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范例6篇

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

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范文1

Du Feng

(Shaanxi Technology College of Finance & Economics,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文章利用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出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具体形式,分析了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显著差异的存在性,对山东省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提供了若干政策建议和对策。

Abstract: By using Keynesian consumption function, the article established an unary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estimate the specific form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 consumption function, analyzed the existenc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t last, it proposed policy sugg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n promoting resident consump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关键词: 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函数 居民收入水平

Key word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consumption function;income levels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014-02

0引言

要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大内需,国内外的各种经验都证明,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需求是决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需求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内部需求是指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我们最常说的投资行为是一种中间需求,而消费则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最根本的环节,也就是最终需求。消费能带动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消费需求得以保持和增长,投资的行为就会应运而生,反之,就会阻碍作为中间环节的投资行为的停滞,我们只有将消费这一环节做好了,才能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自2008年下半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实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2008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后几年内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并强调扩大国内需求的核心是扩大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其中把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1边际消费倾向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收人每变动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居民消费所发生的相应变动额。也就是说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消费函数变化而变化的。这一概念最初由凯恩斯(Keynes,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在研究有效需求理论中提出的。凯恩斯认为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关系问题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额不及收入的增加额。这种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就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文章通过EVIEWS软件对年山东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构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得出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并得出近年来山东省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而对山东省的消费结构调整提出建议,促进山东省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2山东省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分别对城镇和农村的消费支出及人均支配收入建立一元回归模型,使用EVIEWS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由图1得,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为:

Y=575.97+0.64X

t=(8.38)(91.40)

R2=0.99F=8354.62Prob=0.00

2.1 经济意义检验说明山东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64元,即居民消费支出小于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与经济学中边际消费倾向的意义相符。

2.2 统计检验拟合优度检验:由于可决系数R2=0.99,说明方程拟合优度较高。回归系数检验:由于回归系数t检验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说明回归系数显著。回归方程检验:F=8354.62,Prob=0.00

由图2得,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为:

Y=29.87+0.698X

t=(0.6376)(52.92)

R2=0.9936F=2800.002Prob=0.00

2.2.1 经济意义检验说明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每增加1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698元,即居民消费支出小于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与经济学中边际消费倾向的意义相符。

2.2.2 统计检验拟合优度检验:由于可决系数R2=0.9936,说明方程拟合优度较高。回归系数检验:由于回归系数t检验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说明回归系数显著。回归方程检验:F=2800.002, Prob=0.00

通过统计检验可知,文章构建的城镇居民消费函数与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均有意义。比较分析如下:

城镇居民消费函数:Y=575.97+0.64X

农村居民消费函数:Y=29.87+0.698X

由此可见,近年来山东省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差别在逐渐缩小,农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98,城镇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4。明在1991年――2010年我国高速市场化改革的这20年间,在山东省,无论是城镇人口还是农村人口,每年都要将其可支配收入的一大半用来满足他们的日常消费需求。但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整体上大于农村居民,也说明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依靠消费实现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3对策与建议

2008年以来,中央多次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保增长、促发展,并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山东省也必须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居民消费上来。依据上述结论,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不断提高全体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核心因素,居民消费需求的前提是收入,是以收入的不断增长和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实物消费品为前提的。但相对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居民收入明显偏低,收入增长赶不上GDP的增长。建议相关政府部门适时出台增资政策,建立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为提高家庭购买力奠定基础。

3.2 缩小收入差距,特别是要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居民收入差距是各种收入差距的综合反映,也是衡量社会公正、公平的尺度,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系数超过0.4就属于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平范畴,我国已经越过这个警戒线。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极不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也不利于社会稳定。按照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高收入家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更加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增大消费率。

3.3 加快医疗、教育、住房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通过一系列改革,完善国家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城乡居民降低收费性消费预期,降低家庭刚性投资开支,解除后顾之忧,敢于消费,提前消费。

3.4 进一步扩大就业山东省人口众多,就业总量矛盾比较突出,失业问题严重,青年人就业难。权威研究表明,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投资增长的两倍,就业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来社会财富提高0.7个百分点。只有充分就业,人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才能增加消费,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提高反过来又刺激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带动社会就业,提高就业率。失业不仅扩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影响消费,影响社会均衡,影响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山东省统计年鉴[M].(1992-2011).

[2]中国统计年鉴[M].(1992-2011).

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体育消费 城镇居民 日照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日照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 数理统计法

1.2.4 逻辑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照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分析

表1表明,认为体育消费是一种浪费的居民占11.25%;而认为体育消费意识处于不同程度的积极状态[2]的居民占88.75%:认为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体育消费是正常的、体育消费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

2.2 日照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目的分析

综上所述,日照市的城镇居民意识到参与体育消费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用于社会交际、提升完善自我的层面。因此,从居民体育消费目的上可以看出未来参与型和观赏型体育消费的发展前景美好。

2.3 日照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内容分析

体育消费结构反映了体育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体育资料(包括体育劳务资料)的比例关系,它即反映了人们消费的具体内容,也反映了人们体育消费的层次水平和意识水平。[3]

从表3可知,当前日照市承办的体育赛事还是比较少,大部分城镇居民很少去现场观看体育比赛,或是到外地去观赏比赛,不能满足居民参与观赏型体育消费的需要,因此可看出参与型体育消费市场值得有关部门进行深度开发。

2.4 日照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分析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及体育服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量,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表4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年体育消费整体水平并不太高,却又表现出以整体性不断提高趋势方向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 日照市城镇居民的整体体育消费意识一般,仍有部分居民认为体育消费是浪费。

3.1.2 日照市城镇居民的体育目的以增强体质为主,但是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的发展趋势良好。

3.1.3 日照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内容以实物型消费为主,日照市政府应加强承办体育赛事的力度,以促进居民的参与型消费。

3.1.4 日照市城镇居民年体育消费整体水平并不太高,但整体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发展。

3.2 建议

3.2.1 加快城镇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依据日照市丰富的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建立以海滨为依托、以旅促经特色优势,增加基础公共设施,大力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

3.2.2 培养和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价值观。应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提倡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引导居民建立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提升居民闲暇精神生活质量。

3.2.3 推出特色户外休闲体育项目,构建海滨休闲服务体系 日照市体育局相关部门应从实际出发,依托日照市的海滨优势、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浮来山风景区、水上运动基地和万平口景区,发展滨海体育游,使其成为重要的体育经济旅游资源;依托滨海、风景山区优势开发新的户外休闲资源和项目,构建海滨休闲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于军,李永献,范世晔.山东省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336-1338.

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

居民消费;对策与建议

居民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其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当前居民消费的症结与难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促进居民消费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着手:

1.提高财政对促进消费需求的支持力度

当前,各级政府正在大力压缩政府消费,尤其是“三公”经费支出,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在深化西部开发、建设美丽乐山的背景下,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城镇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的投入;运用财政导向功能,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努力实现各区县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方面提供了契机。

2.调节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

促进居民消费在于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而实际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能力。针对收入分配结构方面的失衡要加大调整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着力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对于城镇中低收人群体和进城务工人员,大幅度提高其劳动报酬标准,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抑制社会财富向高收入阶层集中,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和均衡有直接效果。

针对农村,要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提高农民消费能力。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促进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严格涉农收费管理,禁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进一步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鼓励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绿色食品生产,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推动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同时,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保障其合法权益,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在城镇,要着力增加就业、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尤其是增加年轻人的收入,使之更有利于扩大消费,提高消费层级;通过二次分配来刺激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欲望,着力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负担,以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当前,教育、医疗、养老是摆在居民面前的三个突出问题,加上可能出现的失业的其他影响因素,家庭支出的不确定性加大,居民不得不进行储蓄,导致即期消费减弱。增强区域内社会保障的统一性和普惠性,从下述方面入手: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支持地方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推进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人力资源配置间的融合;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为重点,对城市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院等各级公共医疗机构进行改革,将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居民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予以优化。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逐步缩小保障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减轻农民生活压力和未来不确定性,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促使其增加即期消费。

4.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针对马边、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所处小凉山地区的情况,依托国家政策,完善民族地区收入分配制度体系,扶持民族地区发展,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政策、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缩小和消除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结合乐山推进彝家新寨建设等项目,加强扶持和引导,努力实现三个区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发展特色经济、绿色经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强环保,推进彝区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5.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改善不利的外部环境,支持居民舒适消费、便利消费,从而激发居民消费的热情。因此,以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为契机,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和负担,集中规划农村居住点,科学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保证农业用地,将耕地流转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乡村旅游业等,实现安居。在此基础上,城镇完善社区便民服务,逐步构建起门类齐全、服务便捷、分级明确的社区商业服务网,优化配套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安全的一站式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生活服务需求。在农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的道路、电力、水利、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通过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农村的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消费。进而完善税费政策,促进汽车消费稳定增长,减少居民购车和用车成本;规范和改善旅游环境,对各区县景点加大开发力度,形成峨眉山、乐山大佛为龙头,整合区县诸多景点的乐山整体旅游资源优势,带动旅游消费规模上档升级;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6.优化环境,保障消费安全

促进居民消费,必须有良好的消费环境。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对城乡市场的执法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非法广告等不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建立和健全市场投诉受理机制。同时,要完善信贷消费政策,扩大信贷的规模和领域,积极探索扩大居民消费的新方式新途径,刺激即期需求、引导和拉动消费需求增长。

参考文献:

[1]谭彦红.公共财政与打动农村消费[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6)

[2]迟福林.第二次转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甘肃省财科所课题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8,(9).

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范文4

如果说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扩大消费则是长远之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

2008年以来,中国消费连续9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月和上月分别加快5.5个和1个百分点。展望2009年,在中央提出的五大消费点的带动下,消费将是保增长的一个强劲“引擎”。

农民消费:全力启动农村市场

四川简阳市石板凳镇菜子村村民许菊华家,不久前买了一台崭新的29英寸彩电。“这台彩电1338元,政府补贴了174元。有了‘家电下乡’补贴,我们才舍得换掉原来的小彩电。”

国家决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推行新的“家电下乡”试点,范围从3个省扩大到12个省区,产品包括彩电、冰箱(含冷柜)、手机、洗衣机,农户购买此类家电可享受13%的财政补贴。

推行“家电下乡”是扩大内需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启动农民消费一个信号。“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来撬动农村市场,既可以让广大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金融危机影响、扶持企业发展的作用。”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说。

去年1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必须进一步完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明、后两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进一步扩大品种,加大“家电下乡”推广力度。

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165亿元,增长22.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4721亿元,增长20.6%。无论是增速,还是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农村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住房消费:促进楼市健康发展

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确定了促进楼市健康发展的三项措施: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促进商品住房销售,支持合理融资需求。

人们注意到,在一个多月时间内,稳定楼市政策频频出招: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出台,“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被列为“国十条”之首。

继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成为国务院召开省区市人民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部署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七项工作之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置的2009年五项重点任务中,有两项涉及房地产,“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汽车消费:为准备“过冬”的车市加温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最近10年,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汽车产销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新车市场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2008年国内汽车业呈现明显颓势。11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超过10%。

汽车工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大,不仅可以拉动钢铁、化工、石化,甚至纺织、轻工等机械制造业,而且可以直接拉动消费。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人士透露,目前汽车等产业的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正对与汽车相关的一些政策进行调查研究。

“国务院2008年11月份出台的扩大内需十大举措以及12月初确定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九条措施,将有助于鼓舞老百姓2009年的汽车消费信心,扩大汽车需求,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对目前陷入低迷、准备过冬的中国汽车市场无疑是重大利好。”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认为。

服务消费: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目前,整个世界的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平均超过60%,而我国这两年仅为40%左右,明显偏低。这既是不足,同时也具备强大的结构性增长空间。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能够直接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也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今年,要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样化文化产品,加快发展体育健身和老年服务产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张平说。

他表示,着力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今年,要努力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包括继续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此外,还将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政策,研究采取鼓励消费升级的税收政策,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要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加消费意愿,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减少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加即期消费。”张平说。

旅游消费:挑战中寻找机会

2008年12月2日,首届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北京市旅游局在会上推出了涉及文化创意、景区建设、古镇乡村、特色街区、生态恢复等新型旅游项目。

“北京市正在谋划借助奥运效应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近期推出82个旅游产业项目,初步估计涉及780亿元资金投入。”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说。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指出,从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这次金融危机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非典”相比,对旅游业冲击更猛烈,影响范围更大,持续时间将更长。但只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旅游业仍然可以平稳较快发展。

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碳排放;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1日

一、引言

当前,我国面对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际的压力。在过去,中国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效、能源替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等行动,有效减少了中国CO2排放的增长率。但为了能够实现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提到的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我国仍需要结合本国国情,在低碳经济的多方面深入研究。

对于碳排放的研究领域而言,其本身属于一个新兴的领域,在1992年环境问题被提出,到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签订,这个问题才开始真正地被重视,也才产生了有关的研究,我国已有的有关碳排放的研究,大部分是研究碳排放与经济、产业的关系,而对于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却不多,然而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表明,居民生活消费的直接与间接能耗已超过产业部门,成为碳排放的主要增长点,并且居民的间接能源消费量是其直接能源消费的2.44倍。而现有关于还没有专门从居民间接消费的角度去探讨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所以,本文旨在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同时提出建议。

二、文献回顾

我国没有专门有关居民消费结构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但是有学者在研究居民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时候有涉及消费结构的因素,比如,雷朝阳、资树荣在2012年的低碳发展背景下的城市居民消费调控探析的研究中建议改变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文化来进行减碳,但未采用实证的方法去进行说明。

在模型方面,已有的研究碳排放和居民消费的模型有两种:一种是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另一种是IPAT模型(STIRPAT模型)。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比较典型的研究者是叶震,他在2011年和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都运用了投入产出模型。采用环境压力模型IPAT模型(STIRPAT模型),比如朱勤、彭希哲、陆志明等人,对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本文通过研究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与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其他杂项这几方面的支出比重来解释消费结构,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如式(1):

Carton=a1Foodt+a2Clotht+a3Livet+a4Applicationt+a5Healtht+a6Traffict+a7Educationt+a8Otherst (1)

基于式(1)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我国1980~2012年的人口、收入、消费结构等数据进行碳排放测算及相关变量的回归分析,考察我国人口、收入及消费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规律。

(二)回归分析。OLS回归是回归中最为趋近原趋势的回归方法,所以本文采用OLS法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下列结果表1。(表1)

根据以上回归结果,写出碳排放量和城镇居民间接消费支出占比之间的关系如下:

Carton=-156.21Foodt+465.5289Clotht-287.098Livet+954.6317Applicationt+457.6255

Healtht+399.8737Traffict-267.8974Educationt-579.4125Otherst

(三)结果分析。R2为0.910274说明回归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其中APPLICATION和TRAFFIC的P值均小于5%,系数均大于零,这说明家庭设备及用品和交通通讯的回归显著,且和碳排放的关系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意味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和交通通讯的消费比重越大其碳排放强度较大,同时也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如果我们减少对家庭设备及用品和交通通讯的消费的过分依赖,调整间接消费结构,发展低碳模式的消费方式,就可以达到碳排放下降、环境改善的目的。

四、政策建议

(一)低碳式城镇化。对农村的建设,以公共交通建设为主体,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居民小区加强绿化建设。

(二)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尽快构建以低碳、绿色、环保、高效、低耗、安全为特征的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减碳方式。提倡有序发展私人交通、慢行交通、公共交通替代私家车出行的交通消费方式。

(三)促进节能技术的发展。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比较滞后,要想在发展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就需要提高对技能技术的要求,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在运用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的改革,促进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等的运用和推广。

(四)推行鼓励低碳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引导和鼓励居民使用节能产品,奖励节能减排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对于低碳实施表现突出的城市给予奖励和表彰,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1]陆莹莹,赵旭.家庭能源消费研究述评[J].水电能源科学,2008.26.1.

[2]wei Yi MiIlg,Liu Lan cui.Fan'Ying,ete.The Impact of Lifestyle 0n Energy Use and c02 Emiss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residents[J].Energy Policy,2007.35.

[3]朱勤,彭希哲,陆志明.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

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安徽;农村居民;消费启动;收入;协整分析

一、引言

安徽省作为中部农业大省,2009年其农业人口比重、农业产值比重、以及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57.9%、14.86%、39.3%,均高于全国同类指标平均水平53.4%、10.3%、38.1%,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在全国30个省市排名第九。安徽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严重制约着全省经济整体发展,如何更快更好的挖掘农村市场消费能力,以实现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全面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和农民消费水平,提升省内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的目标。本文从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二者的实证分析出发,从收入构成入手,探究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收入因素,并将主要收入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探索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扩大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具体途径,这对于增强农村居民家庭支出持续增长以及安徽省政府制定相应的农村消费刺激计划进而扩大农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实践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制约农民家庭支出的根本原因;理论角度看,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到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再到莫迪利安尼和弗里德曼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全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就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关于农村居民需求方面的实证研究也大多是围绕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刘文勇(2005)就收入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期收入依然是影响中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韩倩、王健(2005)主张农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依赖于农民持久性收入的提高,农民收入不稳定性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消费。高宏旭运用1995-2007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随着经济发展年收入都在不断增长,但消费倾向却不同。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处于波动状态,而不像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那样一直在下降,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有待开发。尽管诸多学者就收入和消费支出作了各样实证分析,但基本上都没有将收入细分量化成众多因素,而且针对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分解和消费方面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二、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分解与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一指标,安徽省统计年鉴中,可细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小项。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93%以上,鉴于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很小,故将两者合并。为了更客观的描述变量间的均衡关系,所采用数据都剔除了物价影响。

(一)安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以农村居民消费为因变量,选取“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SXZC)为农村居民消费的变量,并选取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GZSR)、经营性收入(JYSR)、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CZSR)作为自变量。对数据进行平稳性分析:对各项数据取对数,再对对数序列做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1991-2009年期间,LNSXZC、LNJYSR、LNGZSR、LNCZSR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I(1),因此,可以对上述序列进行协整分析,为了消除序列的自相关性,添加一滞后项AR(1),多元回归估计结果为:

(1)

t=(2.0252) (1.9888) (3.2552) (3.1698)(2.7196)

F=280.1756 R2=0.9885 调整后R2=0.985 D.W.=2.1639

根据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在建立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对回归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协整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形式

(c,t,k) ADF检验值 临界值(1%) 临界值(5%) 临界值(10%) P值 结论

D回归残差 (0,0,0) -6.7838 -2.6998 -1.9614 -1.6066 0.0000 平稳

表1表明回归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即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公式(1)各影响因素系数可以看出,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作用也很明显,但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受限于在纯收入中所占份额太小,不能明显体现出其对消费支出的提升作用。

(二)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主要是指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的收入,为此,选择第一产业产值、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林水事务支出四个变量来解释。考虑到因变量和各自变量的量纲有所不同,在具体计量分析中,统一换算为以1991年为基期的指数序列,分别为:经营性收入增长率(JYSRZ)、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率(CYZZ)、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SCJG)、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SCZL)、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率(NLSZ),对各变量的对数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LNJYSRZ、LNCYZZ、LNSCJG、LNSCZL、LNNLSZ序列均为I(1)过程。在建立回归模型的基础之上,对LNJYSRH和LNCYZZ、LNSCJG、LNSCZL、LNNLSZ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2,为了证实两两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最后对回归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从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受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第一产业增长率以及政府对农林水事业支出影响,第一产业增长越快,农产品价格越高,政府对农林水事业支出的越多,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的也就越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亦能导致农民经营性收入增加,这主要是因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主要由生产资料的优化升级投入造成,而生产资料的优化升级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最终对经营性收入增长起到正面作用。

(三)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农村居民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情况和工资水平等因素主要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状况。农村居民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情况可以使用“第二、第三产业的总就业人员”减去“城镇就业人员”得出,用“农村居民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作为变量;由于统计数据中没有农村居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实际“工资水平”,只能使用总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工资水平来替代,这里依然存在着量纲不统一问题,统一采用增长率相对指标来做具体实证分析,以GZSRZ代表被解释变量工资性收入增长率,FCJY、GZSP分别代表解释变量“农村居民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增长率”和“二、三产业工资水平增长率”(以1991年为基期)。对GZSRZ、FCJY、GZSB序列取对数,并做ADF检验,他们都服从I(1)过程。

表5显示,LNGZSRZ与LNFCJY、LNGZSB存在协整均衡关系。农村居民在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率和第二、三产业工资水平对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两者的上升而增加,农村居民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率和二、三产业工资水平每上升1%,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分别上升0.467%和0.23%。

三、安徽省各市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状况的聚类分析

鉴于安徽省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省政府在出台具体的消费启动计划中,应考虑到地区差异性。为了明确政府政策的导向,采用上文“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率”5个指标,由于一些指标从现有资料中难以获取,添加“第一产业产值”、“农业产值比重”和“第一产业就业比率”作为补充,并剔除全省统一指标,从8个方面对安徽省17个市进行聚类分析。在数据具体处理中,为了增加数据的代表性,选用2005-2009各项指标的平均值进行聚类。考虑到伪T2值和类的个数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将17个市归为3类,结果如下:

表6 安徽省各市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状况的聚类分析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淮南市 淮北市,黄山市,宣城市,

池州市 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

滁州市,巢湖市,亳州市,

宿州市,蚌埠市

由表6可见: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淮南市的农村居民消费启动状况较好,因为这几个地区的工业化较发达,农村居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工资性收入亦较高。淮北市、黄山市、宣城市、池州市居中。而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滁州市、巢湖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等地区虽然在第一产业产值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在居民消费启动方面处于较弱地区。为了启动这些地区巨大的消费潜力,需要省政府加大农业生产投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量和质上的双重优势地位,与此同时,应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工资收入。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文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所作的实证检验,以及对安徽省各市农村消费支出状况的聚类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当前,影响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还是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受限于份额比例太小的原因,并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推动作用。只有在不断促进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提高的同时,加大转移支付,才能最大化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2)应着眼于那些能够真正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农村居民预期的长期性措施,即不断加大农业财政支出,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在能够消费的基础上敢于消费。

(3)将城市化建设和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联系起来。在城市化建设中不断提高农民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支出,进一步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4)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结构,鼓励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无污染的村级劳动密集性企业,引领经营型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双丰收。

(5)在实施具体的消费促进计划中,应考虑到各地区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合各地区的政策。对第一类地区重点是稳中求增长,第二类地区由于没有明显的优劣势,要从整体上着手,均衡提升各项收入,而第三类地区则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上。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事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安毅,张青.扩大农村消费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

[3]刘文勇.收入因素对中国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

[4]陈乐一,李星.对消费与收入关系理论的再思考[J].制度建设,2006.

[5]詹兆雄.影响农村消费的主要原因与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

[6]孙亮.国内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

[7]廖进中,韩峰,唐宇凌.湖南农村消费启动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9.

[8]卢嘉瑞.应着力提高农民消费率[J].当代经济研究,2008.

[9]周晓农.加速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现代化[J].贵阳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