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医学的认识范例6篇

对法医学的认识

对法医学的认识范文1

一、中职医学生权利意识现状

权利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是指特定社会的成员对自我利益和自由的认知、主张和要求,以及对他人认知、主张和要求利益与自由的社会评价。权利意识主要包括权利认知、权利主张和权利要求三大部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认为中职医学生权利意识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但整体认识水平仍然偏低,在权利认知、权利主张和权利要求等方面仍然比较薄弱。

1.权利要求不强烈

当代中职医学生大多为90后,独生子女较多,没有任何生产劳动经历,缺乏经济独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自我经济独立要求。长辈们对他们的过度呵护,往往“替代”其责任、“剥夺”其义务,这样就减慢了其独立与成熟的进程。他们对权利义务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更多是通过接受“应该”和“不准”式的行为命令而获得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教育又让他们缺乏对权利义务知识的思辨解释系统,不能引发内心的深入思考,因而他们没有表现出对自己合法权利的强烈主张,积极主动了解权利内容的迫切性也不明显。

2.权利认知不清晰

中职医学生对自己应该或实际享有的权利认识模糊,对相关法律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尽管目前中职学校都开设有《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但并没有完全让中职生从思想深处理解权利和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那些和自身密切联系、现在和将来能够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律,诸如《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职医学生们并不熟悉。

3.权利主张不理智

中职医学生在校期间对关系自身利益的权利,如人身权、平等权、受教育权、就业权等关注度较高,并迫切希望学校确认并改善他们的这些权利。在遇到损害自身权益或令自己不满的事情面前,他们往往不能理智处理。其中大多数人会选择默默忍受,一部分会先想到让家长出面解决问题,少数人会有过激言行,有人会诉诸法律,希望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二、中职医学生权利意识培养的意义

中职医学生是未来的准医务人员,加强他们的权利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职医学生

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就要提高其包括权利意识在内的法律素质。重视中职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更要重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有利于为未来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医学是一门科学性、服务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医务工作者作为主导者,首先要明确和重视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才能保证诊治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中职医学生作为一名准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学习精准的医疗技术,还要具备较强的权利意识。

3.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近些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 严重影响了医学秩序, 甚至酿成社会风波。究其原因,除医疗技术水平的原因外,另一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医务工作者的权利意识不强,在接触患者、进行治疗时,往往忽略患者的正常需要和应享有的权利,不愿与患者耐心沟通,把患者置于被动位置,侵犯患者的合法权利。加强中职医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他们工作后有效地避免和处理医疗纠纷。

4.有利于实现卫生法的教育目的

随着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我国的医学模式正在由纯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作为未来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卫生事业成为人人都需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卫生事业正在向法制化管理转轨,各项医疗活动、各种新的课题、新的医疗诊治手段,都将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用法律手段加以规范和调整。正因为如此,对于中职医学生来说,在校努力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卫生法律知识,把握将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法律事项,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法制化进程。

三、提高中职医学生权利意识的措施

要切实提升中职医学生的权利意识,关键是要树立良好的法律文化意识,营造和谐的权利氛围。

1.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权利保障

首先,国家要加强立法,完善中职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要整顿清理校内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中职医学生的权利保障机制,搭建主张权利的平台,让中职医学生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发展中职医学生的权利意识提供可靠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其次,学校要建立健全对管理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尤其要注重学生对管理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强调学生的监督权利,使所有的管理行为都能依照法律法规进行。

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水平,营造尊重权利的社会氛围

近些年来,医疗纠纷不断发生,部分原因还在于多数患者法律意识较弱,维权方式、方法不合法。所以,要提高中职医学生的权利意识,就要在全社会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医患双方在卫生服务中享有的合法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把卫生法制宣传教育融入为群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全民法律水平。

3.精心设置课程,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

学校是中职医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加强学校法治教育环境,是提升中职医学生权利意识的最有效措施。首先,学校要精心设置课程,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为重点,以其他专业课为补充,教育广大中职医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认清权利实现的条件,明确权利维护的途径。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通过组织模拟法庭、监狱参观、法庭旁听、现场庭审进校园等活动,以及建立法律实习基地、聘请法官法律讲座等,提升学生的权利意识。特别是在中职医学生实习前,要对其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内容的专题教育,以利于其在实习岗位上深入体会和运用。再次,还要加强对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的权利意识教育。教师要发挥教育者对学生权利意识发展的示范效应,做到重视学习、了解自身和学生的权利内容,承认并尊重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避免用管理权力压制学生的正当权利;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权、知情权和批评建议权,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利观念和寻求正当的维权方式。

4.中职医学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权利意识

中职医学生虽然在小学和初中接受过一些法制教育,但由于当时书本知识浅显,年龄较小,因此对法律的认识范围十分有限,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受社会法制环境的影响,现代青年学生的权利意识已经明显增强。因此,中职医学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法医学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医疗纠纷;法律法规;认知度;问卷调查;南充市;大学生

近年来,医疗纠纷愈演愈烈。为了解南充市在校大学生但对医疗纠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我们于2012年3月至4月对此进行了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南充市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的各年级各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对医疗纠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

2、研究方法

将三所高校的同学按专业分成医学、法学和其他三组,每组再按年级分层,再随机抽取相应寝室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自制问卷。

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系统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结果

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11份,有效回收率91.1%。其中,大一175人,占19.3%;大二261人,占28.8%;大三263人,占29.0%;大四207人,占22.8%。男生347人,占38.4%;女生557人,占61.6%。医学生553人,占59.0%;法学生54人,占6.0%;其他317人,占35.1%。

2、对医疗纠纷的主观认识情况

同学们对医疗纠纷及其处理程序了解甚少,自认为很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仅0.4%和5.0%,绝大多数都只了解一些或不了解。但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了解医患关系对今后生活有重要作用,仅2.3%的同学认为不重要,2.5%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

对于医疗纠纷的概念,大部分同学(76.1%)还是比较清楚的,但仍有部分同学对其产生了误解。如果发生了医疗纠纷,大部分人(67.3%)会选择走法律程序,部分(25.1%)选择私下解决。但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发生医疗纠纷后走法律程序的越来越少,而是采取私下协商解决的途径。【1】

对于目前的医患关系,绝大部分(88.3%)的同学都认为关系紧张。在医疗纠纷的特点上,普遍认为有医患冲突的激烈化、舆论向导的片面化、数量上的急剧增加和患方诉求上的功利化等特点。他们普遍认为,发生医疗纠纷的责任主要在于医患双方(76.9%),也有部分选择了患方(13.4%)或院方(4.8%),还有同学认为在于其他因素(4.7%)。在解决医患纠纷的主动权上,约一半(56.0%)同学认为主动权在于医患双方,近四分之一(24.8%)认为主要在于院方,少部分认为在患方或其他方面。对于解决医患纠纷的最佳时间,绝大多数都认为宜在萌芽阶段。

在对于患者拥有的权利方面,同学们多没有清晰的概念。就主要的自主决定权和知情同意权上就分别有51.4%和26.0%的同学没有选择到,尤其是在自主决定方面,这与目前以医方为主导的就医观念有关。

对于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认同率最高的是医患双方沟通不够,其次为双方的认知差异的原因,再次为医护方处理上的欠缺和患方过高的期望值,还有过高的医疗费用。

对于防范医闹的根本措施,同学们的最主要的是加大医疗财政的投入和加快医疗体制的改革;其次是加强立法,疏通医疗纠纷的法律解决途径;然后是加快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加强内部管理,构建医患和谐医院。

3、对医疗纠纷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

就整体来看,在医疗纠纷的分级标准方面,正确率仅为8.3%;对于抢救结束后补记病历的规定时间,正确率为21.5%;对于封存病历该由谁来保管的问题,正确率为71.4%;就患者有权复印的病历资料有哪些方面,正确率为 29.1%;对于患者自身特殊体质造成的损害是否为医疗事故的问题,正确率为63.7%;对疑似输血、输液、注射、药物等引起的不良后果对现场封存的实物该如何处置的问题,正确率17.9%;在危急情况下,当医方无法取得患者本人及近亲家属意见时可否行使单方行医权的问题,正确率为 37.7%;对需要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当口头还是书面告知的问题,正确率为 79.9%;对于不必要的医疗检查对患者是否算侵权的问题,正确率为61.8%;当患者精神脆弱或身体状况较差时,医护人员未直接告知其病情是否视为侵犯患者知情权的问题,正确率仅为18.6%。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以上这些回答当中,虽然我们尽量让同学们如实回答,但答案并不排除猜测、随机选择而选对的部分。也就是说,实际的知晓率可能比这些值还要低。

表1 各专业同学对医疗纠纷相关法律法规问题的认知情况

研究问题 项目 专业(计数及占各专业的分百比%) 值

P值

医学类 法学类 其他

医疗事故的分级标准 四级十等 35 (6.6) 14(25.9) 25 (7.9) 33.061 0.000

病例补记时间 6小时内 126(23.7) 11(20.4) 58 (18.3) 17.134 0.009

封存病例该由谁来保管 医疗机构 419(78.6) 34(63.0) 192(60.6) 48.647 0.000

患者有权复印的病例资料 客观部分 164(30.8) 18(33.3) 81 (25.6) 28.731 0.000

危急情况可否行单方行医权 可以 174(32.7) 26(48.1) 141(44.5) 40.127 0.000

非必要医疗检查是否算侵权 算侵权 289(54.3) 40(74.1) 230(72.6) 35.585 0.000

患者体质特殊造成的损害是否算医疗事故 不是 374(70.2) 32(59.3) 170(53.6) 35.995 0.000

4、关于医疗纠纷相关知识的认知途径

对于了解医疗纠纷的途径,有696人(76.9%)是通过网络途径,681人(75.2%)是通过新闻媒体了解,424人(46.9%)是通过学校教育途径,421人(46.5%)通过报刊杂志,247人(27.3%)通过查阅书籍,还有72人(8.0%)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相关知识。

对于所学课程中是否包含医疗方面法律课程及教育形式的问题,332人(37.3%)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有选修课的351人(39.5%),有知识讲座的231人(26.0%),有必修课的146人(16.4%),有其他教育形式的105人(11.8%)。

当问及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医疗方面的法制课程时,有494人(54.2%)认为有必要,375人(41.2%)认为很有必要,只有29人(3.2%)认为没必要。至于他们希望以哪些形式进行相关教学的问题,有674人(76.4%)希望通过多媒体再现真实场景,参与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587人(66.6%)选择了通过以案例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方式;413人(46.8%)选择了详细解析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还有25人(2.8%)选择了其他方式。

三、讨论

1、对医疗纠纷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

尽管多数人都认为了解医疗纠纷相关情况及其法定处理程序很有必要,但其认知度却十分有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医学生方面看存在着盲目乐观,缺乏危机意识,尚未意识到医疗纠纷的严重性的情况。还有部分医学生消极回避,认为了解也没办法改变,眼不见为净。此外,缺乏公众引导,自主学习了解的意识不强,或是没有找到适合的途径等,这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亟待我们解决的一大问题。从非医学生方面看,这种情况就更容易解释了。他们大都认为医疗纠纷离自己很远,跟自己没多大关系,或者是不感兴趣,所以就很少关注。即使有些法学学子对相关法律法规有所涉及,但其主攻方面多不在此,也只是略知一二。

2、医疗纠纷的认知途径有限,教育形式单一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有关医事法的仅一些选修课和极少的知识讲座。此外同学们了解相关知识的途径大多是网络媒体和报刊杂志,且缺乏客观性和系统性。

3、对策

(1)增强高校医疗纠纷教育

①各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改善教学方式,提供更多便捷有效的知识平台来进行教育宣传。

②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相关专业人士作知识讲座。

③医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入临床见习,特别是医患纠纷办公室,多了解现今的医患状况。

④通过网络、媒体、相关节目专栏等平台宣讲正规的处理规程。

(2)发动社会团体的力量

就目前而言,能对群众开展的科学、系统地宣传医事法的相关知识的团体几乎是空白的。因为无知他们曲解法律、抵触法律,所以在医疗纠纷发生以后他们不懂得也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并且,相关工作人员对学习、运用医事法的重视度也不够。目前医事法普及的方式比较局限:当前普法人员多采用牵挂横幅、街头搭建桌椅广播宣传,然收效甚微。[2]所以,对社会群体的医事法普及工作还有很长的路。政府相关部门应呼吁全社会的关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创建更多便捷的知识平台。同时同过完善医疗体制,扩大医疗资源,提高医方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切实有效的途径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桐乡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医患纠纷的现状及思考http:///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75 2009-08-20

[2] 谭春燕、袁梅、陈健等. 医事法普及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1):97-99.

[3] 康江、王光明. 如何正确看待和解决医患纠纷[N]泸州日报,2008-05-12.

[4] 刘海英、唐正利等. 门急诊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认知程度的调查与分析,2004,2(12);62-63.

[5] 蒋广根. 医科生医德认知度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7,28(9)

对法医学的认识范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一系、二系、三系现有各年级学生,采取整体抽样调查方式,抽取600人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4份,有效回收率为92.3%。

1.2方法

问卷抽查法。问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题,共10题,旨在了解被调查者法律基础知识水平;第二部分为认知程度调查,共3题,分别是“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了解程度”、“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认知情况”和“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了解程度”。根据1~10题检测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组,正确率高于60%分为A组(答对6题及以上),该组呈现“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正确率低于40%的分为B组(答对4题以下),该组呈现“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1~10题内容摘自“执业医师法律法规考试”相关题目,内容涉及“医疗事故处理”、“执业医师行为”、“追究医疗刑事责任机关”、“《母婴保护法》知识”、“献血法立法目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规定”、“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报告时间”、“违犯《医师法》承担责任”、“《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内容”、“患者权利”和“确立脑死亡意义”。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情况

在554份调查问卷中,关于医学法律理论检测题目中正确率超过60%的可视为“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共计205人(37.0%),该类问卷分为A组;正确率低于60%的为“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类,有349人(63.0%),该类问卷归为B组。

2.2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了解程度

在554份收回的调查问卷中,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见表1。kruskal-Wallis检验,A、B两组医学生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8271,P<0.01)。被调查医学生“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组较“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组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更明确。

2.3对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认知情况

医学生对执业过程中所涉及法律问题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kruskal-Wallis检验,A、B两组医学生职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4868,P<0.01)。“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组较“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组的医学生对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更清楚。

2.4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了解程度

关于医疗纠纷中合法性为了解情况。kruskal-Wallis检验,A、B两组医学生“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097,P<0.01)。“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组较“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组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认识更为清楚。

3讨论

3.1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有利于应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偏低的状况。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情况堪忧,本课题问卷结果呈现,在554份返回的有效问卷中,有205人(37.0%)属于“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349人(63.0%)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如此情况不加以调整,可以预见,后者在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中将会面临巨大法律困扰。无独有偶,一项关于2014年某医科院校《医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报告》显示,68.7%被调查者属于“法律知识薄弱”,24.2%被调查者呈现“对法律知识初步掌握”,只有7.1%的医学生对法律知识达到掌握程度,这一结果较欧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伴随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法律素养必成为当代社会人的必备素质之一,医疗从业者的法律素养也将是其开展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必须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其次,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将投身医疗卫生事业,执业过程中不免会遇到涉法问题,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是其日后开展工作的必要能力。本课题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法律基础知识较好的同学在关于“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的问题”和“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等问题的认知程度上都显著好于另一组学生,在全面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基础上增强其法律意识,有利于医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3.2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途径

对法医学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 中医教育学; 临床医学/教育; 模型,教育; 教育,医学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临床教学更是如此,依靠理论讲授和学习是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中医临床医生,只有在深入学习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临床见实习课的时间,在临床中多诊治病人、技能操作、病例讨论、医疗实践,才能对疾病有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对疾病形成一个整体的正确认识。因此,中医学应加强临床见习课的管理,构筑科学的中医见习课的教学程序,采取集中见习,专人带教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见习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中医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 加强组织管理,科学设置课程

1.1 强化临床教学,创新课程设置

要提高中医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和合理设置课程。在临床医学院设立临床见习教研室和临床技能培训教研室,由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担任教研室主任和秘书,从承担临床见习教学任务的科室抽1至2名教学认真严谨和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主治医师或总住院医师担任教研室成员,专门负责承担临床见习教学任务,根据临床见习教学课时发放相应的临床见习课授课金。同时加强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管理,教研室主任应根据学校每学期下达的临床见习课教学任务分解到每个临床见习教学教师,临床见习教学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在临床医学院的病房或门诊积极准备教学病例(或已收集到的典型教学病例)进行备课,根据不同的临床见习教学病种特点,采用参观法(查体示教)、实践法(技能培训)、病例讨论法(临床病例讨论)和精讲复习法(见习讲座)等不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临床见习教学方法,强化临床技能实践,提高临床见习教学水平。

1.2 强化技能培训,完善评价体系

要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就必须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临床见习教学内容要以常见病、多发病和独具中医疗效特色的病种为重点,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进行临床见习前最好能在学校模拟医院接受医疗工作知识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让学生熟悉临床医疗环境、医院工作流程和医疗规章制度,掌握中医临床诊疗思维模式和医患关系沟通技能,了解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为临床见习教学工作打下基础。避免学生刚进行临床见习时的紧张慌乱、茫然无序的现象,纠正教师无备匆忙带教,学生缺乏感觉茫然听讲的低水平不良教学习惯。要加强中医临床见习教学的质量管理,建立和建全中医临床见习教学的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强化集体备课和听课试讲等教学制度,建立和完善临床典型病例和典型体征的临床见习教学资料的收集和编辑工作,强化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临床见习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带教水平

临床见习课的内容主要应以临床观察、技能操作和病例讨论为主,基础理论主要在课堂讲授时完成,在见习课中,不能变成大班分小班的理论课,理论讲授的内容应少而精,主要以课堂未讲而与实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在见习过程中与疾病关系最为紧密的理论为重点,起到对课堂补充作用及重点知识的巩固复习作用。每一单元的见习课应调动学生围绕1至2个疾病为主题对相关的症状与体征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特别要强调要善于应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进行讲授,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医风医德行为。

2.1 参观法

(查体示教) 是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在医疗区、实验室等场所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的方法[1]。参观法多用于对某些基本症状和体征的认识,主要是给予学生以感性认识。由带教教师示教,在示教过程中现场讲授其症状与体征的询问、观察和检查要点及其临床意义等相关知识,特别是中医四诊的望诊和切诊。如舌诊,不但要望舌苔,还要观察舌质和舌体;不但要辨认颜色,还要辨认质地;不但要掌握望舌的方法,还要理解其临床意义和灵活应用等知识。在参观法中要重视教学病例的选择,见习教学病例的选择对临床见习教学是非常重要。只有好的教学病例才会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临床知识。在选择见习教学病例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病例,能配合的病例,对病情影响小的病例,无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

2.2 实践法

(技能培训)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或修正学生的动作,如完整病例书写(门诊和病房)和医疗操作技能等。学生必需亲自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然后作出临床诊断和提出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意见,并完成完整的病历书写,带教教师主要对学生病史询问的缺陷、查体中的操作手法的正确性等进行点评、修正。医疗技能操作主要由带教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认真观察、领会,并能熟悉地复述医疗操作的方法和要点,在条件成熟时由带教教师指导,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在具体操作实践中领会其要点和掌握其技能。

2.3 讨论法

(临床病例讨论) 由临床见习教师带领学生对教学病例进行简单的病史询问和查体后,对其病历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在病例讨论中以学生发言为主体,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讨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为目的,教师进行提问和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和思路展开热烈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简要的小结和点评,在点评中要充分将中医经典著作理论融入到临床实践中,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讲授的理解和中医经典著作理论的理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见习教学效果。特别要强调要善于应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进行讲授,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

2.4 精讲复习法

(见习讲座) 是对课堂授课的难点进行巩固性学习,或对课堂未讲授的内容进行补遗,以教师讲授启发提问为主。如小儿补液疗法见习时,由教师对液体疗法的原则与方法进行精讲,然后再选择一个病案让学生进行实际评价和计算,提出处理意见和处方医嘱,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点评和修改,以加深对临床理论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因此,中医临床见习课教学必须早临床,勤临床,多实践,突出中医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培训,才能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

对法医学的认识范文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定额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3所高等医学院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中医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400人,根据各校中医及相关专业人数,按2∶1∶1的比例在3所高校学生中分层取样随机抽取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中医医学生医德状况及对医德教育的认识态度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学生医德状况调查内容,主要测查学生对医德知识和医德现象的认知情况和对医德实际问题的行为选择倾向;调查学生对医德教育的态度、认识、需求。对问卷的25个问题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α系数为0.746,条目经标化后算得的信度为0.806,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

1.2.2统计分析。

对问卷调查结果采用理论分析和统计学比较分析。在数据处理上用SPSS13.0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关联性分析等。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65份,回收率为91.3%,其中有效问卷353份,有效率为96.7%。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162人,占45.9%,南方医科大学96人,占27.2%,暨南大学95人,占26.9%;男生165人,占46.7%,女生188人,占53.3%;本科一年级62人,占17.5%,三年级145人,占41.1%,四年级146人,占41.4%。

2.2中医医学生医德现状及分析

2.2.1中医医学生对医德的认识和态度。

第一,关于对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的认知情况。调查表明,能够对医德规范内容全面认识的中医医学生有53.8%,选中率最高的是第一项“救死扶伤,忠于职守”,达到了95.8%,说明了医学生对自己将从事职业的性质有充分的了解。选择率最低的是“文明礼貌服务”,仅有68.8%,这说明了还有一部分医学生不够重视服务礼仪。是否接受过医学伦理学教育对医德规范的认知情况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第二,对医生工作中应具备的心态和责任心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中医医学生认为工作中,医生应该保持“平易近人,耐心对待病人,使病人感到亲切”,其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但仍反映出个别中医医学生的服务意识较淡薄。有89.8%的中医医学生认为“医疗工作关系着病人的安危,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个比例比王巍巍所调查的西医临床医学生的比例(85.3%)要高。[1]

第三,对医生开临床辅助检查项目的认识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有55.5%的中医医学生选择“应该为病人着想,为病人负责,只开必要的检查项目”;40.8%的中医医学生选择“为避免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开尽可能全面的检查项目是可以理解的”,这说明部分中医医学生在新的医疗法制环境下比较注意自我保护,表现出较强的防御意识。而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提高收入可以多开检查项目”和“不确定”的共有3.7%。

2.2.2面对医德困境时的行为选择。

第一,在面对抢救患者与可能导致自身健康受到损害情况下的行为选择。调查显示,有33.7%的中医医学生选择“救死扶伤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会勇敢冲向一线”,39.1%的中医医学生选择“听从组织安排”,这说明大多数中医医学生具有较高的医德修养,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自我牺牲或以大局为重。也有少部分中医医学生选择“自己也有家人要照顾,不会冲向一线”和“不确定”,说明有小部分中医医学生缺乏“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精神。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接受过伦理学教育的中医医学生选“救死扶伤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会勇敢冲向一线”的比例要高于没有接受过医学伦理学组的学生,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第二,对不同药品的选择倾向。调查显示,有过半数的中医医学生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支付能力综合考虑”,而选择“对有支付能力的患者开有回扣的药品”的占10.8%,这个比例要比2007年王巍巍对西医临床医学生所作调查的比例(14.0%)低。[1]

第三,对身无分文但又急需抢救的急诊病人的处理。调查显示,有87.3%的中医医学生选择“先想办法对病人进行必要的紧急救治”,选择“报告上级部门,等待答复”的占8.8%,选择“不管不问”和“不确定”的分别占1.4%和2.5%。这说明大多数中医医学生在面对医学人道主义具体问题时,能够担当起“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责任,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认识上出现困惑或犹豫。

2.3中医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需求和评价

2.3.1中医医学生选修医学伦理学的意愿及相应理由。

调查显示,有79.3%的中医医学生愿意选修该课程,大部分中医医学生愿意选修的理由是“提高自身医德修养”和“提高解决临床实际伦理问题的能力”。说明大多数中医医学生能够认识到医学伦理学对培养良好医德品质和提高医学伦理决策和评价能力所起的积极作用。小部分不愿意选修的中医医学生的理由是“教学内容不贴近临床实践需要”、“没空选修”和“其他原因”。

2.3.2对各种医德教育方式成效的评价。

对目前3所院校中医医学生医德教育方式成效评价的调查显示,导师和上级医师的言传身教方式成效最好(认为成效显著的占43.6%,成效较好的占40.8%),而社会实践次之(选择成效显著占39.4%,成效较好占45.9%),说明这两种方式比较容易获得学生认可,应将其作为医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有34.0%的学生认为临床伦理专题讲座成效较好,仅有10.8%和27.2%的中医医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方式“成效显著”、“成效较好”。

2.3.3更适合医学伦理学教育工作教师的类型。

从调查发现,大多数的中医医学生认为兼有临床知识的伦理专业教师更适合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工作。但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校这种类型的教师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医德教育要求。因此,我们应加强复合型伦理学教师的培养,并积极探索和开发有效的师资力量。

3讨论与建议

调查分析发现,广州高等中医院校医德教育现状具有以下特点:①部分中医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缺乏正确认识,重视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够重视职业道德修养和健康心理素质方面的提高;②医德教育在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落后,医德教育教学内容不贴近临床实践需要或枯燥,人文素质课程较少,部分中医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等课程的兴趣不大;③医德教育在方法上存在不足,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医患、学生之间的互动,很难引起学生对该类学科的兴趣。而学生容易接受的社会实践(如义诊、医疗扶贫、社区卫生服务等)、导师言传身教等方式却很少使用;④医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兼有临床知识的伦理学专业老师授课的少之又少。根据目前广州3所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医学生的医德现状和对医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结合医学教育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3.1医德教育从低年级抓起,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新生入学时,就各自的专业特点,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对医学、对本专业的热爱。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以“医学生誓词宣誓活动”为载体,进行医德医风专题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当代医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另外,各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义工”、“献爱心”和“无偿献血”、“社区健康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增强学生医学道德责任感。

3.2完善医德教育的内容,全方位开展医德教育

被调查的3所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及相关专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均由公共课老师采用课堂授课方式开展,大部分学生反映成效一般或不好,该门课程德育功能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建议各高等中医院校从卫生行业和医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当前医疗安全问题,加强学生卫生法规教育。可对中医医学生开设卫生法学课程,组织学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其实施办法》等法规,以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增强其法律意识。

3.3有效整合师资力量,提高伦理学教学质量

3.3.1加强中医院校医德教育队伍建设。

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实习医院的教育资源,聘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师担任带习教师,聘任兼有临床知识的伦理学专业老师讲授医学伦理学课程。[3]教师应将以热爱学生为核心的师德与以关心病人为核心的医德结合起来,搞好教书育人活动,寓医德教育于言传身教中。一要不断加强专业教师自身的人文功底,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平;二是要求人文课程教师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医学知识,寻求更多医学和道德的契合点,从而推动医德教育的深入开展。[4]

对法医学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医学生;创业;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178

近些年来我国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为的就是鼓励毕业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医学院校学生在当今的社会浪潮中也会面临创业的问题,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创业能力,帮助医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进行创业,成为医学生创业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医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1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

11创业环境的局限性

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下,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在谋划自己的创业计划,想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放眼望去,很多医学生所选择的创业项目都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无关,主要原因就是,首先,医学的专业性比较强,对医学生自身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医学的专业知识,将无法利用医学专业进行创业,学习医学专业就是为了救死扶伤,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将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其次,国家对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创业项目审批比较严格,如果没有一定的资历,是无法在医药卫生领域进行创业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学生利用本专业进行创业的机会。

12创业能力的缺失

很多医学生不能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创业,也是因为自身能力的缺失,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首先,要想在医药卫生领域进行创业,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因为医学专业主要就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的学科,所以医学专业创业都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如果稍有差错,不仅会导致创业失败,还会伤害消费者,所以很多医学生不能利用医学专业进行创业,主要还是自己不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其次,医学生不能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创业,最主要的还是不具备创业能力,由于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医学生要学习的专业知识非常多,课程安排得比较紧密,很多医学生很少有时间与外界接触,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和实验,很少有时间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也缺乏积累创业经验的机会,这也就导致很多医学生没有创业的能力,无法成功地创业。

2医学院校大学生缺乏创业能力的表现

21缺乏Υ匆档娜鲜

在广大医学生中对创业的认识存在着两个极端:有的医学生不能对创业进行合理的定位,把创业看成一件很神圣很困难的事情,认为创业只能在高科技领域和热门领域进行,如果自己不掌握高新技术就无法创业;还有的人认为,创业就是不爱学习的人才做的事情,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只有学习好专业知识才是王道,创业就是一种不学习的表现,只有学习不好的人才会去想创业,这两种想法都歪曲了创业的真实目的,也正是因为这两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广大医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降低了医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22缺乏自我认知

在当今大学生的创业浪潮中,有一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大学生对市场和自己的创业项目缺乏合理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创业就是为了追赶潮流,效仿名人,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一方面,很多医学生看到自己身边有很多成功的创业模范,认为自己也应该进行创业,盲目地效仿别人,忽视了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或者是自己是否具备成熟的创业条件;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医学生为了急于创业,并没有对自己的创业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更加没有进行社会市场调查,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最终导致自己创业失败,严重影响了自己创业的积极性。

3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31医学院校应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医学生的创业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医学生打好创业的基础,在学校就对医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为医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帮助医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创业状况和国家的创业政策,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根据医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制定医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大纲,让医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培养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丰富自身创新创业知识。其次,制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医学生专业的特点和成长的需求,制订符合不同年级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培养医学生创业的兴趣,提高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32提高医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当今社会影响医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创业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医学生不能对创业有正确的认识,很难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大多数医学生都存在着盲目创业的现象,要想指导医学生成功创业,必须帮助医学生正确认识创业,首先,在广大医学生中对创业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医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怎么创业,创业的意义是什么,对创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盲目地投身到创业的热潮当中而无法自拔;其次,帮助医学生规划自己的创业梦想,结合医学生自身的特点,制订符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创业计划,并且带领学生对自己创业计划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创业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帮助医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计划,明确创业的目标和方向。

33加强医学生自身专业素质培养

现在医学院校学生创业很少有医学领域的创业项目,主要原因是因为医学专业的特点,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要想利用医学专业进行创业,就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首先,医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对医学有较深刻的了解,掌握医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所有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武装自己的大脑,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要学会将医学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当中,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是一名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医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都大多是实践操作,没有实践能力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研究能力是医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升华的一个过程,是医学生在医学领域进行创新的关键,医学生创业的最好渠道就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资本,所以培养医学生的研究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医学生能否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创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许傲然,张柳,高阳,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5(15)

[2]邱仙艺,凌云对当前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3]郭英,肖咏桦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