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应急预案范例6篇

地铁施工应急预案

地铁施工应急预案范文1

关键词:地铁工程 沉降控制 应急处理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地层沉降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地铁工程多贯穿于城市的繁华地段,地表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网复杂。沉降事故的发生将造成周边建筑物的开裂与倾斜,严重时还将导致建筑物的坍塌。在沉降过程中还对影响地下管线的连贯性,造成地下管网断裂等事故。在目前的地铁工程中,多数沉降事故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是施工过程的多发事故。加强地铁地层沉降控制工作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沉降事故的发生,保障地铁工程周边建筑的安全、保障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通过地铁地层沉降控制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使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得到有效实施,避免沉降事故治理造成的成本。在现代地铁工程施工中,加强地铁地层沉降控制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管理与控制的关键与重点。

二、地铁地层沉降因素分析

地铁地层沉降的主要因素主要受涂层自身特点以及岩石层特点所决定。地铁表层地层土体由土基骨架作为支撑,在地铁暗挖过程中,这一骨架受外力作用产生了外荷载变化。垂直静压力造成了土体空隙的压缩,最终使得地铁地表发生沉降,受地质情况情况,在地铁建设过程中还会遇到岩石层地质的情况发生。岩石层地质的开挖过程中使得岩石结构受力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岩层的坍塌,进而造成了地表沉降的出现,在现代地铁隧道力学研究中发现,浅埋暗挖隧道的覆盖层缺乏自承载能力,其全部荷载都由隧道的结构层来承担。而覆盖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受固结、含水量等因素极易发生沉降,而且,在开挖过程中也会在成周边土体的松弛,进而加大沉降的发生,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隧道所渗出的地下水会造成地下土层渗水通道的形成,进而使得地层失水严重。这一过程中,土层空隙受失水影响产生固结收缩,进而引发沉降。

另外,地铁施工过程中,轨道受地下水等因素影响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影响轨道的线性,危害到地铁行车的安全。但是轨道地基基础的沉降多发生在地铁建成后受行车反复碾压的情况,本文在此不做赘述,仅对地表地层沉降进行分析与论述。

三、沉降控制技术

资料表明,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陷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地层和地下水条件、隧道埋深和直径、施工方法。其中,施工方法的影响更为明显。地铁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三种:明挖法、新奥法和盾构法。明挖法由于对地面交通干扰大,且因敞开作业对周围环境千扰、污染严重,现在已经较少使用。新奥法和盾构法对环境干扰小,是主要的施工方法。下面结合地表沉陷的产生与控制措施对这两种施工方法进行概述。

(一)盾构法

盾构法是在地下暗挖隧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施工中,先在隧道的某一端建造竖井或基坑,以供盾构安装就位。盾构从竖井或基坑的墙壁开孔处出发,在地层中沿着设计轴线,向着另一竖井或基坑的设计孔洞推进。盾构推进中所受的阻力,通过盾构千斤顶传至盾构尾部已拼装的预制隧道衬砌结构,再传到竖井或基坑的后靠壁上。盾构施工中引起的地层损失和盾构隧道周围受扰动或受剪切破坏的重塑土的再固结,是地面沉降的基本原因。

(1)地层损失

地层损失是盾构施工中实际开挖土体体积与竣工隧道体积之差。周围土体在弥补地层损失中发生地层移动,引起地面沉降。引起地层损失的施工及其他因素是:①开挖面土体移动。当盾构掘进时,开挖面土体受到的水平支护应力小于原始侧向力,开挖土体向盾构内移动,引起地层损失而导致盾构上方地面沉降;当盾构推进时,如作用在正面的土体的推力大于原始侧向力,则正向土体向上、向前移动,引起地层损失(欠挖)而导致盾构前上方土体隆起。

②盾构后退。在盾构暂停推进中,由于盾构推进千斤顶漏油回缩而可能引起盾构后退,使开挖面土体坍落或松动,造成地层损失。

(2)受扰动土的固结

盾构隧道土体受到盾构施工的扰动后,便在盾构隧道的周围形成超孔隙水压力区(正值或负值)。当盾构离开该处地层后,由于土体表面压力释放,隧道周围的孔隙水压力便下降。在超孔隙水压力释放过程中,孔隙水排出,引起地层移动和地面下降。

(二)新奥法

所谓新奥法就是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围岩本身具有的自承能力,即洞室开挖后,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及时进行以喷锚为主的初期支护,使之与围岩密贴,减小围岩松动范围,提高自承能力,使支护与围岩联合受力共同作用。采用新奥法时主要的施工方法有:全断面开挖法、台阶开挖法、侧壁导坑环型开挖法。

四、地铁工程沉降事故的应急处理

(一)制定应急预案的一般程序

(1)突发事故及其危险性分析;

(2)应急计划对象区域划定:根据应急救援救援力量来源的范围一般分为区域应急救援和单位应急救援;

(3)编制应急救援计划:包括技术措施和组织协调措施两个方面;

(4)应急救援资源配置:包括人才资源和设备、物料的配置两个方面;

(5)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一方面是对各方面因素的协调性的演练,一方面是发现不足实现改进的手段;

(6)应急预案效果评价与改进:应急救援方式会随着社会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持续改进以适应各方面的环境因素变化,从而能够发挥预案应有的效能。

(二)沉降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沉降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该由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和业主三方面的人员参加,由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第一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辅助人员(包括财务、物资供应人员等)构成。

(2)风险分析与评估:由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沉降事故进行各个方面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3)编制应急预案:以风险分析与评价结果为基础编制沉降事故应急预案。

(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应急预案的准确性、有效性进行审核,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使预案趋于完善。在修改完善之后,把预案通报给全体施工人员、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建设监理人员及业主,并组织对预案的学习。

(5)应急预案的实施:在实践中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6)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沉降事故的发生具有共性,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可能会发生未预想到的情况。所以在生产中要做到对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

五、结论

在现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地铁工程成为了环节这一问题的关键。而地铁工程施工中事故的发生率非常高,地层、地表沉降的控制是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工程施工进度以及工程施工总成本的关键。

参考文献:

地铁施工应急预案范文2

关键词: 铁路跨线桥;营业线施工;安全技术

1 工程概况

新建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下坞蓟运河特大桥跨津山铁路,7孔16m连续梁均采用门式墩结构,总长115.92m,中心里程DK73+170.67(既有津山线里程K211+580.32)。设计与津山铁路相交在圆曲线上,交角仅12度,设计为钻孔桩基础,桩基承台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圆端型实体桥墩及门式桥墩,均临近既有线,门式墩上跨既有津山铁路,既有津山铁路路基宽15.04m,双线,上、下行线间距4.6m,路肩宽2m,路基填高约1.5m。上部结构为7-16m现浇箱梁,施工时威胁既有线行车安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

本段共计?准1.25m钻孔桩94根,桩长平均50m;承台13个,均分上、下两层;圆端实体墩2个,门式墩6个,墩高为13.5~15.5m,分别位于既有线路两侧;16m现浇梁7孔。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与津山铁路平面位置关系见图1。

2 工程主要安全风险和安全施工特点

①铁路路堤外侧埋有管线或国防光缆,在施工钻孔桩和承台时存在潜在挖断风险。②邻近铁路线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防止基坑坍塌影响到铁路路基稳定。③大桥跨越京山铁路交通干线,施工场地毗邻营业铁路,一旦组织协调不力,会引发安全事故,影响既有线路安全行车。④搭设和拆除防护棚及预制梁顶推均属铁路营业线Ⅰ级施工,多次跨线吊装,安全责任重大。⑤施工结构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上方,高压线多,距离极近,高压触电风险极大。⑥混凝土预制梁重量2981吨,顶推重量相对较大,需要较大顶推力,在顶推过程中,需要考虑高空作业人员安全,机械设备对铁路线的影响及桥墩结构安全。

3 跨线施工所采取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3.1 钻孔桩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在施工钻孔桩前,必须先挖探沟,确认所施工墩位没有管线后方可进行作业。在吊装钢筋笼时一定要整体吊装,起吊时使用绳索将钢筋笼系住,防止钢筋笼倒向既有线一边。钢筋筋笼分节宜短不宜长,钻孔桩施工过程中,每台钻机均设专人指挥监护。

3.2 承台基坑开挖施工安全措施 ①基坑开挖坡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为原则,加固坑壁的措施有:挡板支撑、砼护壁、钢板桩、锚杆支护、地下连续墙。②在设置模板前应按前述做好承台底的处理,破除桩头,调整桩顶钢筋,做好喇叭口。③工地应配备足够的抢险用具,如砂袋、铁锹、支撑型钢及施工机械。

3.3 桥墩施工安全措施 桥墩施工时,拼装好的模板、钢筋骨架,四边设斜撑,斜撑与地面接触一定要坚固,并在四周拉设缆风,墩身施工平台实行全封闭安全防护措施。平台顶四周的栏杆高度不小于1.2m,栏杆间用多道钢筋连起。栏杆及整个平台吊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

3.4 框架门式墩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①由于门式框架墩横跨铁路线,必须在施工前搭设防护棚架。②因为防护棚架底部距离接触网距离很小,为了防止触电,必须在棚架底部喷涂绝缘材料。③框架门式墩的横梁施工,必须实行工作岗牌制,只有经过专门培训持有上岗证的人员方能在营业线上空进行作业。④框架门式墩不午在夜间作业,遇有大雾、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也不得作业。

3.5 钢筋工程安全防护措施 制造钻孔桩钢筋笼时,必须保证其刚度符合施工要求。先安装防护支架,再进行桥墩钢筋部分的施工。在现场施工中,指派专人指挥吊车作业,固定好桥墩主筋和支架,起到临时防护作用,防止被大风刮到,或者因钢筋自身刚度不够而倒塌,侵入铁路限界或者影响既有线路行车安全。

3.6 预制梁顶推过程安全防护措施 ①顶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千斤顶油表读数,及时与设计推力上限相对照,防止推力过大,影响作为推力墩桥墩的结构安全。②当预制梁被顶推到铁路上方时,要严格控制工人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工具,防止材料工具掉落铁路线。③顶推施工原则上不得夜间进行作业,在大风大雨及其它天气恶劣条件下严禁进行作业。

3.7 吊装安全技术措施 在进行防护棚架大梁起吊时,需要用到两台大吨位的吊机进行抬吊,这两台吊机必须为一个企业的设备,必须事先制定好吊装方案并进行预演,防止两台吊机配合不当发生吊机倾覆;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照明,遇有暴雨、大风、地面下沉等情况时,停止施工。

3.8 提前办理铁路营业线施工手续 提前办理铁路营业线施工手续,熟悉施工程序,与相关单位提前沟通,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每个月7日前要上报下个月的计划,按铁路计划管理部门要求准时参加计划会,如遇特殊情况未能按时上报,要及时与铁路计划部门沟通,可以办理增补计划。

4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4.1 坍塌应急预案:坍塌是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倒塌以及土石方塌方引起的事故。

应急措施如下:首先对调集机械车辆、人员对倒塌物进行清理,清理时注意保护受伤人,受伤人抢救出来后对受伤者进行现场紧急抢救,同时现场负责人对事故情况向项目应急预案实施领导小组报告。小组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物、财、车等进行合理配置,积极抢救事故受害者。同时组织人力在滑塌处码放编织袋,并配合铁路相关部门组织道路抢修,尽快恢复正常通车。同时安排专人保护现场,为事故的调查做好准备。

4.2 高处坠落应急预案:高处坠落是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具体表现为:在脚手架、平台、陡壁等高于地面2米以上的坠落。由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对此突发性事故,采取的应急预案如下:首先对受伤者进行现场紧急抢救,同时现场负责人对事故情况向项目应急预案实施领导小组报告。小组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物、财、车等进行合理配置,积极抢救事故受害者。同时安排专人保护现场,为事故的调查做好准备。

4.3 既有线事故应急预案:由于起重机械或其它设备工具坠落或侵限造成的营业线事故。具体表现为:损坏接触网、擦刮列车、列车因施工原因停车。

对此突发性事故,采取的应急预案如下:

首先立即与司机沟通,在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快的让列车驶走,减少列车在此停驶时间,降低事故等级。如果设备损坏,要立即联系设备单位进行争分夺秒抢修并积极配合提供力所能及帮助。事故发生后要根据事故等级立即根据规定进行上报,并积极与相关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尽可能多的获得帮助。小组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物、财、车等进行合理配置,积极抢救事故受害者。同时安排专人保护现场,为事故的调查做好准备。中铁大桥局项目部从方案、组织、监控和要点等方面严格把控,安全顺利实现主墩承台基坑开挖、铁路防护棚安装及拆除、墩身及墩身施工、预制梁顶推施工、等,各工序均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施工项目。

参考文献:

[1]铁道部令第29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S].

[2]79铁机字654号,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S].

地铁施工应急预案范文3

论文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日益发展,对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城市的相关经验,为发展中城市制订相应的应急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引言

地铁一旦遭遇不可抗力,正常运营受到影响或中断时,必将对于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产生影响。健全和完善的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机制与模式,有助于降低地铁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内外的一些城市,对此都日益重视,并陆续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和实践。

一、国内大城市地铁应急经验概述

国内对于地铁应急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如广东广州成立了城市轨道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行首长负责制。还下发了一系列应急方案,增强地铁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这些模式的优点:能够实现应急接驳运力的集中投放,迅速疏散滞留乘客。存在的问题是:应急车辆完全依靠从既有的公交线路中抽调,高峰期的操作性和响应速度可能难以保证;应急接驳车辆只沿地铁故障段开行,乘客可能需要经过多次换乘,才能到达目的地;只实现了滞留乘客的疏散,而忽视了公交对地铁的功能补充;方案实施至地铁滞留乘客疏散完毕,而没有考虑滞留乘客疏散完毕,地铁可能尚未恢复正常,居民的出行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缓解或解决;只对运力进行了重新分配,而总量供应没有增加。

二、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模式研究简介

在总结国内各城市地铁应急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各城市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1.基本策咯

从以上国内各城市地铁应急经验中可以总结出相关的应急预案所必须涵盖的构成要素包括协调机制和处理模式。

2.地铁应急协调机制

清晰明确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以及上下畅达的响应机制,是地铁应急协调机制高效的保障和支持。

①构成要素。一套完整的应急协调机制应包含“责任主体”、“责任分工”、“应急方案”、“启动条件”、“协调机制”等五大基本要素。

②协调模式 地铁应急响应模式有三种基本类型:

a水平响应型:政府中没有常设的应急机构。地铁发生紧急事件后,一般情况下,地铁公司是应急处置的主体,地铁与其他相关应急单位或机构采取一对一的联系模式。2000年以前的北京地铁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形式;

b 垂直响应型:政府设立有专门的地铁应急指挥机构。专业常设应急指挥机构,作为紧急事态下的处理中枢,担负着指挥协调的任务,运用政府强制力保障应急措施的到位。上海地铁和广州地铁采取的是这样一种形式;

c混合响应型:有常设的地铁应急指挥机构。由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下达命令,并协调工作,但是地铁突发事件下的地面交通紧急接驳,由地铁公司与公交公司自行联系,或交由自营巴士进行。北京地铁、香港地铁目前采取的是这样一种方式。

③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

⑴ 轨道交通应急机构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a成立独立的常设机构,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b应急机构的成员,应涵盖紧急事态或突发事件下可能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和单位;

c由市一级的行政领导出任该应急机构的指挥,必要时以强力的行政手段保障应急措施的执行效力。

⑵ 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的主要职能:

a制订、审核和完善地铁突发事件专项预案;

b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指定现场总指挥统一指挥对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防止事故和事件蔓延和扩大;

c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以及恢复生活、生产秩序等善后处理的工作;

d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各项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每年组织领导重点防范单位进行一次应急救援的演练;

e建立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向社会公众信息,平息误传或谣言,保持社会安定。

④地铁应急响应机制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是指地铁突发事件的事故现场(或灾害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以及应急处理单位三者之间,在既定信息通道上的信息发送与反馈机制,具体包括:预测预警机制、预案启动机制、指挥协调机制、信息机制等。

⑴ 预测预警机制。一套完整的预测预警机制包括:预警、报警、接警、通报和响应五个部分。

⑵ 事件报告机制。

当地铁发生重大事故或者特大事故,地铁控制中心值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将事故详细信息、已经采取控制措施和控制效果等,通过专线电话,迅速上报至市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具体上报程序、上报形式、上报内容等,参照市应急指挥中心要求和《运营分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执行;

当达到需要启动地面交通应急保障方案的条件时,地铁控制中心值班主任应将如下内容通过电话,迅速上报至市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

a中断的开始时间,影响区段、方向

b预计影响的客运量;

c预计影响持续时间;

d需公交接驳的两端车站的站名、接驳地点;

e其他有必要报告的信息。

市地铁总公司在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必须按要求写出书面快报,分别报送市委、市人民政府,抄送市相关部门,并根据要求,续报有关情况。

3.3应急处理模式

应急处理模式包括地面交通应急和站内乘客疏散两个层面。站内乘客疏散的应急预案一般由地铁公司自行制订并完成,主要涵盖的要素有:站内监控、事态报告、信息、客流引导、进出站控制、地铁运营调整。

制订紧急情况下的交通保障方案,主要目的是快速、安全地应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及时疏散地铁滞留乘客和有效降低突发事件对城市公共客运体系的负面影响,减少地铁停运对居民出行产生的干扰,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 制订不同等级突发事件情况下的交通保障方案;② 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建议。

目前采用的交通应急保障模式主要有三大类:①疏运巴士;②出租车;③公交线路调整。其中,公交线路调整具体又分为:加密并行线路、开辟应急专线、线路延伸调整三种。

三、结束语

国内各个城市的交通应急保障模式各有优势,但是所采用解决方案单一,并且没有产生新的运力,只是实现了运力转移,缺口依然存在,平衡没有恢复。因此,实际采用的交通应急保障模式,应针对不同的故障情况和事态发展,组合搭配三组分项方案使用。

地铁施工应急预案范文4

关键词:预案;应急保障;铁路桥梁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解放前2.2万公里发展到如今的10万公里,至2020年将达到16万公里,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铁路桥梁是确保铁路畅通的咽喉,是跨越江河的重要铁路设施。截止2009年底,全国共有47850座运营铁路桥梁,其中在黄河上建有铁路桥梁近30多座,在长江上建有十几座,在珠江、松花江、湘江等大江大河上也建有十几座。桥梁历来具有军事和经济的双重作用。战时,铁路桥梁是敌方重点破坏的目标;平时,易受地震、洪水、泥石流及台风等极端性自然灾害的破坏。铁路桥梁一旦受损,将导致铁路运输中断,对战争胜败和救灾工作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无论是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还是新时期自然灾害下,对铁路桥梁应急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进一步凸显“快速抢架、快速通车”的特点。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提升铁路桥梁应急保障能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谈几点认识。

1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

应急指挥系统是铁路桥梁应急保障的神经中枢,发挥着制定决策、应急启动、下达命令、协调关系等重要功能。应急指挥存着在时间紧、环境多变、涉及面广、范围大,参与部门数量多、层次多、种类多等特点。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是适应新形势铁路桥梁应急保障“快速”要求的迫切需要。当前互联网、专线电话、无线通讯、视频系统等各种高科技通讯手段为应急保障指挥系统的建立提拱了条件。科学合理、稳定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是实施应急处置的基础和前提。应急指挥系统主要包括多渠道的信息采集系统、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专家辅助决策系统、信息和预警系统、多媒体实时通信系统等,这5个子系统的有效运转,实现了应急处置全过程的跟踪和支持,能够实时采集、掌握第一手信息,便于分析判断、辅助决策、及时预警、实时沟通、动态监控、联动指挥、应急处置等,能够实现“科学决策、指挥有力、协调高效、综合统一、经济便捷、资源优化、科学严谨、责权分明”的应急指挥,使铁路桥梁应急保障工作统一、协调运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保障预案

铁路桥梁应急保障预案是实施各项应急保障措施的指导性文件,是指挥决策和实施的依据,能够提高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国家财产、铁路运输造成的损害,确保应急保障“拉得出、连得上、架得通、通得过”。因此,应急保障工作必须做到“有案可依,依案可行”。一是严格贯彻“先通后善、先简后固、调配过渡、逐步恢复”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二是须定期收集整理、实地勘测,全面、精确掌握基础资料和数据,为预案的编制、修订提供详实的依据。三是根据每座桥梁结构形式、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全面分析,积极预想铁路桥梁破坏的可能性、破坏手段、破坏程度和破坏后果等,预想要科学、充分,从难、从严制订应急措施。四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当地最易调配的物资设备为基础;以铁路部门、沿线政府和群众及军队可能动用的力量为保障能力;以成熟的抢架技术为支撑;在组织保障的方法、措施上,在现行运营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变化和提高,使应急保障建立在有效可靠的基础之上。五是多案并举,多手准备,针对每种破坏情况,采取多项保障手段和技术措施;对重点桥梁须制定多个保障预案,做到此断彼通,此通彼修,保证交通线通畅。六是内容要全面,详细制定预案启动到具体实施,直到保障结束的各项保障措施,各环节须衔接顺畅,最大程度地提高抢架效率。七是预案文字表达须精炼,图表设计须合理,各类数据须精确,图文并茂,实用易懂, 可操作性强。八是加强预案的动态修订和完善,根据保障条件、抢架环境、保障任务的延伸及抢架技术的提升,及时修订保障预案,使预案始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九是加强预案的学习和掌握,指挥人员须做到了然于胸,各类保障人员须做到应知应会。十是定期开展预案的桌面演练和功能演练,检测预案的可行性、高效性。应急保障预案一定程度上指挥着应急保障工作的进行,须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

3全面做好各项应急保障措施

3.1应急物资保障

应急器材、设备、材料及工具等物资是构筑临时抢架辅助设施的基础,也是实施应急抢架作业的基本工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应急保障物资数量不足,或存在质量缺陷,将严重影响应急保障的安全和有序进展,甚至无法实施抢架任务。因此,须全面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确保“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品种齐全、状态良好、调运快速”。

3.1.1因地制宜,优选使用就便器材、设备。根据应急保障预案所需物资,利用当地资源,就地筹措、采集、加工简便代用器材。就近征用民用机械设备,有效解决应急保障器材设备数量大、使用急的问题,减少物资长距离运输,缩短抢架进程,确保物资急需急用。

3.1.2物资来源要明确,规格型号等参数要具体。无论是专用保障物资,还是预征用民用物资,须全面、精确掌握其所在位置。定期检查器材、设备、机具的基本状况,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低质易耗品须定期更换,配套配齐,确保物资随时投入随时使用。

3.1.3合理布局、科学储备。根据重点保障目标保障预案,分散布局、均衡储备,储存地点要在交通方便、易于隐蔽、保管方便、距重点目标适当的地方,以便就近调运,达到“快速”目的。在储备必要的制式抢修器材外, 常用抢修材料也不能低于规定的战备备料标准。

3.1.4优化保障物资存储模式,提高出库效率。将同类、同型号器材设备在同一库区分散仓储,以便多点启动。根据器材、机具结构特点,加强应急物资集装化、框架化、预拼化研究与实施,便于快速吊装、出库、装载。预案中须明确器材调运方案,各物资储备点须配备大型装卸机具和运载工具,保证物资能够迅速装车和运输。

3.1.5加强战备物资信息化管理建设。开发战备物资管理软件,建立专用网络化平台,便于快速查询物资详情,快速调配器材设备,逐步实现“管理网络化、货架立体化、控制自动化、识别系统化、作业机械化”等现代化的管理,满足“快速反应、数据精准”的要求。

3.1.6加强战备物资维修保养管理,严控维修质量。建立健全存储、检查、监管、调配、使用、维修保养及运输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管理岗位责任,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管理”转变,保持器材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3.2应急保障队伍建设

无论是战时、还是急时,人是实施应急保障工作的主体,是核心要素,应急保障队伍是实施应急保障任务的中坚力量。而能否快速高效地完成应急保障任务,取决于专业队伍的素质。因此,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工作极其重要。

3.2.1强化保障队伍大战备意识教育。意识决定行为,应急保障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危,须不断强化保障队伍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全局意识、效率意识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敢于担当,能够安全、有序、高效地完成应急保障任务。

3.2.2抢修队伍的组织机构、编组形式、指挥管理办法要立足于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平时应急桥梁抢修需要,要坚持组织健全、便于领导、规模适度、灵活编组、专业对口、设置到位、突出应急、便于投入的原则,组建拉得出、用得上、具有实战能力的专业队伍。

3.2.3科学、系统、从难、从严地做好培训与训练。一是须将培训与训练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二是培训与训练内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应侧重于组织指挥、协同配合和专业技能训练,要突出桥梁抢修的特点,从军事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三个方面提高队伍的战时抢修能力。三是充分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保障队伍既具有军事常识、桥梁施工、应急抢险等专业知识,也具有较强的现场作业技能。四是积极拓展培练方式、模式,充分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技术,开展仿真模拟训练,建立人机交互平台,形式多样开展培练工作,使其高效、易学易懂易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结合生产建设、抢险救灾任务进行技能训练,对结构特殊的桥梁进行针对性抢修演练, 不断提高整体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六是严格做好保障人员理论、技能考核,严格专项训练战、技术指标考核,确保保障队伍的专业素质达标,能够担当起应急保障任务。

3.2.4加强应急保障队伍有生力量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须有序做好专业保障队伍新老更替工作,保持队伍的活力和持续战斗力。一是在高技术形势下,本着“平时有用、战时顶用”的原则,以铁路桥梁专家为骨干、以各系统技术骨干为基础,结合平时生产建设,打造一支精干高效、训练有素、技术过硬、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核心队伍,作为龙头力量,要从年龄、文化结构和承担的保障任务,合理配置专业工种、技术骨干。二是强化后备力量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注重培养年轻专业、技术骨干,引进专业人才,使队伍始终处于“青壮年”状态。三是强化补充力量建设,发挥专业保障队伍的辐射作用,通过人员派遣模式,快速培训,培养一批应急力量,作为战时、急时的重要补充。

3.3技术保障

技术保障是新形势下执行各项铁路桥梁应急保障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快捷高效、精准有力”应急保障目标的重要支撑。

3.3.1强化专业技术学习研究,掌握精髓,灵活应用。一是研究掌握专用制式器材、配套装备、机具的战、技术性能,熟知使用范围、拼组作业方法、结构特点等。二是研究掌握保障预案,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应急演练,以便检验、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须将预案了然于胸,任务一旦明确,能够快速启动预案。三是研究掌握各类应急作业条件下的作业方法、施工工艺、作业组织及作业标准。

3.3.2加强专业技术指导。专业技术人员须进驻作业现场,全程参与专业训(演)练和应急保障任务,切实做好现场技术指导,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识,严控质量;优化施工方法,提高作业效率。

3.3.3严格执行技术交底。专业技术负责人须向技术人员和带班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明确作业方法、技术标准及注意事项,技术人员和带班人员须向作业人员作更详细的技术交底。

3.3.4抓好技术总结。总结才能提高,每次专项训(演)练或应急保障任务完成后,参与技术人员须进行全面技术总结,便于优化抢架作业组织、改进作业方法、升级技术装备和器材改造等,以提高抢架效率和优化保障预案。

3.3.5加强专业资料归档管理。技术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保障资源,须加强专业资料的整理、汇总和归档工作,使其系统化、规范化。

3.3.6加强专业技术保障人才管理。一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大局意识,立足本职、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做到有令必听,有令必行。二是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培训,学习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技术保障能力。三是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井无压力不出油, 人无压力不成才”,竞争激励机制是激发工作活力的有效手段,须积极采取物质激励、职务激励、荣誉激励、知识激励、淘汰激励等手段,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健全考核机制,根据具体训练和保障任务,明确分工,确定职责,对能量化的工作要有硬指标, 难以量化的工作要尽量细化并有硬性要求。五是加强专业技术沟通、合作,应急保障任务涉及专业技术种类较多,各专业技术人员须建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沟通、协作,才能圆满完成抢架任务。

3.4应急安全保障

安全是实施应急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在应急任务执行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应急保障工作的进程,甚至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无论在战时、还是急时,铁路桥梁应急保障工作都存在着时间急、任务紧、环节多、作业环境复杂等诸多难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出现安全事故概率较大。因此,必须全方位做好应急安全保障工作,达到“零风险”目标。一是应急安全保障措施是应急保障预案的一部分,须同步编制,安全保障措施与应急抢架作业及后勤作业相对应,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二是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监控应与保障预案同时启动、同时实施,并及时做好安全交底,检查器材设备安全状态,盯控抢架作业过程。三是安全监管要全面,不仅要盯控保障目标现场,还须盯控器材设备出库、装载、运输等后各环节,实施全方面、全方位的安全监控,确保万无一失。四是加强应急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队伍的教育培训,高标准地实施安全监管。

3.5应急后勤保障

铁路桥梁应急保障进程和结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保障的程度,而圆满的后勤保障又是由平时充分准备决定的。后勤保障是应急工作前后方、内外部通力协作及各自功能的综合,存在着点多面广,工作内容多样,延续时间长和保障人员不固定性等特点。 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后勤保障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明确分工,指定到人,制定工作目标和要求。二是制定科学、完备的后勤保障措施,作为应急保障预案的一部分,措施与应急抢架作业相对应,措施要多样性、多途径。三是模拟各种复杂的应急保障任务,组织后勤保障组织机构进行演练,检测后勤保障措施是否全面、充分,各环节是否衔接有效。四是根据应急保障预案的变化,及时调整后勤保障措施,使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五是定期检查后勤人员和物资、设施的状态,遇有变化及时调整。六是学习、汲取“模块化保障、直达保障、网络保障、联合保障”新的后勤保障模式,以提高后勤保障效率,节约资源。

4加强科技攻关,有序开展课题研究

从我国目前铁路桥梁应急保障现状看, 尚存在着制式器材数量不足、重量大、联接工艺复杂、拼装架设时间长;专用机具落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场地适应性差;应急保障技术与永久性铁路桥梁技术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难以适应战时、急时铁路桥梁应急保障的需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切实提高铁路桥桥应急保障能力和效率,凸显“快速”特点,必须加强铁路桥梁应急保障科技攻关,有序开展各项课题研究。一是加强专用器材研究,研制开发一些具备重量轻、强度高、易组合、通用性好等特点的铁路桥梁战备抢修制式器材, 提高抢修的效能;在材料上尽量应用新材料,以减轻重量、提高强度,易保养、维修;在结构上,与现行吊装设备相适应,制定规格适宜、易于吊装、便于组合的轻质预制构件;在制式上, 各种联接杆件、配件、应统一标准,具备互换性;在功能上,要研制能遥控升降的墩台和可伸缩的跨梁,提高桥梁抢修的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强专用抢修配套机具研究,研究技术含量高、适用性强、机动性强、智能化程度高的专用抢修机具,平时用于铁路建设,急时用于应急保障;研制适应各种地形、多种结构以及不同破坏程度的桥梁抢修机具,着重发展功能多样、起重能力强、机动能力好的抢修机械,使其能在大跨度、高墩身、水深流急、不良地质、作业面窄小等特殊环境下作业。三是加强施工工艺研究,结合现代施工生产技术,研究应急保障情况下新的作业方法,加强器材的预拼化、框架化研究,优化桥墩、梁体拼组架设工艺,努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四是开展具有深水、高桥墩、大跨度梁等特点的新型结构桥梁应急保障任务专项课题攻关,以适应新形势应急保障的需求。四是加强专用器材设备储备模式、装载出库方式研究,实现货架立体化、吊装出库机械自动化,提高库房的利用率,提高装载出库效率;优化器材设备运输方式,实现运输多样化、快速化。

地铁施工应急预案范文5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由于发展的迫切需要,铁路的施工往往需要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下进行作业,更多时候甚至不分季节,针对诸多的问题,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铁道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路基工程施工,隧道工程施工,桥涵工程施工等。下面,就一些常见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一、铁道工程现状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铁道工程中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管理体制的滞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不足,甚至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分包、转包现象导致重要环节上出现脱节,违规操作,而相关制度及应急预案的落实不到位等方面是比较集中突出的问题。主要归为以下几点:(1)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对于整个工程而言,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安全生产是工程当中的重中之重,而制度的制定和有效的落实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而铁道施工过程当中,有时由于制度的执行、监管的不到位等问题,加之施工方面为了赶工程进度或节省成本的考虑,在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导致了工程质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铁道工程施工组织内部责权模糊,缺乏凝聚力。对于任何一项工程而言,都是分工协作的过程,而前期的准备,应急预案的预演,施工过程当中出现问题的协调解决,都是在一个有机的体系下完成的,铁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要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工程带来影响,而铁道工程施工组织内部分工不明确,使得出现问题时不能有效解决,加上有些监管部门不力,疏于管理,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3)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计划的调整比较多,虽然计划调整有时是必要存在的,但如果工程施工计划临时调整较多,将会严重制约整个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就目前我国铁道工程施工的现状看来,很多管理方式比较传统,导致信息传递过程滞后,施工计划的临时调整,很难及时准确传递到各个施工单位和部门,从而为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容易带来隐患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4)应急预案的制定和预演较为缺乏,我国的工程施工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特别是铁道工程施工安全。这就要求施工方面制定完整的计划和应急方案,以便出现问题有相应、及时的对策。在传统的管理当中,各级的管理部门对整个施工作业流程、施工要求、人员组织安排、设备保障等常规程序上做得比较细腻,也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于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上则比较单一,方式是不够灵活,有的甚至缺乏可操作性,一旦出现状况,和应急预案不吻合,则只有束手无策。

(5)铁道工程施工测量存在误差。对于整个铁道工程而言,施工测量是整个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测量存在误差,将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和成本的浪费,由于目前我国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比较低,另一方面我们的设备自身比较落后,而解决这两方面问题是减少工程误差的当务之急。

二、解决铁道工程施工中问题的对策

为了更加适应现代化施工的需要,改变目前的现状,提高铁道工程施工的质量,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建立完善的经济奖惩机制,加强监督管理责任,强化施工组织的整体协调配合,加强领导工程施工的计划、量体裁衣的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及健全施工的监管检查责任制这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经济奖惩机制

以正向激励的方式对合规的操作给予奖励,并通过考核办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中的违规现象,同时,明确责任,责权清分,并且通过制度来管理,在工程施工之前,监管部门同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明确工程质量标准,明确处罚内容以及相关责任,通过有效的制度进行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施工风险。

(二)强化施工组织的整体协调配合

任何一项工程,都应该强调整体协调配合,特别铁道工程施工,所以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强化团队合作精神,是确保铁道工程胜利完成的重要保障,铁道工程具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且关乎到人的生命财产,所以强化各施工单位之间应该树立大局意识,为完成同一的目标,应具备舍小取大,统一协作的精神,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操作,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领导工程施工的计划

施工计划在整个铁道工程中尤为重要,而前期的测量、实地勘探,严谨的制定施工计划,减少施工计划的变更,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沟通障碍,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对于监管部门,则应该严格把关,万不得一要修改计划或变更计划,应确保信息及时无误传递到各个施工单位,以便施工方及时调整作业状态,从而降低潜在的风险。

(四)制定有效实用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为工程当中发生意外而制定的,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而制定的特殊方案,同施工计划一样,应急预案也应当切实可行,对于铁道工程施工而言,通过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有效的制度管理,对于施工当中有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预演,能确保在万一发生意外的时候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员,财产等方面的损失。

(五)完善工程施工监管检查制度

监管检查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是铁道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完善健全监管检查制度,则要加强监管部门对施工方的监管,同时,要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以适应现代化铁道工程建设的需要,另外,应该考虑引进国外先进的测量仪器及技术,以弥补设备误差带来的损失。

三、结束语

总之,铁道工程施工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完善制度,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才能为提高整个铁道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为安全、高效的铁道工程做有力的铺垫。

参考文献:

地铁施工应急预案范文6

(一)进一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各级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记安全生产责任。市各有关监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根据《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要求,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促落实各施工企业的分管领导联系*地铁项目,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要督促各施工单位与项目部、施工队(班组)、一线作业人员层层签订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缺;督促各监理、施工单位建立健全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做到安全生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市地铁集团要全面实行安全责任考评制度,跟踪监督责任制落实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要将其清理出*市场。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各项制度。

市地铁集团要进一步明确地铁建设安全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加强安全日常规范管理,制定地铁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要对工程进行总体协调,及时、足额拨付安全生产费用;依据合同约定,不得对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建立地铁工程技术专家组,为地铁建设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要督促各勘察、设计单位加强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在充分探明施工环境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依法按程序优化设计方案;要督促施工单位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施工工法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作业,保证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足额到位,保证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和劳动保障用品落实到位;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对各类地下工程环境安全隐患的调查和处理,摸清周边燃气、供排水、通讯管线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情况,消除可能影响地铁工程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的各种因素。对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地铁工程,除施工单位监测外,建设单位应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并加密监测布点,加大监测频次。要督促监理单位切实履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严格执行监理规范,加强现场巡视,落实旁站制度。一旦发现危及工程施工和周边人员安全的隐患,监理单位要责令施工单位及时停止作业,督促其切实消除隐患;对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立即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关措施。

(三)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要明确地铁建设各方的责任。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要根据各自权限及时了解施工安全动态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检查,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依法查处力度;督促地铁参建各方切实加强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改进和提高勘察质量,完善设计和施工方案,规范工程和劳务分包,配齐配足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明确整改期限、措施和责任人,发现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隐患,必须坚决责令停工。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点,必须经过整改和专家复查后方能复工。对处理隐患不坚决、不及时、不彻底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进行严肃处理。市地铁集团要加强现场一线的监管力量;继续采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工程风险的掌控,对风险较大的施工现场必须设立远程实时监控系统;要督促监理单位认真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定期安全检查;加强对各施工单位专业分包与劳务分包的管理,严肃作业纪律,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禁施工单位擅自改变设计施工方法或者简化工序流程;要着力加强对隧道和(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工作的监督管理,对所有下基坑和隧道的人员必须实行翻牌制度,设置逃生通道和明显的安全疏散指令标志,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应急知识教育。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确保及时妥善处置事故

区、县(市)政府及市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设,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市应急办和市地铁集团要采取适当集中与社会储备征集相结合的办法,做好救援物资设备储备工作,一旦发生险情可随时调集储备;要加强对市级应急预案的演练,不断提高各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在市级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市地铁集团要监督施工单位进一步完善各自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必须科学严谨、符合实际,确保能在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宣传贯彻,确保所有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熟练掌握,能在第一时间采取处置措施;要督促监理单位加强对施工单位预案落实情况的检查,达不到应急预案要求的地铁工地不得开工。市地铁集团要进一步完善地铁集团应急预案,组建专门的救援队伍作为地铁工程建设抢险骨干,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并建立一支工地上的应急救援队伍。消防部门要加强地铁应急处理的专业训练和演练。同时,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值守,认真及时做好接报、上报以及救援组织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建设各方人员素质

市建委、安全监管局、地铁集团等有关单位要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在施工人员中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要着力建立*地铁工程安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加强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及各方参建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安全教育全覆盖并贯穿地铁工程建设全过程,使地铁施工人员全面掌握地铁施工安全生产常识,掌握基本的逃生自救本领。所有进场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做好安全交底工作,未经培训的人员一律不准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