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教学方法范例6篇

课内阅读教学方法

课内阅读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教学;阅读;动机;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2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名学生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他语文能力的高低,也明显决定着语文成绩的优劣。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阅读量大、喜欢读书的同学明显比阅读量小不喜欢看书的同学词汇量更大,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作文能力更敏捷,思维更严密而有逻辑。但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想通过短期或课堂教学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就先要让学生在课内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而要大量阅读首先就必须激发他们阅读的动机,让他们喜欢阅读,主动的阅读。

一、中学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指对课文和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的阅读,还应该包括在课外的大量内容的阅读。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也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引导,同样也应该包括课外阅读内容的指导。将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但在现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看都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从教师方面看,较多的只注重课堂内阅读教学,忽略课外阅读的指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理解。但部分教师只停留在课堂提供的阅读材料,对课外内容有所忽略。殊不知课外阅读仍然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并起着课堂阅读教学不能替代的补充作用。课堂阅读指导时间短,内容有限,无法达到较为全面的指导,更不用说每个学生的阅读指导了。这也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处于盲目状态,有兴趣的无目的地阅读,无兴趣的根本不阅读。

2、从学生方面看,对课堂阅读内容被动接受,对课外阅读内容不感兴趣。现代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人们阅读的兴趣和数量都大大减少。这也影响到学生,学生在空闲时间里看书的少了,更多的是看电视、玩游戏或其他活动,阅读主动性不强。对上课是教师提供的材料是被动接受,没有自己的阅读爱好和范围,阅读量也明显狭窄,这就影响了他们对内容的理解。而下课以后他们的时间很少用来阅读,而花在其他的娱乐方式上。他们喜欢看电视或电影,但对阅读缺少兴趣,就更不用说长篇名著了。长此以往,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对阅读没有兴趣,对阅读内容理解不深,会明显影响到语文能力的提高。

3、学生阅读内容与兴趣与教师要求和课堂内容脱节。学生阅读兴趣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众多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也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但一部分学生在阅读内容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选择的阅读内容则随意而为,如看漫画书,一些水平不高的网络小说,甚至一些学生看到了暴力、血腥的内容,而对于应该看的名著或经典则不清楚或不了解,阅读的内容与教学要求、与他们应该读的内容相去甚远。这些阅读内容对学生思想、心理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太多的裨益。因此,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而且不是泛泛的指导,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指导,引导他们有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内容。

二、学习动机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在他的学习理论中提高出了著名的学习动机理论,对今天的教学依然有着很现实的指导意义。他提倡发现学习,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促进和调节学习者的良好心理倾向和动机。学生会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对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与其让学生之间的竞争作为激发学生动机因素,不如提高学生内在的动机,让其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挑战自身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习的动机理论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将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能收到与传统教学效果不一样的效果。

1、给阅读教学的提高带来一种新的思路。传统教学方法注重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导,如对阅读文章结构的分解,内容的理解分析,掌握作者写作意图等。这些方式都无一例外是从外部给学生施以影响,教给他们一套阅读的方法。没有从学生内心需要出发去考虑阅读教学,这样的结果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动机教学给教师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教与学。因为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去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从内心喜欢阅读、乐意阅读,再辅以外在的阅读方法指导,这样既从内在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又从外在给了他们方法,让他们有方法可循,阅读量和效果自然也就上升了。

2、能使学生获得精神满足,从而获得愉悦心理,形成积极强化。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喜欢阅读的人能通过阅读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人本主义方面解释了动机。认为人类在生存中有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认知和审美等方面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愉悦的心理,而这些心理的多次出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逐渐达到固化这种动机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激发阅读兴趣,或难以形成稳固的兴趣。通过激发学生内在动机,让他们喜欢阅读,在阅读中获得认知、审美的精神满足,从而形成积极的强化,让他们逐渐养成一种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3、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理论也是动机理论中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人们对于一定时期内达到某种目的的信念。它能影响人们对任务的选择以及从事任务时的持续性,还影响人们完成任务时的情绪,以及在完成任务中遇到困难时的态度。从内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喜欢阅读,获得精神满足和愉悦,形成积极的强化。这些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而自我效能较高的学生对自己会有更强的信心,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制定更高的目标,并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这些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能力的提高都和积极的意义。

4、能转变学生阅读观念,形成主动阅读动机。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后,首要的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多年的传统教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多年的学习中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让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学习。这就造成一种结果,一旦没有老师指导安排,学生就无所事事,或不知道学习的方向。这在阅读教学中表现为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就不喜欢阅读,不知道读什么好,也没有任何课内课外的阅读计划。激发学生内在阅读动机,让他们从内心喜欢阅读,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能促使他们转变以前的地种被动接受的阅读教学,进而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让阅读真正落到学生身上。

三、动机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动机在心理学上是指通过激发和鼓励,是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动机理论的运用其实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并在课外大量的阅读积累中为阅读教学打下基础。许多教师这方面已经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如邓建东(2013)的《浅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王昌马(2012)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四种方法》等。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对于一直受到传统教育的学生来说,教师一直都是起着主导作用。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起主动的引导作用,改变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常常表现为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学生认读生字词,引导学生分析结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逐渐理解文章中心,然后老师给出练习进行巩固,这是典型的教师主体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其实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如讨论法、项目分解法、指定阅读材料法等方法的结合。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读中收获快乐,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课堂组织教学也要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如在课内给定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自主解决遇到的生字词,并主动质疑,讨论解决等方式,教师最后给予点评和引导练习。通过各方面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引导学生观念的改变,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培养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获得满足和愉悦。现在的教学仍然是班级授课制,但每一个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个性,如果教师给定的材料单一,显然不利于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在平时多了解学生的阅读爱好,阅读习惯等各方面的内容,然后根据不同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制定阅读计划。课堂内容不好分散,但课外阅读可以多方面指定。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不同的任务。这样,他们能在喜欢的阅读内容中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理的愉悦,进面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个性化阅读,让整个学生群体都有所提升。当然,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不仅要指导他们的阅读,还要引导。一些学生的阅读面过窄,或阅读内容不适合,都应该由教师给予帮助和引导。

3、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质疑的精神。由于课堂上阅读内容比较单一,又相对较少,很多学生喜欢在课后阅读他们喜欢的内容,这些内容也会因为年龄、性别、喜好不同而不同,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等。传统教学中许多老师视之如洪水猛兽,唯恐让学生避之不及,更不用说解决他们在阅读中存在的疑惑了。殊不知这些小说也一样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应该保护他们的这种阅读兴趣,并加以积极地引导,让他们阅读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相关书籍,并解答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护和更深层次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4、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内是教师引导学生,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是阅读方法的获得,而课外阅读则是量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升必须是课内外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专注于学生课内的教学引导而忽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对学生课外阅读设立计划,指定相应的材料,并定期要求学生讨论等。这些工作虽然让教师工作量加大,但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李小融.教育心理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课内阅读教学方法范文2

1、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2、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课内阅读教学方法范文3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xx.8——20xx.10 成立课题组。

2、20xx.11——20xx.1 开题、评审、修改。

3、20xx.2——20xx.2 实验、明确要求。

4、20xx.2——20xx.4 初步总结。

5、20xx.5——20xx.12 归纳模式。

6、20xx.1——20xx.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课内阅读教学方法范文4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激发高中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有高中生自己渴望阅读,对阅读材料有了阅读兴趣,自己内心深处才能有对阅读的需要,他们才能自觉主动地去看书。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首先要培养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只有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把阅读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会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才会自觉去进行阅读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鼓励手段。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大收获时,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做任何一件事情,想要有所收获,必须坚持。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让高中生对课外书籍保持兴趣和阅读积极性。要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语文阅读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速度,教师可以个学生限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提高阅读的质量,从而为了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限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在课外阅读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有继续阅读的信心和动力。受到鼓励后,学生就会自觉地坚持广泛的课外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得以形成。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还要引导高中生写好读书笔记。当学生阅读到好的词句后,可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摘抄,也可以写下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现在市面上的课外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并不是都适合高中生进行阅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课外书籍,多给高中生推荐对他们身心有益的课外读物,优秀的课外书籍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首先,选择的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阅读材料的内容要广泛,体裁要丰富多样。最后,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物的选择上要注重作品的价值观倾向,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课内阅读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教师必修 学生内需

课改的春风让我们语文教师清醒地意识到语文的阅读教学不能只会“饮”教科书这一谭水。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我们平时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课外阅读就如一渠活水,会为我们阅读教学注入了更多新的活力,如何利用好课外阅读这一渠活水?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诠释和演绎着我对课外阅读对我们阅读教学重要性的理解。

一、课外阅读:教师必修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并且是新鲜的。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及时更换桶中之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我们教师自身具有“大文素养”,要有文化底蕴。那么我们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一要“渊博”:要成为一个杂家,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二要“丰腴”:要广泛猎取,并能消化吸收,长成自己的文化“血肉”,要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感悟、态度和信念。当我们翻开新的教科书,在“综合性学习”中,“感觉自然”、“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等内容的编排,无不让我们感觉到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挑战。如果仅仅只读懂我们手中的教科书,是无法为学生拓宽知识面的。我们不去进行课外阅读,不去抓紧时间“补钙”,何以指导学生,又怎么能迎接挑战?课外阅读,早已成为我们当代语文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得益彰。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该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谋篇、布局、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但要让学生能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则必须指导学生学会从课外汲取更多的“养分”,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内教学阅读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内的阅读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外阅读:学生内需

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外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内在需求呢?孔子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知识和能力的主动获得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开展了班级捐书活动,积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每周评选一次“阅读之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经常与学生交流读书看报的心得体会,这样就会营造出浓浓的阅读氛围,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如今的课外书籍包罗万象,良莠不齐,而学生的年龄小,有时无法分辨书籍的优劣。这就要我们教师平时做好课外书籍的推荐工作。推荐有益读物要同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学习的实际相联系,要注意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阅读契机和阅读主题:探索人生的需求、信息填补、成就激励和社会需要等。教师要区分不同学段,分清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结合课本名著导读推荐的一些如传记、寓言、小说、散文等可读性强的文学读物。至于阅读的方法,虽然有人提出“读书无定法”,但对于中学生,使他们掌握精读、略读、游览、速读、跳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通晓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的阅读博览和精读相结合。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略读是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当然,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为宜。

“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别人的时候也发现自己。因此,阅读时既要读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读出自己的人生思考。”我把这句话送给学生,告诉他们:读出思考,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比如阅读一部名著过程中,要学生想想文章好在哪里?读完后要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还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明白以便日后向老师、同学请教。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到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时用笔把它们圈划起来,并学着在旁边写上一些简短的批注,阅述自己的见解、看法。让学生在阅读时每当发现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都要分门别类地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把这些精美语段读熟到背诵,而且多练笔或多写心得体会,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得到丰富,语感得到培养,阅读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

黄庭坚说过:“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可见,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摆到教育的首位。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正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内需而不是外压。

结束语:生活中无处不语文,学生应该学会走出课本从课外阅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去体会语文的独特魅力,去感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一渠活水中升华他们的人文精神,放飞他们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课内阅读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越来越关注课外阅读活动,尤其在中考与高考语文科目中,考核课外阅读的内容比例逐年增加;另外,小学语文新课标针对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阅读学习要求,要求小学低段的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中段的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高段的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重要性,但是从当前课外阅读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忽视了阅读指导工作,导致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高、阅读效果不理想,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语文教学目标。

1.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虽然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课外阅读能力,但是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与效果仍有待提升,现有的课外阅读情况无法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1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

兴趣是影响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了解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发现,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他们很少主动阅读,缺乏阅读动力。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找不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难以体会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他们缺乏高效率的阅读方法,逐渐失去了阅读学习的兴趣,课外阅读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1.2课外阅读方法不得当

高效率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正确的阅读方法,很多小学生由于没有掌握阅读技巧,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较为随意,所以没有达成预期的阅读效果,影响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而对于教师来说,由于不重视课外阅读环节,对小学生的指导与帮助非常有限,这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非常不利。

1.3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课外阅读中,很多小学生无目的、无计划,阅读的过程也没有积极思考或讨论,更很少有学生做笔记并写读后感,他们阅读学习的过程非常被动,只是盲目地追求读书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由于缺乏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阅读活动应付了事,很难达成预期的目标。

2.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对策

课外阅读效果的好坏一定程度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反思以往课外阅读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积极制定改进对策,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体现课外阅读的价值与作用,顺利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2.1营造浓厚的课外阅读学习氛围

首先,学校内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创造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在教室内开设图书角,每个学生在图书角中分享自己喜欢的图书,大家互相借阅、共同交流读书经验,这样既能提高阅读数量,也能提高阅读质量。其次,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引导小学生做好阅读计划,每周至少保证1-2节阅读课,并且利用午休时间或者下午时间,给学生创造阅读学习与讨论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做好指导工作。再有,学校定期组织阅读学习活动,如读书交流大会、读书笔记竞赛、读后感征文大赛、课外阅读报告会等,调动小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具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通过海选的模式评选“读书小达人”,激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2强化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对达到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想要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强化科学的指导方法,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首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多,高效率的阅读方法非常关键。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快速阅读并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步筛选的方法,提高阅读有效性。其次,阅读过程要注重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一定的质疑更利于学生把握阅读的内涵与重要意义,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遣词造句,通过阅读获得启发。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一边思考、质疑,一边阅读寻找答案,同时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字词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才是课外阅读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所在。再如,教师也可鼓励家长参与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通过亲子阅读模式调动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3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夯实的语文知识也对他们学好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课外阅读环节,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以外,更要关注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思路与阅读方法,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例如小学生的字词量有限,在阅读中经常遇到生字、生词,阻碍了阅读进展,教师不能只教会学生认生字,更要指导他们独立使用工具书,一边阅读一边做好批注,只有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阅读效率与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有所收获。另外,阅读学习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同时调动小学生手、眼、口、脑等多重感官,通过观察与思考,掌握阅读的真谛。

总之,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教师要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充分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积极运用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技能、扩展阅读量,通过创设浓厚的阅读学习氛围,让小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