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区别范例6篇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区别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区别范文1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界定。从名词上看,多层和高层结构的差别主要是层数和高度,一般情况下,将10层以下,高度不超过28米的建筑看做多层建筑。但从设计角度来讲,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没有本质区别,都要抵抗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原理是基本相同的。

高层建筑的特点。高层建筑中,随着高度的增加,弯矩和位移都呈指数曲线上升关系。水平荷载是控制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特别实在地震区,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的危害也比对多层建筑大,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应更为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要考虑的因素及技术要求比多层更为复杂。

高层建筑的主要抗侧力结构。设计抗侧力结构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工作。高层建筑的主要抗侧力结构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在县级城市,主要是造型较为简单的小高层建筑,因此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比较常用的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延性好,但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不适用于高度很大的房屋建筑。框剪结构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既有框架结构延性好的特点,又有剪力墙承载力大、刚度大的特点,是一种很好的抗侧力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的审计要点

关注最大适用高度,限制高宽比。每一种结构体系,都有其最佳的适用高度范围。《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潍坊地区),框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为50米,高宽比限值为4;框剪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为120米,高宽比限值为6。在对高层建筑工程进行审计时,要重点审查工程图纸是否按规定设计,是否通过图审,是否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对变形缝的设置给出合理化建议。为消除结构不规则、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有害影响,可以用防震缝、伸缩缝和沉降缝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但实际施工中,设缝会影响建筑立面,构造复杂,防水处理困难等。因此设计时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设缝。

具体审计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给出合理建议。(1)目前工程设计中,一般不设置防震缝,采取局部加强的措施。(2)对于伸缩缝,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设置:设800-1000mm宽的施工后浇带(建筑物太长时不宜使用);在温度变化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减小温度应力等。(3)在地基条件比较差的时候,最好设置沉降缝,在地基条件许可的时候,可以采取措施减小沉降差,可以不设置沉降缝,比如把主体结构和裙房放在一个刚度很大的整体基础上。

重视建筑体形和结构总体布置。建筑体形和结构总体布置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设计到施工要力求合理安全。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形状是简单、规则、对称、长宽比不大的平面。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长宽比L/B≤6.0。对抗震有利的建筑立面应规则、均匀,从上到下外形变化不大。然后根据建筑平面、立面形状来进行结构总体布置,要尽量使刚心和质心重合减小扭转效应,侧向刚度和承载力上下相同,避免鞭梢效应使结构顶部变形过大。这些都是审计的要点。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973计划”;高层住宅小区;建筑构造;外凸式(或内置式)逃生器保险墙柜组合体”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推进,包括高层住宅在内的高层建筑火灾呈现频发态势,且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危害,从而成为全社会必须直面且破解的棘手问题。

1 破解高层住宅小区防火救灾逃生难题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城市化、国情、人口因素以及科技进步等,决定着我国于2030年前实现城市化的18年左右的时间内涌现大片城市群以及“高楼林立”且日益扩延壮大已成必然趋势。但高层建筑火灾屡有发生:至2000年我国总共发生18432起高层建筑火灾,死亡736人,116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人民币[1]。2007年—2008年两年中共发生高层建筑火灾990起,直接经济损失3.3亿元人民币[2]。还有十几起恶性火灾事故之危害更为惊人[3] 。这种高层建筑火灾频发所造成的巨大生命财产和环境危害以及对我国城市化顺利推进的严重阻碍,则将高层建筑防火救灾逃生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破解之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且还存在时间上的紧迫性,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在长期认真抓管这一问题的务实基础上,又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而将“城市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防控关键问题研究”列入了已于2012年3月18日于安徽合肥市正式启动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重大项目,并组织官方和民间的科技与管理精英参与集体攻关,以为“我国高层建筑材料的优化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烟气运行规律、人群疏散与火灾安全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高层建筑防火救灾及逃生是个世界性难题,高层住宅小区则是此难中之难。因为高层住宅小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主要用于居住的高层建筑(即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或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及超高层建筑(即高100米及以上的建筑)群、或者住户达到数百户以上的独幢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其设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在治安管理上则具有相对封闭性的区域。有些规模较大且另设有社会基层行政管理与服务机构的高层住宅小区也叫“社区”。因此,高层住宅小区不仅起火原因更为复杂多样,而且是个人口高度密集之地,更是一个老人与孩童这种防火自救弱势人群常住之处。而且在我们中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口已达全国总人口1/4的情况下,一个住户为1000户左右的高层住宅小区的老人和孩童总数就可达1000人左右,从而在高层住宅或高层住宅小区发生火灾时往往出现群死群伤及重大财产损失的惨状。如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一幢高28层住500户居民的教师公寓楼大火,就出现了58人遇难,70多人受伤,“立体火场”造成房产损失近5亿元人民币等等的惨状[2] [3]。

破解高层住宅小区防火救灾逃生难题之难虽然达到世界级高度,目前尚不能完全破解,但若能从不同方面、不同环节或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其难度,也是一件可助力破题且减少火灾危害的、有现实积极意义的事。

2 一个回应高层住宅或小区防火救灾中“逃生难”问题的建筑设计构想及效用分析

高层建筑防火救灾逃生主要有以下突出难点:失火时往往出现“烟囱效应”,而且建筑物越高“烟囱效应”越明显,甚至形成“立体火场”;楼层越高风速越大,风助火势迅速扩大灾情范围及破坏力;消防登高云梯车举高有限,且其举高提升速度赶不上高楼长高速度,极大限制了从外部扑救的时效性,而救灾中时间和速度就是生命;高层建筑火灾很难靠外部力量进行扑救,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而这仍是薄弱环节。显然高层建筑防火救灾突出难点多与建筑构造安全设计有关[2] [4],“建筑构造”是指建筑物中构件或配件的组成及相互结合的方式、方法。建筑构造设计中一般按用途、材料性能、受力情况、施工工艺和工艺要求,而选用各种实用、经济的构件或配件,并用图形、文字、符号等表达的构件或配件组合成图纸上的建筑整体。亦即这种涉及到材料、合理组合、力与美观适用且也需智慧与付出的建筑构造设计可使笼统、直观的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原创方案具有可透视性、可操作性且最终通过建造及同步监管而成为符合一系列设计要求(包括此后的结构、水电、燃气、避雷等设计要求)的建筑物实体。因此,在高层建筑火灾外部扑救难度很大的情况下,一些懂建筑构造知识、历练丰富的消防管理专家和职业消防工作者认为:高层建筑火灾主要靠内部消防设施自救,且呼吁要立足于楼内人员的自防自救。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广州国际展贸中心;装修;改造

一、项目背景:

1、背景介绍

广州国际服装展贸中心装修改造工程(原名流花展馆)位于广州市流花路117号,总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流花展馆从1974年至2008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每年春秋两季曾在此举办。作为广交会的举办场所,流花展馆享誉海内外。随着广交会的规模及要求的提高,流花展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其举办地已改在多功能、综合性、高标准的琶洲展馆举办。2009年5月,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将流花展馆产权交给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现将流花展馆主要功能定位为会展和商贸,会展区经营高端展览为主,会议及配套办公为辅;商贸区主营高端商贸,为国内外进出口企业提供商品展示、签约、发售平台,同时引进设计、策划、咨询、物流、金融等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的进出口贸易服务,主要经营以穿戴类为主,为商业采购提供服务,并与周边商圈相融合,并带动流花服装商圈的升级。

2、用地概况及设计范围

该项目用地位于人民北路与流花路相交处,历时近50年的建设。50年来在用地范围内陆续建设了10余栋展厅及相关配套设施。

本项目改造区域用地西侧为人民北路,南侧为流花路,交通便利。由多栋层数为2-6层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

此次改造的范围为1~10号馆,改造内容具体为展馆的装修设计、加建、结构加固及立面改造(主要是沿人民北路的西立面及沿流花路的南立面改造)。

二、建筑现状

1、总平面

(1)本工程由多栋建于不同时期的多层建筑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南北向总长度为341.7米,东西向总长度为182.5米。整个建筑群有两面(即西面与南面)临城市道路,环绕建筑群设有能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的环形车道。

(2)在场地四周共设有6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接,其中沿南侧流花路设有2处,分别为1号门、2号门;沿西侧人民北路设有3处,分别为3、4、5号门;沿场地东侧设有6号门东通解放路。另沿场地东侧道路,分别设有进入2、4、6号馆的入口;沿场地北侧道路,设有2处进入9号馆的入口。

(3)建筑群围合了4个室外庭院,分别为北庭院、中庭院、东南庭院和西南庭院,南面有1万多平方米的大广场。庭院短边长度均大于24m,北庭院和中间庭院均有东西两个开口与环形消防车道连接。

2、建筑平面

本项目改造的1~10号馆,原均为展馆用房览。

1号展馆:高四层,一至四层层高分别为:5.64m、5.3m、5m、5m,室内外高差为0.55m,建筑高度为21.490m。

2号、3号馆: 高三层, 一至三层层高分别为:5.3m、6.0m、5m,室内外高差为0.49m,建筑高度为15.89m。

4号馆:高六层,首层层高为6.5m,二~五层为3.5m,六层为3.4m, 室内外高差为0.10m,建筑高度为24.00m。

5号馆: 高两层, 局部三层,首层层高为5.3m,二层为6m,局部三层层高为5m, 室内外高差为0.32m, 建筑高度为11.62m。

6号、7号、8号、9号展馆: 高五层, 一至五层层高分别为5.3m、5m、4.8m、4.8m, 4.0m,室内外高差为0.10m,建筑高度为24.00m。

10号馆:高四层,局部五层;一至五层层高分别为5.4m、5m、4.2m、4.2m, 4.5m,室内外高差为0.10m,建筑高度为23.40m。

3、平面存在问题:

流花展馆主体建筑建设时间较早,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内部建筑空间及相关配套用房等远远不能满足作为会展及商贸之用的相关国家规范要求。

(1)防火分区混乱,且面积划分未能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要求;

(2)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不合理且疏散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3)疏散楼梯的位置、宽度、做法等均不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4)垂直电梯未能满足室内新功能的需要。

4、立面设计难点

(1)项目场馆由展览建筑改造成商业建筑,建筑形象的转变需兼顾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体现商业建筑形象而不破坏建筑群的整体感;

(2)项目为历史建筑,从西立面可以看出各年代的改建扩建的分界较明显,统一整个立面是项目的难点;

(3)中苏友谊馆(5号馆)的出入口(3号门)的雨棚及过廊与5号馆改造后的使用性质形象差异大。

三、改造设计

1、建筑功能改变

流花展馆改造后主要功能为会展和商贸。

1号馆: 一、二层为会展区,局部设有餐饮;三层为办公,局部设有餐饮;四层为餐饮、办公。

2号、3号、5号馆:一、二层为会展区,三层为办公。

4号馆:一~六层为综合配套中心。

6号展馆:一层为商贸区、局部设有快餐店及特色小吃;二层为商贸区,三~五层为办公,五层局部设有餐饮。

7号展馆:一、二层为商贸区,二层局部设有餐饮,三、四层为商贸写字楼、局部设有软餐饮,五层为办公。

8号展馆:一~四层为商贸区,其中三、四层局部设有餐饮,五层为办公。

9号展馆:一、二层为商贸区,三~五层为办公。

10号展馆: 一、二层为商贸区,三、四层为办公,五层为餐饮及美食广场。

2、总平面

(1)建筑各种出入口

1号馆临南广场一侧,保留了原有3个会展入口,正对2号门位置仍为主入口,另外两处为次入口;

3号、4号馆中部临东侧车道,均设有进入建筑内部及庭院的次入口,根据本项目整体的改造规划,将其中3号馆的入口北移。

场地西侧,沿人民北路侧,保留了2号、7号馆的入口,另在8号馆设有一个次入口进入展馆内部及北庭院,在9号馆设有一个次入口;

场地北侧,保留了9号馆中部的主入口,鉴于9号馆临街面较长,另在主入口的西侧加设了一个次入口进入展馆内部及北庭院;

6号馆的北侧,将原来进入展馆的次入口东移一跨,以便展馆内部更好的使用。

(2)加建基地面积扩大

整个改造,在庭院内增加了疏散梯、电梯、卫生间、设备机房、通廊平台等,加建部分占地面积约达2500O。

3、立面改造

(1)改造原则:

基本不破坏原有建筑外墙,局部外加装饰面进行处理,根据商业用途的需要对首层局部进行外开铺的设计调整。

(2)建筑风格:

保留南立面标志性的场馆记忆,保留原节奏感强的展览建筑的气势,融入周边的城市景观,与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等相协调、统一。

(3)选材:

西立面选材以石材、玻璃幕墙为主,以装饰面的形式替代原有以外墙漆,铝合金窗为主的立面效果;

南立面保留重要的形象风貌,不破坏幕墙结构,根据原玻璃幕墙的样式全面更换安全玻璃。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区别范文4

仙桃紧靠中国中部之首武汉市,具有贯通南北、承东启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运动之城!仙桃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代不乏贤,素有“人文炳蔚”之称。这里拥有1400多年的建制历史,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孔夫子文圣庙、诸葛亮读书台、狄梁公问政处等众多名胜古迹。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座落在全国“百强县市”、“湖北首强”、“中国体操之乡”――仙桃市城区中心,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是一所由政府举办,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四大功能于一体,担负全市医疗技术指导作用的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医院根据医院自身发展的特有规律,将医院的新建筑拟后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成为一个新崛起的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医院。该院根据医院自身发展的特有规律,将医院的新建筑拟后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成为一个新崛起的一所崭新的医院。

仙桃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新址建设中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国家建设部颁布的《综合医院建设设计规范》要求建造。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创造一个功能分区合理紧凑、交通路线流畅、空间组合有序、设施齐全先进的现代建筑,创造一个符合消防、环保、卫生等规范的、舒适的、人性化的室内空间环境。主要出入口识别方便、路线明显、使病人一目了然。医生、护士以病人为中心,围绕病人开展医疗流程,充分体现现代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全市人民就医看病提供综合。

第一章 建筑设计

一、项目概况及现状条件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的地理中心,沪蓉高速公路和318国道沿城区经过,交通的便利为仙桃带来的巨大的商机。仙桃也是北部天门、西北潜江、南部洪湖、监利去武汉方向的必经之地,有条件发展成为江汉平原的中心枢纽,发挥城市承接作用。相比于周边其它城市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处仙桃市沔阳大道北面,健康路东面,医院占地46000平方米(约70亩)。现有编制病床500张,各类专科齐全,现有16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医院拥有一大批国际先进或顶尖的医疗仪器设备。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医院现有职工1400多人。年门诊量50万人次,年住院量8000人次。年住院手术台数4000台次。医疗业务范围立足仙桃市、面向整个沔阳地区。

二、设计范围

1、门诊住院综合大楼的总平面设计

2、门诊住院综合大楼的建筑方案设计

三、总平面设计说明

1、总平面设计:

在总平面设计时,沔阳大道后退道路红线54.50米布置建筑,布置主入口,不仅避免了高层建筑对城市街道的压抑感,又为门诊用房部分地面绿化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布置有喷泉广场。建筑裙楼的北侧后布置有绿化广场,建筑西面裙楼和主楼与原有保留的多层住宅建筑最近点距离亦留有3.0米间距,建筑南部与原有保留的多筑层办公建最近点距离亦留有5.4米间距,都满足《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2、对外交通流线组织:

结合建筑出入口形成高层建筑的环形消防通道。门诊住院综合大楼除有一机动车出入口与沔阳大道相连外,大楼西面内部次干道有一个出入口与城市道路―健康路相连,其大楼后部设有回车场地,保证了流线通畅无阻。大楼正面有少量停车位,大楼西侧面今后作主要停车场,原有医院办公前小广场也可以作为少量停车场地,。保证医院内病区临时停车所需,急救中心设在大楼一层的右边,有专用的出入口,救护车辆可直达急救中心的大门口。医院内综合大楼周边7米宽的环行道路。道路通畅,满足消防要求。绿化及道路结合原有建筑设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环境设计

综合大楼位于仙桃市沔阳大道繁华地带。在总平面设计时,在正前面留有27X99米的楼前广场,采用广场砖铺地,局部做有绿化景观。设有广场地灯。并做成喷泉小广场。这里成为来医院的人们的聚散活动地。大楼后面有80X60米的绿化景观。局部辅以停车。绿化面积达到13900平方米,绿化率近30%。

四、综合楼单体建筑设计说明

1、设计构思: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处仙桃市沔阳大道北面,健康路东面,在总平面设计和构思时需要充分分析现状条件,利用场地有利因素,化场地的不利为有利,是该项目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下部四层裙楼为门诊用房,上部塔楼为住院区用房。但场地狭小,用地偏紧,为在有限的用地基础上,既要充分利用好场地,又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是本次设计关键点。

通过现场踏勘和对用地的理解分析,集中式布置成为本方案的起点。医疗建筑流线众多,怎样处理好建筑与流线关系是本方案的切入点。综合现状条件和医疗建筑的特点,给建筑附加函义,成为本方案的落脚点,为充分体现建设单位为解善现有的就医环境和医患关系,体现人文关怀,本方案设计的主题是“心连心”,代表医生与患者心连心,领导与职工心连心,众人协力同心,在建筑上的具体体现。在以建筑的中庭为中心,结合心形的一部分为高层住院塔楼,另一部分为4层高的门诊医技楼,通过中庭的连接,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平面功能:

门诊住院综合大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层的高层建筑,有四层门诊及医技用房,分别有17个业务科室,12个服务功能室和13个医技科室。一层占地5057.45平方米,设有急救中心、儿科门诊、中心输液科、B超室和核磁共振室。二层平面4567.43平方米。设有内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口腔科等。三层平面3522.75平方米,设有外科、眼科、中心手术室等。四层南楼为办公楼,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设有大、中、小型会议室和行政办公用房。北楼为病理科和放射科。五层为住院药房、中心供应室和检验科,建筑面积3522.75平方米,六七层为手术室,设十五个手术间。八至二十层为住院楼层,单层建筑面积1886平方米,每层分别设置有两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共有床位数31个。各科的住院病床,共计二十五个护理单元和788个床位。地下室建筑面积1886平方米,设有变配电房、冷冻机房、发电机、空气压缩房和消防水箱等。满足人防要求,并设有自动喷淋及通风系统。

3、平面设计:

医疗建筑人流复杂,解决好人员流向是建筑的关键,为此设计方案在矩形的地块上,采用了斜向交叉的十字形平面布局,建筑的中心布置有中庭,围绕中庭布置公共用房,各主要入口处均设置了二层高的门厅,门厅与中庭之间的联系,既为各医疗区提供了更多的尽端式布局,又为更多医疗用房提供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可能,改善了物理环境。 在平面安排上,将高层住院塔楼布置在建筑的北侧,以避免可能的阳光遮挡,将门诊部分尽量布置在主入口广场附近,既方便了病人,又减少了门诊与住院之间的干扰。医技部分则布置在住院部塔楼的下部,既方便门诊患者,又能使住院患者便捷。 在门诊的四楼布置医院院务办公部分,办公人员主要从两侧进入中庭,通过二部专用电梯可直达四层。方便了办公人员办公与专家型院务人员座诊。

手术室设计:在本设计中安排了第六、第七两层作为手术用房,其中第七层除布置了4个普通手术间和辅助用房外,还布置有供手术室使用的洁净空调机房。

4、防火设计:

防火分级: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该大楼为一类公共建筑,防火等级应为一级。防火分区:地下室设两个防火分区,裙房一至四层各为两个防火分区,五层以上每一个自然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分区面积满足规范要求。 安全疏散:每一个防火分区均设有不少于两个直通室外的疏散口,到达最近疏散口的最远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

5、剖面及立面设计

地下室层高4.2m,裙房一至五层层高均为4.2m,六层4.8m,七层层高5.1m,八至二十层层高均为3.6m,室内外高差0.18m,总高度(地面到二十层女儿墙顶)79.2m,主楼总层数20层。立面构图以竖向线条的窗和实墙的对比协调,形成整体构图的韵律,塑造了医院建筑修长、挺拔的新形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建筑面积:49029m2,建筑占在面积:5057.45m2,地下室面积:1886m2,广场占地面积:2160m2,绿化场地面积:13900m2,总停车位:68辆,总用地面积:46000m2(约70亩),绿化率:32% 其中:一层门诊建筑面积:5057.45m2,二层门诊建筑面积:4567.43m2,三层门诊建筑面积:3522.75m2,四层会议室、办公室用房建筑面积:3522.75m2,五层住院病区建筑面积:1950m2,六至七层为手术室(15间)建筑面积:1916.3×2=3832.6m2,八至二十层住院病区建筑面积:1876×13=24388m2,住院病床位:788床。

第二章 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抗震设烈度:基本6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本建筑为乙类抗震设防类别,故抗震设防烈度按本地区基本烈度提高一度即7度抗震设防。

2.基本风压:0.35kN/m2;基本雪压:0.50kN/m2。

3.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

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5.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地面以下为二类,地面以上为一类。

6.结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三级

7.现行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略)

8.仙桃市建筑勘察设计院2006年6月22日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勘,编号KC2006-14)

9.方案设计招标时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上级部门批文及建设方设计要求。

二、结构选型

1.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主要框架梁、柱及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初步按C40(1-4层)、C35(5-8层)、C30(9-15层)、C25(16-20层)考虑;多层裙楼按C25考虑,楼板按C25考虑。

2.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主楼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裙楼与主楼结构脱开,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三、基础型式

1、场地工程地质特性,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属一般抗震地段,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各土层工程地质特性描述如下:①素填土,场区分布均匀,结构混杂,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天然基础的持力层;②粉质粘土,场区分布均匀,埋藏较浅,可塑状态,高压缩性,虽有一定强度,但层薄,且下卧淤泥,不能满足基础设计需要;②-1淤泥层,场区局部有分布,层薄,流塑状,高压缩性,系场区不良软弱地基土,不能作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③粉土粉砂互层,全场区分布均匀,埋藏较浅,系场地第一承压水含水层,水量不大,微压,对基坑施工不利。呈稍密状态,强度一般,高压缩性,可作为桩基础侧摩阻层;④淤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厚不均匀,流塑状,高压缩性,系场地不良软弱地基土,灌注桩施工时容易发生缩颈;⑤粘土层,全场区均有分布,较均匀,层薄,可塑状,高压缩性,可作桩基础侧摩阻层;⑥粘土层,全场区均有分布,较均匀,层薄,呈硬塑状态,埋藏较深,高压缩性,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⑦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场区均有分布,不均匀,埋藏较深,呈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⑧粉砂层,场区分布均匀,最大揭露厚度达19.0米,较均匀,中密状态,为中压缩性土,是相对理想的桩基持力层。

2、基础选型

通过对勘察地质报告分析,结合变形及承载能力计算,初步确定基础型式为桩基础。对各种可能的桩基进行经济分析、比较后,认为该建筑结构桩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无论是经济性,还是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等各方面最优。高层主楼部分拟采用预应力混凝土PHC空心管桩,以第⑧粉砂层为桩端持力层;由于本方案结构考虑高层主楼和多层裙楼脱开,即可以不考虑高层和多层之间的沉降对结构的影响,裙楼部分拟采用预应力混凝土PC空心管桩,以第⑥粘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四、人防地下室

本工程在高层主楼部分下设一层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按6级人防设计。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和建筑防水相结合的双防水型式。结构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为0.8MPa(抗渗标号S8)。

五、其他说明

本建筑物结构设计从多个方面考虑了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

第一,高层主楼与多层裙楼从结构上脱开,体现出三个方面的优点:按结构高规要求,高层主楼与多层裙楼脱开后,可以分别按各自的高度确定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否则,要按高层的高度确定整体结构的抗震等级,造成不必要的投资增加;高层主楼与多层裙楼脱开后,可以不考虑二者之间的沉降对结构的影响,减小了结构的内力响应;多层与高层部分可以采用不同长度的桩基基础,减少了结构造价的投入,而且结构的安全更加有保障。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区别范文5

一、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不足

安全第一。建筑施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建筑安全关系着施工人员及建筑使用者的切身利益。但是当前我国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很多建筑单位片面强调美观性,而忽略了设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内部施工时,不注重给排水施工的安全,以至于施工问题频发。然而政府和建筑施工监管部门没有及时的对问题进行处理和有效监督,给建筑行业的安全隐患带来了便利。

2.人员素质需要提升

管道施工与其他建筑施工没有过大的区别,因此,我国很多建筑单位中给排水施工的人员大多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是由于给排水施工的特性,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工作认真、细致,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科学规范的施工。比如,对管道的型号选择、尺寸大小、安装位置及顺序都应当有清晰的认识,关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才能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可以避免的问题,缩短工期,提高效率。

3.整体监管力度需要增强

相关的监管部门和建筑施工单位内部的监管人员的监督不到位。因此,很多给排水施工过程难以科学、规范的开展,甚至一些施工人员工作懈怠,懒散侥幸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有效开展。

二、提升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措施

1.做好预留埋设

科学的、合理的预留埋设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的可靠性,防止施工损坏建筑结构,而预留埋设的具体化还能大大降低施工后出现预埋套管偏移或者凿孔出现,可以说该项工作是给排水施工前的预防措施,对给排水施工顺利开展十分重要。因此,施工人员应当在了解并整体分析图纸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建筑情况,对比相关装置和设备的安装位置,全面考虑预留埋设的套管、孔洞以及管口设置的准确性,尤其是厨卫管道的安装和使用情况,确保施工的安全与高效。

2.明确分区施工

随着建筑的层数增高及建筑面积越来越多,现代化施工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并存在一定的困难性。特别是对于垂直高度较高的楼层,施工应当放眼全局,分阶段归类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秩序井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分区施工还能够大大提高施工的操作空间,避免整体的混乱。与此同时,这也为给排水施工节省了腾出了更多的空间,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了给排水施工速度。比如,在3层以下的部分一般归类为下区,10层以上的可以归到上区。另外,每一个楼层中的厨房、卫生洗浴间一般对于给排水质量要求较高,而且用水频繁,因此要进行专门的分区,与普通的房屋结构区别开。明确分区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使复杂的施工简单化。

3.提升样本层施工质量

在施工前,很多施工单位都会通过样板层测试来为每层的特点准确地掌握,进而根据管道结构、尺寸、型号、安装位置、安装方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特别是现阶段很多高层建筑中,建筑层数多,且每一层的构造基本相同,所以选择合适的样板层能够为每一层的给排水施工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首先应当对给排水施工图纸有整体的、细致的认识和分析,注重细节,比如管线交叉安装的方式和技巧,以免耽误工期或造成错误施工而带来资源浪费。此外,在进行样本层施工时施工部应当事先与设计部做好沟通,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质量问题。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区别范文6

由于高层建筑火灾救援难度大,不论在高层建筑设计施工时,还是救援时应尤为注意消防安全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剧烈增加,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促使建筑趋向于高空发展,致使高层建筑数量日趋增多。高层建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对于缓解住房困难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高层建筑已经逐步取代以前的建筑模式,成为新时代建筑的主要形式。然而,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却成为工程实际中面临的难题,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对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2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消防难点

(1)蔓延途径多

高层建筑各专业竖井林立,发生火灾时,这些竖井就像高耸的烟囱,构成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途径。试验证明,烟气竖向扩散速度为3~4m/s,100m的高层建筑在25~35m/s左右,烟气即顺垂直通道从底层扩散到顶层,与此同时,火势也将蔓延扩大。

(2)人员多而密集,安全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层数多,将人员疏散到地面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建筑面积大,容纳的人员较多。火灾发生时,电梯必须停止使用,只能通过楼梯进行疏散,而楼梯的容纳量有限,必然会发生拥堵、踩踏事件,来不及疏散的人员极有可能被烟火熏死或烧死,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3)高层建筑火灾救援难度大

建筑高度高,现有消防车辆及设备满足不了灭火需要,不能及时控制火势而造成火灾扑救困难。特别是消防水供给量及供水高度达不到要求时会延误灭火的时机。

火灾时,空间范围内会充满大量的烟气及水蒸气,而此时,各类排烟设备的自动切断使得通道内的排烟更加困难,据统计,火灾中约70%~80%的人员是由于烟气中毒而窒息死亡的。

3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对策研究

高层建筑有其特殊的结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处置不当容易蔓延扩大,而且安全疏散、防烟排烟、火灾扑救等消防措施将会变得十分困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严格落实技术措施,不断强化自主管理,自防自救。

3.1预防为主,加强防范措施

消防管理中要不断加强社会单位自主管理,严格监督实施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火灾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1)谨防电气燃气防火。楼层设计安装过程中一定要选用安全可靠的电气产品和燃气设备器具,供气管道从地面进入大楼前必须设置紧急切断阀。电气设备及其线路和燃气设备及其管道要严格按国家标准、规范和规定要求安装铺设。

(2)对施工、维修过程中必需进行的明火作业,必须严格审批制度,加强安全监护,落实防范措施。对吸烟及其它有可能引起火灾的问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严格落实于日常管理中。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制度。对用火、用电、用气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对涉及用火、用电、用气的操作人员,必须加强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和坚持维修保养制度。

(4)强化监督检查与整治排查,及时发现并清除建筑火灾隐患。针对高层建筑的高火灾风险,深入开展在建工程建设消防质量、消防产品等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一般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竣工验收质量的备案抽查,切实增加在用高层建筑的监督检查频次,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高层建筑火灾隐患,降低高层建筑火灾风险。

3.2控制火灾扩大应采取的消防措施

严密消防技术措施,力求控制火势,寓智能于消防。高层建筑在设计、施工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其消防安全质量。除了应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耐火极限、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消防登高面外,在火灾控制方面也应重点考虑。

(1)合理布局,规划功能分区

在功能分区布局上,应将性质相同、火灾危险性相似的功能场所布置在同一个功能区内或布置在相邻的功能区内,将性质不同、火灾危险性差别较大的功能场所布置在不同的功能区内,并分开设置,做到功能分区的火灾危险性的合理布置。

(2)严格划定防火、防烟分区,加强防排烟设计

高层建筑大空间多,易燃商品、可燃装修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快,烟气流动大,扑救困难,尤其是玻璃幕墙以及竖向管道常常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造成火势跳跃防火分区,扩大火灾损失。因此严格按照规范划定防火、防烟分区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各功能区之间要单独划分防火、防烟分区;二是各功能区内一般又按楼层划分防火、防烟分区;三是将中庭等划分为一个防火防烟分区。同时有关规范明确规定电梯前室及相关地方增设防排烟系统,疏散楼梯增设正压送风系统。

(3)做好安全疏散准备工作

在消防设计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建筑疏散功能,确保生命于安全。

合理布置疏散楼梯。为保证在火灾时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应设有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楼梯。就可以避免将两个疏散出口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层平面相距很近的一侧,在发生火灾时就可避免人群拥挤而出现混乱的情况,也可避免两个出口全被烟火封住,失去两个出口的作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一般地说,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是恰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

设置避难区、屋顶避难广场和停机坪。高层建筑最高层部分设置观光层、餐厅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在屋顶应设置具有安全性的避难广场。超高层建筑的屋顶宜设置供直升飞机使用的停机坪,便于直升飞机悬停在屋顶上方空中进行救助。屋顶停机坪和直升飞机紧急救助平台应设有明显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