,通过幼儿教师资源输出的直接对接为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提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幼儿教师能够留在农村幼儿园中,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教师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让他们能够在不为生计而发愁的基础上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提高资金支持

从农村幼儿园当前的基础设施状态来看,提高幼儿园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幼儿园的投资力度是帮助农村幼儿园改善基础设施缺乏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可以向本地政府部门申请专项资金,以此来完成对幼儿园内基础设施的更换。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与本土企业之间的合作让本土企业进行投资,为幼儿园提供更多的经济帮助,支持幼儿园基础设施的有效建设。

综上所述,做好对影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效果的因素分析,能够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带来重要帮助。从当前的农村幼儿教育环境来说,其的确还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进步,其必然都会被解决。只要作为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能够继续努力,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也必然会因此而腾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